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 (第一集) 1999/10/5 香港九龍 檔名:12-028-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請看講義第一面末後這一段,文殊菩薩對諸比丘眾的開示一共有十句,前面六句我們介紹過了,今天從第七句繼續來講解。第七:
【莊嚴十方一切剎海悉令清淨,心無疲厭。】
十方一切諸佛剎海,菩薩有能力莊嚴,菩薩云何莊嚴?我們讀《行願品》,普賢十願如果能夠解行相應,就是莊嚴十方諸佛剎土。菩薩行,我們應當怎樣去落實?一般同學總是感到普賢行願太高、太廣,不是凡夫能做得到的。這些話也不無道理,但是天台大師教我們,修學是有層次的,特別是對於中下根性的人來說,只要我們肯向上、肯發心,循序而進,自然在這一生當中就有殊勝的成就;問題我們肯不肯發心?說到這樁事情,與知見有密切的關係,為什麼菩薩能發心,我們想發心,這個心發不出來?想發心的人很多,這個心就是發不出來,原因在哪裡?對於事實真相明瞭得不夠透徹。
這樁事情在大經裡面,我們今天講的大經,《八十華嚴》,我們現在所讀的是《四十華嚴》裡面摘錄出來的,不是全文,八十卷經裡面講得很詳細、很透徹。可是我們的緣不殊勝,正是古大德善導大師所說的,一切學佛的同學們,將來有什麼樣的成就,「總在遇緣不同」。如果我們遇的緣很殊勝,自己又好學,在這一生當中,成就不難。即使自己好學,遇不到殊勝的機緣,這一生往往也就空過了,非常可惜!所以我們總應該明瞭,機緣一定要抓住,不要讓機會錯過。現在講經的機會少,尤其是開講大經,機會更是希有難得。但是我們現在每一堂的學習報告,都利用網路的傳播,所以諸位家裡面如果有電腦能夠收到網路,我們每天講的《華嚴經》,你在家裡面都可以能夠收到,這也是難得的緣分。今年年尾,「新加坡淨宗學會」正式設了一個製作VCD的小工廠,我聽他們講,生產量每一個小時可以生產一千二百片,這對於流通我們的學習報告,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大概十一月間就能夠生產,所以諸位同修有心想學習,這些參考的資料都不難獲得。
一定要將宇宙人生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我們的心量就拓開了,轉輪迴心為菩提心,修普賢行就不難。到那個時候,自己才有相當深刻的體會,『莊嚴十方一切剎海悉令清淨』。清淨心能莊嚴清淨土,這是什麼道理?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很多,我們聽得耳熟,記憶深刻,「一切法從心想生」,這話是佛說的,是真實,決定不是虛假的。一切法,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心想生的。心就是《華嚴經》上說的「唯心所現」,想也是經上所講的「唯識所變」,心能現相,想能將這個相千變萬化。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應當覺悟,我們心裡面想善,心善、意善,意是念頭,行善,我們的境界就善,善好無比。華藏世界、極樂世界為什麼那樣微妙美好?那個地方的人心善、意善、行善,所感得的報土。我們看看我們現前居住的這個環境,天災人禍不斷的在發生,天天都有,頻率愈來愈頻繁,災害愈來愈嚴重,什麼原因?佛在《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說得明白,無非是我們居住在這個地區裡面的眾生心惡、意惡、行惡,念念是非人我、貪瞋痴慢,把這個環境變成這樣。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要想改變我們居住環境,就有下手之處。從哪裡做起?從心裡面去改,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一切天災人禍就自然能夠化解。
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學佛最重要的是修清淨心。佛教化眾生,法門雖然多,無量法門,歸結到最後,無量法門就歸三個門,這三門統攝無量法門。我們三皈依裡面所說的,「佛、法、僧」三門;佛是覺門,法是正門,僧是淨門,總歸到覺、正、淨三門。禪宗、性宗他們走的是覺門,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教下走的是正門,像賢首、天台、法相、三論,他們所走的是正知正見;念佛法門跟密宗這兩個走的是淨門,清淨心。門雖然不同,但是任何一門都具足三門;你們諸位想想,他覺悟了,大徹大悟,他知見當然正,身心當然清淨,一門得到了,三門同時都得到;正知正見的人,當然覺悟,當然清淨;淨門你要是得到了,經裡面講得很好,「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你要是念到一心不亂,你就覺悟了,你就正知正見。由此可知,這三門是一而三,三而一。
我們今天選擇的是淨門,我們念佛,念佛目的何在?就是要把自己的清淨心念出來。怎麼個念法?要會用功夫。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六根接觸外面的境界,自自然然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什麼回事?就是煩惱起現行,業障起現行,這個要知道。你遇到順境、善人,生貪愛的心,生歡喜心,錯了,你心在動了;你處逆境,遇到惡人,你就厭棄、討厭,瞋恚心也生起來,都是錯誤。所以佛祖教導我們,根塵相接的時候,念頭才起來,立刻就把它換成「阿彌陀佛」,我只念阿彌陀佛,只生起阿彌陀佛的念頭,不生其他的念頭。喜、怒、哀、樂、愛、惡、欲,我們中國人講七情,七情五欲的念頭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它換過來,只有阿彌陀佛,沒有七情五欲,這樣念久了,煩惱業障自然就不起作用,我們功夫就得力了。把煩惱業障伏住,有這個功夫就決定得生淨土。這個功夫不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也就不錯了。諸位同修要記住,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這一句佛號,壓不住煩惱,往生有問題,那就是古大德所謂的「喊破喉嚨也枉然」!
