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雅加達乙巳年清明護國息災繫念法會開示—知苦即是善生時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25/3/2 印尼雅加達 檔名:WD32-193-0002
尊敬的萬佛寺住持學悟法師,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德,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新春吉祥。阿彌陀佛!今天是印尼雅加達萬佛寺舉辦二O二五歲次乙巳護國息災祈福超薦繫念法會第二天,這個時間在新春時期跟大家講講話。我們做三時繫念佛事,主要是祭祖、祈福、息災、超薦,三時繫念的內容可以說是圓頓大法。如果我們真正懂得中峰國師的開示,我們可以說跟一般念佛的人就大不相同。永明延壽大師是我們淨宗六祖,他也是禪宗法眼宗第三代的祖師,他是兩個宗的祖師。永明延壽大師講,「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這就是形容修禪跟修淨土,如果有禪的根器的人來修淨宗,像戴了角的老虎一樣。我們看到老虎沒有角,但是已經非常凶猛,如果再戴上角,那就更不得了。這是形容比喻他的功夫更為超勝。中峰國師原來是參禪的,他是禪師,他不是一開始就修淨土。他是在高峰妙禪師那裡參禪,二十幾歲就大徹大悟了。到了晚年,他回頭修淨土,真的禪淨雙修,中峰國師是一個很具體的代表。歷來祖師大德參禪開悟,再修淨土的也不少,很多,不但禪宗,教下祖師也都修淨土,像華嚴、天台,這些宗派都回歸淨土,像天台智者大師,他臨終也是念佛,華嚴宗就更不例外。教下這兩個宗,可以說在中國佛教具有代表性的。禪宗是教外別傳,禪特別在六祖以後發揚光大,所以現在全世界佛教界都公認禪是屬於中國。實際上,禪是印度達摩祖師傳到中國的,是在中國發揚光大。
中峰國師他的開示都有禪機的,如果根性利的人他會頓悟。所以禪淨雙修,中峰國師也可以說是一個代表。我們看中峰國師他大徹大悟,又回歸到淨土,真的就像戴角虎。所以永明延壽大師講,「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有一些人他對禪有興趣,但是有興趣,也要真正是參禪的根器,他才會開悟;如果不是參禪的根器,老實念佛也能開悟。《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你也能開悟,跟參禪沒有兩樣。只要能夠老實念佛,自然暗合道妙;禪宗是明合道妙,念佛是暗合道妙。你只要能老實念,平平常常的就這樣念,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樣一直念,有事忙的時候去忙,忙完了,接著心裡就起佛念,念佛這個念頭。一向專念,不忘這句佛號,就是「苦樂忙閒莫停聲」,在痛苦的時候、在歡樂的時候,很忙的時候、很清閒的時候,都不忘記這句佛號,這個就是功夫。我們是常常忘記,為什麼常常忘記?因為我們對這句佛號還不熟。雖然我們打佛七、做法會念很多,但是還不熟。熟就是你心裡上很自然的,事情放下,佛號就提起。特別在很痛苦的時候能夠不忘記念佛,很歡樂的時候也不忘記,很忙的時候、很清閒的時候,都沒有忘記這一句佛號,這就是功夫。這個還沒有達到一心不亂,但是可以算是淺的一心不亂,我們一般講功夫成片,有這樣的功夫就有把握往生西方淨土。
大家來參加法會,雖然中峰國師的開示都是針對亡靈講的,實際上冥陽兩方面都要聽中峰國師的開示,我們陽上的人來參加法會也要聽中峰國師的開示,我們不能說這是對亡靈講的,不是對我講的,實際上也對我們講。凡是來參加法會,我們跟亡靈,冥陽兩方面都要接受中峰國師的開示,這樣我們才能得到三時繫念真實的功德利益。我們學佛,佛法稱為出世間法,那什麼叫出世間法?就是教我們出離六道生死輪迴的理論方法,叫出世間法。凡是沒有脫離六道生死輪迴的這一切法,都叫做世間法。出世間法,並不是離開世間法,另外有一個出世間法,而是在世間法上面覺悟了,那世間法就是出世間法了。不是離開世間法,躲得遠遠的叫做出世間法,不是,就在這個世間裡面你覺悟了,就是出世間法,就是佛法;在這個世間沒覺悟,那就叫世間法。這個佛經拿來,我們讀了半天沒有覺悟,那佛經還是世間法,不能出離六道生死輪迴,是種善根,修人天福報,還是再來作人,往生善處,沒有出離世間,還在世間裡面。
