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  (第二集)  1999/10/6  香港九龍  檔名:12-028-0002

  昨天我們講到文殊菩薩開示諸比丘十句裡面的最後一句:「為欲成熟一切眾生故,修一切剎極微塵數波羅蜜門」,我們說到這個地方。今天接著來看:

  【成就圓滿如來十力。如是次第為一切眾生成就如來一切智力,心無疲厭。】

  菩薩的開示,有了這一句,這才是真正的圓滿。『成就圓滿如來十力』,這是自受用,要以一般的話來說,就是常常講的成佛,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如來在果地上顯示出無比殊勝的德能,稱為十種智力,這十種都是智慧的起用;換句話說,沒有智慧,你就沒有這個能力。第一個是「知是處非處智力」,處就是講的道理,也就是說如來對於萬事萬法的道理,了解得非常透徹。一切事物之形成都有很深很廣的道理在,如果這些道理要不具足,或者有欠缺,這些現相就不可能生起。譬如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這是合理的;說種善因而不得善果,沒有這個道理。像這樣的例子,推廣到虛空法界萬事萬理,佛都知道。

  第二「知三世業報智力」,這是就一切有情眾生來說。有情眾生無量劫來,過去、現在、未來叫三世,三世何以能夠相續?三世相續不斷,這是因果。佛家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就是講相續的道理。因緣果報,佛很清楚、很明瞭。世出世法總不外乎「緣」,我們今天在此地相聚,這是緣分。緣有淺深廣狹不同,緣也有時間長短不同,所以佛教學生,教他的弟子,要與一切眾生結法緣,才能夠普度眾生,利益群萌。我們上一代的善知識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在求學的時候,善知識教導我們要跟眾生結法緣,緣結得深,在這個地區才能夠長時間的弘法,這個地方人才能得度。

  前面跟諸位報告過,末法時期一切眾生的根性,遠遠不及正法、像法,要如何才能得度?一定要長時間的薰習。如果要長時間薰習,當然最好是能有一個道場,我們有一個處所在一起共修、在一起學習,這個道場二十四小時講經不中斷、念佛不中斷,這個道場真正是眾生作佛的場所。古時候這些大德,出家、在家的大德都知道,出家大德發心教導,在家的大德發心提供場所,這樣一配合,佛法就能夠久住世間,能夠成熟許許多多的眾生一生當中作佛。諸位要知道,幫助一個人作佛,那個功德、福德就不可思量,能幫助更多的人去作佛,這樣的功德諸佛如來都稱讚不盡。所以我們沒有這個緣分,要發心,心嚮往之,所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有這個心,我力做不到。如果有這個力量,機會一定要抓住,決定不能空過。

  場所大小,人眾多少,也都是緣分。像古時候慧遠大師,諸位也許到廬山去參訪過,遠公大師的道場,東林寺,當時是一個念佛堂,東林念佛堂,一百二十三個人。現在說起來,場所並不是很大,一百二十三個人作佛,這還得了!我們在《西方確指》裡面看到,覺明妙行菩薩他們的同學十二個人,當然道場範圍就更小了,十二個人個個成就。祖師大德們為我們示現,就是教導我們,我們有多大力量,盡心盡力去做,成熟眾生。所以經上教導我們的,教了我們就要做,要認真努力的去做,功德絕不唐捐,決定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尤其是在這一個時代,一切眾生多災多難,救度眾生,唯此一途。這都是講業因果報。

  第三「知禪定解脫三昧智力」,佛有這個智慧、有這個能力。世間的禪定,四禪八定,修成功了,將來往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如果修出世間的禪定,《楞嚴經》上所謂的九次第定,超越三界,能夠證得阿羅漢果、辟支佛果;再要發菩提心,修菩薩道,就能成就菩薩、佛的果位。佛對於這些修行的功夫以及修行的成就,如何解除煩惱習氣,如何脫離六道輪迴,乃至於脫離十法界,佛有智慧、有能力知道得很清楚。

