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講座—愛心遍世界 善意滿人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集) 2006/1/21 佛衛電視慈悲台 檔名:WD24-003-0001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今天我們利用這個時間再要來跟大家報告家師上淨下空老和尚最近他提倡的認識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教育的理念,「愛心遍世界,善意滿人間」,這個專題報告。
下面就將家師他提倡的這篇報告跟大家念一段,「尊敬的同學們:大家好!這些年來,我們將愛送到全世界,肯定人性本善,人人皆有佛性。期望人人能學會自愛、愛人、愛家、愛國、愛世界、愛眾生。愛,從心、從受,以真心感受為義,真誠心的感受就是愛。真誠包太虛,仁愛周沙界。落實在世間,即是弟子規;落實在佛法,即是十善業道。」這個是第一段的報告。這一段首先我們上淨下空老和尚向大家問好。認識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教育的理念,愛心遍世界,善意滿人間。這是老和尚在這些年來在世界各地不斷的推廣介紹給海內外這些人士。對於剛剛接觸佛法的人,就是給他介紹,讓他認識;對於已經學佛很久的同學,是屬於現前補習。就是我們學佛雖然很久了,但是這個功課以前沒有學過,現在要補習這個功課,因為這個功課非常重要,是奠定我們學佛成就的根基。所以對於學佛比較久的同學講,稱為現前補習;對於還沒有接觸佛法,還沒有認識中國傳統倫理道教育的人,用介紹,用認識。
首先我們看到老和尚這段文字,他老人家講,這些年來我們將愛送到全世界,怎麼送?就是剛才跟大家報告的,就是普遍的去宣揚、去介紹,把這個愛的真諦向世界各地去宣揚。要把愛送到全世界,首先必定要肯定人性本善。在古代,《三字經》,這個《三字經》是自古以來一直到我們現在,是我們中國人學習聖賢教育的一個基礎經典,《三字經》一開頭就講,「人之初,性本善」,說明人性本來都是善的。現在我們看到很多人不善,那個不善不是他的本性,是他的習性,是後天受到污染,學到壞習慣,學到不好的習慣,所以不善那個是習性,本性大家都是純淨純善。在佛門裡面,在經典也常常看到,人人皆有佛性,我們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圓覺經》都能夠很清楚的看到,經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既然本來是佛,當然每一個眾生都能夠成佛,因為佛性人人本來具足。現在變成眾生、變成凡夫是有煩惱無明障礙,只要把這些無明煩惱、這些虛妄的妄想分別執著去掉,就恢復到本有的佛性。再惡的人他一樣有佛性,這個是佛門大乘經講得很徹底。所以首先我們要肯定人性本善,人人皆有佛性。
我們怎麼去愛世人?這句話是一般宗教常常講的神愛世人。談到愛,現在全世界的人大家都知道,不管中國人、外國人,大家都知道愛,做人要有愛心,但是真正懂得愛心的人並不多。為什麼懂得愛心的人不多?因為對愛這個字它真正的意義他沒有搞清楚,他不了解,他沒有學習,往往把這個貪愛、溺愛、寵愛、感情衝動的愛當作是愛心,把貪愛之心以為是仁愛之心,搞錯了。那個不是真正的愛,那個愛實質上是控制佔有,我愛你,所以你要聽我的,你要受我的控制,我要佔有你,對於人事物有控制佔有的意念,這個愛是貪愛,不是仁愛。仁愛是犧牲奉獻,沒有控制、沒有佔有,完全是愛護別人,真正的愛心,真正幫助別人,這個當中沒有附帶任何的條件,這才是真正的愛心。