所以要真做功夫,真正要知道這個世間苦,佛在大小乘經論上常說,「三界統苦」,「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我們念《八大人覺經》,經上這些句子很值得我們警惕,我們時時刻刻要警覺到。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是法性土,不是法相土,生到那個地方壽命無量,是真的無量,不是有量的無量,國土清淨莊嚴。為什麼清淨莊嚴?你是清淨心往生的。所以這一句佛號要把自己清淨心念出來,心淨則佛土淨,這是往生的真實條件,我們要特別努力、特別認真。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樁事情是真的,《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虛妄就不能當真,虛妄何必放在心上!什麼是真的?極樂世界是真的,應當把阿彌陀佛、把極樂世界放在心上,我們這麼一個轉變,給諸位說,這就超凡入聖。你要把世間這一切法放在心上,這是佛經裡面講的輪迴心,學佛、念佛也是造輪迴業。為什麼?心是輪迴心。我們一定要把輪迴心,轉變過、轉換成菩提心,念阿彌陀佛,念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就是菩提心,要從這個地方做一個轉變,這一條就做到了,「莊嚴十方一切剎海悉令清淨」。
清淨是果德,清淨的現象現前就受用。佛法真的它講現實,決定不是虛無飄緲的,立刻就得受用。我修我得受用,我心清淨,我身清淨,我的生活環境清淨。你修你得受用,他修他得受用,什麼人修什麼人得受用,當下就得受用。你修學不得受用,不得受用原因在哪裡?我剛才講了,你的念頭、你的心沒有轉過來,所以你修學不得受用。你要把你的心念轉過來,現前就得受用,一點都不假。末後一句,十句每一句都是『心無疲厭』,他們的修學不疲不厭,勇猛精進。這是解得透徹,信得真,信得深,解得透,所以才有勇猛精進。再看第八句:
【教化調伏一切眾生皆令成熟,心無疲厭。】
前面所講的是自度、是自利,這一句是利他,向下都是利他。『教化調伏』,諸位要明瞭,這是知恩報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怎麼知道佛法,怎麼知道做一個大的轉變,這是諸佛菩薩教導我們的。佛陀降生在三千年前,滅度之後,他的教法,他的教誨,破迷開悟的方法,超凡入聖的方法,有菩薩、有祖師大德代代相傳,我們才有機緣遇到。所以佛的恩德,菩薩的恩德,祖師大德代代相傳教導我們的恩德,我們今天得好處、得利益,這就是承受恩德。我們承受這大恩大德,舉世無與倫比的恩德,我們承受,承受不能沒有報答。佛在經論裡面講「知恩報恩」,這四個字講了很多很多遍,我們要知恩報恩。怎麼個報法?弘法利生,把我們所學的、我們所修的、我們所得到殊勝的享受、利益,要教給別人,這是報恩。
我們教人,人家不肯接受,他不肯相信,那怎麼辦?我們要學佛菩薩,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緣分、根性,很重要!你要跟一切眾生沒有緣,他不喜歡你,你修得再好,講得再好,他不喜歡聽,這就沒有辦法。所以我們平常要與一切眾生結善緣,同時要能觀察一切眾生的根性,只要有這兩個條件,我們報恩的機緣,不僅是有,而且多了。沒有善根的眾生,「沒有善根」這一句話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說是一切眾生都有善根,為什麼說他沒有善根?他的善根現前被煩惱習氣障礙住、迷住了,迷在世間七情五欲當中,你跟他講佛法,他搖頭,他不能接受,這叫做沒有善根,不是真的沒有善根。對於這一類的眾生,我們學佛菩薩幫助他種善根。如何幫助?讓他有機會見到佛像,聽到佛菩薩的名號,佛在經上說「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他有意無意聽到,這就給他種了善根;我們這個形象走到街上,在家的同修手上拿著一串念珠,人家一看,那是佛!他印象裡頭佛就進去了。所以你拿一串念珠,沒有事情,街上走一圈,你給很多人種了善根,這是報佛恩。
