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策大師警語菁華選錄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八集) 2000/12/17-22 台南淨宗學會 檔名:WD20-002-0008
《行策大師警語菁華》選錄。諸位大德,諸位同修,請大家看《行策大師警語菁華》選錄第十八段,請看這一段文,我先將這段文來念一遍,十八:
【經云。娑婆世界修行一晝夜。勝於極樂世界行善百歲。蓋以此土難於進修。彼土易為功力故也。例此而言。則風塵世路中修行一日。勝於深山淨剎修行百千日。無疑矣。是故帝鄉可遊也。紅塵可入也。所謂淨願不可忘也。淨行不可缺也。嗟乎。風塵亦何能染人。第恐人自染風塵耳。】
我們昨晚跟諸位介紹到這段,因為時間的關係,今晚繼續補充昨晚沒講完的,我們還是從頭開始。這段主要是勉勵我們在風塵中來修學。這裡一開始引用經典所說的話,『經云』,「經」是指《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裡面有一段經文說,「娑婆世界修行一晝夜」,就是說在我們現在住的這個世界修一日,等於西方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這是在《無量壽經》裡面所講的。講到這裡,過去有很多學佛的人,乃至我們念佛的同修,看到《無量壽經》這段經文,佛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修行一天等於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這樣說起來這個世界也不錯,我們就不用發願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這裡修行反而比較快。過去有人看到這段經文產生這個疑問。
經典告訴我們的,確實是沒有錯,我們這裡修行一天等於西方修行一百年,這也是事實,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使我們退轉的因緣。我們往生到西方,修行只有進步,絕對不退轉,不會退步,只有進步快和慢的差別而已。自己修行要是用功就進步得比較快,如果懈怠進步就比較慢,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有進無退,只有進得多進得少的差別而已,絕對不會退轉。在我們這個世界修行,雖然說修行一天等於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但是我們這個世界會退轉。我們平常說「進一步,退九步」,進得比較少,退得比較多。因此我們在這個世界修行,生生世世修行,修行無量劫,修行到今天還是凡夫,問題就在於我們會退轉、會退步。如果我們在這裡修行只有進沒有退,我們早就成佛了,不會到今天還是凡夫,這點我們必須要明瞭。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要發願求生。經典跟我們講的這些話,一方面是說出這個事實,另一方面就是勉勵我們在這個世界要把握時間來修行。我們在這個世界一天,我們修一天,有兩天修兩天,盡量修,修到我們往生西方品位就高了,往生上上品。這是佛在經典特別勉勵我們,現在我們還住在這個世界,還是要把握這個機會,利用這個環境來修行。在這個環境修行,我們要是真正在修學,確實修行一天就等於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這個因緣也非常難得、非常的殊勝。但是我們修學淨土,目標就是往生極樂世界,這是一定要發願求往生。
