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18/11/18  日本太和淨宗學會茂原道場  檔名:WD20-038-0003

  《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尊敬的孫會長、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尊敬的網路前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一百五十頁倒數第四行,我們從第十三段看起:

  【十三。念佛法門。根本妙諦。在淨土三經。而華嚴經中。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

  第十三這一條有三段,『念佛法門,根本妙諦,在淨土三經』,這是第一段。第十三段的開示,第一小段,印祖就是給我們開示「念佛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在佛教裡面講,法門,有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學的方法、門徑很多,念佛是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其中的一個法門。念佛法門以及其他所有的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有這個法門它依據的經典。在中國禪宗,包括日本禪宗,韓國、越南這些地區,都是以中國禪宗為主。中國禪宗自從六祖以後,都是以《金剛經》做為印證的經典。因為六祖他大徹大悟,五祖弘忍大師是跟他講《金剛經》。在他還沒有到黃梅去參五祖,他是在廣東曹溪,這很偏僻的地方,在唐朝時候那是還沒有開化的地方。他砍柴賣柴為生,砍柴賣柴來供養他母親。有一天他到街上賣柴,聽到客棧有客人誦《金剛經》,他走到那個地方,以前這個窗戶,日本的窗戶就是中國古時候的,都是紙糊的,沒有隔音。所以裡面念經,外面都聽得很清楚,他聽到人家念《金剛經》,他就站著聽了一下,當時他就大悟。

  就去找誦經的客人跟他交流,這個客人非常驚訝,他讀《金剛經》讀了很久,不懂《金剛經》是什麼意思。這個賣柴的人竟然聽了一下,跟他講出來,他從來沒聽說過的。所以就推薦他到黃梅去參五祖弘忍大師,而且還幫助他路費,幫助他安家費,拿錢給他安頓母親,幫助他到黃梅去參學。六祖到黃梅住了八個月,都在碓房舂米,到了八個月後,五祖有一天給他暗示,去巡寮走到碓房枴杖在地上敲三下,給他暗示今天晚上三更,就是凌晨十二點到他房間,到房間就是要傳法,不讓人知道。五祖傳給他也就是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講到這一段,惠能就言下大徹大悟。他在曹溪聽客人念《金剛經》是大悟,還沒有徹,就是還不徹底。去五祖那邊做了八個月的苦工,五祖傳法給他,再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講到這一段,言下都徹悟了,徹底覺悟,大徹大悟。五祖知道他徹悟了,後面就不用講,衣缽就傳給他。所以從六祖以後,《金剛經》在中國佛教就出名了,不管有沒有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有一部《金剛經》。也不管修哪一宗哪一派都知道《金剛經》,金剛般若。所以《金剛經》後來變成禪宗印證主要一部經典,另外一部是《楞伽經》。

  在日本的所有宗派,都是隋唐時代日本的法師到中國留學,帶回來日本,一直保留到現在,所有的宗派都很完整。這在中國就見不到,中國現在寺院修什麼宗的,大概他都不知道。但是在日本我去看過大大小小的寺院,再小的都知道他是什麼宗的。現在在中國、在台灣,在其他地區,很多中國寺院都不知道修什麼法門。大概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拜經懺,做水陸法會,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修什麼宗概念上很模糊。華嚴宗,它是以《華嚴經》為主修的經典;天台宗,以《妙法蓮華經》為主修經典。現在日本又多一個日蓮宗,日蓮宗創這個派就是從《妙法蓮華經》,天台宗這些又分出來,他就是看到《妙法蓮華經》講只要念經題,功德非常殊勝,南無妙法蓮華經,他就念那個經題。就像我們念佛號一樣,南無阿彌陀佛。所以這宗下面它又分派,禪宗,同樣修禪宗下面又有五個派,這五個派,曹洞宗在中國很少,幾乎沒有了,但在日本禪宗的曹洞宗還有。曹洞、雲門、法眼、溈仰、臨濟,六祖以後禪宗又分五個派。

  中國祖師大德建立的大乘八個宗,小乘兩個宗,每個宗都有修學的經典。念佛法門就屬於淨土宗,淨土宗在日本它也分三派,西山淨土宗,它是修《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就是中國淨宗二祖善導大師,註解《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疏就是疏通,看經文不太懂,它給你疏通疏通,給你解釋解釋,讓我們更明瞭經義。還有淨土宗專門念《無量壽經》的,還有淨土真宗,還有專修《佛說阿彌陀經》。所以我問日本的法師,淨土怎麼又分那麼多宗?就是它主修的經典不一樣。早年我到京都去,跟淨老和尚去跟日本各宗各派的主持交流,他們的宗派就分得很清楚,不同宗的沒有往來的,老死不相往來。所以老和尚看到這個情況,這個不行的,都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怎麼修學法門不一樣,還是可以交流。所以二OO二年到京都,老和尚就請所有宗派,京都寺院最多,全部請來請客吃飯。所以也希望他們多往來,不可以說不同宗就不往來。

