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上官居士  (第八集)  2014/3/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008

  老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在「教起因緣」,第一百五十頁,《華嚴經》講的「性起品」。性起,我們如何建立這個概念?參考資料第六十一頁,第一百零三條,「性起」,六十一頁,我們把它念一遍,「性起,《中國佛教》,性起的意義是體性生起。具體的說,即是不等待其他因緣,但依自體本具的性德生起。如《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說,依體起用,名為性起」。《佛學大辭典》裡面是「術語,對緣起之稱。緣起者,真妄和合而起之諸法,故有染淨之差別,是乃因位之如來藏。性起者唯真如法性自起而為諸法,故唯有淨法,是乃果海之法身」。性起與性具有什麼分別?《華嚴》講性起,《法華》講性具,天台講性具。「性起為華嚴之極談」,這底下說出來,「性具為天台之圓談。華嚴宗不言性具,雖談真如法性之理,性起萬法,然不言彼理性之內具諸法」。

  我們對這個要有個清楚的概念,是我們修學的依據,這個概念清楚很得受用。十法界依正莊嚴是緣起,十方諸佛剎土跟釋迦世尊教區都很類似,沒有太大差別,性起,在四土裡頭,同居土、方便土是緣起,實報土是性起,諸佛如來的實報土統統是性起。但是極樂世界特殊,特殊在哪裡?不是特殊在實報土,特殊在方便土跟同居土,它那邊方便跟同居也是性起。換句話說,極樂世界的四土統統是性起,沒有緣起。我們現在的困難,是沒有辦法擺脫六道輪迴,沒有辦法擺脫十法界,也就是沒有辦法離開緣起。我們如果對這個真相沒有一點概念,自然就造成障礙,障礙我們出離緣起,也就是出離六道跟十法界。

  大小乘經佛都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緣起,所以佛法也是因緣生的,建立在因緣的基礎上。極樂世界是性起,講自性本具。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著重那個自字,自就是性起,不是緣起。不生不滅是性,法性,生滅是阿賴耶。「本自具足」,因為本自具足,所以才能夠有性起;不是本自具足,這性怎麼能生起?性起沒有四緣生法的現象,但是它有感應。必須有感,它自然應,好像我敲鼓、敲鐘,敲下去它自然會響,那個自然會響是什麼?它本具的。你不敲它它不響,這個不響是隱,不現,敲它的時候很明顯現出來,再不敲它又沒有了,這叫感應,不叫緣起。緣起有種子,種子是什麼?阿賴耶裡面的習氣,阿賴耶落謝種子,這親因緣。六道輪迴怎麼來的?阿賴耶裡頭有六道輪迴的種子,這親因。哪個種子遇緣,哪個種子現行。

  今天我們曉得,無比殊勝的緣就是念佛,念佛能把阿賴耶識的佛種子引導出來,讓它發芽,讓它成長,開花結果。我們今天念阿彌陀佛,信願持名,這都是緣。我們緣西方極樂世界,緣阿彌陀佛,所緣緣。這個緣不間斷,像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不間斷,這叫無間緣。外面的助力是增上緣,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增上緣,為我們介紹,我們知道有這個事情。歷代祖師的承傳,沒有歷代祖師承傳,釋迦佛那個時候人知道,現在人不知道,世世代代相傳,這些傳遞的人,傳遞的經本(這是工具),統統是增上緣。這些緣統統具足,我們的心動了,我們也發起信願持名這個心願,我們就能往生,就能在極樂世界成佛。極樂世界,我們念佛依教修行這是因,這是修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花報,在極樂世界成佛是果報。要真信,要真幹,一生真成得了佛!

  別的法門難,這個法門不難,這個法門記清楚,其他的法門在我們這個世界,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花報;我們念佛人往生到極樂世界是花報,在極樂世界成佛是果報。在這個世界成佛難,在這困難的一個時代,法弱魔強,佛菩薩來給我們示現,示現什麼?示現念佛往生成佛。我們細心觀察,諦閑老和尚是傳天台宗的,走的時候念佛往生。他的下一代,早年在香港的幾位老法師,因為戰亂避難到香港,在香港創立華南學佛院。有成就的學生不少,我那個時候估計有二十多個人,也是因為緣不足,成就比不上上一代的老和尚。在家學佛,上一代的居士,也確實是德行、智慧、修持都有很好的成就,民國初年像楊仁山、歐陽竟無、江味農居士這些大德,再下來,李炳老這一代也還有幾個,沒有上一屆那麼多,都有成就。這再往下來講我們這一代,我們再往下看底下一代,確實是退轉,一代不如一代。什麼原因?環境有影響。上一代環境染污沒有這麼嚴重,所以影響的範圍不是很大,到今天染污嚴重,影響太大了,不許你生起正念,起心動念都是邪念、都是偏見。心浮氣躁,這是最容易見到,哪個人不心浮氣躁?在學校裡頭,學生心浮氣躁,老師心浮氣躁,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老師比學生好一點。

