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312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一二集)  2012/4/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1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六八三頁第二行,科題「往生勝樂」分二,第一、「體質同佛」。請看經文:

  【十方世界諸往生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這段是本品「十方往生者皆於寶池蓮花化生。此為第二十四蓮花化生願之成就」。說明阿彌陀佛總結五劫時間去參訪十方諸佛國土,取長捨短總結成四十八願,以無量劫修行功德,讓四十八願自自然然都現前,這是第二十四蓮花化生願的成就。

  『自然化生』。「自然者」,義寂法師說,「非胎藏所生育。故自然」。佛說眾生,這六道裡頭眾生,這個生態有四種:有胎生的、卵生的、濕生的、化生的,有這四種。西方極樂世界只有化生,胎生、卵生、濕生都沒有,化生是最自然的。《會疏》裡面說,「非妄業所感,佛願令然,故謂自然」。六道眾生全憑業力,業稱妄業,因為它不是真實的,但是它有這樁事情發生,相有性空,事有理無,所以稱為妄。業力所感,有胎生、有卵生、有濕生,也有化生。地獄裡面是化生,天道多半都是化生,如果不善的業很重,也有胎生。這些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他造的業叫淨業,他是念佛往生,所以都得佛願的加持。

  四十八願裡面,第十八願「十念必生」,第十一願、第十二願,在十念必生裡面告訴我們,五逆十惡、毀謗大乘,這些是什麼?不能往生的。但是善導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不是不能往生,而是佛特別把這些事情說出來,因為這個罪業太重了,主要目的是希望眾生不要造這種重業,不是不能往生。這些極重罪業,只要在一口氣沒斷之前,真正懺悔,真正改過,後不再造,還是能往生。從這些地方,我們才體會到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如果不能懺悔,一般講愛面子,不好意思發露懺悔,那就沒法子,他必須還在六道裡面受果報。什麼時候能往生?什麼時候覺悟,他就能往生。什麼時候懺悔承認自己過失,這樁事情愈早愈好,愈快愈好。理上講,臨命終前一念。臨命終前那一念有幾個人,臨終的時候,那個痛苦不是一般病痛,人在生死關頭往往把這些事情忘掉,縱然有人助念提醒,一百個人當中提醒,真正省悟過來幾個人?不是一百個人都會回頭、都會覺悟,這個要知道。所以臨終助念有好處,縱然不能往生,可以幫助他減少痛苦,這個效果是決定能夠收得到的。化生,前面講了,是變化的,而且極樂世界的化生,一現這個相就跟阿彌陀佛的相平等,這個非常不可思議,這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

  『清虛之身,無極之體』。「清虛」,這是漢譯的本子,吳譯的本子;康僧鎧的本子是魏譯的,翻作「虛無」,意思相同。義寂說,「非飲食所長養,故虛無」。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飲食,跟我們的體質不一樣。我們這身是阿賴耶的相分,也是三細相裡面所說的境界相,這個相不清淨,這個相裡頭有無明。像凡夫,除無明之外,有分別、有執著,所以這個身不清淨。極樂世界不需要飲食,體質變了,他是法性身,故虛無。「非老死所殞沒,故無極」。極樂世界的身你得到了,永遠不滅,沒有變化,凡聖同居土也沒有變化,這個才了不起!說實報土沒有變化我們可以理解,凡聖同居土帶業往生的,這個事情只有極樂世界有,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沒有這個事情,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極樂世界無比殊勝莊嚴,就是凡聖同居土,因為凡聖同居土裡面的狀況跟實報土相似,全是阿彌陀佛的慈悲,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所以我們每讀到這經文,都向阿彌陀佛感恩。這叫無極,壽命長遠。

  《華嚴經》上所說的實報土的菩薩,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在那邊修行,無功用道,因為那些人都不起心、不動念。修什麼?就讓這個無始無明習氣隨著時間慢慢消失掉,無明習氣完全消失,他就成妙覺。妙覺,這個世界就不見了,菩薩的身相沒有了,都是變化的;國土沒有了,實報莊嚴土沒有,身相也沒有,回歸常寂光。就是說他的身、他的國土統統成一片光明,跟一切諸佛如來融合成一體,光光互照,這才叫究竟圓滿,一切相沒有了。一切相沒有,還有沒有事?有。有什麼事?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自然就現什麼身,那都是變化的,都是化身,現身能辦事。佛在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像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乃至彌勒菩薩,這些大菩薩實在講,久遠劫前全成佛了。今天在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的教區,他們是來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的,眾生有感,他們就有應。所以他是應化來的,不是真的菩薩,早就成佛了。應以菩薩身而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是這個意思。

