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二二年歲次壬寅台南太和般若寺護國息災三時繫念法會開示—但向塵中了自心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22/4/23 台灣台南太和般若寺 檔名:WD32-121-0002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請放掌。
今天是台南太和般若寺在壬寅年清明祭祖護國息災祈福超薦三時繫念法會第二天,今天就圓滿了。昨天第一天跟大家分享中峰國師三時繫念第一時的第一段開示,昨天我們這段開示還沒有講完,我們今天接著把它講下去。這一段我們誦完《彌陀經》,念往生咒三遍之後,接著蓮池會菩薩摩訶薩,就是第一段的開示。第一段第一首偈頌就是:
【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
這個『世界』是指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現在是在娑婆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這個娑婆世界在《彌陀經》講是五濁惡世,我們現在住在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當中,災難特別多,污染是特別嚴重。濁就是污染。五濁有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這個「劫」是時間的意思,時間沒有什麼濁,時間它沒有什麼清淨、污染。這個劫濁意思就是說在這個時期,在這個階段、這個時節裡面,發生的事情都是不好的事情,都是污染很嚴重的事情,在這個時候,這個時節、這個時期當中發生這些事情。我們諺語常講,「年頭不好」,這個年頭不好。年頭不好,在我們台灣一般台語裡面講,「歹年冬」,年冬不好,也就是說年頭不好,在五穀收成就不好,也就是天災人禍很多,風不調、雨不順,國不泰、民不安。
現在整個世界都在動亂,現在新冠狀肺炎的病毒一直變種,到現在不但沒有解除,還一直在升溫。全球都是這樣,這是全球人類的共業。再加上戰爭,人為的災害。水災、火災、風災、地震、氣候暖化,整個地球生態環境嚴重的被污染破壞,那我們這個時節發生這些事情。在五濁惡世,劫濁,這時期不好。見濁就是現在全球人類都是邪知邪見,這種邪知邪見污染了人的心理、污染人的精神、污染人的生理,邪知邪見,充滿了整個世界。佛在《楞嚴經》講,「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現在處在釋迦牟尼佛的末法,第一個一千年,末法初期。在現在整個世界,邪知邪見的邪師說法就太多了,可以說一個人一種邪見,多得像印度那條恆河的沙那麼多,這是形容比喻邪師說法太多太多了。在這種邪知邪見,他思想的錯誤、見解的錯誤,他自己錯了還誤導人,誤導別人跟著他錯。所以現在講是民主開放,實在講是開放邪知邪見的一個時代,什麼樣的邪知邪見的言論都可以講,政府也不能管制,人民接受這種邪知邪見的污染,那就太多太多了。特別現在網路、電腦,什麼樣的邪知邪見都有,應有盡有,無非教人不孝父母、不敬祖宗,殺盜淫妄,造十惡業,教這些邪知邪見。所以我們現在是處在見濁,我們在這個大染缸裡面很難不受到污染,肯定會受到污染。再來,煩惱濁,煩惱就是煩惱一直增長,貪瞋痴慢疑這些煩惱不斷的增長,而且大幅度的增長。眾生濁,整個地球生態環境嚴重受到破壞污染,這個眾生濁。命濁,生命很短促。
所以我們是生活在這個五濁惡世,現在你看我們台灣地區也是疫情還是每一天都增加,現在還是人心惶惶。全球都一樣,全球人類的共業。所以我們住的這個世界叫極苦的世界。佛出現在世間,三千年前這個濁惡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嚴重,那個時候不曉得好幾百倍、幾千倍。那個時候佛就說是五濁惡世了,可見得我們現在這個濁惡最少比佛陀那個時代濁惡一百倍。所以佛在《彌陀經》勸我們信願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因為那個世界沒有眾苦,只有諸樂,但受諸樂,無有眾苦。所以為什麼稱為極樂世界?『只因眾苦不能侵』,只是因為極樂世界所有的苦都不能侵入。娑婆世界的苦,所有的苦在極樂世界你聽都聽不到,所以那個世界稱為極樂。佛勸我們要發願,信願念佛,求生極樂,因為那個世界沒有苦,只有樂,往生極樂,才能得到究竟的解脫。