遇到有緣的人,他看到你很歡喜,我們常常帶的小念珠送他一個,送他一串小念珠,送他一個小佛像,我們印成卡片的小佛像。那是善根深的人,觸動他,啟發他,這是對初學的人,還沒有學的人,去接引他。已經學佛的人,對佛法有信仰、有願望,我們要幫助他增長。怎麼幫助他增長?介紹他聽經,介紹他讀經,幫助他增長。佛法的教化是一個艱難長時間的工作,決定不是聽個幾次經,三年五載就回心轉意,哪有那麼容易!三年五載能夠回頭,在佛法裡面講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上上根人,還得要天天薰習,一天都不能缺,就像學校學生上課一樣,天天上課,三天不上課,一個星期不上課,忘掉了,忘光了。
因此我們深深體會到,世尊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沒有一天停止過,我們在佛經上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哪一天放假,沒有,沒有聽說過放假的,過年、過節也沒有放假,所以跟他的那些學生,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個個成就。什麼原因?他們聽了四十九年,天天聽天天聽,不知不覺轉變過來,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輪迴心為菩提心,轉凡成聖。我們今天修學為什麼這麼困難?聽經的時間太少了。縱然每天你聽兩個小時,管不管用?不管用。兩個小時佛法薰修,還有二十二個小時煩惱薰修,這兩個小時,如何能抵得過二十二小時這種是非人我、貪瞋痴慢?難在這個地方。
古大德,我們在《高僧傳》裡面看,在《居士傳》裡面看,《高僧傳》看出家人修行,《居士傳》裡面看在家人修行,《善女人傳》看在家女同修們的修行,為什麼他們都能夠修行證果?都能夠大徹大悟?沒有別的,天天聽經,長時間的薰修。我們的聰明智慧不輸給古人,所不及古人的,古人的緣比我們殊勝。古時候的道場每天講經,祖師大德的道場每天講經八小時,跟學生在學校上課沒有兩樣,一天聽八個小時,聽上三年五載,開悟的機會就有了。我們這樣的人,如果每天聽八個鐘點經,我想三年五載,開悟的人就很多,就不輸給古人。我們今天沒有這個緣,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如何要創造這個緣、創造這個條件,有沒有想到?果然能夠創造這個條件,就是創造我們這一生成佛的機緣。
我們也要想辦法每天聽八個小時,話說來容易,事實有困難。諸位同修,你們有家庭、有事業,哪有八小時的時間來聽經聞法?所以真正修行,要什麼時候?退休,兒女長大,事業成就了,這個時候萬緣放下,一心辦自己生死大事。所以我們早年才有「彌陀村」的想法,專門提供給退休的同修們,我們每天生活在一起,聽經、念佛。這樣的道場我們認真努力在做,做得還不像,不夠美滿。新加坡在做,新加坡的居士林,念佛堂二十四小時開放,這念佛堂做成功了。可是講堂,每天只有兩小時的講經,不夠!我們想想古大德,人家每天八小時聽經,所以理他透徹了,信他深了。為什麼深信?理明白了,信才深,願才切,念佛修持的功夫才得力,沒有別的。我們如果能有這麼一個道場,如理如法的修學,共修的人數不在多寡,為現代道場做一個好榜樣,那就無量功德了,就真正做到「教化調伏一切眾生皆令成熟」,我們才能夠做得到。
我們看看現前這個世間,凡是有中國人居住的處所,畢竟中國人還是有善根,我們能把這個緣促成,佛法決定能夠興旺起來,會給這個世間帶來真實的利益。早年東晉時代,慧遠大師在江西廬山建第一個念佛堂,同修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成就。那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我們要記住、要學習,那個方法修學才能成功。一百二十三個人相當多,二十人、三十人不少了,我們看看《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的道場十二個人,不算少,個個成就。所以我們想到這個地方,一定要發心急起直追,古大德給我們樹立的典範,我們只要依教奉行,這一生決定能成就。『一切眾生皆令成熟』,什麼叫成熟?決定在這一生當中,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往生淨土,他去作佛去了,這叫成熟。我們今天明白這個道理,如何促成這個機緣,那就是無量無邊的殊勝功德。第九句:
【於一切剎行菩薩行經一切劫,心無疲厭。】