  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以佛身八相成道,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在中國有沒有?有。中國人,像孔子、老子、孟子、堯舜禹湯這些大聖,我總是想這些大聖大賢是佛菩薩應化在中國。中國人心目當中仰慕聖賢,應以聖賢身度化者,即現聖賢身而為說法。我把我這個想法向李老師請教,老師說理上講得通,但事上沒有證據。孔子一生沒有說他是什麼菩薩再來的,他沒說,事上沒有證據,理上真講得通,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所以在常寂光裡頭,那個作用究竟圓滿。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眾生有感,立刻就現前。我們念佛,跟佛有緣的時候,佛身就現前,是不是從十萬億佛國土那個地方過來的?不是的,就在當下。從十萬億佛國土那裡來的那是應身,這是化身,彌陀的化身,全在當下。換句話說,我們生活在佛身裡頭,佛的身比虛空還大,虛空都在佛的身體裡頭,在佛的心裡、在佛的身裡。佛的心、佛的身都沒有形相,不是物質、不是意念,也不是自然現象,叫不可思議的境界。

  「《嘉祥疏》曰:以神通無所不至,故無極之體。色如光影,故云虛無之身」。也就是說諸佛菩薩之身,他的色身,色身就是有形相的,你能看得見,你能摸得著,但是它像光、像影一樣。像光影,我們今天從電視裡面所看到的就是光影,但是我們的電視是平面的,佛菩薩所示現的是立體的,比這個更逼真,有緣就見到了。我們跟佛菩薩都有緣,為什麼見不到?你現在程度還不夠,現在要給你現身你受不了,為什麼?佛菩薩對我們是讓我們起真心、清淨心,不要有妄念起來。我們現在要見到佛菩薩馬上起妄念,我見到佛、我見到菩薩,我很有功夫,你們都不如我。你看煩惱起來了。什麼時候會見到?見到如沒有見到,如如不動就見到了。

  我們看到《高僧傳》慧遠大師,這是淨土宗初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與志同道合的道友,一百二十三個人,在江西廬山東林建一個念佛堂,大家在一起念佛求生淨土。所以淨土宗從那裡開始,我們稱他為初祖。傳記裡有記載,他一生曾經三次見到極樂世界,從來沒有跟人家說過,沒有人知道。到他臨終往生的時候才告訴大家,極樂世界現前,我要走了,這個境界過去曾經見過三次。大家才曉得。得要有祖師這樣的定功,見到,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說。臨走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他看到蓮社比他早往生的人,都在阿彌陀佛的身邊,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他,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再看《會疏》裡頭的解釋。所以這個註解是集註,古大德註解統統抄在此地,提供我們做參考。《會疏》說,「有而若無,縱任無礙,故名虛無之身」。這個縱任是身相的活動,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叫虛無之身。「一得受生,無有終期,故名無極之體」。你得到這個身,這身就不滅,它不生不滅,到無始無明斷盡,這個身相沒有了,它不是滅了,他的身、他的土完全融歸自性。常寂光就是自性,自性是光明,不是黑暗的,黑暗叫無明,自性是光明的,迷了才產生黑暗,覺悟了是一片光明。

  這些事情能找到證據,化身也能找到證據。《虛雲老和尚年譜》裡頭記載,我們相信那不是假話,句句是真實。虛雲老和尚朝五台山三步一拜,我不知道他是從哪裡出發,如果是在雲南雞足山,要朝五台三步一拜,至少要一年多的時間才能走到。這麼長的時間,一個人在路上難免不生病,果然生兩次病。兩次生病都在荒山野外,附近都沒有人家,病倒了很苦。遇到一個叫化子來幫助老和尚,照顧他,照顧十幾天身體完全恢復,繼續再去拜,再去朝山。第二次,大概有半年的時間又遇到這個困難,又是他來救。他就問他,請問他貴姓大名。這叫化子告訴他,他說他姓文,文章的文,吉祥的吉,叫文吉。問他住在哪裡?我就住在五台山。你到五台山,五台山人都知道我。他就記在心裡。老和尚到達五台山就打聽,沒人知道。以後到寺廟裡把這個事情告訴大家,大家提醒他,那是文殊菩薩。他恍然大悟。你看,你一動念頭,佛菩薩就照顧你,就在你身邊,平常他不現身,你看不到他;你生病,你遇到困難,他就現身來救你。這事情不是假的。

