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疏節錄 (第九集) 1993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10-0009
請掀開經本第十九面,看經文:
經【復次善男子。言懺除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我們看這一段,這是第四大願『懺除業障』。「懺」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梵文叫做「懺摩」;「悔」是中國的意思,就是悔過,這個名詞在古代譯經體例裡頭叫做「梵華合譯」。這個名詞上面一個字是印度梵文,下面一個字是中國字,兩個合在一起。這兩個字的意思很接近,印度話叫懺摩,跟中國悔過的意思很接近,這樣合起來翻譯這個名詞。它的內容就是發露懺悔,就是自己所造的過失、罪過絕不隱藏,都很坦白的把它說出來。說出來當然別人就會指責你,指責就是果報,就報掉了。這個人罵你幾句,那個人瞪你一眼,罪就報掉了。所以罪不要藏,藏起來愈積愈厚,以後果報就不堪設想。古聖先賢教給我們,我們修的善、修的德要藏起來,不要讓人知道;就是做好事情不要讓人知道,把它存起來,愈存愈多,善報就厚了。做惡事情統統讓人家曉得,讓人家批評,讓人家責備,現世就報完了,後來就不受惡報,這是懺摩的意思。中國悔過的意思跟這個很接近,悔過著重在後不再造。事情做錯了自己明白,以後不再有重複的造作,這叫做悔過,所以跟懺摩的意思很接近。
為什麼會造罪業?佛在此地跟我們講得很清楚,無始劫來『由貪瞋癡』,這是一切罪業的根源。所以,貪瞋痴叫做三毒煩惱,世出世間一切的毒藥都沒有這三樣來的毒,這三樣是真毒,罪業、煩惱都是從它生的。貪瞋痴從哪裡來的?從無明來的。什麼叫無明?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白。無明,明就是明瞭,無就是不明瞭,真相不明瞭,那麼我們的想法、看法一定是錯誤的,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用在身體造作上,那就是『發身口意』。所以「身口意」是造作一切罪業的工具,真正的原因是貪瞋痴。我們果然把這樁事情從根本看清楚了,然後回過頭來反省自己,我們學佛,學佛學什麼?學佛是學戒定慧,戒定慧是三服藥,對治貪瞋痴的;用戒來對付貪,用定來對付瞋恚,用智慧來對付愚痴。我們戒定慧三學有沒有進步,只看貪瞋痴的念頭是不是減輕。貪瞋痴的念頭果然一年比一年輕,換句話說,你戒定慧三學一定在進步,一定在增長,這是一定道理的。
可是諸位要知道,佛法當中常說別業、共業,《楞嚴經》裡面就講得很多、很詳細。別業是我們個人,個人修,有個人的別報;共業是社會上大眾的,大家都造,將來大家一起受。我們冷眼來觀察這個社會、觀察這個世界,我們會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今天的社會、今天的世界,貪瞋痴不斷在增長。不但在增長,而且是加速度的增長,這決定不是個好現象,所以有許多傳聞說這個世界會有很大的災難。這些傳說我們也不能一概把它當作空穴來風,不能把它武斷的看成妖言惑眾,它多少有一點道理。尤其我們觀察這個現實的社會,覺得這個話是有幾分道理存在。