  有一年我跟葉居士到北海道去,去參觀一個寺院,它寫個淨土宗,我們看到很親切,我們也是修淨土的。我看到裡面可以坐好幾百人,我就跟葉居士講,我說去問一問,看能不能借我們做三時繫念?這個地方很好,又是修淨土的。跟櫃台的人說我們也是修淨土的。他說你修淨土,是淨土宗嗎?我們是修淨土宗。他說對不起,我們不能借,我們是淨土真宗。加一個真,我們不是真的,所以不借。下次去我們就知道,就說我們也是淨土真宗,他就借我們了,所以它的宗派分得很清楚。現在我們又加一個淨宗學會,日本念《無量壽經》大部分還是跟中國一樣,都是依康僧鎧翻譯這本《無量壽經》。所以日本、韓國的祖師大德註解《無量壽經》最多,比中國的法師還多。黃念老《大經科註》都會引用,韓國的元曉大師,日本的法然上人他也是註《觀經》。以前的祖師大德學的都很純,現代的法師可能跟以前就不一樣。所以現在淨宗學會在日本又多了一支,就是我們主修的經典。我在東京申請一個日本華藏淨宗學會,跟太和淨宗學會一樣一般社團法人。宗旨就把它列出來,我們是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叫淨宗學會。所以現在日本淨宗又多了我們這一派,但是我們這一派統統可以跟他們交流。

  念佛法門就是在所有法門裡面的一個法門,但是一個法門當中還有分很多不同修學方法。像禪宗,同樣是參禪,用的方法不一樣,有的參話頭,有的觀心,它有它的方法不一樣,一樣是修禪,但是方法不一樣。我們念佛,同樣念佛也是很多種方法,我們念佛四種,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實相念佛這個跟參禪一樣的,念實相佛;觀想念佛,具體的代表經典,就是《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淨土三經之一,《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就是專門修觀想。十幾年前我到京都,那個時候中西隨功法師請我去跟他們學生上課,他們有在考試分考試卷,這個考試卷的內容,就是要寫觀落日懸鼓這個心得。十六觀的第一觀就是觀落日懸鼓,太陽要下山,掛在天邊紅紅的不剌眼,觀那個,看那個太陽就這樣看,深深印在腦海裡面。太陽下山,這個太陽還在,時時刻刻太陽都在眼前,這一觀才算觀成就。觀想心要細,心要定,才能觀得起來。不然我們看看看,等一下太陽沒有了,不見了,太陽一下子就不見了。觀到那個太陽就在眼前,觀成之後太陽就在眼前。但是如果你有業障,業障比較輕的,會出現一層白的霧,給你遮住太陽,你就要知道有業障現前,趕快去懺除業障,懺悔偈多念一念,去懺除業障。業障重一點的有黃色的霧蓋住,業障最深的有黑色的霧蓋住,那業障最深重,要懺除業障。業障懺除那一觀它又現前!

  第二觀是觀水,水清澈見底;第三觀是水結成冰。所以水觀,我到九寨溝去旅遊,看到那個水綠得見底,琉璃色的,所以要修水觀建議到九寨溝去看那個水。看到那個水結冰透明的,綠就變成透明的。這觀觀成了,你看到的地不是鋪柏油路,你走到哪裡統統是琉璃地。如果你要看到,這邊怎麼有石子路,那你這觀沒有觀成。後面難度愈高,先講兩觀,大家觀看看。我觀第一觀,剛出家的時候住在佛陀教育基金會,頂樓就可以看到西邊太陽下山,一下山我觀的就不見了。這是觀想。

  觀像比較方便一點,觀像就是彩繪的或者泥塑木雕,觀佛的三十二相。《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清朝灌頂大師講,觀像可以破除昏沉蓋。如果精神提不起來,念佛打瞌睡的就要觀佛像。觀佛像,以前我在新加坡我介紹,(韓館長往生的時候)那個圓滿佛像,那個時候老和尚還題了一幅對聯,那個流通也不多。師父叫我去印,印了一萬張沒人請,因為大部分都請白磁的童子像,童子像是入定像眼瞼下垂,如果喜歡打瞌睡的正好睡覺。破除昏沉蓋,我就建議如果要觀像念佛,大家觀那個三十二相。所以印了一萬張放在書庫沒人請,後來我到新加坡講經介紹,生意很好,一下都請光了。因為我沒有講大家不知道,以前老和尚印有這個佛像大家不知道,老和尚也不常講。所以觀像念佛,因為這三十二相有眼睛。

