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印光大師法語菁華—泯惡力善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集)  2023/7/12  救國團復興青年活動中心  檔名:WD20-061-0004

  《印光大師法語菁華》節錄。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好,我們接著繼續來學習《印光大師法語菁華》淨土集節錄,第二條。我們上一堂課學習到:

  【二、欲求得福免禍,必先能泯惡力善。隨時、隨地,自勉勉人。戒殺、茹素、崇佛、惜福(惜物、節用、薄享、厚施)宏法利生。多念觀音聖號,為眾生回向消災解劫,則人己兼利,為德無窮,獲福亦廣也。】

  上一堂課我們學習到「戒殺、茹素」。談到戒殺、茹素,就是佛這個戒的第一條,五戒十善,包括沙彌戒、八關齋戒都是把不殺生擺在第一條。這裡祖師很簡要的舉出來,但是這個內容是非常深廣的。

  印光祖師在世提倡三本書都講因果的,第一本是《了凡四訓》,第二本是《太上感應篇》,第三本就是《安士全書》。《安士全書》分為四卷,第二卷就是「萬善先資」。「萬善先資」它是講戒殺的,就是戒殺跟殺生的因果,這個事理都分析得很清楚。光這個一部分,我們三天全部講也講不完,只能舉出一、二個公案來跟大家分享。因為戒殺這個道理,這邊裡面又有問答,因為一般人的疑問,比如說我們都不殺生,那些動物不都充滿了世間?都有問這個問題。可以說印光大師對《安士全書》是讚歎倍加,非常的讚歎,他讚歎到說這本書是傳家至寶,就是天下第一奇書。他這個讚歎,也在勸善規過書,他讚歎到極處了。最後第四卷是「西歸直指」,導歸淨土,這就圓滿。

  我們先舉出一個「刀兵償報」這個公案,這個公案是在「萬善先資」。刀兵現在就是戰爭,自古以來中國、外國都有戰爭,特別中國是內戰最多的國家。根據佛經講的因果,的確,為什麼戰爭那麼多?中國人殺生吃肉,我們冷靜去觀察,比外國人嚴重太多了,什麼都吃。那時候我到大陸去,他們有一句話,說天上飛的不吃飛機,地上爬的不吃火車,水裡游的不吃輪船,他說其他可以吃的統統吃,什麼都有。

  所以在二十幾年前,新加坡一個白居士,他到大陸福建去投資,蓋個商業大樓,那個時候我每一年都有去新加坡。有一次我到新加坡去,他就請我說悟道法師,福建泉州蓋一個商業大樓,還沒有蓋好,請你幫我加持加持。他就請我從新加坡到福建泉州去了。去了之後在飛機上,他給我講得很無奈,他說,法師做生意很無奈,到大陸去都要請這些相關的人士吃飯,都要喝酒,到餐廳去。他說那個餐廳你知道嗎?像動物園一樣,你要什麼動物都有。我聽了實在是覺得也不可思議,的確,就是說你要什麼動物都有,都是活的,吃活的、現宰的。他就跟我講得很無奈,問我怎麼辦?我說念佛迴向。念佛、念咒,這不用花錢,又能幫助眾生種善根,消業障。這些動物也是過去世他不相信因果,他也是殺生。就是你明瞭這個六道輪迴,三世因果輪迴這個事實,那就是互相殺、互相吃。那緣遇到了就報,果報現前,互相報復了,這個很慘。所以「刀兵償報」,這舉出幾個公案跟大家分享,大家如果有時間可以多看,我們這個書也印很多。

  「刀兵」就是戰爭償還的果報,償還殺生的果報。這個公案是發生在宋朝徽宗那個時候,宋徽宗是到宋朝比較晚期,那時候很亂。「寇兵入內,所至焚戮」,寇兵就是賊兵攻進來,攻進城裡面來,所到的地方,「焚」就是燒,放火燒房子。「戮」就亂殺人,這個亂殺。「惟安陽鎮被禍尤慘」,安陽鎮這個地方,它的災禍那比其他地方更慘,就是受災最嚴重的。「後有一僧,能於定中勘冥事。」在唐宋那時候,很多高僧大德,高僧都有禪定的功夫,他能夠入定。入定他能夠突破時空維次,就能看到我們一般凡夫看不到的事情、看不到的世界,他就能見到了。所以這個在定中勘冥事,到陰間去了,去看這個地方的人為什麼死得特別嚴重。「眾叩之。僧為入定。」大眾就去請這個有定功的僧人為入定,這個僧就入定了,他入定去看看這個地方是什麼因果,到陰間去查一下。「具知其詳」,具就是具體知道詳細的因果,為什麼這個地方特別嚴重。