如果我們人心很淳厚,像三十年以前我們台灣的社會,那時候的人心跟現在不一樣。人心厚道,社會風氣善良,社會治安在那個時候我們台灣是非常驕傲的。不敢說是全世界第一,也是東南亞第一,東南亞任何一個國家地區沒有我們台灣治安好。一般老百姓都很守法,都很守規矩,三十年前我們的社會風氣。可是今天的社會,那個風氣已經不存在了,不見了。這就是說明三十年來我們貪瞋痴三毒不斷的在發展,戒定慧三學已經沒有了,淹沒了,身口意所造的是惡業。既然造惡因,現在這個惡又繼續不斷的造,那就是緣,因跟緣加起來,後面就是果報,這非常可怕。就是這段期間當中,近二、三十年是加速度的在造惡業,再跟從前無始劫以來我們所造的惡業累積起來,那就是經上所說的,這個一點都不假,造的惡業真的是無量無邊。
還好惡業沒有體相,不像物質一樣有相狀,它沒有個體相。如果有體相的話,體相就是假如它是個物質,很小,像原子、電子那麼小的話,我們無始劫造的罪業,今天盡虛空都容納不下。我們冷靜想想,普賢菩薩這句話是不是說得太誇張?說得太過分?可惜我們《華嚴》不是從頭一直講到此地,如果從頭一直講到這個地方,這個問題大家都明白了。前面八十卷都沒聽到,只聽到這一卷。一點都不假,為什麼?理上講,我們的心一染一切染,一迷一切迷,所以確實是盡虛空遍法界。若不如是,我們跟諸佛菩薩憑什麼感應道交,我們這裡動一念,十方世界諸佛菩薩都曉得了呢?你就曉得我們貪瞋痴三毒煩惱一起來,確實盡虛空遍法界,心性裡面充滿了這個東西,毒素!它的擴散非常之廣,虛空法界無不是三毒,這是非常可怕的一樁事情,我們必須要知道。為什麼?三毒增長,果報是三惡道。貪心遍布,餓鬼道就去了,就把法界變成餓鬼道的法界。十法界本來是一真法界,一念貪心起,法界就變成餓鬼法界,一念瞋心起,就變成地獄法界,一念愚痴起,就變成畜生法界。六道輪迴、三惡道從哪裡來的?是自己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為什麼變現出來?這裡面有這三種毒素在裡頭,這是三毒變出來的境界。理明瞭了,事我們就相信了,就不會懷疑。
佛教我們懺悔,如果不把三毒煩惱洗盡,我們就成不了佛;換句話說,三毒煩惱不能洗盡就出不了輪迴,六道輪迴也就是它製造的。大小乘佛法都必須要斷煩惱,而後才能夠成菩提,四弘誓願裡面教給我們修學的順序,先發願,發願就是覺悟了。沒發願的人不覺悟,還在迷,一發願這覺悟了。覺悟之後從哪裡學起?先斷煩惱,再學法門。煩惱不斷,學一切法門都屬於邪知邪見,清涼大師講的「增長邪見」。為什麼讀了佛經還變成邪見?因為他有三毒煩惱,所以把正法變成了邪法,把正見變成了邪見,就是因為他有三毒煩惱在裡頭。必須把三毒煩惱洗乾淨,這個人才稱之為法器,可以接受正法了。他接受正法,不會把正法變成邪法,不會把正見變成邪見,道理在此地。
要斷煩惱,談何容易!諸位讀了這一願經文之後你就明瞭,佛門裡面所有修行的法門,總而言之都是懺除業障。不管修哪個法門,參禪也好、持戒也好、學經也好、念佛也好,統統是懺除業障,所以這一章是修學的大根大本。那麼為什麼說學佛其他宗派難?難就是這個三業懺不了,這就難了。為什麼講淨土修行容易?淨土是懺不了也行,可以帶業往生。懺不了也要懺,不懺就不能往生。也要懺,懺怎麼樣?懺不了。懺不了可以,你真肯懺,懺不了也能帶業往生,淨宗的殊勝就殊勝在這個地方,所以叫帶業往生。其他宗派裡面,一定要斷煩惱才能出三界,淨土宗裡面不必要斷,斷是真難。伏,伏煩惱就能往生,伏是什麼?用這一句佛號把煩惱給控制住,它不發作,這樣就能往生,這比斷煩惱實在講容易太多了。斷煩惱,現代人來講,恐怕十萬人當中難得找到一個,不容易,找不到。如果講伏煩惱,十萬人當中各個都有分,一個也不會漏掉,這就是所謂萬修萬人去,這是法門無比的殊勝。怎麼個懺法?下面菩薩教給我們。
經【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一切功德。】
這把方法教給我們。這裡面最重要的有兩句,一個是『清淨三業』,一個是『後不復造』,這兩句最重要。清涼跟宗密大師對於這一段經文註解得很多,內容非常豐富,徐居士在此地節錄也比其他幾段摘錄得多。如果我們要想深入研究,那一定要看原文,就是《別行疏鈔》。但是在修行用功上,這個節錄的本子掌握了綱要,便於修持。