  老和尚修定,說實在話,虛老和尚沒開悟,有定功。你看一入定,常常就十幾天、一個月,出定的時候,他感覺得才幾分鐘。有一年冬天,他煮了一鍋芋頭,還沒有煮熟,他就在旁邊打坐入定,這個定差不多有一個月。廟裡很多人很久沒有看到老和尚,怎麼沒有出來,去看看他,看他的時候他在打坐,入定了,用引磬在耳朵邊敲,出定了。一看到大家來很歡喜,我煮的芋頭,看看有沒有好,在我這吃!鍋一掀開,芋頭都長毛了。他說我才入定沒好久。一個月了。這定中時間、空間都不存在,老和尚心清淨沒有染污。這都是《年譜》裡頭記載的。我初學佛的時候看了很多遍,這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次也是過年,從常住拿了一些油、過年的菜,他是住茅蓬,回到茅蓬去,應該是在黃昏的時候,他慢慢走回去。在半路上遇到兩個出家人,都認識,在寺廟裡頭的常住。這兩個人拿著燈籠,碰到虛老就問他,「老和尚,天都這麼黑了,你怎麼不拿個燈?」他這一問,老和尚感覺到天突然變黑了;他不問的時候,老和尚外面看得清楚,天沒黑,永遠保持那個樣子。定中把境界止住了,別人看到天黑,他沒有,但是他一有分別,天馬上就黑了。可見他走路的時候,回去走路心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他那個境界永遠保持著,到一有分別、一有執著,立刻就變了。

  這個人距離我們不遠,抗戰時期還在。曾經到香港來過,在香港住了一個月。這邊居士們很希望他長住香港。他住了一個月告訴大家,這個地方不是修行地方,花花世界,他說我還是要回到山上去。而且告訴大家,災難很多、很嚴重,回去代眾生苦。慈悲到極處!他可以不回去,這裡居士給他蓋的精舍,我去看過,是個別墅,提供讓他在這修行。堅持一定要回去,不捨眾生,這種精神我們都應當要學。老和尚哪裡有災難就到哪裡去,希望憑著他的修持、功德,災難縱然不能化解,也希望能減輕一點,這是他的悲心。所以極樂世界的人方便。

  「憬興云:虛無、無極者,無障礙故,希有故。如其次第」。這意思就是說,「意謂:無障故曰虛無。希有故稱無極。諸家之釋」,這些祖師大德的解釋,可以合參,可以用來參考。我們看下面經文,「享受極樂」,請看經文:

  【不聞三途惡惱苦難之名。尚無假設。何況實苦。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這經文容易懂,念老註解說,這段文是「第一國無惡道願」、「第廿八國無不善願」,這兩願的成就。前面三句是第一願,最後的兩句是第二十八願,國無不善。「小本云: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又曰: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這是說極樂世界,往生到那裡去,沒聽說有三惡道的名稱,地獄、餓鬼、畜生沒聽說,沒聽過。不但沒有三惡道,羅剎、修羅、妖魔鬼怪,在極樂世界你聽不到這個名稱,名字尚且都沒有,哪有這些事實?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只有兩道,人、天,只有人天兩道。只要生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加持,前面我們念過,善根福德因緣都圓滿了,往生的時候就圓滿了。

  善根福德因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念佛,要相信佛經,不能懷疑,無論是有心無心、有意無意,恭恭敬敬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佛法不妄語,佛法不誇張,那這話就是真話。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每天都在念它,所以你的善根福德因緣很快就達到往生極樂世界的標準。有一些人唯恐不足,多念!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做了榜樣,這是作這本書註解的人,他在末後跋語裡說得很好,寫這本書他得的利益太大!真的把西方極樂世界的情形搞清楚、搞明白,信心堅定,決定求生。往生之前半年,每天念佛十四萬聲佛號,這給我們做榜樣的,念了六個月往生。一天十四萬聲佛號,追頂念佛,只有這是真的。這裡頭意思很深、很廣,在那裡教導我們、勸告我們,娑婆世界不必留戀,極樂世界一定要去,統統要放下,立刻就能放下,一絲毫留戀都沒有。要有這樣的決心,有這樣的毅力,得空就念佛,不要把時間錯過,一分一秒都要把它抓住,多寶貴!一念相應一念佛,這個相應消自己的業障,斷自己的煩惱,統統在一句佛號裡頭。所以你不必再去想煩惱業障,不要去想它,只想阿彌陀佛,業障不消自然消,煩惱不斷自然斷,到時候阿彌陀佛就來了。