不要說我們凡夫要求往生西方,我們看《華嚴經》,《華嚴經》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引導四十一位的法身大士念阿彌陀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四十一位的菩薩最起碼也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四十一個位次的菩薩,從圓教初住菩薩一直到等覺菩薩,這當中總共有四十一個位次,每個位次的菩薩數量無量無邊。這些菩薩大家都了生死,證阿羅漢果、證到緣覺的果位就了生死,他們這些大菩薩不但了生死,無明最少也破了一品,這個地位超過阿羅漢、緣覺、權教菩薩太多太多了。這種地位的菩薩,普賢菩薩尚且勸他們念阿彌陀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些菩薩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個目的,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成佛的時間快一點。因為這些大菩薩都了生死,生死的問題他們解決了,無明起碼也破了一品,他們求生西方唯一的目的就是成佛的時間縮短,成佛的時間快一點,這樣才有需要求生西方淨土。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退轉的因緣,蒙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所以有進無退,這樣成佛的時間就快。我們凡夫在六道裡面修行,雖然說修行一天等於極樂世界一百年,如果我們沒有求生西方,縱然讓你在這個世界修行修到證阿羅漢果,了脫六道生死輪迴,證阿羅漢果距離菩薩的果位,距離成佛,還非常的遙遠,所以還是要求生西方淨土。
我們此時在這個世界修學,你要是能夠修行一天,這個功德也不可思議。因為我們這個世界誘惑的力量太多,使我們退轉的因緣太多,你能夠突破種種的障礙來修學,當然你的效果,你的功德,當然就很殊勝。所以下面就告訴我們,『蓋以此土難於進修』,這就是跟我們說明為什麼我們在這裡修行一天等於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因為我們這個世界很難修行,你要找一天來修行是很不簡單;不要說一天,諸位今晚花兩個小時來這裡聽經也很不簡單。所以我們也要了解,有幾個人他有辦法來這裡坐兩個小時?我們不要說別的地方,就講這條街上,我們這間在這條街上,這裡人比較多,幾個進來?也是這麼幾個而已。街上那麼熱鬧,人那麼多。從這裡看你就可以知道,你能夠進來這裡坐兩個小時也是很不簡單,要經過那裡不被那些花花世界把你引誘過去,卻走進這裡,這就不簡單,這功夫就很高,所以功德就是在這裡。我們這個世界引誘我們退轉的因緣非常的多,可以說我們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我們接觸到的退緣、惡緣很多,所以很難進修。在這種環境之中你有辦法來修行,當然這個功夫就很深、很高。
下面講,『彼土易為功力故也』,極樂世界沒有這些退轉的因緣,去那裡只有幫助你精進,所以那個世界好修不會退轉,有進無退。我們這個世界修行一天等於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但是進一步退九步,就是這個原因才沒有辦法成就。如果你在這個世界,同樣可以天天修行有進無退,早就成佛了,比去極樂世界還要快。但是這個世界沒有辦法,進一步退九步,這是在我們這個世界修行很難成就主要的因素。還有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們在這個世界,我們的壽命有限。我們人一生幾十年而已,幾十年的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如果是中年以上的同修相信都有這個感受,感覺幾十年前發生的事情,想起童年的時代就好像昨天的事情一樣,感覺沒有多久就經過好幾十年了。想一想已經接近老年,老了就要死,壽命有限,光陰有限。所以我們在這個世界修行斷斷續續,這一生修行修得稍微有那麼一點功夫,壽命到了,壽命到死了,死了就要往生,往生又要投胎,再投胎就有隔陰之迷,前生所修的都忘光了,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會再遇到佛法?哪一生、哪一世再遇到佛法,再覺悟,再開始修。我們就是這樣修行的,修到今天,這輩子再來又遇到佛法,又開始再修,再來聽經再來修,從頭再來,每一次都是這樣。所以修行了無量劫還是凡夫,因此佛才勸我們求生西方。