  「乃曰」,出定之後,就給大家講,安陽這個地方,安陽鎮為什麼刀兵,賊兵殺進來,那個地方被殺得最慘。「此鄉所造殺業,慘於他處」,他說這個鄉村的人平常造殺生的業,比其他地方更嚴重。「故受報亦慘於他處」,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它安陽鎮這個地區的人受到刀兵劫、戰爭也最嚴重,因為他們這個鄉村的人造的殺業太重。「然業報未盡,怨對方來」,他說不是這一次就完了,後面還很多,所以業報未盡,還沒有盡。可見得他們這個殺業造多少,怨對方來,那個真正的冤親債主才剛要來。「眾等未能安息也」,他說這個鄉村的人得不到安寧。「後連年兵火」,每一年都兵火,在那個時候,每一年都遭到兵火,就是刀兵、戰爭。「人民屢遭屠戮」,人民就常常被殺。「果無遺類」,果然,大概整個村子都被殺光了。這個公案是古代的,宋朝時代,發生在中國。

  幾年前我到日本去講經,日本有個同修跟我講,那個時候就是日本三一一大海嘯,有整個村莊都被海水捲走了,人都不見了。我們日本華藏淨宗學會這個同修就跟我講,師父你知道日本那個地方,海邊那個地方,全村的人被捲走,那個地方殺鯨魚殺得最嚴重。日本都捕那個鯨魚,殺得最嚴重,所以那個村莊的人被海嘯整個捲走,一個都不留。那個公案跟這個就相同的,就是那個地區的人造的殺業重,遇到天災人禍、刀兵,也是相對的嚴重。根據造的因,真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這個公案,周安士居士他又有一個評論,他說:「人見漁翁灑網,忽得大魚,必鼓掌稱快」。他說一般人看到捕魚的漁翁,他不是灑魚網要去捕魚,忽然捕到一條大魚,旁邊的人看到都鼓掌,都替他高興,鼓掌稱快。「不知此又增一怨對也」,他說你等於是見殺隨喜,在佛經講見殺隨喜。看到人家殺生,你在那邊很歡喜,鼓掌稱快,不知道見殺隨喜也有果報的。看到別人殺生,沒有憐憫心要去給牠解救,還很歡喜,還鼓掌。所以一般看到「悲憐救解」,就是說慈悲憐憫,要去解救,「猶恐不及」,恐怕我們就沒能力去救牠,唯恐不及。「奈何反稱羨之耶?」奈何,反而還羨慕、還稱讚、還隨喜。「稱之,是讚歎殺」,這種殺生叫讚歎殺,不是自己直接殺,但是看到別人殺生還讚歎,在旁邊鼓勵,這個也有罪過。

  「羨之,是隨喜殺」,羨慕,哇!你怎麼運氣那麼好,撈到那一條大魚,還給他隨喜,那也是隨喜殺。「慧眼一觀,皆是刀兵種子矣!」有定功的修行人一看,這就種將來刀兵戰爭的種子。所以現在你看戰爭,有因果的,如果你不學佛、不讀佛經,你怎麼會知道。世間人大概只有知道現前是什麼原因、什麼因緣,都是從政治方面去引起的,怎麼知道原來有那個因,遇到緣才會結那個果。如果沒有那個因,那個緣也起不了果。所以這個是公案,也值得我們很警惕。

  周安士居士也勸人戒持淫行,就是說不要吃牛肉跟吃狗肉。過去一些算命先生也會勸人,你最好不要吃牛肉,不要吃狗肉。你吃牛肉、狗肉,會沖到你的財庫。世間一般人他們關心就是財庫,沖到我賺錢,就沒得賺了,這個問題很嚴重。這個也是一個好事,他為了賺錢,不要去造這個業,這好事。這個我從小就常常聽算命先生:不要吃牛肉、不要吃狗肉。不然我們一般雖然有吃肉,像我們這種家庭,我父母以前吃肉,但是他們的確沒有吃牛肉跟狗肉,這兩種肉他們不吃。但是其他還有吃,豬肉,那也是殺生,雞、鴨、魚,都是殺生。

