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313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一三集)  2012/4/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1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六百八十九頁第三行,科題「顯德」。請看經文:

  【至於威德。階位。神通變化。一切天人。不可為比。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這是顯示往生極樂世界的這些人,從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菩薩都包括在其中,他們的『威德』,他們的『階位』,階位就是品級,『神通變化』。『一切天人』是講十方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的天人。有些天人福報很大,即使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也非常殊勝,忉利天以上,一層比一層福報大。他化自在天人,就是第六天,他們在物質上的生活可以跟極樂世界比美,但是威德、階位、神通變化那就比不上。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們,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他們的神通變化、他們的威德是跟法身菩薩一樣,十方世界的天人不能夠跟他相比。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右面這段經文,顯示正報。依報是環境,物質環境。正報是每一個人,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這是正報,完全講自己。別人,別人是我的人事環境,還是依報。所以正報只是說自己本人,每個人對自己本人都是正報;別人,別人是我的依報,是我的人事環境、物質環境。是我的生活環境,就叫依報,依正兩個字要搞清楚;是本人自己,這叫正報。「正報之威德品位」,階位就是品位,「超世希有」,這個世是世間,十法界的世間,他們不能比。「威德者,威神功德」。為什麼他們的威德那麼大?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那麼大的威德怎麼修的?念阿彌陀佛修的。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自性圓滿的德號,不是局部的,是圓滿的。念這聲佛號就念自性圓滿的功德,你說這個功德天天累積還得了嗎?功德的大小不在乎念佛多少,於那個不相干,在乎用真誠心,它就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跟自性圓滿相應。心不真誠,心裡面有懷疑、有夾雜,不能說沒有功德,功德不圓滿,有欠缺。所以印祖說,一分誠敬你就有一分功德,十分誠敬你就有十分功德,萬分誠敬你就有萬分功德。一念之間!有人一念萬分功德,有人一念十分功德,什麼原因?用心不同!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

  這個心,有圓滿的,有不圓滿的。圓滿的是什麼?我念佛的時候真心,萬緣放下,不念佛的時候心就亂了,還是妄念紛飛,這個不圓滿。圓滿的真心,念佛是真心,處事待人接物全是真心,這個真心是圓滿的,這個真心念念有不可思議的威德。我們自己不知道,別人真正有德行的人、有功夫的人、有學問的人能看得出,普通一般人看不出來。天神、鬼神能看出來,諸佛菩薩都知道,這些都是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了,為什麼不用真心?用真心的人就是阿惟越致菩薩,用妄心的人就是六道凡夫,你願意搞六道輪迴,還是願意作佛菩薩,都在自己一念,於任何人都不相干,自己對自己要有百分之百的責任心。為什麼有人用圓滿的真心,有人做不到?這個問題就是你的認知究不究竟,你對於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法的真相,諸法實相,你認識多少,問題在此地。

  章嘉大師所說的「看得破」,你看破多少?全看破了,你純,圓滿的真心;局部看破了,不是圓滿,你真心裡頭摻雜著妄心,就這麼個道理。於是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能夠體會到,能夠悟到,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不中斷,用意何在?目的何在?幫助我們看破!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頭說,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宗門教下,都要以經教為基礎。唯一特殊的是禪宗,禪宗依舊沒有離經教。禪宗下手靠參究,不用經教,但是大徹大悟之後,一定要看經教,用經教來證明他所悟的是真的還是假的,要根據經典。他所悟的跟經典所說的相應,那是正確,正知正見;如果所悟的理跟經上講的不一樣,那就是邪知邪見。所以,禪宗是悟後再看經、再聽講,跟教下不一樣,教下是先從經典上下手,這是兩種完全不相同的方法。