  《淨土聖賢錄》裡頭記載著宋朝瑩珂法師,我們相信那不是假的。那是個破戒的出家人,造作地獄罪業的出家人,他相信因果,他知道地獄苦,畏懼、害怕墮地獄,請教同參道友有什麼方法能救他,讓他不墮地獄。就有個同學送他一本《往生傳》,他讀了之後非常感動,自己把自己關在寮房裡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一句佛號念到底,居然把阿彌陀佛念來。佛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等你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瑩珂也很聰明,他跟阿彌陀佛要求,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因為自己根性習氣很重,禁不起外面誘惑,他說我再要活十年,不知道要作多少業,我十年壽命不要了。佛就答應他,好,三天之後來接引你。三天之後真往生了。

  佛為什麼不當時就帶他往生,還要再三天?當時帶走了,往生沒人知道,說不定人家還以為瑩珂法師自殺,沒人曉得。阿彌陀佛留三天的時間,不曉得度多少人,那寺廟個個人都知道,看著他真走了,這個大家信心沒話說。瑩珂法師宋朝人,距離我們大概有八百年,我們今天看到這個事情都增長信心,都受他影響。佛菩薩處理一件事情,一定是讓它積大功德,他這往生一表現的時候,他是造罪業回頭念佛往生的,地獄罪業,真回頭!這是什麼?畏懼地獄苦,逼著他不能不幹,他自己曉得,他要不往生決定墮地獄。這是惡業、惡報逼著他往生,做了往生的增上緣,逆增上緣,我們得要會用。所以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極樂世界沒有苦,『但有自然快樂之音』,這個「自然快樂」我們在前面讀過,這一品經裡面專門講極樂世界依報莊嚴。極樂世界的寶池、流水、樹木、眾鳥,統統都說法,讓你賞心悅目,你喜歡學什麼法他就給你講什麼法,讓你的修學不會中斷。我們這個世界睡眠要中斷,吃飯的時候要中斷,工作要中斷,斷斷續續,極樂世界沒有中斷的時候,因為他不需要吃飯、不需要睡眠,他的體質跟我們完全不一樣,我們無法想像。「又《論註》曰: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故經云: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彼國,名為極樂」,名符其實真的是極樂世界。

  下面是第四科,「所攝眾生莊嚴」,從第十八品到三十一品分兩個大段。「丁一、眾生」,十八到二十五,這是講正報。第一段說的是「果」,十八品到二十三品分六段,第一段,「超世希有」。

  【超世希有第十八。】

  「本品顯彼土正報依報,悉皆超越世間,甚為希有」。第一段裡頭「正報超世」,這都是我們非常關心的。依報是生活環境、學習的環境,正報裡頭首先給我們說明,「總讚人天」,這個用意深!人天,極樂世界品位最下的。最下的都這樣殊勝,往上面去就不必說了。第一個小段,「容色無別」,請看經文:

  【彼極樂國。所有眾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類。無差別相。】

  先說正報,『所有眾生,容色微妙』。「容者,形容」,就是身體,形是身體、容貌,整個身形也是容,「容貌」。「色者,色相。微妙者,精妙之極」,我們無法想像,身體之好。『超世希有』,「世」是世間,這個世間是講十法界依正莊嚴,都不能夠跟它相比。「《會疏》曰:非有漏生滅身」,極樂世界,你去往生得的這個身相不是有漏生滅身。有漏是什麼?帶著有煩惱習氣。我們這個世間是有漏生滅身,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有見思煩惱、有塵沙煩惱、有無明煩惱,六道眾生個個具足。這個身有生有滅,壽命長短不定,統統是業力在支配,修的福多,壽命就長一點;造的業重,壽命會短一點。長短,壽命長短也在我們自己掌握,雖然命裡頭有定的,命定是前世業報,但是這一生當中可以改變,《了凡四訓》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像了凡先生這種人,過去、現在都不少,懂得這個道理,知道怎樣改造命運,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們應該要學習。相信命運是真有,一點都不假,命運是自己造的,所以改造命運,不要去找這些算命、看相,不要去找他們,看風水都不需要,完全是自己的念頭。把自己不善的念頭統統放下,換成善的念頭,你的命運就改了。你造罪業,你的命運會減損;你做好事,你的命運會延長。福報亦如是,譬如財富,喜歡布施的財富多,愈施愈多;吝嗇,看到人家有困難,不肯布施,不肯捨財,你的財縱然多,會減損,你未必自己能享受得到。財多是一樁事情,能享受到又是一樁事情,是兩回事情,總得搞清楚、搞明白。

