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解演義 > 54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十四集)  2010/6/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5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十四面倒數第二行,我們將經文念一段:

  「四,諸法相即自在門。上顯相容,此表相即。晉譯《華嚴.十住品》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譬如水之與波,以水喻一,以波喻多。波即是水,水即是波,彼此相即,而各自在,故云相即自在」。《華嚴》這十句就是十玄門,把全經實相全都說出來了,前面第一句是總說,同時具足相應。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這個現象是不可思議的現象,總的來說就是事事無礙。這個說法,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教學,只有在華嚴會上說出來,其他的講到理事無礙,沒有說事事無礙。事事無礙是如來自己親證的境界,不是菩薩的境界;菩薩要法身菩薩,法身菩薩就是成佛了,他們的境界。換句話說,十法界裡面不說,不是不常說,佛根本就不說。對什麼人說?對法身菩薩說。所以《華嚴經》是二七日中世尊在定中所說的,與會的大眾都是法身菩薩,四十一個階級,從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對他們講的,那是純真無妄,都是講的事實真相。

  可是我們讀了之後,這些現象在哪裡?就在現前,實際上就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只是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迷失了自性。這裡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迷一切迷,一悟就一切悟。我們要知道,這個佛在經上常講,時時提醒我們,悟是真的,迷是假的。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就告訴我們,覺是真的,迷不是真,「本覺本有」,真的,「不覺本無」。本來無的一定可以斷掉,我們一般講放下,其實就是斷掉;本有的一定能把它找回來,你本有,本來有!迷的時候有沒有?還是有,不但有,它還起作用,只是你自己不知道,你把它錯用了,錯用了就造孽。諸佛菩薩他們覺悟了,覺悟之後他用得正,他不是不用,他也用,他用它來教化眾生,教化十法界的眾生,不僅僅是人,從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一直到阿鼻地獄,這個作用多大!我們迷了,迷了也起用,還是有作用,用錯了,用來造業。造善業,六道裡的三善道;造惡業,六道裡的三惡道,幹這個去了。

  人真正覺悟了,六道就沒有了。六道雖然沒有了,可是還有許許多多迷在六道裡面的眾生,佛菩薩要不要照顧他?要,時時刻刻都在照顧他。為什麼?法界是一體,三善道、三惡道沒有離開法界。我們如果把法界比喻作我們的身體,十法界就是我們身體各種不同的器官而已。有的器官有毛病,要不要關心它?要不要把它醫療?肯定要關心。三惡道就是我們出了毛病的這些器官,就這麼回事情,跟諸佛如來還是一體,你怎麼能不關心?所以十玄第一個就是同時相應,同時還同處,同時同處具足相應。具足就是一絲毫都沒有欠缺。這是一句總說,我們首先要把它認識清楚,後面這九玄你就很容易懂,雖然不是我們凡夫境界,我們能夠體會得到。譬如一念具足一切信息,我們用現在的名詞來說,能相信嗎?我們現在看到科學的進步,這個晶片,現在電腦裡面用的,用得很廣了,照相機現在也都用晶片。像小指甲這麼一點點大的晶片,裡面有多少信息?我在澳洲有同學送我一套《四庫全書》,晶片的。《四庫全書》分量很大,這晶片多少個?好像只有十幾張,就像光碟一樣,十幾張,濃縮在那個裡頭。光碟放在電腦裡面,屏幕上就顯出來,就看到,這是從前無法想像的。一部《大藏經》居然才兩片,我們感到驚訝。可是回頭看看佛經,原來我們讀經疏忽了,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經上給我們講,一念具足一切信息。那一念,我們這個指甲大小的晶片不知道有多少念?

  我們知道,物質現象是怎麼來的?是心念累積連續的現象。說真話,根本物質就不存在,就沒有物質。意念,無量無盡無數的意念累積在一起,連續爆發的現象。我們眼睛看到了,耳朵聽到了,我們手去摸它接觸到了,這叫物質現象,阿賴耶的境界相。學唯識的時候,講唯識的時候,講得頭頭是道,可是我們看到現在科學的發明,感到很驚訝。其實想想過去所學、所講的,不就是這麼回事情嗎?比這個高明多了,這個跟佛經上所講的那差遠了。今天講到量子,量子是個小光點,已經變成物質現象。那一個小光點是多少信息累積在那個地方。科學家以為宇宙的發生是大爆炸,也有一點像,但是不是他們所想像的。光子是怎麼來的?比基本粒子還要小,幾乎等於零,不是接近零,等於零,真的是零,它有一種力量,有一種作用的力量,它在那裡爆發了。好像閃光一樣、閃電一樣,時間非常短暫,我們肉眼已經沒有法子接觸到,但是它許許多多的光點連著爆炸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一個是決定看不到的。看到了,我們認為這是物質,它有個東西在那裡。每一個光點裡面都有圓滿的信息,每一個光點裡面有圓滿的物質現象,這物質現象是什麼?佛法裡面講無量無邊的法界,現在科學家講是宇宙。