『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這個道人尋歸路,什麼是「歸路」?我們要歸到哪裡去?歸到自己的自性,自己本來是佛。怎麼樣回歸自性的道路?「但向塵中了自心」,就是要向我們現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當中,去明瞭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妙明真心所現出來的。我們看到整個宇宙,都是我們自己的心現的,你明瞭了這個事情,那問題就解決了。我們現在不明瞭,迷了,不知道,不知道這一切,這個世界都是自己心中所現,心現識變。從哪裡去回歸,回歸我們自性這條道路?就是我們天天,時時刻刻來接觸的六塵當中,去了我們的自心。
下面講:
【心心即佛。醍醐酥酪。咸自乳生。佛佛惟心。釵釧瓶盤。盡從金出。】
開示的文,就是說明這首偈頌,給我們說明。『心心即佛』,佛是什麼?佛就是心,心就是佛。每一個眾生都有心,這個心心即佛。佛就是心,心就是佛,但是這個心不是我們身體裡面那一顆心臟,這裡講的心不是那個心。也不是我們現在能夠思惟想像,打妄想,妄念很多這個心,這個心叫妄心。但是妄心它是從真心出來的,真心起了無明,妄動,產生這個幻相,妄心出來。心心實在講,真心、妄心都同一個心。真心在哪裡?就是從妄心裡面去找,這個經上講真妄和合,迷了叫妄心,悟了就叫真心,那是同一個心,不是另外有一個心。『醍醐酥酪,咸自乳生。』「醍醐酥酪」,就是古代印度製造乳酪,在外國人現在叫起司,都是從乳生的,從牛乳、羊乳去提煉的,最營養的一個精華。『佛佛惟心,釵釧瓶盤,盡從金出』。「心心即佛」、「佛佛惟心」,佛就是心,心就是佛。這裡用「釵釧瓶盤」,釵釧是古代女子在頭上一個裝飾品,插在頭髮的裝飾品,我們一般講首飾。瓶盤就是花瓶、盤子,這些器具都是金去打造的,「盡從金出」,都是從黃金出來的。我們到銀樓去看,琳瑯滿目,各式各樣的,那個相不一樣,形相、相狀不一樣,但是它的質量是一樣的,都是黃金。所以黃金可以打造各種不同的器具,不同的相,可以打造佛像、菩薩像、阿羅漢像、天人像,你也可以打一個地獄道的像,打個餓鬼的像,打一個畜生的像。還可以打植物,像故宮展覽的那個白菜,礦物,那些相你統統可以打。但是它的質量是一樣的,都是黃金,沒有差別,就相不一樣,它的本質是一樣的。從這個地方就是告訴我們,佛跟眾生他是平等的,佛是覺悟,我們是迷惑,佛是覺悟的眾生,我們是迷惑的佛,都是一樣。
【十萬億程。東西不隔。二六時內。凡聖同途。】
這個就是沒有時間空間的距離,我們跟極樂世界,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其實都在我們心中,都沒有離開我們的心。所以雖然經典上講『十萬億程』,我們:「哦!這個距離太遙遠了」,但是不知道我們的自心是盡虛空遍法界。盡虛空遍法界什麼?沒有距離,就在眼前。『二六時內,凡聖同途』,這個沒有時間了,在整個時空裡面,聖人跟凡夫是一樣的,統統在自性裡面,迷的時候他還是這樣,覺悟了他還是這樣。我們昨天講到這段,今天我們接下來,來學習下面這一段:
【低頭合掌白玉毫。星明日麗。歌詠讚揚紫金容。霆震雷轟。】
『低頭合掌白玉毫,星明日麗』,這句是講禮敬。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個是「禮敬諸佛」,第二願是「稱讚如來」。我們三時繫念第一時到靈位前都會念一遍十大願王,這十大願王我們大家都念得很熟悉了。「低頭合掌白玉毫」,這是如來三十二相之一,是如來眉毛當中的白毫相,白玉毫就是指這個,這個我們在經典裡面讀得很多,看到這個記載,佛白毫放光,光中有化佛,化佛去普度眾生,這是表禮敬,教我們要對諸佛常懷禮敬。不但對一切佛,對一切眾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常懂得禮敬諸佛。禮敬諸佛,就是《華嚴經》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情與無情都是佛,無情有法性,有情眾生有佛性。所以前面所說的心心即佛、佛佛惟心,這個裡面也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包括情與無情,就包括了植物、礦物,包括這一切。所以禮敬的心不能夠須臾或離,不能夠離開,時時刻刻都存禮敬之心。所以這句是禮敬諸佛。「星明日麗」,這是禪機。中峰國師是大徹大悟,禪師,所以他的開示都有禪機在,那麼這句就是禪機。要怎樣才能體會?必須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禪宗講的離心意識參。一心對星明日麗,這個才是真正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的禮敬,就是這個當中沒有一絲毫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就是自性如如不動,沒有妄想執著,這個是講禮敬。所以禮敬它是平等,一切恭敬。
