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  悟道法師主講  2017/11/21  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  檔名:WD20-030-0002

  尊敬的諸位法師,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

  我們還有一堂課,接著來學習《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我記得今年四月悟道跟大家學習印祖的「法語菁華」,學習到第一集第七、八、九這三段,這三段可以說是我們修淨土宗念佛人很重要的一個開示。我把這個七、八、九三段也大概念一念,請大家注意聽。

  【七。護國息災。根本方法在于念佛。一切災難。皆為眾生惡業之所感召。若盡人能念佛。則此業即可轉移。如能有少數人念佛。亦可減輕。】

  這一段我們也常常跟我們同修來學習、分享。這一段講到『護國息災』。我們在二OO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安徽廬江實際禪寺,滿公老和尚也舉辦了「百七繫念護國息災法會」。「護國息災」,這是印光祖師在世的時候,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上海佛教界啟請印祖去講開示,講了八天,這個也是印祖一生很難得的一次對外公開的一個演講。那次講的開示有記錄,流通的小冊子就是《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那次的法會就是辦護國息災的。

  此地印祖給我們講,「護國息災,根本方法在於念佛」。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根本,也有很多人念佛沒有感應,因此對於念佛可以息災就產生了懷疑。因此我們必須要知道,要怎麼念佛,我們會不會念佛?念這句佛號,我們大家都會念,好像我們都會念。我記得我剛出家,我住在台北杭州南路佛陀教育基金會,我們師父就叫我跟日常法師學戒律,日常法師戒律很嚴格。剃度十幾天,大概半個多月,當時果清律師也聽說日常法師戒律持得很好,他也到基金會來參學,來住一個月。日常法師有一天就帶我一個,還有果清律師,我們基金會的大護法簡豐文居士開車,到台中蓮社去看李炳南老居士。那個時候我記得是三十三年前剃度的第十八天,到台中去,去李老師住的正氣街那個小房子,房子小小的。那個時候老居士已經九十五歲了,那個時候日常法師五十幾歲,我三十四歲。見面我們李老師也是依三寶弟子之禮,見到日常法師就頂禮,供養紅包、頂禮。

  寒暄一番就坐下來,我就仔細聽了。因為我有向師父報告說:日常法師要帶我們去看李老師。師父就交代我:去,你要向李老師頂禮。後來我就再把這個事情向日常法師匯報,我說我師父說去看李老師要給他頂禮。日常法師說:據說李老師他不可能接受出家人給他頂禮的。他說:如果你給他頂禮一拜,他給你回禮三拜,你怎麼辦?這個都是學習,你怎麼辦?後來我終於開悟了,我去那邊,我就到李老師他那個小佛堂,一個小小的佛像,我去那邊頂禮三拜,那這樣他不會給我回禮了,師父交代的事情也做到了,也不會造成困擾。

  師父就交代:你要仔細聽,看他們講什麼。寒暄完之後坐下來,雪廬老人那個時候九十五歲了,很謙虛;他看到年輕的小比丘尼都要頂禮的,很謙虛的。然後他就給日常法師講:「弟子某某什麼都不會,只會念佛。」當時我聽了,這個念佛我都會了,怎麼你才會念佛,什麼都不會?他說:我什麼都不會,只會念佛。後來我就聽聽日常法師怎麼講,日常法師說:「學人某某到現在還不會念佛!」李老師說:「你這個話說得好!」後來我才知道,才看出門道,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才知道,原來念佛不是我想像的那樣,我說我都會念,你怎麼不會念?所以古大德禪宗參禪的人,去找禪師要去參禪,參話頭參了半天,禪師就問:「你會麼?」會麼就是你會嗎?你會參嗎?那我們念佛,你會念嗎?我現在問大家,你會念佛嗎?大家都說我會念,我念得比誰都大聲。那個我也會。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什麼叫念佛,要怎麼念。這個怎麼念等一下再說。這裡我們先講念佛可以消災。的確可以消災,這一點不假,只是我們會念,消的災大、多;不會念,也會消災,消的災小,比較少,都有消災。縱然有口無心,有念比沒有念要好,這是事實。很多人不知道念佛是息災根本的方法,所以找了很多很多方法;如果知道這個是根本,我們就會認真來念佛,不會再去找其他的方法。