  所以修行基本的認知我們要有,這性起會產生什麼意思?真心,性是真心。我們常常提醒同學們,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用真心。性是真心,緣是妄心。緣是什麼?分別心、執著心。不分別不執著行嗎?行,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不起心不動念做不到,如果不起心不動念,那真正是性起,那就把緣起放下了,這個做不到。做不到,學,向著這個目標去邁進,首先放下執著,再放下分別。真正能把執著放下,往生極樂世界不成問題。真正放下執著,就是淨宗裡面所講的事一心不亂,那哪有不往生的?功夫成片就能往生。我們這一生要有決心,要有信心,我決定得生淨土。憑什麼?憑萬緣放得下,就憑這個。凡是不能往生的都是放不下,還有牽腸掛肚的。徹底放下,知道緣起性空,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你要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你錯了,你吃虧了。認清楚決定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只有一句阿彌陀佛。

  念佛的方法很多,世尊在《觀無量壽經》這一會裡頭,把念佛方法歸納為十六大類,叫《十六觀經》,我們取的是《十六觀經》裡最殊勝的,也是最簡單的,真的大道至簡,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是第十六觀,就這一句佛號。觀想,想阿彌陀佛這四個字,不要觀像。所以觀像念佛、觀想念佛都不容易,很難,我們觀什麼?我們就觀這個名號,執持名號,也觀名號,就觀阿彌陀佛四個字,這個方法好!見到佛了也不觀想佛,我還是觀想名字,容易、簡單。愈簡單愈容易成就,為什麼?得一心。首先功夫淺,功夫成片,真的成一片了,一片裡頭只有阿彌陀佛,沒有其他東西夾雜,這功夫成片。見思煩惱伏住了、控制住了,不發作了,這個功夫決定得生。如果真的把見思煩惱斷了,不是控制,斷了,真的斷了,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方便有餘土,不在同居土。再向上提升,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叫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是什麼?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了。

  修行的功夫不要間斷,在哪裡修?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體接觸、意裡面起心動念,六根對六塵當中去修。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如如不動就是真心,就是用真心不用妄心,要練。待人接物之處,哪一樣不是修行?樣樣都是修行。修行是什麼?念佛沒中斷。眼見色,心裡頭是佛,沒有把色放在心上;耳聞聲,心上是佛,沒有把聞聲放在心上,這叫功夫,這六根在六塵境上不染一塵,全是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全代替了。

  海賢老和尚做了九十二年,做給我們看,他用的就是這個功夫,這個功夫成就非常快。他不是一定要等修九十多年才能往生,不是的,像他這樣的老實人,聽話、真幹,他二十歲師父教他,我相信他不會超過三年,往生極樂世界就拿到了,他就可以走了。為什麼延得這麼長?那是阿彌陀佛的意思,不是他自己意思,阿彌陀佛要他表法。阿彌陀佛為什麼不找別人?別人不老實、不聽話、不肯真幹,拜託別人沒用,這個人管用,他具備這個條件,所以佛就選中他,讓他來表法。九十二年,在我們凡夫眼光裡面,他吃盡苦頭;如果在大乘佛法裡面講,他是舞台表演,全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怎麼樣?他快樂無比,他在我們這個世間表法,跟住在極樂世界享樂沒兩樣。你看這個表演度多少眾生,幫助多少人堅定信心,堅固了願心,幫助多少眾生從六道十法界裡頭提升到極樂世界,他怎麼不快樂!快樂從哪裡看出來?我們在光碟裡聽報告,老和尚一天到晚,待人接物滿面笑容,笑容是快樂,現象,他沒有悲哀、沒有痛苦。念念為眾生,行行為眾生,為一切眾生,有緣眾生他看懂了,要認真學習,看懂了;無緣的眾生種了善根,阿賴耶種上堅固真正的善根,來生後世遇到緣肯定接著學習,不斷向上提升。

  性起,簡單的說,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這五句話說盡了,末後一句很明顯,「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萬法是性起的,包括我們現前一切法。在法身菩薩以上的,看這整個宇宙,性起;我們六道凡夫,十法界裡面的眾生,看到是緣起,為什麼?沒見性。沒見性沒有見到真相,見性的人見到真相。真妄和合而生起的十法界,而生起的六道輪迴,這真妄和合。所以妄中有真,沒有真哪來的妄?真是主。妄離開真,妄不能建立,真離開妄就是性起,就是華藏世界、極樂世界,這是性起的。所以這個概念我們要有。在六十二頁上半段還有解釋,這是《佛學大辭典》裡頭的。你看這裡面都會變色,你看這個鏡頭,我穿的衣服是紫紅色的。所以這幻相,你在這裡看出來了,幻相。

  主持人:請問大家有沒有要舉手發言的?