  人生在世最大的福報是什麼?是健康,這叫真的福報。絕對不是每天吃什麼補品,那個不是的,那不是福報。我們看到很多鄉下農民活到一百多歲,還在農地幹活,看到些大富長者,八、九十歲坐輪椅,一百多歲還在種田,中國有,外國也有。中國我沒有看到,外國圖文巴我那裡看到了。圖文巴有個長壽村,最年輕的都九十多歲,一百多歲,他們自己種地,都是信基督教的。我們去了,現在也念佛了,非常好。看他們健康長壽,動作都很敏捷,出門自己開車。所以真正幸福,老而不衰,跟年輕人一樣,這是真正有福報。他們這些人住在農村裡頭,生活都相當清苦,我們悟琳法師就在他們村莊裡頭經常去講經教學,他們都歡喜接受。

  「法性清淨身體,故云希有」。所以極樂世界是法性身,居住的是法性土,法性清淨,一塵不染。依報、正報在極樂世界找不到病毒,所謂細菌,找不到這個東西,那個地方沒有這個東西。沒有聽說極樂世界有人生病,所以生老病死苦都沒有。沒有生老病死,也沒有求不得,你心裡想要什麼它東西現前,隨心所欲,不想要了就沒有,不需要收拾,不需要整理,也不用儲藏。我們平常日用的東西,像衣服不用收藏,也不要去洗,你想換一件,衣服已經在身上換了,都用不著脫下來換,它就變了,隨心所欲。沒有求不得苦,沒有愛別離苦,沒有怨憎會苦,沒有五陰熾盛苦,為什麼?它不是八識變的,不是八識變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離不開八識,一切法從心想生,那個心想就是第六識、第七識,這是十法界。極樂世界,一到極樂世界就轉識成智,自然的,這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稀有!

  「又《往生論》偈曰: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這兩句話意思很深,我們要注意到它講的是天人,不是講別人,不是講阿羅漢,不是講菩薩。天人是什麼?就是說我們到極樂世界,帶業往生是天人。換句話說,經上所介紹的全是凡聖同居土的狀況,我們到極樂世界的享受。清淨智海生,這個清淨智海是阿彌陀佛的清淨智海,我們是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有這樣好的修學環境。念老說,「由上可見,所有眾生皆是一清淨句之流現」,清淨句是什麼?真實智慧,無為法身。「超越世間,故云超世希有。再者,悉皆蓮華化生真金色身,三十二相」,這三十二相是釋迦牟尼佛在四十八願裡頭說的。當時為大家介紹極樂世界,因為印度人對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很熟悉,認為這樣的相好是大富大貴。實際上,超越太多了,超越太多說出來別人不相信。但是佛在講《觀無量壽佛經》就說出來,十六觀裡頭,佛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個隨形好又出八萬四千光明,每一個光明都現的有佛菩薩到十方世界為一切眾生說法,重重無盡。

  這樁事,極樂世界人天有沒有分?當然有分。為什麼?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雖然有四土,但是四土是平等的。名義上有四土,實際上全是實報莊嚴土。這要感恩阿彌陀佛,其他世界裡頭沒有,找不到,只有這一家。佛佛道同,佛跟佛智慧神通道力都平等,為什麼極樂世界有,別的佛世界沒有?佛是平等沒錯,願力不一樣,沒有成佛的時候,大家的想法、看法不相同。沒成佛的時候,只有阿彌陀佛願力最大,因為他想普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罪苦眾生,他發這個願。這個願,其他的佛在因地未必有這個願。他的願不是虛願,他兌現了,真做到了。所以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再加上無量劫修持的功德,是從願行無量功德裡頭流出來的,與法性圓滿相應,才有這樣殊勝莊嚴。也感動了諸佛如來,能夠把六道罪苦眾生,非常難度,八萬四千法門度不了他們,他們業障太重,諸佛如來把這些人統統介紹到極樂世界,由阿彌陀佛來攝取。所以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法性土是沒有邊際的,因為它是無礙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法相是有障礙的,是有侷限的,極樂世界沒有障礙,沒有侷限。真是像中國古人所說的,「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就是無障礙的法界。古時候佛法沒到中國來,中國人能說出這兩句話,不可思議。兩句話是怎麼說出來的,怎麼想出來的?這個境界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但是在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也是入了這個境界。