  佛「知種種解智力」,這個解我們今天講理解,一切眾生他對於宇宙人生一切人事物,他理解多少,他能夠理解到什麼樣的深度、什麼樣的範圍,佛都知道。所以佛教化眾生,眾生很容易開悟,為什麼?佛對你太清楚、太明白了,應機說法,對症下藥。佛有這個能力,菩薩有這個能力,凡夫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凡夫說法契機就非常困難。為什麼?對象不太清楚、不太明瞭,不知道哪一個法門適合他,總是在探索、摸索,利益眾生當然就有限了。

  佛「知種種界智力」,他有這個能力。這是說對於世間一切眾生種種境界不同,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講多元文化。就以地球來說,這是一個很小的範圍,在虛空法界地球是個很小的星球,這個星球上所住的這一切人,文化不相同,歷史淵源不相同,生活方式不相同,思想信仰不相同,不同有種種界限,佛全都知道。不但對我們人間種種界限,他老人家清清楚楚,乃至於十法界眾生。十法界裡面我們能見到,除了人道之外,畜生道我們見到了一部分,沒有見到圓滿。我們在人道,我們能夠見到的人,也僅現於這個地球,地球以外的我們曾經聽說過外星人,外星人我們沒見過,他們的樣子跟我們有很多地方不相同。他是人道,他不是天道,是居住在別的星球上,那個數量無量無邊,佛有能力統統都知道。

  所以佛教化眾生,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一句話也就是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佛就現什麼身,佛沒有一定的身相。其實佛沒有定相,我們每一個人也沒有定相,你要認為你有定相,錯了!你也沒有定相。你看看,仔細的看,你歡喜的時候是個歡喜的相,你生氣的時候是個生氣的相,不一樣,你自己的相從早到晚也是千變萬化。所以佛在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是真的。真的就是永遠不變,那就是真的,凡是會變就不是真的。何況我們這個相剎那剎那在衰老,老不是一年比一年老,不是一天比一天老,剎那剎那在變化,我們沒有能夠覺察,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有這個能力。

  第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這一條裡面所說的,佛有能力知道你修什麼樣的因,你一定得什麼樣的果報。譬如你修五戒十善,你一定可以得到人天的果報;你修無漏正道,你一定可以得涅槃的果報;你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你一定可以得到凡聖同居土的果報;你念到一心不亂,你一定可以得到方便有餘土的果報;你念佛念到智慧開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叫理一心不亂,你決定得生實報莊嚴土的果報。佛清楚,我們起心動念都在那裡造業,善業結善果,惡業受惡報,所以佛在《金剛般若》上教給我們,「離一切相,修一切善」,這個果報殊勝。如果著相修善,果報在人天,不能出六道。離相修善,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果報在哪裡?在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如果願意往生淨土,生西方極樂世界。

  什麼是善?利益眾生的是善,利益社會的是善。善有大小,幫助一切眾生往生作佛,第一等大善,世出世間的善事沒有超過這個善法。明白的人會做,覺悟的人他會做,有智慧、有大福德的人他做,全心全力在做。新加坡居士林,李木源居士他現在是副林長,他聽我講經聽了不少年,我是在八八年,也是在香港講經,在「中華佛教圖書館」。那個時候有三位新加坡的同修來聽講經,聽了幾天很歡喜,我講完之後,她邀請我到新加坡,我們跟新加坡的緣就這樣結上了,從八八年之後,每一年我到新加坡去講一個月經。從第二次到新加坡,就是李木源居士邀請,以後年年都是他邀請。三年前,不但請我講經,他發心辦了一個「弘法人才培訓班」,請我去教學,這樣我就在新加坡長住了。我們這個培訓班辦了四屆,現在是第四屆。大家相處久了,也聽得多,他覺悟了,所以在居士林裡面建念佛堂,二十四小時念佛不中斷。居士林的五樓改成講堂,每天講經兩個小時,很難得,很不容易!怎樣使講經也能夠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現在可以做得到,用電視二十四小時不停的轉播。所以場所不必要很大,十幾個人共修,二十幾個人共修,真正志同道合,有個小地方,我們利用現代高科技的設備,使念佛、講經都能夠日夜不間斷,比古時候還要殊勝。

