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六)  (第一集)  1999/6/1  香港九龍  檔名:12-024-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請看講義第一面,末後這一段。上一次,這一部分沒有講完,今天我們接著看第十,「大用無涯分」:

  【諸菩薩蒙佛三昧光明照故。一一皆得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大悲門。攝受利益安樂眾生。】

  在華嚴會上,我們看到了佛的光明遍照。菩薩能見到佛光,能感受到佛光。所以得佛光注照,也就是得佛力加持,大慈大悲心,自自然然就能生起。在世出世間法裡,我們要是將整個的佛法,歸結到一個結論,就是慈悲,所以佛家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不僅是佛法總歸到慈悲,世間其他的宗教也不例外,像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歸結到最後,神愛世人,愛就是慈悲。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能體會到,佛要度眾生,神要救眾生,用什麼幫助這些眾生?真誠的愛心,就是佛家講的慈悲心。

  佛家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方便就是恆順眾生。你不能夠隨喜、不能夠隨順,你縱然有慈悲,眾生不願意接受。所以佛必須要大開方便之門,才能夠『攝受利益安樂眾生』。這一句,把諸佛菩薩示現在十法界、在六道,目的顯示出來了。佛菩薩到我們這個世間來幹什麼?就在這一句,「攝受」。攝受這兩個字,要用現代話來說,就是關懷、照顧,以真誠的愛心,關懷我們,照顧我們,給我們真實的利益。

  真實的利益,就是諸佛菩薩教化世間的三個目標。第一個:教導一切眾生「斷惡修善」,真實利益。道教《感應篇》、《陰騭文》,儒家《六經》,都給我們講感應的真理,感應的事實真相,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惡因一定得惡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所以佛教給我們斷惡修善,這個利益是什麼?決定不墮三惡道。雖然不能出離六道輪迴,我們可以保住人天福報。人天福報是善因善果,三途惡報是惡因惡報,這叫真實利益,這是佛對下根人說的。對中根人說,幫助他「破迷開悟」,這是高一層的真實利益。因為你迷,你才有六道輪迴;你要是覺悟了,超越六道。超越六道,你就證阿羅漢果、辟支佛果、菩薩、佛果,不再在六道裡受輪迴的苦報,這是真實的利益。

  佛對上根人,幫助他破迷開悟,令他「超凡入聖」。六道是凡夫,四聖法界也是凡夫。大乘經裡講的內凡、外凡,六道裡面這是內凡,六道之內的凡夫;聲聞、緣覺、菩薩、通教的佛、別教的佛,這是三界以外的凡夫,不算是聖人。但是佛門也稱他們作小聖,不是大聖,在大乘圓教眼光當中,他們還是凡夫。所以一定要把他再向上提升,超凡入聖;這個聖是大聖,超越十法界,證得一真法界,這是真實究竟圓滿的利益。三種利益都是「安樂眾生」。諸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是幹這個事情,令一切眾生身心安樂。

  我們現前的社會,苦難很多,災變異常。每一年災難,天災人禍,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所以可以講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尤其居住在大都市這些人們,幾乎身心都不安,不曉得到哪裡去好,無所適從。縱然物質生活還能過得去,還相當的富裕,精神實在講非常痛苦。這種苦難、災變,實在說它並不是定數。怎麼來的?佛家說得好,眾生眾業所感,我們造的業不善,這個依報的環境怎麼會好?大乘經上說得很多,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我們生活環境,生活環境是跟正報轉的。正報是人心,人心善良,生活環境就好;人心不善,生活環境就不好。這是真理,這才是事實真相。由此可知,要救度一切眾生,要救這些苦難眾生,怎麼救法?是不是佛菩薩、天神、上帝可憐我們,來幫助我們,我們沒得吃,送點東西給我們吃;沒得穿,送衣服給我們穿。是不是這樣?不是,諸位這個想法,那就是真正的迷信。佛菩薩、世出世間的聖人,是用教導的方法來幫助我們,這是真實的利益,教我們回心轉意,所謂是「回頭是岸」。

  佛家教學入門,第一樁事情,就是求受三皈依。我們正式以佛為老師,向佛學習。佛把學習的綱領傳授給我們,「覺、正、淨」三寶,就是教我們回頭。從迷惑顛倒回頭,依自性覺;從錯誤的思想見解回頭,依自性正,正知正見;從一些煩惱污染回頭,依清淨心,這叫「三皈依」。佛心覺而不迷;佛的思想,正而不邪;佛的心地,清淨無染,我們要學佛的「覺、正、淨」。所以佛住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怎麼來的?從「覺、正、淨」變現出來。我們今天這個世界怎麼來的?從「迷、邪、染」變現出來,五濁惡世。佛教導我們如何轉變我們自己的生活環境,如何轉變我們的境界,所以佛菩薩是教學,從教學裡面給我們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安樂。

