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業道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集) 2005/4/26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9-0004
法界衛星空中佛學院。諸位同學,諸位觀眾,大家好。這一集是我們空中佛學院淨宗課程第一百零一集的播出。上一集我們說到《十善業道經》第五頁最後一行,「永離貪欲」。
這一集接下來要跟大家報告,永離『瞋恚』。「瞋」就是發脾氣,瞋就是不高興表現在我們臉上,像人在生氣,發脾氣罵人,瞋心;「恚」就是他沒有表現在外面,但是氣在心裡,雖然表面他沒有發作出來,但是心裡很不高興,這就叫恚,合起來叫瞋恚。凡是有發作出來,跟人家對罵、吵架,這是瞋,或是氣在心裡,很不高興,就是叫瞋恚,一般說發脾氣。瞋恚可以說我們凡夫大家都有,在我們三界六道裡面,色界天的天人,從初禪以上這些天人他們就沒有瞋恚心,他們的瞋恚不是斷掉是伏住,用定功控制住。所以色界天的天人,他們如果遇到不如意的境界,遇到不如意的人事環境,他們不會起瞋恚心,他們有定功能將瞋恚的煩惱伏住。瞋恚一定要證阿羅漢果才能夠斷除,那是滅斷;色界天人是伏斷,伏住,好像石頭壓草壓住。阿羅漢是連根都拔除了,他是滅斷。色界天人以下到我們凡夫瞋恨心大家多少都有,只是有的比較嚴重,有的比較沒那麼嚴重,這個差別而已,大家都有瞋恚心在。
佛在這裡教我們要永離瞋恚。永離瞋恚,你就要修忍辱,遇到不如意的人、不如意的事、不如意的環境要忍,這樣才能夠永離瞋恚。當然你有忍辱才能夠得到定。所以一部《金剛經》,佛給我們開示最重要的,在菩薩六度萬行裡面布施跟忍辱說得最多。為什麼這兩樣佛特別強調?因為這兩樣是菩薩修六度萬行的重點。菩薩六度,第一就是要布施,布施就是對治我們的貪心,治我們的貪心。十善業,永離貪欲,你不但不可以貪還得要布施。六度,修布施是對治我們的貪欲,不要讓我們的貪欲心一直增長,要將貪欲的心一直減少,所以布施要不斷來修。修忍辱就是要對治瞋恚心。六度,第一是布施,第二是持戒,持戒對治惡業,布施對治貪欲,你有布施、有持戒,你如果不能忍辱,修的功德都怎麼樣?佛門有一句話常常在說,「火燒功德林」。功德是什麼?我們的清淨心。你修布施、修持戒,心修到清淨了,這就是功德。但是你如果遇到一件不如意的事情,發一下脾氣,就將你修的功德燒光光了。好像我們看森林裡面的樹木,造林大家都知道,一片樹林,你種的樹要長成大樹,那得要好幾十年,甚至好幾百年,才能夠成就一片樹林。但是好不容易成就的一片樹林,一把火一下子就能夠燒光光了,不用多久就燒得精光了。這是比喻我們學佛修功德(清淨心)很不容易,但是要破壞清淨心的功德很快,發個脾氣就燒得精光了,用這個來比喻火燒功德林。我們的清淨心就像樹林一樣,要培養一片樹林是很不簡單的,要很長的時間來培養,可是你一把火一下子就可以燒得精光了。這是比喻形容,我們要修清淨心的功德很不容易,但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一個瞋恚心起來發一下脾氣,將你前面那些功德燒得精光,功德全都沒有了,叫做火燒功德林。所以功德要累積很不簡單。功德跟福德不同,功德就是我們的清淨心,福德就是我們修的福報,福報是不會燒掉的,但是功德很容易燒掉,因為你有瞋恚的心在就會燒掉功德。
因此佛在《金剛經》特別強調,布施對治貪欲,持戒對治惡業,第三就是強調忍辱,忍辱才能夠保持你前面所修的功德,你要是不能忍辱,你的功德都被火燒光了,瞋恚之火燒得精光了。所以我們要時常提高警覺,因為我們是凡夫瞋恚心很容易發作起來,你要是不注意它就發作起來。所以我們要時時提高警覺,不要讓瞋恚之火來燒掉我們的功德林。你如果要問:我有多少功德?就是看你什麼時候發脾氣,那個氣都消了之後,到現在都還沒有發脾氣,這段時間修的就是功德。如果又發一次脾氣,這段時間修的功德又沒有了,又要開始再修。所以功德要保持很不容易,要把它燒掉很簡單,原因就是我們有瞋恚心在,瞋恚的習氣。佛教我們要永離瞋恚,要永離瞋恚就要修忍辱,我們對不好的人、不好的事、不好的環境要能夠忍,安忍。
