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集—無量壽經菁華選講(真正的佛所行處)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22/2/27 華藏淨宗學會宜蘭念佛堂 檔名:WD20-052-0002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新春吉祥。阿彌陀佛!請放掌。今天是二O二二年,歲次壬寅,正月二十七日,在國曆是二月二十七日。我們例行性宜蘭念佛堂護國息災繫念法會,就是每個月第四個星期,最後一個星期天做一個繫念法會。今天也是今年開春我們第一個繫念法會。
這個繫念法會,我們無論做一場,或是兩場、三場,乃至我們雙溪做百七,都是以護國息災這個名義來做三時繫念,就是護國息災祈福超薦三時繫念法會。因為現在災難非常的多,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因此我們淨老和尚在二OO八年他的家鄉安徽廬江實際禪寺,請滿公老和尚啟建百七繫念,一直到現在。我們今天,開春第一場護國息災祈福超薦繫念法會,這個時間我們不是讀經就是講經,輪到悟道來主法,這個時間由悟道來跟我們同修,大家來學習淨土的經典,祖師大德的法語。今天這個講題是《淨土集.大乘無量壽經菁華》,這是我們今天的講題。
《淨土集》,再跟大家大概介紹一下,這個是我們淨宗導師淨老和尚,早年他老人家在美國宣講這部《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那個時候在美國講這個經,同時也摘錄這部經的菁華,就是重要的經句把它摘錄下來,編成一條一條的。這個是在上個世紀淨老和尚他摘錄的,《無量壽經》當時摘錄了六十條,這個也是因應當時在美加弘法、在海外弘法的需要。現在這個時代是工商業、科技發達的一個時代,大家工作都非常多,生活也很緊張,特別是在大都市,特別在國外,可以說現代人的時間是分秒必爭,也很難得有空閒從頭到尾聽完一部完整的經典。這個在現在,不但是海外,就是在國內,恐怕能夠完整聽完一部經典的人也不多了。對於現代人講演,就是要簡短,不能太長,他沒時間。在美國當時我們淨老和尚常講,一般有假期是三天,三天的假期還可以。有時候放假三天,像我們這個月在台灣就有三天的連假,在國外也常常有三天連續休假的。所以在海外一般講三天,這個還是可以,如果你講長了,大家沒有時間來。而且在美國那個地方,有的人住得比較遠一點,開個車到講堂來,有的甚至要開一、二個小時,所以就不是很方便。現在雖然有網路,可以透過網路、電腦來播,但是你看網路還是要時間,現代人生活很緊張,而且現代人也沒有耐心,現代人都心浮氣躁,大家工作很忙,時間很緊張,生活步調都很快,所以心很難定下來,沒有耐心聽很長的經。現在大家都知道,你一打開電腦、手機,很多資訊會進來,很多事情都在電腦處理。有了電腦是很方便,但是事情也就多了,恐怕你一個手機打開、一個電腦打開,沒有一個小時都不行,是方便但也是干擾,也是累贅,也是壓力。所以在當前這個時代,我們講經必須簡要詳明,抓住重點、重要的來講解,一般人他也比較有耐心來聽,看看這個時間還不是很長,還可以接受。現在人的耐心,恐怕一個小時的耐心都很難,特別年輕人;最理想,三分鐘、五分鐘,這個還可以。所以我現在每天早上錄《群書治要360》,大概三、五分鐘的。三、五分鐘,時間雖然短,但是如果你每一天累積,那也相當可觀的一個成績。這也是我們淨老和尚節錄的《群書治要360》,一天學一條,一條你要深講、廣講,時間也相當長。但是現在人沒有耐心聽你講那麼長的時間,沒耐心,所以你只能講得比較簡短。大家手機一開,看到三、五分鐘,還可以聽一聽;如果看到半個小時以上,我看要去聽的人就不多了。因應現在這個時代。
在早年我們導師淨老和尚他老人家就看到這個問題了,所以那個時候在美國他就用節錄的,節錄一條一條經文,重要的把它節錄出來,節錄出來到各地有講經或者講開示,這個就很有彈性。你有時間,聽眾也願意聽細講,你可以講長一點、講多一點;如果大家沒有時間,你可以縮短。而且一條一條可以獨立,我今天的時間是這麼多,只講一條;如果三天,我就講個三條;如果更長的時間,那就再講多一點。所以可以獨立的,也可以連貫的,那也很方便。或者遇到什麼因緣,也可以挑選其中的一條來講,比如一次的講座,這個也很方便。所以《淨土集》的節錄是在上個世紀就節錄了,淨老和尚他老人家很有遠見,知道這個時代的人他的思想觀念、他生活步調,知道是愈來愈緊張,時間愈來愈有限,所以採取這種方式。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大乘無量壽經菁華」,這個早在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我記得就是在那個時間節錄的,在香港還印了一萬本,慶祝回歸這個慶典。好,我們現在就開始來學習「大乘無量壽經菁華」,在《淨土集》第一頁,第一條。如果沒有《淨土集》這個書,大家也可以找《無量壽經》,找這段經文,在三十七品。我將這段經文念一遍: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