  我們讀《華嚴》,想到清涼大師當年在世講經相當辛苦,他老人家不亞於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清涼大師講經至少五十年,比釋迦牟尼佛多一年。清涼大師也是每天講八個小時,他是佛菩薩再來,凡夫沒有這個精力,縱然肯發心,體力不夠,年輕的時候還可以,年歲大了,一天講八個小時受不了。我現在的能力一天講四個小時還行,四個小時以上我就沒有辦法,再過幾年,大概一天只能講兩個小時,四個小時也維持不下去。清涼是佛菩薩再來,我們怎麼知道他講經講五十年?至少是五十年,他老人家活了一百多歲,長壽。《華嚴經》講五十遍,每天講八個小時,一年講一遍,五十遍你們想想看,豈不是要五十年嗎?這在歷史上,古今中外,希有的因緣,到哪裡去找?清涼之前沒有,清涼之後也沒有,真正是空前絕後。我們現在展開經卷,將這部經細細跟諸位做一次研究討論,一天兩個小時,需要多少時間?大概需要十年到二十年才能完成,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弘宗演教都不是容易事情,因緣殊勝無比。

  中國大陸佛法的緣分逐漸逐漸要興起來,好現象!我們看到非常歡喜。二十多年來,我們常常想建一個「彌陀村」,大家能夠把萬緣放下,安心在一起共修。李木源居士很認真努力在做,緣還是沒成熟。沒有想到,杭州東天目山他們的緣先成熟了,那個地方建了彌陀村,我沒去過,聽說現在有兩百多人住在那個地方,日夜念佛,每天講經。他們也請法師講經,沒有法師就放我的錄像帶,他們蒐集了有幾套錄像帶,天天在放,放錄像帶有效果。

  我們最近新加坡出了一樁事情,這是上一個月,很近,不太遠,居士林的老林長病重的時候,念佛堂有一個同修被鬼附身,附身之後他說他是老林長的冤親債主;大家問他:你來了要求什麼?他求皈依,很難得!來求受三皈依;請求聽《地藏經》,這個樣子冤結就可以解開了,他也就不來找麻煩。當時我們同修答應他,《地藏經》怎麼講法?播放錄像帶。他說居士林的護法神很多,他進不來,我們給他供一個牌位,他就可以常常到居士林來。念佛堂大家念佛,當然不能夠放錄像帶,講堂裡面我們都是講《無量壽經》,也不能在那個地方放《地藏經》的錄像帶,所以跟他商量在二樓,二樓那個地方有個閉路電視,我們在那個地方放行不行?他同意了。以後這個附身的鬼魂走了之後,這個人清醒過來問他,什麼都不知道。所以從這個地方來看,鬼神也會聽錄像帶,也會聽!他要求聽《地藏經》,這是上一個月我們親眼看到的事實。而天目山裡面有一些鬼神也是附身,附在一個居士身,不是,好像沒有學佛,附在一個人身上,找齊居士,告訴齊居士,他們聽經的時間太少了。他們每天也放,放的時間太少了,要求增加,希望每天能夠多放,他們有機會多聽。鬼神都求要多聽經,沒有法師去講經,放錄像帶行,他們也歡喜聽,這些示現值得我們警惕。

  所以我在講席當中常講,我們在這一生遇到佛法太幸運了,佛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聞佛法,談何容易!開經偈上講「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有幸遇到。遇到要在這一生當中成就,沒有別的,只有一個方法多聽經、多薰習。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學生跟他四十九年,這才成就了。清涼大師講《華嚴經》五十遍,我們就能想到,當時與會的弟子們,聽十遍、二十遍、三十遍的大有人在,所以才能夠修行證果。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成就?聽經太少了,時間太短了。尤其我們現在這個方法,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一個月來講三次,三次每一次兩個小時,一個月聽六個小時,其他的時間都是煩惱、妄想、習氣來薰習,我們能得什麼利益?

