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十善業道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05/4/26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9-0003

  法界衛星空中佛學院。諸位同學,諸位觀眾,大家好!今天是空中佛學院淨宗課程第一百集的播出。上一集我們跟大家報告《佛說十善業道經》,經文講到第五頁第三行,從「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上一集我們說到這段。

  這段就是世尊又對龍王說,菩薩有一個法門,能夠斷除一切諸惡道苦。這個惡道,在六道裡面是指三惡道,六道裡面三惡道是最苦。如果以十法界來講,六道都是惡道,雖然六道裡面的人天善道比三惡道好,但是還是苦;以一真法界來說,十法界還是惡道。所以,一切諸惡道苦有這三方面的意思,第一,指六道裡面的三惡道;第二,指十法界裡面的六道,六道都是惡道;第三,以一真法界來說,十法界都是惡道。最高的標準,當然要超越十法界,這才是真正此地世尊跟我們說的,「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要斷這一切諸惡道的苦,要如何修學,「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晝夜就是日夜都不間斷,常念是念頭善,觀察是行為善,念頭、行為都要令善法念念增長,不能讓善法念念減少,這樣就會避免墮入惡道,不能讓惡念多過善念,一定要善念多過惡念。善法要修到如何才算圓滿?就是「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一分一毫的不善都不能夾雜在裡面。間就是間斷,雜就是夾雜。你如果有惡念起來就間斷了,善念就間斷了,就夾雜一個惡念進去,一定要修到純善。能夠修到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這樣來修學就能夠令諸惡業永遠斷除,善法達到圓滿,善法圓滿就能常得親近諸佛菩薩。

  我們念阿彌陀佛,目的就是要求往生西方,親近阿彌陀佛,親近觀音、勢至,親近清淨大海眾菩薩,這就是「及餘聖眾」。及餘聖眾就是佛菩薩以下的聲聞、緣覺,乃至六道裡面天道、人道這些世間聖賢。我們要親近佛菩薩跟聖眾,要修善法,這樣才能感應;如果我們不修善法,跟聖賢佛菩薩就不能感應。因為佛菩薩聖賢他們都是已經善法圓滿,純淨純善,我們要親近佛菩薩及餘聖眾,我們也是要修善法,這個善法我們也是要修到圓滿,這樣才能夠親近諸佛菩薩以及一切聖眾。所以,我們從這裡可以知道,修學善法是非常的重要。我們念佛想要求往生西方,不修善法也不能往生,這是佛在《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第一福就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第一福,我們要修淨業,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起碼這個第一福要做到,這樣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才有把握。如果不修善法,求生西方,也是沒有把握,這一點非常的重要。我們不能疏忽善法,應當要認真努力來修學善法。

  在上兩集也跟諸位報告,我們這次的淨宗課程是依淨宗第一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做為我們這一次空中佛學院主修的課本。在《無量壽經》裡面第二十五品,「往生正因第二十五」,當中這段經文就是跟我們說,「若有眾生,欲生彼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我們不能夠修禪定,不能夠大持經戒,戒的境界比較高,我們做不到,雖然做不到,我們還是「要當作善」,戒的程度比善要高。所以在《觀經》三福裡面,三皈五戒是擺在第二福,可見三皈五戒比善的境界要高,它擺在第二福,戒我們要是做不到,佛跟我們說要當作善。「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痴。如是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志心歸依,頂禮供養。是人臨終,不驚不怖,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佛國土」。「往生正因第二十五品」這段經文非常重要,這段經文就是說,我們還沒有辦法做到經戒,但是也要作善,這個善,這十條就是十善業道。從這段經文我們再配合《觀經》三福的第一福,《無量壽經》跟《觀無量壽佛經》的經文跟我們講得比較詳細。

  再來對照《佛說阿彌陀經》,《佛說阿彌陀經》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我們念《彌陀經》念到這段經文,我們大家都知道打佛七念阿彌陀佛要念到一心不亂,但是不了解《彌陀經》這段經文指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字我們沒有深入去探討,我們最起碼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夠稱為善男子、善女人。所以這部經它不是說男子、女人,加一個善男子、善女人。《彌陀經》講得比較簡單,所以我們一般人比較不容易了解,如果不看註解確實我們不了解。但是我們依《無量壽經.往生正因第二十五品》這段經文,以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第一福,這樣對照起來看,我們對《彌陀經》這段經文我們就有一個概念,《彌陀經》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除了信願念佛之外,最起碼得要修十善,這樣才符合《彌陀經》講的善男子、善女人。

