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往生論講記  (第二集)  1994/10/3  美國達拉斯  檔名:06-002-0002

  請掀開講義第三面,我們看偈子的第一行,就是第十一段:

  【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此二句,名莊嚴量功德成就。來生者雖眾,猶若無也,常如虛空,廣大無際,終無滿時」,這是教我們觀察西方世界的量。這個量有很多種,這個地方主要的是說空間,在十方諸佛剎土大多數都是眾生業力變現的境界,因此在量上來說都很狹小,無論是在空間或是在時間上來說。我們最清楚的就是自己居住的這個娑婆世界,特別是我們現前居住的這個地球,地球的面積似乎一天一天在縮小,這是我們現代人很容易覺察得到的。科技發達,交通工具發達了,在古時候從中國到美國,航海用的是帆船,假如一路順風,大概要兩個多月才能到;如果遇不到順風,往往要半年多才能到達,現在十個小時就可以到達。這個是地球縮小了。人口增加,從前沒有這麼多的人口,現在感覺到我們居住的環境非常擁擠,居住的房子很擁擠,即使地面空間也感覺得特別的擁擠。這個環境會影響人的情緒,會影響人的心理,所以這個身心如何能夠舒暢?

  阿彌陀佛看到這個現象,這個現象不但我們這個地球上有,其他的星球大概也好不了太多,於是乎他老人家成佛之後,所現的國土是廣大無有邊際。幾幾乎乎他這個居住,就是生活環境,確實是盡虛空遍法界。盡虛空遍法界,我們這個世界,這個地球,在不在他那個世界裡面?這個很難講,說真的就是亦在亦不在。從事上講當然不在,這是兩個世界,經上給我們說的西方極樂世界,去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國土;從理上講,它是法性土,法性遍一切處,我們這個世間國土怎麼能夠超越法性?這是從理上來講。理與事都不能夠偏執,偏執就錯了,偏執我們就起了疑惑了。疑惑是菩薩修行證果的障礙,縱然念佛往生也生到邊地疑城,這個是很不合算的。所以我們對於經典上所說的要有堅定的信心。

  這個世界非常大,所以十方世界眾生即使統統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世界也看不到擁擠的現象。這個狀況,實在說,世尊當年說法距離我們今天三千零二十多年,在那個時候說這些話,的確大家聽到很不容易理解。為什麼?那個時候人口稀少,所以居住的環境都非常空曠,不是在今天所說的,今天所說的我們感覺非常的敏銳。佛說這些話,可能他方世界其他星球裡面擁塞的情形,三千年前跟我們今天一樣,這很可能。所以這是第一個讓我們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這個國土廣大無有邊際。終無滿時,十方世界都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也看不出擁擠的現象,滿就是這個意思。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此二句,名莊嚴性功德成就」。前面是講量,量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它這麼大?原來它是稱性而變現的。「佛見有國土,以愛欲故,則有欲界,以攀厭禪定故,則有色無色界。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長寢大夢」,我們先看這一段,這一段為我們說明十方諸佛剎土量是有限的。西方世界叫無量,不但是無量壽、無量光,國土也是無量,樣樣都是無量。十方國土它為什麼會有量?不稱性,與法性相違背。哪些與法性相違背?愛欲,真心本性裡面沒有這個東西,愛是指情愛,欲是指的欲望。佛在《楞嚴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他講一切眾生,這是講六道裡面的眾生,「皆以愛欲而正性命」,這是佛把六道根源一語道破,因為有愛欲,所以就有欲界。

  我們這個世界欲界的現象,包括了欲界天,欲界天有六層,從下面往上面去看,有四王天、有忉利天、有夜摩天、有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全是屬於欲界,也就是說愛欲沒斷。往下看,我們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統統在欲界,都沒有能夠離開愛欲。幾時覺悟了,覺悟,覺得這個愛欲可厭,覺得這個禪定清淨,攀緣禪定,捨棄愛欲,喜歡禪定,因此就有四禪天了,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到四禪天的時候,對於這個禪也厭惡了,厭禪,於是乎那個境界又提升了一層,到了四空天。這四空天就是無色界,四禪天是有色。這是三界怎麼形成的。四禪、四空天都屬於天道,高級的天道,還是在六道之中。

