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對日本同修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13/9/23  日本東京  檔名:WD21-062-0003

  尊敬的孫會長,尊敬的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時間過的很快,我們太和淨宗學會舉辦的三天三時繫念法會,今天就圓滿了。這個時間我們此地有一些同修發心皈依,我們就利用學會安排的這個三天,每一天上午九點到十點的講座,這一個小時的時間簡單的跟大家說明三皈的意義。我們九點四十分,我們舉行個皈依儀式,皈依儀式舉行完了,我們再來念佛迴向。

  昨天跟前天,也跟大家分享交流我們《三時繫念》課本,一開始中峰國師把戒定真香讚放在最前面,這個用意很明顯告訴我們佛法的修學,不管修哪一個法門,都是修戒定慧。所謂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學佛最終的目標,就是開啟我們的自性般若智慧。昨天也跟大家報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皈依在淨業三福,它是第二福第一句「受持三皈」。第一福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昨天跟大家講到,佛在《十善業道經》跟我們講的。有同修希望我簡單的講一下四念處。在《十善業道經》後面,佛跟我們講,我們地上的草木叢林花卉,一切植物、礦物、動物都是依大地而得生長。可見得,我們人類以及一切動物,包括這些植物,都必須依這個大地才能生存、才能成長。如果沒有這個大地,我們就沒有生存之地,沒有依靠,沒有基礎。佛把十善業道比喻作大地,佛法比喻作大地上的草木叢林花卉,這一切都是依大地才能得到生長。離開這個大地,草木叢林也就沒有依靠了。所以四念處它是屬於「三十七道品」第一個。「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生長。」可見得修十善業道是修學佛法,包括人天的福報,《十善業道經》給我們講人天,這是講人天福報,依這個十善才能成就。出世間的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都是依這個十善大地而成就的。

  可見得淨業三福,「修十善業」擺在第一福,這個意思非常明顯。修十善業,我們現在似乎很難做到,我們淨老和尚也把這個原因給我們說出來。我們中國人這個一百年來,已經不再學習老祖宗傳統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全盤西化。只是想學西方的科學技術,對於自己祖宗傳統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認為這個都不合時宜。因此我們現在的中國人,包括全世界的人,沒有倫理道德觀念,也不知道因果報應這個事實,其實因果報應也都發生在我們眼前。在這方面都不學習,因此大家都不知道,所以現在修十善業,感覺非常困難。因此我們淨老和尚,勸我們要補習這個功課,要先學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這兩樣東西真正落實、做到了,再修《十善業道經》就不困難。

  有了第一福的基礎,我們就可以提升到第二福,「受持三皈」,也就是說,我們有條件的來接受三皈依,你有資格入佛門。所以入佛門的資格就是淨業三福第一福具體落實了,那才真正有資格。但是現在我們皈依,似乎大家都沒有這個條件,大家也都皈依了。這樣皈依,我們在佛門講叫結緣皈依,結緣的,不是結果的。就像密宗裡面,他有真實的灌頂,還有結緣灌頂。結緣就是結結法緣,但是現前得不到真實的功德利益。為什麼?因為沒有基礎的修學。甚至受戒了,不但受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也是沒有第一福的基礎,這個受戒也是結結緣,只有形式,沒有實質,沒有得到戒,甚至對戒一無所知。像出家眾,出家到戒壇去受三壇大戒,一個月受完了,拿到戒牒,不但說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不懂,就連個五戒也不懂,連三皈依也不懂。所以這些都是屬於結緣形式的,沒有實質的意義,這點我們必須要明白。所以我們今天皈依,也是形式上的一個皈依。

