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無量壽經菁華 (第六集) 1998/7 香港佛教青年協會 檔名:02-036-0006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光陰過得很快,今天是我們這次紀念香港回歸祖國弘法的法會,今天是圓滿的一天。我們還是要趕一趕進度,後面還有二十段,二十段我想我們把它講圓滿。請掀開經本第十六面,第四行第四十一段看起:
【佛教群生。令捨五惡。去五痛。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
這個地方的『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教導一切眾生。『五惡』就是五戒的反面,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這五種惡佛教我們一定要把它捨掉,這是說的修因。下面這是講的果報,你能夠「捨五惡」,不再造這五種惡,你就能夠『去五痛』。「痛」是痛苦的生活,我們在現在生活裡面就能夠離苦得樂。『五燒』是講來世的果報,造作五種惡業來世果報一定在三途,嚴重的都在地獄,所以把它比喻作「燒」。佛家講,來世的果報比現在世我們所受的苦難要嚴重太多太多,所以今世的報我們叫它做花報,好比植物先開花後結果,果報非常非常之苦。『降化其意』,「降」用現在的話來說叫克服,克制自己錯誤的念頭,貪瞋痴的意念,要把這些惡念、邪思,要把它化掉。用什麼方法化掉?用真誠、清淨、慈悲就能夠把這些惡的意念化除。『令持五善,獲其福德』,你能夠再遵守佛的教誡,「令持五善」,五善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一定要做到,這不是做不到的,你能夠做到福德就無窮。現在這一生當中轉禍為福,來生的福報更是殊勝無比,這些不但是說一些理論,確確實實是事實。下面一段講:
【世間諸眾生類。欲為眾惡。】
『欲』這個字意思很深、很廣,可以看作欲望,可以看作心裡面詳細一些作為。為什麼這些世間眾生都想作惡而不想作善?我們在佛的經教當中,讀了之後能體會到一些。世間眾生內裡面有煩惱,貪瞋痴慢、邪知邪見,煩惱;外面是五欲六塵的誘惑,這個誘惑的力量非常強大。內有煩惱,外有誘惑,他怎麼會不作惡?所以在今天的社會,我們看到許多人作惡,我們要能夠諒解他,知道他什麼原因在作惡。如何教一切眾生回頭是岸?一定要靠教學,特別是佛法的教學。這幾天我們把這個意思都說了很多。下面舉了幾個例子,這在今天社會我們常常看見的。
【強者伏弱。】
無論在哪一方面,氣勢強的就欺負弱者。
【轉相剋賊。】
這個就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殘害殺傷。迭相吞噉。】
這兩句話特別顯示在弱勢這些小動物,弱者,牠願不願意拿牠的肉來供養我們一般大眾?如果牠真的是情願發心來供養,你殺牠,牠應該很歡喜,一招手牠就來。為什麼殺豬、殺雞,你看是到處跑?逃命!由此可知,牠也知道你要殺牠,牠也知道你要吃牠,牠不甘心、不情願,牠逃命。逃不了被你抓、被你殺掉、被你吃掉,那怨恨之心永遠不會斷掉。佛在經上講六道輪迴,「人死為羊,羊死為人」,將來我們死了變成畜生,牠們死了之後將來得生人道,又這麼吃來吃去,所以這是沒完沒了的冤冤相報。互相酬償這還是事小,殺生、肉食意地裡面含藏著惡意,我們講的惡心、惡知見,這是永遠墮三惡道的根源。
【不知為善。後受殃罰。更相報償。痛不可言。】
這幾句話就是說明六道裡面的眾生,由於無知沒有遠見,不了解事實真相,互相的殘害殺傷,招來生生世世的不如意。我們現前的社會,天災人禍哪一天沒有?諸位看報紙、看電視、聽廣播。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災難?這些災難是果報,果必有因,佛在這幾段經文裡面說出因,有因必有果,有果一定有因。下一段說:
【世間人民。不順法度。】
『法』淺而言之是法律。不遵守法律,用盡心機想找法律的漏洞,自己能夠得一些小便宜,所謂的是損人利己,幹這種事情。往深處講,這個「法」是法性,違背了法性。法性是什麼?我們將它落實在事相上,諸位比較上好懂。我們這個對聯上面「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法性,這是性德,我們完全違背了,『不順法度』。於是造作哪些罪業?造作的罪業無量無邊,世尊在此地,只不過為我們舉幾個例子。
【奢婬驕縱。】