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一個好處是什麼?無量壽,每個人往生到西方,你的壽命都無限量的,無量壽什麼事情都解決了。我們在這個世界最主要的也就是壽命有限、光陰有限,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成就道業,確實是不簡單。幾十年當中你去算算看,你有多久的時間在聽經念佛?我們算一天就好,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天要睡幾個小時,吃飯、工作,還有打妄想,除掉再扣掉剩下沒多少。我們這個世界的情形,極樂世界的情形,這兩個世界的狀況你都要了解。所以過去有人看到這一段經文有這個疑問。還有一種人反對人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他就拿這段經文來講,他說你看佛也是這麼說的,在這裡修行一天好過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為什麼不在這裡修,要去西方修?他所說這些言論,是沒有看整部《無量壽經》,就只看這一段,斷章取義。所以我們聽經、看經,一定要看完整的,不可以只挑一段來看,前面不看,後面也不看,這樣就會產生錯誤。
這裡的這段跟我們舉出經典講的這些話,主要是說我們現在在這個世界也要趕快把握時間趕快修,重點是在這裡。尤其我們在都市裡面修行,每天要經過種種的考驗,你不會被這些花花世界迷惑,你還能保持覺而不迷,當然你在風塵世路中修行修一天,就勝過深山淨剎修行百千日。我們在都市修行一天,就勝過在深山裡面修一百天、一千天,功夫就比他還高,『無疑矣』,這沒有懷疑,這一定是這樣的。但是在都市修,你要是沒修成被淘汰,墮落也是很深的,這是相對的。在深山修行沒有這些污染,沒有這些五欲六塵來引誘你,心比較清,雖然功夫進步比較慢,但是他不會墮落,因為沒有那些緣來障礙他,使他退轉。因此古時候的寺院都建在深山,人到不了的地方,不但人到不了,離開村莊也很遠。所以經典說「阿蘭若」,阿蘭若就是很清淨的一個環境,連村莊的牛叫聲都聽不到,可以說那裡都沒有人住,就只有這些修行人住在那裡而已。這樣的環境,經典跟我們說就叫做阿蘭若,就是很清淨的一個處所。
古時候在大陸上,我們諸位如果有去大陸觀光,看這些寺院都蓋在深山,以前交通不方便,要到山上的寺院很不容易,很不簡單。蓋在深山,對我們初學的人一個階段性的修學是有一定的幫助,我們初學功夫還沒有得力,受不了外面五欲六塵的引誘,住在山上接觸不到這些就不會受到污染,修清淨心。杭州東天目山,我們這裡有同修去過,東天目山環境也非常的幽靜。為什麼比較靜?因為車子開不上去。現在大陸上的古代名山道場,古時候是很清靜,但是現在就都不清靜了,為什麼?現在車子都開得到,遊覽車、小轎車都開得到,觀光客就很多,每天到那裡燒香拜拜,這就很不清淨。東天目山車子到不了,上去要爬山,山階又不整齊,爬一趟上去也相當辛苦。如果不是真正要去那裡修行的人,一般的遊客是不會上去那裡的,車子開不上去,人家就比較不喜歡上去,一般觀光客就不上去了。有心爬上去的就是要去念佛的人,要去修行的人,他才會上去,因此那裡就比較清淨了。
去年我去那裡,第一次去東天目山,東天目山在杭州的臨安市,臨安市長請我們吃飯,他就跟齊居士說市政府有撥四百萬人民幣要造一條路,就是要開發東天目山那一條路,開到山上的寺院去。齊居士跟上海的一位居士他們堅持不要開路,我們都不要跟政府拿一毛錢,他說保持這樣就好,這樣才能清淨。你要是開了馬路,遊覽車就開上去了,一開上去,那裡就不是念佛的道場,那裡就變成觀光的道場,大家去燒香、去拜拜,變成觀光的道場。所以到現在那條路還沒有開發,保持清淨。這是說寺院道場建在深山裡面,它的作用就是使我們初學功夫還沒有得力的人,住在這個清淨的環境來修行,心不會受到外界五欲六塵的污染,這樣修行才會進步。但是這個進步是比較慢,慢慢的,比較慢。如果你要是在都市裡修,每天所接觸、所看到的都是在引我們起心動念的這些境界,你在這些境界裡面考驗,考到如如不動,當然你的功夫就高了,比在山上修的還要高。
