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二一集)  2016/3/16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41032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六十三頁倒數第五行,「往生果德」。請看經文

  【其人臨終。阿彌陀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前後圍繞。現其人前。攝受導引。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無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這是中輩往生的。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其人臨終』,修行中輩之因這個人,當他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化現其身』,阿彌陀佛的化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化佛的光明相好跟真佛沒有兩樣。這些地方我們讀誦的時候要留意,為什麼?因為我們到臨終的時候,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我們會看到的佛是什麼樣子?跟真佛一樣。《圓中鈔》裡面,這是幽溪大師的著作,《阿彌陀經圓中鈔》,大師告訴我們,「真佛者,彌陀之應身也,化身則從應身,又變化其身,而來接引」,這是幽溪大師告訴我們的。這是說化身從應身變現出來的。阿彌陀佛時時刻刻,可以說應化身從來沒有中斷過,而且這個身不是一個、二個,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為什麼?十方,還有過去未來現在,國土,諸佛如來的報土,無量無邊,無有窮盡,每一尊佛教化眾生沒有不勸大家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的。所以,到極樂世界往生的人絡繹不絕,不分晝夜,分分秒秒,無量無邊。每一個往生的人都見到阿彌陀佛化身來接引他,沒有佛的化身接引,你不知道極樂世界在什麼地方,你去不了。

  這個地方顯示如來果地上的神通廣大,我們不能不知道。更應當要清楚的,我們要能體會到,佛的加持功德不可思議。為什麼?我們每一個往生的人,到達極樂世界之後,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就是經上講的四十八願,還有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功德的加持,佛慈悲,加持我們,把我們的能量提升了,我們的智慧神通道力就彷彿跟佛差不多,佛有這麼大的神通,我們也有。從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一直到實報土上上品往生,智慧德能神通無不具足。具足到什麼程度?好像跟阿彌陀佛差不多。佛化身是接引大眾,我們化身幹什麼?我們的化身到十方世界,這裡頭還有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到十方三世佛面前修供養,供佛、禮佛,修福,無量無邊的大福很快就修成了。不但修福,而且還聽佛說法。每一尊佛說的法不一樣,你是以無量無邊身,禮無量無邊佛,聽無量無邊佛給你說法。你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很短的時間,你把諸佛如來所證的究竟大法統統學完,畢業了。畢業就成佛,就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這個地方要不要去?你要是發願求生,你是世出世間第一等智慧之人。為什麼?你選擇的道路正確,真成就了。如果要不去,那問題就嚴重,你再輪迴無量劫,你學佛也要無量劫。無量劫的辛苦經營都不及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比不上他。下下品往生,剋期求證,他到極樂世界他知道,我往生到這來了,什麼時候證究竟圓滿的果位,無上正等正覺,就清楚了。所以極樂世界不能不去,不去你就糊塗到所以然了。怎麼去?依照這個法本修行,這部《無量壽經》是給我們介紹,把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也是我們的保證書,是我們的護照,是我們的簽證,就憑這本書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就能見阿彌陀佛,做阿彌陀佛的學生。決定一生,沒有第二生,極樂世界的人無量壽,決定一生圓滿成就。

  《會疏》裡面說,「具如真佛者」,就是就像真佛,「如《觀經》中」說,《觀無量壽佛經》中講的,「上輩三人」,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這三類的人,「臨終時,皆言阿彌陀佛及與化佛來迎此人。故知真佛」,為什麼?跟阿彌陀佛來接引的不是旁人,是諸佛如來,不是菩薩,是諸佛。阿彌陀佛不是真佛,怎麼有這麼多佛在他周邊?三輩往生的人,上中下三輩都說,見佛以及還有化佛來迎接,故知真佛,「指上輩所見佛也。餘例上可知」。

  「中輩之人,臨終得見化佛,亦決往生。因佛諸身不一不異」,佛的真身、佛的應身、佛的化身是一不是二。為什麼上中下品見的不一樣?這個裡面我們有例子可以知道。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講經,那一次在香港住了四個月,認識聖一法師。在香港出家人當中,是非常難得的一位好法師,他修禪。它是禪宗道場,邀請我去看過,當時還有四十多個參禪的出家人在禪堂每天坐香,我看到了非常歡喜。真正我們念佛修行是念佛堂,他們是禪堂。禪堂是盤腿打坐,坐香,就是一支香,一支長香是一個半小時,兩支香就是三個小時,我很佩服。聖一法師要我給大眾講開示,我對於禪宗讚歎、對於道場讚歎、對於聖一法師讚歎。我們永遠記住,「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是佛陀教導我們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表演給我們看,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個法門都是釋迦牟尼佛傳來的,讚歎法門就是讚佛,毀謗法門就是謗佛。這個道理不難懂,不很深,應該能體會、能覺悟。所以時時刻刻讚歎三寶,讚歎修行人。