因此老和尚在此地,他下面講,期望人人能學會自愛,他期待希望每一個人能夠學會自愛。從這幾個字我們能夠很明顯體會到,真正要懂得愛必須要透過學習。如果你沒有學習,就是我們剛才講的,往往把貪愛、溺愛、寵愛、感情衝動的愛認為是愛心,搞錯了。所以要學習。學習還得學會,雖然學,學得不會,那還是不懂得什麼叫做愛。所以往往把愛這個字用錯地方了,這個心態、觀念上錯了,在行為上、言語上,說法、做法,都錯了。所以要學習,要學會。所以首先要學會自愛。這句非常重要,如果我們自己都不懂得愛護自己,說能夠去愛護別人,這個是空談,那也不是真的。自己都不知道去照顧自己,他怎麼懂得去照顧別人?自己不知道愛自己,他怎麼懂得去愛別人?這個在佛法講自利利他,你自己得到利益,你才知道怎麼去利益別人;自己都得不到利益,你說能夠去利益別人,這個也都落空了。所以第一個要從自己做起,要先學會自愛,你自己懂得愛護自己。
從這句話的反面我們就知道,如果我們沒有學習,沒有學會什麼叫愛心,連自己都不知道愛護自己,那就糟蹋自己,傷害自己,折磨自己,這就是不懂得自愛。不懂得自愛,當然不可能去愛人,愛別人。所以首先要學會自愛。自己懂得之後才能夠去愛人,愛別人,去幫助別人。從別人到一個家庭,愛一個家庭,進一步愛一個國家,愛整個世界,愛一切眾生,這個愛從自己推廣到一切眾生。所以要從自己本身做起,這樣才不落於空談。自己都不會自愛,肯定也不知道怎麼去愛別人,往往把傷害別人認為是愛別人。比如現在很多年輕人談戀愛,他很愛,他很愛對方,但是有一天他愛不到的時候,他就由愛變成恨,就要把對方毀滅掉。所以在社會的新聞報章雜誌我們也常常看到,年輕人談戀愛,戀愛談不成他就變成恨,要把對方毀掉,什麼潑硫酸,用種種的手段,甚至要置對方於死地。我們頭腦冷靜想一想,當初他這個愛心是不是真的愛?不是,那個愛是自私,貪愛,那個愛是佔有、是控制,不是真正愛護對方。傷害別人同時也是傷害自己,也是不懂得愛自己。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個愛的真義要搞清楚。
能夠自愛,愛人,然後才能愛一個家庭,你這個家庭才能幸福、才能美滿,知道怎麼來愛護這個家庭。進一步才知道怎麼愛護一個國家。在台灣這些年來,我們常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有一句流行的話,住在台灣的人要愛台灣,要愛台灣這個地方。這個口號是沒有錯,但是要怎麼愛?是不是提出這個口號,他所做所為都是在愛護台灣?這個道理我們跟剛才講的是一樣的,你不能把貪愛、寵愛、溺愛、感情衝動的愛認為是真正的愛。如果是那個愛,不但不是真正愛台灣,而是在傷害台灣,在毀滅台灣,因為他用錯心了,存心不對。存心不對,他的思想觀念有錯誤,他做出來的行為當然是偏差,偏差的行為當然是傷害到人民,這是一定的。所以這個愛一定要學習,你才知道怎麼愛一個國家,到底我們現在這個講法、這些說法、這些做法,是愛一個國家還是在毀滅一個國家?你能夠愛一個國家,才能夠去愛全世界。現在世界提倡和平,但是世界上我們看起來好像愈來愈不和平,這個道理跟前面一樣,都是不懂得什麼叫真正的愛,那更談不上愛一切眾生。唯有學佛的人,真正學聖賢教育的人,他才真正懂得什麼叫做愛。
下面給我們解釋愛這個字,愛,從心、從受,我們中文,愛這個字上下合起來,當中一個心,上下是受,感受的受,感受這當中再加一個心就是愛。我們看這個字,這個字也是一個會意,讓我們看到這個字要體會到它這個字裡面的含義。所以愛從心、從受,這個受當中有心在裡面。以真心感受為意。這個心在佛經裡面講得非常多,尤其在《楞嚴經》講的是最詳細,一般經上講心有真心、有妄心、有肉團心。肉團心就是我們現在身體裡面父母生的心臟,這個心臟是我們身體的器官之一,不是經典上講的這個真心。妄心就是我們現在能夠思惟想像,能夠分別執著,在順逆境界上種種分別,知道好的壞的、長的短的、黑的白的,順境逆境起種種分別,這個心叫妄心。又叫做緣慮心,在中峰國師三時繫念也有這篇開示,這個心叫緣慮心。
