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永嘉證道歌  (第二十集)  1980/1  台灣圓覺寺  檔名:09-013-0020

  看下面的經文,九十八頁:

  【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

  『粉骨碎身』都有典故,這個典故註解裡面都引出來了,我們不需要查這些資料了。經典、註解所引用的這些公案因緣,我們一般講典故,如果諸位將來要查考、查經很費事,三藏經典部頭太大了,你到哪裡去找去?古人早就替我們想到了,把這些典故全部都收集在一起,分門別類編好了,後人要找,一查就查到,這個書就是藏經裡面的《法苑珠林》,裡面分一百類,還有一個就是《經律異相》。《經律異相》有五十卷,《法苑珠林》有一百卷,這兩部書如果拿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就是百科全書,是屬於類書。它把經論裡面關係同類的這一些因緣公案都收集在一塊,所以我們要查的時候很方便。像此地所引的在《法苑珠林》、在《經律異相》都可以找得到原文。

  『粉骨』這是常啼菩薩的一段公案。『碎身』是釋迦牟尼佛因地修菩薩行的一段公案,這段公案也是非常之有名,就是為了半偈而捨全身。這是遇到一個羅剎,實際上他不是羅剎,是那個忉利天主變化的,來試驗試驗菩薩的道心,有這麼一樁事情。說出的半偈就是,「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就是這一首偈子。菩薩聽到這首偈子之後,這是很不容易得到的,願意捨身,求羅剎為他說這首偈。這個事情諸位自己去看。所以說『一句了然超百億』,這百億是講的「劫」,十劫。確實是如此,你看我們無始劫的苦修,到今天都沒有了然,如果能夠說一句言下大悟,怎麼不超千百億劫?這一句也是說明得法不容易,必須要珍惜。

  古來的諸佛菩薩為法亡軀,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不勝枚舉。如果我們今天說是愛惜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超過了佛法,這是大錯特錯了!人家為了兩句,叫人家請你來給我說兩句偈,我都可以捨身,今天你們肯不肯?這就是我們求法的心不如人,道心比不上人家,所以我們的成就也不如人。別人的第一個生命是道,生命算得了什麼?生命都算不了什麼了,那我所有的那些身外之物又算得了什麼?這才叫身心世界都能放得下。我們現在大障礙,就是身心世界放不下,還在這個裡頭斤斤計較,心與道不相應。道是什麼?道是「寂滅相」,我們這個心不清淨,不能夠證得寂滅相。

  【法中王。最高勝。恆沙如來同共證。】

  『法王』是稱佛。為什麼稱之為王?「王」是形容他自在,在一個國家裡面發號施令的是國王,一切人都得要聽從他,他是一個自在人,別人都得服從他,所以佛法用這個字來做比喻。佛在一切法裡面得自在,一切法裡面沒有障礙,所以就稱之為法中之王。『最高勝』,最高、最為殊勝。『恆沙如來同共證』,不是一個人證得這個境界,十方諸佛都證得這個境界。可見得這是真實的,不是虛妄的。這個是永嘉大師在此地舉出來勸勉我們,要知道法王之尊貴,勉勵我們,我們得要取法王。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應。】

  『如意珠』就是指的真心理體,他今天覺悟了、今天了解了。諸位如果要想明瞭這樁事情,我們這次講座短短的七天當中,可以說只透了一個消息給你,你曉得有這麼一回事情。這個事情究竟是什麼?還不知道、還不能明瞭。如果諸位要多知道一些這個消息,必須要探討大經。大經裡面頂重要的,你們同學們要我介紹你讀經,我在此地也順便的給諸位說出來。第一個是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講義》雖然是很囉嗦,但是那個《講義》實在是《金剛經》的大辭典,裡面什麼玩意都有,包羅萬象。你要是細細去讀,能夠吸收很豐富的佛學常識,他對於名相術語解釋得都很清楚,免得你去查字典,太豐富了。這是一部。你們如果要是沒有的話、找不到的話,我也可以送給你,你真正肯學我送給你。