  諸菩薩得到佛三昧光明注照,我們有沒有得到?我們也是每一天、每一個時候,從來沒有間斷,諸佛三昧光明也照我們。你說我沒有看到?我沒有感覺?沒錯,你是沒看到、是沒感覺。你為什麼看不到?為什麼沒有感覺?中國人有一句話說,說得很好,叫「麻木不仁」。我們現在麻木不仁,佛的慈悲光明照耀我們,我們沒有感覺,六根麻木了,心智也麻木了,我們一定要覺悟。什麼樣的人,能恢復知覺,感觸到佛的光明遍照?對於佛陀教誨,能信的人,能解的人,發願修行的人,他見到了,他感觸到了,時時刻刻見到,時時刻刻感觸到,從來沒有間斷。光明在哪裡?就在我們現實生活之中,就環繞著我們的周圍。你要是深入經藏,尤其是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你就知道我說的話句句是真實。不是佛不照顧我們,不是佛光不照我們,障礙是在我們自己這一邊,佛菩薩那一邊決定沒有障礙。所以我們能信、能解、能願、能行,就真正得到佛的攝受,利益安樂,你確實可以得到。第二節:

  【普現一切諸眾生前。隨諸眾生身相言音,種種方便,教化調伏,令其成熟。】

  菩薩的願行,決定不是虛假的,是真實的,他落實,這一段就是講他落實。『普現一切諸眾生前』,這「一切眾生」包括我們在內,真的現在我們面前。「普」是普遍,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決定沒有差別,這叫「普現」。諸佛菩薩隨類化身,隨機說法,時時刻刻、念念之中,都在幫助我們。第一句就是隨類現身,第二句是隨機說法。第三句『種種方便』,就是普賢大願裡面,「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個樣子才能夠『教化調伏』。「教」是教導,菩薩對我們教導,我們接受佛菩薩教導之後,就起了變化;這個「化」是轉化。以前我們的心行不善,現在我們知道錯了,改過來,轉惡為善,那是化,起變化了。以前我們迷惑顛倒,現在是化迷為悟;更進一步的,化凡為聖,菩薩教導有了成果。

  我們現在很慚愧,佛菩薩教,我們沒有變化。我們沒有變化,教我們不相信,我們不理解,我們完全沒有做到。佛菩薩還教不教我們?給諸位說,佛菩薩的教學從來沒間斷,真正慈悲,慈悲到了極處。並不因為我們背叛佛菩薩,不肯向他學習,他就把我們捨棄,就離開我們而去,沒有;佛菩薩時時刻刻都在我們周邊,無論你信不信。眾生毀謗佛菩薩,侮辱佛菩薩,陷害佛菩薩,佛菩薩還是那麼慈悲,還是一天到晚環繞著你。天下到哪裡去找這樣的好人?找不到,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真心,我們要相信佛菩薩的話。人,人靠不住,最靠不住的是人,人是虛情假意,念頭、主意千變萬化,怎麼能靠得住?人家對我好,很好我很感謝你;對我不好,我早就知道了,我一點都不怪你。為什麼?你是凡夫,你的心不定,一會兒好,一會兒不好,一天不曉得變多少次,我們了解,所以見怪不怪。唯有佛菩薩對待一切眾生用真誠心、清淨心、慈悲心,永遠不變。

  「種種方便」;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在經上讀到「六塵說法」。諸位要是讀過《華嚴》,深入《華嚴》,你也會恍然大悟,我們現在這個世間,也是六塵說法,不亞於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清淨,心平等,心覺悟,所以六塵說法,他能夠感觸得到,他能夠體會得到,他有受用。我們心不清淨,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貪瞋痴慢,所以六塵說法,我們不見不聞,完全沒有感觸。這只能怪我們自己,不能怪佛菩薩。總不能怪釋迦牟尼佛,你看看阿彌陀佛那裡都六塵說法,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你這個地方不行?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也是六塵說法,而我們不見不聞。可是亦有見聞者,那真是像經上所說的,這個人善根福德因緣深厚,他能見、能聞、能得利益。什麼叫善根?能信、能解,這個人有善根。能發願、能修行,這個人有福德。有善根、有福德,常常見佛,常常見菩薩,「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都是事實真相。佛菩薩幫助我們,教化我們,調伏我們。「調」是調順、調理;「伏」是幫助我們控制我們的煩惱,控制我們的習氣,這是調伏。

  『令其成熟』,這是佛菩薩教化的願望,幫助我們成熟。如果用其他的法門,成熟的時間很長。如果用念佛法門,勸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成熟的時間大大的縮短。我們在華嚴會上,看到釋迦牟尼佛教導大眾,講了兩千多個法門。這兩千多個法門,給諸位說,都是法門的綱領,如果再細分,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佛說法有善巧方便,把無量法門歸納為八萬四千法門,將八萬四千法門又歸納為兩千法門,《華嚴經》上講的。哪一個法門修學,都得要相當長的時間,這個世間佛經裡面常講,三大阿僧祇劫,要這麼長的時間來修行,你才能成熟。可是念佛法門就容易,你這一生當中就成熟了。所以《華嚴》到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令其成熟,不要費那麼長的時間,不要那麼辛苦,不要那麼迂迴曲折,直截了當,眾生就成佛了。所以西方淨土,一切諸佛如來讚歎,一切諸佛稱讚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諸佛這麼稱讚的。諸佛為什麼這樣稱讚?阿彌陀佛確實有超過諸佛之處,那就是能令五乘齊入報土,這個了不起,沒聽說過。五乘是佛、菩薩、聲聞、天、人,人底下還包括惡道眾生。阿鼻地獄眾生,他只要能回頭,只要肯聽話,平等成佛,這個不可思議。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面,沒有這個事,沒聽說過,西方極樂世界圓滿成就了。所以諸位選擇這個法門,是一生成佛的法門,平等成佛。我們的緣不可思議,緣太殊勝了。