前面這一條,「教化調伏」,一定要建道場。可是建道場要有福德,沒有福德我們想建道場,不能成就,所以學佛要福慧雙修。我這一生沒有道場,福薄,沒福!這是經上常講的修慧不修福,我大概過去犯了這個毛病,偏重在修慧,沒有注意修福,所以這一生自己沒有道場,住別人的道場。住別人道場,自己就做不了主,只能夠提建議,人家採納不採納是他,我們不能干涉。自己要有福報,建道場,可以禮請真正有修有學的大德。我說大德,範圍比較廣,大德是有出家、也有在家,在家有修有學的大德也不少,請他來領導、教導,如理如法的修學,這才能成熟眾生。
這一條裡面講,『於一切剎行菩薩行經一切劫』,這個不一定是道場,沒有道場也行,就是隨時隨處要「行菩薩行」。什麼是菩薩行?我們「淨宗學會」,建立的修學五個科目,就是菩薩行。第一個是「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人天福;第二,「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小乘行;第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菩薩行。從這一條裡面又生出具體的綱目,就是「六和敬」,「三學」,「六度」,「普賢十願」。特別是六和,我們今天世間不和,在一個家庭裡面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朋友不和,整個社會都不和,所以社會就不安定,這是動亂的根源,就是不和。
我們要求社會安定,繁榮興旺,我們希求一切眾生都能過到幸福美滿的生活,「和」最重要了。我們看看古時候這些帝王,他治理國家中心的思想理念是什麼?就是個「和」字。你要不相信,你到北京故宮去參觀,你看故宮的建築,最主要的三個建築物,這是三個大殿,我們世間人稱為「金鑾殿」,它那個名稱不叫金鑾殿,它叫什麼殿?「太和殿」,和!太和殿後面那個殿,叫「中和殿」,還是要和;最後一個殿,叫「保和殿」。你們想想皇帝心目當中是什麼?沒有別的,大家和睦相處,天下就太平了。用的是太和、中和,保和,這個名稱都是出於《易經》。
佛教眾生「六和」,六和的根本是「見和同解」,現在我們講建立共識,我們大家的想法看法都很接近,這就是見和同解。見和同解從哪裡來的?從教學來的。所以中國《禮記》,《禮記》裡面有一篇「學記」,「學記」是中國教育的哲學,古老教育的思想,裡面有一句話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你建立一個國家,領導人民,什麼最重要?教學;教什麼?教「和」。只要把這個字教成功了,天下太平,什麼事都沒有,所以佛教學把這個擺在第一。
佛用什麼方法,教化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做到見和同解?這個本事大了,你教一個地區人民和容易,教一個國家和也容易,教整個世界和那就不容易,教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都和,那就更不容易了。佛掌握了一個原則,他知道一切眾生思想、見解、情緒是多變化的,多變化當中有一個不變的原理原則,那是什麼?真誠,真誠能感動一切。所以「和」的基礎是什麼?真誠心。只要我們用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敵人也會變成朋友;真誠心,冤家對頭都能化解,真誠的愛心。所以佛家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是真誠的愛心,無私的愛心,無條件的愛心,佛用這個,跟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和睦。
就是我們對聯上面這十個字: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見和同解」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上至諸佛如來,下至餓鬼、畜生、地獄,統統都和了。這十個字做到了,毒蛇猛獸,你都能夠跟牠相處,像自己人一樣,決定不會傷害你。我們看到古時候高僧大德,近代虛雲老和尚,你們看他《年譜》上有記載,老虎在他面前皈依了,這是猛獸。為什麼跟虛老和尚處得那麼好?虛老和尚的心,真誠、清淨、平等、慈悲,連動物都感動。印光大師,大家很熟悉,《傳記》裡面記載,老法師七十歲之後,他所居住的地方蚊蟲螞蟻跳蚤一個都找不到,為什麼?遷單,搬家了。牠們敬愛老法師,仰慕老法師,老法師什麼樣的德行感化了牠們?還不是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心。我們只要用這個方法來修養自己,就能夠和睦一切眾生,真正做到「見和同解」。