  聖一法師告訴我,他們有兩個法師,香港兩位,到大陸去朝觀世音菩薩的道場。道場有一個潮音洞,很多人都去拜訪,在那個地方禮佛,求觀音菩薩現身。大陸上有一位法師陪他,三個人一道,拜了半個小時,觀音菩薩出現了,歡喜,三個人都歡喜。見到沒?你見到沒?見到了你見到沒有?見到了,三個人都見到了。見到的時候,他就問,你見到什麼樣子?聖一法師見到的,像地藏菩薩這個樣子,戴著有帽子,金色,全身金色,放金光,金色金光。他們看了半個小時,時間很久,在外面禮拜。另外一位法師見到的是白衣大士,不一樣,白衣,像平常看到畫畫畫的一樣。還有一位法師,大陸的法師,見到的是出家人,是個和尚,是這個樣子。三個人見的三個相不一樣。就像往生極樂世界最後見的,見真身、見應身、見化身。是不是阿彌陀佛故意現這個身?不是,阿彌陀佛沒有念頭,沒有起心,沒有念頭,你見到的是什麼形相是你的自心變現出來的,這個要知道。他們三位法師去拜潮音洞,見到的觀音菩薩三個不同的身相,說明這三個人修行功夫淺深不一樣。聖一法師見到戴毘盧帽,地藏菩薩戴的那個帽子叫毘盧帽,全身金色。金色金光,白色白光,放光,不一樣。這樁事情黃念祖老居士在《淨修捷要報恩談》有論述。大家可以看看這本書,或者聽這個光碟,你就聽到了,鼓勵我們,我們要用功。聖一法師往生了,非常可惜!他在生病的時候,我去看過他一次,以後就沒有再見面,非常難得的法師。我在香港講經,那時候講經四個月,只有他一個人勸導他的信徒、他們寺廟的護法來聽我講經。別的道場,法師來聽,信徒沒有只有他來聽,他把信徒都帶來,非常不容易。只要講得如法,不要有分別。那一次我講《楞嚴經》,《楞嚴》與參禪有關係,與禪宗有關係。

  這個地方說明,這個地方臨終見佛見的相也不一樣,見的接引的相這個差別,也就知道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如果有佛,阿彌陀佛,還有十方化佛跟著阿彌陀佛一起來,決定是上輩。只有上輩,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有佛,化佛。中輩呢?中輩沒有化佛,菩薩、聲聞、緣覺。下輩,底下我們會念到,下面這一章就是下輩。所以這個地方就說,中輩之人,臨終得見化佛,亦決往生,決定往生。因佛諸身不一不異,見到化身佛跟見佛真身沒有兩樣。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故隨化佛往生安樂,住不退轉,但功德智慧次於上輩者也。」

  上中下三輩,我們要認真努力,都能爭取到。往生的人,確實有一大半的人,生前用功,幫助他品位提升。我們的根性、智慧不如別人,我們造的業比別人重,自己認真反省檢點,人要有自知之明,跟經,每一天讀經對照。不但上輩我們做不到,上輩要明心見性、要大徹大悟,生實報土中輩生方便有餘土,是阿羅漢、辟支佛的境界,我們也不容易得到換句話說,六道凡夫去往生大多數都是生在凡聖同居土,就是下輩,也不得了。中輩往生見到化佛,阿彌陀佛的化佛,見到觀音、勢至有時候只見阿彌陀佛,沒有見到觀音、勢至甚至於有時候只見到觀音、勢至兩位來接引,也行。西方三聖來一個,都可以,或是見觀音,或是見勢至,都可以往生,都不要懷疑,三聖來接引。我們平常念佛念得多,念觀音菩薩比較少,念大勢至菩薩就更少,但是都是一樣的,沒有高下,用平等心來看待。是我們自己功德智慧不足,我們見到諸佛菩薩心裡就很清楚、很明白。

  下面這一段,「又《觀經》中品三種往生者,皆未言發菩提心。生極樂後,所證亦皆聲聞乘果。如中品上生,花開即得阿羅漢果」,中品上生。這個就是四土裡面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裡面中品上生。中品生方便土,上品生實報土,下品生凡聖同居土。我們看到蓮池、蕅益大師,是我們學佛人,特別是淨宗,我們對這兩位大師佩服到極處,他們是明朝末年人。蓮池在明末,蕅益大師是明末清初,他出生的時候是明朝末年,他往生的時候是在清朝,他跨兩個朝代。你看《彌陀經疏鈔》,蓮池大師作的《彌陀經要解》,蕅益大師作的。印光大師對這兩位祖師的佩服到極處,尤其對蕅益大師的《要解》,說「即使古佛再來,給《阿彌陀經》做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個讚歎,讚歎到頂頭了。

