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玄義 (第七集) 1989/1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02-014-0007
請看講義第十頁第二大段「本經體性」。這段跟天台宗五重玄義的辨體是同樣的性質。為什麼要辨體?體是所依,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它的依據。佛說這部經以什麼為依據,說得明白一點,就是理論的依據,這非常重要。如果他在理論上站不住腳,佛所說的就很難令人相信。所以這段是說明佛說一切法的依據。
【一切大乘經典皆以實相為體。實相者。真實相也。又平等一相也。】
這是說明大乘經跟小乘經不一樣。小乘經的理論依據,我們常講的三法印「無常,無我,涅槃」。只要符合這三個條件,我們都承認它是佛經。一切大乘經它所依據的是實相。所謂『實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簡單的講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由此可知,一切大乘佛法,佛給我們說的就是宇宙人生真相的說明而已。因此,佛在《金剛經》裡面,佛一再否認他有說法。「如來無法可說」,這是真的。什麼叫沒有說法?絕對沒有一點點自己的意思說出來,沒有;沒有一個字、一句是自己意思說出來的,沒有。那所說的?所說的是事實。宇宙人生事實,真相如此,全說的是真相。這個真相實在講唯有如來才能夠徹底的明瞭,也才能夠圓圓滿滿的為我們宣說出來。佛對小乘人為什麼不說?小乘人對實相完全迷惑,你給他講宇宙人生的真相,他不能接受。所以對小乘人就不說實相,只講無常、無我、涅槃。
第一條裡頭有個簡單的解釋,末後這句很重要,實相是什麼?『平等一相』。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真相決定是平等的。我們為什麼見不到真相?就是因為我們心不平等,所以實相就在眼前我們把它錯認了,心不平,不平就是心不靜。這個名詞,佛在《般若經》裡面講得很多、講得很詳細。因為《般若》直接就是講實相的。
【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實相是無相無不相。】
我們要從這三句當中去體會,為什麼說『實相無相』?這個無相諸位要記住,絕對不是說這一切相都沒有了,你要是這樣會的話,就會錯了意思。一切現相明明擺在我們眼前,怎麼能說沒有?這個相是有的,有為什麼說無相?無相是我們心裡頭不著相,是指的這個。你心地決定清淨,就是六祖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就是無相的實相。
【離一切虛妄相。】
這一切虛妄相在哪裡?如果用唯識來講就會講得很明白。唯識我們從最簡單的講《百法明門》。百法裡面講心法有八個,就是八識;心所有法有五十一個,我們叫心心所。心心所法都有四分,這四分就是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都有這四分。其他的三分我們不理它,單說「相」,每個心都有相,八個心就是有八個相,五十一個心所就是五十一個相分,這些相統統是虛妄的。諸位想想,如果離開這一切虛妄相,這個人是什麼人?八地菩薩!八地菩薩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他一切虛妄相真的沒有了。可見得真正要證入實相,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
這在唯識裡面講就很有味道。我們外面這個境界相,在唯識裡面講本質相,心心所裡面那個相分叫做影像。這舉的比喻也很好,好像我們電視拍畫面一樣,這是我們現場,拍進去了那是影像,所以唯識家決定不承認我們真實的有能力能夠接觸外面境界,他不承認。我們眼睛,我們用八識,我們講眼識,以這個來做一個比喻。這個眼睛像什麼?就像攝影機的鏡頭一樣,攝取外面的境界。分別功能最大的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它是分別哪個相分?第六意識決定沒有能力分別外面這個相分,它是分別影像,就是眼識。照相機照了這個影像,第六意識緣這個影像,實在講它執著的還不是這個影像,而是從眼識的影像又傳到第六識,第六識又造成一個相分,它自己緣它自己的相分。
