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七十集) 2014/7/4 台灣台南極樂寺 檔名:02-041-007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八十七頁,第七行:
「果無不窮曰普,不捨因門曰賢。此即位後之普賢,是為如來之化現也。」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現在接著看下面,「至於《會疏》云:體遍法界,故曰普。位鄰極聖,故曰賢。是為位中普賢,乃等覺菩薩也」。大乘經裡頭稱普賢菩薩多半都是說位中普賢,華嚴會上文殊、普賢都是位中人,也就是等覺菩薩。「《會疏》又云:能導御一切」,導是教導、引導,帶路的人,御是駕馭,也就是導御兩個字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教授、教師,是這樣的一種身分,能夠導御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裡面包括四十位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他們接受等覺菩薩的教化,下面三乘菩薩、緣覺、聲聞,再下面六道眾生。這是說菩薩幫助諸佛如來教化一切眾生。「發十大願王」,像《華嚴經》上所說的,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菩薩具體的表法,真的做出來給我們看。五十三參第一參是吉祥雲比丘,他代表初住菩薩,圓教初住。普賢菩薩化身為五十三位善知識,統統是普賢菩薩化身。四十一個位次我們清清楚楚的看到,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發十大願王,從禮敬諸佛到普皆迴向。「願西方往生」,這一句比什麼都重要,如何叫大家一生當中證得究竟圓滿,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地方特別要注意到,四十位法身大士接受普賢菩薩的教導,都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特翼讚彌陀」,翼是羽翼,他跟文殊菩薩兩個人,也是幫助阿彌陀佛接引十方信願往生的菩薩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故於此經是為上首」,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普賢菩薩在座,是菩薩眾裡面的上首。
「又《探玄記》」,《六十華嚴》的註解,賢首國師作的,他的解釋,「德周法界曰普」,無量無邊的功德周遍法界,這是普的意思。「賢是最妙善義」,像中國老祖宗在《大學》裡面所說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個最妙善就是止於至善。至善是什麼?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才叫至善。祖師大德為我們稱的妙善,最妙善。「謂菩提心所起願行」,發願,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到標準了,要什麼樣的標準去發願?要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本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就是菩提心。通常經論裡面告訴我們,菩提心的體是真誠心,菩提心的用是深心、大悲心,深心是自受用,真心對自己叫深心,對大眾叫大慈大悲。我們為了學習方便起見,把發菩提心寫了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真誠心是菩提心的本體,菩提心的作用對自己就是清淨平等覺,菩提心一發你的心就清淨、就平等,覺而不迷,對待一切眾生決定是大慈大悲,他受用,清淨平等覺是自受用,清淨沒有染污,平等沒有分別,覺就不迷。菩提心一發,自自然然下一聯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最後歸到淨土。這是菩提心所起的願,願是十大願,行是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所以講「身口意」,你看「悉皆平等,遍一切處,純一妙善」,跟《大學》裡頭所說的止於至善是一個境界。「備具眾德」,無量無邊的功德都在其中,「故以為名」,名是菩薩的德號,普賢菩薩。
「普賢、文殊乃釋迦如來之二脅士,侍佛左右」。我們中國大乘賢首宗,也就是華嚴宗,所供養的佛像,當中是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的左手是文殊菩薩,右手一邊是普賢菩薩,這叫脅士,是釋迦如來的兩位助手,真正得力的助手。文殊、普賢這兩位菩薩,文殊代表解,表智慧,普賢代表行。華嚴會上文殊排名第二,普賢排名第一,這個排名先後有關係,就是這一個法門、這一個宗派,是重在解還是重在行。如果文殊擺在第一,重在解門;普賢擺在第一,它重在行門。我們一看就曉得,華嚴重在行門。我們淨土宗也是重在行門,淨土宗阿彌陀佛的兩位脅士是觀音、勢至,觀音排名第一,大勢至排名第二,觀音菩薩代表行門,大勢至菩薩代表解門、代表智慧,跟華嚴表法的義趣相同,都是重在行。普賢行,十大願全包括了。淨土行,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幫助阿彌陀佛,以三十二應,三十二種應身,普遍示現在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接引眾生往生淨土。所以他們站在佛的左右兩邊,「乃釋尊會中上首」,釋迦牟尼佛法會裡面的上首,在華嚴會上他也是上首。「普賢菩薩為一切諸佛之長子」。《華嚴經》上說的,文殊為庶男,庶男是老二,老大,大哥是普賢,文殊是老二。表法的意思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
