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花蓮縣淨宗學會歲末講話—從果修因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24/1/25  花蓮縣淨宗學會  檔名:WD32-165-0001

  尊敬的諸位法師,社團法人花蓮淨宗學會袁理事長、前理事長曾振順居士、前理事長李清義居士、前總務勤英居士,諸位執事大德,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

  這次悟道一行是每一年例行性的,歲末到我們花蓮淨宗學會來跟我們同修大家見見面。過去我們凡是到台東做法會,回程也會經過花蓮,也利用這個時間來跟大家交流。去年十一月,台東淨宗學會做完法會,經過花蓮跟大家講講話。今年也算是一月了,一月份了。那麼這一次沒有做法會,這次的因緣是一月二十二日在高雄台南極樂寺的菩提別院開會。就是今年先師淨老和尚往生二週年文物展在高雄市政府文化中心舉行,時間是今年七月十三日到八月十一日,大概四個星期的時間,第一次開籌備會。去年七月,我們是在台北中正紀念堂展出先師淨老和尚文物展,達到兩個月。今年是在高雄舉辦,有時間的同修,或者有到高雄的同修,如果時間剛好這個因緣,也歡迎大家來參展。

  那麼我們花蓮淨宗學會成立以來,我想大概快三十年了,韓館長往生前這裡成立的。那麼韓館長往生到今年已經第二十七年了,花蓮淨宗學會前後大概有三十年了,這個三十年當中也很多因緣的變化。今天花蓮淨宗學會也有一個比較固定長久的會址,這是得力於佛力加持,諸位同修大家的發心護持。最早都是租的。所以我們在花蓮淨宗的同修,也珍惜這個因緣。那麼這一次沒有做法會,原來做法會都經過台東,沒有做法會,巡迴也會經過台東。因為台東、屏東這兩個月前才剛剛去過,所以我們這次就走南橫。

  南橫,我在二十多年前,從台東池上請莊明師,那個時候他還沒有出家,他開車載我。那個時候路比現在差很多,那個是走走停停的,走了一整天。我記得早上從池上過去,好像到晚上才到寶來,記得走很久。沿路風景是很好,但現在路重新修了也比較好走。所以這一次也是從南橫過來,就沒有經過台東。昨天我們在關山住一夜,今天就到花蓮來。晚上也是我們例行性跟大家見見面、講講話。首先這邊袁理事長也提出兩個問題,我們簡單來做個答覆。那麼首先我們簡單答覆這個問題:

  尊敬的大和尚,阿彌陀佛!(不敢當,我們都老同修。)感恩您再次蒞臨學會,加被蓮友。與嚴師通訊對話中得悉,您風塵僕僕周遊世界各地,為眾生祈福消災舉行佛事法會,為寰宇世界帶來祥和,勞累的奔波帶來自身病苦。聽嚴師說您為了眾生仍舊要巡迴到花蓮及各地開示法益,請問凡夫眾生的我們,如何才能像您一樣,得到或學習到您如此圓滿精進的修行態度?

  答:這個我很慚愧,我這個是一點都不精進,這個實在講不如大家,大家能夠在一個地方靜下來,是真精進。那像我到各處去,其實是結結緣。過去先師淨老他的開示,他也常常講,他說你有聽說過你去講一座經,那人家就開悟了?大概歷史上只有看到六祖,六祖一個。如果一般人,沒有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也很難有效果。就像先師淨老,當時他學這個經教,他就住在台中慈光圖書館住了十年。因此過去雪廬老人他如果沒有辦這個經學班,在那邊有個台中蓮社,有個台中慈光圖書館,要培養一、二個學生都很難。因為學生沒地方學,那不是說親近一次、兩次,就能夠學得成就,那必須要有時間。就像我們去學校念書,你要念個幾年,你說從你要大學畢業,然後拿到博士學位,你說要念幾年?要念十幾年,甚至二十年。因此我們學佛,跟學校上課一樣的。因此我們這個到處結結緣,這個也是一個因緣。特別我現在年紀大了,覺得到處結結緣對大家實在講幫助不大。見面的時候總是大家鼓勵鼓勵,大家見見面,有修學的心得大家做個交流。總是我們每一個人,隨著我們年紀的增長,我們餘生的時光不多。

  這些話,我們對世間沒有學佛的人,那我們是不能講。因為一般人他不喜歡聽這個話,不喜歡聽。所以在李老師雪廬老人《常禮舉要》講,遇到老年人、遇到失意人不說衰喪話。遇到年紀大的人,遇到失意的人,他生意做失敗了,我們就不能在他面前講我在哪裡賺多少錢,他聽了就很難過。年紀大,年紀大的人也不能講老了,快差不多了,特別在過年,特別忌諱聽到這個。這個是對世間世俗,世俗一般人他沒有學佛,他沒有信佛,我們見面就不能去講這些話。要講一些讓他歡喜的話,講他光壽無量,身體健康,種種的,他們也很歡喜的。

