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乙巳年新春團拜開示—諸惡莫作,歲歲平安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25/2/3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181-0001

  尊敬的諦恆法師,諸位法師,林老師,新加坡傅來成居士的團隊,李教授,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新春吉祥。阿彌陀佛!請放掌。

  今天是開春,是正月初六,今天是立春。今年今天是春天的第一天,春天就是萬物要開始出生了,也是我們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每一年都是這樣周而復始。冬天過去春天就來了,所以一元復始。在諺語裡面講「一年之計在於春」,就是我們今年這個計畫,今年我們要做什麼事情,就是在春天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規畫我們今年一年的這些工作、行程。這是我們這個世俗所講的「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天的規畫、一天的計畫就在早上,今天我們有什麼行程。所以春是一個開始,我們平常講「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今天大家有緣相聚在華藏淨宗學會這個小講堂,這個因緣非常殊勝。我們大家一起讀誦了一遍的《太上感應篇》。這個《太上感應篇》也是先師淨老在世提倡儒釋道三個根之一,最早提倡是我們淨宗十三祖(印光祖師)他提倡的。印光祖師提倡《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安士全書》這三本書,這是我們印光祖師他獨到的一個見解。一般佛教,特別是出家人,他不會去提倡這三本書,提倡三本書,這個不是佛教的,你是佛教而且又是出家人,怎麼可以提倡這個道教的?

  這個《了凡四訓》是明朝袁了凡先生他改造命運的經驗談,它有四篇。第一篇「立命之學」,這怎麼立命,講他的命運,給孔先生算得很準。真的高明的算命先生,照這個數理來推算,可以算到相當的準確,可以說可以算到八九不離十。算得很準,他就相信人有命運,命中有,到時候它就來;命中沒有,你怎麼去求也求不來。他真相信,相信命運,他過的生活就很消極,反正命中有,時間到了自然會得到;沒有,我也求不到,也就不去打妄想了,也就是依照自己的命運去生活,想也沒有用,就不想了,他是過這樣的一個生活。

  過去先師淨老在講這個《了凡四訓》,他把袁了凡先生他還沒有遇到雲谷禪師這一個階段,說他是標準凡夫。我們聽到我們師父講這個,我們還第一次聽到,這個凡夫還有標準跟不標準的。什麼叫標準?他相信命運,不打妄想了,雖然過著生活很消極,但是他總是沒有非分之想,所以他是標準凡夫。為什麼講凡夫?因為你不能去改變你的命運,所以你是凡夫。我們回想到我們自己,我們是不標準的凡夫,因為我們還不相信命運,還拼命打妄想,其實都枉然。

  後來遇到雲谷禪師給他開示這個命運,為什麼有命運?怎麼來的?命運自己造的,自己去承受的。既然自己造的自己當然可以改,不是別人給我們的,也不是上帝給我們,也不是閻羅王給我們的,自己自作自受。他真聽懂,袁了凡接受雲谷禪師的開示,依照雲谷禪師指導的這個理論方法去修學,他果然改造命運。後來這個生活就轉消極為積極。這立命之學。

  第二篇就是「改過之法」。「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論語》講的。我們人不是一個聖賢人,怎麼可能不會有過失?都有。「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過能夠改那就是最好的。但是改過之前要先知過,如果自己不知道自己過失在哪裡,那你怎麼改?你不知道自己的過失是什麼,那就不能改了。所以改過之前必先知過。怎麼樣才知道我們有什麼過失?就要讀經,像讀《太上感應篇》,那個善惡你讀了很熟悉了,讀個三百遍(如果讀個三千遍大概會開悟),就慢慢發現自己的過失,一身是毛病。袁了凡他為什麼能改造命運?因為雲谷禪師教導他,他自己反省,找出自己很多毛病,痛改前非把它改過來,他命運就改了。