「《四十華嚴經四十頌》曰」,底下的四十是第四十卷,也就是《四十華嚴》,普賢菩薩《行願品》全經有四十卷,最後一卷偈頌裡頭有這兩句,「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有這兩句話,所以說可見普賢正是如來長子。這個地方說,「如來法身之所流現,化作等覺大士,襄讚釋尊,演唱聖教」。經中告訴我們,文殊、普賢都是如來法身變現出來的,法身之所流現完全是講自性,能大師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裡頭包括諸佛菩薩在十法界現身教學,都包括在其中,一法不漏,這是自性流現的。化作,這是變化,做為應身、應化身來幫助釋迦牟尼佛,協助釋迦牟尼佛演唱聖教,唱是講經說法,演是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的一舉一動是身教,把釋迦牟尼佛從早到晚他的生活狀況,記錄下來就變成戒律。學戒律就是學釋迦牟尼佛的生活。釋迦牟尼佛處事待人接物,那樣的智慧,那樣的威儀,這屬於律。律是行門;教,教是解門,著重在解。行門裡頭有兩種:一種從言教,這裡頭包含著華嚴賢首宗、天台法華宗、三論宗,還有法相唯識、律宗、淨土宗,都包括在教裡面;除了教之外,還有一個叫教外別傳,禪宗。總的來說叫三學,戒學,禪宗代表定學,教下就是屬於教學。這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統統都包含盡了。古大德告訴我們,世尊一代時教,行門裡頭是律宗,最後終極的目標是在淨土。連《華嚴》,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最明顯的表示,門門都歸淨土,歸淨土才究竟圓滿。
這個法門確實是難信之法,我自己親身經歷。我學佛入門,是從佛經哲學入門的,方東美教授教我的。老師告訴我,「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這麼樣入門的。所以早年,我年輕的時候,懺雲法師勸我修淨土,我沒接受;李老師勸我修淨土,很多次,我也沒接受。什麼原因?對於淨土沒有認識,沒有人把淨土講清楚、講明白,很難接受。怎麼會接受?我講《楞嚴》、講《法華》、講《華嚴》,看到文殊、普賢,年輕人學佛,菩薩當中最羨慕的、最敬仰的就是文殊、普賢,文殊代表智慧,普賢代表德行,這是我們非常尊敬的。就在《四十華嚴.普賢行願品》,第三十九卷經文裡頭看到,文殊、普賢怎麼成就的?信願持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成就的。看到這段經文寒毛直豎,原來我們心目當中最仰慕的這兩位大菩薩,往生極樂世界才成就的。於是再不敢輕視淨土,認真去學習淨土,終於把淨土搞清楚、搞明白。
我學佛那個時候,黃念祖老居士註解沒出來,如果這個註解要出來了,那對我幫助很大,他講得清楚、講得明白。不能說古人古註沒有講清楚、沒有講明白,不敢這樣說法。古註真講清楚、講明白,我們看不懂,它的文字太深了。現在我們看古註看懂了,年輕的時候看不懂,所以很難接受這個法門。到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之後,才把以前想學的經教全部放下,《華嚴》、《法華》、《楞嚴》統統放下,一心專學《無量壽經》。在《無量壽經》之前,我講過《彌陀經疏鈔》,講過蕅益大師的《要解》。《疏鈔》完全用《華嚴》十玄門來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以後遇到黃念祖老居士,在當時弘揚這部經的,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我在海外,就一個人,黃念老在國內也是他一個人,我們碰到了,無比的歡喜。以後保持經常的聯繫,每一年我至少會有三次到北京去看他,在北京住一個星期。這是當代真正的大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對我幫助很多。
他寫這部註解的時候,我跟他認識,初稿剛剛完成,先用油印印出來,不是流通,老人非常謙虛,向十方一切大德請教。我遇到他是在美國,他到美國去帶了一套就送給我了。當時我們心裡常想,這麼好的法門,無比殊勝的,一生成就的法門,沒有一個好的註解。看到黃念老這個,我們心裡常常想的,終於想到了。我向他老人家請教,你有沒有版權?他問我,你說這個話什麼意思?有版權我尊重你,如果沒有版權我就翻印,我說我可以拿到台灣把它出版。他告訴我沒有,完全沒有版權,歡迎翻印流通。所以我把他這一本帶到台灣來,印成精裝本一冊,他原本四冊。初版就印一萬本,在海外就流通,這是初稿,用初稿印的。以後他又改了很多次,又補充了一些。第一次版子在台灣出版的時候,那個時候是原稿,剛剛出籠的。我們可以拿著以前老本子跟現在的註解對比,你就看到老人多次修改,希望這個註解能做到盡善盡美。稀有難得!