【一、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這一段是在三十七品。我們看這個經文,後面節錄的經文都在三十七品前面,淨老和尚把後面的擺到前面來,擺在第一條,前後順序上有變動。為什麼擺在第一條?因為看到現在這個世界就是這種情況,很需要佛的教育來教化。他擺在第一條,也是引起大家的重視跟注意,所以把後面的調到前面來,前面的往後面排了,排到後面去。這一條,我們以黃念祖老居士的《大經解》,他的註解解得比較詳細一點。我們來學習《淨土集.無量壽經菁華》,每一段、每一句我們都依照《大經解》來跟大家一起學習。
在註解講,「右文表佛慈德無量」,右文就是我們剛才念的這段經文,表就是表法,表佛大慈大悲,佛的慈德無量無邊。佛對眾生大慈大悲,這個大慈大悲是無量無邊的,永恆不變。第一句『佛所行處』,這是一句,這句註解講:「指佛所行履之處」,行履就是佛到過的地方,他的處所,就是佛所到之處。這個佛就是指本師釋迦牟尼佛。本師釋迦牟尼佛當年他在世,在印度大概都走遍了,印度周邊的國家也走遍了。像斯里蘭卡,我聽強帝瑪國師講,說他們那個國家,釋迦牟尼佛曾經去過三次,那邊都還有古蹟留下來。「佛所行處」,這是第一個意思,佛所到過的地方。「復兼指後世佛法流行之處」,這句也是主要的重點。佛所行之處,佛所行履、佛所到過的地方,佛到那個地方幹什麼?去走一走,去觀光、去旅遊?我們看本師釋迦牟尼佛他一生的行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成佛之後做什麼事情?天天講經說法教化眾生。所以佛到的地方不是去觀光旅遊,而是去弘法利生,去教化眾生,把佛陀教育推行到各地方去,推行到全世界去,這個才是「佛所行處」真正的意義,不是說佛去那邊走過一次,留下來一些古蹟。我們要知道佛到那個地方幹什麼?到那個地方是講經說法,去教化眾生,不是到那個地方去玩,這個我們要明白。
「復兼指後世佛法流行之處」,這句就圓滿了。佛法法運一共有一萬二千年,現在過了三千年,往後還有九千年,就是佛法現在還在這個世間。佛法流行之處,流行之處我們現在講佛經的流通,法寶流通。法寶流通,是不是我們把經文印出來然後去流通,跟人家結緣,贈送給人,是不是流通?當然這個是流通沒有錯,我們經典印出來跟大眾結緣,流通法寶,但這樣就算佛法流行之處嗎?還說有一個寺院很莊嚴,裡面也常常做法會,甚至天天做法會,這個就是佛法流行之處嗎?當然也是,也是佛法,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這些是形式。我們印經、佛像、蓋寺廟、出家人做法會,甚至我們做早晚課,誦經念佛等等的,這個是佛法流行之處的一個形式,流通、流行的形式,形式當中它有實質的內容,那個才是核心,那個才是重要的。如果只有形式,沒有實質,那也不是真正的佛所行處。佛所行處不是說你們有這些形式,信眾很多、供養很多,佛就很高興,不是這樣的。佛的目的要教化眾生,教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佛的目的是在這裡。不是為了大家恭敬供養,很熱鬧,廟蓋得很大、很莊嚴,人很多、供養很多,不是這個目的,目的在教化眾生,弘法利生。
