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疏節錄  (第七集)  1993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10-0007

  請掀開經本第十四面,倒數第三行,從經文看起:

  經【復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遶。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

  從這一段看起。普賢菩薩的大願,第三願是『廣修供養』。在菩薩行門當中,我們常常看到的,菩薩所修的是六度,六度裡面第一條就是布施。普賢菩薩這條也是菩薩所修的布施,他不叫布施,而叫供養。通常供養我們是對長輩、對上,我們稱供養,對平輩、對下都叫布施,這是有分別、有親疏、有遠近、有高下。普賢菩薩所修的一一法統統稱性,性德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即使對在下位的眾生,菩薩布施的心跟供養如來無二無別,我們等到底下經文當中就可以看到。所以這是以最真誠的心、最清淨的心、最平等的心,修學菩薩所修的一切法門。但是不一樣的,菩薩法門把布施擺在第一,而普賢法門裡面,是把禮敬、稱讚擺在前面,把布施供養擺在第三。這個非常明顯的,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十願是後後深於前前,後面包括前面,前面不包括後面。後面包括前面,就是供養裡面包括禮敬、稱讚,這是跟其他菩薩行門不相同的所在。

  供養(也就是布施)是度慳貪的。慳貪是三毒的根本,三毒是一切煩惱的根源,煩惱障礙了我們的自性,障礙了我們的德能。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的智慧、能力跟一切諸佛實在是相同的,沒有任何差別。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毘盧遮那佛依報、正報的莊嚴,這句話要用現代話來講,就是他自己本身,以及他生活環境的美滿;依正莊嚴用現在話來講,就是我們身心與生活環境的美滿。實在說沒有一絲毫的欠缺,這是我們本來統統都有的。為什麼我們現在活得這麼苦?為什麼我們跟諸佛如來有這麼大的差別?原因究竟何在?就是被煩惱、妄想障礙住。所以佛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佛一語道破一切眾生不能證得佛果的原因,就是妄想,就是執著。

  無始劫來的妄想變成了所知障,無始劫來的執著就變成了煩惱障,佛教我們修行,歸根結柢就是把這二障去掉而已。煩惱障去掉,六道輪迴就沒有了,所知障去掉,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換句話說,同佛受用,智慧、德能,一切享受跟佛是一樣的。由此可知,我們無量劫來就被這兩樣東西所害。佛說我們迷惑,這個話怎麼說?被害了還不知道。被這兩樣東西害了,還把這兩樣東西當作好人,一天到晚都不肯捨棄,那有什麼法子?這叫愚痴,這叫迷惑顛倒。

  世尊四十九年苦口婆心為我們說一切法,說法的目的何在?就是喚醒我們,讓我們認識妄想執著的可怕,讓我們明白妄想執著對於我們的傷害,我們痛下決心把這兩樣東西放下,就功德圓滿了。所以大乘經上我們常常聽到,也常看到,有所謂「佛不度眾生」,佛確實不度眾生,佛只是把事實真相為我們說出來。肯不肯相信是我們自己,願不願意放下也是我們自己,實際上誰度誰?是自己度自己!肯相信的人有智慧,肯放下的人有福。所以,菩薩行裡面,第一個科目就是布施,布施就是捨,就是放下。

  我們今天講到布施,只是捨一點錢財而已。其實錢財捨了沒有?沒捨,怎麼說沒捨?因為聽說佛門裡面講「捨一得萬報」,所以你才肯捨。捨是什麼?利潤很高,捨一報萬。如果說捨了沒有回報,我看你一文都不會捨,由此可知,菩薩行不容易。菩薩是真正覺悟的人,徹底明白的人,他肯捨,他肯放下,決定不求回報,他心才清淨,才能把煩惱障、所知障給布施掉,那才是如來所說的正法。

  布施有三大類,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在行願裡面,供養也有這三類,有財供養、法供養,無畏雖然沒有說,當然含攝在其中,財供養裡面有,法供養裡面也有,含攝在其中,我們應當知道怎樣修法。修布施供養,不但自己受大利益,自己是什麼利益?自己把煩惱、妄想捨掉,成就自己戒定慧三學,成就自己聞思修三慧。障礙沒有了,三學三慧自然就現前,三學三慧是性德,這是自利。在利他方面來說,是興隆佛法,利益眾生。

