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O二五年國際書展華藏培訓課程開示—讓正知正見發揚光大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集)  2024/12/28  新莊念佛堂  檔名:WD32-175-0004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

  這堂課我們再跟大家談一談見的問題。我們學佛,第一個要有正見,正知正見,正確的認知,正確的見解。這個見,比我們一般講觀點、看法要具體一點,就是他一個認知、一個決定,堅固的認為就是這樣,那個叫做見。比如說,我們凡夫認為這個世間都是真實的,這個很自然的,我看得到的、我摸得到的、我能夠喝的、我能接觸的,我認為這一切是真的,這個叫做執實見,執著這個世間一切,「這還不真實嗎?這個就是真實的!」我們凡夫就執著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因此我們要去追求名譽、地位、權力,要去爭這些東西,因為這是真的,我可以得到的,這個叫做執實見。而且這個見它很堅固的,認定就是這樣,決定就是這樣,就是真的,我們凡夫叫做執實見,執著這一切是真實的,這是我們一般凡夫的一個見解。

  第二個叫外道見,外道是各種宗教的,他對宇宙人生有各種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解釋,他認為是這樣的,他決定一定是這樣的。比如說,印度有六十二種外道,經典上講是九十五種,就是九十五種宗教。現在世界五大宗教,就是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那佛教也是五大宗教,中國有道教。有很多教,還有美國聽說有幾百個宗教,如果你去申請一個,你也可以當教主,你有你一套的見解。凡是心外求法,統統叫做外道見,他的見解,他很執著、很堅固的,他認定的、他決定的就是這樣。比如說,印度持牛戒的,他的見解就是說,看到牛吃草,死了生天,他就學牛吃草,他認為這個就是對的。學牛吃草是因,生天是果報,非因計因,非果計果,他誤會了、錯認了。但是他很堅固執著他的看法,他說我看到的就是這樣,就認定那一個、決定這一個。所以這個見,他有堅固、有決定、有認定,執著他的見解,比那個見解、觀點還具體,還深一點,好像印章印下去就是這樣。這個叫外道見,就是心外求法。這個外道見就很多了,一般宗教講神創造萬物,等等的,這個都是對宇宙人生事實真相沒有真正徹底明瞭,他總是看偏了,有偏差了。

  第三種是人無我見,就是佛法,小乘的,他知道這個身體不是我。我們凡夫執著這個身體就是我,這個我是什麼定義?什麼叫做我?「我」的定義就是我可以控制的,我可以主宰的,我可以得到的。實際上,我們這個身體,我們能控制嗎?我們能得到嗎?不管你怎麼吃、怎麼補,還是老,還是生病。我也吃了很多補,也沒有比較年輕,好像還是愈來愈老,愈吃愈老,好像不會愈吃愈年輕。愈老病就愈多,病多了就要死。這個我在哪裡?如果我能控制,我當然年年十八,不是很好嗎?問題你控制不了,你控制不了,叫做無我。你沒有辦法去主宰,這個叫無我。一切法都無常的,你也得不到。這個就比外道凡夫高了,他知道。但是我們,還以為這個我是真的,這個我們都可以得到的;其實我們在這個世間什麼也得不到,什麼都是無常的。所以這個有得,只是我們一個妄想、一個妄念,一個執著,錯誤的執著,實際上是得不到的。人無我見就小乘的,他有苦集滅道,人無我,但是他認為法還是有。所以小乘有法我,人我他沒有。

  到了唯識見,唯識見就連法也沒有了,唯有識,沒有法。小乘知道這個身體,人無我,但是法是有的,他修苦集滅道,他還執著這個法。唯識就唯有識,其他什麼都沒,都是萬法唯識,唯識見就進入大乘了。

  第五種,就是中觀見。佛教有一部論叫《中觀論》,八不,不生、不滅、不去、不來、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中觀見,唯有識,連這個識也沒有自性,八不中觀見。

  第六,俱生智見,就是禪宗講的法身見,超越中觀見了。一般顯教就是講中觀見以下的。密宗講的顯教是中觀見以下的。其實漢地的顯教,不但到中觀見、俱身智見(就法身見),還到大圓滿見,像《法華》、《華嚴》都是大圓滿見。俱生智見就是法身見,法身遍一切處。