第二個「戒和同修」。戒是什麼?戒是規矩。大庭廣眾之下與大家相處,總要守規矩,別人就很歡喜。規矩每個地方不相同,古今不一樣,所以要入境隨俗,普賢菩薩教給我們「恆順眾生」,他是什麼樣的習慣,我們隨順他,他是什麼樣的禮俗,我們隨順他,他就歡喜了。決定沒有分別執著,隨順眾生的分別,隨順眾生的執著,我自己沒有分別執著,這一條就做到了。這兩條做到,「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大家相處歡歡喜喜。
最後「利和同均」,一切眾生的福報決定不相同,利養當然不一樣,為什麼?這是過去生中種的因不一樣。過去生中你修財布施,你這一生得財富,你不肯布施,那這一生物質條件就差了。為什麼有的人有錢,億萬富翁?為什麼有人貧窮,每天三餐飯都成問題?不是老天不公平,是我們自己修的因不一樣,他過去種的因種得好,我過去沒有種。所以道理明白了,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所謂是理得,理明白,得到了,心就安了。富貴人安於富貴,貧賤人安於貧賤,他不怨天尤人,為什麼?應該的。我要富貴行不行?行!種因,我修財布施。有人說我沒有財,我拿什麼布施?殊不知真正因果裡面講是論心不論事,你的心真實,你的心廣大,布施一塊錢,福報無量無邊;你的心量小,你的心不清淨,你布施一百萬、一千萬,你得的福並不大,這是佛給我們講真理。
佛經裡面這些公案故事很多很多,譬如經上講了一樁事情,一個貧女家境貧窮困難,她到寺廟裡面燒香拜佛,布施兩文錢,不多,就像現在兩塊錢,但是兩塊錢對她來講,已經全部拿出來,她只有這麼大的力量,非常誠懇,非常恭敬,這個寺院的老和尚來給她修懺悔、來給她祝福。她真的是福報修到了,老和尚來給她祝福。以後她做了皇后,諸位想想她怎麼做了皇后?就是兩文錢供施佛菩薩,這個福報,心真誠、恭敬,她得福。做了皇后之後,再到這個寺廟裡燒香拜佛,帶的供養就好多好多,排場也很大,老和尚不給她祝福,老和尚派他的徒弟接待她,給她祝福。於是她心裡當然不高興,就向老和尚請教,她說:我在多少年前,我到這兒燒香拜佛,我供養兩文錢,你老人家替我祝福;今天我帶這麼多供養來,你只派你的徒弟來給我祝福,她說:這什麼意思?老和尚就講:過去妳那兩文錢的布施,心真誠,具足圓滿的恭敬,我不給妳祝福,對不起妳;今天妳作皇后,妳有驕慢之心,妳的心不像從前那麼真誠,也沒有從前那個恭敬,架子擺得這麼大,所以不需要我給妳祝福,我讓我的徒弟給妳祝福,已經足夠了。說明過去兩文錢的布施,功德大,果報不可思議;今天作皇后來這裡布施,功德小,不希奇,沒什麼了不起!這很有道理。
我們明瞭之後才曉得,窮人不是不能修福,窮人往往修的福,比富人高過不知道多少倍,所以來生窮人變富人,富人變窮人,風水流輪轉,天道很公平。不是說富人,生生世世都富,窮人生生世世都窮,不是的!所以佛菩薩布施一文錢,功德無量無邊,為什麼?稱性,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一文錢的功德遍滿大千世界。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這還是一個基本的原理,「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們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所以諺語才說「量大福大」,量要大,心要大,一絲毫的布施隨著你的心量就變成大福報。如果你的心量小,再多的布施,得的福還是小,為什麼?超不了你的心量,你的心量把你所得的福範圍住了。
所以佛教給我們,起心動念不要想自己,要想一切眾生,我們心量就大了。念念都想一切眾生,念念都想整個社會,你的福報就大,所以「利和同均」,自然就修得圓滿。有福報的人,念念想到一切苦難的眾生,他幫助他們,布施給這一切眾生,這個福報就大了,這個福報永遠享不盡。諸位要知道,有福報自己享,福報很容易享盡,享盡了,沒有了。所以有福,真正有智慧,聰明人,有福讓大家享,他那個福報是活水,流水一樣,源源不斷而來。理與事,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瞭。你能夠布施供養一切大眾,能夠布施供養一切眾生,你自然得到一切眾生的愛戴,一切眾生的擁護,這個福報有多大!
