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佛頂首楞嚴經清淨明誨章  (第七集)  1992/11  美國加州聖荷西迪安薩學院  檔名:07-002-0007

  請掀開講義第八頁第四行,我們先將經文念一段:

  【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洩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

  從這個地方看起。在前面我們曾經舉了歷史上有很多的例子,確實諸佛菩薩無處不在。正如同觀音菩薩在《普門品》裡面所宣說的,一切世界六道之中,特別是苦難多的;換句話說,眾生愈是在苦難當中,佛菩薩救度眾生的悲願愈切。像觀世音、大勢至、地藏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這些菩薩在因地當中都發廣大的行願,就像《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為一切眾生「作不請之友」。我們不求他,他就來了;等到我們求他,那就遲了,不求他都來。從這個地方才顯示出真實的大慈大悲,菩薩應化在世間,實在講哪一道都有。我們佛門裡頭有個小冊子,這是古人蒐集的,這小冊子我們也印了很多,書名叫《物猶如此》,裡面多半講的是動物。佛菩薩要度畜生,他就要現畜生身;換句話說,一定要現同類身才能夠度得了牠。他要度人,他要到人間來應化;他要度天人,他也要現天人的身分;他要度那個豬,他也得現個豬的身,跟豬天天在一起,牠有牠們的言語,也給牠講經說法,才能度得了牠。如果要度餓鬼,他就現鬼王身,現餓鬼身,所以說應以什麼身得度,菩薩就現什麼樣的身分。

  菩薩到底是什麼樣的形狀?給諸位說,沒有,決定沒有形狀,他是隨類化身,而且數量很多。一尊菩薩他的能力,就能夠化無量無邊身,何況許多我們數不清的這些菩薩、羅漢、諸佛。他示現在哪裡,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何況還有小菩薩,小菩薩也到這個世間來自行化他。小菩薩有隔陰之迷,雖有隔陰之迷也不怕,為什麼?我們讀過《金剛經》,《金剛經》上就講得很清楚,佛囑咐這些大菩薩要善護念諸菩薩,那個諸菩薩是小菩薩,要善護念諸菩薩。這些菩薩在世間自行化他,如果迷惑了,大菩薩來趕緊把他點醒。他畢竟是再來人,一點他就覺悟了。大菩薩沒有隔陰之迷,到這個世間來表演的,也表演先迷惑顛倒後開悟,他唱戲的。菩薩到世間來表演的,像前面跟諸位說的永明延壽,那就是演戲,那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再仔細想想,本師釋迦牟尼佛又何嘗不是演戲來的!他在《梵網經》上說過,他向我們講,他這次到我們這個世界上來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了。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是久遠劫已經成佛,不是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世間夜睹明星就悟了道,不是的,那是表演,演戲給我們看的。

  所以在許多大乘經典裡面,佛把身分說出來,久遠劫就成佛。佛如是,佛的弟子當中像這樣的人很多,佛在世的時候像舍利弗、目犍連,都是古佛再來。文殊、普賢、觀音、勢至都是倒駕慈航,早就成佛了,現在退到菩薩的位次上,幫助佛教化眾生。說起地藏菩薩那就更不必說了,諸位看看《地藏本願經》,那還得了!那個講經法會的盛況,《無量壽經》也不能比,《華嚴》、《法華》也比不上。盛況從哪裡看?你看來參加法會的是什麼人?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這個法會太莊嚴。從來沒有看到一部經上說,十方一切諸佛都來聽釋迦牟尼佛講經,沒這回事情。由此可知,地藏菩薩他是大願太深,真的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永遠在菩薩位次上。十方諸佛來聽經的是什麼人?都是他的學生。無量無邊的學生都成佛了,老師還做菩薩,這是老師的大願,不是他不能成佛,他要願意成佛太容易,這是誓心。