  所以周安士這邊有個公案講「命終酬業」,這是一個喜歡吃牛肉、吃狗肉的人。「齊貴人奉朝請」,他奉朝廷的邀請。「性奢蕩而嗜牛犬」,他的個性很奢侈、放蕩,而且特別喜歡吃牛肉、吃狗肉。「食必特殺」,要吃,特別要去殺,去殺牛、殺狗。「年三十餘」,年就是說他三十幾歲。「一日,見大牛忽至」,有一天看到一隻很大的牛到他這個地方來。「遍體痛如刀割,嗥叫發狂而死」,遍體就是從頭到腳,沒有一個地方不痛。為什麼得這個果報?就是殺生來的。你殺眾生的時候,你刀給牠殺、給牠割,牠痛不痛?很痛。我們給眾生痛,我們自己將來也會得到痛的果報,這是一報還一報。所以現在我們看到果報,就知道過去我們造什麼因。

  那現在我們平常最常看到的癌症,癌症末期沒有打嗎啡,痛得就是地沒有洞,有洞就鑽進去了,痛得頭去撞牆壁了,那不是遍身都痛嗎?那是什麼因?就殺生,你殺眾生殺得愈痛,那就痛得愈厲害。這個果報太恐怖了。所以你看這個公案,這個是古時候的公案,他三十幾歲,他殺的業那麼重,三十幾歲就死了。而且遍體如刀割,因為你在殺生的時候,一刀一刀割,他得了這個病就像自己被人家刀割一樣,嗥叫,就叫,發狂而死。

  所以下面周安士居士也講:「異類有功者,莫如牛犬;食之最損陰德者,亦莫如牛犬」。他說這個動物對人類有功勞,一個是牛,一個是犬。因為以前的牛都在耕田,水牛,水牛就是耕田的。水牛跟黃牛不一樣。那我小時候看到黃牛拉車,以前沒有汽車那麼多,以前我小時候看到都是牛在拉車,幫人運載貨物的牛車。載東西的,那是黃牛,黃牛都拉車的。水牛就是耕田的。牛對人類都有貢獻,都有功勞。犬,狗牠會幫人家看門,幫你看家。而且狗是很忠心的,忠於人類的。所以你去殺牛、殺狗來吃,這個最損陰德,最不好。「世人必欲沾其味,何哉?」世間人也就一定要去吃這個,那是為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去造業?這個是周安士居士也覺得為什麼眾生這麼愚痴!

  我再找個公案。這個是吃狗、吃牛的,現在來講吃螃蟹的。這個過去我吃很多,這個要趁機懺悔。「勸勿烹蟹」,蟹就螃蟹。到大陸去,到江蘇,江蘇有個地方專門出產大閘蟹的,那個招牌,我看大閘蟹的招牌寫得好大。以前我也很喜歡吃那個。大閘蟹比較大,以前我們小時候都抓螃蟹,到田裡、水溝抓螃蟹。「人聞地獄之苦,皆謂渺茫。」我們一般人間聽佛在經典上講說有地獄,什麼下油鍋這些地獄,大家都覺得渺茫,誰看到了?沒人看到。誰說有地獄?科學家都沒說有地獄。我們要相信佛說的,還是相信科學家說的?所以這裡講,周安士居士也是善巧方便,換個說法。他說,「人聞地獄之苦,皆謂渺茫」,說那個很渺茫,沒人看到,大概是勸人家為善,沒有什麼意義,很多人都不相信。他就舉出我們眼前可以看到的一些事情。「不知世人烹蟹,即是沸湯大獄景象」,沸湯就是那個水煮得滾滾的。地獄有個沸湯地獄,就是人把他丟到燒滾的水去煮,沸湯地獄。周安士居士講世間人,你在烹煮那個螃蟹、大閘蟹,這一鍋湯煮得滾滾的,把牠活活的丟下去。他就講那個就是沸湯地獄的景象。煮螃蟹,你將來下地獄就是下這種地獄,跟你造的因一定是相應的。「人特習而不覺耳」,習就是每一天很習慣的就這麼做,造這個業,但是自己沒感覺,沒有感覺這個很殘忍,造業。

  「當其薪焰一揚,鍋中發熱」,當其薪焰一揚,薪就是柴火,柴火燒了,那個火焰燒滾了,一揚起來,「鍋中發熱,此時群蟹恐怖驚惶,周身煩悶」。他就講這個螃蟹被煮的那種感受,鍋中發熱,比如說水還沒有開,你把螃蟹丟下去,慢慢煮、慢慢加熱,這個鍋中發熱的時候,這個螃蟹就恐怖驚惶。就像我們人在水裡面被煮燙了,那就很驚慌,要逃命了。周身煩悶,全身就熱,熱到受不了了。「俄而更熱」,過了沒多久,那就更熱了,加熱了。「則繞釜循行,各各欲出」,螃蟹也是要逃命,要趕快爬,都要趕快爬出來。「俄而大熱」,再過一下子又更熱了。「則互為妨礙」,螃蟹跑過來,這麼多的螃蟹,互相會妨礙,好像人要逃難,互相都碰撞在一起,互相妨礙。接著就「神識昏迷」,就死了。「爾時浮在水上,大痛難忍;沉在水下,大痛難忍;相軋不動,大痛難忍。」所以沒有多久,「未幾,鍋中沸水,繞身湧注」。就好像,「注目,則如熱釘烙眼;注背,則如沸鐵澆身」,那個鐵燒得紅紅的,好像煉鋼、煉油,燒得變成水,就澆在身上。「如是受苦無量,而後含冤就盡」,受苦,那就這樣死了,「周身發赤」。