  佛法住在這個世間,今天佛法比不上其他宗教,原因在哪裡?佛法住在世間需要財富,還需要人才,今天佛門裡面財富敵不過外道,沒有財富就不能把佛法普遍的推展、弘揚。我們基金會成立到今年十年了,十年我們做的工作非常有限,問問我們基金會,統計我們十年的收支,比起其他道場,微不足道。人家道場蓋個講堂都花一億多,我們十年印經來做布施工作還達不到這個數字,你就曉得沒有財力就沒有辦法把正法發揚光大;沒有財力,人才我們就請不到。許多工作需要專家來做,專家固然發心,發心這個事情不能長久,因為人家要生活,要養家活口,他生活不能解決,他就不能全心全力來做這個工作。我們經費有限,對於那些專家,我們很想聘請他,他也很樂意來從事於佛教的弘護工作,但是為了家庭生活,不得不捨棄佛法。由此可知,布施是自利利他,是幫助佛菩薩光大佛法,所以在菩薩行裡面列入第一條。

  布施的果報我們縱然不要,它也會來,為什麼?有因必定有果。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布施都得這三種殊勝的果報了,再要用恭敬心布施,這就講到供養,果報更殊勝,果報確實倍倍增加。他是以虔誠恭敬心來修這三種布施,一一行無不稱性,怎麼知道稱性?像前面所說的,這個地方也不例外,『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這是修布施的境界,你看多麼廣大。這些都不必細說,前面都講過,跟前面完全相同。『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遶』,這是他布施供養的境界;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菩薩都是我們供養的對象。

  『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這是講的兩種業因。我們怎麼能夠做得到?確實我們是凡夫,我們的心量窄小,不但我們的能力達不到,我們的心力也達不到。起心動念都是是非人我,都是分別執著,哪有這麼大的心量?這是諸佛如來與大菩薩的境界,我們也能夠沾到一點邊緣,也能夠相應少分,這是得力於普賢菩薩大願的加持。普賢菩薩的願在哪裡?就在這本經上。讀了這本經才曉得,我們應當要以虛空法界作我們修行的境界,把我們的心量拓開,像普賢菩薩一樣,這就是佛力加持。

  我們真有這個意念,真有這個願望,或者是你真有這個想法,普賢菩薩的願力就加上了。你的願愈真愈切,普賢菩薩加持的力量你彷彿可以感受得到;如果你的願力沒有那麼樣的堅強,搖擺不定,那麼菩薩加持的力量很不容易覺察出來。他加持力量的大小完全看我們自己的願力,我們的願力真、願力切,加的力量很明顯。因為佛的願力再加上自己的覺悟,就「起深信解」,對於諸佛如來的教誨我們生起深信心,能夠深入的去了解、明白,把它變成我們現前的思想見解,「現前知見」就是我們現在的思想跟見解。這就是剛才講,我們自己的願力。

  大家必須要曉得,這一切眾生,我們只說人,這個世間一切人,這一生到人道來,怎麼來的?不是佛菩薩叫我們來的,也不是上帝讓我們來的,更不是閻羅王判入輪迴的,真正的原因是業力牽引我們到這一道來的。唯識經論裡頭講得很清楚,業有兩大類,引業、滿業。引業是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去受生,當然到人、天兩道是善業,惡業就牽引你到三惡道去了,這是引業。滿業是什麼?是講你到這一道之後,你的身體狀況以及你的生活環境,那叫做滿業。有人身體健康長壽,一生享受富貴;有人身體欠佳,一生生活環境非常困苦,這是屬於滿業。我們都到人道來,引業相同,滿業是每個人都不相同,是這麼一回事情。換句話說,業力主宰了我們的命運,我們這一生修行,我們的道力要是敵不過業力的話,那來生還是要搞六道輪迴。

  那麼我們要問,什麼樣的道力可以叫我們不要輪迴?道是什麼?道是戒定慧,換句話說,我們定慧的力量能夠把煩惱斷掉,行了,就超越輪迴。佛法裡面講得很好,我們的定力能夠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就能證得小乘須陀洹果,但是還不能出三界。雖然不能出三界,你得到了保證,因為見惑斷掉,在六道裡面三惡道就沒有了;換句話說,你決定不會墮三惡道,你只有在人天兩道裡面去輪迴。假如將八十一品思惑也斷盡,那就恭喜你,你就超越三界。