  這個形式的皈依受戒,在過去我們淨老和尚也常常引用,民國初年我們中國佛教大德,弘一大師。他是我們近代中國佛教界,大家公認的當代律師,對戒律的修學研究非常深入,很有成就的一位大德。弘一大師也知道現在我們四眾弟子這個情況,現在很多寺院每年都有辦傳戒,他也鼓勵在家出家去受戒,但是他有講清楚,你們受那個戒,是根本沒有得到戒,只是受個形式的。形式,他也鼓勵大家去受。受了之後怎麼辦?受了之後再去學這個戒,你學會一條就去做一條、去落實一條,先受,再去學。古人他是學會了,再去受。現在因為環境就是這樣,所以弘一大師勸我們先受,但是你不要以為得戒、得到三皈依,它只是一個形式,你沒有真正得到,因為你沒有學習過,你沒有第一福的條件。所以勸我們受了之後再去學習。

  因此我們淨老和尚,勸我們大家補習,要補習這個功課。所以我們受了三皈依之後,就是淨業三福第二福第一句,我們必須要補習第一福的功課。第一福就是我們淨老和尚最近這些年常常提倡的,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經》,這三個根要去補習。有了這三個根的基礎,就能真正落實三皈依。有了三皈依的基礎,就有資格受戒。受戒,最低從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菩薩戒是最高的。你必須先落實三皈五戒,三皈五戒的基礎是在十善,十善的基礎在《弟子規》、《感應篇》。我們做一個念佛人,如果基本上能落實三皈五戒十善,這樣信願念佛,這一生就決定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淨業三福,我們這一生想真正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能疏忽,要認真來學習,去把它做到。淨業三福配《無量壽經》的三輩,也是相吻合的。你能做到第一福,這樣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在《無量壽經》講是下輩往生。你能再落實第二福,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是中輩往生。若能落實第三福,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是上輩往生。《無量壽經》上中下三輩都是善人,這個善人都是凡夫。善導大師在九品往生跟我們講,上三品是發大心的凡夫,發大乘心的凡夫往生。中上品、中中品是發小乘心凡夫往生的。中下品,是修世間善法,就是淨業三福第一福的善人往生的。下三品都是造作惡業的惡人,臨終懺悔往生的。佛勸我們在生前要斷惡修善,鼓勵我們斷惡修善,這樣信願念佛,往生才真正的有把握。因此我們大家對皈依必須要認識,因為現在大多數人皈依都是一個形式。

  皈依三寶是入佛門第一步。這個三寶,佛法僧三寶。我們做三時繫念,第一時唱佛寶讚,第二時唱法寶讚,第三時唱僧寶讚。這是我們學佛的一個總原則,根本,不能忘記。所以佛門早晚課,做法會,或者做任何的經懺,都有三皈依,祖師大德編的這些經懺都有三皈依。為什麼早上也念,晚上也念?它的作用是提醒,怕我們忘記。忘記,我們修學就違背三皈的原則。

  這個三寶,佛在世的時候叫化相三寶,釋迦牟尼佛在十二月八日凌晨,早上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這個地球上佛寶出現了;在鹿野苑講四諦法,法寶出現了;度五比丘出家,成立僧團,僧寶出現了。所以佛當年在世的時候,這個三寶叫化相三寶,佛應化在這個世間,三寶出現。佛滅度了,佛的弟子也相繼的入滅,流傳下來的佛像,雕刻的、彩繪的,泥塑木雕的,這叫住持佛寶。佛過世了,沒有再講經說法,在生的時候講的經教,佛的弟子把它整理結集,流傳下來,後來流傳到中國,翻成中文,現在我們看到的《大藏經》,每一部經都是法寶,這叫住持法寶。現在看到僧眾,出家人的形象,男眾、女眾,中國的、外國的,這叫住持僧寶。所以佛滅度之後,留下來的,到我們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住持三寶。