這個註解李老師沒有看到過,我跟念公見面的時候,李老師已經往生了,他沒見到。他所看到的是夏蓮老的會集本,曾經在台中法華寺講過一遍,自己做的眉註。這個本子老師給我了。所以我今天學習的本子是有承傳的,李老師傳給我的。我要是把它放下學別的本子,就會有人告我背師叛道,那這個罪名就成立了。所以我曾經說過,這個世間沒有一個人學習這個本子,我還是要學習。為什麼?老師交給我的,我相信老師不會欺騙我,我相信老師愛護我。老師親手交的,我們就要一直學下去。他這個本子為什麼沒有交給別人,他交給我?我能夠一直學下去,老實、聽話、真幹。我們學了這麼多年,遇到的障礙、困難是史無前例,真不容易。非常難得,國內有一個年輕的法師支持我、鼓勵我,宏琳法師,用了十年的時間寫成一本《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我跟他不熟,聽說見過一次面,但是沒有留意,他很年輕。晚年,遇到海賢老和尚最後表法,為這樁事情作證。我們感謝老法師,感謝阿彌陀佛,感謝世尊的加持,我們的信心堅定,再不會動搖。海賢老和尚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最後拿著一本《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的這本書照相,為我們表法,告訴我們經是真經,註解是正確的註解,沒有錯誤,依照這個經註修行,方向是正確的,沒有錯誤。所以我們感恩,這都叫演唱聖教。
海賢老和尚有演沒有唱,表演給我們看,把《無量壽經》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完全做到了,身教。言教,人未必會相信,他統統做出來了,還有什麼話說。所以他這一片光碟,我看完之後告訴大家,這是《大乘無量壽經》的總結,要把這一片光碟當作《無量壽經》一樣看待,《無量壽經》是講解,它是落實。我勸大家,真正想修淨土,真正想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最好的修學方法,光碟每天看三遍,念佛號一萬聲。對初學大概需要五個小時,一天修行五個小時,一年不間斷,你往生淨土沒問題了。有許許多多同學真幹了,有人來告訴我,他已經聽過一、二百遍,很難得。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土難中之難。雖然難,只要真正相信,真正發願,肯念佛,比什麼都容易。真正這是易行道,難信易行,只要你真正相信,決定成就,沒有一個不成就。
我們再往下面看,「若據密教」,密宗,「普賢即是密教初祖金剛薩埵,金剛薩埵即是金剛手菩薩摩訶薩」。下面念老引經據典告訴我們,《聖無動尊大威怒王祕密陀羅尼經》裡面說,「此金剛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賢」,密宗說的。「又金剛智」,金剛智是密宗的大德,《五祕薩訣》裡面說,「金剛薩埵者,即是普賢大菩薩異名也。亦名一切如來長子,亦名大阿闍黎」。這個一切如來長子,《華嚴經》上說的;亦名大阿闍黎,密宗裡頭稱的。「本經《德遵普賢第二品》中,復有為教菩薩作阿闍黎之文」。你看,普賢有個名字叫大阿闍黎。阿闍黎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軌範師,這個老師他的言行是我們的模範,我們應當要跟他學。
「今此經中,普賢大士列最上首」,說什麼意思?「正顯密淨不二」。我們修這個法門的,要不要再去學密?不需要。為什麼?密在《無量壽》裡頭,密在阿彌陀佛名號裡頭,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一句咒語,無上的密咒。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一句彌陀名號裡面包含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的德號,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你念這一句名號全都念了,不要再念別的,全念到了。