清涼大師將我們無量的罪業歸納為三障、四障,這是註解裡有的。三障就是通常講的「惑、業、苦」,惑是迷惑,就是無明,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不明白,迷惑顛倒。因為迷惑,所以就會造業,因為造業,就一定受果報,造善業得三善道的果報,造惡業就是三惡道的果報。這是大分,如果要細說,像天台大師講的百界千如,那就說得詳細。百界千如是從十法界講,十法界的六道外面,有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聖法界,加起來叫十法界。十法界裡面,每一界裡頭又有十法界,譬如今天我們是人法界,人法界裡頭有人中之佛,他雖然是人,但是他的境界是佛的境界;人中菩薩,人中的羅漢。往下面看,有人中的畜生,那個人的心是畜生心,行為是畜生行為。這個我們不必說,你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在社會上可以看到的。有人中之鬼,我們常說鬼頭鬼腦。什麼叫人中之鬼?貪心重,不擇手段的,那是人中之鬼。瞋恨心重的,非常殘忍的,那是人中的地獄。所以雖然是一個人道,裡面就具足了十法界,這就說得詳細。講惑、業、苦三障,這是講大分,沒有說得這麼詳細。如果說四障,是講「業障、煩惱障、報障、見障」,「見」就是所知障。所以煩惱障跟所知障加上一個業,加上一個報,這叫四障。這就是我們必須要懺悔的。
懺悔有事懺、有理懺,事是從事相上說的,理是從心性上說的。事懺不能斷根,好比生病一樣,只能用治療的方法把它控制住不至於擴散,保持著現狀,這個病不能夠斷根。理懺那是般若智慧現前,煩惱無明統統照破了,那叫從根本懺悔。但是理懺什麼人才能做得到?從念佛人來講,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是屬於理懺;事一心不亂的人還不行,沒見性。見性之後,他修的那個方法、修的那些法門統統屬於理懺,沒有見性的統統都是屬於事懺。這個註子裡面也有說,但是說的這個看起來是好懂,實際上很難懂。譬如,諸位看二十一面,這裡講:
疏【普賢觀經及隨好品。】
『隨好品』是《華嚴經》裡面的一品。
疏【具二種懺。觀經中明晝夜精勤禮十方佛。即是事懺。】
這是屬於事懺。
疏【觀心無心。從顛倒想起。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斯則理懺。】
這是屬於理懺。這個話好懂,但很不容易做到。『端坐念實相』,什麼是實相?實相就是真如本性。所以,說很好說,像禪家講明心見性,這句話很好說,哪個人能做到明心見性?那個不容易。此地講「端坐念實相」就是明心見性的境界,同樣一個意思,這很不容易。
疏【隨好品中。等眾生界善身語意。悔除諸障。即是事懺。】
『隨好品』裡面所講的『等眾生界善身語意,悔除諸障』,這是事懺。所以事懺我們容易理解,也可能做到,完全從事相上修。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是從事上說的。下面說:
疏【觀諸業性非十方來。止住於心。從顛倒生。無有住處等。即是理懺。】
這是屬於理懺。理確實是如此,可是我們自己很難達到這個境界。這是說懺悔有這兩種,這兩種,事懺淺,我們現前可以做到;理懺雖然深,等我們事懺達到相當境界,也能夠提升到這個境界。這是一定要曉得的,如果不曉得,我們的成就就很有限。為什麼說這個話?小乘人到事懺清淨他就很滿足了,他認為功德就圓滿,不向上提升了。所以他只能證個阿羅漢果,他不能成菩薩、不能成佛,為什麼?他止於事懺,他不知道有理懺。所以我們曉得,事懺圓滿,往上提升一步還有理懺,不是到這個地方就圓滿,這個必須要知道的。所以下面說:
疏【事懺除末。理懺拔根。】
『末』就是枝末。『理懺拔根』,像一棵樹一樣,事懺是枝枝葉葉把它鋸掉,理懺是連根拔掉,這個比喻,比喻得很好。
疏【若具足懺。】
『具足懺』就是理跟事同時都修,兩面都兼顧到了。下面這一段非常重要。
疏【應須善達逆順十心。】
『逆順十心』,十種叫順生死心,十種是逆生死心。順生死心,你這個十種要是有,換句話說,你一定隨順六道輪迴,你在六道裡頭生死不斷,這是我們要知道、要覺悟的。所以這一段註解重要,文在二十一面倒數第四行。
疏【謂先識十種順生死心以為所治。】
我們要先認識『十種順生死心以為所治』,「治」就是我們要對治的,就是我們要改過的。這十種是大過錯,往往我們一般人雖然有,但是自己不能覺察,還認為這是正常的、是對的,其實這錯了。這十種,第一個:
疏【一妄計人我。起於身見。】
諸位想想,這個觀念誰沒有?這是「人我見」,有「我」,我們總執著這個身,有你、有他,在這個裡頭起了分別執著。把這個身當作我,這叫『身見』,這個見是成見,這個成見非常之深,很不容易打破。執著這個東西叫身,這就完了,生生世世永遠搞六道輪迴。修行,初果證不到。實在說我們是無量劫來多生多劫都在修行,修行為什麼沒有成就?就是「身見」沒有破,自始至終執著這個身體是我。如果這一生當中這個見解還不能突破的話,來生還繼續搞六道;假如這個見解打破了,那就恭喜你,你證得小乘初果了。證得初果就位不退,決定不會退到凡夫,所以初果叫「入流」,入聖人之流,你從此以後不是凡夫了。我們從這個地方也明白了,凡夫跟聖人的分界線就是「我見」。
聖人決定不執著這個身體是我,那身體不是我是什麼?身體是我所,我所有的,不是我。好像衣服,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所以衣服丟掉沒關係,「我」沒丟掉,這是我所有的。身是我所有的,身不是我;身要是我,身死了,我就死了,還投什麼胎?就沒有了。可見得人死了之後,身丟掉了,「我」又投胎去了,他又去找一個身,投胎去了。所以一定要明瞭身不是我,身是我所。這個觀念換過來,你對於生死沒有恐怖了,為什麼?生死等於脫件衣服、換一件衣服一樣,你脫衣服、換衣服沒有感覺到痛苦,為什麼?你了解事實真相。三界六道裡頭捨身受身就是換衣服,人老了就是這件衣服穿舊了,舊的不要了,再換個新的,哪有那麼痛苦!痛苦是忘掉了,把衣服當作我,你說糟不糟糕!那個問題就嚴重了,所以他生死有恐懼、有苦惱,從這兒來的,所以要曉得身體不是我。「妄計人我,起於身見」,這是第一個錯誤的觀念,這個觀念害得我們生生世世修行不能證果。第二:
疏【二內具煩惱。外遇惡緣。我心增盛。】
這個「我」的成見不但沒有減低,一天比一天增長,為什麼增長?裡面有貪瞋痴,我貪、我瞋,都有個「我」,這個麻煩。外面有一些緣在那裡誘惑你,都是幫助你加強、增長你的我執,就是對這個身體起了我見的執著,搞這個東西。第三:
疏【三內外既具。滅善心事。不喜他善。】
嫉妒從這裡生了,看到別人做善事心裡就不痛快,嫉妒障礙。嫉妒從哪來的?你從這裡看看就曉得了,嫉妒是與生俱來的,是從我執裡面生的。「我」,就不希望別人超過我,不喜歡別人比我更好,見到別人有好的總要想方設法去阻礙、去障礙他,障礙不了心裡也不痛快,這生煩惱。第四:
疏【四縱恣三業。無惡不為。】
『三業』是身口意,身口意這三業造作一切的惡業。『縱』是放縱,『恣』是恣意,我們一般講隨心所欲造作惡業。這個惡業,總而言之是損人利己,這個惡業就嚴重了。他不知道事實真相,不曉得後來果報之痛,他不曉得,只看到眼前,沒有看到未來。第五:
疏【五事雖不廣。惡心遍布。】
前面講這個惡心是遍布虛空法界,非常可怕。
疏【六惡心相續。晝夜不斷。】
連晚上睡覺作夢還在幹損人利己之事,你說這有什麼法子!