佛法真正目的是叫我們要出離世間,這叫了生死、出三界。現在到佛門裡面來,有幾個人想要了生死、出三界?大部分來求平安,消災免難。我們現在做法會,大家來參加,基本上都是這個目的比較多,這個大家比較重視,重視眼前的平安吉祥,或者升官發財,或事業順利、闔家平安、身體健康,所求的大多數是這個目標,希望得到這些,這些屬於人天福報。特別是消災免難,我們現在災難這麼多,我們講護國息災,消災免難,昨天跟大家分享念佛對眼前消災免難有無比巨大的力量。我們現前看到這些天災人禍,這些災難,是不是大災難?縱然地球整個毀滅了,算不算大災難?我們看來是太大了,重大災難;以佛法的觀點來看,這還不是大災難,是小災難。真正的大災難是什麼?《無量壽經》到後面,佛對彌勒菩薩講,現在人修福只求人天福報,不求往生極樂世界,「云何出離生死大難?」看到這句經文,我們心中震撼,原來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才是我們真正的大災難。一般人他沒有發覺到這個問題,因此佛出現在世間就是提醒我們,就是要我們覺悟,覺悟什麼?覺悟生死是大災難,你要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生死不是一次就完了,就好像我們人這一生死了,死了就完了、就沒有了,這個身體壞掉了,這是一個階段性的,但是死了以後他還有生,不是沒有了。我們縱然都在人道,你生生世世也要生老病死,心裡有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三苦八苦展開就是無量苦,統統要受。人道還是比較好,如果三惡道,那就更苦,時間就更長了。所以六道裡面生死輪迴,上上下下,沒完沒了,這個才是大災難,這個災難沒有幾個人覺悟到,都是重視眼前的災難。
每一生、每一世生老病死,我們有覺悟這個是苦嗎?《無量壽經》佛給我們開示,「生時苦痛」,人出生很痛苦,在母親的胞胎像胎獄一樣,不見天日。母親喝個冷水就像寒冰地獄,喝個熱水像八熱地獄,靠著臍帶在呼吸,悶在肚子裡面,佛經形容叫胎獄。生出來就要哭,接觸外面的冷空氣像萬箭穿身,苦!生苦,「生時苦痛」,生的時候很痛苦。「老亦苦痛」,人老了,體力衰退了,眼睛也花了,牙齒也掉了,不如年輕的時候。現在我就在享受老苦,我今年七十五歲了,牙齒都掉光了,都是假牙。現在字太小的看不清楚,要戴老花眼鏡,體力也不如從前,唱念,現在氣也不如以前。七十以後就不如六十幾歲,六十不如五十,五十不如四十,那肯定十年、十年很明顯的衰退。不管你怎麼補,吃什麼,他還是老,好像沒有說停下來就不老了,吃了一大堆還是老,老苦。所以現在氣也不足了,我以前從早念到晚,氣還足足的,現在不行了,現在要請年輕法師幫腔了。人老就是會有這個問題,老苦,常常全身不對勁。那你要老,你就要去享受這個老苦,不然你就要短命。「病極苦痛。」說到病,我是很有經驗,大病小病,從小就病到老,三次大病,瀕臨死亡,這個真的很恐怖的,病是非常苦的。「死極苦痛」,死就像生龜脫殼,烏龜活生生把牠的殼拔下來。
《無量壽經》,「病極苦痛,死極苦痛」,「生時苦痛」,你看這個經文,他用的字都很有學問的。生的時候很苦,但是我們忘記了,叫「生時苦痛」。「老亦苦痛」,老也很痛苦,像我這樣老了很痛苦。現在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現在有多地方邀請,我說請年輕法師去吧!現在年紀大了,來日不多了,老年人總是要安排一些寺院道場要交接給年輕的,因為「人生七十古來稀」,人到了七十歲就不好說了。這個一般人是不喜歡聽的,我們對一般人也不能去講這些話,他沒有學佛。在老人面前、在殘疾人面前、失意人面前不要講這些話,聽了他心裡難過,他也沒有學佛、沒有信佛。講話都要很有學問的,我們現在講這些是針對我們學佛,已經在念佛,聽經多年的老同修,大家互相提醒的,對一般人你可不能這樣跟他講。就是你去給人家祝壽,你都要很注意,這個《常禮舉要》都有教我們,這個人活到九十七歲了,他做生日,你去給他祝壽,你可不能講,祝你長命百歲。長命百歲有什麼不好?百歲很長,但是你要知道現在他九十七歲了,長命百歲那就剩三年,他聽了一點都不是味道。這個時候不能說長命百歲,要一百二,一百二還有二十幾年,還可以。如果已經一百二十歲,你去祝壽,你最好祝一百六,他聽了會很高興。