接著下面這句,『歌詠讚揚紫金容』。佛的身相,我們在《無量壽經》讀到「紫磨真金色身」,前面禮敬只有提到三十二相的白毫相光,白毫的光相,這個稱讚是佛的全身,佛全部的身相。「歌詠讚揚」,這是佛門裡面梵唄的偈讚。像我們現在做三時繫念唱讚,唱三寶讚、唱彌陀大讚、唱蓮池讚、第一大願讚,這些讚就是歌詠讚揚,就是我們佛門裡面梵唄的偈讚,唱頌。『霆震雷轟』,讚歎是有音聲,禮敬沒有音聲,讚歎就有音聲,這個音聲我們常講響徹雲霄。我們大家在一起做三時繫念,大家唱念唱得很整齊、很莊嚴,聲音的確響徹雲霄,上通天堂,下至地府。所以用「霆震雷轟」來形容歌詠讚揚。霆震是迅雷,諺語裡面所謂「迅雷不及掩耳」,為什麼?距離太近。你一看到閃電,立刻就聽到聲音。昨天我們這裡還看到閃電,電一閃,雷聲馬上就聽到了,不會停留太久。看到閃電,馬上就聽到雷聲了,所以叫做迅雷不及掩耳,距離太近,它的聲音非常響亮,來不及掩住耳朵,用這四個字來形容這個。我們通常講歌詠讚歎,響徹雲霄,就是接近這個意思,讚佛。讚歎佛,諸位要知道,讚歎佛就是讚歎自己的性德。所以一切都不離自性,自性如如佛,自性就是佛,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讚歎阿彌陀佛,也是讚歎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的自性彌陀,自己的自性就是彌陀。
學佛的同學們為什麼很久都入不了境界,都得不到佛法真實的利益?不要說多的利益,少少的利益都得不到,原因在哪裡?原因都在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分自分他。換句話說,總是落在二三,歸不了一。不能歸一,我們來念佛說一心,如果你能歸到一,佛法真實的受用就得到了。歸一是什麼?一心不亂,《彌陀經》講「一心不亂」。無論修哪個法門,我們常講,手段不相同,方法不相同,修的是什麼?統統是修一心。一心在禪宗講,就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禪宗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明心見性之後,得到這個受用,沒有開悟之前是凡夫,過的就不是佛的境界,開悟之後就不一樣。我們念佛,你就要知道我們念佛目標定在哪裡?定在一心不亂,這是《彌陀經》講的。要想得到一心不亂,你不能把妄想分別執著徹底放下,它永遠障礙你一心不亂。換句話說,一心不亂,我們的心本來就是一心,本來就不亂,這是自性本有的。我們的自性它本來就是一心不亂,那現在怎麼這麼亂?我們迷失了自心,迷了,六根在六塵境緣當中起妄想分別執著,迷了才會起妄想分別執著,把本來我們一心不亂迷失掉了,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中峰國師苦口婆心給我們開示,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要回頭,回頭是岸,叫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不要再分別執著,要回歸到一心。
下面講:
【清涼月兮有水皆含。】
『清涼月』是比喻佛性,我們佛門有句話講「千江有水千江月」,你一千條江,它就會現一千個月。國師在此地把「清涼月」比喻作佛性,把水中所現的月影比喻所現所變,心現識變。諸法所生,唯心所現,能現的是天上的月,天上的月是真的,這個真的把它比喻作佛性。天上的月亮照在地面上這個水,這個水也現出一個月亮,水中的月是所現、所變的,比喻我們現在看到這一切法的法相。法相裡面有性,沒有離開真性。沒有真性,哪來的法相?法相的根源就是自性,就像天上如果沒有月亮,下面的水怎麼能現出一個月亮的影子?我們知道水現月亮的影子,那不是真的月亮,是月的影子。月的影子從哪裡來?還是從那個真的月亮來的。這個就是形容比喻讓我們了解,我們現在這個妄心就像月亮的影子,我們的真心就是天上的月亮,所以這個虛妄從那個真現的。所以這句話我們了解事實真相,「清涼月兮有水皆含」。
【功德雲而無山不戴。】
這個『功德』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面來的,這是比喻法性。法性、佛性是一個性,是一不是二。山高有雲霧,雲霧從山谷裡面升起來,逐漸上升,這個稱為雲,在地面上的時候我們稱為霧氣。這種情形我們在山上常常看到,有時候有濃霧,有濃霧在我們台灣也常常看到,有濃霧,說起霧了,往往車子開在馬路上看不清楚,車速就很慢。所以我們看到雲霧落在地面上,一層,好像看到我們的房子、樹木都在雲當中。這個景觀我們住山上的人會常常看到,大家如果到過雙溪,你會常常看到霧。這個『雲』,佛經上用比喻最多,像《地藏經》,大吉祥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讚歎光明雲,這個雲在佛經上比喻的是最多。雲它代表什麼意思?是代表非有非無。我們大家如果坐過飛機就知道,你看天上的雲霧,我們現在往天空一看,有雲,雲彩,但是你飛到那邊就沒有了。那你一看,又有。遠看有,近看沒有了,說明宇宙之間一切所有萬事萬物如夢幻泡影,像是《金剛經》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就像天上那個雲彩一樣,你不能說它沒有,也不能說它有,相有體無,事有理無,這個都是說明我們宇宙萬物的真相。我們聽到佛給我們開示,明白這個真相,你才能看破世間,不但看破世間相,你也看破了出世間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金剛經》的經文,偈頌。