不但包含一切諸佛名號,還包含一切諸佛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經卷,統統在這一句佛號裡頭,所以這一句佛號包括所有的經教。在中國,大小乘過去總共十個宗派,現在中國沒有小乘,大乘八個宗,南傳的是小乘,都在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之中。普賢菩薩列在上首,代表什麼?密淨不二,淨土裡頭有密宗,有圓滿的密宗。「故先師夏老云」,先師是夏老,已經往生了,他說,「淨土即是密教顯說」。說得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密教裡頭所說的大成就,圓滿的成就。
下面說,「藏密紅教祖師蓮花生大士,即阿彌陀佛之化身佛,故紅教尊崇彌陀,勸生極樂,遠盛於其它教派。密淨不二之旨,於本解中暫不詳論。」在這部註解裡頭沒有詳細講解,詳細講解的好像夏蓮老有,黃念老也有,他們的著作很豐富。至於這部經,是專門介紹淨土法門,專講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下面,「庚二」,菩薩眾裡頭第二位上首。
【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亦云曼殊室利」,這是梵文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此云」,我們中國人稱為「妙首」,也稱為「妙吉祥」。妙是妙法、妙慧、妙行、妙德,都可以講得通。妙首很好,一切妙裡頭擺在第一。「亦云妙德。是諸佛之師」,大家很多人知道,文殊是七佛之師。「《放缽經》曰:今我得佛」,這釋迦牟尼佛說的,「皆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釋迦牟尼佛做過他的學生,學生示現成佛,老師示現做他的學生,就像舞台表演一樣,學生唱個主角,老師跑龍套。這個在戲劇裡頭常有,很平常,老師來唱配角,唱主角的是學生。文殊師利菩薩在諸佛會下,做配角的就太多太多了。佛佛道同,佛佛平等,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要知道,沒有這高那低的,沒有,佛法是平等法,到法身菩薩就入平等的境界。「過去無央數諸佛」,就是我們講無量無邊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將來的,這是講過去,將來這些修行人,都會得到文殊師利菩薩的照顧。「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父母照顧他。「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由此可知,菩薩悲心不可思議,慈悲到極處,每一個發心學佛的人,特別是發心求淨土的人,他沒有不照顧的。你求他,他照顧,你不求他,他也照顧,只要你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
我們在近代看到《虛雲老和尚年譜》,裡面記載的有一段話,老法師四十七歲的時候,發心朝五台山。不容易,三步一拜,從普陀拜到五台,足足用了三年多的時間。你想三步一磕頭,一天能走多少路?三年拜到了。在路途當中兩次生病,都是在曠野,附近沒有人家。病危的時候遇到一個乞丐,這個乞丐救了老和尚,照顧老和尚。老和尚問他什麼名字。他說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叫文吉。問他住在哪裡?他說他住在五台山,他說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你要到五台山朝山,大家都知道。他就記在心裡頭。第二次生病又遇到他,兩次照顧他一個多月。拜到五台山,打聽,問人知不知道有個文吉,沒有人知道。最後到了五台山,見到許許多多出家同修,他把這樁事情告訴人,別人告訴他,文吉就是文殊師利菩薩,他才恍然大悟。兩次,在危難的時候菩薩現身,現身做個乞丐,讓你一絲毫懷疑都沒有,荒山野嶺遇到乞丐,這是正常的。這個乞丐救了他,菩薩感應不可思議。