  所以讀經好像鏡子一樣來對照,我們每天洗臉擦臉、看看鏡子,哪裡髒了要擦一擦。讀經也是來檢點我們的過失,天天要讀誦、要檢點,這樣我們命運才能改。所以袁了凡他命中沒有兒子,後來生個兒子很好。他只有能活到五十三歲八月十四丑時,那個孔先生很厲害,算他哪一年死的,幾月幾日、什麼時辰,在什麼地方死、怎麼死,都把他算出來,算得這麼精準,他只有五十三歲壽命。接受雲谷禪師開示,他改過來,後來他延壽了二十一年,活到七十四歲。這個也算非常殊勝。

  像《太上感應篇》講,道家目的是要求長生,長生不老。我們一般講,我們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長壽,健康長壽但是要避開那個惡業,要修善,你就能夠得長生了。你要修地仙,要立三百善;要修天仙,那個條件比較高,要一千三百件善事。所以這個都可以求得到的,不是求不到。但是要如理如法,要明白道理,要懂得方法,如理如法求,沒有一樣求不到。所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長壽得長壽,求富貴得富貴,求官位得官位,求兒女得兒女,這個佛在經典上都有講到,是真能求得到,不是假的。

  袁了凡做一個榜樣,先師淨老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的延壽比袁了凡超過太多了,他壽命只有四十五歲。他四十五歲那一年,他在基隆十方大覺寺講《楞嚴經》,那時候我跟我弟弟就去聽經了。聽了幾天法師沒來了,不知道什麼原因。後來經過一個月,又到台北李月碧講堂講經,我們又去聽。那聽師父在講經當中說,他們三個戒兄弟同時去受戒,同年,同時去算命,同時去受戒,那算命先生說你們三個都過不了四十五歲。一個戒兄二月走,一個五月走,我們師父他七月病了一場。他老人家講這個事情,我可以做見證,因為那時候我也開始在聽經了,聽了兩年了。四十五歲那年,真的,沒錯。後來他老人家九十六歲往生,今年七月就滿三週年了,他九十六,他延了五十一年。袁了凡延了二十一年,他老人家延了五十一年。他為什麼延這麼長?因為發願弘法利生,講經弘法,講經弘法這個功德很大。所以過去先師淨老在講席當中常常提到,台中蓮社雪廬老人(就是李炳南老居士),看到學生當中有薄福短命相的都勸他,你要發心學習講經,要弘法利生,這個改造命運比袁了凡更快、更殊勝。

  但是學習講經弘法也要有耐心,因為你開始講,講不好沒有聽眾,你要耐得住寂寞,還要接受人家批評,講不好、講錯了,還要接受人家批評,要有耐心。這個很重要,因為你學習講經也是相當辛苦的一個事情。但是改造命運就非常殊勝,特別在這個末法時期,學習講經說法更能得到佛的加持,因為沒有人講。一般現在寺廟都是經懺佛事做法會為主,講經說法的人很少。因為講經說法,你想想看,我們做法會人有多少?我們一般做法會人好多,起碼也有幾十個,一百多個,最少。那大的也有幾百個、幾千人、上萬人,這個都有。我們講經到哪裡找那麼多人來聽?有小貓二、三隻就不錯了。你看到做法會人那麼多,你不羨慕嗎?你耐得住寂寞嗎?我在那邊講,下面三個。但是這個才是根本,講經說法才是佛陀教育主流的,做法會它是附帶的。因此他的改造命運它就非常的殊勝了,先師淨老做一個榜樣來給我們效法學習。

  悟道做法會,實在講我是被逼的,不是我自己願意的,我出家本意就是要跟師父學講經說法。後來到了圖書館,韓館長她要做法會,師父就叫我們要學。當時我也是學得心不甘情不願的,這個就不是我的本願,但是因緣這樣,這個也沒辦法,還是要學,學唱念,學這個。當時韓館長講,以前那個什麼梅蘭芳唱戲的,說這個唱得出名,外面觀眾、車子都客滿繞三圈。我聽了,我志不在此,繞五圈我也不想。但是俗話有一句話講「無心插柳柳成蔭,有心栽花花不發」,這個是我個人的一個因緣。