  學生:阿彌陀佛,感恩師父上人,感恩劉老菩薩,感恩諸位同修。因為剛剛好,師父老人家今天有講到性起和緣起,也恰巧劉老菩薩就在我們現場,而且今天也是她下午就要離開香港,這麼一個日子。在這麼一個特殊的因緣裡面,弟子想很粗淺的談一下,這兩天接觸劉老菩薩的體會。只能講是粗淺,因為我才認識劉老菩薩,親自見面才兩天。剛好講到緣起和性起,就想談一下弟子眼中的劉老菩薩,是如何放下緣起,通達到性起,拿到極樂世界的通行證。

  第一點就是前兩天晚上,我們有去到劉老菩薩的寮房去請法,請老菩薩住世,將來能夠護持淨宗的法脈。劉老菩薩特別特別的謙虛,就告訴了我們一句話,她說我什麼都不會,就會念一句阿彌陀佛。然後當時聽完了,我們在場的幾個人就都特別的汗顏,為什麼?因為想到我們自己,我們自己什麼都會,也什麼都想會,就不會念這句阿彌陀佛。所以老菩薩雖然是一句特別謙虛的話,但是這一句話的分量是什麼?這是成佛!佛在我們面前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會的人?就會念一句阿彌陀佛的人。釋迦牟尼佛在《圓覺經》中曾經告訴過我們,說是以聽聞五種名號之福報,超過布施無量佛剎之福報。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是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比這五種名號更殊勝的利益要超過太多太多了,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得到的這種福報不是不可思議、不可限量、無窮大的嗎?所以說,劉老菩薩就會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和海賢老和尚一樣,也是就會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我覺得他們兩個是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們世人眼中所追求的所有的幸福,真的都是虛妄的,因為我們都在緣起,都擺脫不了這種緣起,而海賢老和尚和劉老菩薩就會念一句阿彌陀佛,通達到了性起,拿到了極樂世界的通行證。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因為劉老菩薩之前有摔傷了胳膊,慧蓉師兄就請問劉老菩薩說,您當時遇到這種困難,是怎麼有那麼強的信心,也不能夠去打針,也不能去吃藥,就是挺下來的?劉老菩薩說,我別的什麼都不想,我只相信阿彌陀佛。這句話又讓我們特別特別的汗顏,因為我們平常人,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反反覆覆的想,什麼都想,就是很少去想這一句阿彌陀佛。所以我就在想說,因為師父前些天講課有提到代眾生苦,也有同學提問,代眾生苦到底是什麼意思?我想劉老菩薩摔傷胳膊這件事情,就是像師父講的,代眾生苦就是菩薩示現,讓我們從這件事當中能夠領悟,領悟什麼?此身是苦,念佛是真。在紅塵當中弘法利生,不可能離開紅塵,就好比像劉老菩薩,也沒有離開自己的家庭,家庭的瑣事,一切的人事物。包括海賢老和尚,在南陽當地示現的是一個農民,種地的這麼一個身分,一輩子沒離開耕種,他也沒有離開生活,具體的問題都沒有離開。像劉老菩薩和海賢老和尚,遇到各種具體問題的時候,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不驚不怖、不疑不惑,還有不貪不戀、不怒不惱。所以他們在這種境界當中,完全盡好自己的本分,別的都不用去想,因為有阿彌陀佛在加持,一切都交給阿彌陀佛。你的心能夠交給彌陀,彌陀就能加持得上你,一切諸佛也能加持得上你,你人事物那些其他的就都不用再去想,想也沒有用。

  第三點就是我們有啟請劉老菩薩一些關於人事方面的問題,劉老菩薩就特別幽默,就跟我說,妳講的那些話我只聽懂了三分之一。我當時也特別汗顏,因為劉老菩薩說在她心目中,複雜的人事物她也分不清楚,也搞不清楚,也沒有什麼分別,也不放在心上。聽完這句話真的就在想,就是在劉老菩薩和海賢老和尚心中,為什麼他們心中沒有複雜?因為每一個人在他們心中都是阿彌陀佛,所以不用分別,有什麼分別?具體到事情上來講,那天劉老菩薩也有給我們開示說,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好人,也有奸詐的人,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但是我們對待他們要一樣,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你不就沒有煩惱!因為都是阿彌陀佛,不用再去分別,一樣的態度。這也就是禮敬諸佛。