再來,永離『邪見』,「邪」就是偏差、偏邪,「見」是見解,他的見解偏差錯誤,叫做邪見。對宇宙人生的看法看錯了,見解錯誤,有的經典翻譯作愚痴,愚痴就是邪見,意思是一樣的,他要是不愚痴怎麼會有邪見。邪見就是是非善惡顛倒,對的看作錯的,錯的看作對的,善看作惡,惡看作善。是非善惡,真妄邪正,利害得失,他沒辦法去分辨,顛倒了,看錯誤,看偏差了,這就叫愚痴,就叫做邪見。佛跟我們說要永離邪見。佛在經上跟我們講,我們還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以前,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自己的看法。這樣問題就來了,我們現在還沒有證得阿羅漢果,往往我們的見解,我們的看法,都是錯誤的,都是偏差的,這樣要如何來永離邪見?佛跟我們講,我們要依照經典。所以,我們學佛的人,天天要讀經、要誦經。為什麼要讀經、要誦經、要聽經?就是我們的見解要依照佛經講的做標準,依照佛講的來修正我們錯誤的見解,這樣我們才不會落入邪見。要不然你去外面聽人家講,人家有一些偏差錯誤的見解,你聽了以後,你以為是真的,你的行為就會錯誤;見解錯誤,行為就一定錯誤。
所以我們要依照佛交代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智不依識。我們能夠依照經典來修學就不會落入邪見,我們依照《十善業道經》來修學,我們就不會墮入邪見。所以十善業道就是我們的標準,如果見解跟十善業道講的不一樣,這就是邪見,符合十善業道的這些言論都是屬於正見。所以十善它是包含所有的善法,凡是善的都是包括在十善這個範圍當中。十善它有十個條目,但是一展開是涵蓋一切善法,所有一切善法歸納在這十善當中,我們要知道。十善它是一個綱領,一展開就是所有的善法,歸納起來就是這十條善業,所有的善法不出這十條,我們要明白這個意思。所以跟十善有違背,這就是邪見。我們如果要避免墮入邪見,一定要時常讀經、時常聽經,聽佛菩薩的教誨,我們的知見才不會偏差、才不會錯誤。
以上這三種,永離貪欲、永離瞋恚、永離邪見,其他的經典叫做不貪欲、不瞋恚、不愚痴,這是我們意三種的善業。我們心裡三種善業,不貪、不瞋、不痴,這是《無量壽經》跟我們說的。貪瞋痴就是三毒煩惱,我們凡夫都有這三毒煩惱。有很多同修聽到這部經、看到這部經,也是很想離貪瞋痴,相信所有學佛的人都有這個願望,可是往往我們自己的煩惱習氣很重,要改改不過來,有很大的困擾。有這個問題,當然我們就要找對治的方法。對治的方法,可以說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無非是對治我們的貪瞋痴三毒煩惱。法門如果合我們的根性,這就是最好的,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好的。各人的根性不同,所以方法也很多種。比如菩薩的六度,布施對治貪欲;小乘法裡面講,「多瞋眾生慈悲觀」,你要是瞋恚心很重,你要去修慈悲觀,就是時常要提起對眾生的慈悲心,用憐憫眾生這種心態去看這些造惡業的眾生,這樣瞋恚心就不會起來,來對治我們的瞋恚心;「愚痴眾生因緣觀」,因緣觀對治邪見、愚痴是很好的方法。所以在《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菩薩也可以幫助我們,眾生要是多貪、多瞋、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可以遠離貪瞋痴三毒煩惱,但是我們一定要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這也是一個方法,這就是求佛菩薩的加持,使我們的惡業能夠轉變。
以上講的,永離殺生、永離偷盜、永離邪行、永離妄語、永離兩舌、永離惡口、永離綺語、永離貪欲、永離瞋恚、永離邪見,我們能夠永離就是十善業道,如果要是做不到就是十惡業。十善業道,我們就簡單介紹到這裡。下面佛要跟我們說,你修十善業道,永離殺生到永離邪見,會得到什麼樣的果報。這就是講因果,我們看到這個因果之後,我們就很歡喜來修學十善業道。如果不了解這個因果,想想修學十善業道到底有什麼功德利益?如果不知道修學的意願就不高,你要是了解之後,你修學的意願就會提高。請看經文,第六頁第一行:
【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這是世尊對龍王講。上面講修十善業,從永離殺生到永離邪見,你能夠永離這十種惡業就是十善業。第一是永離殺生,這裡說『若離殺生』,「若」就是假若,假若你能夠永離殺生,永遠都不殺生,連殺害眾生的念頭都沒有了。你就『即得成就十離惱法』,「離」就是遠離,「惱」就是苦惱,你能夠遠離十種的苦惱法,這十種的苦惱不會來困擾你。『何等為十』,哪十種離惱法?『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第一條,「於諸眾生」,眾生包括動物,我們人以外,包括這些動物,這一切眾生你能夠普遍布施無畏。這一條就是無畏布施。永離殺生的人,眾生見到他,心裡不會起恐怖,有安全感。為什麼?這個人他不殺生,我跟他在一起,縱然得罪他,他也不會殺害我、不會傷害我,他心裡自然就遠離恐怖,他就有安全感,他就放心。如果反過來,這個人時常在殺生,殺業很重,看到這個人殺氣騰騰,別人跟他在一起就覺得沒有安全感,不知道什麼時候他會來殺害我,時常心裡有個提防在。
對動物也是這樣,像我們台灣很多人抓鳥,所以台灣的鳥都很怕人,人遠遠的還沒走近,一動,牠就飛走了。在國外有很多國家地區,他們保護動物做得很好,不可以任意去抓鳥。所以外國,像我們在澳洲,很多地方,鳥都不怕人,甚至飛到你的身上來,拿東西給牠吃,牠會飛來吃。在我們台灣這種情形就很少看到,鳥看到人牠會怕,因為人會抓牠,抓來烤鳥肉,買烤鳥肉來吃。在外國沒有看到這種情形,但是台灣很多,賣烤鳥肉的很多,所以鳥看到人牠會怕。如果我們能夠都不殺生,這些鳥也會跟國外的一樣,牠不怕人,牠知道人不會去傷害牠,不會抓牠。這就是「普施無畏」。現在在台灣以及中國大陸都有,佛門裡面也時常舉辦放生的活動,放生也是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一種的做法,無畏布施。我們不但不可以殺生,更積極的方面還得要去放生,這是積極的方面,放生。放生也是普施無畏於一切眾生,這在三種布施裡面叫做無畏布施,永離殺生是屬於無畏布施。
『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我們對於眾生為什麼沒辦法生起大慈悲心?因為我們有殺生的意念,還沒有斷除,還沒有永離,很自然有傷害眾生的意念出來。別人要是對不起我,自自然然就有念頭要去傷害,或是要惱害眾生,沒有辦法生起大慈心,這就是我們不殺生的善法還沒有修到圓滿。雖然我們現在身體沒有去造殺業,但是殺心還沒有永離,要殺心永離,一定要連這個意念都沒有。《楞嚴經》說「其心不殺」,就是殺的意念都沒有,這樣才算永離殺生。你永離殺生,這個念頭沒有了,完全不會去傷害眾生,你本性的大慈心自然就生起來。我們現在大慈悲心生不起來,就是被殺生的意念覆蓋住了,所以生不起來。你如果永離殺生,大慈心本來就有,我們對一切眾生本來就是大慈心,這才是我們的自性,我們的性德,自然就常於眾生起大慈心,甚至眾生來傷害我們、來殺害我們,我們還是對他起大慈心,沒有報復的念頭。這是第二種的離惱法。
『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我們剛才看到十善業意業第二種就是瞋恚,我們往往瞋恚心很難斷,尤其這個習氣很難斷。人都有脾氣,俗語說「雞屎落土,也有三寸煙」,再好的人都有他的脾氣在,這就是瞋恚習氣。瞋恚習氣跟殺生業有關係,你要是永離殺生,不管什麼樣的眾生,眾生來傷害我們、殺害我們,你也不會去報復他,當然你就能夠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像《金剛經》,釋迦牟尼佛在修菩薩道的時候,歌利王割截身體,拿刀把他的肉一塊一塊慢慢的割下來,忍辱仙人沒有起一念的瞋恚心,沒有報復的念頭,所以他的忍辱波羅蜜成就了,就是這裡說的「永斷一切瞋恚習氣」。瞋恚的習氣,連習氣都沒有了,不但沒有那個心,習氣都沒有,這個就是從永離殺生來的。對任何眾生,我們的冤家對頭,我們都沒有去殺害他的念頭,不會去報復,不會去殺害,這樣就能夠永斷一切瞋恚習氣。這個功德利益實在是太殊勝了,這是從永離殺生得來的。