  現在我到大陸做法會,的確那個韓館長講的,真的被她說中了,就是這樣,很多人喜歡參加法會。但是我這個本願還是沒有忘記,所以現在做法會我還是硬抽出時間,我還是要講經說法,講得不好我還是要講。所以今天開春,我這個星期就要開講,我有一天講一天,有一個小時講一個小時,但是沒有人,就小貓二、三隻。悟宣師是最忠實的聽眾,你是最忠實的聽眾,我講經他都一定會到,其他就很少人。你說我去做法會那麼多人,我講經那幾個人,那你還要講經嗎?但是我還是要講,我不怕人少,因為聽到我們師父講,你就是把人統統講跑光,剩下還有桌椅板凳,桌椅板凳它也是眾生。

  我的記錄是還沒有講到剩下桌椅板凳,剛出家在佛陀教育基金會是講到剩下一個,就是我大哥的大兒子。他出家了,他陪我去出家,後來他當兵回來又還俗了。後來給老和尚錄像,到新加坡去錄像,他現在他太太是新加坡人。他年輕他跑去彌勒院跟寬裕法師出家。寬裕法師揚州人,在揚州,他們都在常州天寧寺,江蘇一帶的唱念、法器都是很精的。他就去了,他年輕,他學什麼都快,敲那個鼓,「風雲雷雨」。這個我出家不會摺海青,摺海青還是他教我的。他陪我去出家。

  有一次講經他當維那,聽眾就他一個,因為他不能跑,因為他要當維那,就他一個。我的記錄是這樣,這是第一次,剛出家。後來來台大醫院,那個慈光佛學社是台中蓮社的一些醫師、蓮友他們在台大醫院辦的,一星期請我去講一次。有一個牙醫,江醫師他當維那,有一天聽眾就他一個,就是因為他要敲引磬,所以就他一個,這個第二次。所以我這個紀錄還沒有到剩下桌椅板凳。現在我在錄影室,起碼有一個錄影師,一部機器,這個還沒有達到桌椅板凳這樣的一個境界。那這個境界是很高的。這個講經就是要學生公(道生),生公和尚,「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生公講經說法沒人聽,沒有人喜歡聽他的,後來他就跑去給石頭講,講到那些石頭都點頭了,這個公案很有名。所以要學講經要有生公那種精神,講到人都跑光了你還在講,這樣就能學得成功了,要有這樣的毅力,堅忍不拔。

  所以過去先師淨老在新加坡培養弘法培訓班,培養一些法師,弘法培訓班當時去學的人也不少。但是現在真正還有在講的,我知道一個,仁山法師。法隆法師有沒有繼續在講我就不太清楚,因為仁山法師在電視上都有出來。另外有個明靜法師也在講,他比較沒有在電視上講,我知道他去學講經,他一直都是在講經,專門講經。還有四川一個智耀法師,她自己有佛學院。其他我就不太清楚了。有的在新加坡的年輕法師講得不錯,講得很不錯,但是後來你回去沒有再練就生疏掉了。

  所以過去先師淨老講,這個講台要千錘百鍊。過去先師淨老講,你學這個法會敲法器三個月就可以出來了,但是你學講經要十年,沒有十年功沒有辦法,十年要天天練,當然這個要學的人就少了。很多年輕法師真能講,口才也好,他不發心就沒辦法,這要靠個人發心。因為經沒有人講,到最後這個佛法就只有形式,沒有實質,因為大家不了解佛經在講什麼,做法會大家唱唱念念,大家很歡喜參加,對經典道理都不明瞭,這個就非常可惜。因此講經弘法還是非常重要的,這講經教學雖然會比較寂寞,沒有人潮、沒有掌聲,甚至還要給人家批評,但是這個才是真正弘傳佛陀教育的一個主流,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