  第四點是我自己的一個總結,就是劉老菩薩的日常生活,這個時間是怎麼分配的。我覺得在老菩薩的心裡沒有過去世,也沒有未來世,就是眼前的這一秒,就像劉老菩薩自己講的,秒秒秒去念佛。因為秒秒是阿彌陀佛,所以她的心是彌陀,她所在的地方就是淨土。所以我想老菩薩也不用談往生到哪,還在怎麼,因為此處就是極樂世界。所以我想師父老人家把自己曾經用過的,標註過的《大經科註》的校對本能夠傳給劉老菩薩,這是我親眼所見,並且很巧的機緣,是我親手呈交給老菩薩的,這麼殊勝的一個因緣。而且昨天早上,我也親眼所見,師父老人家把海賢老和尚親手串的那個草菩提的佛珠交到劉老菩薩手裡,我看到那串佛珠,真的在我眼裡這就是七寶佛珠,真的是無量的光芒。我想為什麼能這麼兩樣殊勝的寶貝交到劉老菩薩手裡?因為我想她老人家真的是當之無愧。

  昨天在尖沙咀的福利會,劉老菩薩有開示了一堂課,在結尾的時候劉老菩薩說,在她的心中,師父上人就是當代的聖僧。我也想補充一句,劉老菩薩就是我們當代的明師。有這樣一位聖僧,有這樣一位明師,在我們的身邊,那真的就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所以我想一切的境緣現在我們面前,不是為了別的,他們給我們示現的就是秒秒讓我們去念佛。永遠不要忘記這些聖僧、明師,還有海賢老和尚這樣的佛門榜樣,來給我們示現是幹什麼,別忘了本,這樣才能放下緣起,了達性起。這是幾點粗淺的認識,阿彌陀佛。

  老法師:上官同學到香港來的機會也不多,這一次她沒有白來,她的收穫也挺多的,非常難得。如果能夠保持,我相信都有成就。

  往下還有「開示悟入」,開是開悟了、明白了,應該怎樣契入境界;入是落實,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海賢老和尚做得很好,他二六時中沒有一念不是阿彌陀佛。所以不妨礙他的工作,不妨礙生活,不妨礙待人接物,正是佛法原來就是世間法,世間法就是佛法。把佛法、世間法分開是錯誤的,為什麼?那叫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才能真得受用,這個受用總的來說就是清淨平等覺,就這五個字,你得到了。從清淨平等覺就會生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是因,大乘無量壽莊嚴是果。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福德,有智慧、有福德,莊嚴是美好,我們講幸福、美滿,那是莊嚴的意思,都在現前,都在不二之中。二就得不到,因果都錯了。不二很難,不容易,要真正圓解、圓修、圓證,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

  要記住,我們每個人自性的境界,從自性上來說,遍法界虛空界是平等的。所以能大師開悟說得好,「何期自性」,何期是沒想到,沒有想到自性「本自清淨」。有沒有被污染過?沒有,真的沒有。那現在為什麼染污這麼嚴重?迷了,迷了出現一個幻相,不是真的。不迷見到的是真相,迷了見到是幻相,幻相剎那生滅。一念迷,相就不清淨、就不善;一念覺,相原來就是清淨、就是善。相沒有改變,沒有說它變化了;它是變化了,在你心裡變化,不是在形相上變化。相上極樂跟娑婆不一樣,我們這個地球跟極樂世界不一樣,但是在法身大士心目當中是平等、一樣的,絲毫差別都沒有。佛教導我們從什麼地方契入?從不二契入,不二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個門,入不二門。真入不二門,煩惱斷了,沒煩惱,煩惱是從二裡頭來的,不二哪來的煩惱?煩惱障斷了,所知障斷了,所知也會造成障礙。

  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有知就迷了。我們拼命去求知,天天搞迷惑,學了很多,最後什麼?什麼也不知道,他不知道學般若。般若學什麼?般若學無知。無知才無所不知,有知一定是有所不知,這佛法非常微妙。達到最後的階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賢公老和尚確實,他成就了無知無所不知,你問他什麼他都知道;你不問他,他什麼都不知道。他怎麼知道的?自性本具的智慧,不是從外來的,不是學來的。自性本具的智慧為什麼知道?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從自性生,他見了性,見到能生的自性,所以自性所生的萬法他樣樣都知道,就這麼個道理。你沒有見性,你要想研究個東西,像今天科學,研究來研究去,這麼講那麼講,沒有辦法把它講圓,沒有辦法把它講透徹,這是事實真相擺在我們面前。

  有人問老和尚養生之道,老人家活了一百一十二歲,為什麼還這麼健康、這麼活潑,用什麼方法能學得到?他只講了兩句話:嚴持戒律,老實念佛。嚴持戒律身清淨,老實念佛心清淨,身心都清淨,哪有不健康的道理!沒染污。戒律是什麼?規矩,很簡單,三皈五戒有沒有做到。三皈是修行的總綱領、總目標,修什麼?什麼叫皈依佛?什麼叫皈依法?什麼叫皈依僧?佛是覺的意思,覺而不迷,這是佛;法是正的意思,正知正見,這是法;僧是清淨的意思,六根清淨,淨而不染。你看覺正淨,這是修行的總綱領,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修覺正淨,念佛法門還是修覺正淨。那我們覺了沒有、正了沒有、清淨了沒有?怎麼落實?落實在戒律,落實在念佛。