  所以《無量壽經》跟《觀無量壽佛經》跟《彌陀經》最好這三部經要合參,這樣我們對念佛法門才能夠認識完整,這樣我們修學這一生才能夠得到決定的成就。所以這段經文我們絕對不能夠輕易疏忽掉,如果疏忽了,這一生念佛不能往生,這是要怪自己,怪自己對經典沒有看清楚,沒有深入去了解,就不能夠怪佛菩薩,佛菩薩在經上跟我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無量壽經.往生正因第二十五》這段經文,以及《觀經》三福第一福的經文,我們一定要配合起來看,然後我們就知道原來《彌陀經》講的「善男子、善女人」,起碼要具足十善,這樣來信願念佛,才能夠有把握這一生往生到西方,這非常重要。這個十善就是《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就是詳細來解釋這個十條的善業。我們再看下面的經文:

  【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我們先看這段。上面跟我們說善法的重要性,這段經文跟我們說五乘佛法都要依照這個善法做根本。這段經文很重要,可以說不管你修學哪個法門,當然我們修學淨土法門也不例外,也不能沒有這個善法。乃至你不是學佛的人,也需要這個善法,甚至你信仰不同的宗教,或者你沒有宗教信仰,也是要斷惡修善。為什麼?此地跟我們說,『謂人天身』,在六道裡面你要是想要投生到人道,在人間希望過著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你要修十善。有人目標比較高,求生天,要求往生到天道,天道壽命比較長、福報比較大,你也要修十善。在人道要修下品、中品的十善,要往生到天道就要修上品的十善。所以這個十善,我們看起來以為這是人天法,實際上這個十善業道,是從作人一直到作佛,雖然同樣是這十條,但是境界高低不同。確實十善修到圓滿就成佛了,成佛這個十善才達到圓滿,等覺菩薩這個十善還是不圓滿,我們絕對不能疏忽。所以不可以認為沒有學佛、沒有宗教信仰就可以造惡業,如果這樣你人天身就得不到,得不到往生去哪裡?往生到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可見這個善法很重要,沒學佛的人也要修學,不管信仰任何宗教的人都要修學,你要不修學善業,你必定墮三惡道。

  『聲聞菩提』,這是出世間法。人天福報是世間法,世間的人天福報,要得人天福報要修十善。你要修出世間法,要證阿羅漢果,了脫六道生死輪迴,也要依十善做根本。十善就好像地基,這裡說的就是五乘佛法,人乘、天乘,就好像讀書,一年級、二年級,「聲聞菩提」等於三年級,『獨覺菩提』是四年級,『無上菩提』是五年級。也像我們蓋樓房,人乘的佛法是一樓,天乘是二樓,聲聞菩提是三樓,「獨覺菩提」是四樓,「無上菩提」是五樓,五層樓。你要蓋一樓也要有地基,要這個基礎,蓋二樓、三樓、四樓、五樓,都一定要打地基、打基礎,你沒有這個基礎,你一層樓都蓋不起來,不要說蓋到五層樓,一層樓都蓋不起來。你要蓋得愈高,這個基礎要愈穩固,打得愈堅固。五乘佛法都是依照這個善法『以為根本』,這個根本就像是五層樓的地基,是五層樓共同的根本,從一樓到五樓共同的根本,就是從人乘的佛法到一佛乘的佛法,五乘佛法共同的根本,『而得成就』。我們想一想,我們念佛求往生是要作佛,不修這個善法也不能成就,這很要緊。因為它是五乘佛法的根本,五乘佛法都是依這個根本而得到成就,『故名善法』,所以才叫善法。下面就是要跟我們講這個善法,具體跟我們說出來。上面是只說善法,這個善法是五乘的基礎,這個善法要怎麼修學才能達到圓滿,下面就是具體跟我們說出什麼是善法。請看經文:

  【此法即是十善業道。】

  這裡具體給我們說出來。

  【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這就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就是說哪十種?十善業道有十種善業,這十種善業下面給我們說出來,『謂能永離殺生』,「永」就是永遠,「離」就是遠離。我們在《無量壽經》看到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裡是說永離,這個意思一樣,經典翻譯不同,意思一樣。永離殺生、永離偷盜、永離邪行、永離妄語、永離兩舌、永離惡口、永離綺語、永離貪欲、永離瞋恚、永離邪見,這十種你要是能夠永遠離開,就是十善業道。如果不能遠離,就變成十惡業。

  第一就是永離殺生,在《無量壽經》我們看到是不殺生,不可以殺生,這裡說永離殺生講得更徹底,你永遠要遠離殺生這個業。這個生就是眾生,凡是有生命的眾生,再微小的動物,都不可以任意去殺害。所以,眾生都是貪生怕死,一隻螞蟻也愛惜生命,我們不可以故意任意去殺害。我們凡夫要做到永離殺生,這要不斷來修學。當然我們學佛的人,大的動物我們不會去殺害,小的動物我們也不會故意去殺害,但是無心,我們無意去傷害這些微小的動物,在我們凡夫地是很難避免,但是還是盡量要預防。像《了凡四訓》講,「舉步常看蟲蟻」,舉步就是說我們腳在走路,要常常看地上有沒有螞蟻、有沒有小蟲。如果我們要是走路不注意,往往一腳踩下去,螞蟻、小蟲不知道被我們踩死多少。所以走路的時候也要注意。當然我們不知道就無可奈何,但是我們能夠預防的,能夠避免的,我們盡量來做。

  還有家庭裡面這些蚊蟲、蟑螂,這些可以事先做清潔,當蚊蟲、蟑螂還沒有出來的時候,你先噴一些藥,牠就不敢靠近。不要等到牠出來了,再噴藥把牠殺死,這樣就殺生了。就是還沒有出現的時候,你要時常保持清潔,如果牠出現的時候,我們就不可以殺生,只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整理整理,或者把牠掃出去。最根本的方法還是保持室內清潔,就比較不會孳生蚊蟲。我們不斷這樣做,才能夠做到永離殺生。永離殺生重要的還是在心,我們身體的行為沒有去殺生,但是心也不可以有殺害眾生的念頭,連殺害眾生的意念都沒有,這才算是永離殺生。不是說我們身沒有去殺生,但是心裡還有念頭要殺害眾生,這個還沒有達到純善。所以上面告訴我們,要讓善法念念增長,就是說連殺害眾生的意念都不能有,這樣我們永離殺生才能夠做到圓滿。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如果我們無意中傷害到這些微小的動物,我們要念佛、念往生咒給牠迴向,來彌補我們的過失,希望我們今天一天當中,無意中被我們踩死的這些蚊蟲、螞蟻,能夠藉著佛力脫離畜生道,往生到西方淨土。時常能夠這樣存心、這樣來做,慢慢就能達到永離殺生。

  第二,永離『偷盜』,又叫做不偷盜。「偷」就是有主人的東西我們沒有經過主人的同意,我們就把它拿來使用,拿來佔為己有,變成自己的。「盜」就是搶,強盜、搶劫。暗中拿人家的東西叫做偷,在人面前強把別人的東西搶過來叫做盜,這是比較明顯的偷盜。偷盜的意思也很廣,不但去偷還是去搶是偷盜,凡是用不正當的手段將別人的財物變成自己的,佔為己有,都是屬於偷盜。有佔便宜,對別人存著一種要佔便宜的心,這就是偷心。要佔人便宜,要侵佔別人,要佔人的便宜,這就是偷盜。這個心就不可以有,不可以有這種心理,行為不但不可以有偷盜的行為,連這個心、這個意念都不可以有,這樣才算是永離偷盜。所以再小的東西,我們都不可以偷、不可以盜,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或者這個東西已經有宣布大家可以使用,就不用每次說,那個就不算偷盜,因為那個已經說過要給大家使用的。如果我們不清楚主人同不同意,我們最好還是跟主人說一聲,再小的東西我們都跟他說一聲,這樣我們就沒有犯偷盜的業,不然我們就犯了偷盜。所以過去李老師在台中一個公家機關上班,要拿公家的信封信紙來私人寫信用,他都要跟主管報告,說我這個是要拿來私人寫信用的。因為公家這個公物是要給你辦公事用的,不是要給你私人用的,如果你是辦公家的事情、寫公家的信,當然不用說,因為本來就是公家在使用,但是你要拿來私人用,你就必須要講,這樣才不犯偷盜,這也是給我們做一個示範。