在中國,過去雪廬老人在《論語講記》也講,六十叫正壽,你能夠活過六十歲。以前常常聽我母親講,人活到六十就不算短命了。六十叫正壽,七十叫稀壽,「人生七十古來稀」;八十叫下壽,一百叫中壽,一百二十歲叫上壽。在古禮講,「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九十不留坐」。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你不留他在你家裡過夜,這個不算失禮,為什麼?因為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那個不保險,到你家住一個晚上,也許明天就起不來。如果他家人明理,那個沒有問題;如果家人不明理,那他要怪你,都是你把我父親留下來,住在你家裡才會死,那你怎麼說也說不清了。當然這個是對不是很熟悉的。古禮總是方方面面都考慮很周到。老人他除非很不得已,沒有辦法,留他住宿;如果他可以回家,也就不留他住,這個也不算失禮。因為的確人有時候,你今天晚上睡覺,明天能不能起得來不知道。去年十月,我們華藏二樓櫃台一個黎明居士,女眾,六十幾歲了,她每一天都來上班。那一天跟同事講,我明天是早班,而且她的班排到今年正月,輪值都排好了,但是第二天早上沒來,到了中午還沒看到,後來家人就找了。她一個人住在外面,租房子,房東也不敢開門,警察去也不敢開門,後來請家屬去才把門打開,躺在地上,腦出血,緊急送到醫院,病危,過了五天就往生了。很突然,她才六十幾歲,還不到七十。所以「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八十歲的老人,你沒有請他吃飯也不失禮,因為可能一餐飯的時間他就走了。有沒有?有。西班牙淨宗學會陳永森會長,中午在外面餐廳吃飯,吃到一半頭就低下去,就再見了。真有,這個都我們認識的,西班牙馬德里淨宗學會陳會長,他就是一餐飯沒吃飽就走了,六十幾歲就走了。「九十不留坐」,九十歲以上的老人,不留他坐一下也不失禮,可能他一坐就起不來了。這是古禮,當然現在這個時代有一些不同,這些世間法我們也多少了解,我們對世間一般人的講法,跟我們學佛人講法當然有所不同。
我們都是老同修了,不能一直停留在結緣的階段,希望這一生要解決這個生死問題。生老病死真的太痛苦了,要覺悟這個是苦,你才會有出離心。所以我們做三時繫念不是做法會,我們要注意中峰國師每一段的開示。在第二時快結束的時候中峰國師開示,「上來懺悔發願已竟,具行猶人具眼目,願如日月燈光明,依光照燭見分明,行者方能達前境」。這一段就是我們念完懺悔偈,懺悔發願之後,中峰國師再給我們開示。「具行猶人具眼目」,「具」是具足,「行」就是念佛,我們具備念佛的功夫就像我們有眼睛,「眼目」就是眼睛,我們眼睛能看得見。眼睛能看得見,如果你沒有日月燈光明來照注,你也看不到。像我們現在在這個屋子,這個燈統統把它關掉,那我們是有眼睛,但是你要去看,一片漆黑,你看不到前面的事物。眼睛有,眼睛好好的,但是你沒有日月燈光明,你看不到。「願如日月燈光明」,願就是發願,在《彌陀經》講信願,願就像日月燈的光明。「依光照燭見分明」,「依光」,依照這個光來照見,我們看到眼前事物就很分明。這是形容比喻你發願,就如同有日月燈光明在照亮著前面的事物。「行者方能達前境」,我們念佛人,你才能達到你要去的目的,目的是哪裡?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到極樂世界去。
「是以念佛之人,若不發願往生,縱有功行,亦成虛設,以不順佛故。」這段就是講出這個道理,給我們說明這個願的重要。所以念佛的人,如果你不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縱然你念佛的功夫很好,「亦成虛設」,也不能往生;不能往生,那我們還在六道輪迴。但是念佛是有福報,會得人天福報,得人天福報將來往生到善處,會生在富貴人家。在行策大師的法語菁華也開示到這段,行策大師講,如果你念佛沒有信願,縱然你持齋(持齋就是吃素)、放生,做種種好事,也念佛,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來生得人天福報;得人天福報,來生一享福就忘記了,人一享福就很容易迷惑顛倒,一享福就造惡業;福報享盡,惡業造多了,死了就墮到三惡道去。這一生修福,來生享福,享福的時候造惡業,第三生就墮三惡道,這叫「三世怨」。所以勸我們要發願求往生,不要求人天福報。印光大師在《文鈔》也特別不斷的開示,念佛人不能求人天福報,一定要發願求往生極樂世界。印光祖師用一個比喻,人天福報就好像一顆糖果,吃起來甜甜的,很好吃,但這一顆糖吃完就沒了。往生極樂世界就像一顆摩尼寶珠,你只要有那顆摩尼寶珠,你要什麼有什麼。