真心是什麼?真心是永恆不變的,是宇宙萬有的本體,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性,每一個人的佛性,就在我們六根當中。妄心也是依真心而起的。好像我們電視這個螢幕,它什麼都沒有,那是比喻作真心,妄心就是在這當中種種的畫面、種種的節目,千差萬別,森羅萬象。真心是空的,就好比這個螢幕它是空的,但是這個空當中,它能夠現種種的境界,這好比妄心,因為這些妄心,什麼叫妄?它不斷的在變,不斷的在生滅。所以《金剛經》佛也給我們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看萬物萬事萬法剎那剎那在生滅變化,就好比這個螢幕,電視螢幕、電影銀幕,一幕一幕剎那剎那一直在動,一直在生滅,那個是虛妄的。所以佛經講真跟妄,真假,它的定義就是,假的、會變的,會變的那就是假的,無常會變,那是假的,虛妄的;真的,它是永恆不變,它本來就存在,本來不生也不會消滅,這才是我們每一個人本來的面目,禪宗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指我們的真心本性。
這個真心本性人人本具,大家都有。但是有,我們現在迷失了,忘記了,不認識了,現在我們認假為真,把這個假象認為我們的真心,把原來的真心忘記掉了,錯了。所以佛才出現在世間來為我們說明這樁事情,教導我們如何恢復到我們的真心本性。所以真心是永恆不變,真心它沒有控制、沒有佔有。在佛門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佛菩薩對一切眾生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是無條件的,知道一切眾生與自己是一體,是一不是二,眾生的苦就是自己的苦,眾生的樂就是自己的樂。所以他明白這個事實真相,能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樣的大悲心,這是從真心裡面所產生的。所以以真心感受為意,以真心感受,這個才是真正的愛心。如果不是真心,那個愛心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會變的,今天很愛你,明天就不愛了,後天就離婚了。我們常常看到很多,結婚的人沒有幾年,甚至沒有幾天,離婚了。當他們要結婚之前,彼此都說我愛你,那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因為他不懂得什麼是愛,把那個貪愛、感情衝動的愛認為是愛心,錯了,那不是佛菩薩、聖賢講的愛,那個愛會變的。所以真誠心的感受就是愛,我們用真誠心對待一切人、一切物、一切眾生,這個就是真正愛心的表現。
如果不是以真誠心去愛,用虛妄心,那就不是真正的愛心。那個愛心不但不能利益眾生,不但不是愛護眾生,反過來是傷害眾生。就連自己的兒女也不例外,做父母的人往往把兒女寵壞了,這個問題在西方國家,現在我們台灣、大陸這個情形非常嚴重,把溺愛、把寵愛認為他是愛護他的兒子。到了以後,兒子不學好了,作奸犯科了,那個時候後悔就莫及。所以寵愛、溺愛,寵愛孩子、溺愛孩子,孩子做錯事,為人父母不去教導他,不給他導正,一昧的順著他,這是寵愛、這是溺愛。這個不但不是真正愛護自己的孩子,反過來是毀滅自己孩子的前途。這個問題在現前社會上非常嚴重,尤其受到西方教學那些思想的影響,父母不能管教兒女,老師不能教導學生,父母管教兒女,你可以到警察局去告狀;老師要管教學生,學生也可以去警察局告狀。這個問題都是出自於不懂得佛菩薩聖賢教育的原因,他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所以把寵愛、溺愛當作是愛心,全搞錯了,後果就是天下大亂,災難頻繁。