  這一生當中能遇到這個法門,我們這一生能不能成就?那就要看你能不能珍惜這個緣分,這是你這一生成敗關鍵所在。諺語有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遇到這樣殊勝的法門,一生就可以作佛作祖,會不會有人來障礙?會不會有人來破壞你?肯定是有的。哪些人?你過去生中的冤家債主,他會找你麻煩,他來障礙你,他來阻撓你,勸你修別的法門,「那個法門有神通,那個法門有感應,快得不得了,這個法門不可靠」,天天給你耳朵邊造謠言。你聽久了,對這個法門信心慢慢減退,你的心改變了,那就是妖魔鬼怪在擾亂,障礙你這一生成就。你要搞其他法門,肯定你出不了三界;出不了三界,肯定墮三惡道。為什麼這麼肯定?我們自己冷靜仔細的想一想,我們從早到晚想的是什麼?一年到頭幹的是什麼?如果想的不善,造作的不善,你不到三途,你到哪裡去?所以這個話是肯定的。我們造作無量無邊的惡業,唯獨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帶業往生,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沒有一個法門是帶業的,我們的業障能消得了嗎?

  有人說:念佛不行,消不了業障,要拜懺、要參禪、要念咒,那個快。你就信了,信了,不錯!你去照那個方法修,修了之後,看看業障有沒有消?什麼叫業障?妄想。你去參禪,看看還有沒有妄想,還有沒有自私自利,還有沒有貪瞋痴慢?如果參禪還有,持咒也還有,那就說明參禪跟持咒沒用。不是那個法門不好,是你的煩惱習氣太重了,這付藥不靈光。念佛這個法門,你只要如理如法的去修學,確實效果會來得快。你的妄想,你自己會覺察到,一年比一年少,一個月比一個月少。你的慈悲心在增長,一年比一年增長,一個月比一個月增長。慈悲心增長是什麼現象?真正的愛護眾生。從前沒這個念頭,現在學了,有這個念頭,真的愛護眾生,真正樂意幫助一切眾生,肯為一切眾生犧牲自己,這就是你修學有了成就;你的心理、你的行為,開始有變化了。所以說到成熟,不能不推崇淨宗是第一法門。我們要是真正明瞭,就不會再受外面境界的干擾。一門深入,長時間的薰修,永遠不改變,你這一生決定成就。堅定自己的信心,堅定自己的願心,不受任何干擾,這是我們修行成功的第一個條件,我們要具足。再看下面第三小段:

  【往詣一切眾生住處,以平等大悲,平等大願,平等智慧,平等三昧,教化攝取而調伏之。隨諸眾生心之所樂,皆詣其所,令其獲益。】

  這些文字,顯示出菩薩教化眾生圓滿的落實,決定不是個空願,不是虛願。這些文字意思很深很廣,我們要懂得。『往詣一切眾生住處』,這地方關鍵的字樣是「一切」,一切兩個字怎麼講?跟下面『平等』互相照應。十法界的眾生,菩薩都去,沒有分別。在我們這個地球上,一切種族的眾生,佛菩薩也去。不是說這個地方學佛的,信佛的人,佛菩薩來了,那個地方是信基督教的,佛菩薩就不去了,那是你打妄想,是你的分別,你的邪知邪見。信基督教的,佛菩薩也去,那個地方信猶太教的,佛菩薩也去,統統都去,這才叫「往詣一切眾生住處」。這裡頭沒有說明,信基督教的人住處不去,信猶太教的地方不去,沒有說,沒有說就統統都去,這才是平等。