  第七個是大圓滿見,法爾如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講到究竟圓滿,這個就大圓滿見。所以這個見,大致上有七種見不同。我們凡夫是執實見,執著這個世界是真實的,所以我們放不下,不知道它是假的。因此《金剛經》佛給我們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我們要修的地方,就是要深觀。沒有深入內心去觀,也不起作用。我們講一講,大家也會講,但是內心深處還是執著這是真實的。因為我們執著這個真實的已經很習慣、很熟悉了,現在叫我們說這是假的,我們還很陌生;有聽說,但是還很生疏。所以要做這個觀照,要深入才會起作用。起作用,放得下就起作用,放不下還是我們原來那個習氣在做主。用功就在這上面去用!

  這是講到大致上眾生有這七種見解。就我們現前這個執實見來講,這個世間法來講,有正有邪的,世間法,儒家聖人講的這是正的,正面的;如果偏離這個,都是屬於邪見,那不正確。因此同樣正見,它有層次大小偏圓不同。你說從人無我見到大圓滿見,都是佛法,但是各人見解不一樣。這個見不一樣,他修行的結果就不同。

  我們現在先講現前世間,我們凡夫這個範圍。現在提倡世間聖人,佛也是這麼講的,就是要「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正知正見。如果提倡跟這個不一樣的,那個就是邪知邪見。教你不孝父母,教你不敬師長,教你不要有慈悲心,一天到晚殺生,教你造十惡業,那個就是邪見,就不是正見。從世間人天善法來講,這是一個標準。這是淨業三福第一福。

  所以今天早上中華儒釋道傳統文化教育學會開會,也請我去列席。我也是提到先師淨老提倡的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因為現在做兒女,普遍不懂得要孝順父母。而且現在的政策是鼓勵不孝父母,要保護孩子。他訂了這個政策,好像天下做父母的人很沒有慈悲心,都在虐待兒童,所以要訂這個政策來保護,大家想這樣合理嗎?如果你是針對性的說,有一些少數的父母就是沒有慈悲心,虐待孩子,你就針對他,這一條是對你的,才比較合理。其他的父母也沒有這樣,那你這一條去適用在所有的父母,那這個就不合理了。所以這個法律都訂的都是很有問題的。因此我們要認識現前這個時代是什麼樣的一個時代,眾生如果執迷不悟,只是會災難愈來愈多,愈來愈苦,不會愈來愈好,他把那個錯的當作是對的,執著那個錯誤的知見,認為是對的,那個就很麻煩。比如說,我們講一個比較大家容易體會的,一個錯誤的政策,比貪污嚴重,你們知道嗎?一個錯誤的政策,幾千億沒有了,那個就是見的問題。

  再新聞媒體,亂報,誤導人民,這個將來都是地獄業。不是開玩笑的,那個有果報的。世間法律不追究,但是因果律逃不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逃不掉。你在陽上當官,死了到陰間去,就不一樣。所以《安士全書》裡面講,有個當皇帝的,到陰間去,看到他以前死去的部下,在陰間要使喚他,不行了,不一樣了,他也是罪犯。所以他不相信,死了,他就知道了,但來不及了。這是邪知邪見造成的一個社會亂象,這個都是邪知邪見在誤導。邪知邪見,這個都是見。我們有沒有受到這些邪知邪見的迷惑、誤導?這個我們自己要知道去辨別。邪知邪見的東西太多了,真的是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那麼多。

  現在人就是不讀經典,不聽佛祖,不聽聖賢的話。我們老和尚有一本書叫《老人言》。「不聽老人言,吃虧就在眼前」,你要聽那些邪知邪見,那你虧就吃大了。現在這些書籍、報章雜誌、媒體,充滿了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四種惡業統統具足。因此我們書展出這個書,也是希望撥亂反正,能夠救度一個是一個。這個妄語,就是騙人。兩舌,就是分化,讓你對立,讓你產生矛盾,破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破壞人家家庭,破壞一個國家的和諧,破壞整個世界的和平,那個兩舌造成的。惡口,會下拔舌地獄,這個也是很恐怖的。還有綺語。