  佛菩薩常常在世間,也許我們常常遇到,肉眼凡夫不認識,畢竟是有緣,沒有緣遇不到。我們一般遇到的有化身、有應身,應身是住在這個世間。像我們中國歷史上,大家所熟悉的永明延壽、智者大師、傅大士、布袋和尚,近代的像印光大師,這是應身而來的,在我們這個世間出生,也住幾十年。另外一種是化身,化身你見到他之後,以後再見不到,就消失了。像《虛雲老和尚年譜》上所記載的,他去朝五台山三步一拜,從浙江拜到山西路上走了三年,吃盡了辛苦。有好幾次在路上病了,在荒山之中四面找不到村莊,沒有人救護。這時候就遇到一個人,也是破破爛爛的,好像乞丐一樣,這樣就碰到了照顧他,生病期間照顧他,一直調養,病好了之後,他兩個又分手了。又過了很久的時候,老和尚又生病,又碰到他。他就問他的姓名?他說我姓文,叫文吉,吉祥的吉,叫文吉。問他住在哪裡?他說我住在五台山。他正好要到五台山去,照顧他一段期間,這個人又不見了。以後到五台山到處問人,有個文吉,我路上遭難救了我兩次,人家告訴他那是文殊菩薩化身。這是屬於化身,有緣的時候會遇到。

  過去台中周邦道居士的夫人,抗戰勝利以後她住在南京,她南京那個房子很大,舊式的庭院。大門距離二門還相當遠的距離,她房子好像是三進。有一天他遇到一個化緣的和尚到她家裡去,給她化好像是二十斤香油,化二十斤香油。那個時候周夫人還沒有學佛,就沒有給他,就算了,這個和尚就走了。走了以後她忽然想起來,她說他到我這裡來,大門二門,他要經過三道門,這沒有人給他開門,他怎麼來的?走了之後,門也沒有開,他怎麼走的?確實如此。她就覺得這個和尚非常奇怪,怎麼會跑到她家裡去,門沒有開?這個問題一直放在心上,遇到這麼樁怪事情。以後在台中學佛,跟李老師學佛,把這個事情告訴李老師,李老師說那是九華山的地藏菩薩。這個時候才非常後悔,地藏菩薩來化二十斤香油,沒有給他。怎麼來的、怎麼走的,都不知道,這以後再也見不到,這是屬於化身。

  像這些事情常常遇到的,但是你當時不會感觸到。如果心很細事後冷靜去觀察,會感覺得這個事情有些奇怪。但是諸佛菩薩示現,決定示現的是正行,所教導我們的一定與經典相應。如果他所示現的、他所說的、教給我們的,與經典講的不相應,那就不是真的佛菩薩,真佛菩薩一定相應。有些佛菩薩走的時候將身分露出來,這就是此地講的『唯除命終,陰有遺付』,啟發人的信心,增長人的善根,偶爾把本來面目揭露出來。這個事情絕不是常常有,如果常常有,世間人就覺得那是怪事,決定不是常常有。而且我們從歷史上看,菩薩把身分洩漏出來的,絕對不是向普通人,向哪些人洩漏?國王、大臣、大富長者向他們洩漏。為什麼?使他們信心更清淨、更堅定護持佛法,幫助佛法的推廣。所以不是向一般普通人來洩漏的,沒這個道理,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底下一句說:

  【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

  這個『云何』是責備的意思,呵斥、責備。『是人』就是妄語之人,他不是菩薩,自己到處宣揚他是真菩薩,他是什麼菩薩再來的,他是什麼羅漢再來的。現在羅漢跟菩薩都不值錢了,現在都是說他是什麼佛再來的,他已經成佛。甚至於說佛還不夠大,現在我還聽到外面什麼有無上佛,在一切諸佛之上,你說這成什麼話!說了又不走,說了還在世間到處宣揚,還叫他的徒眾廣為宣揚。這就是《楞嚴經》此地所說的,『惑亂眾生』,迷惑擾亂眾生的視聽,使許多善良的眾生誤入歧途,這個罪過就重了。這是屬於大妄語,大妄語的過失,是決定墮阿鼻地獄的。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這是佛囑咐阿難尊者,這個『汝』就是對著阿難講的。阿難是我們大眾的一個代表人,對阿難說也就是對我們講。教導世人,是教導初發心學佛的人,『修三摩地』,諸位在此地要特別記住,唯有真正修三摩地的,這才是佛弟子,這才叫真正學佛。如果他不是修三摩地,那不是個學佛的人,他的目的是要求世間的名聞利養、求升官發財,這不是佛法。佛法這些東西偶爾也說,那是附帶的,不是佛門裡頭真正要修的。佛門裡頭真正要求的是什麼?諸位同學都知道,學佛一進門先要受三皈依,三皈依是什麼?三皈依是把佛法修學的綱領傳授給你,這是講皈依三寶,三寶是佛法僧。佛法僧千萬不要會錯了意思,佛法傳得太久,愈久就怕人產生誤會,那就錯了。