  我在新加坡,有一次演培法師請我吃飯,是在一個素食館,那個素食館叫靈芝,在新加坡很出名。他只帶了一個侍者,吃飯就我們三個人。他問我,他說淨空法師,我今天請你吃飯,你知道為什麼?我說我沒有神通,我還不知道。他說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你。我說我不敢當。他是我們的老前輩,老前輩裡面年輕的,他只大我十歲。問我一個什麼問題?就是印光大師對蕅益大師的讚歎是不是太過分一點?問我這個問題。我告訴他,我說印光大師的話是道道地地的老實話,一點都不過分,真是如此。演培法師他學唯識的,對唯識的經論講得很多,著作很豐富。都過世了,他好像是八十歲過世的,很可惜,我們佛門的損失,過世之後,沒有後繼的傳人。那個時候他在,學唯識還有個老師他走了之後,想學法相唯識沒老師了。法相唯識,沒老師不行,很難。賢首、天台、三論,沒有老師,還容易法相,沒有老師不行,一定要有老師。

  所以傳人也是一代不如一代。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跟印光大師比比不上,這也很大的距離,我跟李老師相比也差一大截,這一代不如一代。我的下面再要有,他跟不上我,比我又要差一等,這怎麼辦?這是佛法的衰相,五代之後就完了。要怎麼傳?要一代比一代強,後來居上,這佛法就興了。有沒有努力?努力就有。跟我學的,我現在知道有兩個人會超過我。一個是劉素雲居士,學《無量壽經》的,她那種精進功夫我比不上她。她修學這個會集本,她就是一本,一生永遠不改,每一天讀十遍,讀了十年。十年念熟了,念一遍要多少時間?半個小時一遍就念完了。一天十個小時念二十遍,一天念二十遍念多久?又念了十年,大概到去年滿了十年。《無量壽》的功底我比不上她。她有沒有開悟?肯定開悟。大徹大悟我不敢說,大悟一定有。十年,小悟二十年,大悟。她的功夫沒有間斷,到大徹大悟,得阿彌陀佛本願加持,非常有可能。海賢和尚證得,海賢和尚之後第二個人,在家居士。

  我這個人一生有一個好處,喜歡別人比我高,喜歡別人比我好。我將來在佛教學校開課,學校聘請我,我開什麼課?開《無量壽經》。斯里蘭卡有一個龍喜大學,這是我發起把它建成的,將來這個學校也請我開課,我自己不去,年歲大了,九十歲了。我叫誰去代我上課?我叫胡小林代我,我叫劉素雲代我,代我去開課。我會告訴學校、會告訴學生,他雖然是跟我學的,他超過我了,你們跟他學比跟我學強。你們學成了,我給你做印證。一生的長處就在此地,發現人才,發現真正用功,我佩服,我護持,我全心全力幫助你,我不會障礙別人,我不會嫉妒別人。歡喜,替佛教歡喜,替世尊歡喜,替阿彌陀佛歡喜,替一切眾生歡喜。所以我適時的來當護法,把下一代帶起來。下一代超過我,佛法才會興旺,一代比一代強,佛法就大興了一代不如一代,佛法就會滅亡。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認真修學的。

  我們看下面,「中品上生」,《觀經》上的。我們這邊是中輩上生,我們這邊用輩,沒有用品。《觀經》用品,上品就是我們上輩,中品是我們中輩,下品就是我們下輩,這就完全相同了。中品上生,花開見佛,證阿羅漢果。「中品中生,七日花開,得須陀洹」,中品中生。須陀洹是初果,他要在那修行半劫後,往生到極樂世界壽命無量,壽命無量劫,那半劫不算什麼,不是很長的時間,他就成阿羅漢果,也就變成中輩上生,他就進入上生,再慢慢向上提升。「中品下生亦是七日後得須陀洹」,往生到極樂世界七天以後就證得須陀洹果,也就是七日花開。七日花開,他跟中品中生是相同的但是證阿羅漢果的不一樣,過一小劫成阿羅漢。這是小乘聖果。「善導大師謂中品上生,是小乘根性上善凡夫人」,善導大師告訴我們,「中品中生是小乘下善凡夫人」,都有小乘根機,「中品下生是世善上福凡夫人」,福報是上品的福報,大福報。