「六和」是菩薩行,如何將三福、六和落實到我們生活當中?佛教給我們六度,十願;六度、十願是落實。六度,第一個是「布施」,布施真正的義趣是服務,現在的話講服務。現代人常講「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佛家講布施,布施就是為一切眾生服務。世尊在華嚴會上給我們詳細說布施,說了一百多個項目,不是我們平常講布施,拿一點錢去幫助別人,那你把布施兩個字看得太窄小了。布施裡面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世尊將這三大類給我們開出一百多個項目,我們看了之後歎為觀止,才曉得布施涵蓋了整個的佛法。
譬如,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妳是一個家庭主婦,妳如何修布施波羅蜜?這是行菩薩道。妳每天從早到晚為這個家庭服務,貢獻妳的智慧,貢獻妳的勞力,這就是布施。在佛法裡面財布施,這叫內財布施。財有內財、外財,外財是身外之物,以身外之物幫助別人,是外財布施;內財布施,用我們的勞力,用我們的智慧,幫助別人。內財布施比外財布施殊勝太多了,外財是身外之物。以妳的愛心,以妳的智慧,希望一家人生活過得很好,妳很認真努力來服務,不為自己,為一家老老少少、大大小小,妳這就是修布施波羅蜜。
如何修持戒波羅蜜?妳這一家家裡事情也很瑣碎、也很煩,妳家裡面事情整理得有條不紊,規規矩矩,有秩序,有條理,使妳的家人看到歡歡喜喜,妳有方法,妳有程序,這叫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是妳有耐心,每天做一樣的事情,不厭煩,不疲倦,不疲不厭,這是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天天還要用心去想,怎樣使我們的生活水平往上提升,就在現實生活狀況之下,能夠生活得更美好、更圓滿,這是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心裡面有主宰,不會被外頭誘惑,自己有主張,總是量力而為,量入而出,減輕生活的負擔,不會受外面境界的影響,不為外面境界誘惑,我們的生活過得更美好。
譬如我們的收入很有限,但是外面種種誘惑是無限的,譬如服裝,特別是女子的服裝,年年有新花樣,時髦的樣子出來了,妳要不去做幾套,覺得不夠時髦,穿去年的服裝,走出去就不好意思,這是什麼?妳沒有禪定,妳沒有定功。自己收入有限,要很勉強去趕時髦,妳要去借錢、要去負債,過這個日子,妳說妳多痛苦!如果自己有定力、有主張,不管你變什麼花樣,我還是穿我的舊服裝一樣出去。妳要是出去,人家笑死了,笑死,他笑死,我不死,現在世間人好人不多,壞人多笑死幾個也不錯。所以自己有定力,不受外境誘惑,我們的生活就過得很自在。妳做一件衣服,妳很愛惜的穿,這個衣服至少穿十年穿不壞,十年不要再去買衣服。妳家裡頭用的冰箱電器,妳能夠保管得很好,保養得很好也能用個十年、八年。科技怎麼樣的變化,我如如不動,我的生活過得自在、過得愜意。妳要有定功,不能輕易受外境的誘惑;凡是受誘惑的,都是沒有定力。妳辛辛苦苦,天天去勤勞,賺一點工錢,都被別人騙走了。諺語所謂「為誰辛苦為誰忙」,妳有沒有去想想,妳這一生為了誰?