由此可知,第六意識緣的相分是它自己的相分,完全是虛妄相,它是分別,第七識是執著,執著誰?絕對不是執著第六眼識的相分,不是的。它經過眼識傳送到第七識,第七識自己又造成一個影像。就好像我們用一個攝影機好多電視機,線一個牽一個,一個牽一個,這一攝統統都錄相,他自己緣自己,自己分別自己,自己執著自己,與現場不相干,沒有見到現場,現場永遠見不到。我們感覺到好像是見到現場,實際上沒有,是因為什麼?八識五十一心所所造的這個相分幾乎就與現場是一模一樣的,所以一般凡夫就誤會了,以為自己真的接觸到外面境界,其實沒有,都是在那裡搞這些虛妄相。什麼人能夠接觸現場?轉八識成四智的人接觸到現場,那就是實相。由此可知,是八地菩薩以上他接觸的是現場。七地以下的,他所能緣的全是相分,那凡夫就更不必說了,所以《金剛經》上說: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諸位要知道這個相是講心心所的相分,這是虛妄的,這不是真實的,是虛妄相。『實相無不相』。無不相就是有相,實相有相。大乘佛法跟我們講體相用,體是真如本性,既然有體,決定就有現相。古德常常用金,因為這很難懂,像賢首國師給皇帝說法的時候,難懂,他就用金做比喻。把金代表這個體,體永遠不變,這是真的,永遠不變。體會現相,相是會變的。不管怎麼變,它不離體。譬如黃金,黃金造成一個佛像,它就是佛的樣子。佛像不要了,我們把它造成一個小狗,它就是小狗的樣子;或者我們把它造成一個茶杯,它就是茶杯的相;造成一個碗,它就是一個碗的相,但是還是這麼一塊金。所以相隨你怎麼變,它不離這個金,你說這個金有沒有相?決定有相。但是相是會變的,這是沒錯。
那個金一塊,它有一塊的相,你把它捏成一坨有一坨的相,你說我相不要了,相不要金也沒有了,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這個外頭境界相不要了,不要了性也沒有了。這些相從哪來?這些相是性變現出來的,就是真如本性的相分,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所以我們現代科學裡頭也有一點發現,所謂物質不滅,物質不滅就說明真如本性的相分不滅,不滅,那當然就是真的。佛法這個真妄,不生不滅是真的,凡是有生滅就是假的,所以心心所的相分是有生滅的,那是什麼?妄念!這個念頭裡面的相分是有生滅的,所以那個真正是虛妄。外面境界這個相分的確是不生不滅的,我們如果看到外面境界相有生滅,那是看錯了。
這個外面境界相,實在講說得淺顯一點是緣聚緣散。緣聚的時候,好像我們就覺得這個相很明顯的存在,緣散了,好像這個相沒有了,其實聚也是它,散也是它,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物理裡面講的基本的物質。所有一切現相,都是這個基本物質組合的。它組合的方程式不一樣,所以我們稱它作元素;再由元素組成動物、礦物、植物,全是它組織的。離開它沒有一法,所以一切法都是這些元素組合不相同而現的相。你從基本物質上來看,它的確沒有生滅,這叫做實相,這是無不相的實相。所以這個實相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十法界依正莊嚴,山河大地一切眾生就是實相。所以《金剛經》上說: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如來』,《金剛經》上講「如來」就是講的真如本性,那你就見到本性了。見如來就是見本性。怎樣才見?你見『諸相非相』,怎麼個非法?我們中國《老子》一開頭就說了這個非法,「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你能夠說得出來的,你能夠想得出來的,這已經錯了,已經就不是的。譬如說,我們禪家常常用這個方法,隨便手上拈一物,他說:離一切名字,道一句來。你說給我聽聽。你說這是一本書,書是個名字,我叫你離開名字,你說紙,紙也是名字;離開名字相,你道一句來,就道不出來,就說不出來。
所以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教給我們學佛,學佛當然最重要是聽經,他教我們什麼方法去聽?離言說相,不要執著言說相;離名字相,佛經裡頭有很多名詞術語,不要執著這個相;還要離心緣相,我心裡怎麼想法,這也離了。這三種都離了,你一接觸就接觸到真性,就即見如來,那就是見諸相非相,你就見如來,這就見本性了。
性在哪裡?沒有一法不是的!諸位如果要不相信,我們拿作夢來比喻,作夢的經驗大家都有,夢中所有的境界從哪來的?我們心識變現出來的,這個諸位都知道。你就馬上想一想,夢中哪一樣東西不是自己?你想哪一樣不是?整個夢是你自心變現的,所以夢中所有的境界全是自心的相分,如果那個時候你要問,我的心像什麼樣子?整個夢境就是心的樣子。夢中有自己是自心變現的,夢中還有許多人物還是自己心變現的,夢中的山河大地、一切萬法沒有一樣不是自己變現的。所以說全夢即心,全心即夢,夢跟心是一不是二,你就恍然大悟,沒有一法不是自己,法法皆是,這是我們比較容易體悟。