  絕對不是說我們的智慧聰明不如古人,我們今天聰明智慧,我相信超過古人,我們所比不上古人的是「緣」不如他,他們有機緣長時間不斷的薰習,我們沒有這個緣分。由此可知,今天有福德的人、有智慧的人,為大眾創造這個條件,那個功德就無量無邊。過去大慈菩薩說得好,能幫助兩個人成就,就比自己修行殊勝;能幫助十幾個人,你的福報就無量無邊;你能幫一百、二百、三百人,你就是菩薩。這一些真實教誨,我們要能體會,要能夠放在心上,常常想著,遇到機緣絕不放過。

  尤其是幫助眾生聽聞淨土的經論,《華嚴》也屬於淨土的經論,清朝初年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連在一起上去。《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大本《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真的這三部經是講一樁事情。《彌陀經》講得簡單、簡略,《華嚴經》講得最詳細,一而三,三而一。所以我們講解,當然《華嚴》最好,受持《無量壽經》方便,分量不多容易受持;如果年歲大了,記性差了,《無量壽經》還是太多,那你就受持小本《阿彌陀經》,功德完全一樣,決定沒有差別。這是說到如來知道,我們修什麼樣的因,會達到什麼樣的境界。

  第八「知天眼無礙智力」,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天眼,達到究竟圓滿了。佛法裡面常講三明六通,菩薩有六通,沒有三明。三明的天眼明,能見九法界眾生過去、現在、未來,如果以六道眾生來講,無量劫來生死輪迴的相狀,他都看到了。我們的造作,起心動念,所造的善惡業緣,佛眼睛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決定沒障礙,這是天眼無礙智力。第九「知宿命無漏智力」,說宿命是講六道眾生,講無漏是說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佛是十法界裡面的佛,如來都明瞭。

  最後佛「知永斷習氣智力」。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著,事上斷了,習氣沒斷,習氣很難斷。什麼叫做習氣?很不好說,也很不好懂,佛說法常常用比喻,希望我們從比喻當中去體會。佛用酒瓶,盛酒的瓶,酒倒得乾乾淨淨,裡面也洗得乾乾淨淨,確實一滴酒都沒有了,你聞聞那個瓶還有味道,那個味道就比喻習氣。你的貪瞋痴慢真的斷掉了,貪瞋痴慢的習氣在。阿羅漢見思煩惱斷盡了,確實沒有了,但是有習氣,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面還能看得出來,他還有習氣。辟支佛才斷盡,習氣也沒有了。

  這個說是說得淺,如果要往深處說,我們講無明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無明煩惱什麼時候斷?我們曉得經上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十地菩薩無明煩惱斷了,法雲地菩薩,他有沒有習氣?有。什麼時候無明習氣斷掉了?等覺位,等覺菩薩無明習氣斷掉了。佛看得清楚、看得明瞭,這個斷了之後,永斷不生。我們今天講到斷煩惱,是不是真斷?不是。功夫好的也不過是石頭壓草,壓在那個地方,伏住了,過兩天又起現行,又出來,根本就沒有斷,自己以為斷了。這個念頭非常可怕,為什麼?如果我知道我的煩惱沒斷,我還認真努力我要學斷;自己以為斷了,他就不再用功,他就懈怠,他不能夠再進步。這是菩薩修行嚴重的障礙,我們不能不知道。