所以我們住在都市裡,如果有辦法這樣修,這個環境反過來對我們有幫助,等於每天在給我們考試,天天考驗我們,但是要考及格,考不及格就墮落了。所以鬧市環境也是我們修行的好場所。最近去香港看我們導師的錄影室,我們這裡有同修一起去看,香港道場所在的地方也是鬧區,下面是花花世界,道場在那裡,我們就是接受考驗。尤其弘法利生的道場、講經的道場,一定是在市區比較方便,人家要來聽經,交通比較方便。弘法、流通法寶,這在市區比較方便。如果是修行的道場就適合蓋在郊區或是山上,念佛比較不會吵到人家,也不會被別人吵到。修行念佛的道場就適合在郊區或山上,講經說法的道場適合在市區,人家要來聽經交通比較方便,或是流通經典,人家要來請經交通比較方便。所以說弘法的道場,念佛的道場,有這個區別。
這裡告訴我們,『是故帝鄉可遊也,紅塵可入也』。「帝鄉」是古代皇帝住的地方,皇帝的故鄉就是京城。我們諸位如果去過大陸,到北京遊玩看紫禁城,那就是帝鄉,古代皇帝住的,我們現在說首都、都市,最熱鬧的地方。最熱鬧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去遊。「紅塵可入」,在這個花花世界,這個紅塵,我們也可以進去。但是進去要怎樣?『所謂淨願不可忘也,淨行不可缺也』。你不要一進去,淨願就忘光了,心受到污染,這樣就錯誤了。「淨行」是什麼?就是念佛,念佛也不可以缺少。雖然在鬧市當中,心還是要保持清淨平等覺,心要保持清淨平等覺。尤其是大乘佛法的修學,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華嚴經》的修學完全都是在紅塵當中來修行、修心。小乘的修學,初級,功夫還沒有得力,就比較偏重在山上修、深山修。因為就像小學,功夫才剛開始學,怕受到外界的影響,所以選擇一個比較清淨的環境來修,修到一個程度再出來外面弘法利生,再來修大乘佛法。所以修學也是有一個階段性,但這個階段性也是要看個人的因緣,有的人有這個因緣這樣來修,有的人就沒有。有的人他的因緣一生就是在山上,住到往生;有的人一生他就是住在都市,住到往生。這各人的因緣不同。不管是哪一種因緣都是我們修行的處所,我們只要保持一個態度,隨緣就好。我們現在緣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修,緣在都市就在都市修,在鄉下我們就在鄉下修,在深山就在深山修。
後面兩句說,『風塵亦何能染人,第恐人自染風塵耳。』這個意思就是說這些風塵是不會污染我們人的,是我們人自己去污染,這兩句的意思就是這樣。污染在我們的心,我們自己污染,如果我們的心能夠保持清淨平等覺,那這些風塵也都變成佛法了。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五十三參就是什麼?就是我們社會上形形色色、各行各業,就是這些。你要是覺悟,這些都變成佛法;你要是迷了,這些就都是世間法。所以完全在我們一念心,迷和覺。我們再看第十九段:
【今時淨業人。終日念佛懺罪發願。而西方尚遙。】
這段告訴我們,我們現前這個時候修學淨業的人,就是我們念阿彌陀佛的人。我們淨宗學會的同修,修學淨土的人,每天在念佛,念阿彌陀佛;不但念佛,還懺罪,就是懺悔業障;也發願,每天做功課,念迴向偈「願生西方淨土中」。每天念佛、懺罪、發願,結果是什麼?西方還是距離我們很遙遠。念這麼久,西方好像都沒消息,消息都沒通,我們電報一直發出去,對方都沒有反應,好像很遙遠。下面講:
【往生弗保者無他。情與愛猶未拔除故也。】
就是說西方還很遙遠,是不是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把握。『弗保』就是沒有把握的意思。這個原因沒有其他的,下面將這個原因跟我們說出來,『情與愛猶未拔除故也』。這就是《無量壽經》跟我們說的,情執、貪愛的心還沒有拔除。因為這個緣故,我們一直念佛、一直懺悔、一直發願,跟西方還是沒有感應,就是被情與愛障礙住。這件事情就是關係到看破、放下,真正看破、放下就要將事實真相徹底認識清楚、徹底明瞭,因此經就要多聽,在生活當中我們要去仔細觀察體會,要認識情與愛的真相,這個情執、貪愛。下面講:
【若能將娑婆恩愛。視同嚼蠟。不管忙閒動靜。苦樂憂喜。靠著一句佛號。一切境緣。無能動搖。煩惱魔軍。無始情識。銷鑠無餘。】