  在中國佛教自己稱宗教,宗是禪宗,除禪宗之外,其他的九個宗都叫教下,都叫教。換句話說,教下是依經典,由淺而深,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順序,先小學,阿含十二年,再中學,方等八年,然後再大學,般若二十二年,最後研究所,法華八年。按這個順序,依次循序漸進,不能夠躐等的。所以佛說,「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認你是他的弟子。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知道了,一定要依這個順序。佛教傳到中國來,應該是七百年,唐朝時候,祖師大德們不學小乘了,改了,改用儒家、道家,他們的經論代替小乘經典。改得好,為什麼?儒跟道都是中國本土的學術,我們學起來有感情,特別方便。它的作用確確實實代替了小乘,真管用。我們看唐朝到今天一千四百年,這個一千四百年當中,宗門、教下多少成就的人,那就說明這個改是可以的。

  現在麻煩來了,小乘不學,儒也不學,道也不學,一下就來學大乘,所以學一輩子都沒有成就。違背了佛陀的教誨,你不聽話,不能怪佛菩薩,怪自己。所以這些年來我們特別提倡,勸導大家,要用儒釋道的三個根,做我們學佛的扎根教育。從哪裡學起?從《弟子規》。有《弟子規》的基礎,還要學一部儒家的經典。經典,最方便的、最直接的,可以代表儒家的,朱熹編的四書,這是儒家根本的經典。朱夫子編這部書的理念,我猜想他是從《華嚴經》得到的靈感。為什麼?很像《華嚴》。《華嚴經》有佛法最圓滿的理論,在《華嚴》裡頭,有最精密的方法,也在《華嚴》,末後五十三參,善財童子給我們做榜樣,怎麼學習,把修學的樣子做出來給我們看。也就是說,把佛陀教給我們的理論方法,完全落實在日常生活、落實在工作,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全用得上。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用得上,表演給我們看。方東美先生讚歎這部經,他說世界上最好的哲學概論,他所看過的這些哲學典籍,認為《華嚴》是登峰造極,真正的圓滿,這真正不可思議。

  四書,《中庸》是理論,《大學》是方法,《論語》、《孟子》是表演,就是五十三參。《論語》裡頭由孔子表演,孔子如何將中庸之道、大學的方法,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聖人表演;孟子是賢人表演。《華嚴》是用一個善財童子,四書是兩個,一個聖、一個賢。你看他們怎樣把中庸,中庸之道在佛法裡頭講中道,二邊不著,用中道。《華嚴經》上為我們講的方法,方法,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是方法,層層向上提升,達到究竟圓滿。對這個東西你要不熟悉,你怎麼個修法?你怎麼會成就?所以,儒、佛確實有大道,它的東西有體系,完整的。像辦學校一樣一條龍,從幼稚園到研究所,當中沒有缺,沒有斷掉的。佛法稱為菩提道。

  學習最重要是扎根,今天佛法衰了,儒釋道全都衰了,衰在哪裡?我們把根丟掉了。儒,《弟子規》沒有了;道,《感應篇》沒有了;佛,《十善業道》沒有了,三皈、五戒、十善沒有了。所以修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就,念佛都不能往生。念佛人我們送往生,這個往生,那個往生,真的往生嗎?有什麼憑據?通靈人說的。通靈人行嗎?是真是假?依舊是個問題。什麼樣才叫真往生?預知時至,臨走的時候告訴大家,佛來接引我,我跟佛走了,那是真往生;不是他親自告訴人的,都有問題。親自,走的時候,這麼清楚、這麼明白,那是大福報,人生究竟圓滿的福報,給你交代得清清楚楚:我看到阿彌陀佛了,佛來接我,我跟他去了。我們看《淨土聖賢錄》,看《往生傳》,這個裡面往生的人,許許多多都是臨終交代很清楚,臨終的時候神智清楚,一點都不迷惑。

  由此可知,臨終最怕,我們現在的名詞叫老人痴呆症,跟他講什麼他都不知道,他自己親人都不認得,這個麻煩就大了。這個人走的時候,怎麼助念都沒有多大用處,還是隨業流轉。助念的好處是什麼?他在惡道裡頭減少痛苦,只得這個利益,沒有把他提醒。提醒,臨終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一念真想到極樂世界,就決定得生。人最後那一念,是決定他到哪一道去。所以學佛,平常不享福,把福報留著,福報留在最後,最後那一念清清楚楚,那叫圓滿的福報。活的時候福報再大,臨終糊塗,一切完了。為什麼真正修行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覺悟的人,他不享福,把福報留在最後?最後臨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時候他可以自己選擇我要到哪裡去,迷惑就不行了。怕他迷惑,所以臨命終時助念提醒他,也得他要清楚才能接受,他要是迷惑,老年痴呆症就很難接受,很難講了,到哪裡去了就不知道。這樁事情是大事,非常非常重要。