『奢』,奢侈;『婬』,這個「婬」是講過分,無論做什麼事情做得太過分了,驕慢放縱,特別是有權有勢的時候非常明顯,這四個字可以說是把他的生活形容盡了。
【任心自恣。】
完全放任,心裡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為所欲為。無非造這些貪瞋痴,希求貪圖享受財色名食睡五欲之樂。他不知道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講了真叫千百次!說得太多了,所以我們的印象深刻。他老人家告訴我們,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你如果說『任心自恣』沾上一條,你就離不開地獄;如果這五條都沾上了,那還得了嗎?極其可怕。所以他表現的:
【居上不明。在位不正。】
這是講他在上位智慧失掉了。智慧為什麼失掉?利令智昏,他完全被利蒙蔽了自己的心竅,把自己的智慧障礙住,只看到名聞利養,錯了。『在位不正』,不能做為部屬的表率,不能得到大眾真心的擁護。
【陷人冤枉。損害忠良。】
我們在歷史上看到這些事情,真的是不勝枚舉,不僅在中國,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地區,我們都能夠看到。
【心口各異。】
心裡想的跟口上講的不一致。口裡面說得很好,所謂是好話說盡,心裡面念念都是惡念,念念都是損人利己。這句話我在前面說過,損人決定不利己。怎樣才能利己?利人才是真正利己。決定沒有說是傷害別人自己能得好處的,沒這個道理,那是愚痴。
【機偽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誑。】
這些都是說明現實社會的狀況,特別是末法時期。世尊在經上說出這些話,我們當初讀了這個經,想想三千年前的社會,兩千年前的社會,一千年前的社會,甚至於一百年前的社會,實在講相當純樸,佛所講的這種人,不是沒有,很少,並不多見。可是在現前這個社會,佛所講的這些話,我們聽了、讀了真的叫寒毛直豎。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三千年前,為什麼對於我們現代的社會知道得這麼清楚?幾乎他所講的就是我們現前社會,現在不是少數人而是屬於多數人。所以每個人感嘆社會動亂、人心反常、災難頻傳,不是沒有道理。佛把這些業因果報都跟我們說清楚了。
【瞋恚愚痴。欲自厚己。】
『厚己』就是利己,是自私自利。
【欲貪多有。利害勝負。結忿成仇。】
每一個人都去爭利、爭名、爭權,怎麼會不跟世間人結冤仇?這個冤仇結下去之後很難化解。佛在經上常常勸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一個聰明人,自己願意吃虧、願意上當,絕不跟人結冤仇。我們今天吃一點虧、上個當算什麼?人生苦短,幾十年剎那之間,轉眼就過去了。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一九七七年,這一轉眼就是二十二年。想到當時的情況就跟昨天一樣,時光過得多快。那時候一些老同修,一半都不在了,我們看到這種情形,怎麼能不警惕?怎麼能不覺悟?過世的不少,還有一大半的移民到外國去了。我在這邊講經,多次的勸勉大家,早年我就說過,我勸大家不要離開香港,回歸必定比外國人統治會更好,我們要有信心。結果不少,不相信我的話,到外國去了。到外國去,我到外國去走走,看到他們過得很辛苦,寄人籬下。知道錯,錯了又不好意思再回來,過的是什麼日子?我們細細想想,世尊在經教裡面講的對,講的不錯,如果我們明白佛所講的意思,依照佛所講的教誨去做,無往而不利。經文裡面說:
【破家亡身。】
在我們眼前就見到,在這個世間爭名奪利的人、用盡心機的人,暫時得到了財富,累積千萬財產、億萬財產,禁不起這次經濟衰退的風波,我們看到多少人破產,多少人因而自殺,『破家亡身』。
【不顧前後。】
『前後』是講因果,前因後果他不懂,他不知道種善因,不曉得因果報應的道理,不知道事實真相。
【富有慳惜。】
你看看在我們這個世間,肯修布施的、肯到這個地方來聽經的都不是富人。富貴之家我知道,在香港、在台灣、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地區,從來沒有一個來聽經的。喜歡做什麼?喜歡做法會,喜歡燒頭一炷香,喜歡法師捧他,幹這些。我不會做,所以我這麼多年來一個有錢的護法都沒有,為什麼?我不理他,我也不會招待,我也不會說好話,也不會奉承人。你來聽經很好,你不來就算了,各有各的因緣。所以別的法師,你看哪一個法師幾十年當中寺廟不知道有多少座,都富麗堂皇,有的法師有上百個大寺廟。我一個都沒有,今天是寄人籬下,看人臉色過日子;可是我很快樂,我不操心,有寺廟就要操心。所謂開門七件事,你就得要看信徒的臉色,希望他們多來、多照顧、多供養,你才能維持得了。