  這是原理,大小乘佛法任何宗派、任何法門,禪宗也好、教下也好,顯教也好、密教也好,統統是這個原理,不管你修學哪個法門都要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一定要用定慧來斷,你的定慧功力不夠,斷不了,那就沒有法子,你所修的就變成了福報,來生享福。來生到哪一道享福不一定,要看你的引業把你引到哪一道,但是你不管到哪一道都有福報。畜生道,你看外國人養的寵物,非常享福,比人的福報都大,主人伺候牠無微不至,福報大,享福。鬼道裡面去了,去當鬼王,去作鬼神,你看拜他的人有多少!在台灣,這些鬼神、鬼王很多,前生修的大福報,到餓鬼道裡面去享受。所以,你修的福不一定在人天,看引業引到哪裡去,這統統都要知道。所以修行難,實在是太難太難!這才算是一個結果。

  如果不能斷見思,見思不能全斷,至少也要把見惑斷掉,我們這一生修行才算是有成就;沒有這個能力,換句話說,統統沒有成就。這個事是真難,怎麼知道?我們在座每位同修,你們不是這一生才學佛。有人告訴我,「我學佛才不到一年」,不到一年是這一生你看到的,你過去生中學佛,過去生還有過去生,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你都學佛。現在怎麼樣?自己心裡有數。為什麼生生世世學佛,還落到今天這個樣子?每一生學佛都沒有斷見思煩惱,換句話說,一投胎再做人又要從頭來起,過去所修的忘得一乾二淨,這就知道難!

  真知道難,這個人有救,因為佛法裡頭還有個特別法門,專門對我們這一類人來建立的,那就是淨土帶業往生的法門。這個法門的好處在哪裡?不要斷煩惱,這就容易;要斷煩惱是真難,不要斷煩惱,事情就好辦。但是它有三個條件,信、願、持名,這是往生淨土必須要具備的三個條件。你要真信,你要真願,願力一定要強過業力,換句話說,我們這一生來的時候是業力做主,將來走的時候是願力做主,而不是業力做主。這跟其他的法門,剛才我跟你講了,是道力跟業力兩個比較。道力是定慧,道力強,超過業力,你這一生證果,成就了,這個難,道力成就難。淨宗法門是願力,願力比道力就容易太多了。我們有個非常強烈的願望,這個願望超過了自己的業力,你就決定得生。

  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告訴我們,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我在此地再補充他老人家的話,再明白的告訴大家,願力有了,有一點點不行,不能往生,要有非常強烈的信願,這個信願力超過業力,就必定得生。蕅益大師的意思是很清楚,怕諸位初學的同修看錯了,以為有一點點信願就自以為行了,那是不可靠的,要有很深的信願。普賢菩薩在此地講的「深信深解」就是強烈的願望,願力超過業力,這樣修行,一一行統統稱性,功德無量無邊。

  下面這是略舉,我們拿什麼供養?其實諸佛菩薩的富貴我們比不上,我們無論拿什麼東西供養諸佛菩薩,都比不上他現前所受用的。但是我們的供養是表心,我們盡心的供養,這分真誠恭敬心;這點物質雖然很微薄,表我們的真誠恭敬,是這個意思。所以不在物質,這個要知道。

  『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這句是總說,就是在「供養具」裡面要選擇我們能力可以辦得到的,這是最好的,是我們能力能辦得到的。有些好東西我們能力辦不到,那沒辦法,這個地方講的「上妙諸供養具」都是指我們自己能力可以辦得到的。這與我們自己的福報有關係,我們的福報很大,非常富有,那我們供養的香花當然是最好的,我們可以辦得到。假如我很貧窮,很好的花我買不起,甚至於到野外去採一朵野花,這是我自己能力可以辦到的,這就是我的上妙的供具。這是隨著個人自己能力、環境,這個沒有標準的,只是盡心盡力選擇最好的供具。我們的恭敬心表達出來,真誠恭敬表達出來,供養的福德決定是相等的。