  法身大士,在《華嚴》裡面講,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就證得如來果地上這十種殊勝的智慧能力;這個能力就是我們常講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但是不是圓滿的。『成就圓滿如來十力』,那最低限度也是法雲地的菩薩,十地菩薩。十地菩薩,不是講從初地到十地,第十地,法雲地,不是真的圓滿,接近圓滿。真的圓滿要到什麼時候?要到如來果地,才真的圓滿。這是先把標準說出來,下面是一句是完成:『如是次第為一切眾生成就如來一切智力』,「一切智力」就是前面講的十力。菩薩幫助眾生,我們從這一句經文來看,恩德之深,恩德之大,沒得比,所有諸佛菩薩都是這個心、這個願,來對待一切眾生。

  我們是眾生,佛菩薩這樣待我,這一種殊勝的恩德我有沒有接受?我們沒有接受,沒有認知,沒有體會到。我們今天這個情況,就如同大夫治病,我們這全身麻木不仁,不知道痛癢。什麼原因造成的?業障太多。我們今天能夠知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墮落在貪瞋痴慢業習之中,而不能夠自覺。佛菩薩時時刻刻在喚醒我們,我們要能接受,佛菩薩用什麼來喚醒?前面說過,極微塵數波羅蜜門。可是我們一個門也沒發現,極微塵數波羅蜜門在哪裡?有一個發現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經典,我們現在稱的《大藏經》,通過《大藏經》,你就能夠發現無量無邊的法門。

  我們知道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六塵說法,大乘經上常說,塵說剎說,永無間說,永遠沒有間斷,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通過《華嚴》的學習,才知道有這個事實存在,逐漸逐漸自己好像也能夠發現,這是好現象。但是我們迷得太久,迷得太深,啟蒙唯有靠經典,讀誦大乘,這是起步。讀誦大乘一定要解其義,你念的這個經文你要懂,它講的是什麼你要明瞭,「願解如來真實義」,你要能夠解。不但要解,佛告訴我們要「深解義趣」,你解得淺了不行,要解得深,這就是「如是次第」,逐漸逐漸把我們自己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這樣就能「成就如來一切智力」。

  諸佛菩薩教化眾生,生生世世,無有疲厭。我們聽了歡喜,要問問自己,自己什麼時候得度?這一句話不能問別人,不能問佛菩薩,要回過頭來問自己。什麼時候具足「信、願、行」,你什麼時候就得度;現在具足信願行,現在就得度;明天具足信願行,明天得度;這一生當中信願行不具足,這一生就不能得度,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真正要想在這一生得度,一定要依教奉行,只要你能夠做到這三個字,你這一生這個身,佛法裡面講最後身,我在六道輪迴這一次是最後一次,來生不幹這個事情,最後身!要真幹,要真發心,不是真發心,不但你自己修行功夫不得力,不能成就,鬼神都瞧不起你。

  杭州東天目山,我聽說那個地方的鬼神很多,對於不是真正修行人,不但瞧不起你,還捉弄你,整你,你在那個山上就住不下去了,不是真修行人。齊居士給我們報告,出家人修行修得很好,我們凡夫看修得很好、很如法,他起心動念我們不知道,鬼神知道,頂多住上三個月,鬼神就把他趕下山了。那是修行修得好的,修禪的,修密的,修其他法門的,她說沒有超過三個月的。如果不是真修行,那些出家人,她說三、四天就被這些鬼神趕下山了。晚上睡覺睡得好好的,到第二天起來在池塘邊,被鬼神把你抬到池塘邊去了。打坐,鬼神把你推下來,讓你身上跌得一身重傷。所以很多人聽到了,不敢到天目山去。那不敢去的,我們一看就曉得,他不是真心修行;為什麼?他怕鬼神整他。真正發心修行,鬼神尊重你、護持你,山上還有兩百多個念佛人,他們住得很好,平安無事。所以齊居士說,那個道場是念佛道場,只有修念佛法門的人才能長住,不是修念佛法門的人,那個山上住不下去。她現在明白過來,所以全心全力經營彌陀村,經營念佛堂。這個護法不是凡人,凡是護法都是佛菩薩再來的。佛菩薩,不就是此地學的文殊菩薩嗎?來成就這一切眾生。所以像李木源居士、齊居士,都是菩薩化身,不是凡人。