佛告訴我們,你從這個再去體會真如本性,它這個量之大是盡虛空遍法界。《楞嚴》上說得很好,把真如本性比作虛空,把我們現在看這個虛空法界比作一片雲彩。你說雲彩在天空裡面佔多少的分量?所以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周是周遍,沙是恆河沙數的大千世界,全是我們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所以佛一再告訴我們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跟法是一不是二。如果你要是悟入這個境界,就叫做證得清淨法身。為什麼?曉得整個虛空世界是一個自己。就好像在夢中豁然覺悟,整個夢境都是我變的。我現在在作夢,全部境界是我自己變現的,不會再執著這個身是我,這個我就大!一切萬法都是我,所以這個「我」就不生不滅。這個相雖然在那裡變化,決定沒有生滅。這是真我,這是大我。大乘經上所講的「常樂我淨」,那個「我」就是指的這個我,不生不滅的真我,這受用就自在了。
所以要緊的,我們要見到一切相非相,就是在一切相裡面決定我們守住《大乘起信論》這三個原則就行了。不要只取名字相,不要只取言說相。這個言說相包括的範圍很大,因為言說是什麼?是我們六根裡面的舌根,這是舉一個例子。言說相不能執著,我們耳根所聽的一切音聲相也不能執著,眼睛看的一些色相也不能執著,鼻所聞的一切香的相也不執著,乃至於意裡面,我們心裡面所想的都不能執著。就是你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統統不執著,這就是六祖所講的「本來無一物」,這個時候心裡清淨了,真正的清淨了。一切真實的相狀統統擺在你面前。
實相決不是離開我們現在這個相之外有個實相,那你就搞錯了。實相就是眼前這些現相,只要你不執著,你曉得它是虛妄的就對了,你就不去執著它。在應用上面,這要注意到,諸佛菩薩也都是這樣的,所以佛說法要依二諦說法。二諦是什麼?前面我們曾經跟諸位介紹過契機契理,以真諦契理,真諦就是什麼?他依實相,他自己真正證得了諸法實相,契理。以俗諦契機,俗諦是什麼?你說什麼我跟你說什麼,我隨順你說,絕對不是我自己說。譬如經上一開端「如是我聞」,阿難:我聽說的,那還真有執著我嗎?不是的,你們大家都說這個是我,我也說我,你就好懂了。這叫什麼?隨順眾生說。你們說這個是書,我也叫它做書,你就好懂了。你們執著這是一本書的相,我不執著,我曉得這是它原來沒有名字,名字是你們人給它安上去的。你安上去,我要隨順你叫什麼,你執著我不執著,這叫依俗諦而說法。
所以佛用的言語、文字、名相都是俗諦。俗諦是虛妄的、是假的,但是用這個假的是叫你從假裡面去悟入真實,佛的用意在此地。絕對不是叫你執著這些假的東西,執著假的決定見不了性,決定證不了實相,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連佛法都不能執著,何況其他?所以《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就是佛所說的一切法。捨就是不執著。你能夠不執著,你才能夠真正懂得佛的意思。《開經偈》上「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很不容易!稍許有一點執著,決定把如來的意思解錯了。只有在一切法裡都不執著,你才真正懂得如來真實義。要是具體一句話說出來就是平等一相,這就是如來真實義。平等一相,決定心裡頭一念不生,這就是如來真實義。所以如來千言萬語,苦口婆心,是我們凡夫的見解,但是他的目的都是誘導我們走到平等一相,只要平等,相就是一個。我們再看第二條,在十一頁第一行:
【實相離言說。】
所謂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南嶽云。說似一物即不中。】
這句話出在《壇經》上。『南嶽』是懷讓禪師,他是六祖的學生。六祖曾經問他,他這樣的答覆,問他的見地?他說:說不出來。這一句話說不出來,說像一物就不中,說不出來。六祖給他印可,確實說不出來。所以他是離言說的。
【故云。凡有言說。皆無實義。】
這一句話是真理,千真萬確的事實。不但是所有言說沒有實義,只要你能夠思惟想像到都沒有實義。這個實義就是實相、就是真相。真相決定是離開言說的,譬如我們剛才隨便舉這個,這是實相,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說不出來。你要說出來一定要給它加上名字,要給它起個代名詞,這個名字是假的。離開一切假名、假相,你能不能說得出來?說不出來,但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禪宗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清楚,我也清楚,這說不出來。這是真的。一切虛妄相能想像,能說得出來,真實相說不出來,也沒法子想像,所以叫做不可思議。思是思惟,議就是言說、議論,說不出來也沒法子想像。為什麼?你只要一想,給諸位說平等心就沒有了,一相也沒有了。因為實相是平等一相,真正離一切言說、思惟,平等一相才能夠現前。這旁邊有個小註,我這個本子上是我加上去的。
【實相離相。無相故能無不相。是故相好莊嚴即法身也。】