「如《心地觀經》曰:三世覺母妙吉祥」,妙吉祥就是文殊師利菩薩,三世過去、現在、未來,覺就是佛,把他比喻三世諸佛之母。母親照顧小孩無微不至,文殊菩薩照顧發心修行的人,也是無微不至,只要你發的是真心就有感應。一切沒有感應,那不是真心,妄心,妄心不可能有感應,真心有感應。所以我常常提醒大家,你既然學佛了,就要用真心。學佛人最可貴的不是別的,不是你根性利不利,那是另外一回事情,最重要的你不再用妄心,你就得到一切諸佛菩薩的加持。特別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對修淨土的人沒有不加持的道理。為什麼見不到?我們的心有染污、有妄想、有雜念,所以跟他們沒有感應。如果我們把妄想雜念放下,心裡只有一句佛號,感應就現前。
再看下面,「又妙德者,《法華嘉祥疏二》曰:文殊,此言妙德。以了了見於佛性故。德無不圓,累無不盡,稱妙德也」。這對菩薩介紹得也很清楚、很詳細。什麼叫妙德?了了見於佛性,這句話就是通常所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叫妙德。德無不圓,圓滿了;累無不盡,累是煩惱,煩惱斷乾淨了,稱妙德也。
下面又引《會疏》,「《會疏》曰:具三德祕藏」,三德,智德、斷德、恩德,大乘教裡頭通常也稱法身、般若、解脫,這叫三德,三德祕藏;具是具足。換句話說,這是果後文殊。普賢有果前、果中、果後;文殊也有這三種,果前、果中、果後。「神化不思議,故名妙德」。你看,虛雲老和尚去我們不遠,抗戰時期老和尚還在世,也是一百二十歲的高齡。這個老人朝拜五台山,文殊菩薩變化一個乞丐來幫助他,每天供養他飲食,給他治病。兩次,總共照顧一個多月,這麼長的時間。化身,不是真的。這就是說神化不思議,稱為妙德。
「妙吉祥者,《圓中鈔》曰:微妙三德,同佛所證」,這個三德跟《會疏》裡講的三德是一個意思,法身、般若、解脫,或者我們講智德、斷德、恩德,圓滿具足,同佛所證,「故亦云妙吉祥」。「惑業苦三,有少分在,皆未吉祥」。有少分在是什麼人?等覺菩薩。換句話說,這是果後的文殊,早就成佛了,化身到這個世間來,幫助釋迦牟尼佛,幫助毘盧遮那佛教化眾生。文殊、普賢早都成佛,所以他們這個惑業苦斷得乾乾淨淨,絲毫習氣都沒有,這叫真正的吉祥。由此可知,稱吉祥,只有《華嚴經》上講的妙覺果位,真正的吉祥;等覺還不行,等覺還有少分在。「位居究竟」,這說清楚了,究竟是妙覺。「三德圓彰」,法身、般若、解脫圓滿彰顯,「故又號妙吉祥」。
「文殊於菩薩眾中,智慧第一」。這下面說得好,「本為龍種尊王如來。現在北方常喜國成佛,號寶積如來」。早就成佛了,所以是寶積成佛化現的菩薩身分。「未來成佛,號普見如來,故知文殊大士乃過現未三世成佛者」。他的三世成佛,這是表演的,表法給我們看,特別是表法給法身大士們看。「今示現會中,大智獨尊,表此法門唯大智方能信入」。淨宗能夠相信,不容易,不是真正的大智,你怎麼可能相信?信的人很多,信中帶著有疑惑。一切修學淨土的大眾,李老師常講,當年老人在世,我們常常聽說。台中蓮社的蓮友,老師往生的時候,我聽說台中蓮友大概有五十萬人,真正往生的,老師講了,一萬人當中大概只有三、五個往生,其他的不能往生。什麼原因?信,信裡頭摻雜著有疑,到臨終的時候會產生障礙,你不能往生。
不能有疑,願,願生淨土,但是這個世界親情有一些牽掛放不下,這也不能往生。這都是什麼?都是智慧缺少。真正有智慧,統統放下,沒有懷疑。真有懷疑,自己不能客氣,不要隱瞞,一定要斷疑生信。用什麼方法斷疑?讀經,讀經能幫助你斷疑生信。一天如果能讀十個小時,念上三年,疑就斷掉;沒有十個小時的功夫,不行,你的疑惑拔不掉。業障、習氣、罪業、冤親債主都是你的障礙,所以你必須要徹底放下。海賢老和尚的光碟,會起很大的作用,問題就是你會不會。聽經不能攝心,有妄想、有雜念,心不能專注,聽經不生功德。念佛,念念就念跑了,就想別的東西去了,不能專注,這都是業障的現象,這都是不能往生的現象,我們要覺悟,要有高度的警覺心。那怎麼辦?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我推薦給你的,海賢老和尚的光碟,一天真正用五個小時,聽三遍、念阿彌陀佛一萬聲,一萬聲大概兩個小時。要注意佛號不間斷,要注意佛號不夾雜,念阿彌陀佛裡面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念佛、聽經的時候,最好把電話線拔掉,沒有人打攪你。一打攪,功夫斷了,就破了。難,真難!真有恆心、有決心是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但是這些障緣你可不能疏忽,它確確實實把你拉到六道輪迴不准你往生,很可怕。