  我們是凡人還是菩薩?菩薩不是天生的,菩薩是凡人做的,你的念頭一轉就轉凡成聖,你能夠護持一切眾生,你能夠成就一切眾生,只要你發這個心,你就從凡夫轉變成菩薩了。我們看到的李木源居士,以前他是凡夫,現在他是菩薩。齊居士告訴我們,她三年前是凡夫,三年之後發心護法成就一切眾生,她作菩薩了。佛教導我們,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都在一念之間,真正通達明瞭,當生成就。希望我們同學們,讀經、聽法一定要覺悟,在心理上做一個大轉變,你這一轉變,你就普度眾生。特別是現在這個世間多災多難,需要菩薩來救護,菩薩在哪裡?念頭轉過來的那個人就是菩薩,他就能救護一切眾生,就能夠消除世間的劫難。這一段我們就介紹到此地,再看下面第八段:

  【善男子、善女人,成就深信,發此十種無疲厭心,則能長養一切善根,修行一切菩薩諸行,摧伏眾魔及諸外道,滅除一切煩惱習氣,入菩薩地,近如來地。】

  這一段開示是勸導我們。佛菩薩說法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將事實真相明白的告訴我們。前面十條的開示,說完了,唯恐我們麻木不仁,以為什麼?這是菩薩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與我不相干,菩薩這個開示不就是白說了。所以接著特別勸導我們,我們聽了之後,原來是為我說的,不是為他們說的。你看這個意思多麼親切,苦口婆心,勸導我們。『善男子,善女人』,哪一個人是「善男子、善女人」?聽了菩薩的開示,信得過,能理解,這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標準在此地。能依教奉行,那是大善,做不到那是小善。能信、能解,做不到是小善,做得到是大善、真善。

  勸我們『成就深信』,決定的信心,沒有疑惑的信心。『發此十種無疲厭心』,這一段經文,這十句是核心,一定要把它記住,這是菩薩行,要能夠做到。菩薩這十種開示,第一個就是教我們要發廣大心,親近供養諸如來。諸如來在哪裡?我們道場,修道的場所就叫道場,供養的有佛像,這是如來。與會的同學,或是在這個地方聽經,或是在這裡討論,或是在這個地方念佛,這些同學們跟佛像融合成一體,這些人都是如來。這些大眾都以如來教誨,深信不疑,依教奉行,我對於這些如來要親近、要供養,要全心全力護持、照顧,要把菩薩的教誨落實,要成就善根不退,要勤求一切正法,要勤行六度法門。每一條我們自己想一想,怎樣把它在自己生活當中落實,要發心,要學習。

  『則能長養一切善根』。「長」是生起的意思,你的善根生起來了;「養」是培養;無量無邊的善根,不是凡夫的善根,菩薩的善根。發這個心,就是長養善根,落實就是行菩薩道。『修行一切菩薩諸行』,落實就是修行。只要這十句真正落實,魔就沒有了。什麼魔?《八大人覺經》上給我們講的四魔:五陰魔,煩惱魔,生死魔,天魔。魔就降伏了,你只要依教奉行。降伏五陰魔是個什麼樣子?你的身體健康了,相貌改變了。我們的身是五陰:色受想行識,五陰和合的身相。我們相貌不好,身體不好,許多的病痛,五陰魔,受五陰的折磨。行菩薩道,五陰魔就沒有了,你的容貌逐漸逐漸變得跟菩薩一樣,心是菩薩心,相是菩薩相,身是菩薩身,這是降伏五陰魔。煩惱魔沒有了,你的心清淨平等,充滿了智慧。生死魔沒有了,確實你證得不生不滅,這個話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活著去的,不是死了以後再往生。活著去的,人沒有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來接引,跟家裡人告別,佛來了,我跟他去了,不是活著走的嗎?走了以後,臭皮囊不要,丟掉了。所以往生是不死,死魔也被摧伏了。天魔就更不必說,天魔是什麼?外界的誘惑,五欲六塵、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的誘惑,統統放下了,四種魔都沒有了。