  今年我們在桃園縣復興鄉跟大家學習先師淨老節錄的《淨土集》。《淨土集》裡面有「草堂集」,這個「草堂集」就是《閱微草堂筆記》節錄的一些重要的句子,還有公案,就是故事。比較有明顯因果的,先師都把它節錄起來。但是先師淨老他節錄這個,他跟印光大師生前請居士節錄的那個模式不一樣。印光大師是請人把《閱微草堂筆記》節錄一百條公案,就一百條故事。那本書以前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曾經印過,那個書的名稱叫做《紀文達公筆記摘要》,一百條。紀文達就是紀曉嵐,主持編《四庫全書》的負責人,很有學問。一百條,每一條都是原來完整的一個公案,把比較明顯的因果報應的,節錄出來一百條。先師淨老他節錄這個,他的模式跟印光大師請人節錄的模式不一樣,他是這個公案裡面有幾個句子重要的,好像經文的精華,他把它節錄一條一條的,稱為「草堂集」,它有分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

  在「草堂集」有一個公案,清朝有個書生,他到郊外去借人家沒有住的一個房子,去讀書。讀到三更半夜,他那個窗戶,一個女子站在那裡。這個書生他也不怕,古時候讀聖賢書的這些人他有正氣,他心裡也知道,這麼晚了,這個地方怎麼會有女子來這裡?不是狐狸精變成人,就是鬼,他心裡也知道。他也知道這個地方,這個時候有女子出現,不是狐狸就是鬼。他也不怕,每一天晚上就在他窗戶出現,天天來,乾脆請妳進來坐,鬼也好,狐狸也好,反正妳來了,就請妳進來坐。進來坐,問她妳姓什麼、妳家住哪裡,她不說話。就是不說話,還是每一天來。每一天來,就請她進來坐。又經過了半個多月,有一天那個書生又問。後來這個女子她就指著他書上的筆跟紙,就是筆跟紙拿給她,她要寫字的。寫的就是她是明朝末年,一個翰林的妾。翰林,明朝的時候官名,清朝也有這個官名。她就是在世的時候喜歡兩舌,喜歡去挑撥是非,讓人家一家人兄弟姐妹水火不相容,破壞人家的感情,喜歡造兩舌。現在在我認識的人當中,還有人真的很喜歡造兩舌,他走到哪裡都有問題的,那個道場就亂糟糟的,造兩舌的業。

  後來她死了之後到冥間去,冥司判她做瘖鬼,就是啞巴鬼。是鬼,但是不能講話的鬼,叫瘖鬼,啞巴鬼,冥司罰她做瘖鬼。瘖鬼,她的業還不算太重,太重恐怕就要到地獄去了。她只是破壞人家一個家庭,一個小範圍。如果妳破壞一個社會、破壞一個族群,那個造地獄業,那就不是在鬼道,那是地獄。她比較小範圍的。她就請求這個書生給她超度,怎麼超度?就請這個書生幫她寫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幫她抄寫一部《金剛經》,把這個功德迴向給她,幫助她脫離鬼趣。這個書生很慈悲,就答應她,所以就寫了一部《金剛經》迴向給她。迴向給她,第二天她就來道謝,又寫字道謝。她說感謝你寫《金剛經》給我迴向,我已經脫離鬼道了,明天就可以到人間再去投胎,去做人了,投女身;但是還要在人間有三世做啞巴,啞婦,啞巴,不能說話。就是超度到人道了,這是果報,但是到人間來還有餘報,剩餘的報,還有三世做啞婦不能講話,要投胎三次。那個就是兩舌的果報。

  另外一個,就是紀文達公的一個婢女,現在講叫佣人。有個佣人,她一生不敢惡口去罵人,為什麼?她說她親自看到她祖母,她祖母很會罵人,罵詈。什麼叫罵詈,大家知道嗎?就是潑婦罵街這些,那個就是惡口。結果他這個婢女說,她那個外婆也沒病,但是有一天突然不能吃飯、不能講話,從舌頭一直爛,爛到喉嚨。她知道她外婆就是生平很會罵人,而且罵的那個話都很惡毒。那個在口的惡業來講,叫做惡口。所以這個婢女看到這個,一生不敢去罵人,她看到她祖母那個惡口的果報。所以我「草堂集」看到這兩個公案,一個是兩舌,一個是惡口。一個是當啞巴,一個是嘴巴爛了,咽喉都爛掉,宛轉數日就死了。這是先師淨老節錄兩個公案。所以這些都是因果,因果教育。