  所以唐朝時候六祖大師講三皈依,就不講佛法僧,為什麼?怕大家誤會。諸位讀《壇經》,你就看到六祖大師傳三皈,跟人家講的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他老人家講覺、正、淨,這我們中國人聽起來好懂,不致於產生誤會。然後再告訴我們,「佛者覺也」,佛是覺的意思,「法者正也,僧者淨也」。皈是回頭、是回歸,依是依靠,從哪裡回來?從迷惑顛倒回頭,依自性覺,這叫皈依佛。從邪知邪見,就是錯誤的想法、看法,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所以六祖講正,正知正見。從一切污染回過頭來依自性清淨心,這叫皈依僧,僧是清淨的意思。所以三皈依,佛法修學的總綱領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佛法教給我們修什麼?修覺正淨,這叫三皈依,這不能搞錯。覺正淨就是戒定慧,覺是慧,正是定,淨就是戒,清淨就是戒律。所以在教學裡面就講戒定慧三學,講修行的總綱領上就說覺正淨三寶。

  由此可知,教人修三摩地,就是修覺正淨、修戒定慧,這是佛法,這沒有錯。經上雖然只提三摩地,三摩地是定,提它就包括戒律、包括智慧,因為它是一而三,三而一,不是分開來,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隨便提哪個,其餘兩個都包括在其中。我們自己修學是依靠這個綱領,我們教別人亦復如是,要真正成就三摩地,一定要斷大妄語。妄語會染污清淨心,心不清淨,心不清淨知見就不正,就不可能覺悟。可見得為什麼一定要斷妄語,道理在此地,所以妄語就成了根本大戒。這是『如來先佛世尊』,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無論是過去佛、現在佛;他方佛、此界佛,都是一個說法,沒有第二個說法的,這第四個決定清淨明白的教誨,這哪裡會有錯誤!

  【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旃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

  這是佛舉了個比喻說,這個比喻很明顯,『刻人』就是刻佛像、刻菩薩像。古時候佛菩薩的像是用旃檀木刻的,就是我們講的檀香木,用這個木刻的,這佛像才有香氣。如果說刻人糞,用人糞去刻個佛菩薩像,要求它有香氣,那哪有可能!這個比喻把清淨戒比作『旃檀』,將破戒、殺盜淫妄比喻人糞,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修行心一定要正,要真誠、要真實,真誠心中一絲毫假都沒有,絲毫虛妄都沒有,這樣的人在佛門裡面才叫做法器。用現在的話說,他有資格學佛,他的條件具備,身心清淨,這才開始可以修定。從這個地方我們就很明顯的能體驗到,戒律確實是學佛的前方便,就是非常好的基礎功夫,基礎功夫要持戒。

  【我教比丘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云何自稱得上人法。】

  『比丘』是梵語,佛的弟子號稱比丘,比丘這兩個字的意思,翻成中國叫乞士,乞是乞食,士是讀書人。乞在我們中國是乞丐要飯的,這是在社會上可以說是沒有地位,也沒有人重視的,乞丐!但是乞士那就不同,士是什麼?是讀書人,有學問、有道德的,這出來討飯的人不是普通乞丐,是有學問、有道德的行乞修行人。所謂是「上乞佛法以資慧命」,向佛求法這也是乞法,養我們的法身慧命;向下這是向眾生乞食,乞衣食是以資身命。身體在,身體離不開衣食,所以稱之為叫乞士,佛當年在世的時候,實行的三衣一缽,托缽乞食的制度。