  如果要觀西方三聖也可以,因為十六觀有觀佛身,觀阿彌陀佛的身,觀觀世音菩薩,觀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頂上一尊佛,大勢至菩薩是個寶瓶,所以兩個面孔一樣,戴的帽子也一樣,那怎麼分辨?就是它那個表法不一樣,觀音菩薩有一尊化佛。所以畫觀音菩薩一定要畫一尊化佛,大勢至菩薩是一個寶瓶,不能畫錯。現在有些工匠他也不讀經典,他也不知道,所以亂畫。我們還是依經典來畫比較標準,《觀經》。現在我看到太和的佛像有拿蓮台,這個有符合《觀經》,《觀經》講的佛來接引是有個蓮台,有個台。所以過去有法師給我建議,說你們那一尊白磁像是摘一朵蓮花,經典上是蓮台。我們以經為標準,依法不依人,依經為標準,蓮台。觀像就是你每天看佛像,但觀佛像得無量福,你天天看佛像就得無量的福報,你坐在家裡看佛像,就會得到無量的福報。真的嗎?大家不相信,正常。佛在《彌陀經》不是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嗎?這是難信之法,這麼容易相信,那怎麼叫難信?你信得及那就是這樣的。我們現在信心不足,不是說不信,不夠,有懷疑,夾雜這個懷疑。如果你信得及就是這樣,你看佛像就得無量福。所有阿彌陀佛、十方諸佛功德,就是自己的功德。

  我們念中峰國師的《三時繫念》,中峰國師不是給我們明白的開示嗎?「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跟佛沒兩樣,現在為什麼變成兩樣?我們迷了,我們不知道。佛跟我們講,我們還不敢當,那這就慢慢來。如果你直截了當能接受,的確凡夫成佛是一念間,沒錯,這是事實。不能接受這個頓教的,那就慢慢來修漸教,慢慢給你引導。佛開的法門那麼多,華嚴宗判小始終頓圓,天台宗判藏通別圓。所以但觀佛像得無量福,回家多看看佛像。我也很慚愧,我會講,但是事情一忙也就沒時間看,忙著事情。所以看佛像自己還是安排時間,看個五分鐘、三分鐘也可以,看著像念佛,就像佛在我們眼前一樣。所以你說修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實相念佛跟禪宗一樣,同樣這個方法還有不同的。觀想念佛,你看十六觀都是觀,每一觀都是觀想念佛,有的人修一觀修成功,就能往生極樂世界。有的人修白毫,有的人修坐在蓮花上,蓮花開,蓮花合。在《淨土聖賢錄》也有人修這樣往生的,他就觀自己坐在蓮花上,蓮花開,蓮花合,修這個往生的。那觀想就有很多種。觀像呢?剛才我介紹這尊佛像,其他還有佛像。老和尚講,你觀一尊你喜歡的佛像,自己選一個佛像。一樣觀像法門,每個人選的佛像不一樣,那又不同,你觀這尊,我喜歡觀這尊,是不是不一樣?

  再來講持名念佛,持名就是現在講的念阿彌陀佛,或者念南無阿彌陀佛。持名念佛這方法也不同,有的人念六字四音,有的人要念六字二音,有的人要念四字四音,有的人要念四字五音,有的人要念四字七音。而且腔調,南腔北調又不一樣,有的人要念快的,有的人要念慢的,有的人要念不快不慢。有的人要大聲念,有的要小聲念,有的要默念,有的要金剛念,那也很多種,統統都是法門,很多種。所以念佛,過去台灣三重淨宗學會,有同修念佛念到有爭議,有人要念六字四音的,說這是印光大師的。不要念台中蓮社四字四音的,四字四音是人家往生,人家念了會很恐怖,念六字四音才不恐怖,兩邊就打起來。師父又在美國,一年去住半年,道場所有的事情,有問題來就是只有我在。師父跟館長拿綠卡,一年要在美國住一百八十三天。鬧得不可開交,後來他們就講,他說我們老和尚講念四個字的,就是決定這一生要去西方的,念六個字的是還不去的。所以我們堅持這個四字四音,就是現在這一生就要去了;你念六個字的,你就是還不想去,這老和尚講的。他們聽了《彌陀經疏鈔》。