  皈依不是叫我們去皈依外面的住持三寶,這個住持三寶它的作用就是啟發、提醒的作用。我們看到佛像,就提醒我們要學佛,學得跟佛一樣,佛有圓滿的智慧德能,我們每一個眾生都有。《華嚴經》佛跟我們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大家都有。中峰國師三時繫念開示也講,法性,也就是佛性,「人人本具,箇箇不無」,大家都有。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只要把妄想執著排除,我們自性的德能就全部恢復,跟佛沒有兩樣。所以看到佛像,就要提醒我們自己本來就是佛,《觀經》講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看到經典,我們淨土現在選淨土三經,依任何一部經,就是我們修學的依據,我們依這個經來修學。我們修學的理論方法,都依據這個法寶,依據這個經典,不能違背。看到出家人,我們不要管他修得好不好,他是持戒還是破戒,那是他的事情,我們見到這個形象,就是啟發提醒我們要修清淨心。我們無始劫以來被貪瞋痴這些煩惱,障礙了我們自性清淨心。我們自性本來是清淨的,被這些煩惱障礙了。我們現在學佛,首先要排除這個煩惱,要斷貪瞋痴,恢復自性清淨心。自性本來就清淨,現在被這些煩惱污染,變成不清淨,變成很痛苦,不自在,得不到解脫,非常苦惱。所以看到出家人這個形象,要知道我們要斷煩惱,修清淨心,他是啟發我們的。所以不是叫我們去皈依外面的住持三寶。

  住持三寶它的作用是啟發我們自己回歸自性三寶。皈依佛,就是皈依自性覺,我要跟佛一樣,覺悟,大徹大悟。看到經典,我們要依經佛的教訓、教誨,以這個標準來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言語、行為,把它修正過來。所以皈依法就是皈依正,正知正見,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言行,經典就是我們修學的標準。皈依僧是修自性清淨心,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是皈依自性淨。所以外面的住持三寶是啟發我們回歸自性三寶,不是叫我們去皈依外面的住持三寶,這樣就變成外道,心外求法,錯了。這是三皈最高的一個目標,回歸自性三寶。三寶當中有一體三寶,一體就是說佛寶當中有法寶、有僧寶,法寶當中有佛寶、有僧寶,僧寶當中有佛寶、有法寶,它是一而三,三而一,一體的。

  我們三皈依,從最淺的來落實。我們淨老和尚依據弘一大師皈依的儀式比較簡單,現在很多寺院道場皈依儀規比較多,那是中國的祖師大德編的。弘一大師他是依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人皈依的,就是很簡單。這個皈依證寫的,等一下皈依的誓詞,我們會請大家一起來念。這個皈依的誓詞念完之後,後面有一段,我現在先念一念:「既皈依佛,以佛為師,從於今日,至命終時,不得皈依外道天神」。這個外道就是心外求法,佛法叫內學,你往心外去求,你都求不到,方向不對。你要明白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一定要往內心求。外道,不是罵人的話,是說你修學方向錯了,像現在的科學家、哲學家,世間人都心外求法,所以想要找到宇宙的起源,找不到,因為他方向不對。應該往內心求,他往心外求,永遠找不到這個源頭。

  我們現在學佛,以佛為師,我們現在皈依佛,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十方一切諸佛,我們統統皈依了,皈依一尊佛就等於皈依一切諸佛,因為一尊佛所講的就代表一切諸佛。所以我們皈依佛,我常常問同修,你們要皈依(我們今天要皈依的請舉手,等一下要皈依的,請放下),從現在開始,以釋迦牟尼佛為老師。我問你們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科學家講的話,跟釋迦牟尼佛不一樣,譬如佛說不可以殺生,殺生有罪過。科學家講,沒事,沒有罪過,你盡量殺,你要聽釋迦牟尼佛的,還是聽科學家的?請答覆我。要皈依的有沒有講?皈依的人,你要皈依嗎?你要聽釋迦牟尼佛的,還是聽科學家的?還在考慮,到底聽誰的?考慮好再皈依,還沒有考慮好,你糊裡糊塗皈依。這是最簡單的皈依,很多人都沒搞懂。所以要以佛為師,以佛講的為標準,做我們回歸、依靠、依據、依循,這樣明白嗎?不明白,你皈依就得不到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