【香象渡河。一舉洪名超二死。】
『香象渡河』是比喻修行人,學道的人。「渡河」,河是代表此岸跟彼岸。此岸,我們娑婆世界,生死輪迴,六道輪迴是此岸。彼岸是西方極樂世界。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就好比是「香象」,那頭象是香的,真的不容易。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就好像那個香象一樣,他這一生當中確實是徹底覺悟,沒有能力斷煩惱,但是他如果懂得念佛求生淨土,懂得發願往生西方,親近阿彌陀佛,就是懂得信願持名的方法,那就是香象。《觀經》講,「人中芬陀利花」,這個人當中最高貴的。『一舉洪名』,「洪名」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夠超越『二死』。「二死」就兩種生死,我們現在在六道輪迴,這個叫分段生死,分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生老病死、生老病死,這個是分段生死。證得阿羅漢果以上,還沒有成佛的,還有變易生死,他沒有分段生死,但是他還有變易生死。變易生死就是他每提升一個位次,就好像前面那個死了,現在又生了,一直到成佛,這兩種生死就沒有了。這個照一般的修行,這個要修很久,無量劫,三大阿僧祇劫。但是我們修念佛法門,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不但超越分段生死,同時超越變易生死。所以「一舉洪名」,舉跟稱是一個意思,一稱洪名,是這個意思,同一個意思,就是你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你就不但超越三界六道的分段生死,同時超越四聖法界的變易生死。所以這個功德不可思議,信願持名是功,超越十法界,往生淨土是德。
中峰國師示現的是宗門大徹大悟的大德,他是禪師,但是他的歸宿是念佛往生西方淨土。這樣的人念佛往生淨土,我們知道他不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也不是方便有餘土,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跟我們不一樣,我們一品煩惱沒斷,帶業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我們現在住在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但是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跟我們這個世界,十方諸佛世界凡聖同居土不一樣,他那邊沒有三惡道,只有人天兩道。而且往生到西方,人人都無量壽。我們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能不能見到實報莊嚴土的中峰國師?答案是肯定的,能,能夠見到。不但你可以見到中峰國師,永明延壽大師、歷代祖師,文殊、普賢、觀音、彌勒,十方諸佛你都能見,真的往生西方,真的是一生一切生,生到極樂世界一個世界,等於你往生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就見到一切諸佛菩薩,真正不可思議。
下面講:
【迦陵出殼。千稱嘉號壓群音。】
「迦陵頻伽」,《彌陀經》上講西方極樂世界的迦陵頻伽,這個鳥出微妙音,說法。《彌陀經》講的這幾種鳥,我們這個世界都有,像鸚鵡我們也常見。迦陵頻伽,還有共命之鳥,這個在雪山有,雪山就是喜馬拉雅山。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出生在迦毘羅衛國,迦毘羅衛國就是現在的尼泊爾,在喜馬拉雅山的南面,距離這座山不遠,所以當地那些人都知道這個鳥的叫聲非常好聽。鳥牠是卵生的,在還沒出生之前,在鳥蛋裡面牠就會叫出聲音,那個聲音就很微妙。當然,牠破了卵的殼之後,叫的聲音,其他的鳥雀聲音也都不能夠跟牠相比。所以說『千稱嘉號』,用這來形容比喻,「嘉號」就是阿彌陀佛,也是講六字洪名『壓群音』,這是講遍法界虛空界,妙音,極其微妙之音,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個音是無上甚深微妙音。