『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這兩種果報是一切眾生大家所希求的。「身常無病」,身體健康,這不管是中國人外國人、有學佛沒有學佛,大家都希望自己身體不要有病,身體健康,哪一個希望常常生病?大家都希望壽命長遠,身體健康壽命長,這是不管哪個種族的人,大家共同有的希望。可是這兩種是果報,你要知道修什麼因才會得這個果?你要身體健康、要壽命長遠,你壽命長遠也要身體健康,如果壽命很長,一天到晚生病,這樣活得也不快樂,活得也很痛苦。要得到這個果報,仍然是要從永離殺生,不可以有殺害眾生的念頭,當然更加不可以有這個行為。你永離殺生就可以得到身常無病,你身體就健康了。所以有人身體常常生病,有人身體比較健康,這都跟殺生有關係。你過去生如果殺業比較少,這一生身體就比較健康;過去生殺業造得重,這一生身體就很不健康,常常在生病。所以我們現在如果身體常常有病,我們就要覺悟,要知道我們過去殺業造得比較重,現在要趕緊永離殺生,進一步能夠放生,你的身體體質才會改善。因為永離殺生就是我們的慈悲心,愛護眾生的心就是培養我們的慈悲心,慈悲心能夠改變我們的體質。
所以最近我到澳洲圖文巴淨宗學院,我們導師淨空上人時常對我開示:你身體不好,要修清淨心,要修慈悲心,你心清淨、心慈悲可以改變你的體質。這是真理,這是真實的。如果我們心不清淨、心不慈悲,想要身體好,這是做不到,不管你吃什麼藥,這都沒什麼幫助,因為你的根本不好,根本就是心,心不好你的身體當然不會好。你要身體好,心要好,心要永離殺生,不可以有傷害眾生的意念,這樣才做到永離殺生。永離殺生就是無畏布施,無畏布施得的果報就是健康長壽,你身體健康壽命長。壽命長,身體健康,這才好!如果壽命長,身體不健康,永離殺生還是做得不圓滿,或者做不夠,有這麼做,做得不夠。你永離殺生要是做到圓滿,一定是壽命長,又身體好。所以我們看到果報就知道修因修得純不純,你要是這條善業修得很純,你就是得到這種果報。有人壽命長,身體不好,常常生病,這一條有修,但是修得不純,他有夾雜不善,所以壽命長,身體不好。如果這條永離殺生的善業修圓滿,就是身常無病、壽命長遠。我們想要壽命長、身體健康就要永離殺生,進一步能夠放生,這是更加圓滿。
『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非人」就是我們一般說的護法善神,天龍八部,這些鬼神。我們一般學佛的人,乃至不是學佛的人,到寺廟拜拜,總是求佛菩薩、求天神鬼神來保佑,使我們能夠平安。是不是去燒香拜拜,這些鬼神他就能保佑我們?這不一定,燒香拜拜這是表示我們的恭敬心,這也是善業的表現沒錯,但是最重要要永離殺生。有很多人不懂這個因果,所以去拜神都是殺豬宰羊,殺生去祭拜,拜拜要求福,祈求福報,這樣得到的果報剛好跟他想要求的相反。想要求身體健康、壽命長、家庭平安,你要永離殺生才能得到,你現在反過來去造殺業,要求這個果報,不但得不到,反而得到的是反效果,要求這些鬼神來保護,反而被這些鬼神來處罰。一般人不了解因果,都做一些顛倒的事情,顛倒就是邪見,他的見解錯誤,他不認識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善惡因果分不清楚,往往做錯了,所以得到的果報就不好。要求非人之所守護,也是要永離殺生,你永離殺生,縱然你沒有去求他,他也是會來守護你。
『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如果時常做惡夢,我們也要覺悟,我們過去生殺業比較重。我自己也時常做惡夢,一反省,發覺自己過去今生確實殺業比較重,所以常常做惡夢。常常作夢醒來,心驚膽顫,這是惡業,這個惡業跟殺生有關係。如果永離殺生,你晚上睡覺就沒有這些惡夢,「寢覺快樂」,晚上在我們的寢室裡面休息,你的睡眠會很好,或者作夢會做善夢,不會做惡夢。有惡夢就表示我們殺業比較重,過去跟眾生結的怨比較深,所以有惡夢。我們要得到「常無惡夢,寢覺快樂」,要修永離殺生這條善業,你修到圓滿惡夢就沒有了。夢境也可以考驗我們修學的功夫到什麼程度,如果原來惡夢很多,每天做惡夢,現在有比較減少,這樣就有進步了。漸漸的愈來愈少、愈來愈少,這就表示我們的境界有提升,這條善業有進步了。你要是修到都沒有惡夢,都做善夢,或者夢見佛菩薩來給你授記,這表示你的惡業消除、業障消除,這樣你就寢覺快樂。你晚上要是睡得好,沒有惡夢,白天你的精神就好。「常無惡夢,寢覺快樂」,這是第七種的功德利益。