這是我在初學佛沒有出家的時候我就看穿了,我知道這不是個好事情,害人的事情。所以我在台灣簡豐文居士送我一個道場,不大,三千六百尺,送給我做講堂。我就問他,你是不是設下圈套來害我,你不懷好意。他說:沒有,法師,我誠心誠意供養你的。供養我?我說這個道場要不要開銷?那當然要。那你不是害我?我到哪裡去找開銷?他恍然明白了。我就問他一個月開銷多少?大概要六萬。你每個月送六萬來,我就接受;你不送來,我不要,你給別人去,害別人,別害我,我不上當。所以他每個月拿六萬塊錢,一直拿了三年,以後這個道場有收入,開銷夠了,我就告訴他,你可以不必再拿了。就是現在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
我跟一般法師觀念不一樣,我不會開口問人家要一分錢,「我這裡生活困難怎麼樣」,我說不出這個話,我寧願餓死、凍死,我也不會伸手跟人家要一分錢,我活得多自在、活得多快樂,心裡面沒有憂慮、沒有牽掛,身心清淨。這是什麼?利害你要看清楚,要明瞭。你們大家供養我的錢裡頭也有利害,佛法講「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我將來要還債,那還得了嗎?所以我把這些錢統統去印經、做磁帶、做錄像帶到處去流通,都是贈送,送給別人。我要不了道,將來要還債,這些接受我供養這些人,他們替我還債,我不要還。這裡面因緣果報、利害得失,我們一定要想清楚、想明白。所以佛在此地講這些話,我們聽了之後要深深反省,我們有沒有犯這些過失。富有,富一定要布施,財富是果報,從哪裡來的?從布施來的,愈施愈多。『富有慳惜』:
【不肯施與。】
將來得貧窮的果報。在這次經濟災難受極大災害的這些人,平常不肯布施,他要肯布施,怎麼會有這個災難?你命裡面有的財永遠存在,愈施愈多。他不明瞭這個道理,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貪而無厭那就錯了。
【愛保貪重。】
愛惜他這些財物,希望永久能夠保有,哪裡能保得住?只是加重貪心而已。他的生活很可憐:
【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一隨者。】
「至竟」是到你臨命終的時候,一樣也帶不去。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覺悟的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財物是什麼?像水一樣,從你面前流過,你能夠把它攔住嗎?你能夠得到嗎?不可能的事情。聰明人知道,從我面前流過,我有權,這個時候我有權怎樣去用它,你用得恰當,無量的福報;用得不恰得,無量的罪過,這都在一念之間。
【善惡禍福。追命所生。】
我們要有能力辨別善惡,要懂得斷惡修善,這是修因,禍福是果報。善因一定得福報,惡因一定得災禍,這是『追命所生』,如影隨形。這種報應絲毫不爽。
【或在樂處。】
『樂處』就是講的人天兩道享福。
【或入苦毒。】
『苦毒』是講三惡道,是講的地獄。
【又或見善憎謗。不思慕及。】
確實有這些煩惱的人,看到別人有好處、得利益,他嫉妒。『憎』就是嫉妒,『謗』是毀謗,還得想方設法去破壞,不曉得修隨喜功德。『慕及』就是隨喜功德,他不知道隨喜功德,他還要造業、還要毀謗、還要嫉妒、還要破壞,於是他的果報是苦上再加苦,這很可憐。
【常懷盜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神明剋識。終入惡道。】
現在在這個社會,這樣的人很多,常常見到、常常聽到,特別自己要反省,我們是不是佛所說的這個人。『常懷盜心』,什麼叫「盜心」?希望別人的利,我們自己來享受,這個念頭就是盜心。盜心的範圍非常之廣、非常之深,很容易犯。前面曾經細說,這個地方不再細講。『消散復取』,用完了,再想辦法去侵犯別人的。自以為很聰明,不勞而獲,哪裡曉得『神明剋識』,這個「神明」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謂的「舉頭三尺有神明」,鬼神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剋識」,這個「識」念破音字,念「ㄓˋ」,識是記載。閻羅王生死簿裡頭一筆一筆都給你記載下去,死了以後給你算總帳,一筆都漏不了,最後你墮阿鼻地獄去受罪去,叫『終入惡道』。佛說的話不是欺騙人的,不是嚇唬人的,是事實真相,我們一定要明瞭。在這短短幾十年當中,決定不造惡事,要知道惡事決定幹不得。佔便宜、貪圖享受那是一點點,時間太短暫了,不值得!後面受大苦,那個時間之長,論劫來算的,不是論年,不是論天,《地藏菩薩本願經》上所說的「無數劫」,真正明白了,誰願意幹這個事情?所以一定要修學。心善、行善、言善,你後福無窮,諸佛護念,龍天鬼神尊敬你,我們為什麼不肯去做?眼前受點苦難算什麼?再看第四十四段:
【世間人民。相因寄生。】
這兩句話說明世人是要彼此互相依賴才能夠生存。所以人是屬於社會動物,沒有一個人可以說不靠別人自己能夠單獨活下去,不可能。我們所吃的、所穿的,多少人辛辛苦苦工作供應,我們才能夠依賴生活。再回頭想想,我們得許許多多大眾心力、勞力之供養,我又用什麼回饋社會大眾?我要在我自己工作上認真努力,奉獻給社會,回饋給社會大眾,這是知恩報恩,這是理所當然的,不能夠居功,應當的。我們工作不認真、不努力,我們就有虧欠,對不起社會大眾,一定要盡心盡力,才能做到圓滿,所謂是互助合作,互相依賴。
【壽命幾何。】
『壽命』實在講非常短暫,人不知不覺就老了。我今年七十多歲了,想一想我九歲離開家鄉,我三歲時候有一些事情我還能記得住,七十年前還不跟昨天一樣嗎?一彈指、一剎那就過去了,還能有七十歲嗎?不可能。所以看到經典裡面這些文字,無盡的感慨,很深的警惕。在這個事實狀況裡面,還有一些:
【不良之人。】
『不良』是不了解事實的真相,不了解這些道理的人。他們:
【身心不正。】
哪些不正?下面給我們說出幾樁事情。
【常懷邪惡。常念婬佚。煩滿胸中。】
『煩』是煩惱,這三句是心不正。
【邪態外逸。】
這是講他的身不端正,言行不端正。
【費損家財。事為非法。】
這是身不正。不但懈怠,一般世間人常犯,回過頭來看看我們出家人,再回過頭來細細的看看自己,可能在不知不覺裡面也犯了這些過失。我們要問,為什麼會犯這些過失?佛在經上說的,這是過去生中煩惱習氣,你沒有定慧的功夫,你伏不住煩惱,你沒有辦法觀照這一切事實真相,所以你很容易犯這些毛病。正因為如此,佛才教導我們要讀誦大乘,每天讀經。如果自己工作繁忙,實實在在抽不出時間讀經,你就讀這個小本子就很好。這個小本子今天我們講完之後,大家都帶回去。讀的時候就是反省,佛教給我們做的,我們做了沒有?佛教給我們不可做的,我們有沒有真正依教奉行?從今天起我們就不做了。『事為非法』,就是你所做的不如法。
【所當求者,而不肯為。】
『所當求者』是佛法,你不肯去幹。讀經明理,把經典裡面的道理,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把經裡面所講的方法,變成我們的生活、行為;經裡面所說的境界,變成我們現前的享受,你就真正得利益。誰能得到?依教奉行的人都能得到。再看底下一段:
【世間人民。不念修善。】
『念』是心裡頭常常想著。如果是個聰明人、明白人,真正覺悟的人,他那個心念念在想善,他不想惡,念念想到利益一切眾生,他不會想到去利益自己。而他真正體會到利益眾生,快樂,樂事!自己自利很苦。你看一個覺悟的人跟一個迷惑顛倒的人,他的感受不一樣。迷人以為五欲六塵是享受,覺悟的人知道五欲六塵苦!就如同吸毒、打嗎啡一樣,那是一種刺激,不是快樂。沒有智慧他就沒有辦法體會到,所以他不懂得修善,造作的:
【兩舌。】
挑撥是非。
【惡口。】
粗言。
【妄言。】
欺騙別人。
【綺語。】
花言巧語,還是叫人上當,不是好事,這造口業。
【憎嫉善人。敗壞賢明。】
對於世間善人他看不順眼,為什麼看不順眼?看到善人所做的那些事情跟他做的完全相反。實在講惡人也有良心不是沒有良心,看到別人行善自己在作惡,於是不能不討厭這些善人、嫉妒這些善人,想盡方法把好人好事都把它破壞,才能成就他自己的放縱、自恣,無惡不作。
【不孝父母。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於人。欲人畏敬。不自慚懼。難可降化。常懷驕慢。】
這是佛在講的不良之人,他表現的行為。心常懷惡念,意不離邪思,所以是無惡不作。『不孝父母』,不尊敬老師,對朋友沒有誠信,表現的是貢高我慢,自尊自大。『謂己有道』,這個「道」叫橫行霸道,這是他的道。欺負別人,『侵易於人』,欺負別人。總要樹立他的權威,喜歡別人尊敬他,喜歡別人怕他,自己不知道慚愧,不知道畏懼,所以佛說這種人『難可降化』,不好教,沒法子教他。這類的人正是佛在《地藏經》裡面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又說「剛強難化」,正是指這些剛強難化一類眾生。可是我們看起來,這些人在社會上作威作福也挺有福報的,我們想學還學不來,這什麼原因?佛說了:
【賴其前世。福德營護。】