  下面印祖給我們開示災難怎麼來的,就是『眾生惡業之所感召』。為什麼有災難?眾生造十惡業才會有災難。如果大家不造惡業,都修善業,就不會有災難,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是把災難的原因給我們說明。『若盡人能念佛,則此業即可轉移』。這個關鍵,「業」可以轉移、轉變。念佛念到我們惡業沒有了,不造惡業了,那就轉了;如果念佛還繼續造惡業,那就還沒轉,或者轉得有限。如果有少數人能夠念佛,也可以減輕。「盡人」就是說這個地球上的人都能念佛,不造惡業,那當然這地球上不會有災難;那如果少數人念佛,也可以減輕災難,但是災難不能完全消除,減輕這個一定可以做到。第八段:

  【八。念佛法門。雖為求生淨土。了脫生死而設。但其消除業障之力。極其鉅大。】

  『念佛法門』,雖然是為了求往生西方淨土、了脫生死而設立的,這是我們修淨土法門的同修大家都知道。不但是求生淨土,了脫生死,對我們現前消除業障的力量,『極其鉅大』。在《觀無量壽佛經》佛給我們講:至心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可見得念佛消除業障的力量是非常的巨大,這個也是很多人不知道。因此很多人,就是修學其他的法門,不知道念佛可以消巨大的業障;如果知道,大概每一個人都會死心塌地拼命的去念。

  護國息災我們大家一定要記住,我們念佛必定是自己先息自己的災難,才能幫助這個世界息災。如果我們自己的災難都息不掉,那你怎麼可能去幫助這個國家、這個世界息災?因此息災必定自己的災先消了,自己得到功德了,我們再把這個念佛的功德迴向給這個世界、這個國家。就像《地藏經》講的,七分之一。如果自己沒有功德,那也就沒有辦法迴向給別人,這一點我們也要明白。所以息災必定先息自己的災,自己的災息了,才能夠幫助國家來息災。第九段:

  【九。真正念佛之人。必先要閑邪存誠。敦倫盡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尤需明白因果。自行化他。】

  這一段非常重要,真正一個念佛人,必須『先要閑邪存誠』,對自己。「閑邪」,就是自己心裡不能有邪念。我們心裡沒有邪念,才能保存我們的誠意,我們的心才誠。如果我們心有邪念、有煩惱,我們的心就不誠了,這是我們自己本身。「閑邪存誠」,表現在外面才能做到『敦倫盡分』。「倫」是倫常、倫理。敦倫盡分,這個就是我們淨老和尚這些年提倡的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尤需明白因果,自行化他』,這是因果教育。倫理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教育,這樣能做到,才是真正念佛之人。真正念佛之人,必須要依照祖師這個開示去修持,先修自己。

  這個「菁華」記錄文字簡要、詳明,但內容很深廣,我們要來學習,也必須有補充的解釋。我找出補充的資料,就是用雪廬老人的佛七開示,來跟大家學習分享。這個資料是癸亥年在台中靈山寺的佛七開示。前面他有兩首偈頌,我先把這個偈頌念一念:「人身不易得,三途真可怕;極樂人人去,三毒心放下。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心口若相應,立見佛菩薩。」

  我把這個開示也念一念:「諸位老師、諸位同修:今日靈山寺為了恭祝阿彌陀佛聖誕,開始打佛七。本人在此每年都來與諸位談談話,不敢說是講『開示』,『開示』這兩個字本人擔當不起。」雪廬老人講這個我們要學習。什麼叫開示?實在講,我們的確是擔當不起。開示是什麼意思?就是《妙法蓮華經》講的,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就是幫助我們眾生開示悟入佛知佛見。那我們能不能幫助眾生悟入佛知佛見?能夠幫助眾生悟入佛知佛見,那才是叫講開示,叫開示悟入佛知佛見。所以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的。「本人在此講了三十年,從前佛七期間都來講三、四次,後來覺得太複雜了,就講兩次,到現在事情更多了,只講一次,此先聲明。」