  那也不能勸他念佛,如果他對念佛這個道理也不明白。過去在香港有一些老菩薩、老人家,那我們師父上人都是講經,弘揚淨土法門,就是勸導大家念佛求生淨土。香港那些老太太互相就去講,她說不要去聽淨空法師講經,他叫你趕快去死,他說叫你趕快去死,叫你去念佛求往生就是叫你趕快去死,不要去聽。他聽了他就害怕,他也會忌諱,他不喜歡聽。那麼遇到這樣的對象,我們就不能跟他講這些。要講他能聽得進去的、他能接受的。勸大家念觀音菩薩消災免難,這個大家大概都需要,觀音菩薩保佑身體健康、事業順利、兒孫滿堂,世間一般人求的就這些,這就是對世間人講的。

  如果對我們學佛的人講,那當然就不一樣。我們念佛人、我們淨宗學會,總是要知道我們修的目標是在哪裡,我們來念佛到底是為了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實在佛法,是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上的這些種種災難,種種難題的。那麼我們現在,在生活當中我們理解了災難,像天災人禍,水災、火災、地震、風災、傳染病、人為的戰爭等等這一切,我們知道這是災難。那麼這些災難我們世間人都知道要去救濟,做這個救濟,救急的救難,救急的,這些社會大眾大家知道要做這個事情。那麼我們生活當中這個不是大災難,真正的大災難是什麼?生死是大災難。我們無始劫以來,在六道生死輪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是死一次就結束了,死了還要生,生了又要死,那沒完沒了。那這個輪迴是大苦,大苦難、大災難的。那這個話也出自於我們《無量壽經》。

  我們淨宗學會都是持誦、受持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那麼這個經到後面彌勒菩薩是當機,好像到這個三十二品後面就是彌勒當機。彌勒菩薩有請問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說現在世間有很多人在佛門修福、種福,但是他不願意念佛,不願意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只是想求人間福報。你看《無量壽經》不是寫得很清楚?人間福報。在這個世間做種種好事,做修福,來生會得到人天福報。現在佛教有很多寺廟提倡人間佛教,人間佛教就是求人天福報的,來生要再來作人。或者他目標高了,要生天,生到天道去。像其他宗教講生天堂,往生到天國、生天,天不出六道。這個佛就講,眾生不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彌勒菩薩也向佛報告,眾生不願意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云何出離生死大難。請問釋迦牟尼佛,為什麼這些眾生他們都不願意去極樂世界?佛就答覆,他們認為極樂世界不如天,所以很多宗教也都要生天國。那學佛的人求人天福報,他認為極樂世界還不如六道的天堂。那麼這個佛就講,不願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云何出離生死大難。那麼我們從這一句就可以體會到佛講的,生死是大難,最大的災難。那還有比這個難更大的?佛門講生死事大。

  那我們人生,大家想一想,有哪一樁事情比這個更大?一個生、一個死,有比這個更大的事情?沒有了。縱然這個地球統統你在管,你一口氣不來,跟你都沒關係,哪一樣能帶得走?生死到底怎麼一回事?為什麼有生死、有六道輪迴?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本師釋迦牟尼佛他國王不要做,去出家修苦行,就是為了尋找解決生老病死的理論方法,得到解脫。為什麼每一個人都必須要生老病死?他問他的侍者,做國王是不是可以免?他說一樣,你做國王、做皇帝跟做乞丐一樣,沒有例外的。所以生死這個問題,自古以來這些各宗教、哲學、科學家,有一些人他能看得開,有的人看得很達觀,有的人比較看不開,無論看得開、看不開統統要死,這個一點辦法都沒有。只有佛有辦法,所以佛門有一句話講,有佛法就有辦法。對生死都有辦法,其他的事情那就很容易了,最大的事情可以解決了,其他就是小事,人天福報那是小事了。

  所以佛法出現在世間就是幫助我們解決生死的大事。佛出現在世間,他國王不做、皇帝不做,這個也是示現給我們看。這個是世間人都要去爭的,爭得頭破血流,就是要爭那個位子。不擇手段都在爭,連親兄弟都在爭,他這是既得的利益,既得的,現成的他不要了。那這個是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大家在爭這個,《無量壽經》佛有給我們開示,世人共爭不急之務,這個不急的。那什麼才是急的?生死大事這個才是最緊急的,這個大家反而不重視。你那個爭到了,你什麼時候死你知道?你能夠活多久你知道?統統不知道。你要什麼時候死、要怎麼死、要在什麼地方死,統統不知道,這個才是緊急的大事。但是我們世間人就是爭那個不急之務,爭名奪利,就爭這個。佛給我們開示,那個是不重要的,真正重要的,生死事大。

  所以學佛,我們要知道為什麼學佛,跟學其他宗教有什麼不同,不同點就在這裡。那麼我們學了佛,如果沒有掌握到這個宗旨,就是核心的這個宗旨,那我們修學一生,那麼這一生也是結結緣,來生遇到佛法繼續幹。那我們希望這一生解決這個問題,那這樁事情我們都要好好去了解清楚,要了解清楚為什麼念佛。這是我們淨宗學會都是長時間在讀誦《無量壽經》會集本。《無量壽經》三輩往生,上輩、中輩、下輩,各人的根器因緣不一樣,修學的有不同,環境也不一樣。有的人他能夠大持經戒,那麼他往生上輩。有的人還達不到大持經戒,但是他能夠修福,造塔寺、供僧,他能修福。有的人他也經濟沒有那麼好,沒有辦法做那麼多修福的事。但是上中下三輩它都有一句是一樣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個上中下三輩都是一樣。無論你修什麼,大持經戒也好,或者修福、修塔廟、供僧等等,或者沒有能力修福,但是要往生極樂世界,先決條件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個是一樣的。