我們現在各地也都有流通處流通經典,跟大眾結緣,但是如果沒有法師去講解、說明,沒有真正依教奉行去修行,佛法也不能興旺。所以儒家《論語》孔子講「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要人去弘揚,道它不會自己去弘揚,道需要人去弘揚。我們想一想,世出世間法,哪一樣離開人?人才是主要的,你有沒有這樣的人?有那樣的人,他才能去弘揚佛法。對佛法通達明瞭的人,對於經典能依教奉行去落實的人,他才能夠去弘法。所以後世,「佛所行處」就是佛法所推行的處所,就是實質的,這個不是形式的。如果形式的,很多人說,那個廟蓋得很大,為什麼還要受災難?出家人也很多、信眾也很多,為什麼還遭災難?那個是形式,沒有實質,沒有真正了解佛法、認識佛法,沒有真正去落實修行。只有那個形式,當然該受災難還是受災難,轉不了那個業。所以這句我們一定要明白,不是我們擺個流通處,有佛像、有佛堂,我們天天在這裡念經,這個是佛所行處的形式。你有沒有依照這個經、佛的教導去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言語、行為?要去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有沒有正確的理解?有沒有正確的認識?理解之後你才知道怎麼行,才不至於盲修瞎練。所以古大德講,「有解無行,說食數寶」。你明白了,但是你不照這樣去修、不照這樣去做,好像你說要吃,也沒有真正去吃,你肚子還是不會飽;銀行員天天數鈔票,數的都不是自己的,跟自己沒關係的。「有行無解,盲修瞎練」,很認真修,但修錯了,修得不對,盲修瞎練一通,得不到結果,浪費時間、浪費精神。佛在經上講,修無益的苦行得不到利益。這個兩方面都是偏在一邊,所以必須解行相應,這樣才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功德利益。「佛所行處」,它的意義我們要先了解。
『國邑丘聚』,國者國家,國家有大國、有小國。「邑」就是比較小的鄉里,一個村、一個里,或者一個鄉。在我們宜蘭縣還是有鄉村,還是有鄉;在大都市它有里,鄉里,這個叫「邑」。「國」是比較大的,國家。「丘有二義」,丘有兩個意義。「一者《會疏》謂為山丘」,第一個意義。《會疏》也是註解《無量壽經》的一本註解,《會疏》裡面註解「丘」這個字叫山丘,我們一般常講小山丘,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個,「二者《周禮》云:四邑為丘。是則丘亦聚居之處」,第二個意思。
在古代,禮有三種,《周禮》(周朝周公制定的禮樂),有《曲禮》、有《禮記》。《周禮》過去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講,他說以前台大哲學教授方東美老師就給他講,《周禮》是世界上最好的憲法、最圓滿的憲法。可見得在中國治國,它是用禮治,現在用法治。在中國古代諸子百家,有一家叫法家,法家就是專門講法律的,犯錯了,法律來處罰他。實際上中國的政治是禮治。所以《論語》講,「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政,辦政治,定法律;齊之以刑,人民犯錯了,把他抓起來判刑,這個結果怎麼樣?民免而無恥,人民不會有羞恥心,他只是怕你法律的懲罰。抓到了,他認為自己倒霉,他沒有羞恥心,他不會覺得自己做的事不對,沒有羞恥心。現在全世界每一個國家都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現在連中國也不例外,學外國的,不例外。這個刑,是禮推不動才用刑去補助,那現在是專門用「道之以政,齊之以刑」。如果「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應該講道理,要教他,要教人民,「不教而罰謂之虐」。人民你沒有教導他,他犯錯了,你把他抓起來判刑,這個不合理,這個叫虐待人民,他不懂。你教了他,他明白了,他故意犯錯再處罰他,這才合理;不教而罰,孔子說這個是虐待人民。現在都是不教而罰,哪一個國家的政府有在教導人民道德仁義,甚至教這個禮?沒有。他犯錯了,不孝父母,甚至殺父殺母,抓到了判刑。不教而罰,這個非禮。所以這個禮非常重要。如果「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給你講道德,教你,你不對,用禮來整齊,那個禮就是現在講輿論的懲罰,這個也很厲害,他就有羞恥心了。
所以現在是法治,不是禮治。禮治是尊重人的政治,把你當人看的;法治是不把你當人看的,當什麼看?人人都有嫌疑,人人都是壞人,這個叫法治。法治就是沒有把人當人看,不尊重人權。現在講尊重人權,它的人權的定義是什麼?就是不尊重人,不把人當人看。一天到晚人權人權,什麼人權!把人權兩個字的定義完全扭曲掉了。現在是什麼?糟蹋人權,哪有在尊重人權?這個我們要認識清楚,不能搞錯。所以秦始皇他的武力最強、武器最好,根據歷史的考據,秦始皇當時他的武器,現代人做不出來。但是他的國祚多久?十五年就亡國。他就是靠什麼?靠法律,現在講的法治。法治,十五年亡國。後來劉邦得到政權,看看秦始皇那個法治不是辦法,十五年就亡國了,所以劉邦採納董仲舒的建議,採用儒家的禮治,儒家比較中道。現在整個世界亂得不像樣,這個都是沒有禮治,只有法治。全世界都講法治,學西方人,西方人他們的字典當中沒有「仁」、沒有「道」這兩個字。道是道德仁義,他們的字典沒有,那你去學西方人,這個國家怎麼會有前途?把人民都教壞了,怎麼會有前途?跟西方人學。