  『直心道場』,道場是修道的處所,就叫道場,山林樹下他天天在那裡修行,那就叫道場。這個地方說的不是指外境,是指內心,心地正直就是成佛的道場,這是不講形式的。寺院蓋得富麗堂皇,如果心不清淨,那個地方依然不是道場,直心是道場,這是諸位一定要記住。尤其在現代這個時代,道場在哪裡?道場在自己清淨心中。自己心清淨,自己正知正見,覺而不迷,那你就在坐道場,這叫坐道場。坐是心不動的意思,心安住在覺正淨、安住在戒定慧,這叫坐道場,是這麼個意思。『於四威儀』,四威儀是行住坐臥;換句話,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一切時、一切處心都清淨、都正直,這就對了。『一切行中』,行是行為、是造作,包括起心動念,尚無虛假,這叫一切真實。『云何自稱』,這個云何是責備,這就是大妄語的人,這些人為什麼自己稱自己『得上人法』?這上人法就是前面所講的,他要比人高一等,對我們凡夫講,他成阿羅漢;對阿羅漢講,他成菩薩;對菩薩講,我已經成佛了;對諸佛講,他還成無上佛了,這叫上人法,這大妄語。其實他自己是業障深重的凡夫!

  【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

  這是個比喻,『窮人』比喻的六道生死凡夫,六道生死凡夫裡面也有不錯的,在佛法裡面講他貧窮,什麼地方貧窮?他戒定慧貧窮,沒有;換句話說,沒有能力了生死,沒有能力斷煩惱,沒有能力超越三界,這就是貧窮。帝王比喻是佛菩薩,『妄號帝王』,這是大妄語。在古時候如果說自稱帝王,這個被政府抓到要殺頭的,這是死罪,造反了那還得了!比喻這些大妄語的人。『況復法王』,法王是佛,自己隨便打妄語,自稱為成阿羅漢、成菩薩、成佛,這都是大妄語,這個罪過都在阿鼻地獄。

  【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這兩句話,是《楞嚴經》上非常有名的兩句話,我們在許多古人註疏當中、演講當中,常常引用的。『因』是修因,我們修因這個心不真實,怎麼能證正果?決定不能證正果。『果招迂曲』,迂迴這是拐彎抹角,這是說心不直,心裡頭拐彎抹角的,這是不能成就的,達不到目的。

  【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

  『噬』是口咬,『臍』是肚臍,一個人口咬不到肚臍,這比喻達不到,也比喻追悔莫及。佛在這部經上,跟我們講的句句真實語,句句都是直心之語。文字雖然不多,義理無盡的深廣,如果我們疏忽了,在修學一切大乘法中往往就有障礙。我們的修行,自己也覺得很用功、很不錯,為什麼不能成就?不能成就一定有原因在,到底是什麼因素?我們仔細念念這一大段經文,這四種清淨明誨仔細反省,我們有沒有犯?跟佛講的一樣不一樣?如果佛在此地所講的這些過失,我們統統都有,那這毛病不就找出來了嗎?依照佛的教誨把這些毛病都改掉。不但要改,要從心地裡面完全拔除,那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成就念佛三昧是必定可得。經上說得好,道場在哪裡?道場在自己心中,不在別的地方。

  有許多同修都認為什麼?我很想修,找不到好道場,好道場到哪裡去找?黃老居士在《谷響集》,最後那篇裡面也講過,他是針對我們現在修學環境而說的,他提出了三點,第一個真正修行同學貴精不貴多,真正志同道合二、三個人就不得了!人多了怎麼樣?意見多,雜心閒話、是非人我全是障礙。這是我們看到許多所謂道場,我們見過的,確實如此。所以同學是貴精不貴多。道場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是什麼?道場蓋得很大、很莊嚴,香火很盛,信徒很多,這是形式。實質是什麼?它真正有內容,這個內容就是我們一般人所講的,有學風、有道風,這個道場確實有學風、有道風。什麼叫道風?道風是它真正有修學的方法,譬如學襌的,他真的在坐香,真的在襌堂裡面打坐、跑香,一天有多少個小時,他真幹,天天在幹。念佛的人有念佛堂,像過去印光大師蘇州靈巖山,平常每天六支香念佛,打佛七的時候再加三支香,九支香念佛,一年三百六十天沒有間斷的,這道風。他真正有修行的方法,真正有人指導你修行。