  所以什麼都有因果,身口意三業造作,善業、惡業都有因果,這個果報絲毫不爽。我們陽間有法律,陰間有因果律。所以我到法院去做法會,有時候跟這些法官談一點佛法,我說陽間有法律,陰間有因果律。法律,人可以走漏洞,法律,你可以自由心證,我認為有罪就有罪、認為沒罪就沒罪,這叫自由心證。因果律就不是你的自由心證了。因果律是哪一篇,大家知道嗎?《太上感應篇》,這一篇叫做天律。不管你信不信,你只要造了這個業,果報都一樣。像《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無論「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或龍或神,或天或鬼」,你造了那個地獄業,果報統統一樣,沒有例外的。《太上感應篇》講,「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凡人,什麼叫凡人?兩種意思,凡夫,我們六道的人道,凡夫、凡人;不出六道,凡人。另外,凡是你是人類。《地藏經》講,無論「羌胡夷狄,老幼貴賤」,無論你中國人、外國人,你是哪一個族群的,你造了那個業,果報都一樣,這就不是針對哪一國的。羌胡夷狄,老幼貴賤,羌胡夷狄就外國人,不同族群的,統統一樣。所以因果律前,人人平等。

  世間的法律,有善法、有惡法。《太上感應篇》講,「損子墮胎」,這個要記過的,有罪。現在法律,我們世間的法律說沒罪,那個因果就不是這樣了嗎?還是這樣!而且你訂了這個無罪的法律,你就要背因果了。所以過去我在家的時候,先師淨老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講《地藏菩薩本願經》,那一天剛好立法院通過墮胎合法化,那天晚上我剛好去聽《地藏經》,我們師父就講:今天在立法院舉手的立法委員,地獄名冊都註冊了。這個世間人,不是說你認為有罪就有罪、沒罪就沒罪,因果律不是這樣,因果律是有罪就有罪、沒罪就沒罪,因果律才是標準的。所以這個《五戒相經》,十月份我到澳洲布里斯本皇家技術學院教《五戒相經》。《五戒相經》講,胎有七天的,你故意把他墮了,就犯不可悔罪,犯殺人罪。《五戒相經》講,人家要求安樂死,那個人很痛苦,叫你趕快結束他的生命,你就幫助他結束生命,你犯了殺人罪,你受了五戒就犯不可悔罪。所以很多人問我,能不能安樂死?我說,五戒佛說不可以,你犯了殺人罪。

  所以那一天我在上海有人問我,他說他太太往生的時候,癌症非常痛苦,生不如死。他說,如果有一天我是這樣,我是不是自殺就了脫了?可以不可以自殺?我說不可以,自殺也是殺生。佛五戒十善,第一個是不殺生,自殺也是殺生。我跟他講,這是業報,你沒有報完,你提早結束,後面還要報,還要加利息,不是完了,是沒完沒了,事實真相是沒完沒了!人的妄想,可以把它說得很美麗,給它想像得很美好,但是死了之後就不是你生前想的那樣。大家去看《地藏經》,佛講的才是標準,我們凡夫不準。凡夫也沒有看到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六道也搞不清楚,他講的怎麼會準?佛看得清清楚楚才是標準。我們三寶弟子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怎麼可以聽那些凡夫講的!所以這些也都犯了綺語。

  演藝界、藝文界,犯綺語的人很多。綺是綺麗,很美麗的,這些小說惑人心志,這些都有果報,都在我們眼前,我們看了要覺悟,要避免造那個業,不要被迷惑。所以我們出這個書,就是要弘揚這個正見。你看那個書,有多少迷惑人心志的書!誤導人的,各方面都有。所以那些書籍,外道典籍,那些邪知邪見的典籍,害人的法身慧命,這個也是很恐怖,思想中毒,這個大家都不知道那個利害。因此我們辦這個書展,也有很重要的一個使命感,就是要撥亂反正,讓正知正見能夠去發揚光大,讓大家認識因果。特別《十善業道經》也非常重要,《十善業道經》是善惡的標準。凡是善都歸十善,凡是惡都歸到十惡,這個《占察善惡業報經》佛給我們講的。