  戒律裡面佛說得再多,在家出家,總綱領,四重戒,殺盜淫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四重戒,人要真正能都做到,好人。能持戒的人,能念佛的人,決定是正知正見,那就是法,皈依法;身心清淨,那就健康長壽。老和尚沒有學那麼多戒律,他只掌握到了三皈、五戒、十善,真正做到了,愈做愈微細,愈做愈廣大。要曉得三皈、五戒、十善看起來一點點,幾個字,深沒有底,廣沒有邊。佛家講的十善業道,我們常常在佛像上看到,畫的佛像,佛像有個圓光,圓光頂上有三個字,通常用梵文寫的「唵阿吽」這三個字,這三個字是什麼?就是身口意,就是十善業,身三、口四、意三。身,不殺、不盜、不淫;口,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意,不貪、不瞋、不痴。十善的圓滿就是成佛,所以在大乘,八萬四千細行就是十善展開的,歸納起來十條,展開八萬四千;小乘三千威儀也是十善,把它展開來三千。老和尚能把三皈、五戒、十善做到,所有戒律圓滿,都在其中。

  一句阿彌陀佛統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德號,念這一句全都念到了,一個不漏。又統攝一切經教,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經法,都在一句阿彌陀佛名號當中。為什麼?佛在《彌陀經》上告訴我們彌陀名號的意思,他說了兩個,無量光、無量壽。哪一法能夠離開無量光,離開無量壽?全在其中。你們天天要念《大藏經》那麼困難,老和尚一句阿彌陀佛念完了,你們都不知道。他一天到晚念了多少部《大藏經》?一句佛號一部《大藏經》,真正不可思議!所以說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無法想像,念這個念那個,修這個修那個,都比不上一句阿彌陀佛。這說明真難信,我們搞了六十多年才相信,才沒有懷疑了。非常幸運,有很多人搞一輩子還不相信,還沒有搞明白,我們這六十三年值得。跟海賢老和尚比那差太遠了,我們不如他,他二十歲就相信了,我們要到八十八歲才相信。他雖然不識字,不講經,他的境界我們比不上,真的太高了。

  所以我們放下萬緣,一心一意向他學習,一句佛號二六時中不間斷,心上不間斷,絕不妨礙生活工作,不妨礙。我在早年看到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是持咒,金剛持。接見客人,我們細心觀察,他嘴微微在動,沒有聲音,就是他念咒沒中止,說話的時候放下,跟我們談話,談完之後他就接上。我只見過這麼一個老人,這是真幹。海賢老和尚雖然沒見面,我們看到光碟,在光碟上看到了。老和尚告訴我們一句最重要的話,念佛一定要自在往生,不需要人助念,這比什麼都重要,這是什麼?真的往生了。真往生了要有真求往生的願,這個念頭,這個重要。既然真正求往生了,這個世間都是假的,要徹底放下,沒有一樣東西放在心上,這才行,你穩穩當當能去得成;如果還有一樣東西放不下,你的麻煩就來了,你就不行。

  人世間最難放下的是情執,你看老和尚,晚年的時候母親老了,沒有人照顧,他把她接到來佛寺供養。媽媽也是一生吃長素的,也是個念佛人,念佛功夫到最後我們看到了。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相信這句話真的,不是假的;換句話說,念佛人功夫到一定的程度,會見到佛。念佛人有感,佛有應,佛讓你見到,讓你產生信心,你會更勇猛精進,不會退轉,知道這樁事情是真實的,不是假的,功夫沒有白費,佛來鼓勵你。甚至於佛還給你授記,你還有多長壽命,到臨終時候我來接你。也有的人正好趁著這個機會,我還有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很多。你看《往生傳》裡頭,很多三年往生的,我就不相信他們的壽命只有三年,講不通。為什麼三年往生?壽命不要了,一見到佛,馬上就求佛帶他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要個個人《往生傳》都是念三年就往生不合邏輯,講不通,而是他自己提前走了。還有壽命到了,把壽命延長,那就是佛像對待海賢和尚一樣,叫他表法,做好榜樣給別人看,不能早走,壽命是阿彌陀佛給他的,這真的,不是假的。壽命既然是佛延長的,你還操什麼心?沒有必要,操心是多餘的,操心要受苦。對身體不要管它,不要去想它,想如何把表法這個事情做好,讓人家生起信心、生起願心,一向專念,這就對了。