  宇宙有多大?中國古人講的兩句話已經說出來了,「其大無外」,沒有邊際,這宇宙的邊緣,宇宙沒有邊緣;「其小無內」,現在量子講的其小無內。這跟你講有大有小,然後給你說大小是一不是二。大是小中之大,小是大中之小,這個話意思很深。大中之小容易懂,小中之大不好懂,可是《華嚴經》上講得很多。《華嚴經》講微塵,這是佛學的術語,現在講量子,講小光子,這個小光子裡頭有世界,有像我們現在講的無量無邊的世界在那裡面,有世界。世界沒縮小,小光子沒放大,那裡頭有世界。那個世界裡面還有微塵,也就是還有小光子,那個小光子裡頭還有世界,重重無盡。這個現象科學還沒找到,科學只發現小光子裡面有信息,什麼樣的信息?所有宇宙之間一切信息都在裡面。這個說法,真的,這個第六意識的功能很大,這是佛在經上常講,我們現在科學證明了。第六意識,對外攀緣可以能夠緣到虛空法界,對內可以緣到阿賴耶。今天科學家也是從兩個極端上去發展,一個是宏觀世界,這大宇宙;一個是量子力學,小宇宙。但是佛法裡面講的大小是一不是二,這個科學還沒講出來,逐漸逐漸會向這裡去發展,我們相信再過若干年,科學家可能說出來,但是不能見性。什麼原因?這個事實真相是本有的,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話,第三句話他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是性德,本自具足的,絲毫沒有欠缺。不但一切眾生平等,這個眾生要用《華嚴經》的意思來講解,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眾生,一個小光子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

  哪些緣?在佛法裡面講,至少它有八個,物質現象裡面有地水火風這四個要素、四大要素,再小的物質都具足這四個要素。地代表物質,你看到了,在高度顯微鏡之下確實你能見到。像我在去年,在高雄治牙周病,看到牙周病的細菌,像個小蟲一樣,牠在動,肉眼看不見,普通一般的放大鏡、顯微鏡看不出來。醫生在牙周,牙周的地方、很髒的地方,他用針挑了一點點放在顯微鏡之下,顯微鏡把它放大,放在電視屏幕上,我們看清楚了,密密麻麻的,像蛆一樣在裡頭動。我問他,放大多少倍?三千六百倍,看到了,三千六百倍。當然他這個顯微鏡還不是科學實驗室的,科學實驗室放的倍數一定比它高得太多了。你能看到這個物質現象,很小,它肯定具備了地水火風。水跟火,佛學用這兩個名詞,現在科學不是,不用這個,科學的名詞叫陰電、陽電,它帶電。陽電就是火,陰電就是水,或者我們講溫度、濕度,它有溫度,它有濕度。第四個要素風大,這風代表什麼意思?風代表動,它不斷在動,它在振動,它不是靜止的,它是動的。只要是物質,物質一定是動的,沒有靜止的;靜止,物質就沒有了,就不見了。它到哪裡去?我們知道,佛經上講的常寂光。常寂光,常寂光是自性,自性不動。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它不動,不動它就沒有了。這動的時候,它就現出來,自性裡面就現出幻相,我們稱它為物質。

  既然是物質,它裡頭一定有精神的現象,精神現象是什麼?受想行識。它有感受,它有這個東西。它有分別,想是分別,行是執著,識是阿賴耶,阿賴耶叫藏識,我們現在可以稱為它是記憶,記憶都儲藏在裡面。所以你看極其微小的光子,眾緣和合而生的,那叫眾生。佛法裡面講眾生這個含義講得深、講得廣,所有一切現象,無論是精神現象、物質現象,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所以它同時具足。你說一念,具足一切信息;你說一相,具足一切現相;說一塵,具足十方剎土;說一色,具足一切色相;說一音,具足一切法音,故有自在、相容、相即、隱顯、含容,重重無盡,事事無礙。這些事實真相都擺在面前,沒有障礙的人清清楚楚。沒有障礙是覺,有障礙是迷。什麼障礙?煩惱、習氣。