  第二部就是《楞嚴經》,圓瑛法師的《講義》,那個《楞嚴經》裡面所講的道理,理論與方法,這個小冊子裡頭引用得很多,非常的重要。如果諸位要真正想成就的話,頂好是背《楞嚴經》,我們圖書館住的這一些參學的都是背《楞嚴經》。《楞嚴經》大概有六萬多字的樣子,這個是要背的。《楞嚴經》裡面的方法,初方便裡面就教我們辨別什麼是真心、什麼是妄心,教給我們如何「捨妄用真」。那就是講『我今解此如意珠』,如意珠可以從《楞嚴經》上得到。只要你能相信、你能夠接受,必定與十方如來相應,與法性相應。

  這段註子也註得非常之好。四祖對牛頭融禪師說,「百千妙門同歸方寸」,方寸是形容詞,是指的真心理體,「河沙功德總在心源。一切定門,一切慧門,一切行門,悉皆具足」,法法具足,圓滿無缺。所以古德常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這就是只要你證得真心,一切法統統具足,一法也不漏,圓圓滿滿。我們能不能信得過?能不能夠接受?能不能夠依教修行?修行,行是行為,修者是修正,把我們的行為修正過來,經論就是修正的標準,依這個標準來修正你的行為,這叫修行。

  【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

  這是如來知見,再跟諸位說,這就捨識用根的見地。我們今天說離了心意識,見的這個世界是什麼?那就是『了了見』,一切法都照了,心像明鏡一樣,萬法照在裡面清清楚楚。『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那這樣一照,不就照空了,那沒有人也沒有佛?諸位要聽了也許害怕,這佛還是不能學,學了之後,人也沒有了,佛也沒有了。我再跟諸位說,不是人也沒有了、佛也沒有了,人也有、佛也有,沒有人佛的名號了,沒有人佛的分別了,所以叫「了了見」。「無一物」是什麼?無一物之名,「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也沒有名了也沒有道,「了了見,無一物」,心地裡平等、清淨。見了人沒有「人」的這個念頭,不起「人」的這個想法,見了佛也不起「佛」的念頭,也不起「佛」的想法,佛與人是平等的,萬法是一不是二。那註子註得好,「真如界內」,真如界就是《華嚴經》裡面講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無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無自他之形相」,就是無物、無人、無佛,這個意思。

  離開名相,你道一句來,隨便拈一個,好,我就拈這個,離開名與相,請你道一句來。你能不能開得了口?這是什麼?你要能在這個地方悟入,你就入了境界了。我們難在哪裡?就被名相迷住,離了名相,真東西;真東西,「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說不出。清楚不清楚?清清楚楚,看得也清楚,聽得也清楚,說不出,無話可說,無念頭可動。那萬法怎麼不是平等的?這個就是什麼?轉識成智。名相是假的,假名安立。我現在說「你是畜生」,你聽了很生氣;說「你是聖人」,很高興。如果我們老祖宗當初造字的時候,叫那個狗叫「聖人」,叫我聖人講「畜生」,那今天我們一聽「畜生」很高興,叫我「聖人」不就很生氣了嗎?假的!所以一個人要被名相玩弄了,他顛倒在名相裡面,那真是糊塗到所以然處!

  佛教我們覺悟,超越名相,曉得名相是假的,那個是遍計所執性,在唯識裡面講的,在《百法明門》裡面是不相應行法,名、句、文都是不相應行法。相應行法是依他起性,不相應是遍計所執,徹底的虛假。所以我們要曉得,佛是教我們見真東西。真實相裡頭了了見,無一物,無人名,也無眾生名,也無佛名,一切萬法無不平等。這個註解諸位自己去看。