《周禮》講「四邑為丘」,「四邑」,比如說四個鄉或者四個里,合起來稱為一個丘。「是則丘亦聚居之處」,丘也就是說有很多人住在一起,我們現在講的聚落,我們現在講原住民住的部落,那個就是丘。「聚」,聚落、村落,或者現在講部落。丘是有很多人住的地方。聚,聚落、村落。「望西云:小鄉曰聚。」望西也是古代一個法師,他的註解,這一句「小鄉」,小的鄉村叫聚。在我們宜蘭縣還是有一些小鄉村,那個就叫聚,聚落,或者叫村落。「國邑丘聚表佛所行之處所。無不蒙受佛之教化,故云靡不蒙化。」這個就是我們上面跟大家提到的重點,就是國邑丘聚它是表法,表佛所行之處所,佛法所推行之處所,無不蒙受佛之教化。佛法所推行之處所,就是我們剛才講,必須解行相應,那個才是佛所行處。要有實質,不是只有形式,要有實質。比如說我們現在大家在這裡讀《無量壽經》讀了二十年了,念佛共修也二十年了,這是形式,就是佛法推行的形式。我們有這個形式了,實質我們有沒有依照《無量壽經》佛的教導,落實在生活上待人處事接物?我們有沒有依照這樣修?我們讀誦了,有沒有去受持?讀誦是為了受持。如果停留在讀誦,你不解意,也沒有受持,那是只有形式,沒有實質,這個就不是真正的佛所行處,佛法該滅還是會滅。為什麼?關鍵都在人,不是那個經典。經典都很多,擺在那裡也沒有人會去看,有等於沒有,不起作用,那佛法就沒有了。佛法在世間是為了什麼?為利益眾生,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佛法在世間的作用。如果不能達到這個目的,有等於沒有。所以這個教化非常重要,關鍵還是要有人,人來自行才能化他,自覺才能覺他,要真正修行的人。不是說現在很熱鬧、信徒很多、出家人很多,很多那是熱鬧,那是形式,那不是道場興旺之相。在這個當中還是是非人我,還是鬥爭堅固,爭權奪利,那怎麼叫興旺?那是衰敗之相,沒有真正的修行人。我們一定要搞清楚。
所以佛所行之處所,無不蒙受佛之教化,故云『靡不蒙化』,就是沒有不接受佛教化的,都會很樂意來接受佛陀的教化。樂意接受佛陀的教化,那也是自己本身我們要去修、要去行,要去修行才能去教化別人,正己才能化人,如果我們自己不修就不能去教化別人。教化別人首先教化自己,先把自己教好,你才能去教別人,不是一開始都拿經典去教別人。教別人,你要修,你自己都不修,那這個也不行。所以凡事要從自己開始,自己做起,拿經典來要求自己,自己來修,不是拿著這個到處去要求別人。自己都不修,這個只有形式;如果自己真正修行,先教自己,這個真正是佛所行處,真正有人在修行。有真正修行的人,你能夠依教奉行,依照佛的教導,依教奉行,去把它做到,必定有感應,感應就是天降臨吉祥。所以我們學佛,是不是感降吉祥?這個要問我們自己。我們現在做護國息災,我也常常跟同修講,護國息災首先要消自己的災;你自己災都消不掉,你怎麼幫別人消災?自己要消災,才能幫助大家消災。消災就是要依教奉行,災就消了,就得到吉祥,關鍵在這裡。你有沒有依照經典佛教導的去做?做之前還要先理解,你有沒有正確的認識、理解?光這個解,恐怕都不一定有正確的理解。我們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連這個解都會解錯,誤解了、錯解了、曲解了,解都解錯了,那行肯定是不正確的,他怎麼會去修行?行也是盲修瞎練,只有形式,沒有實質。所以解行要相應。
能夠如理如法依教奉行,「必感降吉祥,故得天下和順乃至各得其所。天下和順者,世界和平,萬邦和睦也」。我們看到這句經文,『天下和順』,我們現在看到這個世界,和順嗎?和平嗎?這幾天俄羅斯跟烏克蘭戰爭,為什麼?這個原因我們要去觀察整體的,你不能片面的,只是看到局部的。是一個全世界的問題,全球人類的問題,就如同現在新冠狀病毒一樣,全球性的,分析這些問題不能片面。為什麼變成這樣?全球人類都是造惡業,都自私自利,都是要損人利己,不都這樣嗎?淨老和尚常講,國與國之間競爭、鬥爭、戰爭,不願意讓。我們中國古聖先王提倡禮讓,現在學外國人提倡競爭,從小就教競爭,沒有教禮讓的,好像你沒有競爭就不能生存。競爭得不到,提升就鬥爭,不擇手段,鬥爭再得不到那就戰爭,戰爭帶來的就是災難,這個世界怎麼會和平?萬邦怎麼會和睦?