  因此大家來護持這個正知正見的經典、善書流通,將來生生世世,你就不會生到邪見家,你不會生到邊地。縱然沒有往生西方,在人天善道,《無量壽經》講,你會生到有佛法的地方,會繼續聞法、繼續修行,不墮三惡道。所以這個功德利益就很殊勝,生尊貴家,不會生到邊地去,這是我們護持正法的功德利益,你來生來世不會生到邪見家去。因此大家來護持,來做義工,要知道自己修什麼樣的功德,要記在心裡,最好迴向求生西方去作佛,這是最殊勝的。要記在心裡,知道自己做了什麼功德的事情,總是發願迴向求生西方淨土,這是我們修淨宗主要的目標,求生淨土才圓滿,才能度眾生。

  所以以上跟大家提出這個見,也說了很多方面。我們回歸到基本面,就現前在世間善惡,我們先從這個地方來學習,來下手。首先認識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是第一課。如果我們對於善惡分不清楚,把善看作惡、惡看作善,那就顛倒了。迷惑顛倒,就造業,那就受報,這就錯了。因此我們自己要學習,雖然書我們供養大眾,也希望我們義工大家也多看看,大家也要從自己開始了解。自己了解,也才能夠跟別人分享。如果有疑問,可以提出來,大家可以互相學習交流。因此我們從自己開始,做一個帶頭,這個書我們也看一看,你看個一條、二條也都好。如果你看懂一條、二條,就有一條、二條的受用。看十條、八條,有十條、八條的作用。

  所以先師淨老節錄的這些菁華類的,這個都很寶貴的,因為現代人比較沒有時間看長篇大論,這個長篇大論恐怕看的人很少。昨天下午天下雜誌來給我訪問、訪談,要給我們老和尚出書,問我對老和尚有什麼感悟?我說這個感悟太多了,我講三天三夜都講不完。他說現在這個書,大概十萬字的就很多了。我問大家,大家有哪一個人看過十萬字的?這個現代人看電腦都沒時間了。所以最後結論,我跟他討論,要適合現代人,不能太長。太長,現代人沒耐心看,還是要比較精簡一點。精簡版,現代人比較會去看。太長了,他看那麼長,沒時間,他閱讀的興趣就降低了。

  所以他這個訪談的內容都有很多方面,我說你要從哪一方面?我們整個生活。在台上講經,經很多,哪一部經?老和尚講的經很多,你要從哪一部經講起?你說生活上有感悟的,我說感悟就是常常被罵,這個我感悟很深。那個感悟比較深,被罵,就感悟會比較深。這是我們學習的過程當中,老師有罵你,才有在教你。他統統沒有罵你,統統對你很客氣,他沒有在教你,這一點要知道。他看你能罵,他才會罵你。不然罵了,你跟他頂嘴,他再也不敢罵了。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情況。

  所以說問了很多,我也是講了很多;我講了很多,也是大海一滴,也講不完。他問我什麼感悟,我講得很多,包括煮飯、炒菜。我們師父教我們怎麼醃臭蘿蔔、怎麼蒸臭蘿蔔,我講了很多,我說這個你也可以學一下,可以去嘗試做臭蘿蔔蒸豆腐。臭蘿蔔要醃一年,我就把醃臭蘿蔔的方法也告訴他了。臭蘿蔔要醃一年,怎麼醃?這個蘿蔔買來,大的蘿蔔切成四塊,中的切成兩塊,小的一整塊;買一個缸,下面鋪一層粗鹽,蘿蔔鋪一層,上面再灑一層粗鹽,再鋪蘿蔔,鋪到缸上面;再洗一個大石頭,洗乾淨,把它壓著;然後用個木板蓋在缸上面,用塑膠袋把那個口封起來,寫上今天的日期,明年的今天就可以開缸,一年。臭蘿蔔一開缸,那個蘿蔔都爛了,那個鹽分都進去了,撈起來洗一洗,然後買傳統的老豆腐,不是中華豆腐,老豆腐。蘿蔔跟豆腐那個比例,看你幾塊蘿蔔、幾塊豆腐?如果一個碗公,大概四塊豆腐,蘿蔔大概一、二塊,那個就夠鹹了。再把它攪拌,攪拌好了,弄平,放在電鍋蒸;蒸好了,拿起來,滴幾滴香油,放幾根香菜,就那一道菜就夠了!我說這個感悟滿深的,有得吃,這個感悟滿實際的。