  什麼是上品福報?無論出家在家,護持道場,護持修行人,這是世間的上福。為什麼?你護持這個人,他證果,你看往生到極樂世界,他們是生方便有餘土,不是凡聖同居土。而且在方便有餘土裡面,七日花開,半劫就成阿羅漢,這是小乘果,證阿羅漢。中品下生,七日證須陀洹,一小劫成阿羅漢。前面中生的是半劫,半小劫證阿羅漢果這個要一劫,一小劫證阿羅漢,成阿羅漢。善導大師這個開示值得我們參考。小乘聖果。善導大師說,中品上生是小乘根性上善凡夫。人不能不修善,不能造惡,造惡跟三惡道相應,修善跟三善道相應。修善而求往生,那就是極樂世界的上善,就是現在善導大師所說的,小乘根性的上善之人。

  善惡的標準是什麼?十善業道是根本。念佛,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了。念佛求生淨土就不是小乘根性了,大乘根性,大乘根性的上善凡夫絕不只阿羅漢,菩薩了。這個我們要知道,我們應該努力向上。我們不跟人爭,我們能修到多高層次就多高層次,目的不是爭取品位高下,不在爭取這個,我們在弘護正法,勸導眾生,我們幹這個。我們自己往生,我們希望人人都能往生。往生的利益我們知道,許多人並不知道,所以對於往生的功德利益都是半信半疑,我們做出來,讓他有信心,這功德就大了。所以做榜樣。

  海賢老和尚早年就成就了。我看他的碟片、讀他的《永思集》,我的體會,他應該在四十歲左右得理一心不亂,三十歲左右得事一心不亂。事一心就是阿羅漢,理一心就是法身菩薩。他隨時能去,跟阿彌陀佛見面多次,他向阿彌陀佛求過,求佛帶他到極樂世界。佛笑著告訴他你修得很好,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表法,做個好樣子,給學佛人看,給念佛人看。所以他證得之後,完全是表法,不是他的壽命,是眾生的福報,是如來給他延長的壽命,與他自己壽命不相干,沒有了。這個我們要知道。我也跟同學們說過,這個並不稀奇,他得到佛法加持,我們也能得到。只要真發心,捨己為人,犧牲身命也在所不惜,沒有自己了,在這個世間活一天表法一天。

  我的壽命,多少人給我算命,算卦看命,四十五歲。現在又加了四十五歲,這個加是阿彌陀佛加的,這不是我自己的,我自己的壽命早就到了。究竟加多長我也不知道。反正我每天都做往生想,我每天都想往生。但是留在這一天,我要做一天的工作,什麼工作?我就表這個法,講經。如果身體很好,雖然年歲大了,體力正常,沒有毛病,現在就是音聲響亮不及從前。如果我的聲音要恢復到跟年輕時候一樣,我心裡有一樁事情,《華嚴經》沒有圓滿,這是很遺憾的一樁事情,我想把《華嚴經》講圓滿。《華嚴經》講圓滿至少要十年。不能像從前那樣細講,要照以前我那種細講,那要講兩萬個小時才能講完。為什麼?這部經,真的,開心法師勸過我,大陸上的法師也勸過我,茗山老和尚,韓館長那時候求過我,希望我把《華嚴經》講完,我要不講,以後沒人講了。這話是真話,不是假話。我也希望有人學《華嚴》、學《法華》,把賢首宗、天台宗帶起來。真正有學《華嚴》、學《法華》的,來找我,我們開小班,小班就是一個人班、兩個人班。我怎麼教你?我教你念《華嚴經》、念《法華經》,念一千遍,來找我。沒有念一千遍不要找我,為什麼?你沒有基礎,沒根柢。一千遍念下來之後,你會有悟處,我會幫助你、會成就你。

  唐朝時候,六祖大師會下,法達禪師專攻《法華》,讀《法華》三千遍。《法華經》很長,只有七卷,但是每一卷分量都很大,一天大概只能念一遍,七卷。三千遍要念多久?要念三、四年,不止,還不止,一天念一遍,一年三百六十遍,十年三千遍。見六祖,六祖一點,他開悟了。他要沒有三千遍《法華經》的底子開不了悟。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今天,劉素雲、胡小林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胡小林,三千遍《大乘起信論》,念三千遍了。來告訴我,古大德所傳的這兩句話千真萬確,一點都不假,就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是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理念。就一門,把它念上三千遍,這是你的根柢,沒有這個根柢學不出來。你要是沒有環境讀經扎這個根柢,我可以幫助你,我可以供養你,讓你有很理想的讀書環境,你好好去念。十年,像這些大經,三千遍讀下去之後,不一樣了,法喜充滿,智慧開了,福報也會現前。