  周安士居士也是菩薩再來的,大慈大悲。「噫!眾生不過為瞬息甘旨,造此無邊業障。」造這個業,為了什麼造的?還不是為了三寸舌頭,吃下去就沒有了,造這個無邊的業障,你將來怎麼還債。「假令諸佛菩薩,以天眼觀之,則此人與蟹,自無量劫來,曾為父母、兄弟、六親」,這些螃蟹過去世什麼關係?都曾經做過父母、兄弟,但是一輪迴、一轉世,不認識了。「特以改頭換面,不復相識」,改頭換面就是換一個身,不認識了。「以故更相造業」,互相殺、互相吃。「更相殺害」,互相殺害。「乃至更相報怨」,互相報冤仇,「靡有底止也」。「普勸欲發慈悲,先行強恕,彼此借觀,貪化為慈矣。」周安士勸要發慈悲心,要有憐憫心,彼此互相換個情況你去觀想,自己去觀想,假如我們被殺了會痛,你的感受怎麼樣?你換一個位子去,大陸叫換位思考,我們台灣叫換個立場去想,如果我是那些眾生,我們怎麼樣?那如果想到了我自己不願意被人家這樣殺戮,被人家這樣殘害,那我們也不能去殺害眾生。這樣貪吃的那個心就化為慈悲,就不忍心再吃這些了。

  下面講的公案:「蟹山受報」。因為周安士居士他是蘇州崑山人,康熙年間的人,所以那邊蟹很多。所以我到江蘇去,看到大閘蟹,高速公路開過去,那個招牌。這裡講一個「蟹山受報」。「湖州醫」這個湖州是在浙江省,浙江湖州。這個湖州,這個是三點水的湖,不是福建省那個福。不是福建省那個福州,是浙江省的湖州。因為我們到大陸去做法會,到餘姚去做法會,有很多湖州的居士來參加,我才知道湖州是在浙江。「湖州醫」,就是湖州有一個醫生,「沙助教」,叫做沙助教。「母嗜蟹,所殺無算」,他的母親喜歡吃螃蟹,吃大閘蟹,那個地方都是生產這個,「所殺無算」,所殺的這些螃蟹不計其數。「紹興十七年」,紹興十七年這一年,「媼以惡疾死」,他的母親就得了惡疾,惡疾就是惡病,我們現在就是絕症,惡病。人惡疾就是藥治不好的,得到惡疾死了。

  「後有數歲孫,見其立門外」,她有個孫子很小,數歲就是沒有幾歲的孫子,看到他的奶奶站在門外。「遍體流血」,這個身體都在流血。「語孫曰」,他這個奶奶就告訴她這個孫子,語就是跟他講,就是跟她孫子講。「吾因生平殺蟹」,說你奶奶生平就喜歡殺螃蟹,殺大閘蟹,「今在蟹山受報」,她說現在在地獄有個蟹山,螃蟹很多,在那邊受報。「急告汝父,作福薦吾。言訖不見。」她說趕快告訴你父親,替我修福超薦、超度。不然她那個苦,沒有辦法脫離。言訖不見,言訖就是說完了,孫子就沒有看到她了。這個孫子,小孩子不會打妄語。她如果示現給她兒子看,那人家不相信。小孩子不會說謊,如果示現給大人看,或許人家說你在講什麼天方夜譚的事情。所以示現給她孫子看,她孫子給他的父母講,趕快給她修福、給她超度,不然她不知道要受苦受多久。

  「醃蟹之家」,周安士居士又有一個評論講。「醃蟹之家,將生蟹抉去其臍,驀以椒鹽塞入」,就是那個螃蟹肚臍把它挖掉,然後用椒鹽把它塞進去。「痛苦真不可形容」,那種痛苦真不可形容。「蟹山之報,業力所招感也。」這個她為什麼在蟹山受報?那也是過去世她造惡業,過去的業力所招感。