  還有切楊桃,不可以橫著切。我就橫著切,切星星的,這樣比較快,我們師父說,懶惰,不可以,要切直的,還要擺一個花樣。還有煮稀飯,要晚上睡覺前泡半碗的花生、半碗的黃豆,洗乾淨,水泡著,到第二天早上熬稀飯,然後把黃豆跟花生用果汁機打成汁;這個稀飯要大火開了之後,關小火,大概要五十分鐘,慢慢熬,熬到米汁出來,花生黃豆漿淋下去,再燒五分鐘就起鍋。那個營養,是不是?我說這一條也是很有感悟。這個很有感悟,切楊桃也很有感悟。

  還有一條很有感悟的,玄妙的忘記了,但是這個吃的就是記得很清楚。每一次老和尚有客人來,我們跟大師兄悟本法師兩個人輪流煮飯,我們要輪流煮飯。你不要說,悟道法師這麼好命,都有人煮好了,我也是從基層幹起的,掃廁所、做香燈、搬書,什麼統統要做。客人來要泡茶、摺毛巾,還要接待、送客。你以為現在我那麼好命?一般現在人也沒有學《常禮舉要》,《常禮舉要》就是說,你事先沒有跟人家約,人家吃飯跟睡覺的時間不要去拜訪人,但現在人沒有學,他不懂。我們跟大師兄常常碰到,要吃中飯了,然後客人來了。客人來,我們最怕的就是,我們師父說「來啦!吃飯吃飯」,我們兩個人就慘了。他來要吃飯,我們算的人數剛好,多了四、五個人來,那怎麼辦?我們師父就請人家吃飯,去準備吃飯來不及了,悟本師兄說,道師,分工合作,我去快炒,空心菜快火快炒,你去市場買飯。我到市場去買飯,他去快炒,我們常常碰到。我說這個也很有感悟。

  所以你說感悟,感悟什麼?生活方方面面都是感悟,這不是感悟嗎?所以天下雜誌訪問,要出書。我說如果有時間,我可以講三天三夜,很多,感悟的事情太多了。還有一次在美國坐AA的飛機,我們老和尚就說,道師,我跟你換位子。師父坐在那裡好好的,怎麼跟我換位子?好,師父要換位子,就換了。依教奉行,就換了。後來我一過去坐下去,兩邊都是洋人,那個洋人狐臭味很重,我終於明白師父為什麼跟我換位子!我說這個我也很有感悟,這個也是感悟。

  所以我感悟,不要講那些談玄說妙的,講這個比較實在,這個大家比較能夠體會的。所以這個方面,雖然是生活上的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其實大家要知道,平常心是道,那個玄妙就是在平常當中。你穿衣吃飯,待人接物,真正玄妙是在那個平常,大家要知道。所以平常心是道,大家不要忽視這個平常,玄妙之處就在平常當中,我們這句佛號,你就平平常常的念,自然就暗合道妙。如果我們不能老實念,自己造成障礙。你不懂什麼教理,你只要能老實念,就暗合道妙。老阿公、老阿婆他也不認識字,也不明白什麼教理,只要能老實念,他自然就跟禪宗一樣暗合道妙。禪宗是明合道妙,淨宗是暗合道妙。所以禪宗參禪,難於起疑,起疑情比較難,你不起疑情不會開悟。念佛難於起信,起信比較難,不老實,有懷疑。所以能夠老實念,自然道在平常中,就這樣老老實實,一句佛號,每個字念得清楚,聽得清楚,這樣一直念下去就對了,其他你就不管了,放下了,你自然暗合道妙,這是這個法門的一個特色。