疏【七覆諱過失。不欲人知。】
自己做了許多的罪過,隱瞞不讓人知道。自己做一點小善要極力的宣揚,自己做的惡事是隱瞞得非常嚴密。這種人,善的馬上就報掉了,惡的在那裡累積,累積到最後來做總報,那個報得就很慘,這就是愚痴、迷惑。第八:
疏【八虜扈抵突。不畏惡道。】
『虜』是傲慢的意思,『扈』就是跋扈,這兩個字合起來講就是對一切人、一切事一絲毫恭敬心都沒有,我們常講「大不敬」就是這個意思。侵犯別人,掠奪別人,完全沒有一絲毫的敬意。『抵突』就是抗拒、排斥。『不畏惡道』,為什麼「不畏惡道」?他不相信因果報應,所以他能夠隨心所欲的造作惡業。
疏【九無慚無愧。不懼凡聖。】
『慚』是自覺,『愧』是別人責備,慚愧也就是我們古人講的良心。所謂是良心發現,自己造的惡業自己不安,那就是慚。愧是什麼?自己造作惡業怕別人批評,別人批評覺得很難為情,這叫愧。「無慚無愧」就是講這個人沒有良心,也不怕別人罵他,造一切惡業不怕社會輿論,完全不在乎。『不懼凡聖』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不在乎輿論。第十:
疏【十撥無因果。作一闡提。】
『一闡提』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沒有善根的人。他完全不相信因果報應,這個人一點善根都沒有。所以這個十類實在講,有個一條、兩條就決定是生死輪迴。既然在六道裡面,決定是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時間短,頭出頭沒。這是十種順生死心,就是六道輪迴裡面的業因,你造作這個就決定是搞六道輪迴。下面是:
疏【次起十種逆生死心。從後翻破。一明信因果。二自愧剋責。三怖畏惡道。四不覆瑕玼。五斷相續心。六發菩提心。七修功補過。八守護正法。九念十方佛。十觀罪性空。】
這十種逆生死心完全對治前面十種,它的順序是第一個對前面的第十。第一個是『明信因果』,對治『撥無因果』。第二個『自愧剋責』,就是有慚愧心,對治第九「無慚無愧」,這是翻過來,來對治。明是明瞭、明白,對於理、事,道理、事實真相都明白了,因緣果報當然深信不疑。作善一定得善果,作惡必定得惡報。假如我們把這個道理、事實搞清楚,真的明白了,古德常說的自求多福,你自己就會求了,不必別人教,自己就會了。我要多福,我多做善因、多做好事,後來的果報一定殊勝。做好事要緊!做好事要把握機會,好事情那個機會失掉了,想做機緣沒有了。譬如你現在有錢,有錢正好做好事,等到將來錢都花掉,都丟掉了,想再做好事已經沒錢了,機會失掉了,這是從自己說。從外面境界說,現在有個大好的因緣,真正的福田你遇到了,你在這裡種福,那個福報很大;再過幾年,這個機緣失掉了,想種福種錯了地方。
諸位都知道,佛勸我們在佛門當中種福,果報第一殊勝。可是佛門裡面,就像了凡居士說的一樣,有真的、有假的,有偏有圓,有大有小,這裡頭很複雜。佛在《楞嚴》上告訴我們,我們這個時代,佛門裡面「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邪師住持的道場,你到那裡去種福那就種錯了。末法時期邪師多,正法少,你要有能力去辨別,你這個種子才不會種錯地方,那個果報完全不同。所以一定要明因識果,要認識得很清楚。
第二,自己一定要有慚愧心。你看印光大師一生自己常稱「常慚愧僧」,慚愧二字一刻都不離。這就是講把良心端在外面,無論做什麼事情,要憑良心,唯恐自己做錯事情受別人的批評,所以他自己的警覺性非常之高。此地講的「自愧剋責」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有高度的警覺心,能夠斷惡修善。