  「觀蟹橫行於地」,我們看這螃蟹橫著走的,那這個為什麼得這種果報?「知宿生必慣由邪徑,不向菩提正路。」也知道牠的因果,也知道螃蟹為什麼墮在這個螃蟹身,墮這種身,知道宿生,他過去生必定很習慣,他不走正路,走橫的、邪路,我們一般講橫行霸道,不講理。那個橫行霸道,將來可能會墮到螃蟹去了,不走正路,不向菩提正路走。「繩繫於背」,那個繩子,螃蟹用繩子綁起來,一隻一隻綁起來,綁在背上。「知宿生必愛欲羈身」,宿生必定愛欲繫縛他的身。「不能解脫纏縛」,就是不能解脫這個被繫縛的果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道前世造什麼因,這生受的就是了,就知道我們過去造了什麼因。

  所以大概是二O一一年,十二年前,我到日本太和淨宗學會,去那邊講課,我是講「萬善先資因果勸」。講「因果勸」,講到「蟹山受報」,上海有個同修他就很喜歡吃大閘蟹,聽我講這個公案,蟹山受報,他印象很深刻,回去不敢吃蟹了。我說那也得到初步的效果了,我說你要堅持,你如果要吃蟹的時候,你就會想到這個公案,蟹山受報,現在吃很痛快,將來就不好玩了。講到這個螃蟹。還有青蛙的,外國都不吃這些東西,你看中國人什麼都吃,真的是天上不吃飛機,地上不吃火車,海裡不吃輪船,所以才會刀兵劫那麼多,內戰最多的國家。

  那外國也有戰爭,就沒有中國那麼多。外國殺生比較有限,幾種而已。不像中國,什麼都吃,什麼都殺,所以這個業報特別嚴重。但是中國有兩個極端,一個殺生很嚴重,一個像我們吃素,這個都統統不殺生的,這兩個極端。那吃素也是還好有佛教來,沒有佛教,我們大概也不會吃素。那佛教來,初期也沒有吃素,還是要感恩梁武帝,梁武帝他當皇帝,他讀到《楞伽經》,菩薩大慈大悲,不忍食眾生肉,他看到很感動,他自己先提倡素食,全國響應,第一個出家人就響應,響應吃素。所以我們現在素食,我們要感恩梁武帝。雖然他遇到達摩沒有大徹大悟,但是印光祖師說,這條功德就夠他生天了。他生到忉利天去了,去享天福了。

  「勸求壽者」,這個也是周安士居士講,勸我們做生日都不要殺生。生日是要求長壽,殺生會得到多病短命的果報。你造這個多病短命的因,要想得到健康長壽的果,那因果不相應,那怎麼可能?那不可能得到的。所以做壽希望長壽,就要戒殺吃素。所以現在台灣也非常好,就是有很多人他做生日,他去素食餐廳,辦在素食餐廳,這個很好。所以素食餐廳,我們也常常去跟他捧捧場也是功德。所以有人開素食餐廳,我都會跟他捧捧場,我們去鼓勵他們做素食,不要讓它關門,多一家,也多讓一些人有多一個吃素的地方,這是好事。

  所以我們星期五去旅遊之後,中午會去新享受,那是一個餐廳。以前是做葷的,停了五年了,沒有經營。過去在台北長春素食的老闆,李老闆,老闆娘,它這三年的疫情,她的長春素食頂讓給別人。當時給對方接她這個店的,告訴他說希望他繼續做素食。那我們也去吃了幾次,當然做的跟她做的是有不同。他也請了一個經理,姓藍的。那時候我都去吃,也跟他捧場,給他買了五百張的票。後來那個老闆,他說做素的不好賺,所以改做葷的。後來這些師傅,還有那個經理,他們就失業了,因為他們不會做葷的,那些做素菜的師傅就沒工作。後來這個李老闆他們就看到這個地方,把它租下來,就找藍先生,藍居士,他這個經理,還有他這班做素菜的師傅,就請到大溪這裡來經營這素食餐廳。

  那我星期一去上品蓮,駱居士給我介紹,李老闆現在在大溪開一間,說叫我有機會去跟他捧場。那一天九歌孟團長請我吃飯,請了好幾次,她也找了一家,那一家我們上次去吃過,我說那這家是新開的,去吃看看。因為剛好王老師她們那一天要去找,也是找到這一家,也很巧合。所以那一天去,這個老闆娘她也特別來跟我們打招呼。非常高興她搬到這裡來。她是大溪人,就是住在附近。我說我們星期五幫妳訂,訂了好幾桌。星期一去,看到她生意還不錯,平常的生意不錯,應該做得起來,周邊環境不錯。我們也希望她這個素食能做得好,鼓勵大家多吃素食。