  佛菩薩教導我們,把這些障礙分成三大類,叫做煩惱,三大類的煩惱。第一個是無明煩惱,這個太微細了,無明煩惱就是今天科學家發現的波動的現象,我們常常在華嚴會上跟諸位講起心動念,就是說的這個。大家聽了之後,能不能真正體會到這個意思?很難,因為我們起心動念太粗了。不是那種粗的,極其微細,這個起心動念你自己完全不知道。不但你不知道,佛跟我們講,八地以前的菩薩都不知道。這個極其微細的波動,在佛學裡有個名詞叫無始無明。無明加一個無始,這兩個字加得妙!無始是什麼?沒有開始,也沒有理由。你要說:為什麼它會動?為什麼會有這一動?你這愈問就愈糟糕,為什麼?愈問它動得愈厲害,波動得愈厲害。怎麼辦?什麼方法?別管它,隨它去吧!它慢慢就降溫,它就變成不動,不動就還源了。你可不能找它的原因。所以第一個動,那個微細的東西叫無始無明,從它以後就有因、就有果,第一個沒有因,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你別去追究它,愈追究你就愈往裡面鑽,你鑽進去就出不來,就壞了,這是無明煩惱。

  我們怎麼曉得這無明煩惱破了?有一個很明顯的事情在眼前,無明煩惱破了的時候,你晚上見到外面是明亮的,不是漆黑的。這個天為什麼這麼漆黑,宇宙是黑的?是無明。如果你真的破了無明,整個宇宙是明亮的。所以佛經上叫那個境界叫常寂光,它不是黑暗的,它是光明的,非常明亮。這個明亮不刺眼,太陽的明亮刺眼,閃電的明亮也刺眼,自性的光明不刺眼,柔和的,像看月光一樣,你愈看愈舒服。只要一點點微弱的波動,這個光就不見了,就一片漆黑,所以叫無明。這是第一類的。十法界的眾生都沒破,十法界的六道不說,往上去,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都沒破。所以你問他晚上怎麼樣?晚上還是漆黑的,宇宙是黑暗的。我們是靠太陽靠得近,你看太陽光到地球才八分鐘,所以看到天空好像很明亮,其實到日蝕的時候你就發現了,月亮的影子把太陽遮住,太陽遮住我們就看不到,整個就黑了,無明就現前。如果見了性的人,自性的常寂光透出來,宇宙是明亮的,宇宙當中沒有黑暗。我們的無明有沒有破,從這個地方來勘驗,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從無始無明裡面起了分別,分別這個煩惱就重了,你就進入了十法界,十法界的四聖法界,跟六道比,它算是淨土。六道裡有染污,不清淨,它那個地方沒有染污,清淨的,淨土,只有分別,沒有執著。如果從分別裡面再起了執著,他就愈往下墮落了,墮落到六道。六道裡面是染污,染污裡頭有善惡,善的念頭,這個要知道,外面的環境,境隨心轉,天地是自己造的,與別人不相干,你起心動念善,言語行為善,就感應的三善道;如果念頭不善,言行不善,你就感應的三惡道。六道從哪來的?自己造的。所以佛在經上講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又跟我們講「相由心生,境隨心轉」,相不但是包括我們的面相,包括我們身體健康狀況。為什麼有人身體健康、相貌好,有人相貌不好、身體不健康?念頭不一樣,這個念頭就叫善惡的念頭。

  今天我們的社會動亂,每個人活在這個世間活得很辛苦,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幾乎沒有例外的,普遍的現象就是沒有安全感,這個煩惱就嚴重了。這什麼原因?迷得太深了,迷得太重了,這是重病,不是輕病。所以人是三善道,現在好像我們這個人間不是善道,好像佛在經典裡面講的鬼道、魔道、地獄道,差不多了。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人道、天道也是有病,比較輕。但現在怎麼會搞這麼嚴重?這怎麼回事情?不要說多,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來,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講了四個月,那個時候的香港很可愛,跟現在不一樣,差太遠了。現在人心浮氣躁,確實沒有安全感。那個時候這個現象沒有,生活當中他有樂趣,現在沒有樂,只有苦,沒有樂。愈往上面去推,社會就愈安定,縱然物質生活比較清苦,他有樂趣。原因在哪裡?原因是過去有人教。教什麼?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所以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善多惡少,道理在此地。