  這個法門叫果地教,就是佛已經修成果了,以果做為我們凡夫的修因,果徹因源,因徹果海。一般的通途法門叫因地教,修因證果。這個是從果修因,現成的;饅頭做好了,你就花幾塊錢去買來吃就可以了,這個叫果地教。就是人家做成果了,你直接去接受他的成果,阿彌陀佛修成了極樂世界,我們信願行,接收他的成果。一般的法門就是因地教,你要吃一個饅頭,從因你要找一塊地去種麥,經過一年,麥長出來,這個一年當中還要照顧、澆水、施肥,麥收割了,還要磨成麵粉,再去揉、再去蒸,然後才有個饅頭,那個時間就很長了,這個叫因地教。

  果地教,就是成果了,你直接接收他的成果。你不懂什麼教理也可以,就像那個傻瓜照相機,有幾個人懂得傻瓜照相機的製造的原理,有幾個人懂?科學家也不過少數幾個人,不是每一個人都是科學家。但是人家已經發明出來,做出來了,你只要照他簡單的操作方式,你就照他這樣,你拍出來很好看。所以我們修淨土就是像傻瓜照相機,你不懂什麼教理,你只要能老實念就好了,就可以了,你不知不覺就跟佛一樣,就成佛了。不然那個不認識字的老阿公、老阿婆,他怎麼會成就?他的祕訣沒有別的,就他能老實念。我們就不老實,吃虧就吃在這裡。所以不必問如何,只要老實念,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這個我們要跟阿公、阿婆學習的,學老實。

  我們有緣遇到淨土法門,這一生我們還是要發願,要求生淨土,這個才是最究竟真實的功德利益。這個世間的什麼福報,人天福報都不能相比的,這個最真實的。特別我們生病的時候,就要想到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我們要發願求生一個永遠不會死亡,永遠不會生病,永遠不會老的世界。極樂世界永遠不會老,永遠不會生病,永遠不會死,那佛勸我們要去那個地方才好。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六道裡面,你就生生世世要生老病死,不是死一次就完了。所以有一些自殺的人,他以為自殺死了那就了了。過去先師講,死了就叫不得了,是沒完沒了,不是了了。如果那麼簡單,佛也不用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那不是叫大家統統去自殺不都解決了?天下有那個事情嗎?不要把那些事情講得太美化了,那個都是綺語。這個我們要搞清楚,要有智慧。

  所以現在這個書籍,像這一類的有很多,那種邪知邪見的書太多了,充斥整個世界,都是負能量,誤導人的。那個書籍一出來,他不知道那個因果的利害。過去先師講,如果你一個不好的書,你流通在世間給人誤導,你墮到惡道去,這個世間(人間)的書統統一本都沒有了,你才能出得來;還有一本在,你都出不來,那個多嚴重!這個現在人不知道那個因果的利害,講了他也不會相信,講了他說你迷信,那這個也就沒辦法,佛也沒辦法救。因此我們從自己做起,先自救,才能救他,才能幫助別人。

  好,非常感恩大家的發心,今天就跟大家談到這裡。跟大家漫談,沒有什麼主題,想到哪裡說到哪裡,這個叫做漫談。雖然是漫談,但是我們還是有一個主要的,就是我們要護持正法。「一世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我們辦這個書展,也是向印光大師、向先師淨老和尚效法學習。印光大師在世,人家供養他很多錢,他也沒有蓋大廟,他就是在蘇州報國寺辦一個弘化社,專門印佛經、善書來流通,以做這個為主。其他慈善,他附帶做,放生、慈善,附帶做。這個印經,他是主要做的,我們學習印祖。所以在台北華藏,我們這個財團,名稱就是華藏淨宗弘化基金會,印光大師叫弘化社,就是跟那個性質是一樣,我們是做佛經流通的。那我們這個書展,也是佛經流通的一部分。

  感恩大家的發心來護持,大家功德無量,必得佛力加持,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心安康、法喜充滿、事業順利、闔家平安、光壽無量。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