  你看這裡講戒殺茹素,我們大家都鼓勵人吃素。縱然他不能吃長素,我們也勸他吃花素,初一、十五,吃一餐也好,吃一天也好。吃一餐就功德無量。有的人一餐他都吃不下,一餐沒肉他就沒辦法了。如果能吃一餐也不容易,也是很大的功德了。做壽我們就盡量去吃素,不要殺生。特別有些老人,他沒學佛,要勸他。像我父親沒學佛,以前看到我姑丈殺豬公去答謝神明,第一天娶媳婦,娶媳婦前一天殺豬祭神,第二天娶媳婦敬酒倒地,口吐白沫,第三天往生。前一天辦喜事,後一天辦喪事。我父親親自看到,那勸我說,做生日什麼統統不要殺生。所以勸我父親吃花素,吃三淨肉。

  我們後天去,我也跟她特別訂,大家有湯圓可以吃,我有跟她訂。我說傳統的湯圓現在我們吃不到,去市場買的,吃的那口感不一樣。她那個加黑糖,她說那個米要買好一點的,用傳統的做法。因為以前到長春,我們都吃到這個。換老闆了,我們就吃不到這一道了。所以我有跟她訂,歡迎大家去品嘗,有湯圓。

  這裡我們再跟大家分享這個,救生、放生、護生得長壽的公案。我們要延年益壽,先要持戒殺這條戒。延年可必,就是說你必定可以延年益壽了。「救蟻延生」「一比丘得六神通,與沙彌同處,定中見其七日當死,因遣省親,諭以八日再來,蓋欲其死於家也。至八日,沙彌果來。比丘復入定察之,乃知沙彌於歸路時,見流水將入蟻穴,急脫袈裟擁住。以是因緣,壽至八十,後成羅漢。」這個公案過去我們常常跟大家分享,周安士居士他也舉出這個公案。這個記載在《經律異相》,《經律異相》這本書記載經典上講的公案。一個比丘得六神通,得六神通都是證阿羅漢,才有六種神通。與沙彌同處,就是沙彌住在一起。比丘有六種神通,他證阿羅漢果了,在入定當中,看到這個沙彌再過七天他就要死了。

  沙彌就是還沒有成年的,叫沙彌,就是還沒有滿二十歲,二十歲以下,最少是七歲。七歲至十三歲,這個時候出家叫驅烏沙彌。到了十四歲後,應法沙彌,就可以受沙彌戒,應法沙彌。到二十歲就要去受比丘戒了。這個沙彌就是不滿二十歲。但是如果超過二十歲出家也是沙彌,叫名字沙彌。

  這個沙彌那我們可以知道他年紀不到二十歲,他可能十幾歲,年紀很輕。這個比丘看到他過七天就要死了,他的壽命到了。大概十八、九歲,就要死了!這個比丘很慈悲,「因遣省親」,遣就是叫他,你可以回家,回家去看看父母親,回俗家去看看父母親。「諭以八日再來」,他說給你放假一個星期,回家去看父母,第八天你再回到道場來。「蓋欲其死於家也」,這個比丘主要就是說知道他七天後就要死了,回到他俗家,讓他父母看看,就要往生了。至八日,沙彌果來,他說第八天你再回來,到了第八天他果然回來了。怎麼沒死?應該是七天就要死了!那比丘復入定察之,比丘再入定,什麼原因,他怎麼沒死?結果入定之後才知道,沙彌他回家的路上,看到他回家路上看到水溝流水將入蟻穴,蟻穴就是螞蟻有螞蟻窩,路邊的水都沖到螞蟻窩裡面。

  大家有沒有看過,螞蟻窩大部分都在樹上,螞蟻窩在樹上會掉下來。如果掉在地上,我看下雨水就會沖過來,一窩螞蟻就很多。這個螞蟻窩,他趕快把袈裟脫下來把水塞住,不讓那個水沖到螞蟻窩,他就救了這窩螞蟻的命。以是因緣,壽至八十,因為這個因緣他延壽,本來十幾歲就要死了,延壽延到八十歲。後來證了阿羅漢,後成羅漢。所以下面周安士居士用經典講,「經云:人不殺,得長壽報。觀於沙彌而益信。」他說人持不殺戒,而且他這個算是護生,也算放生,但這個算護生,保護眾生的身命,他就得長壽的果報,護生。所以這個沙彌未滿二十歲死,這個都是業報。