  「打佛七講話與講經不一樣,不談道理,專談其中如何可以『一心不亂』之重要問題。」這個也是我們要學習的。打佛七跟一般講經性質不一樣,打佛七講話性質不一樣。佛七,為什麼要打佛七?打佛七為什麼?要念到一心不亂。那怎麼樣念才能到一心不亂?就是要講這個話題。「三十年來所講的話都不相同,可以說把要講的話都說盡了,這是因為本人沒有學問的關係,倘若有學問之人,即使專談一種法門,再談三十年也談不完。」雪廬老人也謙虛,這個也是我們要學習的。這些也是真話,如果一門深入,的確三十年再三十年也講不完,因為這些經義都是無量無邊的,每一次都有新的意思。

  「淨土法門,這幾年來不免有談玄說妙之處,而在臺中三十年來講經不斷,且講大經,諸位同修也常聽經,淨土法門聽了不少,教理也聽了不少,諸位應該會有成就才對。可是看起來,三十年間,後十年就不如前十年,前十年又不如剛開始的十年,可以說是一天一天往後退,到了今日之下就更不樂觀了。」這個開示大概也是四十年前講的。四十年前,李老師已經在那裡講了三十年,雪廬老人到去年往生三十年,今年三十一年,這個加起來,大概六十年前了。當時有成就就是十年不如十年,現在可以說一天一天往後退。在那個時候雪廬老人就說不樂觀了,那到現在我們就可想而知了,現在的情況跟四十年前相比,我們也就可以明瞭了。

  「今日說話請諸位多加原諒!諸位來此是求一心不亂,若來與諸位談話的人要是講客氣話,恭維大家,對大家沒有好處,只可說說毛病,把毛病一改,就成功了。」這個是關鍵,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功?毛病沒改過來,改過來就成功了。「為什麼呢?因為在從前學佛環境較簡單,現在卻很複雜,如何複雜呢?在外國有些沒有經過字的認識,而妄作聰明改佛經,而且印出來給人看,大家若一看,心中就亂了,心一亂如何一心?這件事也怨不得別人,他們來此胡言亂道,而諸位是聽過大經及佛七之開示的,若連個邪正也分不出來,那就是對佛的信心不夠,經是佛說的,誰敢改經?文殊菩薩也不敢改,改經是大逆不道的,那不是佛教徒。」這個在四十年前就有人改經,還是有人去看,看了他心就亂了。如果一般人沒有聽過經,沒有遇到善知識,還情有可原;遇到善知識了、聽過經了,他還去看,連個邪正他也分不出來,這個不能怪別人了,要怪自己沒有智慧,邪正沒有能力分辨。如果沒有能力分辨,我們老實一點,不要亂看,也就沒有問題。人就是不老實,自己沒有能力分辨邪正,又不老實、亂看,那問題就愈來愈多,甚至走入歧途。

  「我們淨土法門是以往生為原則,在三十年內,第一個十年往生的有好幾個,往生的現象很不錯,第二個十年就少了,到現在第三個十年,就寥寥不過幾位而已,功夫已經不行了。不單是修行功夫,連平素做人也差了。」這一段給我們講在台中修淨土往生的現象,第一個十年的成績比較好,往生的比較多,第二個十年就比第一個十年少了,到了第三個十年,第三十年就寥寥無幾了,已經不行了。不單是說講修行功夫不行,就連平常做人也很差了,不會做人了,不懂做人的道理。「佛教徒不論是在家出家,總之是以『戒』為根本,戒、定、慧三學,若連一個『戒』字都看不起,那還成什麼功呢?學佛之基本問題就是『戒』。把這話說出來,今天不談玄說妙,就把淨土法門的情形說個幾句。」這個講到戒。現在實在講,持戒,標榜受戒、持戒的人很多,但是未必懂得戒。戒在淨業三福是第二福第二句,沒有第一福的基礎,就沒有第二福的三皈依,沒有三皈依就沒有戒。第一福都沒有,三皈依也落空了;三皈依落空,連個五戒也沒有,那還談什麼其他的戒?