  註解裡頭說得好,接著講「神智洞達,威力自在,住正定聚,決證極果,故云威德無比」,這是真無比!學佛的人對這些不能不留意、不能不重視。千萬不要重視身體,不要重視自私自利,不能重視名聞利養,不能重視五欲六塵的享受。什麼原因?重視這些東西,增長五欲,增長貪瞋痴慢,對你沒有好處。這個東西要放下,世尊為我們做榜樣。釋迦牟尼佛可以說一生,從離開皇宮之後,十九歲離開他的家庭,那是個榮華富貴的生活,他就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過苦行僧的生活,一生不改變,他給我們做榜樣。為什麼?不起貪瞋痴欲諸想,習慣這種生活,慢慢的念頭都沒有了。這就是經文當中常常說的「住正定聚」,這才叫做純淨純善,我們不能不知道。這個地方有住正定聚,神智洞達,威力自在,住正定聚。心住在正定聚,就決證極果,決定成佛。換句話說,我想決定成就,我真的想往生,真的想見阿彌陀佛,凡是障礙我們往生見佛的統統要把它斷掉,我們這個路才走得通,才真有把握。

  二0一二馬雅災難預言,有人問我對這樁事情怎麼看法,我說這是好事,不是壞事,特別是對我們念佛人。好在哪裡?好在讓我剋期取證,我知道什麼時候該走,日期我知道了,我一定在這個時間之前把我的資糧準備具足,我真走得了!憑什麼?憑放下。走不了的人,為什麼走不了?他沒有放下,他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還有牽掛,所以他走不了。把這些留戀、牽掛現在就要把它放下,不要等到,還有兩百多天,早了,慢慢來,這個不行,現在就要放下。在這個世間多住一天就多表一天法,表法是什麼意思?做好樣子給別人看,幫助別人覺悟,幫助別人回頭,用意在此地,這個不能不知道。這是威德無比。

  「階位,階地品位」。階地,是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這是階地,他往生到哪一個地;品位,每個階地裡頭都有三輩九品。實際上,三輩九品裡頭又有三輩九品,品級很多。三輩九品是說大的,給你講好像辦學校,有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這是給你講大的。小學,你看又有高級班、中級班、初級班,高級、中級、初級又有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愈分愈細,愈分愈多。因為每一個人我們的因地都不相同,善根福德因緣不相等。雖然真正有資格往生,都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阿彌陀經》上講得對,「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個我們都具足了。雖具足依舊有差別,每個人還是有差別,用心不一樣。所以有品位。

  「得三不退,位齊補處。故云階位無比」,這也是極樂世界非常殊勝,其他剎土裡頭沒有的。三不退是法身菩薩,《華嚴經》上初住以上,《華嚴》是大經,圓教。這是大善根、大福德,斷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就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的階級,四十一個階級,前面我們都學習過,那是無始無明習氣沒斷。實報莊嚴土是無始無明習氣形成,沒有這個習氣就沒有實報土。實報土裡面的菩薩絕對沒有起心動念的,所以它是平等法界。平等裡面有差別,差別裡頭有平等,這是我們要細心去體會的。智慧、神通、道力都平等,因為無始無明習氣它只障礙你不能回歸自性。你知道,自性很清楚,自性是常寂光淨土,你很清楚、很明白,就是回不去。什麼時候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自然回去了。所以,四十一位菩薩都是不起心、不動念的。我們要知道,起心動念都沒有,分別執著自然斷盡了。分別是從起心動念來的,執著是從分別來的,起心動念是煩惱的根,叫它做無始無明,那是煩惱的根。根斷了,完全用真心,不用妄心了。所以我們應當要學用真心,用真心生活,用真心工作,用真心待人接物,這就對了。