  講到沙彌未滿二十歲死,我就想到以前深圳有個沙彌印空師,向小莉向館長她那邊的,好像是四川來的。十幾歲就剃度做沙彌,他十九歲就死了。他那個死算意外。好像是過年前,大家在外面吃飯,他自己就到房間去吃,要烤饅頭,要把木炭拿到房間去烤,房間門關起來,窗戶沒打開,結果後來怎麼沒出來?後來門一開,死了!那人燒炭自殺,因為他沒有注意到空氣流通、對流,房間裡面燒木炭,沒有空氣,中毒。所以他出家了,命沒有轉過來。所以看到這個沙彌十幾歲就要死了,我就想到,的確,雖然出家了,如果你沒有修,那個命還是轉不過來。還是要修,這個沙彌他修了這件好事,他慈悲心。

  下面一個公案。這個故事會不會講太多,大家要不要再聽?故事太多了。講這個我們可能比較能夠具體去學到什麼,戒殺、吃素。戒殺、吃素有什麼好處?我們要明白這個因果,才會樂意來持這一條戒。勸大家去素食餐廳吃飯,大家比較心甘情願的要去。不然看到人家吃肉,我為什麼這麼辛苦要吃素?你要對他有好處,這都是因果,這是因果教育,有這麼多好處,你看戒殺就能得健康長壽的果報。

  下面一個公案:「救魚免攝」。前面是救蟻,救螞蟻,他延長壽命了。這個是救一條魚,這個故事很早,發生在唐朝。「唐魏郡馬嘉運」,唐朝在魏郡這個地方有個馬嘉運。「貞觀六年春」,唐朝貞觀之治,在歷史上很有名,唐太宗那時候政治辦得最好,全世界有名的貞觀之治。「忽見兩騎迎之,遂僕地」,忽見就是他在貞觀六年春天,突然看到兩騎,就兩個騎馬的人來迎接他,「遂僕地」,他就倒在地上。「往謁主者」,這兩個騎馬的人就帶他去拜見一個人,主事的人。這個「主」就是主人的主。「乃東海公也」,就是東海公,去拜見這個主者,就是主事的人,東海公。「欲邀為記室。」「馬辭以固陋」,記室就是當文書記錄這些的。馬嘉運就辭了,辭掉了,他說我才疏學淺,沒有辦法擔任這個工作。「強之,舉文士陳子良以代」,他就舉薦一個文學比我更好的一個讀書人,叫陳子良,他可以代替我,他的文筆比我好。「馬因得甦」,因得甦就是他就醒過來,因為他這個就是被抓到陰間去了,陰間抓公差,要抓他去當文書。他就辭掉了,他說文筆不行,他說可以找陳子良來代替。馬嘉運他就醒過來,就還陽了。換陳子良,「陳暴亡」,暴亡是沒有病突然就死了。

  「一日,馬與其友同行」,有一天,馬嘉運跟他朋友一同在外面,同行,在外面走。「望空若有所畏」,看到空中,好像有自己敬畏的東西。「詢之」,就詢問那是什麼?是什麼人?「曰:見東海公使,將往益州追人」,「曰」是說這個空中,好像有神明,他就問。東海公使,東海公使者,派來的。「將往」就是將要往益州這個地方去追人,去追捕人。「言陳子良極訴君,君幾不能免」,陳子良也是在東海公那邊控訴馬嘉運。本來是找他的,他又推薦他,換他被抓去當陰間的文書,這是控訴他,嘉運也要把他找來。「君幾不能免」,他說你幾乎不能避免。「賴君在蜀之日」,賴就是依賴的賴。就是因為你在蜀,蜀就是四川,你在四川的時候,「見池魚將被取」,曾經救了一池塘的魚。見一池塘的魚將被抓起來,「出絹數十匹救之」。絹就是布,就是用那個布去跟他換那些魚,就不讓他抓那些魚。「故得免攝耳」,說因為你做了這件好事,所以你就避免被抓去陰間。「後嘉運以國子博士終」,後來馬嘉運他就做到國子監,博士,他壽命壽終的時候,做到博士。「時太宗在九成宮,聞之,敕侍郎岑文本就問,故得其詳。」那時候,唐太宗在九成宮,聽到這個事情,敕就是命令,侍郎岑文本去問這個事情,所以得到詳細的這個情形。