  所以佛法,特別是大乘佛法,論心不論事。但是你必須要知道,富有的人認為貧窮人路上摘朵花供養就是上妙供養,我們何必花那麼多冤枉錢,也去摘一朵。那就不成敬意,你的真誠恭敬完全沒有,必須以自己能力去辦才是真誠恭敬。所以,標準每個人不一樣,自己一定要曉得。下面舉幾個例子。

  經【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

  這是供花,『鬘』也是花,把花串成個花環,這叫做「鬘」。古時候在印度很流行,現在有些國家地區也流行,從前台灣也有,現在好像沒有了。我第一次出國的時候,還有人買花環在飛機場送給我,現在沒有了,現在我在機場也看不到了。但是有些地區還有,像夏威夷這些地方還有這個習慣,那叫花鬘。這是講花。第二種是『音樂』,音樂也是供養,音樂裡頭有歌舞,這都是供養。古時候印度跟中國,歡迎賓客或送行的時候都是載歌載舞,我們在唐人的詩詞裡都看到,這是音樂供養。『傘蓋』,傘跟蓋形式是相同的,作用有點差別,傘是遮陰的、遮雨的,蓋是防止灰塵污染的。『衣服』,可以說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一些必需品。『天種種香』,香也是供具。香裡面有『塗香』,像我們現在擦在身上的香粉、香水,塗在身上的,這是塗香。『燒香』,我們放在香爐燒的香屬於燒香。『末香』就是香粉。

  經【如是等雲。】

  這幾種東西,我們先說它表法的作用,為什麼佛門裡講供養佛菩薩用這些東西表達我們最高的敬意?花是代表因,一般植物先開花後結果,所以花代表修因,修因後來才會有結果。菩薩的因就是六度,所以我們看到花,就要想到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佛門供的花,提醒我們時時刻刻要有六度心,要修六度行,表這個意思的。不是擺在那兒好看的,如是擺在那兒好看的,那就錯了,是提醒我們的。佛面前的花代表六度,外面的花代不代表?同樣代表。在任何地方只要看到花,乃至於人穿件花衣服,你一看到就提醒自己的六度心、六度行,這是我們供養花的意思。供音樂,音樂是讚歎,前面講稱讚如來,是以這種音樂來供養,不是現在流行歌曲,那就完全違背了修學。

  這個地方只是略舉,通常在供品當中的香花、水果,我們供果,果代表我們的希望。修念佛法門,果就代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希求的;禪宗禪堂裡面供的果,就是希望得禪定、開悟;教下講堂,天台的講席、華嚴講席,這教下的,他們供的果是代表大開圓解。換句話說,果就是我們希望得到的結果,是這個意思。絕對不是佛菩薩還會吃這些東西,沒這個道理。擺在那個地方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自己,要懂這個意思,不是供給佛菩薩吃的,也不是供給他看的。他也不要吃,也不要看這個東西,是我們對佛菩薩的敬意,以這些象徵常常提醒自己,是這個意思。

  最簡單的供養是供養一杯水,這是最簡單的,其他的香、花統統沒有的時候,供養一杯水。水代表什麼?水代表清淨,我們的心要像水一樣的乾淨,裡面沒有污染,要像水一樣的平等。所以它代表的是清淨心、平等心,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水是代表這個意思。衣服是代表忍辱,衣服是遮羞,遮羞就是忍辱的意思。傘蓋的意思剛才說過了,代表防止一切污染。學佛的人要懂得善巧,保護自己的善根,要懂這個道理,要知道怎麼個做法。特別是在現代的社會,五欲六塵的染污非常嚴重,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為所染,常常保持著清淨心、平等心,你的修學就容易成就。

  四天王實在講是代表這個意思,我們過去四天王的像印得很多,那是因為見到本省許多小道場都沒有天王殿。我們印的四天王的像就是我們佛堂供的,印出來的效果很好,很莊嚴。但是印得還是太大,一般同修家庭裡面供養不方便,我在國外有許多同修給我建議,能不能縮小印成一張,家裡鑲個鏡框都可以供養,這個建議非常之好。

  四天王就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自己。東方持國天王代表的是負責盡分。我們的身分不相同,我們職責就不一樣,自己本分的責任一定要盡到,要做到,表這個意思,跟儒家講的「五倫十義」完全相同。譬如我做父親,父親的身分,對於兒女我有教養的義務,做兒女身分的,對父親一定要孝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乃至於推廣到社會,君仁臣忠。君是領導人,一個團體,商場的老闆是領導人,他要仁慈,部屬對他要盡忠。就是在什麼崗位應當負起他本分的責任,東方持國天王是表這個意思。人人都能夠守住本分,能夠盡責,這個社會一定是和諧、繁榮、安定,大家都能過很幸福的生活。