  我們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什麼是真心?這就是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教導我們的,中國傳統教育裡頭所說的,「仁義禮智信」是真心,「禮義廉恥」是真心,「孝悌忠信仁愛和平」是真心,我們起心動念不離真心。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是違背真心,完全是妄念,這個不能用。不孝、不悌、不忠、不信、不仁、不愛、不和、不平,這都是違反自性。中國人說得詳細,外國有說,沒有說這麼詳細,所以湯恩比才說,要解決現前社會問題需要孔孟學說,道理在此地。佛法說得詳細,佛法給我們講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六度、十願,講得非常詳細。這些就是真心,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違背,我們就叫用真心。為什麼?極樂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阿彌陀佛是真的,我用真心跟他們才相應;如果用妄心,跟他們不相應,不相應,念佛也不能往生。

  底下一句,「神通變化者,經云,彼土聲聞,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極樂世界是大乘,當然沒有聲聞,那聲聞是什麼意思?聲聞代表在極樂世界已經把見思煩惱斷掉了,他的斷煩惱的層次跟阿羅漢平等,這叫聲聞。他不是聲聞,統是菩薩,見思煩惱已經斷盡了的菩薩。這個斷煩惱也是得阿彌陀佛的加持,阿彌陀佛怎麼加持他?天天講經,天天教他。佛、跟極樂世界所有的環境,都是他斷煩惱、開智慧、證果的增上緣,那邊環境太好了,沒有絲毫障緣。我們這個世間修行障緣太多,很不順利;極樂世界沒有障緣,一帆風順。

  這些菩薩們,他們有能力在掌中,手掌裡面,持一切世界。我們現在讀到這句經文,能接受了,不懷疑了。為什麼?我們知道大乘教裡面所說的,大小不二。經上告訴我們,一粒微塵,裡面有圓滿的大千世界。前面我們學過,誰能夠進去微塵裡面的世界?普賢菩薩,普賢菩薩能入微塵世界,可見這個事情不是假的。其實他有能力持一切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但是我們不知道。他們知道,我們不知道,他們覺,我們迷,你就看到能於手中持一切世界,感覺到非常了不起,驚訝,自己跟他一樣,完全不知道。所以我們要常常要去想,佛教的名詞叫做觀,觀察,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生滅,念頭的波動。你能夠常作如是觀,就知道,所有現象全是虛妄。《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法如夢幻泡影」。

  現代科學發現了一個宇宙的祕密,全息,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全息是什麼?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華嚴經》上說的。整個宇宙一切法在一法裡頭,這一法是什麼?一個毛端,一粒微塵。我們手上不曉得放多少毛端,不知道放多少微塵,《華嚴》講得這麼清楚,我們多少年來沒有看懂,不知道它的意思。科學家給我們做出證明了,我們才懂得,才曉得有這個事,有這麼個概念。什麼時候能證實?不斷的放下,功夫全在放下。但是放下的基礎是看破,你沒有看破你決定放不下,這勉強不得的,佛也沒法子勉強人放下;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自然放下,不用別人勸你。所以章嘉大師,這在六十年前,跟我講的這句話,真的。不要以為你懂了,你沒有放下就說明你沒懂,你要承認你才會有進步;你認為已經懂了,你就到此為止,再提不上去。什麼叫真懂?真放下真懂。這個話非常重要。不能以為我都懂了,聽了經,讀了經,我都懂了,沒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華嚴經》上講的,我們很容易記!這幾句話真懂了,「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你一點都不會懷疑。