下面講,『日月清明,風雨以時』,就是我們一般講,「指風調雨順,無旱澇風雹等自然災害」。風調雨順就是沒有旱災、沒有澇。澇就是水災,水太多了,旱是統統沒有下雨。冰雹,現在有很多地方有冰雹,現在在北方冷的地方雪下得也太多,有很多地方有冰雹。「等自然災害」,等就是包括其他的水災、火災、地震,現在新聞又一直報火山爆發。最近我們台灣也有一些專家在網路新聞報導,台灣百年地震的周期也接近了,可能最近有很大的一個地震,這些都是屬於自然災害。自然災害,實在講還是人為的,人製造出來的。自然是最美好的,怎麼會有災害?是人類去破壞大自然才造成災害的,不是自然它就形成這些災害。這災害怎麼來?根源還是人心不善感召來的天災人禍,造十惡業。我剛才講,大家都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造惡業,怎麼會沒有災難?你製造災難的因,必定感召災難的果報,因果報應,這個就是事實真相。所以一切的災難,天災人禍,統統是人類不善的心行製造出來的。接受佛陀的教化,斷惡修善,當然這些災難就沒有了。大乘經典常講「境隨心轉」,外面的環境是隨人心在轉變的。
『災厲不起』者,災是指災禍、災難,厲是指疫厲。「謂既無山崩、地震、海嘯、陸沉等禍,水火刀兵等災,又無瘟疫流行之厲也。」疫厲就是山崩、地震、海嘯、陸地下沉、水災、火災,刀兵就是戰爭。又沒有瘟疫、傳染病,像現在新冠狀病毒這個疫情來流行,沒有這些災難,災難都化解了,沒有了。依照佛的教導去修行,這些災難都沒有了,所以就能達到「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這些災難都不會發生了,當然就是『國豐民安』。「國豐民安者,國家富足,生產豐盛,人民安樂也。」國豐民安,沒有這些災難,當然全世界人民都過著安定快樂的日子,我們一般講幸福美滿的人生。『兵戈無用』者,「兵者兵刃,以金屬為刃之軍器。戈者平頭戟也。兵戈喻戰爭。謂內無盜匪叛逆,外無他國侵略。故可偃武修文,止戈勿用也」。以上能依照佛陀的教導去落實,依教奉行,就不會有這些災難,國豐民安,大家生活非常富足,安樂、安定。「兵戈無用」,兵是武器,這古代的兵器,兵戈,這是比喻戰爭。現在的兵戈比古時候厲害太多太多了,現在不但傳統的武器都很厲害,現在最厲害的是核子武器,毀滅性的戰爭。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很難避免核武戰爭。核武戰爭是同歸於盡,沒有贏家,人類集體自殺。接受佛陀的教化,這個可以化解,因為關鍵在人,教育。人你從小就沒有教他對的,教他錯誤的觀念,當然他長大就自私自利;他要當總統,他也是自私自利,一定的,根源就是你沒有教好。你怎麼教他的,你教他什麼?教他禮讓還是教他競爭?所以教育才是救世的根本,要救這個世界的根本。上個世紀,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湯恩比教授他就講了,要解決二十一世紀世界社會問題,就要提倡中國的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你不提倡學習,去落實這個,世界的混亂、災難無法化解。