原來他今天所受的果報是他前世所修的業因。過去生中他曾經修福,所以這一生中縱然造惡他還享福,是前世所修的福德保護他這一生的。
【今世為惡。福德盡滅。】
如果他這一生當中,懂得積功累德,懂得斷惡修善,他的福報就大了,那個福報永遠享不盡。非常可惜,他這一享福,他不修福了,專門作惡,於是把他的福報耗盡了。福報盡了的時候:
【壽命終盡。諸惡繞歸。】
福享完了,惡的因現前,惡的果報他就沒有法子避免。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世間人民。徙倚懈怠。】
『徙倚』,漢朝時候的術語,現在人講猶豫不決、徬徨。懈怠、懶惰:
【不肯作善。】
懶惰也是很大的障礙,所以佛教菩薩修精進波羅蜜,精進就是治懈怠的。這是菩提道上嚴重的障礙,所以他不肯修善。
【治身修業。】
『治身』就是修身。『修業』就是從事於正當的事業。
【父母教誨。違戾反逆。】
不聽父母的教誨,現在這個社會這種事情太多了。我們過去曾經做了一個專題報告,因為有同學來問,現在社會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嚴重問題,兒女不聽父母管教,學生不聽老師教誨,員工不聽老闆,這個社會還得了嗎?這些反常的現象在今天這個世界上愈來愈多。我們在這一個月之前,我在新加坡報紙上看到的,美國學生殺老師,發生了好幾宗,此風不可長,這還得了嗎?美國的社會自由民主開放,槍枝是自由買賣的,而且很便宜,普通真的手槍,殺人的手槍,二十幾塊錢就買一枝,學生帶著手槍到學校去,看不順眼就開槍殺人,你說怎麼得了,你說這個社會多可怕。社會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沒有教育,西方人學校很多,教的是什麼?功利主義。西方人的教學,說句老老實實的話,它的宗旨歸納起來兩條,一個如何保護自己,不讓別人侵犯;一個如何能夠爭取自己的利益,這是他的教育宗旨。
回過頭來看看我們中國古老的教學,我們的宗旨是什麼?我們的宗旨是教你做人。儒家的教育,從漢武帝制定國家教育政策,一直到清朝沒有改變,真正奉行了兩千年,維繫國家社會的長治久安,這個功勞很大。中國教育宗旨是五倫八德,倫常的教育,教你明瞭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萬物的關係、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然後你才知道怎樣做人,明白一個做人的道理。而教學終極的目標是希望你做聖人、做賢人。古人常說,「讀書志在聖賢」,作聖作賢,讀書不是為了升官發財,不是為這個。外國學校都是為升官發財,中國人讀書是志在聖賢,它怎麼會一樣?所以佛家的教育傳到中國來,中國可以說是立刻就接受,認真的學習,發揚光大。佛法教育真正的成就,在中國,不是在印度。但是很不幸,現在一般人把佛法看作宗教,把佛法看作迷信,這真正是嚴重的錯誤。這樣圓滿的教育,美好的教學,對於人生、社會有最殊勝的利益,最大的利益,我們當面錯過,當面捨棄,你說多可惜。我們讀到,這是不聽父母教誨,使我們想到當前社會這個教育方針有偏差、有問題。所以父子:
【譬如怨家。不如無子。負恩違義。】
『負恩違義』就是忘恩負義,不知道恩義,這還得了嗎?
【無有報償。】
父母對兒女有養育之恩,兒女長大不知道再去養父母,西方教育確實如此,西方人沒有養父母的概念,父母老了國家去養。在美國是這個情形,沒有兒女養父母的,養老是國家的事情,國家有這個福利事業,年歲大了都住到老人公寓去,去養老。老人公寓我去參觀過,我那個彌陀村的構想就是從老人公寓來的。我在一九八三年,在舊金山一家老人公寓大廳裡面講經,講了一個星期。這個老人公寓是猶太人辦的,裡面住四百多位老人,所以我才想起來,二十一世紀的佛教應該是這種形式。年輕人都忙著自己工作,哪有心念佛?退休之後,我們大家住在一起,在一塊天天講經、天天念佛,彼此互相照顧,我這個念頭從那裡生的。這是一個完全跟過去不相同的道場,我們希望用這種方式來教育社會,喚醒世人要覺悟。父子有恩,師生有義,人在世間要知恩報恩、有情有義,這是社會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如果把這些統統忘乾淨了,這個社會成什麼社會?怎麼會不亂?這個動亂決定沒有法子避免。動亂的根源,你看這個經典裡面,講得多清楚、多明白。
【放恣。遊散。耽酒。嗜美。】
『美』是美食,好吃。
【魯扈。抵突。】
我們常講跋扈,對於善言、善行,對於別人的勸導,抗拒不接受。
【不識人情。無義無禮。不可諫曉。】