  只要你真正發心,真正行菩薩道,就自自然然毫不費力的『摧伏眾魔及諸外道』。什麼是「外道」?在佛家說,凡是心外求法的,都叫外道。佛法叫內學,佛法是從心性當中求,完全開發自性。自性本具無量智慧、無量德相,德是能力,我們剛才跟諸位介紹「圓滿如來十力」,那是德能。相是相貌,大經上告訴我們,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隨類化身是德相,應機說法是德能,智慧、德相無有窮盡,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所以佛法不向外求。

  底下一句是『滅除一切煩惱習氣』。此地講的「一切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三大類的煩惱統統滅除了。我們曉得斷煩惱難,斷習氣更難,文殊菩薩教給我們這個方法好。他講的十句,我們要把它歸納成一句來講,就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他這十句就是這一句的註解,細說。只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煩惱習氣很容易就斷掉了。這裡頭講,「發此十種無疲厭心」就是發菩提心,「修行一切菩薩諸行」就是行菩薩道,這個效果功德利益無比的殊勝,能夠摧伏魔外,能夠滅除煩惱習氣。

  末後兩句是果報,這修行證果了。『入菩薩地』,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入法界,菩薩地是法界。在本品經題上所說的,「入不思議解脫境界」,這就是「入菩薩地」。不思議解脫境界也叫一真法界,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極樂世界是不思議解脫境界,入了。怎樣能入?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就能入。文殊菩薩在此地講了十條,普賢菩薩在本經後面也講了十條,說的話不一樣,意思都相同。所以你依據普賢菩薩的開示可以入菩薩地,依普賢菩薩的開示,普賢菩薩開示就是大家熟知的「十大願王」,非常好。所以諸位把十大願王跟文殊菩薩這十句,仔細去對一對,大同小異,能入!

  入菩薩地,就『近如來地』。如來究竟圓滿的果位,就隔得很近,靠近。特別是淨土法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親近阿彌陀佛,豈不是「近如來地」嗎?要保證我們這一生決定得生,品位增高,你要如理如法的修行。《無量壽經》上面講「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大段的經文非常重要,真正想往生的人不能不熟讀。這裡頭就是教給我們,種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總在發心不同,遇緣不同。果然發大心,修大行,大行是利益眾生、成就眾生,這是大心、大行,往生的品位高。這個事是真的,除這樁事情之外,這世間事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隨緣隨分就好了;真的,那我們就要用心認真努力去修。再看第九段:

  【時諸比丘聞此法已,即時同證廣大三昧,名見一切佛境界無礙眼。得此三昧,悉見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及其所有道場眾會,聞彼佛諸音聲海,演說種種名句文詞,訓釋性相祕密,悉能解了。】

  經上所顯示的,是菩薩對於舍利弗所率領的六千比丘,所以這一會是比丘會。這六千比丘迴小向大,跟著舍利弗尊者親近文殊菩薩,文殊菩薩這一開示,他們開悟了,明白了,『即時同證廣大三昧』。「三昧」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我們凡夫的享受不正常,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六道凡夫的受五種:苦、樂、憂、喜、捨,六道凡夫是這五種受。修行證果的人這五種受沒有,身沒有苦樂,心沒有憂喜,這叫三昧。在凡夫,偶爾時候也有,身沒有苦樂,心沒有憂喜,偶爾也有,但是保持不長久,所以那個叫捨受。捨是你暫時身捨苦樂,心捨憂喜,如果永遠保持這個樣子,就叫正受,就叫三昧。六道凡夫有這個境界,保持不久。所以六道裡面的四禪八定都是屬於捨受,他在定中確實沒有苦樂憂喜,但是這定有時間性,它不是永恆的。非想非非想天定功最大了,也只能夠有八萬四千劫,也只能有這麼長的時間。在我們看起來,這個時間是天文數字,在無盡的時空裡面它才一小段,不足以為奇,所以叫做捨受。三昧到什麼時候成就?阿羅漢以上,見思煩惱斷了,永遠不再起現行,這個時候才叫正受,所以到第九定才叫正受。這些人聽到菩薩開示,大徹大悟,當下就得正受。