  菩薩告訴我們,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什麼叫有漏?漏是煩惱的代名詞,也就是說情欲沒斷,沒斷就是有漏,他所修的不能出離三界,這種道就不是正道,這叫邪道。佛經裡面有的時候稱它作外道,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依舊是長夜大夢。長夜大夢,六道輪迴就等於作夢一樣,不是真實法,虛妄的。我們從這個事實就明瞭,修行實在不容易,佛雖然在這個世間說了許許多多的經論,許許多多修證的方法,但是佛說了,法一定要契機。所以佛經稱之為契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佛說經是在三千年前,是在印度那個環境為那些人所說的,這一點我們要清楚,不是為三千年後我們這些人所說的,這一點我們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後我們在世尊一代時教當中才知道怎樣去選擇。

  佛所說的經,契理是決定沒有問題的,合不合我們的機,機就是我們的程度、我們的根性?實在講那不一定,為什麼?他不是為我說的,佛為我說一定契我之機,他不是為我說的。《金剛經》是給須菩提說的,《楞嚴經》是跟阿難尊者說的,不是給我說的,這一點我們要清楚、要明白,我們不是須菩提,我們也不是阿難,這樣的經典我們要學習就很難,就是依照經典裡面的理論方法來修學也不能成就。怎麼知道不能成就?你能不能斷愛欲?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果然能斷愛欲,那你就是當機者了,那正是對你說的。如果你不能夠斷愛欲,這個經典、這個法門對你來講就不契機,你就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利益就是你還是出不了三界。

  縱然你得定了,得定也不行,何況得定也不容易。你看色界天初襌以上,他的愛欲沒斷,雖然沒斷,他有定力能把它伏住,不起作用,像石頭壓草,沒有斷根,但是真的他把它壓住了,這叫伏住,伏煩惱,沒斷,他才能夠生色界天、無色界天。無色界最高的一層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八萬大劫是怎麼來的?是他的定功能夠把愛欲伏住,能伏八萬大劫。可是八萬大劫到了之後,他這個定就失掉效果了,就伏不住。伏不住,於是這個煩惱又起來了,這一起來就要往下墮落了,因為他再不能上去,就往下墮落。所以菩薩稱這個叫有漏邪道所生。這句話講得就不錯了,這才知道修行真難。

  我們今天憑什麼?如果講真的斷煩惱,貪瞋痴慢、是非人我,我們的確沒有能力,今天我們所憑的就是憑阿彌陀佛本願的威神,他老人家加持我們,我們不要斷煩惱也能往生。這是在所有一切大小乘法門裡面,只有這一門,諸位要記住,只有這一門不斷煩惱可以出三界,除了這一門之外,再沒有第二門了,你們去翻翻《大藏經》看看有沒有第二門,沒有了。自古以來這些祖師大德多了,他們翻遍了《大藏經》都沒找到,唯獨這一門,叫帶業往生,帶業就是不必斷煩惱,就能往生。所以淨宗稱之為門餘大道,門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餘就是以外的。無量法門以外的可以出離三界,可以永脫輪迴,而一生不退成佛,就這麼一條路,大家都要明瞭。無著、天親是何等人物,昨天跟諸位介紹,無著是天親的哥哥,八地菩薩,遇到這個法門都一心歸命,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我們的好榜樣。這說明了一切眾生要想出離三界,要想修成正果,實在是非常之困難。

  「是故興大悲心,願我成佛,以無上正見道,起清淨土,出於三界」。這是法藏菩薩,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看到這個情形,諸佛度眾生,那個情形跟釋迦牟尼佛差不多,所以讓眾生成就是真正不容易。法藏菩薩看到這個情形才興起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發了四十八願,願自己成佛的時候,以無上正見道,這個正見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起清淨土,起是興起,西方極樂世界是法性土,唯有稱性這才真正清淨,超出三界。這是正道大慈悲。

  「此清淨土,隨順法性,不乖法本」,這兩句話非常重要,讓我們明白西方世界清淨廣大的原因,為什麼它清淨、為什麼它廣大?它是隨順法性,不違背法性,法本也就是法性的本源,它不違背。「法藏菩薩於世自在王佛所,悟無生法忍,發四十八大願,修起此土。無緣是大悲,即出世善。謂此大悲為淨土之根。故曰出世善根生」。我們世間的善根,根是能生的意思,顧名思義善根能生世間一切善法,這叫善根。善根是什麼?佛告訴我們有三種,無貪、無瞋、無痴,這叫三善根,世間所有一切善法是從這三個根生出來的。無貪、無瞋、無痴反過來就是貪瞋痴,貪瞋痴也是根,什麼根?那不是善根,惡根,世間無量無邊的惡法都從這三個生出來的,貪瞋痴,所以佛叫它做三毒,沒有比這個更毒的了。如果我們貪瞋痴要是重的話,自己就要覺悟,我們這個心性很毒,這不是好事情,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不善,都在那裡造惡業。