  我們再把下面念一念:「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祖師與經典都有說過,淨土法門是難信易行之法。要是修別的法門,麻煩透了,必得斷見思惑,見思惑懂的人就很少,連懂都談不上,如何斷?豈不成了空話。」這是真話。真正要修行的人喜歡聽真話,不是真正想修行的人,他就喜歡聽假話,這是真話。什麼叫見思惑,我們懂不懂?不懂。懂都不懂,怎麼去斷?根本都談不上,所講的都是空話。「淨土法門不必斷惑,但大家不要誤會,話很不容易講,你若能斷惑那很好,當然是上品上生,若不能斷惑,連個惑都不懂,給你講斷惑,豈不是為難你嗎?此『難信』是其一。」我們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這個也是難信當中其中的一個。因為什麼是惑我們搞不懂,什麼是惑不懂,那給我們講斷惑,豈不是為難我們嗎?怎麼斷,什麼是惑?這個惑就是我們做三時繫念,每一時懺悔偈念完後面念的四弘誓願,「煩惱無盡誓願斷」,見思煩惱、見思惑,那個叫惑,就是煩惱。對這個我們不懂,當然談不上斷,這是難信。

  「第二是『易行』」,易就是容易,行就是修行,這個法門修行容易,「什麼也不必懂,你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成功了,可是你就是不相信。」佛給我們講,你就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就成功了,但是我們就是不相信。你不懂教理,你只要能老實念,也成功了。但是難信,信,難!不相信。下面講:「三藏十二部,哪一個法門都好,若腳踏兩條船,船一開就掉下去了,你若踏四條船,哪裡也去不了。」這是用比喻,三藏十二部經,法門那麼多,經典那麼多,哪一個法門都好,但是我們如果同時修兩個法門,腳踏兩條船,同時修四個法門,腳踏四條船,那船一開,我們都掉到水裡面去了,哪裡也去不了,你只能搭一條船。

  「此是易行。這句話我們博地凡夫不信是當然的,因為到了八地菩薩還不敢說信了,但是我們要強信」,勉強的相信。「佛經上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都有因,都是方便法門,所謂:『方便有多門』,但是唯有淨土宗修行之因不用方便。萬法唯心,心念佛、心就是佛,佛就是心,這個多麼準確。吾人念佛,無非是以佛心為己心,除了佛以外沒有別的,一專心就成功了,非常簡單。」大家今天聽這堂課,其他記不住沒有關係,這一句一定要記住,你就成功了。不要現在鼓鼓掌、拍拍手,等一下走出去就忘記了,要記在心裡,牢記在心!大家要記住,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你現在念佛,心裡念佛,當下你就是佛了。信不信?不能說不信,信的時間很短,等一下又忘記了,又不信了,問題出在這裡。如果你連續下去,那就成功了。我們念不成功,總是打妄想,我這樣念行嗎?我還要念多久才能看到佛?一直在打妄想,都是被這個妄念來夾雜、來打閒岔。所以我們要常常提起,佛就是心,心就是佛,念佛就是以佛心為己心,除了佛以外你沒有別的,你一專心就成功了,就這麼簡單,什麼都不懂也成功了。你看鍋漏匠、海賢老和尚不是什麼都不懂嗎?他怎麼成功的,就是這樣成功的。我們為什麼不成功?我們不老實,不信。