  現在沒人教了,沒有善人教了,沒有好人教了,可是還是有人教你,誰教你?魔王波旬。魔王波旬今天掌握著全球的教化的權,掌在他手上。他來找過我,問我沒有得到他的同意,侵犯他的道場。我當時不懂,我說我沒有侵犯你的道場。他也沒有辯解。以後我忽然想到了,他的道場是什麼?電視、網路、衛星是他的道場。這些年來,我們用講經,我們也有一個衛星電視台,也有網路,就侵犯他的道場。原來電視、衛星、網路是他一手包了。他教什麼?教暴力、教色情、教殺盜淫妄,我才懂得。小乘裡面有降魔,大乘裡頭沒有,為什麼?魔也是佛,他有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是他貢高我慢,好勝心太強。所以我也給他立個牌位,把他當菩薩看待。的確,當年沒有跟他商量,我們就搞電視、搞網路。所以現在誰在教?電視在教,網路在教,把人全教壞了。這裡頭的因素非常複雜,不能怪任何一個人,我們也不能責怪波旬。而是什麼?而是世世代代我們太大意,沒有把普世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掌握住,我們疏忽了,太大意了。過去的一個世紀,一百年當中,一代不如一代,到今天,整個崩潰了。就好像江河的堤防一樣,幾千年來古人這個堤防守住了,有一點點漏洞,趕快要補,從清朝滅亡之後,民國成立,疏忽了,到現在幾乎是整個崩裂了。現象呢?對每個人來講,就是許許多多的疾病,特別是這些傳染病,我們身心要受苦。居住的環境呢?現在大家所說的自然災害,地震很頻繁,火山爆發,嚴重的海嘯,南北極的冰快速的在融化,海平面上漲,將來沿海地區的城市都會被淹沒。

  這一次我去訪問義大利,特別去到威尼斯看了一下,因為那是水上城市,可能下一次再去就不見了。我們看到威尼斯的遊客很多,當地人告訴我們,平均每一天差不多有十萬人,觀光旅遊。大概都是想去看看,可能再過幾年沒有了,再看不到了。這些是什麼?這都是病發了。能不能救?你看看東西方古老的預言,都給我們提出警告;科學家根據數據判斷,這個地球上的災變不正常,南北極的磁極,大概在最近的五十年當中逐漸偏了五度,所以這個氣候不正常,這都是很不尋常的徵兆。我們有沒有辦法來拯救?在大乘佛法裡面講,有,肯定有。任何的預言,科學的推測,都是當時的境界,他所看到的,看得沒錯。但是任何預言跟推測都不能是定論,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那個心的念頭是常常在變,如果我們念頭不善,真被他說準了,那災難就會現前。如果我們知道這個事情,把念頭轉變一下,轉惡為善,轉迷為悟,這災難就沒有了。

  從什麼地方來勘驗?從自身。念頭一轉,你身體就健康,原來帶著病的那個病毒的細胞全部都恢復正常,這就是自度,自己救了自己。我們的念頭轉了,我們的身體病痛轉過來,我們居住這個地區、這個環境,境隨心轉,這個環境裡本來有地震,地震沒有了;本來有海嘯,海嘯也沒有了;本來有瘟疫,瘟疫也沒有了。這什麼道理?《華嚴經》講得清楚,《無量壽經》上也講得清楚,因為境界跟著念頭在變化,人的念頭善,它一切都善了,這是講什麼?同時具足相應。因為整個宇宙,所有一切現象,跟我們的念頭密切相關。所以無論你是有意無意,你起個念頭肯定產生影響,而且影響非常深遠。我們真的懂得了,這麼多年來在大乘佛法裡頭薰修,對於佛陀這些話聽清楚、聽明白了,什麼念頭最善?善中之善、純淨純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你真正能放下萬緣,沒有雜念,心裡面一天到晚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管用。你看看東北劉素雲居士,管不管用?得那麼重的紅斑狼瘡這個病,比癌症還要嚴重,不是一句佛號念好了嗎?到我們這邊來,來過,你看她身上、臉上,疤痕都沒有。問她怎麼治的?念阿彌陀佛好的。

  一個城市,這是科學家的數據,科學家給我們講的,他講這個意念的重要。一百萬居民的城市,一百萬居民,多少人的清淨心能夠讓這個城市不遭災難?一百個人。一百個人真正修行,一百萬人這個都市,他們造業,這一百個人是很少數,他們認真修行,可以讓這些造業的人災難都減輕。行嗎?能相信嗎?你們能不能相信,只要一百個人?我相信,我相信老祖宗有一句話說的,這早年就說過,「邪不勝正」。這一百萬人造業雖然造得多,他是邪,這一百個人他們的心念是正,邪不勝正,所以一百個人的這種善心善念,可以保住一百萬居民的城市不受災難。全世界有六十多億人,科學家又算了,那要多少人,我們才能拯救地球?他說八千人,就能拯救地球。他說八千人不難找,科學家估計給我們提供建議,你們用電視、用網路,不必聚集在一起,這八千人散在各處,真正修行。所以我們協會的同修提倡修六和敬,好事情,不必聚在一起,你自己真正有這個使命感,真正覺悟,我好好的幹,我能幫助這些苦難眾生。頭一個是救自己,也救了地球上這麼多的苦難眾生。很有道理!