  出世善根是建立在世間善根的基礎上,所以菩薩善根,大乘經上常講的,菩薩善根有一條,精進。我們在經論上看得很多,聽得也很多,但是那個精進的意義,的確還是不知道。為什麼?知道了,你一定會精進,你今天不精進就是對於菩薩善根一無所知,不但無所知,世間善根還沒有成就。為什麼?還有貪,學佛了,世間名聞利養不貪了,貪什麼?貪佛法。我這裡勸你念佛,他還要貪著,還想參禪,還想研教,還想學密,樣樣都想學,樣樣都想會,貪心!因為有貪心,所以他的修學是雜修、亂修,縱然在進步,叫亂進、雜進,他不是精進,所以他不能成就。精進就是像前面所講的一心歸命,那就是精進。

  天親菩薩不容易,千部論師,他真是通宗通教,遇到這個法門之後,他能夠一心歸命;換句話說,所有一切統統放下、統統捨棄,專心、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他才能到西方。蓮池大師在晚年,也跟天親菩薩一樣,所有一切法都捨棄了,他老人家講,「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他放下了;「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也放下了,晚年一卷《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這才真正成就出世善根。世間法不貪了,佛法也不貪了,這才行。在此地我們要真正覺悟,要認真去反省檢點,我們還貪不貪圖佛法?縱然要發心度眾生,度眾生也是個貪心,為什麼?攀緣度眾生,他不是隨緣,攀緣,都錯了!

  西方世界每一個往生到那邊去的人,都蒙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出世善根生。這是我們要常常想到,二十一首頌是觀察,觀是我們看清楚,察就是清楚明白,我們要把它看清楚、想清楚,看明白、想明白,不要再犯過失,這就對了。底下兩句: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此二句,名莊嚴形相功德成就。安樂淨土,廣大無邊,清淨光明,無不充塞」。西方世界稱之為光明世界,稱之為清淨國土,稱它為淨土,稱之為大光明藏。末後這一句是比喻,如鏡、如日、如月、如輪,輪是表圓滿的意思,日月是光明的意思,清淨光明,無不圓滿。這是讚歎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這說它的種種的形相。說到形相,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說得很詳細,因為十六觀裡面都是教我們觀察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的形相,《觀經》可以給我們做參考。

  【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

  「此二句,名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形相我們要知道,而種種事我們更要明瞭。「佛見有國土以泥土為宮飾,以木石為華觀,或雕金鏤玉,意願不充,或營備百千,具受辛苦」,這個解釋雖然很簡單,但是意思包括得很圓滿。佛是阿彌陀佛,也是說他在因地的時候,見到許許多多諸佛國土,他們居住生活環境都不圓滿,以泥土為宮飾。這個地方說到的宮,我們要明白、要知道它的本義,現在一般人看到宮殿就會想到像寺廟、像皇宮這種的建築,所謂宮殿式的建築。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講經的時候,印度沒有中國這種宮殿式的建築,經典裡面翻的這個宮殿顯然不是中國宮殿的樣子。因此我們了解宮殿的本義,宮是什麼?是私人居住的房子,就是我們住家的房子,私人居住的房子,這個叫宮;殿是什麼?殿是集會辦公、公共辦事的場所叫做殿,是這麼一個意思。我們要求它的本義,然後你對於佛法你才會真正明瞭、才會通達,才不至於發生誤會。我們常講,佛法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因此佛教化眾生沒有定法可說,佛教的道場也沒有一定的形式,所以它確確實實像我們今天所講的本土化與現代化。私人居住的房子,以至大眾聚會的場所,都是恆順眾生。