諸位要知道,這個地方講的『相好莊嚴』,是包括了十法界。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只要你離開一切分別執著,無有一法不是實相。極樂世界是實相,華藏世界是實相,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也是實相,畜生、餓鬼、地獄統統都是實相,沒有一法界不是實相,所以法界叫一真。就是說你心裡頭變現出的相分,這個相分是平等一相。為什麼平等?因為你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我們今天覺得這一切法不平等,不平等是你從分別執著裡頭產生的,這是虛妄相,這不是真實相。譬如說我們看嬰兒,幾個月的嬰孩,你給他甜的糖吃,他吃得很歡喜。他拉的大便,他抓到手上,他吃得也很高興,我們看到就不行了,為什麼?我們有分別、有執著,他是什麼?他是平等一相,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你入這個境界,你在天堂裡面決定沒有樂受;你在地獄裡面縱然上刀山、下油鼎沒有苦受,他平等一相。這是一真,確實如此。所以這個受不是真的是假的,就是苦樂憂喜捨。所以佛法裡頭的禪定,三摩地、奢摩他、禪那翻作正受,正受是什麼?正常的享受。由此可知,苦樂憂喜捨都是不正常的享受,是一個錯覺的享受。本來你心裡頭沒有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從哪裡來的?妄想執著來的,所以它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平等,一種受,就是你這個受裡頭已經決定沒有苦樂憂喜捨,無論在哪個境界平等一如。
我們看到這個經裡,這佛與大菩薩與眾生感應道交,千處祈求千處應。佛應化在三惡道,他苦不苦?他絕對不會苦。他要是苦,他凡夫,他決定沒有。為什麼?他苦樂憂喜捨這五種受都沒有了,他入的是正受。我們凡夫的病根就是妄想執著,成天在打妄想,在分別執著,這是病根。諸位要是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佛法不騙人。佛法不騙人,佛法也不依靠任何人,所以佛叫做無依道人。佛是無依道人,我們學佛的每個人都是無依道人。依是依靠。沒有依靠,依靠自己的覺悟,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覺悟了,你就得大自在,這問題才能真正解決。
所以清淨法身在哪裡?十法界依正莊嚴,原來就是自己的清淨法身。為什麼加個清淨?你裡頭有一絲毫分別執著就不清淨,不清淨決定不能證得一相。所以你證得法身決定是清淨心,決定是一相。這一相裡面也確實有十法界,並不是十法界都變成一個相,不是的。十法界的相統統有,統統存在,但是在你自己感受裡面是一相。你對於這一切現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慧,這是觀,觀照。在這個境界裡頭絕對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平等。所以佛法講修行,講功夫,實在功夫就在「平等」這兩個字。如何能在一切境界裡面,我們用平等心。這個平等心就是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真正能保持著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對於一切境界清楚明白,這就是佛知佛見。
【真知無知。】
『無知』就是沒有分別執著,沒有言說思惟,這是『真知』。絕對不是說你沒有看清楚,你沒有聽清楚。六根接觸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真知。
【無知故能無不知。】
無所不知!你對於一切境界徹底明瞭,哪有不知道的?所以諸位要曉得『無知』是自受用。你看他心多清淨,清淨寂滅。『無不知』是他受用,是教化眾生。所以教化眾生的時候是無所不知,是他受用。
【是故一切種智。即真實智慧也。】
『一切種智』是如來的智慧,這是真智慧。這個真智慧裡面就包括了無知、無所不知。你明白這個道理,學佛求什麼?學佛要求無知,這個重要。無所不知不重要,所以學佛跟學世間法不一樣,完全不相同。今天佛法之衰,衰在哪裡?方法錯了,目標也錯了。拿世間法的方法來學佛,這個錯了。所以佛法先求無知,無知是根本智,無所不知是後得智,先求根本智。
所以佛法的入門是從定入門的,戒定慧,慧是無所不知,但是他從定入門的。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持戒只是手段而已,不是目的。為什麼叫你持戒?這戒律講這也不准做,那也不准做,好像這個窗戶、門都把它堵死了,希望你心定下來,意根不要往外頭亂跑,這就是六個門!眼、耳、鼻、舌、身這六門,把這六個門都禁止住了,使你活動的範圍愈縮愈小,就是希望你心定下來,定久了就開慧。《楞嚴》上說「淨極光通達」,淨到極處本性的光明就發出來了。所以這個慧不是從外求來的,慧是內心裡面發出來的。慧是你自己本來有的,不是從外頭得來的。如來有無量無邊的智慧,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所以佛教給我們是開發自性,佛沒有教我們從外面求東西,外面求東西佛就說這外道,心外求法。心外有沒有法?心外沒有法,所以心外求法決定是冤枉、決定是錯誤,決定是什麼都得不到。這個真實法決定得不到。真實法不在心外,心外求法決定是迷不是悟!覺悟的人不從心外求法。