  「色相皆如,故曰咸同一類,無差別相。此即身悉金色願、三十二相願與身無差別願」,這三願的成就。不可思議!這是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他在觀察諸佛剎土發現眾生苦,苦的原因是什麼?不平等。身體好的人顯得很驕傲、驕慢,身體差的人感覺得有自卑感,比不上人,這心裡難過;相貌好的人跟相貌醜陋的人在一起,也有這些煩惱現前。所以他發個願,凡是生到極樂世界,身體一樣,相貌也一樣,大家這個念頭生不起來了。標準是以他自己做標準,完全跟阿彌陀佛一樣。

  阿彌陀佛身金色,這個金的意思是取它不變。五金,金銀銅鐵錫,只有金不會受氧化,其他的都會氧化,會變色。所以金特別貴重,就是它不會變色,世間人把它看作珍寶,取這個意思。佛的身叫紫磨真金色身、金剛不壞身,身不會隨著年齡衰老,它不變。你到極樂世界去,所現的化身就永遠不變,跟阿彌陀佛相貌一樣,每個人都一樣,都歡歡喜喜。每個人一樣都不認識了,到底哪個是佛、哪是眾生?這個不要擔心,人人都具足神通,所以你決定不會認錯。到極樂世界一定有很多熟人,我們無量劫當中,有很多人早覺悟,早念佛往生了,我們現在都把他忘掉。到極樂世界之後,統統想起來,這個人哪一世我跟他什麼關係,哪一生在哪個世界,全想起來。所以到極樂世界,親朋好友、有緣眾生在那裡聚會。親愛的聚會了,冤家債主也聚會了,大家都非常快樂。因為到那個地方,怨親都已經放下。但是過去這些事情見面都想得起來,現在都是阿彌陀佛的學生,都是走向了成佛之道,怨親平等,這是同學、同參。所以到極樂世界不會寂寞,比我們在此地更快樂,熟人更多。下面,「順俗故名」。

  【但因順餘方俗。故有天人之名。】

  我們看註解,「彼土眾生」,極樂世界眾生,「皆得神通自在,皆悉住於正定之聚」。六種神通,雖然是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六種神通統統具足,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天耳徹聽,天眼無礙,遍法界虛空界你完全能夠緣得到,你看得到、你聽得到,你能夠接觸到,這個範圍太大,跟諸佛如來差不多,有這樣的智慧,有這樣的神通。皆悉住於正定之聚。佛法裡面講三聚,正定,指的它不是邪定,而且是稱性的三昧,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自性本定,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就說這個意思。這種正定決定成佛。

  「得不退轉」,三種不退轉全得到。第一個位不退,他是聖人永遠不會退到凡夫。這個位不退,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薩就證得了。修其他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一定要從這入門。這個入門難!我們做不到,做不到功夫不能成就。所以任何一個法門,今天我們想嘗試去修學,都不可能有成就,自己要清楚。黃念老這樣的人,學過禪、學過密,而且都有成就,學過教,到最後完全靠念佛求往生,給我們做了個示範,告訴我們不必浪費時間,不必浪費精力。那些法門,我們一定要記住蓮池大師的話,蓮池大師到晚年,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他說「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哪個喜歡,你去學,都好;「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自己放棄,八萬四千門放棄了,一切經教也放棄了。一部經、一句佛號,蓮池大師的一部經是《阿彌陀經》,一部《彌陀經》、一句佛號,他成就了。蕅益大師亦如是,也是一部《彌陀經》、一句佛號。蕅益學蓮池大師,那個時候蓮池大師已經往生,蓮池大師的著作在,是蓮池大師的弟子整理、出版,流傳給後世,今天我們讀到的《蓮池大師全集》。

  這都是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重要!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印光大師告訴我們的,必須有經教的基礎。為什麼?沒有經教的基礎,你的信心不踏實,你的願心也不可靠。為什麼?對於事實真相沒了解。經教是幫助你看破,了解事實真相你才會真信、真願,對於這個世間你才會真放下,經教好處在此地。不懂經教,光是那種熱忱,熱忱會變質,不定遇到什麼緣,你對淨宗信心退轉,改變主意去學別的法門,對於往生全功盡棄,那就太可惜了!