  那麼發菩提心跟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跟《彌陀經》講的信願持名是一樣的。信願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是執持名號,那我們念佛人總要抓住這個核心。不然現在我們看到也有很多學佛的,那不是念佛的,那當然很多,看見很多寺廟他也做好事,做慈善、做救濟。甚至念佛的人,像這個淨宗十祖,行策大師他的法語有開示,他說如果你念佛沒有信願,你不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是念佛,也做種種善事,也吃素、也放生、也持齋,做種種世間的好事,你不想往生極樂世界,這樣只是世間的善人。世間的善人,你來生會生到善處,會得到人天福報;來生得到人天福報,就是榮華富貴,做大官、賺大錢。人福報一現前,他就迷惑了,迷惑他就造業了,他過去生修的都忘記了。人福報現前,不迷的很少。像現在大企業家、做大官的、做總統的這些人,過去都是修最少三世以上的好事。那這次福報現前,福報現前他會繼續修?幾乎統統是迷惑顛倒。那福報享盡,那你權力大、勢力大、錢愈多,你造的惡業就愈大、愈嚴重。福報享盡,惡業造多了,第三世就到三惡道去,到地獄去了,這在佛經講叫三世怨。第一生修福,第二生享福,享福又迷惑,又造惡業,惡業造多福報享盡,第三生就墮地獄去,這就是三世怨。僅差那個一闡提一步,差一步。一闡提,這一生造惡業,來生就墮到三惡道。那你這一生做善人,修福不求往生極樂世界,來生會享受人天福報;享受人天福報,又迷惑顛倒,又不知道要修行,這都是事實。現在不要說到來生會忘記,就是這一生,這一生,你年輕的時候我們剛剛修行很用功,到後面,慢慢的忘記了,退轉了。或者名聞利養現前,都忘光了,不要等到來生,那這個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行策大師給我們開示。

  因此我們淨宗修的是什麼要很清楚,自己心裡要非常清晰的知道我在修什麼,我的目標在哪裡,定位導航要很清楚,不能模模糊糊的,人家怎麼講,聽都有道理。所以過去我也常常講,我在二十多年前在西雅圖淨宗學會,一個星期,同修在中國城租一個地方,大家共修念佛一天。有慈濟的蓮友也很好心,就去勸他們,他說你們修淨土就自己念阿彌陀佛,要去極樂世界享福,都不管娑婆世界的苦難眾生,沒有救苦救難,不慈悲,是小乘,沒有慈悲心,自了漢。應該跟我們一起去做慈善救濟,你不能自己念佛求往生要去極樂世界享福,這是自了漢,不慈悲,沒有菩薩的精神。這些蓮友聽了,念也不是,不念也不是,去念佛不慈悲,不念,《彌陀經》佛就勸我們念佛,到底我們是該念不該念?

  所以那一次我到西雅圖去,我一下飛機,以前坐白天的飛機,飛到那邊都晚上,晚上一下飛機,吃完晚餐,馬上就上台。第一個問題,他就問我法師我們到底念不念?他說做慈善救濟,還是念佛?那麼我的回答,我是說慈善救濟當然要做了,世間的這些急難,我們當然每一個人都看到有災難,當然要去幫助。那麼這個災難有比較緊急的,有比較不急的,如果不急的那可多了,你也沒有辦法全部都去做這個。所謂救急不救貧,他一時緊急的,那趕快幫它處理,他如果長期的,你沒辦法去接濟的,你要幫助他自己能夠處理,那才是長久之計。我們救急是一時的困難、一時的緊急的事情,我們是需要去幫助,幫助他解決現前的困難、急難,所以當然我們要去幫忙。但是平常我們也要做息災。所以我跟他講兩個概念,我說慈濟做慈悲救濟社會善事很好,這好事,善事,也得到社會大眾、大家的支持跟肯定。這個救急,救急難。這些社會大眾知道要做,這個大家知道要做,不管有沒有學佛的人大家統統知道,知道救災。所以我跟他講這個叫救災,救災就去處理善後的意思,災難發生了要去處理,處理善後這個叫救災。

  我們念佛,念佛叫息災。災就是有災難,大災難化小災難,小災難就化沒有災難。所以我就問大家,我說有災難不要發生比較好,還是發生了我們去救比較好?他們還在想,是不是讓它發生去救比較好,還是不要發生?後來大家好像開竅,說當然不要發生比較好。我說對,那不要發生比較好,你事先要去做息災工作,念佛就是息災。所以佛經上講念佛的地方有四十里佛光注照。包括我們現在放個念佛機都也是有佛光,過去先師淨老和尚都有講到的,我們人肉眼看不到,鬼神都看得到。這個息災,社會大眾就很少人知道了。就像發生的這些天災人禍大家知道要去救,這個生死的大災難誰去救?大家都不關心這個事情。如果你跟他提這個事情,我沒有想那麼多;沒想那麼多,但這個問題就是大家都要去面對的。沒有想那麼多,但是聽到死大家都會害怕,是不是?說哪一個不怕死?別人都說他不怕死,我說我很怕,所以才要來學佛,我是最怕的。所以這個是我們眾生的大災難,生死大事。