「又妙德者,了了見佛性故。今鄰普賢位列上首」,他代表禪淨不二。禪宗以文殊師利菩薩為本尊,代表禪,普賢代表密,所以它都有用意的。這句佛號當中有禪,圓滿的禪;有密,究竟的密。這個意思就是教你,禪放下,密也放下,阿難在前面代表教,教也放下。海賢老和尚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成就了,圓滿成就,究竟成就。所以他在此地,「正表禪淨不二之旨」。
下面第三位,我們再看「當來承傳」。
【彌勒菩薩。】
真正懂得了,念阿彌陀佛裡面就有彌勒菩薩在其中,不必再分心。『彌勒』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慈氏」,慈悲的慈,「菩薩之姓也。名阿逸多」,阿逸多的意思是「無能勝」,意思就是他是真正慈悲,慈悲到極處,一切慈悲的人都不能跟他比,他超勝,無能勝。在中國梁朝時候,五代後梁的時候出現在奉化,在浙江奉化,叫布袋和尚。大家不知道他的法號,他的形象,每天提了個大布袋,到外面化緣,別人供養他東西都放在布袋裡頭,所以叫他布袋和尚。他在臨終的時候告訴大家,他是彌勒菩薩再來,說完之後他真的走了。所以中國從宋以後,造彌勒菩薩的像,統統造布袋和尚像。而且把布袋和尚像放在山門口,面對著大門,你一進山門,第一個見面就見到彌勒菩薩,滿面容的歡喜。這個意思就是說入佛門要歡喜心,入佛門就得法喜充滿,取這個意思,這表法的意思。「具足則為慈無能勝」,就是菩薩表法。
他放在山門口,這個用意很深。你想入佛門,你要不要通過山門進來?山門進來第一眼就看到他,這個意思就告訴你,沒有真正慈悲進不了佛門,你學佛是假的不是真的。特別是大乘,大乘是建立在菩提心上,淨業三福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三福三條: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條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是大乘菩薩,「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中國佛教是大乘,所以彌勒菩薩是大乘,把他擺在門口,你有大慈悲你就能入大乘,你沒有大慈悲入不了大乘,這個意思多深。今天大家把佛門表法的意思統統忘掉,都把彌勒菩薩當作神來供養,燒香、磕頭、禮拜,還在他面前許願,全搞錯了,不但大乘的福你得不到,小乘的福也沒有。這就是佛在經上所說的,「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沒有人給你講清楚、講明白,世間有智慧的人他也不懂。大乘菩提心,你看,菩提心三種,第一個是本體,第二個自受用,第三個他受用,他受用就是待人接物,對待別人一片慈悲;對待自己清淨平等覺,這是真誠心。真誠心就是清淨心,真誠心就是平等心,真誠心就是明心見性的心,在我們經題上五個字,「清淨平等覺」是真誠心的自受用,大慈大悲是真誠心的他受用。我們要用真誠心學佛,要用真誠心生活,要用真誠心工作,這叫真學佛。