  學風是什麼?是經論,講經說法一門深入,我們中國古來的道場很講求道學,在道場裡面修行是相當清苦。古代的道場,每天聽經的時間是八小時,像學校一樣上課,每天聽經八小時,修行八小時;換句話說,每天是十六個鐘點,你心都在道上。剩下來的時間休息、吃飯、洗澡,常住裡面的工作。修行,襌堂裡面是參襌,大致上可以這樣分的,念佛堂裡面念佛,每天八個鐘點念佛,八個鐘點聽經。這聽哪些經?各宗不一樣,賢首宗的是《華嚴經》,天台宗的是《法華經》。他有學風,你想學哪一部經,你就到某個道場去。古時候的道場,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專科大學,它不雜、不亂,專門修這門的,我們想修這門就到他家去,確實有學風、有道風。不像現在,現在是重香火、重形式,這個錯了。

  第三個修行要以淨土宗來講,要重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亂。不重神通、不重感應,這個不相干的。現在人把這些東西當作第一樁要緊,也要問問某個法師他有沒有神通,先問有沒有神通,沒有神通那就算了,不要去找他,大錯特錯。這是黃老居士對於現代人修學,提醒我們的三樁事情,所以真正講,今天修行最好的道場就是家庭。尤其在美國,美國居住的環境好,家裡面房子都大,當家人休息的時候,你能抽出一點時間好好的來念佛;能夠一家人都學佛,那這個緣就非常殊勝,家人都變成同參道友。這是說的因真,果就真實,真妄都在一心。在現代這個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大,盡可能避免誘惑,這點非常重要,使我們心真的能夠靜下來,能夠定下來。

  【若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

  『比丘』出家修行,優婆塞、優婆夷在家修行,出家、在家都一樣心要直。『弦』是比喻,古時候的弓箭,弓上拿的弦,弦一定是直的。心要直,決定沒有一絲毫委曲,這點是很難做到,難行要能行這才能成功。這樁事情是自己要求自己的,不是求人的,我們俗話講「世間登天難,求人難」。現在既不是登天,又不是求人,求自己!只要自己肯,哪有做不到的?自己怎麼肯法?把是非人我放下,把利害得失放下,把分別執著放下,你那個心就直了。有人說這個難,太難了!出家比在家就容易一點,這是講從前的出家人,現在出家可能比在家還要麻煩。無論在家、出家都要放下,你要記住。我們每個人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學大乘,念佛求生淨土都沒去得了,為什麼沒去得了?沒放下,障礙就在此地。你這生還不放下,那好了,這一生再念念佛,結個法緣,還是去不了。

  來生再得人身,接著再修行,不曉得到哪輩子,你能夠保證你來生能得人身嗎?來生要得人身,五戒要清淨,五戒是得人身的條件;五戒不清淨,人身就保不住。貪心重就墮餓鬼,瞋恨心重就墮地獄,愚痴心重,愚痴就是善惡、真假、是非都搞不清楚、都顛倒了,那叫畜生道。所以貪瞋痴是墮三惡道的業因,我們不可以不知道。五戒十善修得很好,才能保證來生不失人身,但是不能保證你來生得人身還繼續學佛,那個不見得可靠。也許生到一個沒有佛法的地方,我們這個世界就很多地方沒有佛法,一生聽不到佛法,接觸不到學佛的環境,多得是。所以說是下一輩子要能夠再遇到佛法接著修,那是不知道隔多少生,才有那個好的因緣又給你碰上,難,太難了。佛講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個話不假,確實不容易。

  所以我們曉得這些事實的真相,機會一到面前就要牢牢的把它抓住,像我們今天這個機緣就非常殊勝,決定不能讓它空過。我們知道過去毛病習氣是些什麼,這搞清楚,今天要痛改前非,把我們修學的這些障礙排除,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那就沒有空過了,這就叫真正成熟。你要真正決定往生,你要一切真實,這個很重要。真實,那我不就處處都要吃虧上當了嗎?吃虧上當有什麼關係,幾天就到極樂世界去!我吃幾天虧、上幾天當,值得,非常值得。你要不肯吃虧、不肯上當,那好了,這三界你就再住下去!再不能離開了。所有一切魔障,說實在話,心裡頭沒有魔,外面魔再厲害也動搖不了你,對你也無可奈何。最怕的是你心裡頭有魔,外面魔一勾引,裡面魔發作,這麻煩就大了,裡應外合那還得了!你的心清淨、心真實,心裡頭沒有魔,外面魔不管有什麼大的能力,也動搖不了你分毫。