  上面經論,《觀無量壽經》所說的、《往生論》上所說的,好像跟《無量壽經》講的相違背,不一樣。「本經中輩皆是發菩提心之大乘行人,到已」,到達西方極樂世界,「皆不退轉於無上菩提」。這是淨宗法門,淨宗法門《無量壽經》是核心,大經,《觀無量壽經》是我們這個經的補充,彌補這不足的,一個是理論、一個是方法。它說了十六種方法,叫十六觀理論它說出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兩句話《無量壽經》上沒有,《觀經》裡頭有。就是你為什麼這麼快能成佛?就是你本來是佛。因為你本來是佛,所以你恢復成佛不難,道理在此地。但是一定要走成佛之道,阿彌陀佛才能幫上忙你不走他這個道路,他幫不上忙,雖然是心是佛,你也沒有辦法成佛,你要遵守阿彌陀佛的方法。所以《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統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觀經》上講的、《往生論》上講的,沒有完全講發菩提心。這個經上是上輩、中輩、下輩三輩都是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要以這個為準。

  《淨影疏》,隋朝慧遠大師的著作,他給我們解,他解得很詳細,「甚為詳善。疏曰」,這個疏就是慧遠大師寫的疏,我們叫小慧遠,他的註解。「天親作往生偈」,就是《往生論》上的偈頌,「二乘種皆不得生」,說得很清楚。「《觀經》宣說小乘眾生亦得往生其義云何?」天親菩薩《往生論》講的不一樣,有人問淨影大師,淨影大師的回答說,「言二乘種不得生者,就此國中往去時說。小乘眾生先雖習小,臨欲去時,要發大心,方得往生。若用小心求生彼國,無得去理。為是天親言,二乘種不得往生。」是講什麼?往生的時候,往生那個時候,你臨命終時,你是小乘心,你不能往生如果平常修小乘,往生的時候發心求生淨土,那就是大乘心,大乘心就能生。是在這個時候說的,說得很有道理。小乘先學習小,臨終的時候他發了菩提心。什麼菩提心?《要解》講得好,真信、真願就是無上菩提心。真正相信極樂世界,沒有懷疑,真想往生,求往生,這個心就叫無上菩提心,這不是小乘。所以他就能生,在這一念之間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佛就現身來接引他。

  所以在往生這一剎那的時候,你本來是求生淨土的,到這個時候對這個世間情執放不下,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往生,能不能往生,在最後一念。最後一念是真的,「信願持名」,符合這四個字,蕅益大師說的,決定得生,與這四個字不相應不能往生。平時念,好,不念也好,臨終決定要念。但是平常不念,臨終會念,這個緣太少了。臨命終時一口氣還沒斷,有人提醒你,你一聽,明白了,萬緣放下,真信切願,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兩聲阿彌陀佛,都能往生。我們要用這個,那要非常僥倖,你臨命終時有沒有這個機會?這個機會是大福報,無量劫修積的大福報在這一時享受,這一剎那間有人提醒,自己真信,那就真往生了,往生到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

  我們再看下面這個問答。「問云若言去用大心」,這最後一念大菩提心,「何故至彼證入小果」,為什麼到極樂世界去證果的時候,花開見佛,他是阿羅漢?這底下解釋,「由其本習小乘多故。本在此處,多學觀察苦、無常等」,這是小乘人,他世世生生多劫以來都學小乘,都觀苦空無常,這個習氣很深,阿賴耶的種子很多、很堅固,到極樂世界還起現行。所以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六塵都說法,有沒有說小乘?有,說苦空無常。為什麼學這個?因為有不少凡聖同居土往生的,他是發大菩提心去的,但是那個發心是臨時發的,是臨終時候發的,對極樂世界深信不疑,對阿彌陀佛起嚮往的心,因為這個時候這一念心到極樂世界。但到極樂世界之後花開見佛,佛講經說法是跟人的習性有關係,你想聽什麼經就聽到什麼經。這要養成習慣,不要養成小乘習慣。

  這在中國人大概不會,在南傳的可能很多,我們相信。為什麼?中國已經把小乘丟掉了,用儒道代替小乘。所以中國人念佛經都是念大乘,沒有念小乘的。南傳有,南傳可以說活在這個世間都是學小乘經論,是我們《大藏經》裡面《四阿含》,他們就學這個。所以你心裡這個印象很深,常常會想起來,你在極樂世界聽到阿彌陀佛說法,說小乘經。實際是彌陀世尊說法,沒有起心動念,眾生有感自然有應,你想聽什麼經、想學什麼經,你所聽到的就是這個經。所以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每個人聽的不一樣。同樣學一部經,淺深不一樣,我聽的比較淺,你聽的比較深,為什麼?你的程度比我高。你聽彌陀、六塵說法,都是契機契理,這是他方世界沒有的。