海賢老和尚不認識字,沒念過書,這個人他的長處就是老實、聽話、真幹。老實就是用真心,這個人誠實,沒有欺騙人的心,沒有輕慢心,當然更沒有貢高的心,謙虛、恭敬、真誠,心地清淨沒有染污,所以他有成就。師父就教一句阿彌陀佛,教他一直念下去,他就老老實實念了九十二年。念到什麼樣的功夫?念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諸位仔細看光碟,你能不能看得出來?他什麼時候得功夫成片?什麼時候得事一心不亂?什麼時候得理一心不亂?什麼時候阿彌陀佛囑咐他表法,給念佛人做一個好榜樣?要會看。他是受阿彌陀佛的囑咐,讓他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表法,做個好樣子給人看,給社會大眾看,給學佛的人看,給修淨土的人看,給求往生的人看。我們要會看,把他所表現的統統看到,統統看明白,向他學習,我們往生就決定成就,這是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大乘學人處事待人接物,一定是大慈大悲。特別在這個世界裡頭,只有大慈悲心的人能修忍辱波羅蜜,大慈裡頭就有大智慧,能夠捨己為人。
我們看下面,「《彌陀疏鈔》云」,蓮池大師的話,「以在母胎中即有慈心,故以名族」。他這一族人叫慈氏,所以彌勒是他的姓。這個姓從意思上翻,就是很慈悲的族群,他們這一族人個個都很慈悲,彌勒族。因為他在母親懷孕的時候他就有慈心,這個慈心是與生俱來的,是他從前世帶來的。「又過去生中,遇大慈如來,願同此號,即得慈心三昧」。這是說菩薩不是這一生修行的,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他遇到大慈如來非常歡喜,做大慈如來的弟子,願意將來自己成就也用這個名號,所以他得慈心三昧。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字就是定,心定在慈悲上,慈悲就是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慈悲,所以稱為彌勒。
下面還有些公案,「又昔為婆羅門,號一切智,於八千歲修習慈行」。這都是佛在經中講的,告訴我們彌勒菩薩過去世,生生世世都是修慈悲心。所以在過去,這都是過去很多劫了,無量劫之前,曾經做過婆羅門,這在印度出現的。婆羅門在印度人中地位最高,他們自稱是大梵天的後裔,掌管宗教教學,地位在帝王之上,帝王以他們為國師。號一切智,這婆羅門,一切智婆羅門,於八千歲修習慈行。娑婆世界人的壽命,佛告訴我們,人壽命最長八萬四千歲,最短十歲。從十歲,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這叫一增,增上;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這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叫一個中劫,四個中劫叫一個大劫,這個常識我們要有。這個地方,於八千歲的時候,沒有說明是增劫還是減劫,只說在八千歲。人的壽命愈長,福報愈大。我們現在是減劫,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人壽是一百歲。一百年減一歲,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我們中國古聖先賢的記載,是三千零四十一年,三千年就是減三十歲,現在世界人的壽命,平均是七十歲。八千歲,無論是增劫是減劫,福報比我們大,我們比不上。他在那個時候修慈行,大慈大悲,愛護一切眾生。
「又弗沙佛時」,弗沙是古佛,世尊在經上告訴我們,這尊古佛曾經是釋迦如來跟彌勒的老師,也就是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都曾經在弗沙佛的時候做佛的弟子。「與釋迦如來同發菩提心,常習慈定」,所以世尊跟彌勒關係很密切,過去生中是老同參,同參道友,而且都喜歡修慈悲心,慈定,就是慈心三昧,慈定。又《思益經》裡頭說,「眾生見者,即得慈心三昧」。你見到彌勒菩薩沒有不生歡喜心的,他能夠用慈心三昧加持眾生,讓眾生跟他見面的時候都得到慈心三昧的加持,慈悲心都能夠生起來。念老在這裡引很多經典,來註解彌勒菩薩。