  《無量壽經》在中國修學的人很少,原因是什麼?沒有好的版本,五種原譯本都讀麻煩,太多了。沒有好本子,所以大家把《無量壽經》放棄,專門學《阿彌陀經》。《阿彌陀經》的內容跟這個經是一樣的,但是說得太簡單。蓮池大師的註解註得好,《疏鈔》。所以《彌陀經》的三部重要的註解,修淨土的沒有不認真學習,蓮池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阿彌陀經》三大部。也正因為這個緣故,夏蓮居老居士重新做第三次的會集,希望《無量壽經》有一個完美的善本。這個他做到了,他到世間來就做這樁事情。這樁事情他做成功了,讓修淨土的人從《無量壽經》上契入,這是正道!早晚課誦用《彌陀經》可以,但是一定要熟讀《無量壽經》,對於極樂世界才真正認識。你不認識它,真信切願發不出來,修學過程當中會動搖。古人說的,在高名厚利之下會變節。這個事情真有不是假有,而且很多,都是因為對極樂世界缺乏認識,才產生這種流弊。所以會集是大功德,這都不是凡人。註解更殊勝,集註,讓我們在這生起信心。

  位不退、行不退(行是修行)、念不退,我們今天念念都與極樂世界相應,決定不退轉,我一心嚮往的就是極樂世界;一心,唯一一個願望,親近阿彌陀佛。不辜負釋迦牟尼佛的教導,把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我們要完全接受。生到極樂世界就等於一生成佛,他真的一生成佛,得到了保證,決定不會再退轉。實實在在,「皆遠超天人」,絕對不是十方世界六道裡頭的天人能夠相比,這讓你沒有法子想像。

  「唯以他方多有天人,故隨方俗,而亦有天人之名」。這就講清楚、講明白了,極樂世界是天人的名,但是實際上十方世界的天人不能跟他比,差距太大。「本經《禮佛現光品》謂彼土唯是眾寶莊嚴,聖賢共住。既皆是聖賢,故知實非世間之天人也」。即使是天人,大概也像我們中國孔子、孟子、老莊一類的大聖大賢,有智慧、有道德。中國這些聖賢還沒有神通,極樂世界有神通、有智慧,得彌陀本願威神加持,智慧、神通、道力似乎接近圓滿,大智、大德、大能,極樂世界的天人。「至於彼土中所謂為人與天者」,依義寂法師之意,「有念佛兼持五戒往生者」,他還有持戒的習氣。「並此以次,皆所謂人也」。或者「念佛兼十善」,修十善的,這天業,「往生者,是名天也」。「又地居者,人也。或在虛空者,天也」,這義寂師說得也很有味道。極樂世界確確實實,但是願意住在地面上,願意住在空中,是隨意的,想住在地面上,他的宮殿,住的這個房子就在地面上;想升到空中,它就在空中。他到十方世界去參學,宮殿隨身,就像我們現在飛機一樣,它隨身,他宮殿會飛的,隨心所欲,真正得大自在。下面世尊舉比喻來顯示,請看經文:

  【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苦乞人。】

  這就是乞丐、要飯的。這個乞丐。

  【在帝王邊。面貌形狀寧可類乎。】

  念老有個註解,我們看看,「右」,右就是右面這段文,這一行文,舉比喻,「以顯彼土眾生容色之超勝」。佛說法非常善巧,我們一般人想不出的佛都能夠說出,用什麼比喻來顯示極樂世界天人的樣子?首先用世間乞丐,乞丐來做比喻。這個比喻一共是有「五番比喻校量」。第一,「以乞人比帝王。乞者,乞丐,討飯求生之人,形容枯槁。人間帝王,養尊處優,形貌豐潤,容顏光澤。以乞人比帝王,則醜陋甚矣」。這是非常明顯的,一看就看出來,乞丐怎麼能跟帝王比?第二,這個第二番。

  【帝王若比轉輪聖王。】

  經文:

  【則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也。】

  世間『帝王』要跟『轉輪聖王』在一起,那個相貌、福報顯示,就像乞丐在帝王身邊一樣,這不能比,差太遠!第三番,「輪王比天王」。

  【轉輪聖王。威相第一。】

  在人間是第一,威德相好,轉輪聖王有三十二相。他要跟忉利天王比。

  【又復醜劣。】

  那也像乞丐在帝王邊一樣。所以這不能比。中國諺語說「人比人就氣死人」,這怎麼能比?帝釋天,就是忉利天主,帝釋天跟第六天王去比。

  【假令帝釋。比第六天。雖百千倍。不相類也。】

  第六天王是誰?波旬,波旬是第六天天王。了不起!我們對他不能不尊敬,就是他化自在天,這是欲界天的天頂。為什麼稱他作魔王?他總是不喜歡修行人脫離六道輪迴,因為他把這些人都看作自己的國民,出國再不回來,他的人少了。他對這樁事情很在乎、很擔心,不願意你離開這個世界。你在這個世界怎麼修都好,想出去他就生煩惱。我們想往生他也生煩惱,他總給你作種種障礙,但是你能夠突破障礙,他很佩服你,他也很歡喜。「又皆醜劣遠甚」,差距太遠了,「過於百千倍也」,百倍、千倍都不止。帝釋天跟忉利天比。第五番,「第六天王比極樂聖眾」。

  【第六天王。若比極樂國中。菩薩聲聞。光顏容色。雖萬億倍。不相及逮。】

  念老註解裡頭說,「但若以第六天王比極樂世界之菩薩與聲聞,則不相及逮」,就是不可及,比不上,超過萬億倍。「極顯彼國會眾,光顏容色超世希有」。極樂世界我們知道,菩薩、聲聞、天人相貌全是相同的,都沒有差別,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你才知道極樂世界這身相之好。這樣比起來,我們大概有個概念,這相好沒有能比的。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現在這個乞丐的身,到了極樂世界就換上一個超過他化自在天王萬億倍的身相。這個事情我們應不應該做?應不應該到極樂世界換個身體?這個世界的身體壽命短促,極樂世界無量壽!這個世界的身體累贅,不乾淨,天天洗好幾遍還是不行,永遠洗不乾淨。到極樂世界不要再洗,一塵不染,身心都清淨自在,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為什麼?十方世界都在你眼底,你看得清清楚楚。你有智慧、你有神通,有緣的眾生,你自自然然知道用什麼方法去幫助他、去成就他,誘導他改邪歸正。當然我們一定會誘導他同生極樂,只有到極樂世界才有這個能力,修八萬四千法門,要修成這個能力可不容易。這法門之殊勝,決定不能錯過。正報說到此地,下面說「依報」,依報是環境,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

  【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猶如他化自在天王。】

  念老在這裡註得不多,這段經文顯示極樂世界的眾生,「依報超勝。衣食住三者,皆如欲界之頂第六天之天王」。第六天的天王叫他化自在天,也就是說明,第六天王他的衣食住是第五天,第五天是化樂天,變化供養他。你看他都不需要自己去變化,別人變化好的供養他,這真得大自在。我們到極樂世界,不是第五天,第五天是化樂天,不是他們來變化供養,是誰變化供養?是阿彌陀如來。阿彌陀如來大施主!這個供養的人超過化樂天那不曉得多少倍,沒法子計算。阿彌陀佛是圓滿的妙覺如來,他來供養,一切受用皆是彌陀大願所成就的供養。你想什麼,什麼就現前,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居住宮殿,款式大小,一切都如心願,想大宮殿就大,想小它就小;想在空中,它就飛在空中,想在地面,它就落在地下,宮殿無量珍寶成就,隨心所欲,這是居住的環境。

  下面一段,「顯德」,這個非常重要。沒有大的福德,這個地方這麼大的福報你怎麼能去住?中國古人所說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我們今天要修福。我們這個福報雖然是阿彌陀佛發心供養的,我們得要有福報去享受,沒有福報享受不到。這福報怎麼修?念阿彌陀佛就是修福。最大的福報、圓滿的福報無過於念佛,世間很多人不知道!以為念佛不是修福,一定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不知道念佛的福報比什麼樣的善事都大,而且都圓滿,圓修圓證。不論做多大的好事,比不上念佛,這個道理、這樁事情必須要知道。我們才真正感覺得念佛太重要!不念佛就沒福報,愈念福報愈大。佛這個福報裡頭還帶著智慧,只要念佛,福慧雙修。世間修財施只能得財的福報,有限!世間修法布施,得聰明果報也有限,都比不上念阿彌陀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