真誠包太虛,仁愛周沙界,這個真誠心它是沒有界限的,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在佛經常常看到這句話。我們的真心的確是盡虛空遍法界,沒有邊際的。因此我們這個真誠愛心也是盡虛空遍法界,超越時間、超越空間。所以真誠的愛心它不是限定我只愛我這個地區的人,其他的地區的人我就不愛了;我只愛我家裡的人,別人家裡的人我就不愛了,那就不是真正的愛心。那個心是什麼?私心,自私自利,自己好就好,別人不好,他不但不關心,可能還會去傷害別人,那個就不是真正的愛心。別人不好,我們自己能好得了嗎?比如說我們住在這個地方,只有我們這一家有得吃,鄰居十家都沒得吃,你說你這一家還能夠好得了嗎?肯定也好不了。同樣的道理,我這個國家好,其他的國家不好,那我這個國家也會受到影響。我這個世界好,其他的世界不好,這個世界也會受到影響。這都有相關的。
所以這個愛心它是沒有界限的,盡虛空遍法界。所以前面講,要從自愛,愛人、愛家、愛國、愛世界、愛眾生,這個愛才是圓滿的愛。所以這個愛沒有私心,不限於一個地區,這才是真正的愛心。所以真誠包太虛,仁愛周沙界,仁愛之心周遍恆沙世界。佛菩薩他們的心量就是這樣,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量本來也是這樣。佛菩薩覺悟了,他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所以他的真誠心周遍法界。我們凡夫迷惑顛倒,原來我們心是周遍法界,現在自己產生妄想分別執著,自己畫個小圈圈,小得可憐,限制在一個小小的圈圈裡面,自私自利,冤枉受六道輪迴生死的痛苦。這個就是迷惑顛倒了,佛在經上講可憐憫者,你原來就不是這樣,現在搞成這個樣子,非常可憐!佛看到我們眾生都生起憐憫之心,所以盡心盡力來教導我們。
這個愛心表現在生活當中,它總有一些具體的生活規範,所以下面講落實在世間即是《弟子規》。你這個真誠愛心要怎麼落實在生活上?這個愛心也不是說空口說白話,那就變成空談了,不著實際,所以要去落實。落實在世間,就是我們世間法,即是《弟子規》。《弟子規》是中國儒家傳統倫理道德教育的根本,家師上淨下空老和尚他老人家講這是根中之根,中國儒家的四書五經、十三經是枝葉花果,好像我們看到一棵樹,它有樹枝、樹葉,有花、有果,樹幹。《弟子規》是那個樹的根,最底下那個根,四書五經、十三經是枝葉花果,如果沒有《弟子規》這個根,四書五經、十三經這個枝葉花果也長不出來。所以在世間法,儒家的教學根本要落實在《弟子規》。
落實在佛法即是十善業道。在我們中國講到佛法都是指大乘佛法,小乘佛法在中國不盛行。因為中國本國有傳統儒家、道家的教育,這兩個教育替代了小乘佛法,所以中國人接受佛教,大部分是接受大乘佛法。雖然在隋唐時代有建立小乘兩個宗派,但是唐朝以後,小乘兩個宗派漸漸就沒落了,很少人再去學習。這個原因,中國自古以來有儒家、道家的傳統教育,這個教育一直到清朝末年,到民國成立之後,慢慢這個教育才廢除掉。所以《弟子規》是世間法的落實。大乘佛法的根是《佛說十善業道經》,這部經是大乘佛法的根本,雖然我們中國人學佛都學大乘法,如果沒有十善業道的基礎,不管你學哪一宗、哪一派、哪一個法門,都不能成就。我們淨宗學會是修學淨土宗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法門,也是要以十善業道為基礎。
這個我們看淨土三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這部經佛就講得很清楚,淨業三福,第一福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佛告訴韋提希夫人,這個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所以佛還沒有教韋提希夫人修十六觀念佛法門之前,先告訴她要先修三福。這個三福最起碼也要做到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個第一福是以十善業為中心,如果沒有修十善業,你說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個也落空了。後面,「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也落空了。所以十善業道它是根本,可以說是根中之根,根本。