  《八大人覺經》講魔分為四大類,四大類裡面三大類都是自己本身的。五陰魔,五陰熾盛,這八苦裡面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這七條是苦果,五陰熾盛是苦因,五陰魔;煩惱魔是見思煩惱,死魔,你看這三條都是在本身的。外面只有一大類叫天魔,這天魔就不是自己身心,是屬於環境的都歸納在天魔。只要內裡面心清淨,天魔對你就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說『永無魔事』。一個念佛的人,這個緣就更殊勝,念佛的人心清淨,二六時中只有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個心多清淨。已經是永無魔事,何況又得阿彌陀佛,諸佛如來本願威神加持,哪裡會有魔事!所以這個法門比其他法門就更殊勝。

  【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

  這個『印』是印證,世尊為這個人,就是心直的人為他印證。這個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切時、一切處、一切環境當中心直、言直,就是此地講的『一切真實』,永無虛假。所以佛給這個人作證明,這個人決定在這生當中,『成就菩薩無上知覺』,這個「無上知覺」也能夠說無上菩提的意思。這樣的心行,念佛求生淨土必定是上品上生,這就是保證!這個念佛人是決定往生,憑什麼?誰保證你決定往生?這《楞嚴經》上保證,《無量壽經》上保證。確實照佛在經典教訓去做,認真的去做,佛哪有妄語?決定沒有妄語。

  【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我是釋迦牟尼佛,佛講『如我所說』,就是合前面所說的,斷淫、斷殺、斷偷、斷妄語,這就是持戒成就了。不但身要斷,佛在這個經上的要求心要斷,不能有這個念頭,這個戒才叫真清淨。身斷了念頭還存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是打個問號,能不能往生?給諸位說,沒有把握。為什麼?你裡面有煩惱,你還可能招魔事,裡面煩惱就是著魔的因素。內裡頭真淨,魔不得其便,不可能著魔;凡是著魔,你的心都不清淨。這是佛在此地給我們說真話。

  【阿難。汝問攝心。我今先說入三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霜。】

  『阿難』前面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怎樣能夠攝心入三摩地?這要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要怎樣收心?我們妄念紛飛,昏沉很重,怎麼樣收這妄心真正能得定,就是這個意思。這問的非常重要,三摩地,在我們淨土宗裡面講就是一心不亂,就是念佛三昧。換句話說,要是換成淨宗的口氣,就是我們念佛怎樣收心才能得一心不亂,才能得念佛三昧,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可不可以這樣說?可以,為什麼可以?因為二十五圓通章當中,大勢至菩薩就是念佛圓通。阿難問通途法門,就是二十五類統統都有,我們把它換成淨土宗,換成念佛的法門。佛在此地告訴我們,你要想得念佛三昧,要想得一心不亂,這就是『入三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我們今天是求往生淨土。佛在此地給我們的開示,就是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霜』,這四條戒要清淨,要真正的清淨,真正清淨不但身不犯,心裡面連念頭都不起,這是根本斷掉了,惡的念頭都斷掉。

  【自不能生一切枝葉。】

  身體造作、犯戒都是『枝葉』。

  【心三口四。】

  心是貪瞋痴,口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身是殺盜淫,『心三口四』,身它是省掉了,說了個心,說了個口,一定有身,身口意,這是省略。這個過失就不會有了。

  【生必無因。】

  枝葉生起一定有因,因是什麼?就是前面所說的四重戒律,你心不清淨,這是因,這是造業之因。

  【阿難。如是四事。若不遺失。心尚不緣色香味觸。一切魔事。云何發生。】

  修行在大乘法裡面,這不能成就,就是魔障,所以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障緣非常之多。『魔事』不能沒有,為什麼說不能沒有?內裡面妄想執著、煩惱沒斷。這六道凡夫統統沒斷,斷了那就成阿羅漢了,就出了三界,哪有魔事!就沒有了。可見得這個東西沒斷。外面,我們無量劫來在六道裡頭輪轉,跟一切眾生結多少冤仇、多少債務,纏繞不清,你能說外面環境沒有障礙,哪有這種道理!前面釋迦牟尼佛還示現的馬麥之報,孔老夫子在陳絕糧,聖人尚且不免,何況凡夫?由此可知,魔事多,魔難敵,遠離魔事,真的是修行人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沒有魔事,我們這一生就很容易成就!佛今天教給我們如何遠離魔事的妙訣,就是心清淨。這四條是大惡,這惡的念頭都不生,四重戒叫根本戒,念頭不生,其餘枝枝葉葉小節當然不會生。就好像樹一樣,它從根斷掉,枝葉自然就枯死了,所以這是從根本的教法。