  到極樂世界好,為什麼?不是這個肉身,法性身,我們這個身是法相身、是物質,極樂世界的身不是物質,是法性。法性是什麼?不需要營養,不需要飲食,不需要茶水,不需要睡眠。所以你那個用功真用到底,你沒有障礙,你不需要睡眠。所以佛門有一句話說,就在當下,當下即是。這麼好的地方,一切自己所需要用的都是隨心變化,我想要房子,房子就現成的,你就坐在房子當中我想要樹下,那就在一棵大樹下,完全是心想事成,真正是沒有虛願,心想事成,想什麼現什麼。自己也一樣,想佛身,就現佛的身相想菩薩身,現菩薩相想人天身,現人天相。有能力分無量身,分身幹什麼?除了供佛修福、聞法之外,還可以幫佛教化眾生。那個佛國土裡頭肯定跟我們有緣,我們過去世曾經在那住過,還有很多熟人,還有很多各種不同關係的人,只要是有關係、有緣,你就能度他。為什麼?你說話,他相信你你現相,他歡喜,這就有緣。沒有緣的就沒有感,有緣的,有感就有應,你就能應。所以上求佛法,下化眾生,上求下化,你同時可以做到,這是極樂世界的殊勝。發大乘心的人更容易,大乘心的人沒有自己。有自己的,凡夫心沒有自己,不肯利他的,小乘心。這個要知道。所以經上都勸我們發菩提心,大乘。

  這個解釋得好,「以本乘終發大乘心,求生彼故。在彼國中,得羅漢已,即便求大(迴小向大)。曇鸞道綽諸祖勝解,已引錄於前」,就不再多說了。所以《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全是菩提心,全是大乘法。生到彼國,在彼國中證得阿羅漢,他馬上就會迴小向大。為什麼?得佛力加持。環境對人的影響很深。環境是怎麼造成的?社會大眾造成的,今天最明顯的,輿論造成的,文化造成的,這文化是負面不是正面。極樂世界全是正面,沒有負面,六根所接觸六塵境界全是大乘,菩薩乘。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下輩」。「下輩因行」,也分三個小段。第一,「發心專念」。你看

  【其下輩者。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他沒有能力、沒有機會做功德,我們講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他做不到,這就是下輩。要怎樣?要『發無上菩提之心』。心,這個菩提之心,用蕅益大師的說法就最好了,真信有極樂世界,真信有阿彌陀佛,真信念佛能往生,這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就能生。註解裡頭告訴我們,「下輩生者,有三因緣一、發菩提心,二、一向專念,三、至誠願生。與中輩相較,只是不能作諸功德」,對於積功累德他沒辦法做。我們看第二個小科,因行裡頭第二個小科,「信樂不疑」。經文

  【歡喜信樂。不生疑惑。】

  這是很重要的兩句話,要歡喜、真信,沒有疑惑。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易行難信。易行難信能信,不懷疑。註解裡說,「歡喜信樂,不生疑惑,即十念必生願中之至心信樂」。「十念必生」是第十八願,是四十八願的核心。阿彌陀佛殊勝到極處,一切諸佛尊稱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憑什麼?就憑他十念必生這一願,諸佛菩薩沒發,他發了。他發了,諸佛菩薩要不要再發?不需要。為什麼?諸佛菩薩自他是一不是二。他發就是我發,自他不二。所以不必再發了,極樂世界已經有了。極樂世界多大?遍法界虛空界,虛空法界有多大,極樂世界就有多大。所以它是不思議的境界,我們無法想像。那怎麼樣?只要真正肯相信,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一切諸佛如來都把他保送到極樂世界去。我們念佛往生,本師釋迦牟尼佛保送,那一邊阿彌陀佛在迎接,這一邊釋迦牟尼佛保送,哪有不生的道理!這個要懂,不能不懂。我們再看,這第三個小段也是兩句,「至誠願生」。