  所以我們自己要想想,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作人,是來幹什麼的?佛在經上給我們一個答案,「人生酬業」,這個答案答得好。你過去生中行善積德,你這一生到人道裡面來享福,酬償你的業報,你是來享福的。如果過去生中造的是罪業,你到人間來你是來受苦的,你是來受報的。第三種,覺悟的人,明白了,苦樂都不受,來幹什麼?來提升自己的境界,來化解眾生的苦報,這個有意義、有價值。所以自己認真修行不但為自己,為這個世界上苦難眾生,我們要真幹,要認真努力去做。佛陀教導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兩句話講得太好了。他老人家在世,一生自己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你看他一生,過著流浪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活。他的財產,三衣一缽,什麼都沒有。他的事業是天天教學,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教學,七十九歲圓寂,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空過,一個人也教,兩個人也教,幾百人、幾千人都教。佛陀是個教育家,佛陀是個好老師,我們得認清楚。他教什麼?普世的教育,不外乎倫理道德因果,這是普遍的。根性利的人,他對這個還不滿足,佛開方便之門,特別教他,用現在的話來說,講科學、講哲學。我進佛門是從哲學裡面進來的,我的老師是哲學家,他把佛法介紹給我,告訴我「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這麼進來的。老師還特別叮嚀這一句話,今天你想學佛經哲學,不在寺院,在哪裡?在經典。這個指示很好。如果一到寺院,看不出哲學、科學,那我就覺得老師有問題。他把話說清楚、說明白了。過去寺院裡這些出家人真有學問,有道德、有學問。他說現在社會變了,為什麼?他們不學了。這才知道我們自己這一生應該走的方向,應該追求的目標。

  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我接受了。我學佛五十九年了,講經教學五十二年,沒有道場,一個人到處流浪,還算法緣不錯,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人歡迎、有人接待。但是非常感嘆,現在很少人願意學佛,為什麼?太苦了。所以不能吃苦不行,學佛要能吃苦,要能持戒,戒是無上菩提本,無上菩提就是成佛,成佛的根本在戒律。戒律從哪裡學?從《弟子規》學,從《感應篇》學,佛家的戒律是《十善業道》。為什麼現在十善業道做不到?十善業道還有基礎,中國過去儒釋道三家,從一入門就扎根。《弟子規》是儒家的,《感應篇》是道家的,十善業是佛法的,這儒釋道的三個根,統統要學。一定要從《弟子規》學起,根之根,像蓋房子一樣,那是地基。《感應篇》是第一層,《十善業道》是第二層,你不從這裡下手,你就不得其門而入。現在學佛,這麼多年,我走過許多國家地區,接觸過許許多多學佛同學,大多數是華僑,旅居在海外。最近十年,我接觸世界許許多多不同的宗教,每一個宗教都是好的,真的是一即一切。每一個宗教修學都是這兩句話,你要能持戒,你要能吃苦,你才能學得好。如果不能持戒、不能吃苦,那就是一樣的,都沒有辦法契入聖賢的境界。這個太重要!

  頭一個救自己,自己這一生能夠過到幸福美滿的生活,就像方老師為我介紹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要沒有得到最高的享受,那你叫白學了。最高的享受,不是有財富,不是有地位,與這個絲毫不相關。最高的享受是什麼?快樂!一天到晚歡歡喜喜,佛家講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你這一生沒白過。快樂從哪裡來的?不是外面刺激來的,是從內裡面發出來的,像泉水一樣,從內心裡頭往外面湧,叫法喜充滿。儒家有,道家也有,你看儒家《論語》頭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是喜悅。孔子有個最得意的門生,顏回。顏回沒有地位,貧民,沒有財富,學生當中物質環境最差的,簞食瓢飲,過這樣的生活。簞是吃飯連飯碗都沒有,用什麼?用竹子編一個簍做飯碗;喝水沒有水杯,沒有杯子,用葫蘆瓢,瓢飲。那樣的生活,夫子說得很好,要給別人,沒有人能夠受得了,可是在顏回?顏回一天到晚歡喜,「回也不改其樂」,學生當中最快樂的是顏回。他樂什麼?把聖賢人所教的那些理論他明白了,教誨他都落實,他都做到了,他怎麼會不快樂?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跟五常五倫、四維八德相應,你說他能不快樂嗎?世間人縱然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多的財富,不快樂!生活得很痛苦。現在的人大富長者,我也遇到不少,有億萬財富的,晚上不吃安眠藥不能睡覺,你說他多苦,他哪有我這麼自在!