  那生死怎麼來的?大家也不知道。全世界古今中外所有的宗教家、科學家、哲學家也要探討這個問題,沒有答案、沒有結論,各說各話。最早在古印度,九十五種外道,就是現在講九十五種宗教,宗教王國。每一個教都有個教主,他們對宇宙人生的看法他們各有一套,各有他們一套的修學方法。但是我們佛陀都是嘗試過,都不對,沒有結果,發現他們理論方法是錯的。佛為什麼要示現去跟他們學?如果不跟他們學,後來他成道講經說法,人家不服!你怎麼證明我這個不對?你也沒有學過,你怎麼知道不對?所以先去跟他們學,我學的還比你們多,多一倍。像那個修苦行,一般外道是修三年,他是六年,多你一倍,沒結果!所以後來他成道,講了大家不得不服,你們那些我都是嘗試過。所以才示現了十二年去參學,不然他也可以示現一下子就成道了。一下成道那些人不服,你跟他講經說法,你也沒有學過,你怎麼知道我錯?他不接受。所以這個示現都有它的道理,總是要裝不懂。佛菩薩來示現,也要跟我們凡夫一樣裝得不懂,然後到處學。這樣對我們凡夫才有個啟發性,我們才知道他是凡夫修成,我也可以,大家信心才生得起來。

  所以這個方面,我們淨宗就是為了了生死。為什麼有生死,佛給我們講了,生死有兩大類:第一大類叫分段生死,第二大類叫變異生死。我們六道凡夫變異生死、分段生死統統有,我們全部都有。分段,就像我們人生到死,那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那這個階段死了他又再生。就像我們今天是,在我們中國講叫臘月,《太上感應篇》講晦臘,晦是每個月最後一天,這個算農曆的,每個月最後一天。那麼臘月就是一年十二個月,十二月就是臘月,就是今年最後一個月叫臘月。今天是臘月十五。今年農曆是大,三十,還有十五天就除夕了,今天是臘月十五。那麼臘月三十,就是我們這一年最後一天,在佛門裡面跟它形容人臨命終的那一天,叫臘月三十。就是你這一生最後一天,臘月三十,就像一年最後一天。那平常如果沒有用功,那臨終的時候就手忙腳亂,做不了主,古大德常常用這個來提醒我們。

  還有我們佛門的晚課,佛門一般傳統的課誦本叫《普賢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每一天做晚課都要念這一首,打佛七最後一支香也要念這一首。念這一首的用意都是在提醒,提醒人命無常,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今天一天過去了,我們靠近墳墓又接近一天。過去先師淨老在講席當中常常講,我們人生最精進的就是這一樁事情,無常。就從出生開始,每一秒鐘都是往墳墓前進,好像沒有按暫停鍵的,暫停鍵沒有,沒有暫停的,就是一直往前。這一樁事情是最精進,沒有比這個更精進的。如果我們修行像這樣,那早就成就了,這一樁是最精進的,一秒鐘一秒鐘一直靠近。如少水魚,是水缸的魚,一天舀一點,一天舀一點,愈來愈少、愈來愈少,舀到沒水,魚就死了,活不了了。我們過了一天,生命就減少一天了。所以佛門都要念這一首提醒大家,要但念無常,這個非常重要。

  無常這個事情,我們看到別人就想到自己。我現在也是常常看到,今年、去年我們認識的,在家、出家的,往生有多少人!特別我們在做法會,每一次法會的牌位都有新的。那現在我常常在想,我現在給人家念,有一天我那個牌位會不會供在上面,有一天也輪到我,不可能我輪不到的,常常要這樣想,提醒自己,人命無常。所以最近,上個星期我接到福建福鼎昭明寺的住持界空法師往生,他小我七歲,今年虛歲六十六。他也請我去那裡做過幾次的法會。早年是我們老和尚在新加坡辦弘法培訓班第一屆的早期的同學,走了。他那個二O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他那個寺院蓋了一個書院,請阿彌陀佛大飯店吳董去協助他蓋。蓋好了封頂上梁,他舉辦了一個上梁的儀式,有溫州的同修去參加。一月十六日他就往生了,一月十六日往生了。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梁,一月十六日就走了。前一天同修還跟他微信,十六日一早就走了。那個還沒有完工,就是屋頂上好了,裡面還沒有裝潢。這個就是在跟我們說法,這佛甚深的在說法。我們看到經典講的,那看到我們現實的世界就是這樣,這些不是在跟我們說法?說苦、空、無常、無我,不是說這個法?我們周邊不斷的在給我們說法。