  持戒是斷妄心,絕塵是離妄緣,塵是塵緣,緣有兩種,一種是物質環境,一種是人事環境。這兩種環境當然用得恰當,你以智慧對待他,那都是善緣,幫助你、成就你的道業。如果應用不恰當,他就變成惡緣,對你道業就產生了障礙,擾亂你,叫你退轉。蕅益大師在開示裡面講得很好,「境緣沒有好醜」,意思就是說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人與物的環境當中說不上善惡,說不上好壞,好壞在自己的心。你自己用清淨心,像經上講的到真正清淨,一個惡念都不生,所有一切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變成你修道的增上緣,都是好緣。如果心不清淨,不清淨隨著外面境界轉,遇到好的緣生歡喜心、生貪心;遇到不好的緣生瞋恚心、生報復心,那所有一切境緣都不是善緣。這個話講得有道理,這是事實真相,所以真的是心轉境界,不是境界轉心;境界轉心,這個人決定成不了三摩地。幾時到我們心轉境界,什麼心能轉境界?清淨心轉境界。心不清淨就被外境所轉,這個要緊;你能轉外境,那你就得大自在,這是真的有福報,真自在。還會被外境所轉必定是凡夫,在境界裡面做不了主。這章經文就到這個地方圓滿。

  底下有一點補充,這必須要曉得,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環境當中,我們畢竟是初學、是凡夫。達到這個境界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情,要努力、要認真修學。達不到,要心嚮往之,要向這個目標、方向去邁進。我們知道戒律有開遮持犯,怎麼樣叫持戒?怎麼樣叫犯戒?怎樣是叫開戒?開戒不是犯戒,開戒就有緣叫開緣。要用現在話,必須有開戒的條件,這個緣就是條件。條件很複雜、很多,但是它有個原則,這個原則是利益眾生,對眾生真的有利益。在這個時候自己破戒,我破戒是捨己為人,這叫開戒,不叫破戒。

  譬如佛在經上像這些公案(就是故事)講得很多,《菩薩本緣經》裡面講了很多,《百喻經》裡頭也講了很多。經上有這麼段故事,這也是事實,一個修行人,在路上遇到一個打獵的人,這個獵人追一隻兔子,追到三叉路口忽然看不到兔子,正好就遇到學佛的修行人,就問他,剛才你有沒有看見兔子?他說我看見了,這是實話看見了。走哪條路去了?他就告訴他,他明明看到牠走這條路去了,他打個妄語,走那條路去了。獵人往那邊去追。保全兔子一條命,這個妄語叫開戒,不叫破戒。他如果是不破戒,說老實話,實話實說,那條性命送掉了,獵人也造了殺生的罪業。他這一句妄語救了兩個人,兔子生命救了,獵人沒有造殺業,雖然動了念頭沒有殺到,那個罪就輕。一句妄語救兩個眾生,諸如此類的叫開緣,這不叫破戒。

  但是諸位一定要記住,一切開緣決定是利他,不是利自己,如果是利自己,那叫破戒,這就有罪。利益別人、救度別人,這叫開緣,這叫開戒,所以條條戒裡面開遮持犯,一定要懂得。這個戒律才能夠守,否則的話,怎麼守法不曉得,持戒不是教你死在戒條之下,那就錯了。像剛才這個例子,如果你真的告訴獵人,獵物從哪裡走,我看到牠從那裡跑掉了,他造了殺生的罪業,這個說實話有罪過。希望諸位能夠舉一反三,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曉得戒律如何來修持,修持得很自在、很快樂,這就對了,真正在修行當中得到法喜充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