  佛法裡頭,有人說佛四十九年到底講什麼?我也用這個考過一個學生,這個學生是大學教授,是博士學位,也在學校裡面講經,對學生。有一次,他過年的時候,他來看我,我出了個題考他,我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到底講了些什麼,你用一句話回答我。他答不上來,想了五、六分鐘,沒有辦法,他問我。我說佛經裡有一句話,四個字,《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我說用這一句話來答覆行不行?他想了一想,行。諸法實相,要說白了,就是宇宙萬有的真相,佛四十九年就講這個東西。宇宙萬有真相你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怎麼會不快樂?這個真相,佛確實有智慧,他把它分作六條來說,第一個是講性,性是本體,哲學裡面講的本體;第二個是相,性相,相是所有現象;第三個是理,道理;第四個是事,理事;末後講個因果,你看六個字,性相、理事、因果,全講清楚了。

  孔子說得好,「朝聞道,夕死可矣」。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說老實話,生死就沒有了,哪來的生死?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家叫了生死,了生死不是沒有生死的相,你對於這個現象徹底明白了。生死在哪裡?生死在念頭,前念滅就死了,後念生它就生了,剎那之間,速度之快你沒有辦法想像。所以佛經上講,不生不滅,你們如果想想看,如果真的不生不滅,你說這個不生不滅不是一句廢話嗎?有生滅,生滅幾乎是同時的,所以叫不生不滅。你說滅,它就生了;你說生,它又滅了,生滅是一不是二,叫不生不滅,叫生滅同時。所以你找不到,痕跡都找不到。我們看這身體,使用了幾十年,老了,不太好使用,換一個新的。就像衣服,衣服穿髒了、穿舊了,你換一件,很自在。你的心好、行為好,身體愈換愈好。今天科學家告訴我們,人的身體,細胞組成的,這細胞新陳代謝剎那剎那都在生滅,有週期性,七年,舊的細胞一個都沒有了,全是新的,每七年就是一個週期,整個換了。它換是時時刻刻都在換,念念都在換。那我們就想到了,就好像一個機器一樣換零件,換零件為什麼不換新的?如果換新的,我們身體不就愈來愈好嗎?為什麼換老的、換舊的,換帶著病的?愈換愈壞,這什麼原因?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就換新的,不再換老的。這個零件為什麼會老?煩惱把它變老了,憂慮把它變老了,這麼回事情。你有煩惱,你有憂慮,你有自私自利,你有貪瞋痴慢,愈換愈差。如果你這些東西統統沒有,心地清淨,所換的都是正常的,都是好的。這個道理你真的要想通了,你明白了,你肯定它,你接受了,我要把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統統斷掉,恢復到像佛菩薩一樣的心態。佛菩薩什麼心態?我們這個經題上有,清淨平等覺。我在前後加了兩個字,前面加真誠,真誠、清淨、平等、正覺,後面加個慈悲,十個字。念念跟這十個字相應,你就不會生病,你就不會衰老。為什麼?你的心態正常,細胞新陳代謝都是正常的,道理在此地。有沒有效?有效,非常有效。

  最近這十幾年,我參加過許多國際會議,這些會友們對我也很恭敬,幾乎都問一個同樣的問題,問我用什麼方法來保養身體?我說什麼都沒有,什麼補品我都不吃,生活很簡單,素食,而且吃得很少。怎麼保養的?清淨心。我的思想很單純,每天除了讀經,讀聖人的東西之外,其他的都放下了。幾十年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不看報紙,不看雜誌,為什麼?那些是魔,造成一個像網一樣,他有能力製造,我也有能力拒絕,不受他的誘惑。我們天天接觸的大乘經教,跟諸佛菩薩做朋友,跟諸佛菩薩交流,你心才能清淨。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邊都不沾,多快樂,多自在!這個就是我養生之道。學了佛法之後,大乘經典是理論的依據,只要心行能夠跟清淨平等覺相應就正確了,這是諸佛菩薩養生之道。這樣的存心,然後老師教導我們看破放下,看破是明瞭,對於宇宙萬有性相理事因果明瞭,要看破;明瞭之後,你當然就放下,不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善中之善的一個念頭,淨中之淨,純中之純,就是阿彌陀佛四個字。時時刻刻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你平安了,在佛法講你就得度,這是外國宗教講你得救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意念主宰一切,意念是在自己,不在別人。自己主宰一切,主宰自己身心健康、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全在你的意念。這是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上「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真心,就是自性。