『諫曉』是勸導,「曉」是曉喻。跟他開導,他不會接受,他不會聽你的。這一大段都是說明現代社會的現象。實在講,令許許多多國家地方政府的領導人頭痛!怎麼治理這個社會?佛所講的這個情形都在。我們希望社會安定,希望大家能和睦相處、互助合作,共同創造繁榮興旺的社會,這些病根、病態不能不知道,如何把這些因素消除,社會就得救了。這些全是講的造因、造業,後面講果報。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
『五道』就是六道,說「五道」就不說阿修羅,如果說六道,加上阿修羅。為什麼不說阿修羅?阿修羅有四種,天有阿修羅,人間有修羅,餓鬼、畜生裡頭也有修羅,他在哪一類就歸哪一道。不單說,就是五道。如果單單把阿修羅說一道,專指天阿修羅。所以五道跟六道內容完全相同,『五道分明』,清清楚楚。
【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六道輪迴從哪來的?自作自受,沒有人能夠代替。你的心善、口善、行善,你一定得人天福報。如果你的心惡、行惡、口惡,你一定生在下三道。這個事情佛菩薩雖然是無盡的慈悲,沒有辦法代替,自作自受,我們一定要明瞭事實的真相,決定不敢作惡。
【若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
這是佛教導我們,如何能夠不墮下三道。我們在現前這個生活環境裡面要『一心制意』,「制」是控制,「意」是我們的意念,意念有很多妄念,你要把妄念克服住。
【端身正念。】
身體一切動作要合規矩,合乎禮儀,合乎法度,沒有邪念,沒有惡念。
【言行相副。】
說的跟做的是一致的,言行相應。
【所作至誠。】
處事待人接物真誠心。
【獨作諸善。不為眾惡。】
別人作惡我修善,許多人都作惡,我一個人也要作善。我們對於善與惡,辨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身獨度脫。獲其福德。】
自修自得,不修就不得,我一個人修,我一個人得福,這是佛教導我們。底下一段:
【從小微起。成大困劇。皆由貪著財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無復曲直。痴欲所迫。厚己爭利。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天道施張。自然糾舉。】
這段也是說世間人造作一切罪業,往往是從很小的地方生起,所以小不忍則亂大謀。吃一點點小虧,佔點小便宜,不能忍讓,於是就產生衝突,就造成大的災難。這樁事情,如果我們仔細去觀察,世間自古以來許許多多殘酷的戰爭,起因都是微不足道。彼此兩方面不能忍,兩方面不能夠退一步,就引起衝突,衝突愈來愈嚴重,到最後兵戎相見。而實實在在如佛所說,『皆由貪著財色,不肯施惠』,無非是爭名奪利,一分一毫都不能夠忍讓,意氣衝突。『無復曲直』,「曲直」是講理,完全感情用事,理智沒有了。
下面說『痴欲所迫』,愚痴,沒有智慧。『厚己爭利』,總希望自己得到豐厚的利益,這與人相爭。爭到,『富貴榮華,當時快意』,那個快意的時間不長,你能享多久?實在講,非常的短暫。不能夠忍辱,不知道修善,所以『威勢無幾,隨以磨滅』,他得到的是他前世所修的福,享福的時候不知道修善,所以福報很快就消滅,然後就受報應。『天道施張』,「天道」是講因緣果報。『自然糾舉』,這個「自然糾舉」指的是鬼神,天地鬼神舉你的罪,舉你的罪狀,你不得不墮地獄去受罪。《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得很好,地獄的閻羅王、鬼王都是王,他們並不是有意叫這些罪人受這些罪報,不是的;是罪人造作罪業,自己變現這個境界,他在裡面受報。閻羅跟鬼王有的時候也很慈悲,想救他,無可奈何,救不了,自作自受。下面教我們:
【尊聖敬善。仁慈博愛。】
我們對於世出世間的聖人要尊重,如何表現尊重?接受他們的教誨,依教奉行,就是對於聖賢人的尊重。聖賢人住在這個地區教化一方,久久不知不覺就轉移風俗,化民成俗,所以我們依教奉行,這就對他尊敬。對於善人、善事要敬愛。我們敬愛就是表揚,不知不覺當中,鼓勵世間人斷惡修善。世間人造作一切惡業一字不提,不要去說他,我們的心量可以包容他,不要去批評他。他有一點善我們讚揚他,久而久之他良心發現,我做那麼多壞事,你看人家一切不說,人家對我多寬容;我做一點小小的好事,他們都讚歎,良心發現他就回頭了。萬萬不可以看到人家做好事嫉妒、毀謗,看到人家做惡事,天天宣揚。你看現在新聞、資訊、廣播,真的!凡是暴力的,現在社會所謂說黃色、黑色的新聞,特別在渲染;好事沒人知道,沒人報導。所以現在社會上,你做好事誰知道你?做壞事出名了,哪個不知道,英雄好漢。現在鼓勵人作惡,抑止人行善,這社會還得了嗎?