你把一顆摩尼寶珠去換一顆糖來吃,這很愚痴,沒有智慧,不識貨,不要這顆摩尼寶珠,要那顆糖。現在我們一般人都是要那顆糖,很少人要那顆摩尼寶珠的。你到極樂世界神通自在,你要度眾生,真的是可以像觀音菩薩一樣,分身化身到無量無邊世界去度眾生。我們在這邊發願度眾生很有限,縱然你修得很好,度眾生也很有限。好像做手工業的,你用手工去製作,你一天能做多少成品出來?如果你用工廠,大工廠機器量產的,那就多了!到極樂世界去度眾生是量產,我們在娑婆世界還是凡夫,度眾生就是做手工業的,度沒幾個。像我們不能分身,很多地方請我去,我也是分身乏術。很多人都有這種感慨,事情太多了,分身乏術。我們能夠分身,那多自在!同時我可以去,分身去。
所以要知道往生極樂世界,它的功德利益是什麼,我們才會生起信願。對這個娑婆世界真正體會到苦,才會生起厭離心,才有出離心,才有想出離六道生死輪迴這樣的心。如果沒有這樣的心,你那個願發不起來,你總是留戀這個世界、貪戀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我們覺得這個很實在、很現實,我可以得到的,我可以享受的,其實我們享受什麼?如果我們仔細去想一想,我們的享受就一個字,苦!享受這個。我說我們很快樂,那個快樂也不是真的,快樂過去,苦就來了,所以那個快樂叫「壞苦」,會壞的。真的,永遠不會失去的才是真的,會失去的不是真的,假的。所以苦集滅道,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諦」就是真實的意思;苦諦,苦是真的,快樂是假的。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我們念《彌陀經》,我們娑婆世界所有的苦,到極樂世界你聽都聽不到,所以那個世界叫做極樂。佛勸我們要去,要發願,要信願念佛,求佛來接引,因為我們現在是凡夫,沒有能力斷煩惱。在這個娑婆世界,你要修到斷見思惑才能出三界;一絲毫沒斷乾淨,你還在三界。你要出十法界,要破一品無明,斷見思、破塵沙、破無明才出得去。這是通途法門,都是這個條件,沒有例外。唯有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惑一品沒斷,只要具足信願行,臨命終就能感應佛來接引。佛來接引,佛光注照,我們心就不顛倒。我們臨終心不顛倒是我們有信願念佛,感應佛來接引,佛光一注照,我們心就不亂、就不顛倒,這樣往生的,不是說我們自己念佛功夫念到一心不亂。那個是靠自己念佛的功夫,那個可以達到,但是不是多數人,少數人他可以達到,念到事一心、理一心。念到事一心,你沒有往生極樂世界,在這個娑婆世界你也超越六道,你就生到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了,你超越六道,證阿羅漢。破無明就生釋迦牟尼佛的華藏世界,實報莊嚴土,那是自己念佛的功夫,念到理一心不亂。能夠念得到,古來祖師大德都有達到理一心不亂,但是畢竟還是少數,多數的人做不到。我們能念到功夫成片,這是我們一般人可以達到的,甚至很淺的功夫成片,你只要具足信願,一念、十念也能往生。
信願主要就是要「厭離娑婆,欣慕極樂」,如果對這個娑婆世界的苦你還不覺悟,還覺得世間滿好的,捨不得離開這個世間,貪戀這個世間,我們這個願生西方的心就生不起來。所以要知道這個世間苦!人在苦中不知苦,那是真苦。知苦即是善生時,你知道這個世間苦,你善根生起來了。因此我們要常常覺悟到這個世間苦、空、無常、無我,要一直去觀察這個。現在我們知道這個概念,但是還是留戀,什麼道理?不熟。我們也常常念《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也講得很好聽,就是放不下。眼睛看到這一切,每一樣都是真的,不是夢。實際上是夢,我們還是把它認為是真的,因為我們對這個太熟悉了,放不下。對《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對這個很生疏,這個概念不深,所以不起觀的作用。我們對這個世間認為這是真的,這個比較熟悉;認為是夢,這個很生疏。古大德教我們用功的方法,「生處轉熟,熟處轉生」。為什麼天天念經,一直講一直講?就讓它熟悉,這個很生疏的要讓它很熟悉,原來很熟悉的讓它慢慢生疏,那功夫就得力了。這個我們要常常觀,應作如是觀,那才會起作用。你沒有去作這個觀,念一念不起作用,經是經、你是你,沒關係。應作如是觀,那個才會起作用,重點在那個地方。中峰國師這段開示,我們也要「應作如是觀」,不能念一念。你沒有作觀,不起作用,你那個心轉不過來。這個才是我們要學的,所以大家常年做法會,唱得很好聽,你沒有作如是觀,還是不能了生死;好聽是一回事,生死還是生死。希望我們做法會,不要停留在結結緣;希望我們這一生有個結果,結果就是往生西方。不要說結結緣,龍華三會再願相逢吧!那龍華三會滿久的,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我們希望這一生就到極樂世界,龍華三會我們是來幫助彌勒菩薩弘法利生。