  現代這個社會,有一些有智慧、有見識的人提倡多元文化,往詣一切眾生住處就是多元文化。所以我們要明瞭、要覺悟,基督教裡面很多牧師是佛菩薩,佛菩薩化身的。那些人的住處,你用佛菩薩的身分到那裡,他不能接受,搖身一變,變成牧師,他不就接受了嗎?天主教裡面很多神父是佛菩薩,伊斯蘭教阿訇也是佛菩薩,都是。你們沒有見到過,我見到過。我跟這些宗教領袖接觸,我覺得他們統統是佛菩薩的化身。為什麼?他們的心地慈悲,心量廣大,他們的理念、希求,是求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希望世界上所有一切眾生都能夠和睦共處,過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這不是佛菩薩是誰?所以我對他們的稱呼,都合掌稱菩薩,牧師菩薩,神父菩薩,阿訇菩薩,我都這麼稱他。我知道這些佛菩薩往詣一切眾生住處,示現不同的身分,隨類化身,隨機說法。要是真正能夠達到全世界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與人之間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互相尊敬,互相親愛,互助合作,共存共榮;佛菩薩不應化在各種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當中,這個目的達不到。現在有些同修知道,我跟許許多多宗教相處得非常好,這些宗教領教都歡喜。那都是菩薩,不是凡人,都是諸佛如來應化在其中。所以他們的用心,你仔細的觀察,『平等大願』,願幫助度眾生,就是前面所說的,攝受利益安樂一切眾生。

  『平等智慧,平等三昧』,「三昧」是享受,正常的享受,平等的享受就是三昧。『教化攝取而調伏之』,應以什麼方法教導,就用什麼方法。我們今天把它歸結到一個字「愛心」,佛家講的慈悲,真誠的愛心,無私的布施,無條件的協助一切眾生,我們的願望就能夠落實,就能夠實現。安定和平,幸福美滿,這是我們的願望,諸佛菩薩的願望,天地神明的願望,所有宗教裡面上帝的願望,共同一個願望。諸位要曉得,這個願望,政治達不到,軍事、武力更達不到;用經濟,二次大戰之後,每一個國家地區都向經濟上去發展,到現在我們能看到這效果,經濟也做不到;科學、技術都做不到。什麼方法能夠做到?教學,慈悲、智慧的教化才能做到。非常可惜,知道這些道理、了解這些事實的人還是太少,迷信在政治、武力、經濟、科技,人數還相當多,所以安定和平、幸福美滿沒有能真正的落實,原因在這個地方。我們讀到世尊這些教誨,我們的感受非常深刻,我們曉得應該怎麼去做:全心全力,無條件的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明白這些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明白的人愈多,覺悟的人愈多,就能早一天落實。

  末後還有幾句也得要說說。『教化攝取而調伏之,隨諸眾生心之所樂』,這一條非常重要。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嗜好,一定要尊重他們,要幫助他們,要成就他們。不僅僅世界是多元、宇宙是多元,我們一個人的身體也是多元。所以多元文化是自然發生的,不是人為的。宇宙人生本來就是多元的,我們要從這個地方肯定,千萬不能有個錯誤的觀念,要統御它,你就錯了。要把它一元化,那更錯了。這個思想傷害了多元文化,使世間動亂,人民痛苦,那是一個錯誤觀念造成的。所以從最小的地方來省察,我們會覺得這個事實,真的是自然的,是與生俱來的。

  我們這個身體,每一個細胞,就好比是我們世間每一個人,每一個器官就好比是一個族群、一個族類。我們這個身體許許多多的細胞,分攝於各個不同的器官,就好像世間人許許多多人,分別不同各種的族群,各種不同的文化,各種不同生活方式,一個道理。從大別來分,頭部是一個族群,大族群;手是個族群;足是個族群;身是個族群,大的族群。大族群裡面又分小族群,像我們中國,中華民族,這是大的族群,裡面有五十多個民族,小族群。頭是個大族群,眼是個小族群,耳也是個小族群,鼻也是個小族群,舌也是個小族群。族群是平等的,眼見第一,耳聽第一,鼻嗅第一,舌嘗第一,個個都第一,它就不打架了,它就和睦共處,天下太平,社會安定,你身體健康。如果這裡面發生錯誤見解,眼睛說:我眼第一,你耳第二;兩個會打架,這一打架,社會不安定,天下不太平,你就得生病。你們想想,我們一個人如是,世界也如是,虛空法界亦復如是。所以佛講得好,「平等真法界」,一定要曉得,我們與一切族群平等的,一切宗教平等的,一切眾生平等的,平等就相安無事,就天下太平;不平等就造罪業,就會造成社會動亂,天下不安。

  佛菩薩的教導,教導我們平等,要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平等的。所以佛家講得好,「生佛平等」,生是眾生,眾生跟佛平等。沒有說佛比眾生大,眾生比佛小,沒有這個道理。你要說佛高高在上,我們低低在下,你不懂佛法,你完全看錯了,佛跟眾生平等。究竟圓滿的佛果跟阿鼻地獄眾生也平等,這才是真理,這是事實真相。我們要明瞭,我們要把這個觀念落實,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觀念。還要把這個觀念落實在我們生活,我們與一切大眾相處,平等;尤其是與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宗教,沒有一個眾生不能夠和睦相處,不能互助合作,沒這個道理。所以佛菩薩的教誨真實可貴,我們應當接受,應當思惟,去體會,認真努力向佛菩薩學習,實在講就是學習怎麼生活,學習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一定要懂得尊重別人、敬愛別人,不去改變別人的生活習慣,不去改變他們傳統的愛好,更應當幫助他,使他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這個就是對的。每一個族群有它族群的特色,每一個宗教有它宗教的優點,幫助它發揚光大,無條件的幫助。所以菩薩才能夠「隨諸眾生心之所樂」,樂是愛好,『皆詣其所,令其獲益』。你看看這種教學,多麼光明磊落,多麼偉大,真正令人敬佩。第四小段:

  【菩薩為欲成熟眾生故,示現無量變化身雲。或現其身眷屬莊嚴,或現其身獨一無侶。】

  這一節給我們說明,菩薩無處不現身。現身的目的都是幫助『成熟眾生』,成熟我們斷惡修善,成熟我們破迷開悟,成熟我們超凡入聖,菩薩示現在世間為的是這個。所以『示現無量變化身雲』,實在講示現無量身相,無量無邊的身相。這個身相為什麼要加一個「變化」?又要加一個「雲」?這是把身相的真相說出來,我們迷惑不曉得。我們什麼時候覺得我們的身在變化?有沒有人感覺得身在變化?身真的是在變化,可見得我們前面所講的「麻木不仁」,沒有說錯!為什麼?你沒感覺得你身在變化,身體剎那剎那在變化。《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那個電是指閃電,閃電是比喻變化得快。我們這個身相剎那剎那在變化,我們自己不知道。

  可是要給你提起,你就會有一點感覺到。那就像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上所講的,對波斯匿王講的,他問波斯匿王,問他,你想一想,他說:你哪一年第一次看到恆河水?波斯匿王說:三歲。他的母親帶他經過恆河,他知道有恆河水,三歲時。他說:你十三歲的時候,有沒有感覺得比三歲有什麼不同?十三歲比三歲又老太多了。二十三歲比十三歲?更老了。一年一年問到最後,他六十三歲,那時候波斯匿王六十三歲,六十三歲比五十三歲,不一樣了!十年十年變化,你覺察出來了。一年一年的變化,也許根利一點的人、聰明一點的人,覺得一年一年變化。一天一天的變化,你就不能覺察了。其實哪裡是一天?一秒一秒在變化,這是給你說真相。所以菩薩在這提醒我們,變化身,我們這個身剎那剎那在變化。

  「雲」是什麼意思?就是《金剛經》上講的「夢幻泡影」,不要當真。身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為什麼會造業?你把這個假身當作真的,你才會造業。你要讓這個假身體,過得很舒服,過得很自在,讓它去享受,自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讓它享受。它是不是真能享受?它是無常的,終歸要毀滅;但是你這個業造得就不得了,業不會毀滅,身會滅,業不會滅。佛經常講,「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業力就讓你底下要受果報。所以你要是知道這個身體的真相,你就不會為它造業了。

  我在新加坡,常常跟我在一起的李木源居士,李木源居士生病的時候,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他不看醫生,他不吃藥,他用什麼方法對治?他不吃飯。他有個道理,他說身體這幾天不舒服,找我麻煩,害我不能工作,我要懲罰它,餓它。你找我的麻煩,我也找你的麻煩,餓幾頓之後,它就好了,很有效果,不可以隨順,隨順麻煩就大了。你要有方法對治它,對付它。他常常用這個方法,也把這個經驗告訴別人。所以「變化身雲」提醒我們,菩薩雖然現身,決定不執著身,決定不會讓這個身去享受五欲六塵之樂。

  『或現其身眷屬莊嚴,或現其身獨一無侶』,這是舉出例子,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示現的身相、身分沒有一定。決不是隨自己的意思,為什麼?佛菩薩沒有意思,佛菩薩沒有自己。《金剛經》上說得好,「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那才叫菩薩。他怎麼可能有意思?只有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人,才會有意思。佛菩薩沒有意思,他才能隨類化身,才能夠隨機說法,眾生有感,他就有應。如果需要示現「眷屬莊嚴」,他就示現這種現相。需要示現「獨一無侶」,他就示現這種現相。我們用古人的例子,諸位感受會更深刻一點。示現眷屬莊嚴的,像古時候鳩摩羅什大師、玄奘大師,你看看他們當時的事業,翻譯經典,眷屬莊嚴,殊勝!多!羅什大師的譯場四百多人,玄奘大師的譯場六百多人,個個都是有學問、有德行,全國的精英都集中在一起,從事於譯經的大事業,這一類的示現。第二類,像達摩祖師到中國來,跟梁武帝見了一次面,話不投機,沒能護持他,到少林寺一個人坐在那裡面壁九年,獨一無侶,到九年才等到一個慧可,才等到一個人。每一個人示現的不一樣,這個不一樣,不是他有意,是我們眾生的業報不一樣,所以感得佛菩薩示現也不一樣。無論是面壁九年,或者是廣大的譯場,眾多的德行高深的學者,目標都是一個,都是為成熟眾生,度那個時代的人,一定有殊勝的利益。