  後來來找我評理,我說實在講,蕅益祖師在《彌陀經要解》講,能不能往生在信願之有無。若沒有信願,佛號念的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一般,也無往生之理。也不能往生,因為你沒有信,沒有願,信心不足有懷疑,願力不懇切,捨不得放下娑婆世界,佛號念得再多也去不了。不管你念六字四字,念什麼音的,沒有信願統統去不了,為什麼?你不願意去,不是阿彌陀佛不歡迎。阿彌陀佛隨時歡迎,但是我們還不想去,所以關鍵在信願。念四個字的不代表他有信願,念六個字也不代表他沒有信願,只是有在念佛。但是還要有真信切願,臨終才能蒙佛接引。所以我跟他們講,這也不是辦法,我說都可以,如果你們都具足信願,念六個字也可以往生,念四個字也可以往生,統統可以往生的。念佛的習慣也沒有一定的標準,在個人的喜歡,你喜歡六字四音、四字四音個人的習慣。

  所以我建議他們,不如你們再去找個道場,喜歡念六字四音的去那裡,要念四字四音就留在這裡。那個時候吵得很厲害,念佛念到打架。後來他們再去找一個道場,就是六字四音的,喜歡六字四音的統統去那裡念,喜歡四字四音的留在那裡念。後來他們經過這次衝擊,三重淨宗學會的同修來找我:我們現在都不要自己搞了,我們跟圖書館一樣就好,圖書館念什麼音我們就念什麼音。所以現在都跟以前韓館長提倡的六字二音、四字五音,現在做三時繫念這個調。你要念哪個音都可以,只要具足深信切願統統能往生。就是念一音的也可以,我們老和尚就是一音的。以前我的得戒老和尚,廣欽老和尚他也是念一音的,統統可以往生,只要具足信願。所以持名念佛還是有很多種不一樣。這個宗下面它還有派,但是派互相尊重,不要互相障礙,互相尊重。這是講四種念佛。

  念佛法門也要有經典的依據,『根本妙諦,在淨土三經』,第一部就是《無量壽經》,我們淨宗學會現在主修的經典,就是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五種《無量壽經》原譯本,《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是我們淨宗學會主修的經典。《佛說阿彌陀經》跟《無量壽經》是同一部,同部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是同類的,跟淨宗合起來稱為「淨土三經」。淨土三經,我們依哪一部經來主修都可以,我們依《無量壽經》主修經典,其他都是輔助的經典。不是說我們念這部經,其他的經統統不能念,不是這樣的。三輩九品、十六觀是修各種法門的。《無量壽經》講「一心三輩」,有專修,有修各種法門迴向發願往生的。迴向發願就是信願,願意生到西方去,有真信發願要去西方,修什麼法門統統可以迴向,可以往生,所以九品往生講得詳細,九品往生。你看《觀經》講的上三品,六念可以往生,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施、念戒,都可以往生,修一念都可以往生。念觀音菩薩能不能往生?有信願也可以。念地藏菩薩有信願也可以往生,念藥師如來也可以。

  所以信願行的那個行門,念佛是這個宗主要的一個行門。狹義的來講,就是淨土宗經典講的。淨土宗也有經典講是廣義的,像《觀經》、《無量壽經》就有廣義的。狹義就是說,我們修淨宗就是用這個念佛方法。廣義的一心三輩,三輩九品那是廣義的,修任何經典,修任何宗派。像蕅益祖師在《梵室偶談》裡面講,參禪的人也不要叫他改不要參,他只要信願,迴向發願就可以往生,不要叫他放棄參禪。念佛法門,實在講所有的法門,顯宗密教、大乘小乘,廣義的來講統統是念佛法門。佛是什麼意思?覺悟的意思。所有的佛法都是教你覺悟,你念頭覺悟過來那就叫佛。你說哪一個法門它不是念佛法門,統統是念佛法門,只是它方法不一樣,這是從廣義的來講。狹義的來講,就是我們剛才講的,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廣義的就包括所有一切法門。《無量壽經》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觀經》講十六觀,到最後一觀,也是提倡持名念佛。如果讀了《觀經》才知道念佛它的殊勝,在《觀無量壽佛經》三輩九品,下品上生,下品中生的有念經文,有念經題。念經題就是像日本日蓮宗的,念南無妙法蓮華經,這個經題念一句滅一千劫的罪,一千劫。下品下生五逆十惡,至心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千劫跟八十億劫,這差別太大了,你念南無妙法蓮華經消一千劫,念南無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這時候你要選擇念哪個?當然那個消得多的,我們罪又這麼重。

