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阿彌陀佛大飯店員工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集) 2018/5/29 中國福州阿彌陀佛大飯店 檔名:WD32-012-0005
尊敬的諸位法師、尊敬的阿彌陀佛大飯店各位同仁,大家中午好,阿彌陀佛!
我們這次阿彌陀佛大飯店內部同仁,大家一起來學習的道德講堂,我們今天第三天,第一節課到此圓滿。這節課,我們聽蔡老師講的重點,主要是戒驕慢,人要務實。我們凡夫都必定有驕慢的煩惱,我們還沒有證阿羅漢果之前,這個煩惱都有,只是輕重不同,都有這個煩惱。世間的聖人知道這個煩惱,我們與生俱來的,所以時時提醒我們傲不可長,就是傲慢不要讓它一直增長,我們要把它控制住,不要讓它增長。在佛法是要斷煩惱,斷當然是不容易的,我們要伏都感到有困難,所以這個斷當然就更難,但是佛的要求是要斷。這個煩惱,阿羅漢斷盡了。
早上有一位我們阿彌陀佛大飯店的女同仁問我一個問題,昨天聽到我在提起《四十二章經》,她在網路上去找這個經來看,看到其中一句經文,說「愛欲斷者,如四肢斷,不復用之」。貪愛欲望如果斷了,這是根本煩惱,見思煩惱的根本煩惱,斷了之後,好像我們人的四肢被刀砍斷了,不會再長出來;手腳都砍斷了,不會再長出來。證阿羅漢果,斷見思煩惱,就如同我們四肢斷了,這個煩惱就不會再生起來,這個叫「滅斷」。
在阿羅漢來講,雖然煩惱斷了,不起現行,沒有這個煩惱了,但是有些習氣還會存在,這個習氣要到緣覺這個層次才完全沒有。所以佛經上有個公案,佛有個弟子證阿羅漢果了,但是這個弟子,他以前貪瞋痴慢的煩惱,傲慢是特別嚴重。因為每個人都有煩惱,但是哪一種煩惱比較重,每個人也不一樣。這個弟子他是傲慢的煩惱最嚴重,證阿羅漢果了,當然傲慢沒有了,但是習氣還在。有一天經過一條河,這個河的河神是一個女眾,女神來給他頂禮。這個阿羅漢還有那個習氣,就跟河神講,「妳這個婢子」,婢子就是婢女,使用人,一開口就講出這個。這個河神聽了很難過,就去釋迦牟尼佛那邊舉報,去告狀,說你的弟子瞧不起我,我對他頂禮,他說我是婢女,婢子。佛就跟她講,他證阿羅漢果了,他實在是沒有傲慢那個煩惱了,但是他那個習氣還在,這個習氣不好斷。
我們聽到這個公案,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不要說我們學得很好就沒傲慢了;要真正沒有貪瞋痴慢這些煩惱,起碼要證阿羅漢。所以佛在經上跟我們講,我們一個人,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之前,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就是這個道理。你最少、起碼要證阿羅漢,那就可以相信你的意思是正確的。如果還沒有,我們學得再好,縱然智同聖人,跟聖人差不多了,你見思惑沒有斷,還是凡夫,凡夫必定有這個煩惱。
所以我們學世間聖人,就是伏煩惱,伏惑,叫伏斷煩惱;出世間要滅斷煩惱,滅就是《四十二章經》講,「如四肢斷,無復用之」,那個叫滅斷。所以我們三時繫念,每一時都念懺悔偈,念「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要懂得煩惱是什麼,斷的層次是什麼。有滅斷跟伏斷,伏斷就是把煩惱控制住,不要讓它發作,不要起現行,但是根沒有斷;滅斷是連根斷除了,《四十二章經》講,「如四肢斷,無復用之」,那個叫滅斷,那個難度高。我們現在能做到伏斷,就很好了,在我們淨土法門就算及格了,可以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再去斷,再去修滅斷。我們淨土分兩個階段斷煩惱,先伏斷,到極樂世界再滅斷;在我們娑婆世界伏斷煩惱,到極樂世界滅斷煩惱。所以儒家、道家的這些基礎經典,都是幫助我們伏煩惱,伏惑,伏斷煩惱,這個我們必定要認真來學習;滅斷,那是難度高了。所以這個煩惱,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現前的功課就是懺悔改過,先修伏斷煩惱,進一步再滅斷煩惱,這個必須要知道。如果不明白這些道理,我們實在講,也不知道怎麼修行,從哪裡下手,都是盲修瞎練。