  所以老和尚的母親八十六歲往生,一定是佛告訴她時間,她要回老家。為什麼?她還有女兒、還有親戚,有姪女,家族,回到老家,讓這些家人看到她往生。你看把人都叫回來,自己包餃子,吃完之後,她坐在椅子上腿一盤,告訴大家我走了,真就走了,你看這麼自在。都是她的親人親眼看見,能不認真學佛嗎?能不念佛嗎?更難得的表法,這個太稀有了。因為那個年代非常苦,連一口棺材都沒有,老和尚找了幾塊板,釘一口棺材,這樣把她埋葬了。心裡總覺得對不起母親,常常放在心上,八年之後環境都好了,想給母親改葬,豎碑做為紀念。去把墳墓挖開,棺材打開,人沒有了,棺材裡頭只有幾根釘棺材的釘子在裡頭,人不見了。這個表法非常重要,在家的女居士,一句佛號能念到這樣的成就,我們要認真思考,佛號功德不可思議,真不可思議。到哪裡去了,到現在是個謎,沒有人能知道。她是個平民,決定沒有盜墓的,她走了什麼也沒有,人家陪葬有金銀財寶,會有人盜墓,她那個沒有人盜,怎麼會沒有了?

  來佛寺都是佛變化而來示現的,不是假的。那個廟的來源,在隋唐時代,這附近有個糧商,經營糧食的。那個時候用牛車,運輸用牛車,路上有三個老人搭便車,坐在這牛車上。晚上天黑了,就在路旁邊休息下來,到天亮再走,大家休息。到天亮看到三個老人不見了,有三個石頭的佛像,老人變成石像,變成石頭像,三個石像。所以當地人就在那裡建了個廟,叫來佛寺,佛化身而來,這個寺廟名稱這麼來的。寺廟很小,鄉村,很簡陋,我們看到畫面,很簡陋一個小廟,小廟裡頭有真修行人。真是古人講的,「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廟不在小,有真正修行的人,那就是佛國土。

  修行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農耕也是方法。唐朝六祖惠能大師,破柴是修行方法,舂米是修行方法。哪一法不是佛法!能大師在黃梅破柴、舂米八個月,功夫成熟了,誰知道?五祖忍和尚知道,他自己知道,除這兩個人之外沒有人知道。這都是顯示,問題會不會,會,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不會,《華嚴》、《法華》、《無量壽經》擺在面前也不是佛法,你不會。佛無有定法,佛也沒有一定的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都像《楞嚴》所說的隨心應量,「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那我們現前這個時代的眾生心是什麼?佛要如何現相?現海賢老和尚的相就對了,政府不但不會干涉你,還幫助你、成就你。走遍全世界,這樣的人沒有人不歡迎,沒有人不歡喜,為什麼?你跟這個世間的人沒衝突,世間人所要的你全不要,你所要的世間人也全不要。沒有利害衝突就好相處,有利害衝突就不好相處,沒有利害相處,沒有利害相處我們生活過得快樂。

  我們這一生亦如是。老師教給我,隨緣而不攀緣,不要去製造機會,製造機會是攀緣。一切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樣就好。一生沒道場,居無定處。晚年,也是八十五歲,香港何澤霖老居士,這是老朋友,我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他是聽眾,很難得,好像一堂課都沒有缺,四個月,每天晚上兩個小時。我現在住的六和園就是他供養的,他往生了,農村裡頭有這麼個小屋,我去看了很歡喜,所以我就接受了。我哪裡都不想去,年歲大了,沒有以前那麼好的體力。我也想就在這裡念佛等往生,把念佛往生做為我今後第一樁大事。我認識的人很多,歡迎他們到香港來看我,我歡迎,我不再到外面去旅行了。學賢公老和尚萬緣放下,一聲佛號相續不斷,我也是等佛來接引我。

  佛對我們的恩德是開示,示就是做表法,開是用言說,講經教學。開是言教,示是身教,表法,佛做得很圓滿,我們自己得多少利益,那就是悟入。悟是我們的事情,入是證果,悟是明白了,入是修行證果,真幹。《大方廣佛華嚴經》,清涼大師的註解,就是用開示悟入這四個字,將一部經分為四個部分。所以開,開示,就是章嘉大師所說的看破,明白了;悟入就是放下,放下妄想、放下雜念,凡有想像全都是妄想。我們想經教裡東西算不算妄想?也算妄想。為什麼?佛無有法可說,你要執著有佛法就錯了。只有淨宗許可你只有保留一個阿彌陀佛,其他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你要不把佛法放下,你就不能夠悟入。大徹大悟是要徹底放下,才能明心見性,為什麼?心性裡頭一法不立,連佛都沒有。你還有一個佛,你就有障礙,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佛相是例外的,沒有,不許可。只有淨土宗它很特別,指方立相,你只能有這一個相。所以它是花報,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之後連相統統放下,果報,成佛,果報。但是別的法門沒有開這個,淨宗開了這個,這是我們應該要懂得的,開這個我們容易修,不開這個很難。萬緣統統放下了,執著個空,還是一個相,你還是入不進去。空有二邊都沒有,二邊都沒有,離開了,叫中道,如果有個中道還進不去。決定要做到於一切法當中不起心不動念,你才見到真相,就是見性了。從相上見到性,然後才曉得性相一如,性相不二,真正到清淨平等覺了。連清淨平等覺這名詞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只不過暫時借用而已,說話方便起見。