  看到這些我們就要提醒自己,特別我現在是,實在講七十三歲,過年七十四,比我年輕就再見了,我一直在想我還能活多久。現在有很多同修也是很世俗,人生七十才開始。我說,對,開始老了,七十就老了,沒錯,開始老了。人家講你還年輕,那是安慰的話,這個我們要會聽,不要真的以為還很年輕。佛講的那才是真話,佛經講的才是真話。《八大人覺經》佛給我們講,「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國土危脆就是我們住的這個地球很危險、很脆弱,不是說很堅固,這個我們要覺悟。這個是我們這個世界,現在這個世界的確天災人禍特別多。現在我常常也看看新聞。看看新聞,實在講也都是提醒自己的。這個國際的情勢真的處理不好,第三次世界大戰這個核子大戰很有可能會發生。因為現在美國聯合北約要去削弱俄羅斯,俄羅斯它當然也會反擊,它也會保護它自己,北約東擴,擴張他們的勢力,擴張到它門前來,它受到威脅了。現在北約還要聯合起來在它家門口演習。這些都是核武大國,如果一旦開戰,那這個核武器都拿出來了,大家互相炸,人類就同歸於盡了,沒有生物了。這個是很可能發生,不是說不會,我們一定要最壞的打算,不可能,沒有那種不可能的。說不可能,講那些話都很天真的。那麼多核武器誰敢保證?誰敢保證?他們這些核武大國都是互相保證毀滅。美國說它的核子武器可以毀滅中國兩百次,中國說我可以毀滅美國一次,那一次跟兩百次不是一樣?統統沒有了。

  大家想一想,現在我們處在什麼樣的一個世界、一個環境,我們要提高警覺。所以這個對我們念佛求往生來講,也是一個增上緣,讓我們放下這個世間,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就不去說這些災難,生死大難都解脫了。為什麼要念佛求生淨土?因為我們修一般通途法門,我們要知道生死的業因,就是在見思惑,見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使。濃縮起來講五利使、五鈍使,十使,指使我們造業,迷惑、造業、受報,受輪迴的苦報。那麼你要斷見惑、思惑才能出離六道。見思惑斷盡,塵沙惑也斷盡,無明惑破一品才能出十法界。如果只有斷見思惑,生方便有餘土,四聖法界。破見思惑、塵沙惑,是四聖法界的菩薩;塵沙惑的習氣也斷,就是十法界的佛。如果再破一品無明,那就超越十法界,是一真法界的分證佛,圓初住菩薩。

  那麼我們在《彌陀經要解》蕅益祖師在註解裡面講得很清楚,我們凡夫要超越六道,這是第一關,同居這一關最難透脫了。同居就是凡聖同居土,我們現在住在這個地球上,是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凡夫跟聖人共同居住的世界。那麼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的方便有餘土,阿羅漢、辟支佛、菩薩,權教菩薩,還沒有明心見性的菩薩,還有十法界的佛,在天台宗,六即佛講叫相似即佛,還沒有破無明,那個是住方便有餘土。破一品無明就生到實報莊嚴土,就《華嚴經》講的華藏世界,一真法界,分證常寂光。那我們要出六道,同居這一關最難透脫了,這一關最難突破。斷見惑,我們生生世世修行,我們不是這一生才開始修,生生世世修行。我們這一生遇到佛法才會生歡喜心,才願意來學,才願意來念佛。那麼生生世世修行修得很久了,從來沒有一次證得初果。斷見惑,在小乘叫須陀洹,在大乘圓教是圓教初信位這個位次。斷證功夫一樣,但是智慧神通道力不同,因為見解不一樣,斷證功夫是一樣的。這一關最難突破。佛在《四十二章經》給我們講,如果你斷見惑,雖然還沒有出離六道,但是你已經證得位不退,雖然是小小乘,這個好像佛法入學一年級,但是他不會退到凡夫位。雖然還在人天,沒有出六道,決定不墮三惡道。

  根據《四十二章經》講,證得初果,人間天上七次往返,他必定證阿羅漢果。也就是說如果你把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了,斷盡了,那斷思惑這個是有時間表,出三界就可以預期了,最多七次往返,根性比較利的可能就不用那麼長。但是斷見惑這一關最難突破,透脫就是突破,我們現在話講突破,很難突破。每次考試總是不及格,這一關不容易突破。修所有的法門這個條件沒有例外的,只是說每個法門,佛針對每個不同根器的眾生來講,但是你要超越六道,斷見思惑,都斷得乾乾淨淨。要超越十法界,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統統要破,超越十法界。就是條件都一樣,但是這一關最難透脫。那不是沒有人能夠超越,有,不多,很稀有,很少。特別在我們末法時期,這個外面的誘惑太大,裡面又煩惱,在這種惡劣的環境,實在講我們很難達到,非常難,這高難度,這個不太可能。

  那麼所有的法門叫做因地教,修因證果,就是這個條件,你修因,斷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修因證果,證得阿羅漢果、菩薩果位,證得佛果,修因證果。淨土法門跟密宗它是果地教,我們這個一般法門叫因地教,修因證果。這就好像我們要吃一個饅頭,那你要去找一塊地,要種地、要種麥子,然後要施肥澆水要照顧,然後經過一段時間成長,再把它收割磨成麵粉,再去揉、再去蒸,才有一個饅頭可以吃,這個叫因地。果地是什麼?你花幾塊錢去買一個現成的就吃了,那個叫果地,人家做成成果了。諸佛如來他從因地修行證果,像法藏比丘修行證果成就極樂世界,它是果,他這個果已經圓滿了,現成了。所以密宗跟淨土是果地教,從果修因,佛的果位做為我們凡夫的因地心,我們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把阿彌陀佛果地的果地覺,來薰我們的因地心,然後複製複製。複製,就是我們就不知不覺我們就成佛了,這個就是很快的,圓頓法,這圓頓法。