  全息,現在科學家用照片,讓我們有這個全息的概念。全息照片是用兩支激光做光源,兩支激光,用照相機照出來的照片。照一個人,一個人身,半身像,這個相片洗出來之後,你把它剪斷,剪成兩張,每一張還是完整的像。兩張剪成四張,四張照片,還是完整的像。把它剪成幾百張,一粒一粒小粒,你去看還是完整的像。無論剪多小,裡頭都是完整的像,這叫全息。這佛經上說的,每一粒微塵,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每一個念頭,從念頭產生微塵,微塵是念頭變現出來的。說「念念有形,形皆有識」,它糾纏在一起,有色聲香味觸法,你看見了;它離開了,每一粒微塵裡頭都有色受想行識,你看不見,你摸不著,它太小了。小到阿羅漢的天眼都看不到,只有八地以上他們能看到。所以我們要把功夫不斷向上提升,提升到八地菩薩的境界,自然就看到了。這個時候才知道,佛在經中所說的一切話是他親自看到的,不是猜想的,不是從理論上推斷的,他是現量境界。在這個境界裡頭,你要看全宇宙,就在一粒微塵裡頭就把全宇宙全看到了;要想到宇宙哪個地方去訪問,念頭才動已經到了,已經在這個境界上。

  八地,我相信跟妙覺非常相似,整個身心跟法性融成一片。極樂世界有句話說,往生的人圓生四土,著重那個圓字,圓是圓滿。生同居土,就是生方便土、生實報土、生常寂光土,一生一切生。雖然沒有直接入常寂光,決定享受到常寂光的氣氛,現在人講常寂光的磁場。為什麼不能完全融入常寂光?是因為有無始無明習氣沒斷。這個習氣沒有法子斷的,他不起心不動念,還有什麼法子斷?只有時間延長,慢慢的自然斷掉,自自然然跟常寂光圓融了。常寂光是圓滿究竟的自性,在這個境界裡頭有這種現象出現。

  神通變化,經云,彼土聲聞,這剛才念過了。「又一切生者,皆具宿命、天眼、天耳、他心、神足、漏盡」,六種殊勝神通,他加一個殊勝。「如第十願云:於一念頃,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極樂世界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有這個能力,這是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十願的加持。四十八願願願都加持你,這是第十願。第十願說,這是第十願的經文,一念頃,一念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一念。就在那一念的時間,他已經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就是說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他一念就全部供養到了。這不是究竟圓滿的性德怎麼能做到!那麼短的時間,我們拜一拜佛,那個時間超過他太多了。我們拜一拜佛,如果是一秒鐘,一秒鐘能不能拜一拜?那已經是一千六百兆個一念,我們無法想像。而實際,實際是因為我們執著在時間上。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時間,說無量劫,跟一念是平等的,一念就是無量劫,無量劫就是一念。所以跟我們現前這種參訪、禮佛、拜佛,向佛提出問題請教,聽佛的解答,一念間圓滿了。無論多長的時間,都是一念。

  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在定中講《華嚴》,大龍菩薩將這部經收藏在龍宮,龍樹菩薩看到了。分量多大?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這個經在地球上裝不下;不但地球上裝不下,一個大千世界也容納不下。佛用多少時間講的?一念頃。一念展開無量劫,無量劫濃縮是一念,念劫圓融,念劫不二,這是性德。佛有,菩薩有,一切眾生個個都有,只是你迷了,不起作用。雖然不起作用,德能並沒有失掉,什麼時候覺悟,什麼時候起作用。這不是神話,這是事實真相,要用今天科學、哲學的話來說,這是究竟的哲學、圓滿的科學,科學跟哲學達到登峰造極就是這個境界。由此可知,世間的科學、哲學是在想明白這些東西,了解這些東西,但是用的方法錯誤了,它這種方法有侷限性。這個方法就是用第六識、第七識,它有侷限性。不能用這個方法,要用真心。真心沒有侷限性,真心才是究竟圓滿,才能夠通達諸法的真相,不能用妄心。這是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的。

  「實已超過二乘神通」,二乘,聲聞緣覺的神通,「何況天人」,天人也有五通,比不上聲聞緣覺。極樂世界的人,天人,他們神通廣大,跟法身菩薩相同,「故云威德階位與神變三者,一切天人,不能為比」,比不上。「乃至百千億倍,甚至不可計倍」,沒有法子計算的,這算倍數,相差太遠太遠了。最後總結,「結歎」。