「若不發願往生,縱有功行,亦成虛設。」功行就是你念佛功夫很好,你念到一心不亂,你不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還是不能去,還是要發願。所以這個願很重要,願是前導、導航,我們念佛的動力也是這個願在推動。你沒有信願,你念佛沒有動力,念佛常常會忘記;你有真信切願,那你念佛就會認真,像海賢老和尚一樣、像鍋漏匠一樣。我們會常常忘記,就是信願不真切。信願真切,一定具足行。有一些人他重視怎麼樣念到一心不亂,他不重視信願,那個功夫也不得力。縱然念佛功夫很好,念得幾天幾夜不睡覺,還是不能往生,只是種善根、加強善根,這個有,除非你念到事一心、理一心,當然多念也是對我們有幫助。
信願行,前面中峰國師的開示,我們每一個字都要很留意。信願行是一而三、三而一,如鼎三足,缺一不可。因此這段開示,就是有很多念佛人不注意信願,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也特別提到這一點。這個特別法門特別在哪裡?就是在信願,跟一般法門不一樣。像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那是法身大士,他們不用佛來接引,他身壞命終,他的十大願王就引導他到極樂世界。他們不用阿彌陀佛來接引,因為他們是法身大士。十大願王那個境界很高,我們凡夫做不到,我們一定要信願念佛,求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才能到極樂世界。我們是凡夫,他們是法身大士,大大不相同。淨土法門它的特別就是我們凡夫可以往生,而且往生都作阿惟越致菩薩,這是最特殊的一個法門。凡夫一往生就變成阿惟越致,這個「奇倡極談」,蕅益大師在《要解》給我們開示。所以我們念佛要重視信願,這段開示雖然很短,但是也是一個重要核心,在第二時最後面這段開示,我們不能疏忽了。所以我們要多談談信願,這樣行我們也會得力。
希望我們大家這一生真的都能同生極樂國。《彌陀經》給我們開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已經發願的,已經往生;今發願,這一生發願,這一生往生;當發願,來生來世發願,來生來世往生,看你哪一生、哪一世發願,就那個時候往生。我們希望今發願,今現在說法,我們要今發願,這個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做法會,不是大家來參加法會這樣,如果不深入中峰國師這個開示,那我們得到的利益還是很有限。如果你深入他的開示,能夠起觀行的功夫,我們得的利益就是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所以在做法會,我都希望有一點時間跟大家分享這個,不然帶大家念一念,念完就完了,經是經、我是我,不起作用。你念經,經典叫文字般若,這個叫工具,沒有這個工具不行。但是有文字般若,你要起觀照般若,才能證實相般若,你要起觀才有作用。觀,不跟大家說明,大家也不知道怎麼去觀,就念,這個得到利益就是結結緣。你這一生要結果,要依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證實相般若。中峰國師這個開示、《彌陀經》,這些統統叫文字般若,你要能起觀照。
現在我年紀大了,希望有年輕人來做法會。如果這一生真正想要往生西方的再來找我;如果要結結緣,找其他法師。法師很多,不要來找我,因為我老了,我要求往生了,這個比較重要,結結緣讓給年輕法師來。但年輕法師也是要求往生,也不能結結緣,也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我們這一生真正往生極樂世界,才是我們真實的一個結果。好,我們時間到了,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