  下面一個公案:「算盡復延」。「算」這個在《太上感應篇》,「算盡則死」,算盡就是我們到人間來出生,有一定的命運、一定的壽命。如果做好事,「增算」,一算就是一百天的福祿,也就是多一百天的壽命。所以《太上感應篇》講,如果造惡業,「小則奪算,大則奪紀」。如果造作大的惡業,壽命減掉十二年,一紀是十二年。如果較小的就減算,算就是減掉一百天。減一算就是壽命減一百天。如果不足一算,就積累積累,累積到一算,就減掉一百天。司過之神會藉著輕重來記功、記過。反過來,你做好事,是增算、增紀;做惡事,減算、減紀。所以算盡就是說他壽命到了,我們一般講「祿盡人亡」,福祿盡了。我們生來這個福報有限,如果現在福祿跟壽命又是有相關,你如果壽命還沒到,但是你祿沒有了,那也要死,這個叫「祿盡人亡」。你沒有福報,你該吃的都提前吃光了,沒得吃了,就死了,這叫祿盡人亡。有的人他就是壽盡了,祿沒盡,那壽命沒有了,祿還有,他還有福報。所以我們講福壽福壽,就福祿,福祿壽。那如果你還有福報,但是你壽命沒有了,這個就躺在床上享福。大家看到植物人嗎?一口氣不斷,他躺在那邊,那個費用很多,加護病房、醫生、護士,那都花錢的。有的人一躺,躺三十年。我一個三舅媽中風躺在床上,躺了三十幾年。好,好不了,死也死不了,就躺在那邊,行動不方便,還躺十幾年、二十幾年,像植物人一樣。那個就是他還有福報,還有福祿,還有福報,但是他的壽命沒有了。就是躺在床上享福,他也在享福,要把那個福報消掉,他才能走。所以有的是福報盡了,壽命沒盡;壽命盡了,福報沒盡,這就是這個情況。所以祿盡人亡,祿盡雖然你還有壽命,你祿沒有了,也就要亡,祿還是很重要的。

  「算盡復延」,所以這個「算盡」就是人要死了,「復延」就是他再延長他的壽命。「華亭趙素」,這華亭是個地區,一個地區的地名。「至青浦」,這個也是地名。「見亡僕立舟上」,看到他死去的僕人站在這個船上面。這個趙素可能是搭船,以前古時候,在大陸,有長江、有黃河,都有船,要搭船。「驚問之」,他就:你不是死了嗎?怎麼站在這個船上。看到了很驚訝就問他。「曰:見役冥司。」這個僕人就跟他講,他現在在冥司,這個司就是司法機關,陰間的司法機關,陰間的司法院。在冥司服役,就是在那邊工作。工作就是他也算好像是刑警這一類的。「今追取三人耳。」他說冥官要他去追,抓三個人,今追取三人。「一湖廣人」,這個湖廣人,「一即所探之親」,就是這個趙素要去探的親戚。「餘不答。」第一個是湖廣的一個人,第二個就是給趙素講,你要去探親,第二個是你的親戚。那第三個呢?第三個他不講,趙素心裡就有數了。餘不答。「疑己當之」,他懷疑那你不講,是不是在我面前不敢講,應該就是我了,第三個就是我了,冥官陰間要抓去了。

  「至所親室」,到他這個親戚家的時候,「已聞哭聲」。他還沒有到親戚家,聽到裡面的人在哭了,他要去探的這個親戚已經死了。「趙急還」,趙素嚇了一跳,看到他要探的親戚已經死了,他就趕快回去。回去在路上,「復遇亡僕」,又遇到他死去的僕人。「曰:君且無恐」,他就跟他主人講,他說你就不要害怕。「至夜吾不至,則免矣」,他說如果你到今天晚上,你沒有看到我,那你就能免了,你就不會被抓去陰間了。「趙問故」,什麼緣故?第三個輪到我,怎麼到晚上沒有看到你,就可以避免呢?「答:於路見有為君解者,以合門戒殺故。及夜,果不至,趙竟無恙。」他說在冥間官司,趙素問他的僕人,是什麼緣故,為什麼我能夠避免?他就回答,他說在路上有人為你在冥司那邊辯解。因為你們全家都戒殺,合門戒殺,所以現在你就延長你的壽命。及夜,果不至,那天晚上,果然他沒有看到。後趙竟無恙,趙素果然沒死,他們全家都戒殺,因為這樣算盡復延,延壽了。所以我們上這個課,就是要戒殺、茹素,那上完課不要忘記。

  好,那我們這節課時間到了。我們下一節課再找幾個公案多講一些故事,大家對這兩句印象會深刻一點,知道戒殺、吃素有什麼好處,不然會吃得心不甘情不願。好,我們下課。祝大家禪悅為食,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