  第十六觀,它還是提倡持名念佛,大開持名念佛,所以,持名念佛最方便,也最究竟,它又接近實相念佛。《彌陀經》講的信願行簡要詳明,淨土三經,就是念佛法門最基本依據的三部經典。依哪一部主修都可以,依哪一部主修,其他都是助修。比如說依《無量壽經》,那《彌陀經》也可以,《觀經》也可以助修,《華嚴經》、《地藏經》很多經來輔助,幫助我們深入這部經典。所以黃念祖老居士註解《無量壽經》,用了一百九十幾種的經典,祖師的註解,以經解經。這部經這段經文,畢竟它受文字的限制,你要詳細了解,那你要拿其他的經來補充說明這一句,這叫以經解經。比如說《無量壽經》講到「三輩往生」、「往生正因」,講到要修十善,它就是講的一不殺生,一直到不瞋不痴,這就很簡單。要詳解十善,你要去看《十善業道經》,來解釋補充說明這段經典,這叫以經解經。另外講就是論,菩薩作的論,祖師的註解,所以以一部為主修,其他統統是助修,這個大家要懂。所以並不是說其他都不能看,不是這樣的。這個要懂得賓主分清楚,這樣修學我們就不會錯亂了。

  『而華嚴經中,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第二段,清朝彭際清居士把這部分列在淨土三經後面,成為後來的淨土四經。很明顯,《華嚴經》佛是為法身大士說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一參參德雲比丘,德雲比丘教他念佛,這是開頭。在文殊菩薩會下開悟了,出去參學,第一參就是德雲比丘。參到第二十七參是參觀音菩薩「觀自在章」,觀音菩薩是中心,五十三參第二十七參是中心,參觀音菩薩。第五十三參就參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最後就是以十大願王,引導所有的法身大士統統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就圓成佛道。《華嚴》在中國佛教這些祖師大德判教,就是有兩部經典判一乘圓教,所謂一乘是什麼?一生就教你成佛的經典,叫一乘。不用等到來生,這一生就成佛,這肉身就成佛,這叫一乘圓教。密宗當然那是更超越,更殊勝。

  但顯教裡面《華嚴》、《法華》是最高,華嚴宗中國的祖師判為一乘圓教,還有《妙法蓮華經》。在日本密宗的祖師判《十住心論》,密宗他判最高的,《華嚴》是第九,《妙法蓮華經》是第八。當時日本的祖師不服,《華嚴》是最高了,還有比我們更高的,密宗的判《十住心》。後來鬧到天皇那邊去,大家不服,鬧到天皇那邊去,判教的密宗祖師,跟華嚴宗、天台宗日本的祖師都有,大家統統去找天皇來評評理,《華嚴》已經是最高了,還有比這個更高的。還沒有評理之前,整個皇宮就放光,籠罩整個皇宮。後來大家看到佛已經放光告訴我們,是這樣沒錯,大家才沒話說。所以《十住心》判教判下來也流傳到現在,它最高的是祕密莊嚴心。

  淨土,夏蓮居老居士講,因為我在一九九O年去拜見黃念老,這是我們師父交代我去的,拿他老人家的《華嚴念佛三昧論》稿子,請他校對。他也跟我講,他說夏老師講,淨土宗就是密宗的顯說,密宗明顯的說明就是淨土。所以淨土宗一般人比較不容易了解,以為那是老太婆教,大家瞧不起的。在蓮池大師註《彌陀疏鈔》他都很低調,註這是分緣,分緣都還有人有意見,這個分緣,一部分是緣。他還沒有說全緣,聲音就很多,所以他註得很低調。為什麼?一般人他不了解,因為中國禪風很盛,禪是最高的,念佛是那些不認識字的老太婆在念的,所以都把它看低了。實在講那是最高的,大家不認識,不了解。所以《華嚴》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那才圓滿。

  『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總持就是總一切義,持一切法。『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古大德註解淨宗經典,都引用佛在其他講大乘經典,附帶介紹淨土把它找出來,找出來的確很多,發現很多。所以「千經俱闡,萬論均宣」,經跟論都有講,包括《大乘起信論》、《大智度論》,菩薩造的論來證明,佛常提醒大家要留意淨土法門。因為這個法門是幫助眾生成佛,最圓滿、最究竟、最快速、最簡單的法門。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這一次跟大家學習《淨土集》,學習到第十三段,下次我們再接著學習第十四段。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