  【以至誠心。願生其國。】

  真誠到極處,我這一生來到這個世間,想什麼?想極樂世界,想往生。幹什麼?信願持名,我就幹這個,目的求生淨土。去幹什麼?去成佛度生,我到極樂世界成佛,成了佛之後,我跟諸佛如來一樣廣度眾生。我們跟佛的心同心、願同願、行同行,我們是一個道路,一條道路。其他的?其他都是假的,全部放下。我們沒有其他的,我們只有圓滿的自性,圓滿的性德。自性萬德萬能,無量智慧,我回歸自性,在淨宗叫回歸常寂光。回歸常寂光才是真正證得究竟圓滿,我們跟常寂光是一不是二。至誠願生就是《觀經》的至誠心與迴向發願心。前面這四個字,是《觀經》裡面的至誠心後面這一句,『願生其國』,是迴向發願心。「且三輩往生咸云當發無上菩提之心。是故《淨影疏》曰然此三輩,人位雖殊,至欲往生,齊須發心求大菩提,專念彼佛,迴向發願,方得往生。」這幾句說得好。引隋朝遠公大師的註解,就是《無量壽經義疏》,這裡頭說的,這個地方的三輩,人地位雖然不一樣,但是想往生統統需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個是經文上清清楚楚,統統都有。所以迴向發願才能往生,沒有迴向不能往生,迴向不發願不能往生,發願不迴向也不能往生。

  《觀經》上的至誠心、迴向發願心,這是什麼?這菩提心。菩提心是講三個,它這說兩個,當中省掉了。菩提心是什麼?至誠心是菩提心的體,第二個,深心,菩提心講三個,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這是《觀經》上講的菩提心。《大乘起信論》上所講的,菩提心的體是直心,一樣的,跟這個完全一樣,它叫直心,這叫至誠,是一個意思。真誠就是至誠,至誠就是真誠,真誠心是菩提心的體。自受用是深心,深心是深信心,信沒有一點懷疑,深信有極樂世界,深信有阿彌陀佛,決定沒有懷疑。後面迴向發願,我嚮往,我想到極樂世界去,我想見阿彌陀佛,堅固的這個念頭,這個念頭時時刻刻在心裡,除這個念頭之外,沒有其他的念頭。為什麼?其他都是假的,把假的放在心上心就壞了,心是個假心,不是真心,真心裡頭沒有假東西。這個世界物質現象假的,精神現象、念頭也是假的,自然現象還是假的,沒有一樣東西不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除這一念之外,沒有第二念,這叫真念佛人。

  剛才講集諸功德,集聚功德,這功德有能力、有緣分要做,沒有能力就別做,沒有能力有緣分都不必做,有緣分沒有能力也不能做。所以條件要具足我們才可以做,條件不具足不能做。《大方廣佛華嚴經》,過去我們講過兩次。第一次講的,在台北,我記得志蓮精舍,是居士的道場,沒有講完,以後出國就中斷了。第二次講的,在新加坡,也沒講完,我們的緣有了變化,不能繼續講下去。我們離開新加坡到澳洲來了,來的時候我們還繼續講這部經,我講到八十五歲,七十五歲我到澳洲來,還續講了十年,八十五歲,不行了。看經太長了,我放下,改講《無量壽經》。為什麼?《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那就感覺到是沒有人學《華嚴》了,我們講只能留一套光碟給後人做參考,沒人學了。自己覺得往生比什麼都重要,如果不一心一意求往生,我們這一生會空過,那個損失就太大了!所以改變,這個改變還是在一條線上,我們走了近路。如果真的有人想學,學《華嚴》、學《楞嚴》,學這些大經大論,學《法華》,一個人我們也要幫助他,續佛慧命,這就是積功累德。

  底下一段,「往生果德」,有因有緣說果了,往生極樂世界是個什麼樣子。經上說得很好。我們看經文

  【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睜著眼睛,清醒,看到阿彌陀佛來了,往生的人能看見,別的人看不見。他會說我看到佛了,還有看到哪些人,還有菩薩,還有出家人,還有認識的熟人,他們早年往生的,現在跟阿彌陀佛來了,來迎接了。這是中輩以上的。下輩就沒有了,下輩是『夢見彼佛』,夢中見到的,像作夢。不是睜著眼睛看到,閉著眼睛,像夢中。他會告訴人,我看到佛了,閉著眼睛睡覺,剛看到佛了,佛來接引我。『功德智慧』比中輩次一等。