聖賢、菩薩不如是做法,他們懂得『尊聖敬善,仁慈博愛』。「博愛」這兩個字出自於佛經的,平等的愛護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前面佛說出社會動亂不安的根源,我們要知道,我們要避免,決定不能做。不但不能做,要把這些惡念、邪思從心地裡面拔除。下面是佛教給我們應當要做的,這我們要記住。
【當自端心。】
『端心』是端正自己的心思,就是佛法裡常講的正知正見。
【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
『端』是端正。端心,沒有惡念,沒有邪思;『端身,耳目口鼻』,沒有邪行,沒有惡的行為,那就是端。耳不聞惡聲,目不視惡色,口不出惡言,這就端。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六根接觸外面的境界,這境界是不善的,我們要知道迴避,不停住在這個地方,快快走過;縱有定力、有智慧,也這個做法。為什麼?做給別人看,希望社會大眾都能夠覺悟,都能夠遠離邪惡親近眾善,這就好了,社會就祥和了。所以念念為社會想,念念為國家想,念念為眾生想,念念為整個世界去想就好。決定不可以想自己,尤其是縱欲,那就不得了,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所以「皆當自端」。
【身心淨潔。與善相應。】
善,善的根本三善根:不貪、不瞋、不痴,我們的身心都要與這三樁事情相應。
【勿隨嗜欲。】
千萬不要隨著自己的習氣、毛病。你這個愛好、欲望不是好事情,要放下。世間人嗜好各有不同,現在一般社會嗜好財色名食睡,他喜歡這些東西,這是地獄五條根。出家了,出家也有嗜好,有人喜歡佛像,專門蒐集古董佛像,這個佛像是唐朝的、漢朝的,值多少錢,蒐集古董,把佛像當古董來收藏;還有人喜歡字畫,喜歡經典,收藏古版本的經典。這是我看到一些出家人,對這個非常愛好,無論在什麼地方念念不忘,把阿彌陀佛忘乾淨,他所寶貴的東西念念不忘,好不好?不好。死了以後,喜歡經書的,那經書裡頭會生蛀蟲,他就投胎做蛀蟲去了;喜歡這些佛像的,我曾經看到佛像,老鼠在佛像裡面修窩,我明白了,大概是那個喜歡佛像的人投胎,還捨不得佛像,落在畜生道,愚痴!所以諸位要知道,世出世間法沒有嗜好,樣樣放得下,絲毫不沾染。在面前可以受用,雖受用決定沒有貪心,所以失掉的時候你也不會煩惱,沒有得失的心,這就好,不隨嗜欲。
【不犯諸惡。】
『諸惡』是講十惡,決定不造十惡業。
【言色當和。】
『言』是言語,『色』是容貌。處事待人接物要表現得和藹可親,讓人家見到你生歡喜心,在弘法利生上來說,你的法緣才殊勝。
【身行當專。】
『專』就有成就,不但世間的事業你要專做一行,你這個行業會做成功;你要經營得太多、太複雜,就很困難。如果你基礎不穩固,你一開頭經營很多事業,沒有不失敗的。自己有事業,有一個主要的事業,有堅定的基礎,然後有餘力可以發展其他的事業。所以有根有本,然後才有枝葉。在佛法上也是這個道理,我們一定心要專,專攻一門,這一門有成就了,佛常說的,「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個法門契入,門門都契入,「專」非常的重要。決定不能夠學多,不能夠學亂。
【動作瞻視。安定徐為。作事倉卒。敗悔在後。】
這是教導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基本的態度,所以『動作瞻視』,我們一舉一動要安定、要緩慢。你看從前曾國藩先生教導他的子弟,你看《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訓他對於這兩句非常重視,交代子弟所有的動作要緩慢、要穩重,不能夠急躁,這很有道理。『作事倉卒,敗悔在後』,「倉卒」、放逸,很容易把事情做錯,很容易把事情做壞了,後悔就莫及了。所以做事情要安定、要謹慎、要小心,敬人、敬事、敬物都在修誠敬的功夫。諸葛亮一生建立豐功偉業,歷史上對他的批評,「諸葛一生唯謹慎」,他這一點做到了,他的成功都在謹慎,真誠、謹慎。底下一段:
【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
這是佛在經典裡頭多次的勸勉我們。『廣』是多,廣多;『植』是種植,也就是講要積善、要累德。你這個善做得愈多愈好,這是你的『德本』。『勿犯道禁』,這個「道禁」指佛在經上所說的,決定不可以做的哪些事,我們要嚴格的遵守,不可以違犯。『忍辱精進』,當然佛所講的這些境界,都是我們的毛病,都是我們的習氣,我們很容易犯。現在佛教我們不犯,我們要忍耐,這就修忍辱了,要能忍得過。譬如佛跟我們講的不殺生,我們有習氣、有毛病,看到蚊蟲、螞蟻就要殺,蚊子來叮我們,一巴掌就打死了。佛現在教我們要忍辱,蚊子叮,不讓牠叮把牠趕走就好,別殺牠,這就要忍耐。如果你有慈悲心,牠餓得很苦、很可憐,牠來叮你,無非想吃一頓,你就布施牠,供養牠一餐,慈悲喜捨。所以你要能忍,然後才能精進。『慈心專一』,這就無事不辦。
【唯此世間。善少惡多。飲苦食毒。未嘗寧息。】