  南方天王代表增長,增長就是現在講的進步,不斷的求新、求進步,佛法講精進,儒家講日新又新,不進則退,社會永遠在進步,表這個意思。西方天王叫廣目,北方叫多聞,這兩位天王代表的是方法,用什麼方法達到前面兩個目標,負責盡職、日新又新?後面兩位天王教給我們多看、多聽,就是我們中國古人所講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採取古人的經驗,歷史累積的智慧、經驗我們要吸收。多看是看看現代,尤其現代交通便捷,我們到每個地方去觀光、考察,看看人家怎麼做的。哪些地方做得很好我們可以採取,哪些地方有弊病我們要避免,「取人之長,捨人之短」來建設我們自己的國家社會。這是四大天王教給我們的。佛法確實就是美滿生活的教育,所以四天王實在說我們要推廣,家家都能懂這個道理。最好把四天王所表達的意義也寫出來,用最簡單的文字寫在四天王像的下面,我們印成小張來推廣,我相信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成果。

  四天王當中我們都供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就是彌勒佛,他老人家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悅相」。他是滿面笑容,心地清淨平等,能夠包容一切,他表這個意思。就是叫我們要把心量放大,要能夠包容,要能夠以歡喜心對待一切眾生。統統是表法的,全是美好的教育,我們一定要懂得,不可以把他當作一般的神明來看待,那就錯了,那你完全是迷信。所以佛教是教育,確實不是宗教,宗教是迷信的,宗教是要靠神來保佑,靠神來賜恩的;佛教不是,佛教是教學,教導你。佛教裡面所有佛菩薩、羅漢、諸天護法,這些像都有用意的,都是教學的。像我跟諸位介紹四天王、彌勒佛,你就曉得他是教育意義,放在那裡一看到,提醒自己。香花水果也是提醒自己。沒有一樣不是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存心,怎樣處事待人接物。用現代的話來說,佛教教育在很久之前就走上藝術化的境界,用藝術化的方式來作為教育上的一種設施。

  香代表信,代表「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就是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表這個意思。所以看到香煙,聞到香的味道,就要想到五分法身,它表這個意思。

  這個地方每一種下面都有個「雲」,這個字用得非常之妙。雲,你們想想它的樣子,我們遠處看,雲存在,一片一片的,雲層有!我們現在坐上飛機飛到那裡,沒有了。所以雲代表非有非無的意思,也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真相,我們這些事情要做,要很認真去做,做了怎麼樣?決定不要執著它。做是有,為什麼不能執著?執著不到,它是空的。《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從真的一方面來講,它是虛妄的,不要執著。虛妄的為什麼要做?我們今天墮落在執著「有」的這一邊,要用這個方法從「有」漸漸達到真實的境界,有是幻有,有是假有,不是真有。所以,真是真空,有是妙有,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二。就像雲彩一樣,雲彩的有跟空是一樁事,絕對不是兩樁,同時存在的;遠看有,近看就沒有,所以有跟無是同時的。「雲」用得很妙,就是告訴我們,所有一切法都要用這個眼光去看,你就見到萬法的真相。像《金剛經》後面偈子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雲就是這個意思。所以這個句子裡頭表法的意思非常圓滿。末後總結。

  經【如是等雲。】

  每樣東西都用『雲』來表示。

  經【一一量如須彌山王。】

  『量』是數量,像『須彌山王』一樣。須彌山翻成中國的意思叫「妙高山」,如果從廣義上來說,每一個地區,這個地區最高的一座山就叫須彌山。我們台北這個地區哪座山最高,那是台北的須彌山;我們台灣哪座山最高,那是台灣的須彌山。須彌山翻作妙高山,經上通常所指的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須彌山,這個世界是指一個單位世界。單位世界的須彌山就不在地球上,因為太陽系是繞著須彌山轉的,須彌山在當中。這就是黃念祖老居士猜測的、想像的說,可能就是現在天文學家發現太空當中有所謂的黑洞,恐怕那就是佛經上講的須彌山。因為我們的銀河系是繞著這個來轉的,銀河系中心是個黑洞,吸引力非常之大。這是近代科學發現的,日月繞著它轉。