  這個三昧也有個名稱,叫什麼名字?『見一切佛境界無礙眼』。由此可知,「一切佛境界」是什麼?文殊菩薩講的這十句,就是一切佛境界。你真的聽懂了,真的明白了,當下就相應,這個相應就是當下就契入。剛才我說過,念頭轉過來了,他們一聽,念頭馬上轉過來,一轉過來就開悟、就證果。我們看宗門的語錄,禪宗的語錄常常看到,學人在祖師大德身邊聽開示,聽完之後豁然大悟,那就是證得三昧,就是轉凡成聖。諸位要曉得,世尊教學的三樁事情: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同時的,沒有次第,沒有先後,我們在這裡看到了。如果有次第、有先後,我們沒有證得。今天我們學東西是次第的,次第慢慢來,慢慢努力,次第薰修,薰修久了,不定在什麼時候豁然大悟。這三個階段教學,在一念當中完成,這就是大徹大悟,就是明心見性,就是修行證果。

  證得之後是個什麼樣子?這裡給我們說出來了,這幾句話很重要,怕的是我們自以為,這一聽我也開悟了,我也證果了,那你看看你開悟、證果之後是不是這個樣子。『悉見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你有沒有見到?十方三世諸佛如來,你要是證得這個三昧,你就見到。十方三世諸佛如來我沒有見到,沒有見到,那就你沒有證得。不但見到諸佛如來,還見到『所有道場眾會』。「道場」大家懂得,什麼叫「眾會」?眾會是許許多多菩薩、佛的弟子們,聚集在一塊講經論道、修行生活,也就是諸佛菩薩的生活狀況,你統統見到了。不但見到諸佛,諸佛的道場,諸佛教化眾生,統統看到了。不但見到,而且你還聽到,這一切諸佛在講經說法,『音聲海』,聽到了。

  這一切諸佛在『演說種種名句文詞』,這四個字就代表講經說法。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名」是名相,三昧是名相,六度是名相,名相術語,「句」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文」是各別的單字,會集起來叫「詞」。所以名句文詞就是說,說法的形象,說法的樣子。有形象必有內容,『訓釋性相祕密』,這就是講的內容。前面是講說法的形象,這一句是講說法的內容。佛給大家解釋說明,說明什麼?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性相祕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性是自性,是能生,能現宇宙人生現相的理體;相,就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現相。相是所生,性是能生,能生是體,所生是相,祕密是作用,這個作用太神祕了。

  「祕密」這兩個字是形容宇宙人生,或者我們說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理太深了,事太繁了、太多了,作用深廣無際,不是一般凡夫,乃至於二乘菩薩所能徹底明瞭的,所以叫它做祕密。這個祕密在此地是形容詞,不是真的有什麼祕密。我們世間人對祕密兩個字都沒有好印象,祕密一定是不能見人的事情,能見人的事情有什麼好祕密的。所以佛家講的密是深密,太深了,我們凡夫不容易明瞭,佛雖然善說,我們還是不能夠透徹明白,這才稱之為「祕密」。

  這一些比丘們,『悉能解了』。他們都能懂、都能明瞭,這就是破迷開悟,轉迷為悟了。這是大徹大悟,這是宗門裡面講的明心見性,教下所說的大開圓解。文殊菩薩對他們的開示沒有白說,他們有這個緣分沒有空過,真的都抓住了,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我們應當像六千比丘一樣,聞法能信、能解、能行、能證,都在一念之間。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