  所以先師淨老他一生他不做法會;他知道這個重要,抓住這一個。所以我們師父他老人家智慧比我們高。他不是不會唱念,也不是不會做法會,他在臨濟寺出家的,那怎麼不會做法會!有一次韓館長請我們師父主法做三時繫念,我們師父一上台,我們師父一唱,給大家唱得荒腔走板不搭調。我們館長說,師父,你唱得有夠難聽的,以後不要讓你做了。我們師父下來就指著我,「你來學。」我就知道師父故意的,他故意這樣唱。他唱好了,他就不用講經了,他現在可能法會做得比我多了。有一次做灑淨,灑淨要右繞,他老人家給它左繞,「師父你走錯了,你連這個灑淨都不會,以後不讓你灑了。」我們師父說,你們要學、要灑,落到我們身上來。

  我們師父他就是大概看看我好像不是講經材料,做做法會吧。但是我們師父真正要培養講經的,在我們師兄弟當中,一個悟行法師,一個悟照法師,這兩個人都是小學老師。以前早年在美國,我們師父人家請他講經都會留一天、兩天給他們去練習,他真要培養他們出來講經的,安排我去做法會。但是我還是不死心,反正講不好也要多少講一點,不然我違背了出家本願。

  所以這個星期我也是開工了,今天開講,我星期三開始學習《金剛經講義節要》。我還是在做法會之餘來學習學習,跟大家分享。但是人很少,我們二樓就是有幾位,宣師第一個,第一名,他都會來聽,其他都沒有人了,出家眾就他一個;居士就七、八個。但是我要耐得住這個寂寞,我就非常感恩這幾個人晚上來聽我講經的,我後面要重重有賞,鼓勵大家來聽經。過去先師淨老就是鼓勵我們一些老同修,聽老和尚講經聽很久了,年輕人出來講講不好,去給他做影響眾,去給他打打氣,讓他有信心來學習講經,這個也是功德無量,培養這個弘法人才,護法功德比弘法更殊勝,這個也是功德無量。

  所以現在莊霖法師他也在練講,我也是鼓勵,我說你們不來聽我講沒關係,他講你們要去捧場,讓他有信心。還有傳師他也在講《感應篇》,因為他年紀跟我一樣大了,今年都七十五歲了,我們是隨緣,能學多少算多少。但是年輕人的確要鼓勵鼓勵,讓他們有信心來學習講經說法。法會我們是可以附帶來做,但是這個主流的不能丟掉,因為我們老和尚這個道場是經教的道場。

  今天跟大家分享改造命運,就是《了凡四訓》。《感應篇》跟《了凡四訓》,還有《安士全書》,這三本書都是印光大師所提倡的。先師淨老是提倡三個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如果再加上《了凡四訓》、《安士全書》就更圓滿了。但是這些也都是要有人講,過去我知道《安士全書》定弘法師好像有講過一遍。年輕的法師他們學習講經說法,我們都鼓勵,但是鼓勵當中也要護持,他有錯誤的地方要提醒他,這樣對他才有幫助。也要讚歎,也要提醒,讚歎是鼓勵讓他有信心,提醒是讓他改過,讓他能夠提升、能夠進步,這樣才是真正一個標準的護法,這樣才是標準,兩方面都需要。

  所以要培養講經人才要十年的功夫,你要培養一個辦事的人才比培養一個講經人才更難。所以過去,我好像聽江老師、唐老師講過,台中蓮社雪廬老人講,他說我十年可以培養一個講經人才,但是我十年培養不出一個辦事的人才。可見得辦事比講經更難,不好辦。因此這個辦事人才我們也要培養,但是這個都要有耐心。但是有幾個人要接受培養?這個也不容易,他要有這個心、要發這個願才行,如果他自己沒有發這個心,那也就沒有辦法。