  下面第六十四面,一百零七條,「《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這是玄奘大師翻的《阿彌陀經》。《彌陀經》裡頭最重要的,就是「一日至七日繫念不亂,臨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佛國土」。這一句非常重要,我們要相信;這一句能夠相信,我們的信心堅定,不會懷疑。一般人怕什麼?怕時間不夠。有一天的時間都能往生,哪有時間不夠的道理?關鍵在能不能放下。什麼都要放下,這個才重要,因為到極樂世界什麼都不能帶去,你想帶一點東西到極樂世界去,這就去不成。只帶這一句佛號,信心、願心、佛號,就能往生。除了信心、願心、這句佛號之外統統放下,不要執著,不要放在心上,不為這些事情操心,一日到七日就有效果。

  古人有這個例子,現在還管用,我親自看到一個例子。早年在美國,馬里蘭州周廣大居士,不能稱居士,他沒有宗教信仰。臨命終前三天,他的家人找到我們。他得的是癌症,醫生告訴他大概還能夠活一個月,所以他的家人,醫院放棄治療,家人才到宗教裡頭找看看有沒有奇蹟發現,找到我們。那個時候我們一個華府佛教會,華府佛教會是一九八四年成立的,大概這個事情是一九八五年的事情,成立沒多久,遇到周廣大這樁事情。這是中國人,在當地開了個麵包店,人非常老實,好人,全家沒有宗教信仰。遭遇這個事情之後,找到我們佛教會,問我們有沒有辦法幫助他。我們有三、四個同修去看他,看了之後打電話告訴我,他說確實很嚴重,恐怕不能好。我們勸他念佛,他有善根,一勸他就相信。勸導他跟著念,跟念他說很好,為什麼?他不感覺到疼痛了,很有效,叫他家裡全家人,不要到外頭亂找了,你們統統幫助我念佛。到第三天他往生了,火化的時候有舍利。只三天,證明經上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它真管用!這是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緣,他碰上了,如果碰不上機會就沒有了,不知道到哪一道去了。給他念了三天三夜,他自己跟著念。華府佛教會第一樁真正功德就做的這樁好事,送一個往生的人。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一日至七日。

  這功夫平常怎麼念法?最好是每個月能夠念一天,像閉關一樣二十四小時,像一般八關齋戒一樣,一個人住在一個小佛堂裡,讓他自己在這念佛,功夫不間斷,一日一夜他還行。二、三個人共修也可以,人多了就不行,二、三個人志同道合可以,一個小佛堂,一個月一次。以後慢慢再提升,先一個月一次,一天,以後慢慢可以一個月二天、三天,不要超過三天。這樣對於工作、一般家事不會有耽誤,不會有嚴重的妨害,決定有好處。這三天要什麼都放下,什麼都不要管,好好的念三天佛。

  下面第一百五十三頁,參考資料裡頭是六十八頁,一百一十四條,「十大願王」。我們淨宗學會成立的時候,我寫了個緣起,提醒同修們,我們在戒律上守五樁事情,這簡單明瞭,這就是持戒念佛。這五樁第一個,淨業三福,是我們最高的指導原則。淨業三福三條,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我把它落實在《弟子規》,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道家的《感應篇》,後面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經》。我稱這個叫儒釋道三個根,很重要,沒有這三個根不能成就。古人所以能成就,成就人多,他從小這三個根紮下去了,基礎好。那個時候好的老師很多,人都有倫理道德的觀念,不認識字的他也學過,他看到了,讀書識字的人都做出了好榜樣,讓社會大眾都看見,所以沒有機會讀書認字,都懂得倫理道德,做人都很厚道、誠敬,跟現在完全不一樣。所以這三個根重要,有這三個根,你看這往上提升,第一條是世間法,世間法是佛法的基礎、是佛法的根本。第二條才有「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前面沒有,這條做不到。這是佛法,小乘。後面第三條是大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淨業三福,是我們修行最高指導原則,決定不能違背,我們遵守這個原則。然後六度、三學、六和,六和敬。跟任何人相處都要和睦,他跟我不和,我跟他和。要別人跟我和做不到,要我跟別人和可以做到。他跟我不和,我跟他和,他要我走我就走,隨順他,沒有煩惱,修六和敬。三學六度,三學是戒定慧,一定依戒得定,因定開慧,我們走這條路。