這四句話,如果拿來形容現代社會人的生活,非常恰當,現在確確實實善少惡多,我們的生活起居的的確確飲的是苦,吃的是毒。肉食是毒,其他的地區我不太了解,我在台灣聽我們同修們告訴我,台灣養的豬,六個月就殺了。六個月就長得很肥很胖,怎麼長的?天天打賀爾蒙,天天用化學東西來餵牠,所以那個豬全身都是病毒,吃了牠的肉,怎麼會不生病?食毒。台灣的雞我聽說六個星期就殺了,都是用化學飼料,都是注射賀爾蒙,所以這個世間人在飲食上得的奇怪的病愈來愈多,從前沒聽說過。我們現在吃素,素食比較好一點,還是食毒。蔬菜有農藥,米聽說有滑石粉,米那麼漂亮、那麼好看,不是真的。我們到鄉下看到農夫吃的菜,跟賣的菜不一樣,他自己種的那個菜自己吃的,賣的菜用農藥,自己吃的菜不用農藥,害別人利自己。自己吃的米沒有用藥物,賣給別人那個稻米用農藥、用滑石粉,用很多東西,所以拿出來很漂亮,賣給你們。有的時候親戚朋友看了想去買,拉拉你說「不能吃!賣給別人的,不能吃,有毒!」現在是這個社會。他賣毒的東西是毒別人,他不毒他自己,可是別人賣給他的東西又毒他,他還是中毒!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要想保護自己,決定不可以害別人。所以這幾句話,真的是我們現代社會的寫照。
【尊卑。男女。眷屬。朋友。轉相教語。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所作如犯。則自悔過。去惡就善。朝聞夕改。】
這段是佛教給我們,我們一家人,我們的家親眷屬、朋友,互相勉勵、互相規勸,斷惡修善、改過自新。如果知道自己有過錯,過錯不怕,哪個人沒有過錯?諺語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要緊的是要懂得改過,懂得自新。『去惡就善,朝聞夕改』,沒人來告訴我們,我們讀經,經文每讀一遍就認真反省一遍。經是一面鏡子,知道我們過失了,佛教我們做的沒做,佛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做了,這就是過失。不讀經沒有覺察到,這一讀覺察到,覺察到趕緊改過來,改過自新就好。
【改往修來。】
過去這些過失,一樁、一樁把它改正,從今而後不再犯過失。
【洒心易行。】
心裡面這些污染,妄想分別執著要把它洗刷乾淨,恢復到自己的清淨心。『易』就是改過來。從前做錯誤的事情、錯誤的行為,現在都把它一樁、一樁改過來。
【自然感降。所願輒得。】
你能夠這樣做,能夠把前面八個字做到,改往修來,改過自新,洒心易行,你就得諸佛菩薩護念,你就得天地善神的保佑。『感』是感應,『降』是降臨,你的願都能夠圓滿。所以「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為什麼?佛菩薩保佑你,天地善神保佑你。為什麼保佑你?你是善人,你肯改過自新。底下一段:
【阿逸多。】
『阿逸多』是彌勒菩薩。佛叫著彌勒菩薩。
【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為大損害。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這句我們特別選在此地,也是提醒我們,我們對佛的教誡真的要相信。佛叫著彌勒菩薩,彌勒是當來下生佛,疑惑這是很大的障礙,你如果對佛說的法有疑惑,不肯相信,你的損失就嚴重了;你要能夠相信,依照佛法修學,你決定不會墮三惡道。不相信佛的話,任意造作,將來後果不堪設想。為什麼會遭受這麼大的苦報?不相信佛的話所造成的。我們再看底下一段:
【佛言。彼等所種善根。不能離相。不求佛慧。深著世樂。人間福報。雖復修福。求人天果。得報之時。一切豐足。而未能出三界。】
這段文我們選擇在此地,也特別提醒諸位同修不要貪著三界的福報,為什麼?貪著三界的福報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輪迴你這一生雖然覺悟,你能夠保證你來生不迷惑嗎?來生要不幸迷惑了怎麼辦?迷惑決定造業,造業決定墮三途,所以這段經文就重要。佛教給我們作善要離相不要著相,著相就得人天福報,不著相才能超越三界,所以你一定要求佛慧,一定要念佛求生淨土,這才正確。
【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迴。終不能得。】
這兩段都說修行人,修大福報的人為什麼出不了三界?為什麼還要繼續搞六道輪迴?原因在此地,我們不能不知道。下面說:
【當孝於佛。】
佛對我們的恩德太大太大了,超過父母,我們要孝順於佛。
【常念師恩。】
佛去我們遠了,經法代代相傳要靠老師,要靠師承。這些好的善知識,師承,代代相傳,我們今天才讀到佛法。
【當令是法久住不滅。】
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依教修行,要流通佛法,要把佛法發揚光大,介紹給一切廣大的群眾。這樁事情:
【當堅持之。無得毀失。】
我們要堅持到底,決定是利益眾生、利益社會。末後這一條:
【受佛明誨。】
我們接受佛明白的教誨。
【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這幾句話是彌勒菩薩說的,我們完全接受,跟彌勒菩薩一樣,我們要『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今天這一會就到此圓滿,希望我們真正能夠把它做到,我們就是佛的好學生、好弟子。我們的修學一定會帶給香港好運,帶給香港安定、繁榮、興旺;每位同修自己幸福、美滿,事業順利成功,在菩提道上一帆風順。謝謝諸位,我們下次有緣還會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