『若能』就是如果,如果我們能將娑婆世界這些恩愛,這些恩愛我們凡夫都是會貪戀,貪戀這個恩愛。若能將這些恩愛看成像是吃蠟,蠟就是蠟燭,我們如果吃別的東西就好吃,吃到蠟燭、嚼到蠟燭沒有味道,那就不好吃。這是將這些恩愛,比如像我們吃東西吃到蠟一樣,那根本就不能吃、很難吃,你根本就不愛吃。當然你要是能將恩愛看成是這樣,你就不會去貪戀,不會貪戀,這個娑婆的恩愛你就放下了。放下之後,『不管忙閒動靜』,不管你很忙還是很有時間,在動還是靜;『苦樂憂喜』,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情緒的變化,有時苦有時快樂,有時憂愁有時高興。不管在什麼境界當中就是『靠著一句佛號』,我們這一句佛號一直念到底,『一切境緣,無能動搖』,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這樣『煩惱魔軍,無始情識』就都消失了。所以我們心中這些妄念、妄想,種種這些念頭起來,不用怕,不要去理會它,「無能動搖」就是不要受它影響。尤其我們念佛功夫還沒有得力以前,你在念佛的時候這些妄想雜念起來,難免會影響我們念佛。
有很多同修在問:在念佛的時候妄念很多,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關於這一點,古來祖師大德有跟我們開示。妄念要是起來,要如何來處理?就是不要去理會它。妄念,不管什麼念頭起來,都不要理會它,你將注意力專心專注這句阿彌陀佛。其他的妄念,善的念頭起來也好,惡的念頭起來也好,不管任何念頭、奇奇怪怪的念頭起來,都不要去理會它,你只要將注意力注意這句佛號。所以這裡就跟我們講,「靠著一句佛號」,在所有一切境緣都不會受到影響,你要是這樣念,念久了,這些煩惱、妄想,無始的情識,漸漸就減少,到最後就不見了。相信我們念佛比較久的同修,應該都多少有這個經驗,剛開始念佛的時候,妄念止都止不住。但是你要是不理它,你就一直念佛,一心專注在佛號當中,一直念下去。你也不要管還要念多久這些妄想才會不見,你要是這樣想,愈想妄念就愈增加,都不要理會它,就是一切都不要理會它,一直念,念一段時間,自自然然妄念就會減少。起碼你在念佛的時候妄念就會減少,功夫更深妄念慢慢就消失了,就是這裡講的『銷鑠無餘』,都不存在了。
【此人雖現處五濁之鄉。已渾身坐在蓮華國裡。】
如果我們是這樣修,雖然這個人現在是處在五濁之鄉,現在住在五濁惡世,但是你的心住在一句阿彌陀佛當中,你已經渾身坐在蓮花國裡。你要是一心都是阿彌陀佛,雖然我們現在是在五濁惡世,但是你也等於是先到蓮花國裡面,蓮花國就是極樂世界。雖然我們現在身體還在這個世界,但是我們已經和西方極樂世界感應道交,雖然我們還沒有去,但是你現在已經是在蓮花國裡面,因為你的心已經是在極樂世界。
【又何待彌陀授手。觀音勸駕。而始信其往生哉。】
如果這樣修,哪需要等待阿彌陀佛授手來接引你,觀音來勸你趕快往生,這樣你才要相信可以往生。如果你要是念到這個功夫,你自己信心十足,一絲毫懷疑都沒有,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感應道交,你要是念到這個境界,你自己自然就會感覺,也不用去問人家,你自己就能體會到。這段主要是告訴我們,我們念佛不得力主要的原因就是情愛沒放下。下面這段也是在講情愛的問題。二十:
【古云。愛不重不生娑婆。又云。道念若同情念。則成佛多時。聖果以還。鮮有不被其繫累者。煩惱無盡。而生死根本。則唯貪愛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但情愛一分疏淡。則淨業一分成熟。勉之。】
『古云』,古時候的人說,『愛不重不生娑婆』,我們情愛如果不重,我們不會出生在娑婆世界。我們今天在娑婆世界就是我們的情愛比較重,尤其我們在欲界的眾生,欲比較重。『又云:道念若同情念,則成佛多時』。這就反過來,我們的情念如果變成道念,把它換過來,這樣早就成佛了。「成佛多時」,就是說很早就成佛了。主要原因就是我們情愛沒有放下,情念沒有看破。『聖果以還,鮮有不被繫累者』。「聖果」就是指阿羅漢以上,阿羅漢斷見思煩惱,超越六道生死輪迴,證阿羅漢果。阿羅漢三界的情愛斷掉了,才有辦法證阿羅漢果;阿羅漢以下,我們六道裡面的凡夫,很少有不被情愛所牽累、所束縛。『繫』就是繫縛、束縛的意思。『煩惱無盡』,煩惱是很多,但是這麼多的煩惱當中,貪愛是生死根本,也可以說所有的煩惱都是從貪愛所產生、所發展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