  【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

  註解裡面引用《楞嚴經》上一段話說的。《楞嚴經》翻譯文字之美,在眾經之冠。這個也是機緣不一樣,是唐朝宰相房融他自己翻譯的,他來作筆錄,出自於宰相的手筆,因緣殊勝。這是房融得罪了皇帝,被貶職降級,降到廣東去做知府,他才有閒情逸致來參加翻經。如果做了宰相了,他就沒有這個機會了。諸位想想,歷朝宰相有多少?你知道幾個?房融也不是出名的宰相,今天哪一個都曉得他,就是因為《楞嚴經》上有他的名字,他是筆受者,所以大家都曉得他。經文字之美可以與《莊子》相比。所以文章是第一流的文章,好文章。自古以來背誦《楞嚴》、學習《楞嚴》的人,那是不計其數。不但是佛門必讀之書,不管你學哪一宗、哪一派的,沒有不讀《楞嚴》的。就是不學佛的人,在從前念書人,也喜歡讀《楞嚴經》,文字太美了、義理太圓滿了,是一部開智慧的書。古大德說,「開智慧的《楞嚴經》,成佛的《法華經》」,你們諸位要想開智慧就去讀《楞嚴經》,讀了《楞嚴經》就會開智慧。

  這個舉的就是「觀世音菩薩圓通章」裡頭的幾句話,說明宇宙的來源,說明宇宙的結構、宇宙變化的程序以及大宇宙的真實相。這些統統在《楞嚴經》裡面,比那些科學家、哲學家、那些宗教家說得還要圓滿,你看了之後真是心服口服,沒話說。如果你要是看了之後還有懷疑,那是你沒看懂,你看懂了就不會了,你沒看懂,你對它有懷疑,你看懂了,對它就沒有懷疑了。這是說明大千恆沙世界就像海中水泡一樣,不是真實的。『一切聖賢』是指什麼?是諸佛菩薩,就像石火電光一樣,也不是真實的,《金剛經》上「如露亦如電」,『電拂』就是「如電」,電是什麼?閃電,像閃電一樣,不是真實的。諸佛菩薩給我們做增上緣的,總得要依靠自己才能成就,要見自己的心性,不是叫我們依靠佛菩薩,佛菩薩能夠幫助我們的也就是這一點,千萬不能夠誤會。

  【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能壞真說。】

  前面兩句是比喻。『鐵輪頂上旋』,這也是地獄裡面的果報,熱鐵輪從頂上壓下來。諸位想想,這是多麼的苦難。一個修學大乘菩薩道的人,在這樣大難當中,他也不退心,有定有慧,『定慧圓明終不失』,就是遭遇到這樣的大難他也不退心。為什麼不退?他求的是真實法。何況其餘的那些小災小難!那要退了心,諸位想想怎麼會成就?你真心求道,不要說現在,在古時候障礙就很多,沒有障礙就成就,沒這回事情。你譬如諸位你現在在家裡學佛,有的時候你父母障礙你;你在寺廟學佛,有別的同參道友障礙你,你要找到一個沒有障礙的地方去學佛,跟諸位說,找不到。障礙要有智慧去克服,要有善巧方便,保住自己的「定慧圓明」,絕不退轉。這個裡面頂重要的就是忍辱,熱鐵輪頂上旋也能忍受,要能忍辱。

  講到忍辱,我還可以給諸位介紹一部書,好書!我第一次見李老師,李老師吩咐我讀的書,《禪林寶訓》。我見他的時候,他第一部教給我念這部書,《禪林寶訓》。那個時候《禪林寶訓》還沒有單行本,我念的《禪林寶訓》是《大藏經》裡頭,是《頻伽藏》裡面沒有註解的本子,白文。現在《禪林寶訓》有流通本,單行本流通,好像有很好的註解。你們諸位學佛比我的福氣大得多,好的書充斥在流通處。我那個時候學佛找這個經可苦得不得了,那個很不容易求到,對那個書就非常珍惜,把它當寶貝。你們現在得來很容易,看兩頁就把它丟在旁邊了,所以對於書籍珍重之心那就比不上我們了,得來的太容易了。