所以我們讀佛經,佛決不是教我們從經典裡面去求法,不是的,充其量可以講佛這個經典引導我們悟入自性。自性不在經典裡面,因這個誘導我們悟入自性。如果悟入自性,也就是悟得實相。你說這個經典是我自己的經典,可以,為什麼?我的自性跟佛的自性無二無別,佛這個經典從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我已經見到性了,所以佛的經典跟我自己說出來沒有兩樣,你說是佛的也可以,說是自己的也可以。為什麼?自他不二,真正不二。所以性相一如,平等一相。有佛,有眾生這是二相,這就不是一相,這就不平等。
所以這個意義相當之深,永明延壽大師曰「至理一言,點凡成聖」。至理是講到極處!尤其是這句話應用在《無量壽經》上。因為《無量壽經》是稱性極談,的確能叫一個凡夫,任何一個凡夫,能夠一生成佛。所以永明大師這句話用在淨土宗,那是再恰當也不過。第三引用《圓覺經》上一句話:
【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幻滅滅故。非幻不滅。】
《圓覺經》非常之好,它的內容跟《楞嚴》差不多,分量比《楞嚴》少,也可以說小《楞嚴經》,真正開智慧的經典。華嚴宗第五代的祖師就是宗密大師,他對於《圓覺經》有很詳細的註解。這裡引用的是經文,『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幻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能夠把一切妄想執著斷盡,你的真心顯露出來了。真心是覺心,真心不迷,真心不動。所以我們常常覺得心不安,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動的!心會動,會動決定是個妄心,真心不動的,覺心不動。所以迷是動的,覺是不動的。如來果地上我們稱他作寂滅忍,比無生法忍還要高一等。他的心清淨寂滅,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也說「何期自性」,也是講本來不動,他見到這個境界,「本來清淨」。
這一點也是可以說作我們修行功夫得不得力,有沒有進步的一個標準。我們的心在一切境界裡頭能夠不動,這功夫得力了。不會被外境所轉了,能夠在一切境界裡頭不動心,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是《楞嚴》上說的「若能轉境,則同如來」,那就跟如來沒什麼兩樣。你不會被境界所轉,就是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你能夠不動,如如不動。佛菩薩說老實話跟我們不一樣的,就是這一點不相同,除此之外,沒有什麼不一樣地方。就是他接觸六塵境界,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幻滅滅故,非幻不滅』。非幻就是真的,幻是假的。所有一切假的統統都離開了,真的自然現出來。
【故云。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這是我們做了個結論。『求真』,你決定求不到。你有求真的這個心,這個心就是妄心,這個心就是你求真的一個障礙。譬如有很多念佛的人,念佛求什麼?求一心不亂,我就可以說他這一生決定不會得一心不亂。為什麼?他一心不亂他有個障礙,他求一心這個心就是妄念。一心裡頭沒有妄念,念佛裡頭還加上這個妄念,他決定不能得一心不亂。我一心不亂也不求,功夫成熟自然達到,自然成就了。為什麼?沒有障礙了!所以這個真的不用求。定也不需要求,慧也不要求,只要把那些妄想分別執著把它放下就行了。『唯須息見』。見就是見解。能夠把你思想見解統統放下,這真的就現前了。
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所有一切大乘佛法都是走這條路,所以叫難行道,這個法門叫易行道。易行道就是不需要息見,也能帶業往生。帶什麼業?帶見。你這個見沒斷。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斷,沒斷可以帶去。這是其他法門裡頭沒有的,只有淨土法門裡頭有這個事情,其他法門沒有,這叫帶業往生。在前幾年,淨土宗裡頭也是有一個很大的震撼,搞得全世界念佛人人心惶惶。那就是陳建民居士他提倡的消業往生不能帶業往生,搞得一個很大的震撼。我是八三年,第一次到美國來講經,沈家楨居士邀請我的。我在洛杉磯住了幾天,先到洛杉磯住幾天再到紐約。周宣德老居士在機場迎接,一見面就問我這樁事情,他說:法師,怎麼辦?我們念佛念這麼久,這不能帶業往生,那我們不都完了?