現在有人爭議,因為我們念阿彌陀佛,有人念阿(歐)彌陀佛,還有人念阿(婀)彌陀佛。我們接觸的人很多,在中國每個地方都有它的方言,發的音都不太一樣。這六個字,字是沒有錯,字是統一,但是念出來那個音不一樣。像我們在台灣,每個地方也有它的不同的音調,念出來也都不同。所以在台灣目前我們淨宗都是念阿,其他道場都念阿(歐)彌陀佛,也有地方念阿(婀)彌陀佛的。它到底怎麼樣才對?如果照密宗的發音,念阿比較標準。但是如果你念阿(歐)念習慣,也沒關係,阿彌陀佛也聽得懂。或者你念阿(婀)彌陀佛也沒關係。佛法裡面講,真正的標準就是誠心,你真誠心,這個是標準,真誠心就能感,佛就有應。因此無論你念哪一種方言,只要你心裡念這一句佛號,你念佛的心跟阿彌陀佛是相應的,這個音就是妙音。
這樁事情現在的科學家也給它證明了,日本江本勝博士他的水實驗,用音聲、文字符號,你是善的,水呈現的結晶就很美好;用惡的,惡心、不好的言詞、文字,水的結晶就很醜陋,現代科學有這個依據。所以語言、符號不同沒有關係,關鍵是這個心,心真誠,跟十方諸佛一切眾生都能感通。所以從這個實驗證明,「一舉洪名超二死」,「千稱嘉號壓群音」。這個過去日本江本勝博士,我也跟我們淨老和尚去他的實驗室訪問過,在日本東京,實驗室不是很大。他也拿我們的念佛機去念給水聽,他實驗出來有四字四音的、四字五音的,實驗出來那個圖案都很美好,但是不一樣。那個時候他拿我們念佛機,我們那個四字五音有加上音樂的,它那個圖案出來特別燦爛。江本勝博士他跟我說,他說好像水也滿喜歡聽音樂的,所以我們那個四字五音有配上音樂,他實驗出來的圖案就是更為燦爛。
所以念阿、念阿(歐),念習慣就好,就不必再分別執著了。一分別執著,你的誠意就會減弱。不分別、不執著,你誠意是圓滿的,要懂這個道理。像過去有一個老太婆,她不會念咒,念唵嘛呢叭咪吽,她那個吽,一個口,一個牛,她念唵嘛呢叭咪牛,她都念牛,念到她那個豆就會跳來跳去,念到很有感應。後來有個人聽到她念錯了,去給她糾正,說妳那個不是念牛,要念吽,結果她又改過來,改過來都念得不習慣,那個豆就不能跳了。所以後來那個人看了,妳還是念牛,我講錯了,妳還是念牛。後來她又念唵嘛呢叭咪牛,那個豆又開始跳了。所以這個大家知道就好,念習慣就好。但是我們共修當然要統一,像我們大家在共修,不能有人念阿,有人念阿(歐),有人念阿(婀),念起來就會很亂了。我們淨宗,我們老和尚給我們講,根據密宗,「阿字本不生」,阿這個發音比較標準。有些道場,人家念阿(歐),我們不要去給他糾正。如果他已經念到有佛光了,我們一給他糾正,他改過來,念的光就沒有了,所以這點道理我們要懂。
【下情唯忖以難思。一念回光而易往。】
這兩句說明念佛求生是易行道,在八萬四千法門裡面,這個是易行道,這個方法很容易,但是道理太深了。所以在經上講,「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就好像隔羅望月,還隔一層紗,雖然看清楚了,還不是很徹底。唯有成佛,才會徹底明瞭淨土法門它的殊勝。『一念回光』,這是講回頭是岸,你只要一念回頭,就很容易達到。只要能夠接受佛菩薩的教誨,這個就容易達到。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向阿彌陀佛請教,這就很容易,只要「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下面講:
【究竟不居心外。分明祇在目前。】
『分明祇在目前』,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我們心裡,就在我們心裡面,不是在外面。『究竟不居心外』,「分明祇在目前」,就在我們眼前,那是真的。
【審如是。】
「審」就是審察、諦審,你要思惟觀察前面說的這些諸法實相,包括我們信願持名往生淨土這些事實真相。所以,『審如是』。
【只如不涉證修。親蒙授記一句。如何舉揚。】
你不要修三大阿僧祇劫、修無量劫,就這句阿彌陀佛,你就成佛了。多簡單!多快速!多圓滿!但是很難相信,這個是難信之法。難信能信,那我們這一生就成佛了。
下面這首偈:
【風吟樹樹千般樂。香浸池池四色華。】
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四色華』,《彌陀經》講,「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講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
好,中峰國師這個第一時第一段的開示,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今天時間也到了,我們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