  下面比喻,太陽是熱的,這是比喻,太陽可以冷,月亮是涼的,月亮可以像太陽一樣熱。『眾魔不能壞真說』,諸佛菩薩歷代祖師所說的話句句真實,絕不是魔王能夠破壞的,諸位要曉得,魔只能夠自壞其法,無能壞佛真說。

  【象駕崢嶸謾進途。誰見螗蜋能拒轍。】

  這兩句是比喻,魔王要想破壞佛教,自不量力。大象悠遊自在,『謾進途』,「謾」就是輕而易舉的意思,往前面進,比喻的菩薩弘揚大乘佛法,魔不能障礙。菩薩弘揚佛法,法緣有盛有衰。盛的時候,佛法是普遍弘揚,為眾生接受,大家都修學,這個社會當然是安寧富樂,我們現在講的安和樂利,真正能做到。衰的時候,一定是亂世。現在佛法衰。衰,魔能不能破壞?不能破壞。為什麼?真正修道的人依舊是「定慧圓明終不失」,沒有機會往外傳,他自己不動。像達摩祖師到中國來的時候,沒有因緣,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傳給慧可大師,他是定慧圓明終不失,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因緣成熟了,發揚光大,沒有因緣了就隱藏起來。總而言之,不失,也絕不是魔王能破壞得了的。

  關於這樁事情我也很關心,我那個時候,一接觸佛法的時候,看到佛法的衰相,我請教過章嘉大師,我說佛法這樣衰滅下去怎麼辦?章嘉大師說你放心,你放心,佛法將來還有大大的發揚光大的一天。他說你不要看目前,佛的法運後面還有八千年,還早得很,不會現在就滅掉。我聽了很放心了,原來它不會滅掉。不要看它現在衰,衰有起來的時候、有興起的時候。所以說是這個世間不是沒有人,有人,真有佛菩薩住世,有高人。現在眾生不能接受,他們就隱藏起來,不露,深藏不露;大家都歡迎佛法了,他們都出來了,諸佛菩薩都出來了。

  【大象不遊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

  這兩句話我們也要很重視它,為什麼?往往我們就是『拘於小節』,自己把自己障礙了。尤其是在現前這一個社會,拘小節,佛法就行不通。這個就是現在進入到一個開放的社會、開放的思想,拘小節,很困難。所以今天必須把大小乘要認識清楚,自修的時候,不與人接觸的時候,拘於小節,自修,我是一舉一動循規蹈矩,入眾的時候要隨緣。不隨緣是什麼樣?一般人他不能夠接受佛法,這個事情麻煩,我們要照佛法去做,他這樣也看不慣,那樣他也覺得不方便,他不敢學佛了。曉不曉得佛學好?曉得好。所以說是你拿那個《沙彌律儀》來看,那些人一看到《沙彌律儀》,這個佛還能學嗎?這一舉一動都被繩子捆到一樣,動都不能動,這一動就犯戒,這佛不能學。

  於是乎一般學者怎麼樣?學學它的理論,決定不肯照做。為什麼?不能做、做不到,這個做起來太不方便了。這就是什麼?如果拘束小節的話,把眾生的法身慧命障礙住了。好像我們自己得到一點小的成就,但是大多數人學佛的機會給他斷掉了。這個不是菩薩,沒有慈悲心。菩薩是大慈大悲,捨己度人,只要眾生能夠得度,能夠聞到佛法,我墮阿鼻地獄也甘心情願。這是菩薩的精神。只要有機會讓大家接觸佛法,我下油鼎、上刀山都不在乎,心裡還是歡歡喜喜。為什麼?這麼多人得好處。這是菩薩精神!怎麼能夠拘於小節?