這樁事情我是聽說,但是我沒有深究這個事情,也沒有過問,我們講我們的經。他這樣一問,我都沒有想到周宣德老居士這麼大的年歲,學佛這麼多年還會被這句話動搖;換句話說,受這句話影響的人決定很多很多。我就反過來問周老居士:如果不能帶業的話,西方極樂世界只剩阿彌陀佛一個人!你知不知道?他聽了也一愣,他說怎麼了?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都帶業。他說帶什麼業?生相無明。他一聽,對!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是不是帶一品業?對!如果不准帶業往生,豈不是只有阿彌陀佛一個人,其他的任何一個人都沒有資格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所以這個帶業往生絕對正確。
然後我再給他一個證明。他說:好,他們查這個經上,佛經裡頭的確沒有帶業往生這四個字。我說:好。佛沒有說過的東西太多了,你要比例類推,我說有沒有講三輩九品?他說:有,這個經上有,三輩九品有。如果不帶業,哪來的三輩九品?三輩九品還不就是帶得多的品位下一點,帶得少的品位高一點,不就從這分的?如果說不帶業往生,業都消掉往生了,三輩九品那什麼意思?那講不通!有三輩九品那還不就說明了就是帶業往生!這他才相信。
但是我們一到美國聽說,這個陳建民居士的勢力很大,這不能得罪,得罪,他那個人有報復心,他瞋恨心很重,有報復心,我們也就提高警覺,也就不要得罪他。所以我話又說了一句,補充了一句,消業也是正確的。他說怎麼正確的?人家叫你多消一點少帶一點,你去品位高一點。這兩面我們要都不得罪。如果說是專門講帶業不講消業,或者專講消業不講帶業,這偏在一邊都是過失、都是錯誤的。所以他說消業,我說:他的慈悲心,希望你少帶一點,到那裡品位高一點。這再恭惟幾句,不要得罪人。
我到紐約,沈家楨在飛機場接我,他自己駕車,到大覺寺的時候,在路上他也問我這個問題。所以,唯獨這個法門可以帶業,一品惑不斷也能往生。但是諸位要曉得,其他法門裡頭不許可的,一定要息見。你就想這個問題難!絕對不是個容易事情。所以難行道、易行道就是從這來的。再看底下這一偈: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
『實相』還是個名詞,佛要不用這個名詞,沒辦法說法,無法表達他的意見,無法叫人覺悟。但是你可不能執著,佛說個實相真的就有一個實相,錯了。這樣你被佛迷了,你就被他迷了。所以會聽的人不要被佛迷了,這是個高明的人,那佛很佩服,佛歡喜;佛說什麼你執著什麼,你統統被佛迷了,佛看到都流眼淚,我好心叫你覺悟,結果你被我迷了。要知道佛不迷人,實在講學佛的人自己把自己迷住了,被佛迷住了。這個迷就是迷在名相上,這要懂得。
離,剛才講了是離心裡面執著那個虛妄相,不是外面的相。有很多人看到這『離一切相』,自己把這個社會也擺脫掉了,家庭也不要了,跑到深山裡搞一個石洞去住著修行了,他有沒有離相?他沒有離。為什麼?山也是相,洞也是相,他還是離不掉的,他怎麼離法?沒有法子離!所以這要覺悟,離是心裡頭清淨不著相,離這個,就是離心心所的相分。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真正的意義,千萬不能搞錯了。所以離這是無相,心裡面不執著。像《華嚴經》佛說我們凡夫的病根,「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個離就是離妄想執著。『離故無相』,無相就是無妄想執著的相,沒有這個。『即故無不相』。即就是我們現實的社會,大而言之,十法界依正莊嚴。
好像名詞都是很不得已而建立的。建立有作用,但是不能執著,一執著就變成起了副作用,反而被它迷了。我們要用它,用它幫助我們覺悟。你要想幫助你覺悟,決定不執著。所以佛往往一樁事情說很多個名詞,這個意思就是你怎麼說都可以,只要說的是這樁事情就行了。不要執著名相,不要死在名相裡頭。第五條說:
【論云。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菩薩。功德成就。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論』就是《往生論》。《往生論》是天親菩薩造的。這位菩薩也非常的了不起,他是根據淨土三經造的這部論,這部論實在講就是他修淨土的心得報告。論裡面標明他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等於說是他自己的修學報告,非常之難得。