第三,『怖畏惡道』。三惡道,佛在經論裡面說得很多,確實是非常恐怖,所受的苦難,諸位多念《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曉得。《地藏菩薩本願經》說惡道裡面的狀況是略說,細說說不盡。而且時間非常之長,墮惡道容易,出來太難了,這是一定要知道的。《楞嚴經》裡面講輪迴的狀況講得特別詳細,講七道,通常我們講六道,七道是加上神仙(仙人),所以總共講七道。講七道,單單講地獄這一道就佔全部經文的二分之一。為什麼把地獄道說得這麼詳細?那就是警告我們,地獄決定不能去。可是地獄很容易去,去了之後想出來就太難了。這是常常要有「怖畏惡道」之心。
實在講,不但三惡道恐怖可怕,真正覺悟的人明白六道輪迴可怕。認清了六道輪迴之可怕,我們就會下定決心,這一生當中一定要超越。我們有能力超越嗎?幸虧遇到淨土法門,這個法門決定能超越;其他法門,各人根性不相同,若不是上根利智就非常困難。淨宗法門,下下根人都行,只要以清淨心,前面講的「清淨三業」信、願、持名,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我們在最近遇到幾位念佛往生的,從瑞相看那是真的,一點都不假。臨終的時候告訴大家,西方三聖來接引他,這就是決定往生,這一點都不假。臨終的時候神智清楚,一點都不迷惑,告訴家人佛來接引他,他跟佛走了。這幾位念佛的時間都不長,都不到一年的時間,有這麼好的瑞相,這就說明這個法門真的像古德所說的「萬修萬人去」。
第四『不覆瑕玼』,自己的過失絕不隱藏,常常能夠發露懺悔。發露就是常常說給別人聽,我做了些什麼過失,不要怕難為情,使我們的惡業現前就報掉,這是聰明人,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自己做的好事不要到處告訴人,告訴人,這個讚歎你一句,那個恭惟你一句,你的善果報掉了。所以自己做的善事不要說,最好也不要放在心裡,把它忘掉,這最好,以後善果就不可思議。一切惡行、過失要常常記住,改過自新,後不再作,這是真正修行,就『斷相續心』,「斷相續心」就是剛才講的後不再造。第六,『發菩提心』。菩提是覺悟,真正的覺悟是覺悟三界苦,六道不可留。彌陀悲願接引娑婆眾生,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去」,這就是大菩提心,這不但是真正覺悟,是徹底覺悟。第七『修功補過』,「功」是功德,也就是常講的積功累德,彌補我們這一生、過去生生世世的過失。所謂善是真正利益眾生的,這是善,真正幫助佛法弘揚光大的是善。這裡面正邪真假要辨別,是正法,是真正的佛法,我們全心全力去修學,幫助它推廣發揚光大,要在這上面去努力。
第八『守護正法』。這一句必須先從本身做起,也就是說怎樣守住自己的正念,這是最重要的。念佛人的正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我們念佛人常常念念,念走了樣子,念到別的東西去了。念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會想到別的事情去,以後把阿彌陀佛都忘掉了。一天不曉得多少時間,不知不覺的阿彌陀佛沒有了,這叫失念,這個念頭失掉了。這個要提醒,常常提醒自己。所以現在我常勸同修用隨身聽,作用在哪裡?在提醒自己,怕把這句佛號忘失掉了,用這個方法幫助自己守護這個正念。我教給同修們修的「十念法」也是守護正法,時間隔得很短,一天要修九次,一次時間只要一分鐘。時間雖然短,但決定是淨念,這十句佛號裡面沒有妄想、沒有雜念,真的是淨念相繼。時間短,每隔一段時間又修一次,一天修九次,對於現代工作繁忙的人,這是一種很好的修行方法。我們把這些方法介紹給別人,勸導別人來修學,這也是守護正法,希望修行這個正法的人愈來愈多。
