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O一四年三重淨宗別院佛七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四集)  2014/5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三重淨宗別院  檔名:WD21-063-0014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今天是佛七第二天,我們接著來學習《淨土集.觀無量壽佛經疏菁華》第七十三段:

  【專心住境。剋念不移。莊嚴總現。身器清淨。應佛本心。捨身他世。必往無疑。】

  這一段是講觀想念佛,或者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都是一樣的一個原理原則,包括實相念佛,不管你修哪種念佛的方法,原則都是要『專心住境,剋念不移』這個兩句話。「專心」,這是我們修學一門深入的總原則,不管你修哪一個法門。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提到,修學必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管你修哪一個法門,或者修淨土,淨宗念佛法門也有四種念佛的方法,這個四種還只是四大類,每一大類還有分,有些小地方不一樣。譬如我們現在用的是持名念佛,我們用的不是觀想、觀像,或者實相,我們用持名念佛。我們持名念佛就是專心修持名念佛,你就不要夾雜其他的方法。但是修持名念佛,也有一些不一樣,同樣持名念佛,有人專念六個字的,或者念六字再轉四字,像我們打佛七這樣;有人專念四個字的。有人念四字四音,有人念四字五音;有人念六字二音,有人念六字四音。另外又有腔調不一樣,所謂南腔北調,這個也有不同,這個是同當中的不同。我們喜歡採用哪種方法,因人而異。自己喜歡,自己有興趣,自己念的覺得對我們心的清淨有幫助,那這個方法就適合我自己。念久了,習慣了,也就不要改變,不要常常換來換去。常常換來換去,心就不專,心不專就很難定下來。所以我們同樣持名念佛,還是要專。不要一下念這個調,一下念那個調,一下念四字五音,一下念四字四音,那這樣就不專。所以道場就必須採取一種修學的方法,大家喜歡這種方法的,歡迎大家共修。你不喜歡這種方法,其他的道場,你找你喜歡的,去那個道場共修,都很好,都好,只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管你用哪個方法,都能成就。

  所以此地講,「專心住境」。心住在哪裡?《觀經》裡面十六觀,每一觀都有它的境界,看你修哪一觀,你心就專注在這一觀的境界上。譬如你修蓮花觀,那你的心要專心住在觀想蓮花這個境界。不要這一觀還沒有修成,一下想這個,一下想那個,想到最後,一觀也修不成。一觀修成就,你再修其他的觀,那就容易了。一觀還沒有修成就,就一直換,心很難定下來。「剋念不移」,剋念不移就是不要換來換去,不要改變,要把我們的妄念克制住,把它控制住,不管修哪個方法,都是修定。我們持名念佛也是修定,一心不亂就是定。如果你能專心住境,剋念不移,『莊嚴總現』,你心定了,得念佛三昧,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就現前,你就見到了,你就接觸到了。不管你用哪一個方法,只要依照這個原理原則來修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定能成就。

  『身器清淨,應佛本心』,就是跟佛相應了,我們身心世界,「器」就是世界,身心世界整個跟佛的本心相應了。心淨則土淨,淨土就是修清淨心,我們修到相應了,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捨身他世,必往無疑』,「往」就是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沒有懷疑了。這個原則非常重要,我們不能疏忽了。

  

  諸位同修,阿彌陀佛。今天是佛七第二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淨土集.觀無量壽佛經疏菁華》第七十三段:

  【專心住境。剋念不移。莊嚴總現。身器清淨。應佛本心。捨身他世。必往無疑。】

  這段是跟我們講念佛的原理原則。《觀經》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四種。《觀經》第一觀到第十二觀是觀想念佛,第十三觀是觀像念佛,十四、十五、十六是九品往生,第十六觀是持名念佛。不管你修學哪個方法,原理原則都是一樣。我們現在採用的是持名念佛,也是要『專心住境,剋念不移』,「不移」就是不能移來移去,不能換來換去。譬如我們修持名念佛,我們用六字二音,四字五音,不要改來改去,要像我們淨老和尚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念佛三昧。三昧就是定,心才會得到禪定。我們的心得定,得到三昧,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就會全部現前,『總現』就是全部現前,你就看到了,你就接觸到了。

  見到極樂世界,我們的『身器清淨』,身心世界都清淨了。現在雖然還沒有往生,還在娑婆世界,我們現在在這裡也感覺像在極樂世界一樣清淨,『應佛本心』,跟佛的心相應了。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如此『捨身他世,必往無疑』。「捨身」就是我們這一生壽命到了,「他世」就是來生來世,我們要往生去哪裡?就一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絕對沒有懷疑的,絕對沒有疑問的。所以這個修學關鍵,重要的原則,就是「專心住境,剋念不移」。我們持名念佛一樣是這個原則,所以我們要專心住在念佛這個境界。

  我們繼續趕快再來念佛,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