又《悲華經》裡頭說,「發願於刀兵劫中擁護眾生。是則慈隆即世,悲臻後劫,至極之慈,超出凡小,故無能勝」。這介紹菩薩,我們要向他學習,決定不能疏忽。沒有慈悲心的人不能往生,為什麼?菩提心裡頭有慈悲,沒有慈悲心的人菩提心沒發,念佛不能往生。經上講得很清楚,「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沒有菩提心,光有一向專念,不能往生。經文千萬不能錯會意思,世尊在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自己疏忽、大意了,沒有注意到,以為念這句阿彌陀佛就行。你看看海賢老和尚有沒有慈悲心?真誠、清淨、慈悲,他統統具足。我們淨宗學會提倡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自受用,慈悲他受用。菩提心說了十個字。要記住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叫發菩提心,這個人能往生,不發菩提心不能往生。記住,經上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沒有菩提心,一向專念,是跟淨宗結一個法緣,阿賴耶識裡頭落謝淨土種子,這一生不能往生,千萬不能疏忽。疏忽不是佛說經疏忽,也不是黃念祖老居士註解疏忽,是我們自己太大意了。一定要愛護別人,要關懷別人,不能跟人做敵、做對頭,那完全錯誤。冤親債主是過去沒有學佛結的怨,現在沒法子。現在學佛,發菩提心,將我們自己修行功德都要迴向給冤親債主,希望把這個冤結化解。他那邊沒有化解,我這邊化解了。這不能不知道,這都是往生的障礙。阿彌陀佛來接你的時候,你還有怨恨、還有貪愛,還沒有放下,佛就走了,佛不等你。真正想往生,現在就要放,你還等什麼時候?你要想等到明天,明天還有明天,到臨命終時還沒有放下,你這個機會就錯過,多可惜。所以這個事情不能等,趕快要抓住。在這個世間別想自己,自己隨緣就好,隨喜功德,說什麼都好,做什麼都好,決定不要放在自己心上,自己心上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學海賢老和尚念到底,一直念下去。
《悲華經》裡面這一句說得好,完全正確,「發願於刀兵劫中擁護眾生」。刀兵劫是在戰爭,這不是天災,這是人禍。現在我們看到湯恩比博士的談話,這個老人有慈悲心,非常慈悲,有愛心,告訴我們,我們今天處在這個境緣當中,是什麼樣的境緣?是人類的文化是存是亡,地球上這些生物,是能繼續活下去還是同歸於盡,我們走到這個路口。他說得很清楚,如果要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人類的文化就斷掉,沒有了,地球上的生物全部滅亡。過去戰爭沒有這種武器,人想滅亡全世界做不到,現在有這個武器,可以做到。今天一爆發戰爭可不得了,整個世界絕滅了。所以他說決定不能有戰爭發生。他說那怎麼辦?最好這個世界變成一國,一個國家,就不會發生戰爭。這一個國家怎麼統一?不是用武力,是用文化。他舉的例子,像中國幾千年當中出現過不少次的盛世,盛世是完全靠文化,四周這些小國自動的來歸屬中國,不是中國用武力壓迫他的,不是的,是他自動來的,他來朝貢,他來結盟,願意聽從中國領導人的指導。所以他說,未來如果有世界國家出現,他說這個世界國家肯定是中國人領導,中國文化領導。
那我們相信,這領導的是什麼?就是《群書治要》。湯恩比沒有看過這本書,他要看過這本書,他一定就知道,就是這一樣東西。這個東西被我們發現、找到了,大量印刷流通。在馬來西亞,我們在裡面選擇一小部分,十分之一,編成一部《群書治要360》,同時把它翻成英語,在聯合國流通,看到的人沒有一個不歡喜,好的信息!所以我跟外國人往來,我告訴他們,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說沒錯,我承認,但是不是中國政治、不是中國武力、不是中國科學技術,也不是中國經濟貿易、科學,都不是,是什麼?是中國的《群書治要》。他們相信,那是用中國傳統文化、用倫理、用道德、用因果、用聖賢教育來教化眾生。我們深深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本性本善,人都是好人,沒有壞人。壞人是沒有人教他,學壞了,有人教他,他就學好了,這是一點都不假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