  『大象』是比喻大乘,『兔』子是比喻小乘,「大象」走的那個道路,那得要足夠的寬度,那兔子走的小路大象沒法子走,這就是大小乘不一樣。所以大乘行人往往不拘小節。這種現象就是在《四十華嚴》裡面特別的清楚。這《四十華嚴》裡面所看的境界是事事無礙的境界。註解裡面也說得很清楚,末後有一段說,「見性之人不可以事相撿舉」,不能拿事相來衡量他,「不可以持犯戒律所拘」,也不能拿戒律的標準來衡量他,「其作用難以測度」,人家那個修法確確實實是不可思議。這裡舉了兩個例子,「如高沙彌不受戒,樂山禪師一生不看經」,這是舉兩個例子,是不拘小節。但是這個地方要曉得,決定是大乘根性的人,而且是一個大徹大悟的人,他們的修行風範確實是這樣的。

  在從前,他是有規矩、有程序、有師承的、有高人指導的,在今天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今天修學完全要靠我們自覺自悟、自動自發。今天講自由,決定絕對的自由,好處也有,是壞處也不少。說實在的話,壞處比好處多,這是我們自己要提高警覺。從前走的路安安穩穩,現在走的路非常危險,危險極了!所以要想成就,祕訣只有一個,那就是求「一」,唯有「一」就能成就,守住「一」,決定不更改,才能成功。但是這一點也很不容易做到,真正要成就,一部經,選擇這一部經一生不要變更。自古以來,一生就學一部經、就弘揚一部經,他成為這一部經的權威、專家。開悟了,一切都通達了,他還是講這一部經。叫你問他,請他講別的經,某人會講那部經,去請他去,他就標榜這一部。這是給後人做模範,大慈大悲。

  像智者大師一生就是講《法華》,清涼大師一生就是講《華嚴》,歷代的這些大德,在家、出家,專攻一部經的太多了。拿民國初年來說,江味農居士一生,《金剛經》;周止菴居士一生,《心經》。無論部頭大小,他一生的精力就用在一部經上。他是什麼都看、什麼都聽,所有力量集中在一部經上,「一經通,則一切經通」,都是專攻。經要一,行門也要一,修淨土要專修淨土,淨土裡頭還有很多法門,有持名念佛、有觀想念佛、有觀相念佛,用哪一個方法就用到底,絕不可以三心二意,才能夠得一心不亂。千萬不要去說,學這個法門沒有學幾天,人家說那個法門好,再去學那個,那就糟了!這個三心二意會一事無成。

  我父親在沒有去世的時候告訴我,他把他一生失敗的教訓跟我講,他的失敗就是三心二意。他做過軍官,跟我父親同學在一塊做軍官,抗戰期間當到師長、當到軍長,而我父親脫離軍職,去搞政,政裡頭搞得什麼?搞得縣政府的主任祕書,以後就去搞黨,這麼一迂迴、一打彎,那一些同事專一,沒有變更的都起來了,他始終在中下級裡頭轉,一生就吃了這個大虧。所以他教給我,不管搞哪一行,就是守定一個,決定不改變,才能成功。

  應用在我們修行上也是一樣,一定要專一,解門要專一,行門要專一,不可以變更。再有因緣,老師要一、道場要一。今天這兩個不太容易做到,這兩個是外緣、增上緣,這兩個也要能專一,那諸位成就就快了,時間可以提快、可以提早。如果這兩個不專一,對你行解兩門那個「一」有妨礙。你接觸的人太多了,張三跟你說這個,李四跟你說那個,意見都不一樣,會給你什麼?打閑岔。縱然你能拿得到這些主意,你能夠拿得到一,不斷不斷有些衝擊,自己稍稍不穩定的時候就亂了。所以說老師要一、道場要一。能夠這樣子那還會不成就?沒有不成就。這就講在末法時期要守定這個。處眾的時候,我們要懂得以佛法利益為利益,以大眾能夠獲得學佛的因緣為第一,犧牲自己在所不惜。這是什麼?我們佛法到今天衰滅之極,我們如何能夠叫大眾接受,這個是第一義。所以在大眾之下把這個尺度放寬,沒有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