  【阿難應知。】

  叫著阿難,阿難代表我們大眾。

  【無量壽佛極樂國土。如是功德莊嚴。不可思議。】

  這句話是勸導我們,我們知道了、明白了,那重要的,意思要讓我們求生西方淨土。這個地方太好了,無論是依報正報,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不能夠相比,為什麼不去?而且求往生不難,人人有分,理論就是「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是原理,說明我們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的關係是一體,哪有不能去的道理!只要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障礙放下,人人都能去,人人應該去。

  下面經文是說明「受用具足」。

  【受用具足第十九】

  四十八品這第十九品,念老有個簡單的介紹。「本品名受用具足。故所有國人」,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皆」,皆是完全都是,身形、容貌端正莊嚴,「福德無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我們看到這個簡短的介紹,大致上就能夠明瞭。「如上種種殊勝受用」,這經前面所說的,「悉皆具足」,說不是白說的,全是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無比殊勝的狀況。「是乃總顯正報之身心」,依報殊勝的福德,「悉皆超世希有」,這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所沒有的。「但本品中列顯福德無量,衣食宮殿,悉皆應念現前,無不具足」。我們自性的本能發揮到極致,就是發揮到圓滿。

  今天念力剛剛被科學家發現,才發現,知道念力不可思議,知道念力的能量無限大。所以想到「以心控物」,就是想到念頭可以控制物質現象。極樂世界的人全都做到了,這是科學。因為極樂世界,你看衣、食、宮殿,衣食住這三樁事情,應念現前。想,它就來了,就出現,想衣,衣就穿在身上;想吃,吃的東西擺在面前。不想,它就沒有了,不需要收拾,無需要打理。住的宮殿,就是你居住的地方,你想要什麼樣子它就現什麼樣子,想多大小它就稱你的意。所以念力的祕密,在極樂世界完全被用上了,用在你日常生活當中。行,不必要交通工具,念頭一想就到了。沒有一樣不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十方世界一絲毫障礙都沒有。

  這個地方實際上說,衣有,宮殿可有可沒有,如果他不要這個色身,就不需要這三樣。我們這個世界有這樣的人,在哪裡?在無色界天。無色界天的人不要身體,沒有身體,所以他不需要衣、不需要食、不需要宮殿。我們一般人說他是靈體,他一絲毫障礙都沒有,也是想到哪裡他就到哪裡。學佛的老同修也知道,六道之內的,神通最大的是在什麼時候?在中陰。人在中陰身的時候,你看身體離開了,他沒有投胎,他完全是靈,我們講靈魂,沒有身體。所以他衣食住都不要,想到哪裡他就到哪裡了,速度之快不可思議。這在我們這個世間看到的。如果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受的身有身相,但是那個身不是我們這個肉身。當然,他需要莊嚴,身相有衣,吃大概都不需要了。為什麼還說吃?我們這個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有飲食的習慣,有這個習氣。會到那裡想來這麼久了,怎麼沒有吃飯?這個念頭才動,飯菜擺滿了,擺在桌子上。這一看想到我到極樂世界了,不是在娑婆世界,這個東西沒用了。這個念頭一生,全部沒有了。所以有習氣,習氣會現行,實報莊嚴土就是無始無明習氣所變現出來的。境隨心轉,相由心生,顯示念力不可思議,應念現前,無不具足。

  我們看下面經文,「受用具足」有三段,第一段「能受用」,能享受的。

  【復次極樂世界。所有眾生。或已生。或現生。】

  『已生』是已經往生的人,『現』是現在,現在往生的。

  【或當生。】

  『當生』是將來會往生的。

  【皆得如是諸妙色身。】

  這『如是』兩個字很重要。

  【形貌端嚴。】

  『形』是身形,『貌』是容貌,端正莊嚴。

  【福德無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

  『皆得』,沒有一個不得,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首數句」,剛才我們念的這幾句,「承上品中彼土眾生容色微妙,故云,所有眾生,過去已往生者,現在生者,將來生者,皆得如是諸妙色身,形貌端嚴(端正莊嚴)」。「如是二字,即指上品遠勝第六天王,千萬億倍」,第六天王的相貌就無比殊勝莊嚴,人間天上大福德者。這經上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人,色身端正莊嚴超過第六天千萬億倍,第六天王不能跟他相比。