  假如黃老居士說的跟佛經上所講的一樣,那大千世界就太偉大了。大千世界裡有多少個像這樣的單位世界?它是由小千、中千、大千,三個千乘上來是十億個,這是我們現在講的銀河系。一個銀河系是一個世界的話,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應當是十億個銀河系,這是一尊佛的教化區,佛的教化範圍這樣的廣大。這是用這個來做個比喻,也就是我們盡心盡力能做到圓滿。

  下面講燃燈,燈代表光明,代表捨己為人。現在隨著科技的方便,我們供佛都用電燈,在表法上比較不太容易看得出來。從前佛像前面點的是油燈、蠟燭,這個非常明顯的顯示出來。油燈跟蠟燭都是燃燒自己照耀別人,取這個意思,換句話說,能夠捨己為人。我們的精神、我們的智慧、我們的才藝,貢獻出來為社會、為大眾造福,這就像燃燈一樣,所以佛前面燃燈是取這個意思。電燈當然也消耗電力,但不太容易看出來,蠟燭燒幾個鐘頭就燒完了,很明顯的看出來。

  不過在我們現前的社會,為了安全著想,我不鼓勵大家點蠟燭。為什麼?容易引起火災,不但害自己,現在住的房子很密集,也害別人。所以點電燈,咱們懂這個意思就好,曉得它表法的意思。燃香,現在住的都是公寓房子,房子很矮,香燒多了空氣污染,對大家健康都有妨害,所以香燃一支,不要燃多,知道表法的意思就好。現代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我們一定要過大家共同的生活才行,不能夠特殊,至於在山林裡面建的那些寺廟是另當別論。都市裡現在都是住的高樓、公寓房子,香跟燈實在講很不適宜,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絕對不是說我們沒有就不敬,不是,一樣有恭敬心,在形式上可以捨,我們應當要捨。

  經【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

  雖然我們點的燈,這是說從前,燈不大,裡面的油也不多,讓我們觀想我們的『燈炷』像『須彌山』一樣,『燈油』像『大海水』一樣,燈的光明照耀到盡虛空遍法界,隨著你的心把這個能量普遍到虛空法界。一切萬法確實唯心所變,藉著這個也就把自己的心量拓開,真正的目的是把自己心量拓開,像普賢菩薩一樣,這就對了。

  經【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

  這一句正是說明我們修供養的狀況(前面只是略舉幾個例子),也要像念佛一樣,淨念相繼不能夠中斷。常常這樣供養,我們的心量才會拓開,妄想分別執著雖然沒有刻意去斷,自然就淡薄,自然就沒有了,這個方法非常之妙。供養裡面的精義,就是精華,是在後面,這不過是個引導而已。底下給我們說出來,這就是精華之所在。

  經【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前面跟諸位報告,布施供養有三種,有財、有法、有無畏,這三種當中,佛在此地明白的教導我們,『法供養』為最。在近代中國高僧大德之中,印光老法師是最為一般人所稱讚的,印公一生只修法供養,可以說專修法供養。他所得到的一切信徒們的布施供養,全都拿去印經書。他在蘇州辦了個弘化社,就是一般我們所講的佛經流通處。他拿他的供養就辦一個弘化社,專門印經布施,印經布施是修法供養。我們基金會成立以來,也是仿效印祖的做法,我們自始至終也是以法供養為最,不過我們附帶還做一點放生、慈濟,那是附帶的,我們主要的是修法供養。法供養裡面也包含著財,像我們現在印經,印這本經書要錢,錢是財,經是法,人家得到這本經,讀明白了,依教奉行,就是無畏供養。可見得法裡面包括了財跟無畏,它是最圓滿的,所以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

  法供養的範圍也是非常的廣泛,普賢菩薩在此地也略舉了七條。諸位要知道不限於七條,這是舉例說明,我們要懂得舉一反三。當然這七條非常重要。

  經【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這給我們說了七條,七條裡面第一個是『如說修行』,這一條每個人都能夠做得到的,不分貧富貴賤。你要是真正明白佛所說的這些道理,明瞭佛對我們所說的這些教訓,依照這個道理、教訓去做,這就叫修行。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思想、行為。這一段,諸位翻開第十八面,我們先看註解,裡頭有一段,十八面的第三行,從最後一句看起。