『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菩薩』,這個地方我們是把它省掉了,它是「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功德成就,莊嚴菩薩功德成就」,一共是三句,我們在文字上把它省略掉。西方極樂世界整個把它歸納起來,這三句就統統包括了。佛是阿彌陀佛,菩薩是那邊一切有情眾生,國土是依報,所以全部都包括了。這『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天親菩薩告訴我們應該要曉得。換句話,就是整個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應該要明瞭。『略說入一法句故』。略說,把它歸納起來一句。這一句是什麼?這句叫『清淨句』。實在這句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就這一句,這句就是清淨句。這句也就是菩薩所講的『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是他說得出來,我們一般人說不出來的。你才曉得這句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這句佛號實實在在難得。
【此論直顯事理無礙之一真法界。即事而真。當相即道。】
這個『論』就是《往生論》,是在淨土五經一論之中。這論裡面所講的境界,全是華嚴境界,就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華嚴》講一真法界。『即事而真,當相即道』。諸位聽了前面這個大意,這兩句話就容易領悟。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這句如果就理論上來說,十法界依正莊嚴,『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那理論上講得通的。可是在人事環境上來講,所有一切法界,我們講十法界,沒有西方極樂世界環境來得好。它好在什麼地方?就是每個去的人都是用清淨心去的,每個去的人都是把一切妄念捨掉去的,所以那個地方人事環境特別的圓滿,大家都是清淨心。如果我們這個世界每個人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捨掉,跟諸位說,這個世界立刻就變成極樂世界。可是你想想看誰能做得到?做不到!
阿彌陀佛也就是看到這十方世界做不到,所以在那個地方另起爐灶搞個世界來招生,招生招什麼人?專門招清淨心的人到我這兒來,這很難得。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為什麼這樣殊勝?這個道理你明瞭了,你就一點都不懷疑。好像我們今天這個世界非常之亂,思想知見非常之亂,如果我們有志同道合的,我們大家心地很清淨,找一塊小地方建立一個小村莊。我們在這裡面生活與外界統統隔絕,我們世間人講世外桃源,不與外界接觸,這個小地方就非常清淨。西方極樂世界彷彿就是這麼一個理想,它是在大世界裡頭建立的,建立一個清淨世界。到我們在這裡面清淨心真正建立,能夠禁得起考驗,也就是說六根接觸外面六種境界,確實能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了,這個時候你可以出去參學,十方世界都可以去。幫助一切眾生恢復他的本性,這就是我們講大慈大悲,普度眾生,佛經裡頭術語就是如此。禪家講「恢復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佛,《華嚴》、《圓覺》都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佛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沒什麼希奇。成佛是恢復本來面目,那沒成佛之前咱們面目全非,確實是如此。所以『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一一即是實相。故云本經以實相為體也。】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宣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句句都是真實的境界,絕對沒有一個字、沒有一句話欺騙我們。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真就是不假;「實語者」,實就不是虛話;「如語者」,如語是恰到好處,它事實是什麼我就說什麼,不加一點也不減一點這叫如語;「不誑語者,不妄語者」,誑是誇張,妄語是騙人。所以佛語真實,我們要相信,絕對沒有欺騙人的。這部經是如來誠諦語,玄奘大師翻譯的《彌陀經》,誠諦語。所以這經是『以實相為體』,是如來說這個經理論的依據,他說的是真實話。
【要解云。實相無二。亦無不二。】
『無二』就是一,『無不二』就是多。《華嚴》裡面所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都是事事無礙的法界。所謂是無二就是實相,唯一實相。說無不二,這裡面有佛、有菩薩,有種種無量無邊的莊嚴,這就是不二。所以從體上看是一,是無二,從相上看是無不二,森羅萬象統統都是一個實相;換句話說,也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是故舉體作依作正。】
『體』就是實相,就是無二的實相,作依報,作正報。依報是環境,正報就是我們身體。
【作法作報。】
『法』是法身。『報』是報身。
【作自作他。】
就西方極樂世界來說,『自』就是阿彌陀佛。『他』就是十方去往生的這些人,
【乃至能說所說。】