  下面顯示「受用具足」。『福德無量』。《稱讚淨土經》這裡頭有說,「由彼界中」,這個界就是極樂世界,「諸有情類」,有情類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無有一切身心憂苦,唯有無量清淨喜樂」。這兩句,我希望我們同修現在就要得到,把現前一切身心憂苦放下,不要去想它。縱然有這些事實,這些事實是業報,我不放在心上就沒有了;放在心上,你就要受業報。不放在心上,業報現前我可以不受,我把我的念頭轉過來,轉到哪裡?轉到聽經、讀經、念佛。經教要是通達明瞭了,這些苦自然就化解,即使身在諸苦中,也沒有苦受。心地清淨平等覺,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都不要放在心上。我們就有十足的信心,我這一生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決定親近阿彌陀佛,經上所說的一切跟我的關係非常密切。

  再要有一個感恩的想法,這都是真的,阿彌陀佛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勤苦修行,發四十八願,成就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為我一個人,不是為別人,就是為我。你去問問阿彌陀佛,我說這個話是真的是假的?他一定說,不為你為誰?所以我要感恩,我肯定他為我,你也肯定他為你,他也肯定他為他,我們自己要直下承當,這一點太重要了!這個念頭多親切,這才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他真的不是為別人,就是為我。我過去生生世世無知,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阿彌陀佛的善心善願是為我,沒有認真學習,辜負了阿彌陀佛。現在知道、明白了,決定要報恩,報恩就是決定要往生,決定要親近彌陀,真報恩者。

  《稱讚淨土經》,這是《阿彌陀經》的別本,玄奘大師翻譯的,「由彼界中諸有情類,無有一切身心憂苦,唯有無量清淨喜樂」。「又本經《決證極果品》曰唯受清淨最上快樂。是顯福德無量也」。大福德、究竟圓滿的福德,我們在現前把心轉過來、念頭轉過來,就能夠享受到。『智慧明了』。「此乃光明慧辯願之所攝。願曰,成就一切智慧。又本經《菩薩修持品》謂彼國一切菩薩,諸佛密藏,究竟明了,皆智慧明了之意」。彼國一切菩薩包含就非常廣大,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品類不齊,有法身菩薩往生的,有天人往生的,也有三惡道往生的。三惡道眾生為什麼會往生?都是過去生中學佛的,在這一世當中迷惑了,沒有遇到佛緣,造種種罪業,墮到地獄。在地獄裡頭忽然覺悟了,真正懺悔,真正認錯,發心念佛求生淨土。這就是四十八願裡面所說的五逆十惡、毀謗大乘,只要真能懺悔,阿彌陀佛統統攝受。

  這一類往生的人不少,我們不能夠輕視,甚至於一往生品位在我們之上,這什麼原因?過去生中積功累德太厚了。這是告訴我們,學佛的人不可以輕慢任何一個眾生,連畜生,不可以輕慢牠。為什麼?說不定牠將來成佛比我早,也說不定將來牠是佛,我是牠的學生,都有可能。教導我們一切時、一切處,要用真誠恭敬心對人對事對物。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時時如是示現給我們看,提醒我們,教我們覺悟。所以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得彌陀本願威神加持,智慧、神通、道力大幅度向上提升。像「修持品」所說的,一切菩薩,諸佛密藏,究竟明了,這是智慧明了之意。

  「又明者,明明白白。了者,了了分明」,這叫明了,清楚、透徹。「密教中,如實知自心」,這一句就是此地講的智慧明了。如實知自心,實是真實,真正知道自心,這什麼人?這成佛了,明心見性。知自心就是見性,就是明心,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自心是一切萬事萬物的本體,遍法界虛空界是自性變現的。賢首國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我們學過兩次,這一篇論文講的就是如實知自心。宇宙萬事萬法的本體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那就是自心,你要真正知道了,你就成佛了。我們把《妄盡還源觀》念上一百遍、念上一千遍、念上一萬遍,都沒有見性,還是不能夠如實知自心。為什麼?障礙沒放下。障礙是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個東西放下,你讀他那篇文,真的是如實知自心。