  註解裡頭告訴我們,「夢見彼佛」,下面兩種解釋,解釋得不一樣。「一、望西謂先是夢見,臨終時是眼見佛。疏曰三輩俱有夢見眼見故」,三輩都有,先是夢見,你睡著了,夢中看見,醒過來又看見了,這夢中跟清醒過來都見到。「《覺經》中說上輩云於其臥睡中,夢見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其人壽命欲終時,無量清淨佛,則自與諸菩薩、阿羅漢,共翻飛行迎之」。這翻字上有個共字,共是共同,這是說這個人臨終的時候,無量諸佛,佛跟菩薩、阿羅漢都飛行,飛在空中來迎接他,有這個現象。「中輩亦同夢見彼佛。往生先兆,臨終來迎。本願勝益,故俱應有。若無佛迎,本願虛設」,那就講不通了。四十八願裡頭有佛來迎接,那佛一定會來的,如果沒有佛來,這一願是假的了。四十八願是淨宗的大根大本,決定沒有一句假話。這就是說明往生的人,在往生前幾天作夢,或者是前一天,或者是前二、三天,甚至於還有七天,往生前七天夢到佛來接引,臨走的時候,他就看到佛來接引。他能看見,別人看不見。他能把當時情形說出來,別人聽到了,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絕對不是說他臨終之前,臨嚥氣之前,還打妄語,還騙人,沒這個本事,有這個本事那也很了不起,不可能。所以臨命終時,他所見到的、所說的都是真的。

  一般人在臨終的時候,我們知道,多半見到什麼?無常大鬼,見到白無常、黑無常來帶他去。這也是真的。那是無常來抓你的時候,都是你還有一點功德。為什麼?小鬼不敢碰你。如果你沒有功德,沒有善行、善業,小鬼抓你去,這都是一般的現象。現在有,哪些地方有?醫院。我過去有個同學,他在台灣台北榮民醫院,他的職務好像是住院組的組長,住院的時候要通過他那裡,在他那裡辦手續。他就告訴我,鬼真有,一點不假,醫生、護士,像他們這樣的人,都見過。只要看到哪個病房門口有無常,白無常、黑無常,出現有無常,這個病人不會超過三天就走了。所以他以後跟我學佛。這人也往生了,姓胡,我們抗戰期間,在中學同學。不是假的,不騙人的,在夢中見佛。

  《覺經》中輩裡面講,我們念了一半,底下這一句話很重要,若無佛迎,本願虛設。「然今文中,無來迎者。且為分別,三輩差異。謂上報佛,中是化佛,下夢佛故」,夢中見到的佛。這些話是以實言之,我們就事實上來說,「夢見之後,可見佛迎」。夢是預兆,佛可以示現這個預兆給你,把消息遞給你,告訴你什麼時候佛來迎接,有這種預兆的,有這種。夢後,夢見之後,可見佛迎。「故《觀經》說,化佛來迎。惡人尚爾,況善人耶?」這個地方講得很有道理。上品生的人,累積的善根功德大,所以夢見都是諸佛來迎接,無比的殊勝。中品就差很多,是小乘的,也是發大心。至於下品,下品裡頭有惡人。《觀經》上講的五逆十惡,臨終遇到善知識,把極樂世界講給他聽,他相信,他不懷疑,勸他念佛,他就跟著大家一起念,這是惡人,不是善人。

  有很多例子,有一生沒有學過佛的,就是臨命終時,我們在美國就遇到這個例子。華府佛教會,一九八三年成立的,找我去,我擔任他們的會長,第一屆會長。那個地方有個居士,念佛念得很好,遇到當地,也是華僑,開個麵包店,叫周廣大,一生沒有宗教信仰。臨終他得癌症,醫生告訴他,壽命就在幾天,沒辦法救了,讓他帶回去。家人在找有沒有辦法救的,就找寺廟、找這些通神的,找這些,也找到我們。我們就派幾個同修到他家裡去看他,真的是沒法子救了。所以我們有個同修就把極樂世界介紹給他,說念佛好,往生極樂世界,你就得解脫了。他就相信,這個難得。所以他就叫他家人不要再找醫生了,不要再找什麼藥治的,不要,大家統統跟著我一起念佛。三天,三天三夜,念佛聲中走了。告訴大家,佛來接引他。這是我們自己遇到這個例子。他開麵包店,在華盛頓特區。以後這一家人都學佛了,看到這麼殊勝。所以這真的不是假的。

  後頭這一句說,惡人尚爾,況善人乎?作惡不善,他都有這樣的感應,何況善人?下面,念老還有詳細給我們開示的,說按上面這個論點有三,第一個,「彼佛有臨終接引之本願,若於下輩不來迎接,則有違本願故」,四十八願第十八願,那就違背了。《觀經》下品統統是惡人,佛都來迎接。「今經下輩」,統統是善人,哪有不來迎接的道理!這是第二點。第三點,漢吳兩種譯本,「上中二輩俱先夢佛,然後臨終見佛,故今下輩亦應如是。是故本經謂夢見,言其前者。《觀經》云見佛,指其後者也」,《觀經》裡面講見佛是指後,本經裡面講夢見是屬於之前,前面,見佛前面先夢佛,後見佛。這個說法也有道理,他後頭舉了幾種說法幫助我們斷疑生信。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