  所以佛的教學,圓頓、祕密、不定,有漸次教的、有圓頓教的,有頓教,還有圓頓教的,這個不同。我們淨土是圓頓教。過去夏老講淨土是密宗的顯說,就是密宗他密,就是他不跟你講的,他念咒,但是淨土就是很明顯給我們說明,這句佛號就是無上咒。但是這個法門比起其他法門當然要容易多了,因為淨土法門就是你不需要斷惑,斷一個見惑我們做不到,何況思惑?第一關都不能突破,後面就不用談了。淨土它的特色也就是在於你不必斷惑,你只要具足信願念佛,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再去斷,換一個環境去斷,那就比較容易了。那邊沒有障緣、沒有退緣,壽命又是無量。我們這邊修修修,修得有一點成績,壽命到了,又隔陰之迷,過去世修的又忘記,就是中斷中斷。所以進一步,退九步。極樂世界不退轉,圓證三不退,它不會退轉,只有進,不會退。也有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六塵說法,所以一生成佛,當生成就的佛法。往生極樂世界也不是我們一般人想的逃避現實,小乘。如果是逃避現實,自己為了享福,那個往生不了。

  為什麼願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為了要度眾生,我們發四弘誓願不是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現在發的這個願是口頭願,我們沒能力度,自己都度不了,我們怎麼度眾生?發的這個願叫做空願,不能落實,變成空願了。那麼你要落實這個願,你往生極樂世界,你才能落實這個四弘誓願。四弘誓願後面三願都是為了第一願,你看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為了什麼?為了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你要度眾生,你自己煩惱沒斷,你怎麼度,你怎麼幫助眾生斷煩惱?那學法門也是為了度眾生,眾生根器不一樣,不是一種法門能夠度!你要學無量法門,才能度無量眾生。佛道無上誓願成,你成佛了,才能圓滿度眾生,佛能度等覺以下到地獄眾生,這個度眾生才圓滿。沒有成佛,你度,不圓滿。

  所以往生極樂不是逃避現實,不是自己去享福,不是,是為了度眾生。自己現在沒能力,只有到極樂世界去留學,去跟阿彌陀佛學習,我們才有本事度眾生。因此這些我們都要了解,自己了生死,也要幫助眾生了生死,這個才是菩薩精神,才是真正菩薩精神。菩薩修六度萬行。因此淨土法門它可以帶業往生,往生極樂世界再斷,這個我們就比較容易了。那麼容易我們也不能誤會說我統統不要修,也不要怎麼念佛,這樣念一念就往生了,也不是這樣。你還是要用一點功,只是說比其他法門要容易太多,總是要記住真信切願念佛。這個真信切願就是蕅益祖師講,「能不能往生,關鍵在信願之有無」。你有沒有真信、有沒有發願?真信就不懷疑,發願就是願意放下娑婆世界,願意求生極樂世界,這個真願意去。

  那麼在《無量壽經》叫發菩提心,菩提心我們實在也不懂,信願,我們這個概念上也不是很清楚。那麼發菩提心,實際上菩提心它要建立在出離心的基礎上,出離心。菩提心是自利利他的心,就是自行化他,自利利他的心,菩提心。那麼你自利利他的心,你一定要建立在出離心這個基礎上,這個一般我們都沒有很清楚。往往我們沒有出離心,我發了菩提心,我要度眾生,我要弘法利生,來生再來做大和尚、大法師,來講經說法度眾生,這個都沒有菩提心,為什麼?因為他沒有出離心,出離心是第一個,基礎。那往往我們都疏忽這個出離心。出離心,我們一般都會誤會說這小乘,出離心自己要了生死,這個出離心。其實大乘要建立在小乘的基礎上,好像大學是建立在小學基礎上,你沒有小學就要念大學,那也不可能。是在這個小學再提升到大學,是這樣的,不能說小學不念就要念大學。所以我們不能疏忽掉出離心。出離心就是什麼心?就是了生死的心,你要解決生死這個心要懇切,想這一生要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沒有生起這個心,那我們學佛總是結結緣。真正生起這個心,那我們修行就不一樣了,念佛也就不一樣了。