  疏【又法供養通十法行。修行最勝。修行通於萬行。依觀供養。正是修行。】

  我們只看這一句,其他的諸位同修自己參考註解就可以,這段我跟大家略略的說一說,顯示出法供養的殊勝,不是財供養跟無畏供養能夠相比。素食、放生屬於無畏供養,就是無畏布施,『十法行』就顯示出它的殊勝。「行」是生活行為,修行是因為生活行為發生了偏差,發生了錯誤,把這些偏差、錯誤修正過來,這叫修行,這個意思一定要懂得。

  「十法行」是屬於菩薩的,第一個是「書寫」。佛法要想永遠不斷的傳遍到十方、後世,要靠文字。在從前印刷術沒有發明,經典的流通要靠手寫,所以佛特別勉勵大家寫經,你多抄寫一部經,我們這個世界就多了一部經。但是現在我們要不要去寫?不需要。現在假如你的書法要沒有相當功夫,你寫出來的人家不要看,沒有人喜歡,所以現在書寫就變成印刷。我們印經流通,成本也低,時間也快速,數量也大,這樣流傳下去,佛法確實能夠普遍全世界。

  我們這個道場雖然不大,世界聞名。別的地方聽說佛陀教育基金會,不曉得是多麼大的一個機構,在他們想像當中是很大的機構,到這兒來一看,大失所望。在外面名氣很響亮,那就是我們印送的經書很多,這十幾年來印送的數量很多,我們印的品質很好,大家看到都能夠生歡喜心。我們為什麼不發展道場?簡居士跟我講過很多次,我們買個地方蓋個道場。不要,如果有錢,印經書,多印多送,讓許多人得到佛法的利益。蓋個道場,說老實話,道場蓋大了,人住多了,裡頭住眾鉤心鬥角、爭權奪利;沒有道場,大家都有道心,一有道場,都造罪業,所以沒有必要,還是做真實的功德好。所以寫經,我們今天用印經的方法來代替。

  第二是「供養」,供養就是以佛經,像我們經書送到全世界供養一切大眾。我們最近(不過我們很早就聽說)得到從大陸那邊來的一些消息,就是新加坡有些居士到大陸上去訪問。他們在五臺山所看到的一個女眾道場,裡面住八十多位出家的比丘尼。她們很不容易得到一套《無量壽經》的錄音帶,那是拷貝再拷貝,聲音幾乎已經聽不太清楚了。可是這些人每天聽,聽的時候都是穿袍搭衣合掌跪在地上聽,他們去參觀,深受感動。念佛,我們道場講的,勸大家念佛,最好念佛堂日夜不要中斷。她們就用這種方法,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的念佛,已經念了一年多了,快兩年。另外有個精進念佛堂,聽說她們每天休息的時間很少,全心全力在那個地方念佛,很感動人。新加坡的同修看到這個現象,發起要做、要送CD片,這樣音響的效果比較好,來取代錄音帶。因為錄音帶在北方氣候變化很大,很不容易保存,他們發心在做。因為他們發心做,我們把所有講經的原帶都送給新加坡,讓他們去做,這叫法供養。我們聽了也很感動。

  最近我們這邊印的還有折疊本的《無量壽經》,世樺給我們印的,印得非常精美。我聽說這個消息,我跟基金會同修們商量,我們這邊還有不少,把存書統統送給五臺山。人家那麼樣的虔誠,我們應當供養,供養她們經書、供養她們錄音帶。她們生活非常清苦,但是給她們錢,她們不要;衣服穿得破破爛爛,送她們衣服,她們也不接受,她們要的就是經書、錄音帶。他們看了之後,回到新加坡就說了,以前以為自己修行還不錯,現在看了人家,我們哪裡是修行人,人家才叫真正修行人,才叫真正道場,非常慚愧。回來之後,修修福好了,多送一點她們所需要的。所以,大陸上有真正的道場、真正的修行人,我們曉得了,應該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們,這是供養。今天時間到了,十法行講了兩個,我看下次繼續再講好了,我們念佛迴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