  遍法界虛空界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誰的自性?自己的自性。自己的自性跟別人的自性是一個性,跟諸佛如來也是一個性,跟十法界依正莊嚴也是一個性,跟山河大地、自然現象都是一個性,所以它通的。你真的見性,全通了,你才曉得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覺悟了,你能轉境界,不被境界轉,你才能得大自在。要不被境界轉,你首先要曉得,把假的統統放下,把真的掌握住。真的是自性、是性德,你能把這個掌握住,這個裡頭有真樂。古人有一句話講得非常好,說「世味哪有法味濃」,世間是什麼?人間天上,那種快樂,那種滋味,比不上法味。法是什麼?法是自性,自性裡有!自性雖然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惠能大師給我們透了信息,「本自具足」,它具足什麼?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給我們說出來了,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具足的內容。具足什麼?無量智慧,智慧不是從外面來的,本有的,無量智慧;德行,無量的德能,德能包括才藝;末後一個相好,相好就是世間人講的福報,都是圓滿的,絲毫欠缺沒有。只要你能把障礙除掉、放下,自性的智慧德能它就現前。這是真正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的根源,他能不樂嗎?

  佛法所標榜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不是教你受苦的,是教你離苦得樂的。世間人以為名聞利養樂,五欲六塵樂,佛告訴我們,那些樂是什麼?是吸毒,打嗎啡,是那種樂,你要付出多少代價!佛給我們講的樂是自性裡面透露出來的智慧德相,是自然的、永恆的,再跟諸位說,那是不生不滅的。虛妄的、假的要捨棄,你把永恆、真的找回來。真的本有,我們中國老祖宗也告訴我們,本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那個樂、那個善,我們用大乘佛法來解釋,就是智慧德相圓滿具足,那個叫善,那善不是善惡的善。佛法傳到中國,中國人接受了,而且是派特使迎請回來的。漢明帝的時候,真的像湯恩比所說的,中國人有這個雅量,能夠包容異族的文化,佛教是印度的,異族,異族的文化,我們能包容,我們能接受,佛法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這不是假的。你看我們中國人講的,「人之初,性本善」,就講這麼一句話。一般人看到總是善惡的善,應該要行善,五倫是善,五常是善,四維八德是善,好好的不離開這些善法,將來到哪裡?天上,他是天道。可是用大乘佛法來解釋,他成佛了,那個善是什麼?那個善是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智慧德相。這就是佛法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

  《弟子規》裡有一句「汎愛眾,而親仁」,在一般人解釋汎是廣泛的,要愛護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是指一切人,頂多到動物,愛人也要愛動物,因為牠是有感情的。可是佛法裡講的眾,這個面大了。佛法,什麼叫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眾生,這個意思太廣了。你想這宇宙之間,無論是物質現象、是精神現象,大講到宇宙,小講到量子裡面所講的小光子,全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所以用大乘佛法來講,這個愛就擴大了,不但要愛人,要愛動物,要愛花草樹木,要愛山河大地,要愛宇宙之間所有一切的萬事萬物,這個愛心拓開了,包了整個宇宙。愛心遍法界,善意滿人間,這是佛法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把中國傳統文化提升,提升到跟大乘究竟圓滿平等。如果我們不接受佛法的話,中國傳統的這些文化達不到這個境界。所以我們學習有個很明顯的感觸,中國古聖先賢提了個綱領,這個綱領讓佛法來細說。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今天我們學佛的人心量要拓開,要包容全世界其他的宗教。每個宗教經典裡面都有好東西,我都認真去學,我吸收他們的東西來豐富我們大乘的佛法。這個態度做學問是正確的,不能有偏心,我的東西是最好的,別人都不如我的,這個話在大乘裡面流弊很大。

  我這一次,因為有六個宗教一起訪問,我也跟他們談了,做個比喻,這我常常講的,我們把宇宙、把真理比作一個人身,不同的文化都在一個人身,眼睛是一個文化,耳朵是個文化,鼻子是個文化,外面是五官,裡面是五臟六腑,這不同的文化。如果你要認為,我的文化是第一,你看眼睛第一,其他的文化統統都比不上我。試問問,你是健康的,還是有病的?只有眼睛好,其他都不行了,你病了,你病得很重。這種心態不是健康的心態,這有毛病。應該怎麼看待?我每一個器官都是第一,沒有第二,我這身體是健康的,沒有毛病。地球上這麼多國家,每個國家都第一,沒有第二,每一個族群都第一,每一個宗教都第一,這個地球就是天堂,這個地球就是極樂世界。居住在地球上這些人,應該向這個方向去努力、去邁進,這有價值、有意義。別搞我的第一,別人都不如我,錯了,你不但是沒有第一,你已經落後了,你已經錯了。錯誤的觀念趕快要把它糾正過來,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正確的方向、正確的目標,你說這個多快樂。