  所以蕅益祖師在《寒笳集》給我們開示,他是當時明朝末年、清朝初年,那個時候比我們現在修行那好太多了。但是那個時候已經佛門出現一些不是真正要學佛的現象了。他就舉出幾個例子,去聽經聽教,聽講經說法目的是在哪裡?那麼當時當然他針對都是出家眾講的,為了要做法師,要當法師。聽經是為了當法師。那學戒律?想當律師,學戒律想當律師。聽經研教想當法師,那麼參禪想當禪師,學密想當金剛上師,念佛想當一代宗師,當祖師。修福,營福,營福就是修福,為大眾服務,在寺院裡面做住持、做當家、做知客這些有權力的職事,修福想要得到權力、勢力,權勢,想要得到這個。蕅益祖師講這個就沒有發菩提心,都不是為了要了生死的,你做這個事情,你的目的不是了生死。聽經是想當法師,目的是要當法師,以後聽眾很多,名氣很大。做禪師也是一樣,徒眾很多。做律師也是一樣,很多人跟他學戒律。金剛上師也是一樣,念佛也是一樣,徒眾很多。那修福也是一樣,要得到勢力、權力,那這個跟了生死都沒有關係,只是想世間名聞利養,這些跟了生死不相干。所以有人說我這個是要弘法利生,我這個叫發菩提心。他沒有了生死,沒有出離心,他發菩提心,那蕅益祖師就開示,他說這個我不相信。你沒有出離心,想出離生死這個心,你說你要弘法利生,你是發菩提心弘法利生,他說不相信。如果說發大菩提心,祖師說那我就更不相信。菩提心就是了生死、出三界的心,要解決這個問題。大菩提心,自己了生死,也要幫助眾生了生死,大菩提心。所以這個菩提心,要建立在出離心這個基礎上,這個我們不能疏忽。

  我們念佛為什麼?不是只有為了消災。這消災也沒有錯,因為這個最大的災難就生死,到極樂世界那什麼災難統統沒有。如果你要在這個世界修,你要修到像《心經》講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你在這個世界就災都統統消了,苦厄統統沒有了。如果沒有修到那個境界,那我們苦厄還得要受。往生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那一切苦厄也就沒有了,「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就沒有了。這個是我們凡夫可以一生當中做得到的,只要具足真信切願念佛,真信切願,真正願生西方,願捨娑婆,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

  所以蕅益祖師講得很清楚,能不能往生,關鍵在信願之有無,你願不願意去,你是不是願意真正想要了生死,想要出離這個生死。如果真信,相信這個世界很苦,六道生死很苦,相信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真信發願要了苦,要求生極樂,那這個是往生的先決條件。具足信願,那決定往生,無論你業障多重都能往生。往生品位高下就是看你念佛功夫淺深,功夫淺,品位低;功夫深,品位就高。但是功夫淺,往生極樂世界也是一樣了生死、出三界,一生成佛。好像古時候考進士,你考最後一名,下品下生最後一名,人家也說你是進士及第,他也不會說你是考第幾名的,反正你就及格了。所以我們這一生能往生極樂才是我們最急迫的,最重要的一樁大事。

  這是我們淨宗學會修學的宗旨,我們不能不知道。不然明天一個人來,「你不要念佛了」,像西雅圖淨宗學會那些同修,念到最後不曉得該念不該念,念得心裡就慌慌的,那這個都是經教上沒有深入聽清楚。聽到人家這麼一講也有道理,我們這樣好像很消極、逃避現實,沒有慈悲心,佛一念就是沒有慈悲心,這個都不敢念。後來我跟他說明,大家才繼續放心再念,因為我是息災,大家分工合作,救災有人要去救,這個息災的工作比較少人知道要做,我們來做。大家這樣不是很圓滿?你們救濟,我們也很讚歎。但是我們也是勸說最好再來念佛,才能解決根本問題。所以我們現在當前功課,這個發菩提心跟一向專念是兩門功課,一門都要五十分,這樣合起來一百分才可以,才及格,就是信願持名。所以佛為什麼在經上提醒我們無常,觀無常,觀這些,就是提醒我們要發心,要了生死、出三界。那我們自己了生死、出三界,也要幫助眾生,不是說自己了了就好,那就變小乘,我們要發大乘心。那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不會教我們當小乘,因為四十八願哪一願是為自己?都統統為眾生。所以到那邊佛也不會教我們做小乘,一定教你小乘去的也是迴小向大,也是勸你要提升。不能只有念小學畢業就好了,還要念大學。所以學習精進態度,這要跟佛學習。

  我也是跟大家一樣,在經典裡面我們大家在跟《無量壽經》學習,跟佛學習,跟釋迦牟尼佛學習,跟阿彌陀佛學習,跟十方諸佛學習,這就對了。以上提供大家參考。因為我們淨宗學會它的修學宗旨,我們總是要很清楚。那當然我們念佛是為了求生西方而設,但是對現前消災印光大師也開示了,這個消災也有無比巨大的力量,不是說只有為了往生,好像對現前這個消災一點幫助都沒有,其實不是。當然往生解決生死大事,那當然這個消災的效果一定有,而且很巨大的效果。這個一般人也不知道,總是認為一句佛號太簡單了,大家都會念,好像沒什麼。其實我們覺得沒什麼,那個就是最有什麼的。這個我們不認識,真正認識,一分一秒都不肯空過。

  下面一個問題是蓮位木製牌要如何修正或重製?