『能說』這個法門的,把這樁事情介紹給我們的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是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
【能度所度。】
『能度』是佛,這個佛不一定指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因為十方一切諸佛都說《無量壽經》,都說阿彌陀佛,普度一切眾生。所以這個佛我們可以看作十方一切諸佛,恆沙佛剎一切眾生。
【能信所信。】
『能信』是我們自己的信心。你能信的這個心就是你一念始覺,就是你開始真正覺悟了,你能信,這是諸佛菩薩告訴我們,是你真正覺悟了。『所信』的就是這個法門,就是這部經典,這是我們所信的。
【能願所願。】
『能願』是我們的願心,我們願意捨離娑婆世界,我們願意求生極樂世界。
【能持所持。】
這個『能持所持』是講修行。我們用什麼方法來修?用三業,身語意。身,我們每天禮拜阿彌陀佛;口,我們稱讚阿彌陀佛就是念阿彌陀佛;意,我們天天想阿彌陀佛。身語意三業來修學,這能持。所持的佛號,名號。
【能生所生。】
『能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三個條件,信願行,這三資糧。『所生』的西方極樂世界四種淨土,這後面我們會說到。
【能讚所讚。】
『能讚』十方諸佛。『所讚』的就是這部經典,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
【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統統都是實相,沒有一樣不是實相。這條說得好!我們現前一念的心,發願往生心都是前面所講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一實相之所應,這是這個法門真正不可思議。
【本經云。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這三句都是《無量壽經》上的。這個經上給我們說了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之利,真實智慧。如果與本性實相不相應,不能叫真實。真實就是與實相相應,與真如本性相應,與自性相應,這說了三種真實。
【此即本經之所開示者。】
你說佛在講這部經講什麼?就講這三種真實。這三句把全經的內容都包括了。這樣的句子,我們在一切大乘經典裡面的確很少看到。
【彌陀世尊。宣此妙法。欲惠予眾生以真實之利。】
這是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講經說法,十方諸佛菩薩把阿彌陀佛所講的這個經義,轉達到一切眾生。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是釋迦牟尼佛轉告我們的,十方世界一切如來都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把西方極樂世界的訊息,把阿彌陀佛所說的法門,轉告一切眾生。這是『惠予真實之利』。如果不把這個法門說出來,勸導大家,佛度眾生就不圓滿;利益是有,不是最真實的利益,真實裡面總摻雜著一些不是真實的。要是純真無妄,一切眾生決定一生成佛。如果還叫眾生要三大阿僧祇劫、無量阿僧祇劫,這就不是最真實的法門。真實的法門何必要我們找這麼多麻煩?
【此三真實。即一即三。】
一即是三,三即是一。
【方便究竟。不可思議。依正法門。舉體皆是真實之際。】
用蕅益大師講的這段話,那再妙不過。我們現在修學這個法門的人都包括在其中,都包括在『真實之際』裡面,這才與本經性體相應。不但如來講這個法門相應,與這三種真實相應,說到我們現前,接受這個法門,依照這個法門來修學的,也入了這三種真實,這是不可思議。這個事實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定要理解,我們的信心才真正堅定!這個堅定就真的契入真實,我們的修學可以說念念得力。相信在不長的時間當中,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自己就很有信心、很有把握。這是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我們不能解決的問題,在這一生當中獲得解決了。現在生活當中,我們也能肯定,也能真正信得過,一切諸佛護念。經上講二十五位菩薩日夜保護,我確確實實相信,一點都不懷疑,一切恐怖災難統統可以免除。這自己真有這個信心,知道佛所講的一句話都不是虛妄的,句句真實,這是本經所依據的理論。乃至於我們自己現在所修學、所依據的理論。
今天我們就講這一段。底下這一段是講「宗趣」。宗是宗旨,也就是修行的方法;趣是趣向,就是歸宿。這經上說得很清楚,這個經修行的方法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它的趣向就是往生不退,決定成佛。一生當中都可以能夠圓圓滿滿的辦到。好,我們今天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