  行的是菩提大道,菩提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悟,覺而不迷,印度人講覺,中國人講聖,聖賢。聖是什麼意思?聖是明瞭,對於一切事實真相他明瞭,那叫聖人。所以聖人、神人、佛是一個意思,只是名詞上不同,內容含義是完全相同。所以不要著名字相,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導我們學佛的同學,聽經說教不要執著言說相。言語多說少說、深說淺說不關緊要,最重要的是意正,它的意思純正。這個純正的標準就是事實真相,這是絕對標準,事實真相,科學的精神就求這個。佛法也不例外,也是把這個擺在第一,所以佛法是科學。方老師當年介紹給我,我是學哲學,他講哲學最高峰。我們學了將近一甲子,明年就六十年了,一甲子,肯定了佛經裡面有高等科學,今天全世界科學跟哲學解決不了的問題,全在大乘經裡頭。非常可惜,他們認為這是宗教,這是迷信,不肯接觸,這是什麼?這佛法講沒有福報。他要真正有福報,一接觸,豐富了他們的學術,學哲學的人,哲學上的難題解決了;學科學的人,科學最高的那些東西他也發現了。不接觸,沒福報,這好東西就擺在他面前,當面錯過,這個怪自己,不能怪別人。

  所以佛法是平等法,沒有一樣不平等,個個人都是第一,你到極樂世界去,真的,個個人都是第一。所以極樂世界的人,金剛不壞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聽了,也不需要羨慕,我們也無需自卑,為什麼?那是心變現的。只要我們把這些妄念,把這些不正常的東西統統丟掉,統統放下,極樂世界所說的一切美好,我們現前統統能現前。在大乘的心目當中沒有對立,這是修學大乘人不能不知道。沒有對立就是平等的,有對立就不平等。大乘裡面沒有一法不真誠,真誠是自性的本體,就像金跟金器一樣,它是真金,它所現的一切相都是純金,沒有一樣不真誠,他看樣樣東西都是真誠。為什麼?樣樣東西都是自性。開悟之後,隨捏一法,無有不是!真正平等的世界、真正清淨的世界、真正圓滿的世界在大乘。大乘在哪裡?大乘在我們自性裡面,大乘在我們心裡面,大乘在我們行為裡面,大乘在我們身體裡面、生活裡面,管用!不是所學非所用,學了馬上就用得上。

  所以七十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說過這麼一句話,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他這個話說過好多遍,聽得懂的人不多,把他的意思曲解的人很多。他講的話一點都不錯,孔孟學說是入大乘最好的基礎,中國人聰明。釋迦牟尼佛原本是用小乘做基礎,所以經上他說得很清楚,他說佛子,佛弟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他不承認你。這就是他特別強調小乘教的重要。佛法傳到中國,在隋唐的時代,小乘很盛,小乘的經典翻得相當完備。我們現在《大藏經》裡面的四阿含就是小乘經,跟現在南傳巴利文的《大藏經》一對比,幾乎可以說是圓滿的翻過來。巴利文的南傳小乘經比我們大概只多五十部的樣子,三千多部經只多五十部,算不了什麼,這樣完備。在中國成立兩個宗派,一個俱舍宗,一個成實宗,可是這兩個宗派到唐朝中葉就衰了,到宋朝時候沒有了,現在中國佛教只有大乘八個宗派。

  中國人是不是違背世尊教誨?沒有。中國人用儒跟道代替小乘,做為入大乘的根基。從唐朝到現在,有一千七百多年,世世代代高僧高士,在家學佛的居士,成就的人很多,不輸給印度,細心去觀察的時候,我們修學的成績超過印度很多。中國這麼多年來,形相上有儒釋道,實際上已經融成一體,都學,這是佛教帶頭。你看學佛,他要學儒、要學道,拿它來做基礎,必修課程。佛這樣做了,儒也就這樣做,儒他也念老莊的書,他也念佛經。道也如此,道也念佛經,也念儒家的四書五經。所以在實質上講已經融成一體,外表上還有這個形相,裡面分不出來。儒釋道三個人在一起,常常在一起討論、研究、分享,這成了中國傳統文化,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包容,能歡喜吸收別人的精華,提升自己。這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唐朝的時候,這個風氣就很盛了。

  我們明白、懂得了,所以我們要開始學習,世界上許多不同族群的文化,不同宗教的文化,我們要接觸,我們要向他討教來充實自己,把自己發揚光大,這就對了。所以我們澳洲淨宗學院,今年七月份就要開始了,我聘請了伊斯蘭教跟基督教的老師,請他們的阿訇跟神父,在我們學院正式開課。我請他們做我們學院的教授,我們要認真學習不同宗教的典籍,不同的文化,我們來帶頭。成績出來之後,我相信會有影響,大家都要學習的。對待別人要尊重、要禮敬,不能說自己第一,自己獨大,這個話不好說。自己應當謙虛,謙受益,「滿招損,謙受益」,古人的教訓要好好記住。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