所以兵戈喻戰爭。「謂內無盜匪叛逆」,你內部沒有這些叛逆,「外無他國侵略」,外面不會受到其他國家的侵略,這個靠什麼?靠教育。所以可以偃武修文,偃武修文就是武器不用了。下面講,『崇德興仁』者,「尊崇道德曰崇德,興施仁政曰興仁」,這講道德仁義,儒家就是講道德仁義。『務修禮讓』者,「《會疏》曰:尊卑有序是為禮,先人後己是為讓」。《會疏》也講尊卑有序,這個禮不平等,它有分尊卑長幼。先人後己是讓,所以我們要學禮讓,家庭社會才會幸福安定,世界才會和平。如果大家都去爭,你爭,我也要爭,就是會有戰爭了。「又讓者退讓,推善於人,自不受也。」讓公於眾,讓位於賢,這是讓,不要跟人家爭了,要謙讓、退讓。『推善於人』,別人做得比我好,我讓給他,自不受也,這個讓。『國無盜賊』者,「人民皆奉公守法,故無盜賊」。人都奉公守法,當然沒有盜賊。我們淨老和尚在二OO四年回到他家鄉辦傳統文化,在湯池鎮做一個實驗點,教了三個月,這個小鎮的民風大為轉變,真的路不遺失。證明人是教得好的,都是沒有人去教,教得不對;教對了,人哪有不願意學好的?都願意學好,也得到了一個證明。所以國無盜賊,人民皆奉公守法,沒有盜賊。
『無有怨枉』,「無有怨枉者,在位者廉明公正,微察秋毫,故無錯案」。「無有怨枉」就是說沒有冤枉人,在位的就是我們現在說執政的,執政黨,他在位要廉明。廉就是不貪;明,他頭腦不糊塗,心很公正,沒有私心,沒有偏私。微察秋毫,故無錯案,這個是特別當司法官的。當官的人,無論當什麼官,如果沒有私心,當然他不會去做錯事,也不會去冤枉人,明察秋毫,他沒有偏私。如果沒有廉明,就不會公正,他就有私心,他要得到他的好處,要保護他的官位,為了他自己的官位,或者人家拿錢給他,他就為他說話,這個就天下大亂了。這個不但是在位者,現在連媒體都是這樣,現在聽說網軍都是拿錢的,誰拿錢他替誰說話,專門給人家抹黑,這個很厲害的。你當一個司法官,你能不能公正廉明?如果不能做到公正廉明,冤枉人,這個就是沒有接受佛陀教化。如果接受佛陀教化,他畢竟就能做到廉明公正,微察秋毫,不會斷錯案件。
『強不凌弱,各得其所。』「恃強凌弱,實為世間災禍之源。霸國則恃其軍力,以欺凌弱小;富者則仗其財富,而榨取貧窮;執權者常逞其權勢,而魚肉人民;為非者,則結成幫匪,以迫害良善。以眾暴寡,仗勢欺人。吸人脂膏,飽我腸腹,禍國殃民,莫此為甚。故願強不凌弱,人人各得其所。彼此相安,有無相通,和平共處,厚往薄來,願世界臻於大同也。佛所行處,悉蒙上益,顯佛慈力,難思難議。」「強不凌弱,各得其所」,接受佛陀的教化,強的不會去欺負弱小,就能各得其所。「恃強凌弱,實為世間災禍之源。」強的要欺負弱小的,就是這個世間災禍的根源,就是恃強。「霸國則恃其軍力」,霸國就是大國,大國軍力很強,他軍力很強就去欺負那個弱小的國家,他就不講理。現在我看整個世界都是這樣,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美國帶頭,大國欺負小國,去打阿富汗、打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現在俄羅斯去打烏克蘭,我們現在看到以大欺小,這是災禍的根源。富者仗著他有財富欺負貧窮的人,執權的人常逞其權勢而魚肉人民。執權就是有政權的,我們現在講執政黨,他用他的權勢來魚肉人民。「為非者,則結成幫匪」,這黑社會的,迫害良善,去以眾欺負寡的,以多欺負少的,仗勢欺人。「吸人脂膏,飽我腸腹」,人民的民脂民膏,自己得到這個利益。「禍國殃民,莫此為甚」,禍國殃民,沒有比這個更嚴重的。
「故願強不凌弱,人人各得其所」,這個是祈願,希望整個世界,強的不要欺負弱小的,各得其所。「彼此相安,有無相通,和平共處,厚往薄來」,禮尚往來,人家來得比較薄,我們往去、送過去比他多,就是厚往薄來。世界如果能夠這樣,就臻於大同。所以「佛所行處,悉蒙上益,顯佛慈力,難思難議」,佛法所推行的處所,都能夠蒙獲上面所講的這些功德利益,這也顯示佛慈悲加持的力量,難思難議。
好,這第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這個義理很深廣。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