  佛菩薩行事是智慧,不是感情,他的生活是智慧的流露,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無一不是究竟圓滿智慧的顯示,我們凡夫看不出來。你要看得出來,你就不是凡夫,你要是凡夫,你看不出來。我們在這裡面學習,先看不出來,慢慢他就看出來了,看久了,他就看出來了。這個看要細心觀察,要用智慧觀察,智慧愈用愈增長,可不能用煩惱,用習氣,用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那你就永遠都看不出來。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就不難覺察得到。這是講它應化在世間的一個原理。

  下面這一小段,就給我們具體說出來,具體也只能舉個例子,如果要是細說,說不盡。我們看他怎樣落實:

  【或現沙門身,或現婆羅門身,或現異道出家身,或現苦行身,或現充盛身,或現醫王身,或現商主身,或現婬女身,或現伎樂身,或現毗沙門身,或現世主身,或現奉事諸天身,或現工巧技術身。】

  這舉幾個例子,說明佛菩薩無處不現身,佛菩薩無處不在,你怎麼可以輕慢人?很可能你瞧不起的、輕慢他的,那個人正是佛菩薩。我們天天學佛、拜佛,遇到真的佛菩薩來了,肉眼凡夫不相識,還在侮辱他,你那些拜佛不就白拜了!第一個『現沙門身』,「沙門」是出家人。但是在古印度沙門意思很廣,佛教傳到中國之後,只有出家人才稱沙門。但是在印度不是,印度在家、出家,只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就稱沙門。沙門這是梵語,它的意思翻作「勤息」,勤是很勤快、很精進,息滅貪瞋痴。我們佛經裡面給它下個定義,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種人就稱沙門。無論在家、出家,無論男人、女人,只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就稱為沙門。但是在這個地方,在中國人的習慣,都稱出家人。出家人要注意,出家人要不勤修戒定慧,斷貪瞋痴,那就不叫出家人。這是我們一個警惕,我們有沒有名副其實,有沒有做到。

  『或現婆羅門身』。婆羅門教,現在在新加坡叫興都教,我們中國人也叫印度教;印度教、興都教都是婆羅門教。我們在前一個月,曾經去拜訪興都教,他們宗教裡面領導人,就是婆羅門教的長老。應以婆羅門身得度的,佛菩薩就現婆羅門身。所以你怎麼可以說,那些宗教領袖不是佛菩薩?我們看錯了,許多宗教領袖是佛菩薩化身。『或現異道出家身』,「異道」是佛教以外,其他宗教裡面有出家修行人。釋迦牟尼佛出現的那個時代,印度宗教很發達。佛經裡面講有九十六種外道,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這些宗教派別,有九十六種之多,佛經裡面稱它作外道。「外道」,絕對不是貶抑的稱呼,外道是指心外求法,在佛家稱之為外道;佛家自己稱為內學。佛教人從自性當中求,不在心外,凡是在心外求法都是外道。我們佛門裡面出家人,有沒有心外求法?有,而且很多,這在佛門裡叫「門裡外」,我們佛門裡面的外道;不知道從心性裡頭用功,還是在外面去追求,這是門裡外。這一句裡面就包括所有的宗教,諸佛菩薩都在其中示現。

  『或現苦行身』,「苦行」,出家有修苦行的,在家也有修苦行的,這是講修行的方式。古時候,實在講示現修苦行的多,菩薩為什麼要做這種示現?教導人斷貪瞋痴,特別是斷貪愛,世間人貪愛這個念頭太重了。佛菩薩示現苦行,現在講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他都能夠降低到最低的水平。其實釋迦牟尼佛本身就是示現苦行,這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要學佛,釋迦牟尼佛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世尊一生沒有建過道場,世尊沒有道場,他的生活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你想想這什麼意思?他的工作是教學,哪個地方有人肯學,他就到哪個地方去教。接受他教導過的同學們,到處去宣揚,說釋迦牟尼佛這個人怎麼好,教得怎麼好;大家聽了之後歡迎他,喜歡他也能到我們這地方來講,那佛就去了。佛是遊化在人間,足跡幾乎走遍五印度,到處講學教化眾生,沒有一定的場所。以後遇到這些國王大臣護持,提供給道場,祇樹給孤獨園、王舍城、竹林精舍、靈鷲山,這大家熟悉的這些地方,世尊在這住得比較久一點。住的久暫完全看法緣;法緣是看這個地方肯不肯學,學習的人多少。如果肯學,人數多,多住幾天;人數少,少住幾天。沒有一定的住所。

  我們看佛經經典一開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在什麼地方,沒有說佛住哪個地方,佛沒住所。住,他就有家了;沒家,沒地方住。現在還到處旅遊,沒地方住。國王大臣提供這些道場,道場是國王大臣的,不是釋迦牟尼佛的,釋迦牟尼佛暫住而已。今天此地是道場,我們在這裡暫住,我們在這裡活動三天,我們暫住三天。世尊一生不建道場,我們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學習得很像,我們一生不可以建道場,建道場,不像釋迦牟尼佛了。所以道場,中國自古以來道場誰建的?古時候道場,最早的道場是國家建的。你看看現在中國大陸很多道場,招牌匾額上敕建;敕建是皇帝下命令建的,國家建的,不是私人的。國家供養出家人,國家供養三寶,這國家有福,三寶教化眾生,師道,尊師重道。以後民間也有人修福,民間有大富長者,他們自己有這個力量,也建道場來供養三寶。所以從前道場都叫十方常住,它不是私有的,不是某個派別,只要是出家人,任何道場都可以掛單,它都要招待吃住。說這子孫廟,私人道場,我不曉得是什麼時候才有的,但是現在就很多很多了。