六波羅蜜最後一條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是智慧,智慧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有時候,也有同修帶我到這些百貨公司去走走,我說我們去修定修慧。修慧是什麼?看看最近有些什麼新的東西花樣出來了,我們看了清楚明瞭,這是修慧。看了之後,如如不動,我一樣也不要,決不會起一個念頭,我想買個什麼東西,不會起這個念頭,這是修定。禪定、般若從哪裡修?每天在外面逛逛,就是修定修慧。由此可知,就在我們自己本分的生活上,本位的工作上,在一般普通應酬上,六波羅蜜不就具足了嗎?這就叫行菩薩行。菩薩行不是在寺廟裡,每天敲著木魚、念著經,不是的!是在實際生活裡修菩薩行。生活就是六波羅蜜,生活就是十大願王,所以你能夠把佛法的教誨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每天工作裡面,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叫行菩薩行。
「經一切劫」,那是時間。『心無疲厭』,你能夠落實,你就過佛菩薩的生活,那多自在,多美滿,多幸福,這是從前方東美先生所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無論我們從事哪一個行業,無論過的是什麼生活,統統都是六度、六和、三福、十願,全部落實了,你的心當然無有疲厭。末後一條,第十條:
【為欲成熟一切眾生故,修一切剎極微塵數波羅蜜門,成就圓滿如來十力。如是次第為一切眾生成就如來一切智力,心無疲厭。】
這一句文字比較長,內容非常豐富,在這個地方做為一個總結。總結無盡,但是他有一個目的,就是「成熟一切眾生」。「成熟」這兩個字的意思一定要搞清楚,幫助一切眾生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才叫成熟。文殊菩薩有這個能力,我們哪有這個能力?但是要細細的思惟,這個能力我們也有。文殊菩薩的能力是圓滿的,我們的能力只有一個,不像文殊菩薩那麼圓滿,我們只有一個,這一個是什麼?勸人念佛求生淨土,他果然肯念佛,肯求生淨土,他也就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了。別的辦法我們不能跟文殊菩薩比,這個方法跟文殊菩薩不相上下。
我們要怎樣勸眾生念佛?要勸得令一切眾生深信不疑,這是我們自己要認真去思惟、要講求,那就是自己要修行的像個樣子,讓人家看了才能生起信心。如果自己學得不像,你勸人,人家搖頭,不能相信,所以自己要做出一個榜樣出來。在香港,往年何東爵士的老太太,這個時間久了,也許很多同修不知道這個事情。何東爵士一家多半都是信基督教,老太太念佛,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瑞相希有,感動了一家人,一家人都回頭,認真念佛了。所以你自己要修行成功,你才能度一切眾生。
在近代往生的同修當中有不少人,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我有一年在香港講經,住在界限街「中華佛教圖書館」,暢懷法師邀我到他的道場,天台精舍,那一天好像請我去吃餃子,我到他那裡去了。去了之後,看到他的佛堂,他佛堂裡面供的是釋迦牟尼佛、迦葉尊者、阿難尊者,他佛堂供的是這個,三聖像。但他有佛龕,就是有玻璃,玻璃佛龕,他在玻璃上用膠帶黏了一張西方三聖,我感覺得很奇怪,我說:你怎麼會念佛了?他說:是的。我說:你為什麼念佛?他跟我講個故事:圖書館常常有來借《大藏經》的一位老居士歐陽先生,名字我記不得了,常常來圖書館借《大藏經》看,最後一次向他借書回去,告訴暢懷法師,他說:我這一次借回去看這個書,我不送回來了,他說:哪一天,告訴他日期,你到這一天派人到我家裡去取書。書當然不是普通書,普通書那無所謂,《大藏經》它是成套的,要不是很熟的人,通常不肯借出去。老先生跟他很熟,暢懷法師就把記起來了,日期記起來了。老先生走了之後,他心裡想,他說:奇怪!難道他預知時至?可是看看又不像;反正不管他,到時候派人去把《藏經》取回來就是。
到了那天,圖書館就派個人去取《大藏經》,去的時候正好,老先生還在那裡看書,就在那裡看《大藏經》,看到圖書館的人來了,你來幹什麼?他說:你老先生,是叫我今天來取回《大藏經》。老先生點點頭:沒錯!我是叫你今天來,我沒叫你現在來,我現在還在看。當然年輕人看到老先生這個說話,也不好意思問他要,人家正在看,他不給那有什麼辦法?好了,就回去了,第二天再來。第二天來的時候,取《藏經》,問他家的人:老先生?老先生昨天往生了。這人都呆了:什麼時候往生的?就是你來過之後不久,他坐在那裡往生的,他是看經往生的。暢懷法師親眼看到這樁事情,所以臨時抱佛腳,找一張西方三聖,貼在佛像玻璃前面。常師告訴我,歐陽先生度了他,歐陽先生不這樣表演一下,他還不相信念佛。預知時至,半個多月之前說的那一天,這是假的嗎?