  「《阿彌陀經》要緊的一句話,就是念到『一心不亂』,什麼叫做一心?倘若你的心除了阿彌陀佛,還有藥師佛,這就不叫一心,這叫二心,不專門。一心者,其心乾乾淨淨的,就是這一件事情,此謂之一心,念到一心你才會往生,不到一心就不會往生。」這個非常重要,關鍵在一心,念什麼都要一心。你念藥師佛也要一心,念觀音菩薩也要一心,念地藏菩薩也要一心,你不管念哪一尊佛菩薩,只要一心,迴向發願都能往生,關鍵在一心。「你們諸位若說我們除了念阿彌陀佛以外不念別的,行否?那是很好,但是你們一天二十四小時,自己想想,念了多少時間的『阿彌陀佛』?若是每天都能念一個小時的佛,就算很不錯了,還有其他二十三個小時在做什麼呢?」這個也是我們要去想一想的,我們每天念佛的時間有多長?沒有念佛的時間,在念其他的事情有多長?的確,仔細想一想,不成比例。一天能夠念一個小時的佛就算很不錯了,但是還有二十三個小時是在念什麼?

  「諸位又說,哪有人一天到晚有閑功夫一直念佛,不錯,沒有教你一直這樣念,經上說得很清楚,有念佛、有憶佛。諸位都念過《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念佛與憶佛不一樣的講法,『念佛』是嘴與心都念,憶佛可以嘴不念,心想著忘不了。譬如你手裡拿毛巾,我為何拿毛巾?為著阿彌陀佛。我為何喝水?也為著阿彌陀佛,一切等等不忘這個─『阿彌陀佛』,把這個阿彌陀佛掛在心頭上。」以上就是做什麼事情,心裡總是沒有忘記阿彌陀佛。「這不是很困難嗎?其實不難,大家心中沒有一個人忘記吃飯,再忙、再累,即使不餓,到了鐘點還是要吃飯,吃飯忘不了,念佛卻忘了。」我們是不是這樣?的確,吃飯我們不會忘,但是念佛常常忘記。「總之無論什麼事情都別忘了要往生西方,一切皆是為了阿彌陀佛,如此淨念相繼,心裡頭才不會去羼雜其他東西,如此才能一心。」這是我們念佛就是要這麼念,所以要會念。

  「能夠一心是很好的功夫,但是必得去掉心中亂七八糟的念頭,如何去法?說與諸位聽聽。佛理不是我們凡夫懂的,『一心』經典上有『理一心』,有『事一心』。『理一心』是『實相念佛』,此一般人完全不懂。『事一心』也難懂,連理一心、事一心都不懂,你算什麼一心?只要事一心、理一心就斷惑,這在《彌陀經》上有說,但是我們博地凡夫不懂。諸位要是一心的話,就不再打妄想,你心裡想東、想西,想著哪家好、哪家壞,是是非非打妄想是大毛病。禪家講的是一念不起,不打妄想就成功,這是句總話」。關鍵就是不打妄想。

  「但大家不能不打妄想,說實在話,大家沒這功夫」,我們現在就是這樣,不可能沒有妄想,「有一句話『不怕念起,就怕覺遲』。」我們凡夫不可能沒有妄想,但是妄想不怕,「不怕你打妄想,一打妄想就看好:『我打妄想了,怎麼辦呢?』就得趕緊覺悟。」這個叫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就是發覺要快,要趕快念佛,把這個妄念代替過來,這個叫伏惑、伏煩惱。伏斷煩惱,不是滅斷,滅斷那比較困難,伏斷比較容易。「若能伏惑,於臨命終時,大家助念就能得力,你不懂得伏惑,於臨命終時給你助念,你也不聽這一套,功夫全在平素。」這個很重要,平常我們如果沒有練習念佛把這個煩惱壓住,壓住叫伏惑,貪瞋痴把它壓住,發現趕快壓住,不斷壓、不斷壓,壓習慣就控制住了,臨終別人再來給我們助念,就很容易得力。如果自己平常伏不住惑,有時候臨終助念也不得力,甚至病痛來的時候,佛號聽不下去。我們也看過,有同修臨命終,人家念佛他都不讓人家念的,業障現前,趕人家走。所以你也不聽這一套,聽不進去,念得都煩了,聽到佛號他就討厭、他就害怕、他就恐懼,這個就是惑沒有伏住。功夫全在平素,就是在平常就要練。「知道是妄念,就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妄念打跑了,此叫『伏惑』。」不要讓妄念一直連續下去,趕快念佛。