  在印度就是印度當時這個形式,傳到中國就採取中國的形式,跟印度那個形式完全不相同。時代不斷在變,佛教要是保守,一成不變,換句話說,他可以教古代的眾生,不能教導現代的眾生,這守舊!他能教導中國的眾生,不能教外國的眾生,這就鑄成大錯特錯,這個不是佛度眾生的意思。佛教化眾生活活潑潑的。所以從宮殿,佛經裡面講的宮殿,我們就了解佛法,確確實實它是非常適合於時代性的,確確實實它做到了現代化跟本土化。現代人居住的房子跟從前人不一樣,現在人辦公室跟以前我們中國人講的衙門也不一樣了。殿就是外國人講的office,就是我們佛經裡講的殿,宮是私人的住宅,私人住家的。以泥土為宮飾,就是建築材料,以木石為華觀,雕梁畫棟,梁棟是木材,特別我們在美國看到,居士幾乎居住的房子多半都是以木材建造的。

  雕金鏤玉,意願不充,這是形容古時候的這些皇宮,貴族、大富長者他們居住的房子,我們常講雕梁玉砌。過去皇宮警衛森嚴,一般人進不去的,現在我們到北京去看故宮,已經開放了,我們看看是不是玉砌的?不是的,不過是比較好一點的石頭而已,那個玉是形容,不是真的,是好的大理石,不錯,石頭砌的,不是玉。我們到日本去看日本的金國寺,這個在日本佛教裡很有名的建築,建築並不大,只有兩層,是不是金做的?不是的,是木板上貼的金,就跟我們中國那個匾額一樣,貼的金,它的確是真金,但是是金箔貼上去的,那個看起來確實是很美觀、很莊嚴,金碧輝煌,敲敲是木板,外面貼的金箔。所以意願不充,它不是真的黃金做的,還是木板,不過貼的金而已,這叫意願不充。換句話說,只講求一點表面,實質上做不到。

  或營備百千,具受辛苦,營是經營,就是建造,經營的時候很辛苦。我們知道北京的皇宮從開始建築一直擴充到現在這種規模,差不多是四百多年的歷史。從元朝時候,明朝、清朝逐漸逐漸在擴充,才有今天這個規模,不是當初一建築就是這樣,不是的,不斷的修繕,不斷的擴充。所以確實是具受辛苦。這在許許多多事裡面舉出這一樁,其他一切事,哪一樣不辛苦?哪一樣真正能夠稱心如意?的確是難!

  法藏菩薩看到了,「故興大悲心」,他老人家發了大慈悲心了,「願我成佛,必使珍寶具足,嚴麗自然」。西方極樂世界黃金建的房子,那是真的,那不是木頭上頭貼的金,不是的,它是真的不是假的。而且不要辛苦去經營,它是自自然然變現成的。經上給我們講的七寶,七不是數字,七是表法的,表圓滿的意思。七怎麼來的?四方、上下,再當中,這就圓滿,七是這麼來的,是講四方、上下、當中,這就圓滿。所以七是代表圓滿,不是七種,無量種,應有盡有一樣不缺,這才叫圓滿。不但我們這個世間有的它有,其他世界有的,我們這個世界沒有的,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有,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所有的珍寶西方世界統統具足,珍寶具足。莊嚴美麗,自然的,不需要人工去雕琢,自然成就的,一切都是隨心變現出來的。

  「相忘於有餘,自得於佛道」,這兩句話非常重要。物質環境能夠隨心所欲,像經上所說的,我們想吃什麼東西,念頭才一動,你所想的東西都已經擺在你面前了,念頭一動就在面前;不想要?不想要就沒有了,乾乾淨淨就沒有了,也不要去收拾碟子、收拾碗去洗,這個東西多麻煩!想穿什麼衣服,衣服已經在身上,不必去裁縫,不要去買衣料。衣食住行沒有一樣不是隨心所欲,於是貪心就沒有了。你們諸位想想看,我們為什麼有貪心?貪的根源是物質稀少,我們求不到,他才貪;如果樣樣都這樣豐足,一切都隨念而現,那還有什麼貪心?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到那裡去,這個貪瞋痴,佛也不給你說法了,自然就沒有,到那個地方自自然然就斷掉。所以相忘於有餘。

  經上告訴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住的房子,那個房子的式樣、大小也是隨心所欲,你想你的房子大一點,它就變大;想小一點,它就變小;想在地面上,這個房子就座落在地面上;想在空中,這個房子就浮到空中去了,隨心所欲。因此對於所有一切的物質,我們講的五欲六塵,決定不會起一念貪心,因為什麼?它太多了,太豐富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所以自自然然就與佛道相應,自然成就。