  他講得好!從一體,起二用。二用,現相了,二用是什麼?惠能大師講的「能生萬法」,作用;體,什麼都沒有。能大師前面四句是講體,用四句形容一體,第一個是清淨,本自清淨;第二個,本不生滅;第三個,本自具足,它雖然什麼都沒有,它一樣不缺;第四句,本無動搖,那就是自性本定,就是正定聚。你看最後一句話,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還源觀》裡頭的第二段,生萬法了,起二用。二用,一個依報,一個正報。依報,宇宙,萬法現前了;正報,自己,自己出現了。自己跟宇宙同時出現。我從哪裡來的?宇宙萬法從哪裡來?都是自性裡頭自然流露出來的,這不能不知道,這是宇宙的奧祕。

  所以你從這裡去看,佛教不能算是宗教,宗教說宇宙是神造的,人是神造的,有個造物主。佛沒有,你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要說造物主,每個人都是造物主,不是自己之外有個造物主,自己造的。所以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想就是念頭,阿賴耶,從這個東西生的,這個才叫造物主。阿賴耶裡頭,阿賴耶是迷,迷了之後它也起作用,這個作用是什麼?分別、執著。迷是起心動念,惠能大師講「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它忽然動了,動搖了。真心不動,真心離念,沒有念頭,有念就是妄心,就是阿賴耶。妄心能變,真心能現,所以叫心想生。心能現,想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想生的。中國文字意思深,深廣無盡!兩個字,你看一個是自性,一個是阿賴耶,心是自性,想是阿賴耶,這意思多深,這個才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哲學跟科學都在找這個東西,沒找到。現在的科學是愈來愈接近,還沒有真正找到。

  『神通自在』,如上品當中所說的,「神通變化,一切天人,不可為比,百千萬億,不可計倍」,這前面講得很清楚。「又《菩薩修持品》曰:以方便智,增長了知,從本以來,安住神通。是則智慧明了,達神通之本,而變化神通,自在無礙」。神通有體、有用,智慧明了是體,這是神通的根本。神通靠智慧,有智慧就有神通,沒有智慧就沒有神通。但是在佛門也說,神通來源有兩個,一種是報得的,一種是修得的。鬼神的神通是報得的,天人的神通也是報得,你生到天上,他就有神通,但是那個通不大。天人的神通比鬼的神通大,鬼的神通更小。能夠預知的事情,鬼神的神通,能知道幾個月的,愈近他愈清楚,時間太遠了他不清楚。你問他多少年以後的,他雖說,也不準,不能相信;如果他講幾天、幾個月的,往往非常靈驗,這就是他只有這麼大能力。天人的神通大多了。可是極樂世界人的神通,變化神通自在無礙,那是一般都不能夠跟他相比的。

  「故曰:但得本,莫愁末。根本智者,本也。種種神通,皆聖末邊事。」這些話都是真話。世間人羨慕神通,疏忽智慧,這叫捨本求末,能不能得到?不能。世間人有些有通的人,多半都是有靈附體,他就有神通,這個靈去掉之後,神通就沒有了。這樁事情,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這個附身的靈跟你都有因緣,沒有因緣他不會找你,而且也有時間性的,多半是來報恩的。過去你對他有好處,他現在報答你,讓你升官,讓你發財。讓你升官發財,還都是你命裡有的,你命裡沒有的,他沒有能力給你加一點。你命裡該受的災難,他不能幫助你減一點,這個他做不到的。他會勸你修善、積德,會勸你不要造作罪業,你的福會增長,你的災難可以減少,他有這些方法,這個在世間常有。所以,本重要!本是什麼?戒定慧。這裡雖然只講一個慧,根本智,根本智還是修得來,從定中修得來的,你看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根本智看破,根本的行是放下,真正一切放下,本能就恢復,本能就是六種神通。六種神通人人都有,只是我們今天有障礙,障礙放下之後,它就現前。

  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