我這一次離開新加坡,新加坡居士林的林長陳光別居士往生了,他八十六歲。最近三、四年當中,因為生病,他聽我的錄像帶,我們所有講經的錄像帶,他都拿回去,每天聽八個小時,聽了將近四年,他往生了,預知時至。兩個月之前,他自己寫八月初七,寫了十幾個八月初七,他家裡人看到莫名其妙,不曉得這是什麼意思?八月初七那一天,他往生了。剛剛是八月初七,八月初六的夜晚,過了十二點,過了十二點就是八月初七,他走了。所以家裡人感到非常驚訝!他在兩個月之前,他就曉得了。走的時候,瑞相非常之好,身體柔軟,非常安詳,這是我們親眼所看到的。所以你要不做出一個好樣子,你怎麼能叫人家相信?陳老居士兒女都不信佛,看到這種情形,我聽說他的兒女也來聽講經了。沒有一個好的榜樣,度不了人。
所以佛家常講,要想度別人,先要度自己;自己沒有成就,怎麼樣給人家講解、勸導,別人總是半信半疑,很難轉過來。這是說明為什麼一個道場要天天講經,念佛堂要天天念佛,我們就明白了。天天幹,所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功夫才能得力,信願才能成就。世間災難愈多,眾生愈苦,佛菩薩愈慈悲,我們心裡祈求著,如同古大德這樣的道場,我想在近代也會出現。我們為什麼會有這個信心?我們深深相信諸佛菩薩的弘願無盡、慈悲無盡,一定幫助苦難眾生,建立如理如法的道場。
所以這是『為欲成熟一切眾生故,修一切剎極微塵數波羅蜜門』。這一句話說的是什麼,我們要懂得。「一切剎極微塵數」,都是從數量上來講,平常籠統說一句,「無量無邊」,就是這個意思,無量無邊的波羅蜜門。波羅蜜是梵語,它的意思就是圓滿的意思。無量無邊的圓滿法門,這樣是不是我們要去念《大藏經》?要去修八萬四千法門?你要這樣體會,你完全搞錯了。無量無邊的法門在哪裡?就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自己去想想,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這白天一天當中,你起多少個念頭,起心動念,你今天一天說了多少話,你今天一天接觸多少人事物,這就叫無量無邊的法門。無量無邊法門就在我們生活裡面,你能夠把每一個念頭,都修正得很圓滿,你今天從早到晚,跟人家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好話,都是利益眾生的話,這就是圓滿波羅蜜。你今天從早到晚所做的一切事,每一樁事都是利益眾生,都是幫助眾生的,這就叫波羅蜜門。修,修行!
而實際上,我們所想的胡思亂想,諸位要曉得,念頭的生滅,前念才滅,後念就生,念頭生滅從來沒有終止過;不但清醒的時候這個念頭在生滅,你睡著了,念頭還在生滅。你會作夢,作夢就是念頭還是在生滅;換句話說,你的念頭從來沒有停止過。你心地善良,平常想善多、想惡少,你晚上做好夢;如果平常惡念多、善念少,你天天做惡夢;夢就這麼來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以從夢境當中,也能夠發現自己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善的行為多還是惡的行為多。特別是我們學佛的同修,從這個地方很容易勘驗我們修行的功夫,沒學佛的時候惡念多,往往晚上嚇醒了。我在沒有學佛之前,常常做惡夢,學佛之後惡夢沒有了,而且夢境都非常好,像在清醒的環境當中,不會夢境夢得亂七八糟,奇奇怪怪的變幻無常。那個夢不好,證明思想非常複雜,雜亂無章。所以從夢境裡面知道自己功夫有了進步,心境平和了,有的時候還夢到佛菩薩,還夢到一樣在講經說法,這是境界逐漸在轉。
所以無量無邊的法門,就是指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我們如何將不善的修成善,修是修正、修改,佛給我們講的斷惡修善。我們的念頭要善,我們言語要善,我們的行為造作要善,那就是波羅蜜門,第一步。更進一步,轉迷為悟,念頭要覺悟,言語要覺悟,行為要覺悟,逐漸逐漸的往上提升,這就是修無量無邊的波羅蜜門。無量無邊波羅蜜門歸納起來六個綱領: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展開來無量無邊,就是這個意思。這一段我們沒有講完,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明天我們接著再講下面:「成就圓滿如來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