  「經言,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所以西方世界確確實實是得心自在,因此依報的環境就自在,正是佛常說的依報隨著正報轉,所以心清淨佛土就清淨,心自在,一切生活受用就得自在。這個是『具足妙莊嚴』,莊嚴就是美好的意思。

  【無垢光燄熾。明淨曜世間。】

  「此二句,名莊嚴妙色功德成就」。前面說的種種事,這兩句讚歎的色相,前面有讚歎形相、形狀,這個地方是講光彩,色是講光彩。「彼土金光,從絕垢業生故,清淨無不成就,是無生忍菩薩淨業所起,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故」。偈子裡面『無垢』,垢是污染,我們今天常講的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意志的污染,在佛法裡面跟我們說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煩惱就是污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污染都沒有了,離開這一切污染,我們的真心本性就顯露了,真心本性裡面自自然然有無量的智慧光明。六祖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本來清淨」、「何期自性,本來具足」,這個本來具足就是沒有一絲毫欠缺,樣樣都是圓滿的。『光燄熾』,熾是熾盛,形容光之大、光之明高。『明淨曜世間』,不但是光明,而且清淨,照曜無量無邊的世間。諸位要知道,這是講的西方世界的依報,所有一切萬物統統都放光明,西方世界不但佛菩薩這些人身上放光,所有一切物質統統放光,他們居住的宮殿,經上講的寶樹、羅網、寶池、德水,樣樣都放光,這個是諸位一定要清楚。但是我們在經上所看到的,沒有這麼明顯,在此地菩薩為我們這一說明,我們就清楚,沒有一樣不放光,而且每一種光明都是遍照世間,所以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這個光明是性德,不是修來的,是性德。

  彼土金光,從絕垢業生,也就是說永斷煩惱,從清淨心裡面生出來的,清淨心是真心,清淨無不成就。底下兩句就說得非常具體,是無生忍菩薩淨業所起。無生忍,地位就高了,《仁王經》上告訴我們,證得無生忍是什麼樣的菩薩?無生忍分三品,下品是七地菩薩,中品是八地菩薩,上品是九地菩薩,這個位次高。無生忍再往上去叫寂滅忍,寂滅忍也有三品,下品是十地菩薩,中品是等覺菩薩,上品是佛。所以佛證的是圓滿的寂滅忍。這是七地以上的菩薩,正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阿毘跋致菩薩。什麼人?我們發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無生忍的菩薩,你看四十八願不是說,生到極樂世界的都是阿毘跋致菩薩,阿毘跋致就是無生忍菩薩。

  這個諸位要知道,這麼高的果位,不是我們自己修來的,我們自己帶業往生,一品煩惱都沒有斷,哪有那麼高的果位?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使你一到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沒證得,你的智慧、神通、道力一切受用跟七地以上菩薩完全相同。所以這是佛力加持的。一直到我們自己在西方極樂世界真正證得了,我們到那裡慢慢煩惱真的斷掉了,真的證得了,真證得之後,阿彌陀佛還加不加持?給諸位說,阿彌陀佛還是加持你,不但阿彌陀佛加持,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統統加持。這個諸位細細去念《彌陀經》、去念《無量壽經》就明白了。而後才曉得這個法門真殊勝!所以無著、天親菩薩一碰到就一心歸命,我們想想他們是什麼人物?比他們還殊勝的,《華嚴經》上我們看到文殊、普賢,那是華藏世界的等覺菩薩,比無著、天親高太多了,還是要發願求生淨土。怎麼樣往生?就跟天親菩薩一樣,要一心歸命阿彌陀佛,這才能往生。

  我們從這些地方去觀察,才真正明瞭這個法門不可思議,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我們的信心才堅定,才清淨,才不會動搖,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所以經論不能不細細深入去討論,因為愈清楚、愈明白,我們的心愈堅定,我們的願愈懇切;換句話說,我們念佛的功夫才真正相應。凡是功夫不得力,都是對於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沒搞清楚、沒有搞明白,以為還有別的法門比這個法門更殊勝的。再看下面這一首偈:

  【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

  過是超過。前面說形相、說妙色、說種種事,是我們六根裡面眼根的享受,這一首偈是說我們身根觸的享受。「此四句,名莊嚴觸功德成就」,我們身體接觸。「七寶柔軟,悅目便身」,西方世界所有一切萬物,我們眼看到、耳聽到、鼻所嗅的,西方極樂世界有寶香,香光莊嚴,六根所接觸的都能得到最殊勝的快樂,所以叫極樂世界,這個世界叫極樂。『寶性功德草』,是說明西方世界的樹是七寶成就的,西方世界的地也是七寶,西方世界的花草也是七寶。它的寶柔軟,不像我們這邊的寶堅硬,我們這邊譬如說講七寶,第一個講黃金,我們這個世間黃金堅硬,可以做首飾,不能做衣服穿;西方世界的黃金柔軟,可以做衣料,可以做衣服穿,跟我們這個世間黃金不一樣,我們這裡金,無論在成色、光采上,都不能跟它相比。七寶柔軟,悅目便身,便身就是可以做衣服穿在身上。

  「迦旃鄰陀,天竺柔軟草名」,這是印度,像我們現在草坪一樣,這個草柔軟,在地上鋪像地毯一樣,你接觸它的話「能生樂受」。「故以為喻」,以這個為比喻,「觸彼軟寶,生法喜樂」,西方世界真的是六塵說法,色聲香味觸,沒有一樣不是悅目便身,沒有一樣不讓我們生起法喜,確實法喜充滿,斷煩惱,長菩提。

  【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

  「此四句,名莊嚴水功德成就」。我們在經上念的,西方世界七寶池,這是說的水,寶池很多,遍布在西方世界。寶池裡面有蓮花,十方世界人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往生都是蓮花化生,所以西方世界也叫蓮花世界。蓮花世界,諸位要記住,它與《華嚴經》的關係真的是非常密切,《華嚴經》上講的是華藏世界,實在講華藏就是蓮花藏世界。蓮花世界就是華藏世界,而且是華藏世界的精華,假如不是精華,文殊、普賢何必要去往生?文殊、普賢確實都住在華藏世界,為什麼還要去見阿彌陀佛?這就說明了,西方世界是華藏世界的精華。

  「流泉池沼,與宮殿相稱,種種寶華,布為水飾」,飾是裝飾,池子裡面有蓮花,寶池的周邊有行樹、有花草。這些都是自然成就的,不需要人去經營、去設計、去建造,不需要,都不需要,都是自然成就的。「微風徐扇」,徐是緩慢,風接觸到、感觸到也非常快樂,微風。「映發有序」,花開的時候是有次第、有秩序,一絲毫都不亂,花開的時候非常美妙,花謝的時候一塵不染,它落在地面上,就好像被地吸下去了,就自自然然沒有了。特別是空中的雨花,這個我們在經裡面都曾經看到的。這些景觀,讓居住在那裡面的大眾「開神悅體」,開神就是我們這個世間所講的開悟,可見得這些花,看到的時候人都會開悟,花也在說法了;悅體,體是身體,感覺得通身的舒暢快樂。「無一不可」,每一樣花,花的品種也是無量無邊,任何一種花都能令一切眾生開神悅體。這是說到水功德成就。水功德成就裡面,沒有讚歎水的八德,而讚歎水面上、水岸邊的這些裝飾。水是本體,這些裝飾周邊的這些花草裝飾是附帶的,附帶的這些裝飾已經是這樣美了,那水的好處就更不必說了。八功德,我們在《彌陀經》裡面讀過,在《無量壽經》裡面也讀過,而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得最詳細。底下一段:

  【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

  《彌陀經》裡面七重行樹、七重欄楯。這個地方我們看到宮殿這個字樣的時候,諸位一定要清楚,決定不能夠看到宮殿就想到我們中國古時候宮殿的建築,你就想錯了。所以一定要知道它本來的意義。樓是兩層以上的,這個就叫樓。『觀十方無礙』,是西方世界無論是宮殿,或者是樓閣,或者是花樹,或者是羅網,都能夠顯現十方世界的影像。就像我們看電視一樣,所以你想看哪一個世界,它就現出這個現象出來,隨心所欲。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如果要想到過去在這個地球上,娑婆世界,現在那裡怎麼樣了?那個景象立刻就顯現出來,你統統都看見了。不但人間這個狀況你看到了,六道狀況都看到。不但能看到現在,還能看到過去,還能看到未來,沒有障礙。不僅看這個世界,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都能夠顯現,都能讓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我們要想真的幫助家親眷屬,幫助我們的朋友,說實在話,只有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你才真有這個能力,真有這個機會。否則的話,這一輪迴,自己也不曉得自己到哪去,與你家親眷屬永遠隔絕,再親愛也無可奈何。這個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