  戒是規矩,老祖宗教給我們的。這個戒不是普通的戒,是什麼戒?李老師,我拜他做老師入門的時候,他就用這個戒,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的一門深入怎麼落實?我拜他做老師,從今天開始,你過去所學的我不承認。我過去學的他知道,跟方東美先生、跟章嘉大師,那個時候大概五年,學習,這五年他不承認,從頭學起。從頭學起實在講,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教你,你只能學一部經,一部經沒有學會不可以學第二部經,他是這麼學法的。那時我沒有出家,居士身分,跟他老人家一年三個月,十五個月,十五個月我學了十三部經。我是旁聽的,因為我最後上他的班,他的班學習是按先後順序的,我排了最後,沒有排到我,我們旁聽。他的班有個小教室,一次教兩個人,學生兩個坐他面前,其他同學旁聽,二十多個同學統統旁聽。輪流,這個人學會了這部經再換兩個,我要輪到最後。可是那個時候我比他們強的地方,我理解力很強,記憶力很好,所以老師講的,幾乎我一個星期當中可以能夠全部記住,不會漏掉一句,我有這個能力。所以那些人講的我在那旁聽,我全聽會了。一個月學一部,士氣很高,真有收穫,有成就感,無量的歡喜。沒有等到輪到我,輪著到我你想想看,大概總得兩年以後才輪流到。我在一年多的時候出家的緣成熟了,我一出家教佛學院,我學了十三部經,十三部都能講,都還講得不錯。一個學期在佛學院教一部經,他們三年畢業我才用了六部,還有七部沒用上。所以我對於佛學院我就有意見,佛學院這種教法出不了人才,他們學生學得太雜了,課程太多了,同時學,學太雜了。李老師,只可以學一樣,不能學第二樣,一樣學完再學一樣,這個可以。

  以後我出家之後再回到台中,那個時候他的經學班結束了,經學班只辦了兩年,結束了。結束之後我要跟他學一部大經,大經就是複講,正好他講《楞嚴》,老師教我學《楞嚴》。他星期三講,我星期四複講,把他講的重複講一遍。這個經三年講圓滿,所以我也是三年畢業了,把《楞嚴經》從頭到尾講過一遍。聽眾六個人,六個同學都是學講經的,內行人,不是外行人。所以以後我在外頭講《楞嚴》很有信心。香港同修一九七七年請我講《楞嚴經》,我在這裡講四個月。前面兩個月,每天晚上兩個小時,有翻譯,實際上一個小時;後面兩個月,聽經能聽懂我的話了,不要翻譯了,就是講兩個小時。我說話他們聽得懂,他們講話我也聽得懂,所以我們交談各用各的語言,都行,能講得通。而且我到香港來講《楞嚴》,好像是第三遍還是第四遍,我總共講過七遍。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方法呢?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學經教,這個是戒,要守住這個戒,你不把全部精神用在一部經上學不會,體會不到。三年,頭腦裡都是《楞嚴經》,沒有第二個念頭,這才行,這個根才紮得穩。

  我以後在台中總共住了十年,聽了幾部大經,偶爾也有外地人來請我去講經,比較上短一點的。方法、原理、原則掌握到了,《大藏經》裡面去選,無論講什麼經,大概都沒有問題。所以十年,把這個基礎奠定下來,自己能夠分科、能夠判教。我講過好幾十部經論,自己不能做主,別人想學什麼,我們就得找出來準備,跟他在一起學習,不敢說講經,叫分享。我們的態度,把聽眾都看作老師,都看作監學,我們自己是學生,在台上做學習報告,都是這樣的心態,歡迎同學們指導。有的時候他們有領悟之處,我們自己還沒有體會到,這他幫助我們,我們互相幫助。一定要接受批評,我們才會有進步;不能接受批評,不可能有進步。所以我們首先把心態說清楚,我是來學講經的,不是一個講經法師,是在那裡做學習報告,傲慢的習氣就可以減除,跟聽眾可以能打成一片,我們全是同學。這是講的怎麼去落實它,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我們想的漢學怎麼復興起來,佛法怎麼樣教學?要回歸到戒定慧三學這個指導原則。

  勤修六度,三學六度,最後普賢十願。我們定五個科目,很好記,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我們就持這個戒,這五科我們把它認為戒律,一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相應,不能違背。太多太雜了記不住,你也做不到,我們這個就足夠了,會得三昧。三昧是定,也就是我們的定就是清淨平等覺,清淨是小乘定,平等是大乘定,覺是法身菩薩,明心見性,我們走這個路子。所以對於十大願王,我們要認真學習,如何把它能夠落實。今天時間到了,明天我們來講落實十大願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