  還有一些心行不善之人,我見過,在現在這個社會謀生很困難,他的腦筋很靈活,出家。出家生活容易,在家想買個房子好不容易,這一出家沒有幾天,他這大廟就蓋成了。廟蓋起來了,沒錯!罪業也就重了。所以佛家有個諺語說,「地獄門前僧道多」,你想想這話有沒有道理?假借佛菩薩的名義,欺騙一切眾生,把眾生的供養自己拿來享受,都要墮地獄,地獄門前僧道多。佛警告我們出家人,「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是世尊在經典上,提醒後世弟子要認真修行。施主那個供養不好消化,我們怎麼可以任意的去享受,罪過不得了。但是今天誰懂得?誰有這個警覺心?《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講得太多太多了,那一部經完全是說末法時期出家人所造的罪業,應當受些什麼果報。這個經,過去我講過三遍,都留著有錄像帶。還有一些同修,照這個錄像帶把它寫成文字。我也看到國內有這個書印出來了,但是他寫出來的,我沒有看過。一定要警覺到,要知道果報太可怕了。所以苦行是決定有好處。托缽,人家供養什麼,吃什麼,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在早年,江味農居士,這個人一生受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他自己標榜,「教依般若,行在彌陀」,他念佛往生的,《近代往生傳》有他。他一生研究《金剛經》,晚年出版這部《講義》,這部講義寫得好,真正是集《金剛經》古今註解之大成。我過去《金剛經》講過幾遍,都是依照他的講義來講解。他在講義裡勸導我們現代出家人,佛法如何能夠再復興?一定要實行托缽的制度。他講的話對,一點都沒錯。有一些人說,托缽沒人給飯吃怎麼辦?你還沒出去托缽,你怎麼曉得沒人供養?

  早年此地有個法師跟我是老朋友,非常好,是洗塵法師。洗塵法師到台灣來看我,那個時候我住在台灣,見到我非常熱心,「我們怎樣把佛法復興?」我告訴他:托缽。樹下一宿,我們現在樹下一宿不行,體力不如古人;可是有辦法,我們住帳篷,一個人帶一個小帳篷,露營的方式。我說你老人家帶頭,我跟你,我們找五個人,五比丘。我們到處講經說法,晚上找一棵大樹底下,這五個小帳篷擺在一起,我們過這個生活,白天吃飯,我們到處托缽。他說好,我說我等你消息,回到香港以後,再也沒有消息了。真幹!佛法決定能興旺。不要去蓋這些大廟、大道場,他在青山蓋一個道場,請我去看,我看了之後,嘆氣!搖頭!不是味道!為什麼要幹一些勞民傷財之事?我一生沒有道場,住別人的道場,我沒有道場,我也不要道場。

  上個月我到中國去訪問,這一次去接受國務院的邀請,訪問非常歡喜,北京那邊許許多多人,希望我落葉歸根;尤其是趙樸老,跟我說:一定要回來,你一定要回來,北京好,你看我都活到九十三歲了,北京那邊長壽,他希望我回去,回去建道場。我說:我如果真有一天要回去了,我不建道場,我蓋小茅篷。小茅篷沒有人爭,沒有人要,給人家,人家都不要。蓋個大道場,富麗堂皇,有人來搶,想盡方法來搶;我蓋個小茅篷,送人人家都不要。你說這個心安理得,日子過得多麼舒服,多麼自在。學佛就要學得到家,要學得很像,才行!苦行僧,苦行的確有好處。

  『或現充盛身』,「充盛」是大富長者。苦行能夠啟發人,大富長者也能接引一大類的眾生。如果有很多人看到,現在人享受慣了,一看到修行要那麼苦,算了,這個法門不能學,他就不來了。也得要示現跟他們一樣,讓喜歡享受的人,他就願意來了。所以菩薩示現種種身分,接引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種類,面面都顧到,不是用一個方法,方法多的是。『或現醫王身』,「醫王」有兩種:一種是治人身病,一種是治人心病,凡是治病的都稱醫王。這個世間可以說,人人都離不開大夫,生老病死,哪一個人不生病?生病就要找醫生,醫生給你治病;但是醫王不但給你治病,勸你學佛,教導你長壽健康的方法。這裡面有道理、有方法,健康長壽的道理跟方法,都在佛經上。尤其是《無量壽經》,你看題目「無量壽」,你依照這個理論方法去修學,你就健康,就長壽,就無量壽。身心清淨,健康長壽,有理論、有方法。