  「說到這裡,打妄想就是六道輪迴,就是三途種子,就這麼一句話,你相信了,就得利益;你若不信,也沒辦法,事實明明如此擺著。」我們一定要記住,打妄想就是製造六道輪迴,六道裡面三途種子機會多,所以要念佛把這個妄想伏住。「平素同修都有很大毛病,會是是非非,爭名奪利,若都讓你稱心如意了,死的時候就是帶不去,帶去的就是罪業,這還想不開?所以還是念佛要緊。」這句非常重要,我們要常常提醒自己,這個世間的名利、是非,縱然我們都得到名、得到利,樣樣都稱心如意了,死的時候什麼也帶不走,能帶去的就是罪業,這還想不開?想開了還是念佛要緊,其他就不要放在心上了。

  「念佛要求得一心,往後還有三天,前面四天我沒來,好壞我不知,今天看到了,多少可知一點。我在臺灣就講了三十幾年,在大陸講的暫且不提,我可以說最少講了七十年,我可以多少看出點來。從前有人說靈山寺打佛七,地上掉下一根針,大家都聽得見,現在還能這樣嗎?在家裡就東扯西拉,張家長、李家短,就鬧這些事情。來了這個道場,還弄這一套,你是來一心念佛?還是來扯事情?這成什麼功?唉!說到這裡以一首偈做結束,大家求一心,不得一心,生命到了時候就入三途。」這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這個是四十年前雪廬老人講的,到寺院早期打佛七,大家真的是來念佛,後來就不行了,到道場來還是講是是非非,張家長、李家短,心很亂。那到底是來一心念佛,還是來道場講這些事情?這個自己要去思考。如果不得一心,我們生命結束的時候就入三途了。

  下面就講這首偈:「『人身不易得』」,第一句,「念佛,在六道內都可念佛往生,可是人道往生最容易,除了人以外,其他畜生、地獄、餓鬼就難了。天道也難,還不如人,因為天享福太大了,他的心一肚子地享福,也不求往生西方,就是人最容易修行。所以偈上頭一句就說『人身不易得』,此話經上皆有提及,非只是我如此說。」佛門有句話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在六道輪迴,輪迴到人道不容易。為什麼說人身難得?因為我們輪迴到人道,出離六道的機會最大,其他,三惡道太苦了,很困難;天道太快樂了,也困難;只有人道還可以,半苦半樂,所以超越最容易。所以一切諸佛示現成佛,都在人道示現,他不在天道。這是經上佛講的。「『人身難得』,在經典中有譬喻:在高山頂上放一條長線,山下有一針,此線要穿過針孔,但是風一吹,此線不知跑到何處?莫說是一條線,即使是一千條、一萬條線,是否正好有一條能穿入針孔,其機會實在非常困難,人身之難得正是如此,現在大家都得了人身,應當尊重,因為得人身才有機會聽念佛法門,才有機會念佛,才有機會得解脫。」我們人身可貴就是在這個地方,有機會遇到佛法、聽到念佛法門,我們有機會信願念佛,才有機會得到解脫,這是人身難得可貴之處。