  答:這個再看看怎麼重製。只有老和尚的牌位,如果說有長生祿位就改成往生蓮位,因為人往生了。如果皈依證,皈依證還可以繼續使用。我們用完了,再後面印皈依證,前面那些誓詞、證明阿闍黎,那個統統不用改,就是淨空兩個字空白就好。那個空白就是說哪一個法師給你傳授三皈依,就貼那個法師的法號,這樣就可以。以前的沒有用完可以繼續用,要用完。那這個牌位就是再重新做也可以,那舊的要保留也可以,你要燒化也可以。

  那下面還有一個問題。請益道師,很多聖者在臨終前每天都要做幾次的觀想自己往生時的情景,以期能從容迎接面對往生淨土的那一刻。那我們學淨土念佛法門的行者需要這樣做?如果需要,那我們要怎麼做?感恩道師。祝道師法體康泰,常轉法輪。

  答:感謝你的祝福。這個問題也關係到我們念佛的方法不同。因為念佛有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這四種念佛。那麼這裡講觀想,就屬於觀想念佛的方法,屬於觀想。但是我們現在淨宗學會採用的是持名念佛,我們不是修觀想。因為修觀想有觀想的方法,有它的理論、有它的方法。那麼我們在《淨土聖賢錄》看到,自古以來也有人修觀想往生的,像這個《淨土聖賢錄》在唐朝有兩個比丘,觀想自己坐在蓮花上,蓮花開,蓮花合,蓮花開,蓮花合,然後這樣他觀想往生的。但這個比較少,因為觀想心要很定,心要細,觀想才能觀得起來。或者觀佛的白毫,觀種種的。那像《觀經》第一觀,觀落日懸鼓,那我們眼睛看得到的,那一觀要觀成都不容易。那一觀觀成就是太陽下山,你那個紅紅的太陽還在眼前,不是太陽下山那就不見了,那就沒有觀成,那一觀就不容易。所以觀想是比較難。在自古以來祖師大德這些觀想的理論講了很多,實際上用觀想的方法去修的不多,有,不多。因為比較難,心要定,要有定功,境妙心要細,我們凡夫心粗,境界很妙,我們那個觀不起來,也想不起來。所以這個有屬於觀想方面,自己往生的情景,但是這個觀想不是打妄想,不能把打妄想當作觀想,那誤會了,自己往生的情形。如果沒有真正把這個觀想的理論方法搞清楚,往往把打妄想當作在觀想,那就錯了,那不如念阿彌陀佛,用持名念佛比較保險。我是在給你建議,這個不要想那麼多,你就想阿彌陀佛就好,你還管他什麼往生的時候情形。往生的時候的情形,就是你要發願,你真願意去西方極樂世界,發這個願就好了。那就是持名念佛,我們就是念佛機來幫忙念佛,心裡跟著默念,就是求佛來接引,就這樣,求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就發這個願,不要懷疑。就是我真信發願一心念佛,這樣求佛來接引,這個也會有感應。如果你要做點什麼觀想,是覺得很難,還不如看一尊佛像,佛像比較重要,你看得到的,你就看那個佛像,看著佛像念佛,這樣會比較方便一點。觀想是比較難。

  所以在《淨土聖賢錄》,古時候清朝也有一個比丘,他很用功,往生了,他也講過一個公案,幫助一個破戒的出家眾。出家眾平常勸告他不聽,生病了,快死了,他就很懺悔了,他平常不聽你的勸告,現在病得這麼厲害,恐怕不行,要墮惡道了。這個比丘就勸他,你趕快發願念佛求生淨土。他說我罪這麼重怎麼去淨土,沒有修行。他說沒有,這個佛在《觀經》講五逆十惡,臨終遇到善知識勸他懺悔發願念佛求生淨土都能往生,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他說你就不要擔心了,你就現在跟著我念佛。就拉著他的手念佛。就供一尊佛像,你就看著佛像念佛。這樣念了三天三夜,那個生病的比丘突然就坐起來了,他說非常感謝你,我見到阿彌陀佛來要接引我往生了。而且把他的品位說出來,他說中品下生,他就走了。

  所以我是建議用持名念佛。特別我們臨命終的時候神識分散,你要觀想不容易,能夠看佛像這個還可以。如果不看佛像,眼睛閉著跟著持名念佛,一心求佛來接引。那佛接引他會放光,這個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本來我們功夫不到,沒有到功夫成片,沒有到功夫成片心會亂,心會顛倒,無始劫那些惡習氣都冒出來。那佛光慈悲加佑給你注照,你就不亂了,那就跟佛走。

  所以我們這個叫他力,二力法門的自力,自力就信願行,他力就佛慈悲來接引。這個跟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不一樣,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他是自力的。普賢菩薩那是境界很高,華嚴境界,修十大願王,他臨終的時候,身體壞了,這個權力沒有、勢力沒有、車子沒有、地位沒有,什麼統統沒有,家親眷屬都離開了,就是人死了。但是他修十大願王,這個十大願王,這個願王導歸極樂,這個願王引導他到極樂世界,這個不是阿彌陀來接引,他自己的願王導歸到極樂世界去,那境界很高。但是我們也是要盡量學。那麼我們這個《彌陀經》、《無量壽經》是他力,那十大願王他自己十大願就導引他到極樂世界,那我們這個是要求佛來接引,不然我們不知道在哪裡。我們這個《彌陀經》跟《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都是他力來接引,我們是靠這個,不是靠我們的功夫。我們功夫不到,那佛來接引,我們心就不亂,就不顛倒,那就跟佛走了。那我們這個無量劫的生死問題就解決了,往生極樂成佛度眾生,就滿我們的願。

  好,感謝大家的發心護持。今天是臘月十五,再過半個月就過年了。在這裡跟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新春吉祥,福慧增長,六時吉祥,身心安康,事業順利,闔家平安。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