大乘佛法,在中國佛教大家都知道,般若,像《金剛經》、《心經》屬於般若部,般若部有六百卷,以《金剛經》跟《心經》做一個代表,這兩部經是般若經的精華。再來,《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大家公認的,一切經都是《華嚴經》的眷屬。《妙法蓮華經》,《法華經》,成佛法華。這些經在佛法是枝葉花果,它的根是《十善業道經》,如果沒有《十善業道經》的基礎,這些枝葉花果也長不出來。所以落實在佛法即是十善業道。
以上這段我們老和尚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了,我們怎麼學習愛心,怎麼學習自愛、愛人、愛家、愛國、愛世界、愛眾生,從這兩部經書做起,一部《弟子規》、一部《十善業道經》,一個是儒家、一個是佛家的,儒佛。這兩樣東西合起來相得益彰,是世出世間法的根本,我們在世間法事業、學業,或者佛法的道業也好,有這兩種做為根本我們一定能夠得到成就,如果離開這個根本就不能成就了,非常重要。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故慈悲遍法界,善意滿娑婆。亦即是十善業道遍法界,弟子規教滿娑婆。」故就是講以上講的緣故,所以慈悲,我們這個台叫慈悲台,這個慈悲是遍法界的,佛法講慈悲,慈悲是遍法界的,在世間法講善意滿娑婆。這兩句話具體來講,亦即是十善業道遍法界,《十善業道經》它是遍虛空法界的,超越時空的,都要修學,不管哪個地區、在哪個時期,必定要修的;《弟子規》的教學也是遍滿娑婆世界,它也是超越時空的。
「愛就是十善業道的圓滿落實,也是世界文明的遺產。愛就是弟子規的圓滿落實,也是人類智慧經驗的承傳。」這兩句話就把愛的真義給我們具體說出來。什麼叫愛?愛就是十善業道的圓滿落實。如果十善業道做不到,我們說我們有愛心,那是騙人的,那不是真的。十善業道的圓滿落實,也是世界文明的遺產,這個是人類文明共同的遺產,不屬於哪個國家地區的,我們剛才講超越時間、超越空間。愛就是《弟子規》的圓滿落實,也是人類智慧經驗的承傳,這個也不是只有中國人需要這個,全世界的人類都需要,這個是人類智慧的承傳。因此我們要把這個發揚光大,推廣到全世界。
「愛就是真心、真性、真如法性。愛就是本性、本善、純淨純善。愛就是真理、真諦、生命永恆。愛就是神聖、上帝、真主、聖靈。愛孕育出宇宙萬物,天地萬物無一不是從愛心而生而長。愛是萬德萬能萬福的根源。」以上這一段從我們儒家、佛法、一般宗教,講的名詞不一樣,但是都是從一個愛心出來的,名詞不同,但是都是同樣一個愛心。所以愛它能夠孕育宇宙萬物,天地萬物沒有一樣不是從愛心而生長的,愛是萬德萬能萬福的根源,一切的德能、一切的福報都是從真誠愛心這個根源所產生的。在我們佛法講從大慈大悲心產生,佛法講慈悲就是一般講的愛心,慈悲心就是愛心。我們看千手千眼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他就是真誠愛心。所以我們求觀音菩薩,不管求什麼都能夠滿我們的願,它這個道理就是從真誠愛心所生,所以求什麼我們就能夠得到什麼,都能夠滿我們的願。但是一定要懂得真誠愛心,這樣如理如法的求才求得到。
這一集時間到了,我們先報告到這一段,下面我們下一集再接著跟大家報告,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