  下面講,「『三途真可怕』─要知道人身難得但易失,很容易就壞了,中國人喜說好聽的話,生了孩子就恭賀長命百歲,可是一百歲的人究竟有幾個?臺灣雖有,但是很稀罕,俗云:『閻王要你三更死,誰也留不得到天明』。」就是閻王注定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經上記載,佛問弟子:『人命長短,汝知否?』有弟子回答:『人命在呼吸間』,佛說:『對了!』這口氣呼出去,未必能再吸回來,就是如此呀!這個生命誰也不敢給你保險能活多長?人身一失如何?大家注意聽,要再得人身就很困難、得不到了。那要上哪兒去呢?變畜生、變餓鬼、入地獄。到那三途壽命很長,到了地獄有八萬四千歲,受苦時間長得很,若到了那兒,苦是受不了的,給諸位說說,不用功念佛,轉眼就是三途,三途真可怕呀!」我們如果體會到三途可怕,就會認真念佛了,其他就不重要了,認真念佛了,其他也不會去計較了。我們其他事情放不下,還計較這個、計較那個,就是還沒有真正覺悟,還不知道三途的可怕。下面講,「『極樂人人去』─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容易去嗎?經上說過:『萬修萬人去』,誰要念到一心不亂,誰都能去,不是很容易嗎?可是要當生,這生去不了,就下三途,就完了。全在這一生,到了極樂世界就永遠不生不滅了。」我們要把握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這一生去不了,來生就到三途去了。

  下面這一句:「『三毒心放下』─去極樂世界是心去,心乾淨了才與阿彌陀佛相應,心不乾淨,如照鏡子,雖然鏡明,但有物遮,則照不了物(即不感應)。三毒:貪、瞋、痴。貪心─什麼東西看了就想要,但是西方極樂世界皆是七寶莊嚴而成,你不會要。光看眼前,光貪眼前、眼光太小,貪戀娑婆之心要放下。」實在講,我們如果真正體會到一點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一點點氣氛體會到了,這個世間地球給我們,我們都不會要了,你還會貪什麼?我們現在就是沒有體會到。沒有體會到,《無量壽經》、《彌陀經》要多念多讀,你只要感受到一點氣氛,不要說人間的富貴,天上的天福都無法相比。所以,我們淨老勸我們讀經道理就是在這裡。有人讀不了《無量壽經》,《彌陀經》也可以,比較簡單,三時繫念就專念《彌陀經》的。所以我們要把貪戀娑婆世界的心要放下。「瞋恨心─此最厲害,某人對不起我,他怎麼對不起你?他若對得起你,你就往生了嗎?他愈對不起你,愈好,對不起你,就遠離他,少操心,你個人就修你個人的。」這個也是真話,他對不起我們,那我們少操他的心,對我們來講也是好事,不是壞事,我們會放得下。「痴─愚痴、邪知、邪見。講因果,他都聽不進去,光看名利,看見是非,這是害你與阿彌陀佛不感應。」為什麼念佛念這麼久沒有見到佛?就是貪瞋痴障礙。「念佛必得將貪瞋痴三毒放下,放下則心乾淨,就能感應道交,就能去極樂世界。」我們現在貪瞋痴的心,用佛號把它伏住、不發作了,就感應了,你就感受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了。我們現在還沒有感應就是還沒壓住,我們要用功就是在這上面用。

  「『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此二句合著說,大家平常在家不專心念佛,來此道場還談是非,還亂七八糟,這個道場是要你求一心的,若在此還不一心念佛,在家裡之情形就可想而知了。」到道場來念佛還是談是非,亂七八糟,在家裡那就更亂了。「所以說『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要改變心理,才有用,才能相應。「若心不改,嘴光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是欺騙佛,有何用處?這就等於在說空話。」所以關鍵要改變心理。

  「『心口若相應,立見佛菩薩』─心口若相應,就與阿彌陀佛過了電,感應就是感電,一直心口相應,立見佛菩薩。西方極樂世界,佛來接引、菩薩來接引,此大家皆知。你去不了,你不知路頭,佛來接引你,可是你不去,佛就在眼前,但你有貪瞋痴在那擋著,與佛接不上電。若能放下三毒,心口相應,你立刻就可見到佛菩薩了。」

  「咱們念佛要緊,現在大家把亂七八糟的心,全部放下,一句彌陀,一直念下去!」

  以上就是簡單把癸亥年靈山寺雪廬老人的佛七開示跟大家分享,我們常常看看,來勘驗我們念佛的功夫,非常重要。我們念佛念這麼久,還沒有跟阿彌陀佛起感應,就是有貪瞋痴障礙,就是這個問題;我們要把這個放下,馬上就感應了,就感應道交。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