『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滅除怨結」,怨就是冤家債主,跟人家結冤仇,我們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跟眾生恩恩怨怨,怨結可以說很多。所以過去有很多同修問:冤親債主要超度到什麼時候?實際上要超度到你成佛,你每一生每一世就有一批的冤親債主,冤親債主很多,一批一批,一階段一階段。跟人結怨,怨最大莫過於殺生,你去殺害別人,當然他要報復,他是凡夫;我們被人殺害,也會想要報復,這是一定的,凡夫一定是這樣。如果永離殺生的人,他就不會報復,他知道這是我欠人的,應該要還人,歡歡喜喜的還人,這個帳就了結了。如果不明瞭這個道理,不明白這個因果,一定會懷恨在心,他會想要報復。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就報來報去,愈報是愈嚴重。如果你要是永離殺生,就不會再繼續跟人結冤仇,過去我們欠人的還人,你不會再去報復他,不去報復他,他也不會來報復你,這樣就了了,眾怨就自解了,這些冤親債主就都解脫了。如果你還要報復,報來報去,你打我一下,我打你兩下,討回來,加利息;他現在打你兩下,你不甘願,又打三下回來,愈報愈嚴重,這也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很嚴重的一件事情。
現在殺業在社會上很普遍,尤其現在世界上墮胎這個殺業很重。我這次在澳洲,聽我們導師淨空上人說,澳洲,不知道是一年還是一個月,墮胎的案件就有一萬多件。如果一年有一萬多件,我們聽起來就很恐怖,如果是一個月,那就真的太恐怖。你看一萬多件就是殺一萬多人,殺害一萬多人,而且他殺害的還是他親生的孩子,這個問題很嚴重。所以我們老和尚說,墮胎的惡業很重,比一般殺生更重!為什麼?到你家來,做父子有四種緣結合,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如果這個小孩是來報恩的,你現在把他殺死,恩變成仇,變成仇人了;如果他是來報怨的,怨上加怨,更加嚴重。所以墮胎這個問題,實在是現在殺業當中最嚴重的一種。過去我還沒有出家的時候,大概三十年前,我們台灣立法院通過墮胎合法的法律;通過之後,那一晚我去聽經,我們導師他可能有看到這則新聞報導,那時候好像在講《地藏菩薩本願經》,導師講經的時候就說,在立法院舉手贊成墮胎的立法委員地獄都已經註冊、都報名了。為什麼?他通過這個法律一直到現在已經二、三十年了,凡是有一件墮胎的業他都有分,當時舉手的人都有分,你想想看這個業怎麼消得完,太恐怖了。不懂因果的人,他不知道害怕;懂得因果的人,確實感覺到太恐怖,確實會墮入地獄,這個問題很嚴重。
有一些無知的婦女墮胎,現在也很多墮胎的,墮胎要怎麼彌補?寫一個牌位。寫一個牌位就解決了嗎?這樣問題就不是很嚴重;實際上不是寫牌位那麼簡單。不要說你殺死一個人,我現在打你一巴掌,我給你寫一個牌位,看你會不會很高興?這樣去體會就好了。不要說把你殺死,打你一巴掌,我寫一個牌位給你迴向,你是不是很歡喜就接受?你這樣去想,有那麼簡單嗎?沒那麼簡單。打一巴掌,我們都很難化解,你把他殺死,哪有說你給他寫個牌位這樣就解決了?這沒有那麼簡單。要怎麼樣才能夠排解?你從現在開始要永離殺生。永離殺生,不只是我現在開始吃素,這是永離殺生的初步,你要連殺心都沒有,以後你如果遇到冤親債主,你以前把他殺害,他現在把你殺死,你也要像釋迦牟尼佛那樣如如不動,這樣眾怨就自解了。你要歡喜給人殺,你在殺人的時候很歡喜,但是你現在被人家殺,你也要歡歡喜喜,這樣怨結就化解了。如果你想要再報復,那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永遠不能解決。所以要永離殺生,連殺心都沒有,這樣才能「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不是寫一個牌位就能解決,你要永離殺生。這是第八種的離惱法。你要是永離殺生,你過去跟人結怨,這就能夠化解。永離殺生,行為上不可以殺生,你心裡也不可以有殺害眾生的意念。
『九、無惡道怖』,你不用怕死了以後墮落三惡道,因為殺業重會墮入三惡道。『十、命終生天』,你死了以後會往生到天道。『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我們能夠將永離殺生的功德迴向無上菩提,我們成佛的時候就會像阿彌陀佛那樣得無量壽,這就叫做「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這一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多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