  因此我們只有一個建議,建議根據先師淨老生前的這些開示,我們來做一個建議,這個講經會非常寂寞的,因為你剛開始講,講得不好沒有聽眾,因此這個信心就會退失掉了。如果能夠像生公這樣鍥而不捨,這個精神的確是給我們學習講經的人非常好的一個榜樣。但是我們還是要鼓勵,鼓勵年輕人要發心,因為我畢竟也老了,也七十五歲了。在林老師面前是不能說老,因為林老師九十二歲。我們林老師肯定一百二,一定會很高壽的。九十二歲他還自己走路來,每天都來錄台語(錄福建話),這個也得佛力加持,就把我們老和尚講的這個,他用配音的,配台語的。這個也是會得佛力加持,加持他身心健康,延年益壽。這個是真的,因為老和尚做給我們看。

  今天我們開春,希望我們春天有個好的開始。這好的開始,我們要從《了凡四訓》、《感應篇》來修學,還有《安士全書》,這印光大師提倡的。先師淨老再加上《弟子規》跟《十善業道》,還有《群書治要》,這個也是我們普世的教育,我們現前就很重要的。

  在我們淨宗學會就是以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五種《無量壽經》的原譯本,《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部經是我們淨宗學會主修的經典。我們淨宗學會提倡主修這部經典,尊重五種原譯本,因為會集本是從五種原譯本來的,我們一定要尊重。我們學習弘揚,弘揚會集本等於弘揚五種原譯本,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知道,因為會集本就是五種原譯本它的集大成,它的精華了,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所以我們淨宗學會就是主修這部經典,我們看到《無量壽經》會集本這本經典,你看佛從做人講到作佛,講五戒十善,一直講到作佛,連宗帶教非常全面,講得詳細,講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講娑婆世界的現狀,讓我們深度的認識極樂世界。

  以前我們只是一個概念,《彌陀經》講得精要,如果沒有透過註解,引用其他經典來解釋,我們真的看不出來。《無量壽經》讀了我們就很具體,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我們想要吃什麼就有什麼,就現前了,想要穿什麼衣服就有什麼衣服在身上了。你要洗澡也不用去開水龍頭,你那個水要從頭上灌下來就從頭上灌下來,要從腳底這樣沖上來就從腳底沖上來。你那個溫度隨你的意念去調整,不用去轉水龍頭,你要動個念頭就可以了;這個要溫一點就溫一點,涼一點就涼一點,隨心所欲。你要到什麼世界,哪一個佛國土世界,坐著蓮花就到了,去供佛、聽經、聞法。你要回到娑婆世界度眾生,隨時可以到。極樂世界的生活狀況,沒有門牌號碼,不用門牌號碼,你也不會迷路;你吃東西吃完了不會有垃圾;不用電冰箱,東西不會壞掉;你要的時候,能量變成物質,不要的時候物質發展能量,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所以《無量壽經》講的就很具體,極樂世界的情況,讓我們更進一步的認識到極樂世界。講我們娑婆世界現狀也講得很透徹,「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它講得不夠具體嗎?我們就是這樣的,但是就是麻痺了,那佛一提醒,我們才感覺到真的是這樣。所以三界統苦,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所以佛勸我們要相信、要發願,要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部經從做人講到作佛,講得非常全面,非常難得。

  因此我們現在淨宗學會的同修,我們就主修這部經典,其他大小乘經典,包括世間的善書典籍,都是幫助我們深入《無量壽經》會集本的。像老和尚提倡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那都是《無量壽經》的補充說明,以經解經,補充說明。所以我們淨宗學會修學主修的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夏老的會集本。所有的大小乘經論,世間的善書典籍都是來補助我們深入這部經典的。這個主伴圓融,正助雙修,我們這一生,人人都能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度眾生。

  好,今天這個時間到了。跟大家團拜,這個新春期間,我們希望今天是一個好的開始。好的開始,我們要從《了凡四訓》、《感應篇》、《弟子規》,包括《群書治要》來修學,起碼我們現前階段要能做到改造命運。改造命運,先師做一個榜樣給我們看,講經說法效果最好,但是要很有耐心,要耐得住寂寞,這個希望我們同修大家同共發心。其他的方面,不能講經說法也要斷惡修善,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如意。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