凡是佛所說的法,哪一法不正?皆是正法。但是諸位要曉得,如果這個法門不契機,法是正的,對這個人來講不是正法,契理契機那才叫正法。我們綜觀這個時代,最契一切眾生根機的無過於念佛法門。我們修學這個法門、介紹這個法門、推廣這個法門,那就是在這一個時代我們真正守護了正法,我們提倡一門深入。今天的社會,不是地區的,是全世界的,災難好像就在眼前,如何來挽救?印光老法師的話:「吃素、戒殺、念佛」,你看他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裡面教給我們六個字。人人都明白,人人都能夠依教奉行,縱然不能將災難免除,我們深深相信一定能把災難化小,大災難化成小災難,這是一定可能的。要大家都幹,要認真的去勸勉,修學的人愈多,功德就愈大,力量就愈大。
第九『念十方佛』。諸位一定要明瞭,「十方佛」是什麼意思,此地所講的十方佛跟《彌陀經》上講的諸佛意思相同。諸佛就是指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諸佛,那麼此地的十方佛也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十方佛。從什麼地方證明?《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都可以做證明。《彌陀經》,大家念得很熟,《彌陀經》後面六方佛讚就是證明。鳩摩羅什大師翻的是六方,玄奘大師翻的是十方,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阿彌陀佛的,一切諸佛都念阿彌陀佛。所以,世尊在《無量壽經》給我們介紹阿彌陀佛,說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此地教你念十方佛,就是念阿彌陀佛,念一尊阿彌陀佛,十方一切諸佛統統都念到,一尊都沒漏掉,這一定要曉得。
前面九條都是事,末後一條是理,『觀罪性空』,了不可得。可是諸位要知道,你必須心完全清淨了,身心世界俱不可得,到一念不生,才是這個境界。千萬不要錯會了意思,既然「觀罪性空」,多造一點罪沒關係。那將來受的果報就很慘!我空、人空、法空,罪性亦空,「我」還有,罪就真有,決定不空;一定要人法俱空,那罪當然是空的。要是執著我也有,人也有,統統都有,換句話說,無始劫造的罪業是統統都有,一樣也不空。好,我們回過頭來看經文末後一段總結無盡,在第十九面最後一句。
經【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
這是一個認識,是我們所講的宇宙觀與人生觀,要了解這個真相。剛才說過,懺悔是佛門所有一切修行法門裡面的總綱領,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歸納起來就是一個懺悔。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都不能離開,等覺菩薩要不修,最後一品生相無明就斷不了。所以懺悔法是沒有止境的。
經【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要有這個認識,要有這個毅力、恆心、長遠心,認真努力去修學,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當中所說的種種功德利益。為什麼?業障消除了,福慧就現前。福慧是自性裡面本有的性德,性德所以不顯,就是罪障障礙了。所以罪障懺除,性德自然就顯露出來,無量的智慧、才藝、德能統統都恢復了。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