  『或現商主身』,「商主」是我們現在稱為企業家,工商界的領袖,這些人在佛經裡面都稱為商主。這裡面也有佛菩薩在其中,應化在其中。『或現婬女身』,你看看,哪一個族類裡頭統統都有,在五十三參裡面,確實有示現婬女身。善財童子去參訪伐蘇蜜多女,就是示現的婬女身,菩薩。『或現伎樂身』,「伎樂」是我們現在所講的藝術界,劇團、電影、電視,這裡面的編劇、導演、演員,都是屬於這一類。現在講從事於藝術界、文藝界、娛樂界,都是屬於這一類,也都有佛菩薩在其中。『或現毗沙門身』,「毗沙門」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天神、所說的上帝,多半是宗教裡面這些中心的人物,宗教裡面的教主。婆羅門教供養的是大梵天神,毗沙門是代表這一類的,宗教裡面所供奉的神祇。『或現世主身』,「世主」是世間社會的領導人,國家的領導人是世主,省市長是世主,縣長也是世主。世主有大有小,除了行政機構裡面領導人是世主,社會團體裡面的領導人也是世主。現在這社會,商界有商會,商會的會長,他也是世主;公會的會長也是世主,世主裡面包括的範圍太大太大了。各個人民團體的領導人,這裡頭也有許許多多佛菩薩化身。

  『或現奉事諸天身』,奉事諸天的,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世間這些宗教領袖們;宗教裡面熱心弘法、護法的這些人。弘法固然重要,護法決不在弘法之下,弘護是連在一起。有弘法的人,如果沒有護法的人,弘法的緣就不能成就。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到處講經說法,都是有人護持,有人啟請。佛陀那個時代,有國王、大臣、大富長者啟請,接待就很周到;如果是平民來啟請,佛一定是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托缽去了。太多太多了,佛不分貴賤,只要有人來請,佛一定去說法,一定去教化。絕對不是說嫌貧愛富,那佛就是凡夫了,不是聖人,佛心就不平等。佛的心平等,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求他,有求必應。我們要體會到這些意思,要知道如何學習。

  我這些年來,請我的人太多了,有請不應,不是我不應,是我的條件、環境跟釋迦牟尼佛不一樣。他那個環境可以,我今天沒有法子應,這個諸位要體諒。我是很想有求必應,到處去走一走,去看看大家,我對大家非常感激,可是現在問題在哪裡?今天同修邀請我,希望我能到福建去走走,我對福建實在講,還有一分很深的感情,我小時候,我的小學在福建念的,我在福建住過六年。現在為什麼不能去?請我的地方太多了,我要是去你那一家,別家不去,人家會罵我,「淨空法師對他那麼好,對我們就差了。」我怎麼辦?我如果要去一家,每一家都要去,公平!每一家都要去,至少要半年的時間,我不要講經,哪裡都不要去,各個地方去看一看,每一個地方住三天,我想半年就夠了。每一個地方住一個星期,大概要一年。我把一切都放下,一切都停止,這樣子才行,現在環境不許可。

  現在我在新加坡,全部精神在培養學生,希望這些年輕法師,將來個個都能講經說法。我就不要講了,就可以去旅行,就可以去看看大家。所以你們希望我能早一天去看看你們大家,你們要鼓勵年輕法師趕快學,學好了,出來講經,我就好交棒,這底下有接班人,那就沒事了,同學們了解我這個狀況。普陀山妙善老和尚,請了我十幾次,沒法子去。九華山仁德法師跑到新加坡,在新加坡住了十天等我,你說有什麼法子?去一個地方,統統都要去,否則的話,厚此薄彼,會給人家造口業。每個地方都不去,平等了,這沒事。所以一定要懂得我現前所處的狀況,跟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不一樣。

  香港能來,香港有特殊的因緣。我從七七年就接受香港聖懷法師、謝道蓮居士他們兩位的邀請,我到這邊來講《楞嚴經》,講了四個月,以後每一年都沒有間斷,都到這邊來至少要住一個月,那是雷太太發心的,來啟請的。雷太太過世之後,香港就沒有人請,中斷了七年,沒人請,不是我不來,我到這來找誰?你們啟請的人租借講堂,邀請這麼多志同道合的同修,一同來學習。我一個人到這來,一個人都找不到,這就不能來了。所以護法跟弘法是同樣的重要,佛家講功德,同等的功德,這個一定要懂。諸位要希望常常有法師講經,你要有啟請、護持,你要有發這個心,這個地方講經弘法的法師就會常來,就會不間斷。所以「奉事諸天身」,這是弘護這種身分。

  『或現工巧技術身』,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從事於科學研究的、科學製造的,都是屬於這一類。這是略舉幾種,說明佛菩薩無處不現身。任何一個族群,任何一個團體,都有佛菩薩現身在其中。下面這一小段,我們把它念掉:

  【現如是等諸變化身,往詣一切諸眾生所,隨其所應起如幻智,行菩薩行,演說諸法。】

  這一句是總結,這個意思我們都能夠看得出來,到這個地方本會就講完了。下面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下會就很熱鬧。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