我們自己還不知道怎麼修行之前,一定要親近善知識,要找志同道合的同參道友,大家一起依眾靠眾來學習,這樣自己的學業道業才能夠提升,才能進步。如果自己一個人關起門來修,閉門造車,「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我們學習,在過程當中沒有真正好的同參道友,我們很多,真的自己都不知道怎麼修。所以我們常常聽到佛門同修,自己要找個地方要去修行、要去閉關,要找個環境,要怎麼修。實在講,好的環境還是自己感應來的,你善心招感好的環境,惡心招感不好的環境,一切都離不開感應。因此我們真的修行,就在自己心裡,回頭從自己內心去調整自己、修正自己,這才是真正修行的道場;不是到哪裡去找,你找到很好的地方,你也沒辦法修行。蕅益祖師講,「愚人除境不除心,至人除心不除境」。有智慧的人,他知道修行是在修自己這個心,把錯誤的心態調整過來,依照經典這個標準來修正。你這個心調整了,外面的環境就跟著改變。所以大乘經講境隨心轉,外面環境是隨我們心在轉變的。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一天到晚去找,找來找去,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心隨境轉。這一點我們必須要了解,我們要真正懂得怎麼修行。所以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遇到一些困難,要找哪裡修,要怎麼修,這個問題始終不能解決,因為問題不在外面,是在自己內心。遇到外面這些人事物,有一些不如意,我們回頭,反躬內省,我自己到底哪些地方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依照經典這個標準來對照,再依照經典的標準來修正,這個問題才能解決。
很難得,蔡老師講解分析這麼精闢,而且也很生活化,我們現在人聽了,比較容易理解。大家聽淨老和尚講經,因為老和尚他的境界很高,我們聽他的經,好像聽懂了,實際上還是沒懂,我聽了五十年都還沒聽懂。為什麼這麼說?好像似懂非懂;真懂,你就會去做到,做到了那就真懂了。比如說我們不發脾氣,那你真懂了,你就不會發脾氣了;你還發脾氣,就表示還沒懂。這個我自有反省,自己還沒懂,沒有聽懂他老人家講的經義。所以他老人家講的還是有他一定的深度,好像聽了,我們也很歡喜,也明白,但是還不是真正懂,是似懂非懂,這樣的情況。如果再聽蔡老師這樣比較深入淺出的一個解說,我們再回頭去聽老和尚,那你就真懂了,那就做到了。
現在很多人聽老和尚的經沒真聽懂,所以外面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大家跟著就跑了。最近我們淨老和尚講《無量壽經》第五回第三集,我早上還聽到,現在有人提倡說念佛可以帶業往生,修行就不要緊,只要發願,臨終念阿彌陀佛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老和尚講,這是魔說,不是佛說的,佛在經典沒這麼講。你看《觀無量壽佛經》講十六觀,佛還沒有跟韋提希夫人講這十六觀之前,先教她修淨業三福。起碼要修到第一福,後面你選擇一種念佛的方法,你才會成就。第一福人天福,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傳統文化,人天善法這個基礎,最基本的。《無量壽經》也是這麼講,這個經文,我們都可以拿來對照的。如果不留意這個,你說我念佛,我們一面念佛,一面貪瞋痴慢那個煩惱一直起來,我們念佛的功德都被這些煩惱障礙住了。念佛有念佛的功德,煩惱有煩惱的業障,這些業障障礙我們念佛的功德。我們念了這麼久,怎麼都沒看到佛?沒感應?被我們的煩惱習氣障礙住了。
煩惱習氣障礙住,我們念佛功德有沒有消失?沒有。過去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做一個比喻,好像你犯法,你存在銀行的存款被法院凍結了,現在不能拿出來用,但是還在,等到哪一天,你這個案結了,他就給你解凍了,你就可以再拿出來用。我們念佛現在就是存款,但是現在存進去,你要用,拿不到,用不到,被凍結了,被誰凍結?被自己的煩惱習氣凍結。我們淨土法門比其他法門方便、殊勝。方便在哪裡?我們只要伏煩惱就可以了,就及格了,其他法門不行。大乘小乘、密宗顯教,必定你要斷見思惑,斷得乾乾淨淨,你才能超越六道;一絲毫沒斷乾淨,你都出不去。這個法門,煩惱一品沒斷,只要伏住,把它控制住,這樣信願念佛,就能帶業往生。所以《彌陀經》講的一心不亂,信願行三資糧,缺一不可。
我們不能聽外面一般講的。大家功夫,實在我都自嘆不如,我聽了五十年還不敢離開老和尚,他們聽了幾天就到處聽;我自己都沒有這個能力分辨,怕被誤導了。你要聽一個九十二歲的人講的,還是聽那些年輕人講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就在眼前,這個古有明訓,我們要常常銘記在心。我們這節課就學習到此地,現在我們是午齋時間,祝大家禪悅為食、法喜充滿!我們下午還有兩堂課,我們下午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