  第三,『邪行』,「邪行」有的經典翻譯作邪淫,不邪行就是不邪淫。「邪」就是不正當的行為,特別是指男女之間的行為。夫妻以外,妻妾,古時候是有妻、有妾,但是現代的法律,規定只能一夫一妻。古代的禮法可以三妻四妾,妻以外可以納妾,但是要遵照禮法,這樣才是合法的,就是不犯邪行。但是現在的法律規定一夫一妻,一夫一妻以外你要犯了就算邪行,現代的法律是這樣。但是古代可以三妻四妾,三妻四妾也是要遵循正常的禮法來納妾,這樣才不算邪行。如果沒有遵循正常的禮法來納妾,還是算邪行。這是現代的法律跟古時候的法律不一樣的地方。

  不邪行又叫不邪淫,有邪行就會造成家庭的破裂,我們現在社會上說的有外遇,外面有外遇,這都是屬於邪行。不邪行,這是維持家庭圓滿必定要遵守的一條善業。你看邪行一定家庭破裂。所以現在離婚的很多,為什麼離婚的那麼多?就是有邪行。如果沒有邪行,離婚率就沒有了。不是丈夫有邪行,就是妻子有邪行,這個問題在現代社會上非常的嚴重,離婚率愈來愈高,都是跟邪行有關係。我們想要一個家庭能夠圓滿,就不可以邪行,要永離邪行。永離就是說不但你這個行為不可以有,連心裡的意念也不可以有這個心念,要永離,這樣才算是永離邪行。永離邪行就能得到家庭美滿,過著幸福的生活,對子女的教育才能夠達到圓滿。以上永離殺生、永離偷盜、永離邪行是屬於我們身體身的行為,這叫身三業。能夠永離這三種就是我們身修三種善業,要修到永離,才算圓滿。

  下面就是要跟我們講口業,口業有四種。永離『妄語』,「妄語」就是說話欺騙人。一個人要是時常講話欺騙人,你想這個人在社會上是不是能夠立足?人家被他騙一次、二次,第三次人家知道了,人家就不會相信他說的話了。人家不相信他說的話,你想他在社會上還會有立足之地?就沒有辦法了,大家不相信他、不信任他了。一個人在社會上得不到社會大眾的信任,他要做什麼工作、做什麼事業,都不能成就。所以說話不能存心去欺騙人。所以口業我們要從修不妄語開始,對人要真誠,不能一昧想欺騙人,這樣我們在社會上才有信用,才有立足之地。永離就是連存心欺騙的念頭都沒有,這才是算永離妄語。

  下面說,永離『兩舌』,「兩舌」就是挑撥是非,專門講話破壞人的感情,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破壞一個家庭,破壞一個團體,乃至破壞一個國家,破壞整個的世界,挑撥是非,專門去破壞人。所以,人要和合,這是比較不容易;但是講一些兩舌去破壞,比較容易。這是我們在社會上看到很多。確確實實要讓大家和好比較不簡單,要破壞很簡單,一、二句話兩方面的感情就破壞掉了。造這種的業都是屬於兩舌。我們要永離兩舌就是不要說是非,尤其不要在兩邊說,在這邊說一說,又到那邊說一說,對甲說乙說他什麼壞話,對乙說甲說他什麼壞話,挑撥是非,這就是兩舌,這是故意造兩舌的業。還有我們無意中造兩舌的業,我們自己不知道,這就是言語的過失,這一點我們也要注意。所以,口為禍福之門,我們言語要謹慎。所以孔老夫子教學四科,第一德行,第二就是言語,可見這個言語非常重要,擺在第二位。

  下面,永離『惡口』,「惡口」就是說話粗魯,說話口氣不好,容易傷害人,尤其說一些不好聽的話,這都是屬於惡口。在現在社會上這個惡口也很普遍,我們在電視上,甚至在一些場所,也時常聽到有惡口這種聲音。有惡口的這種習慣,很容易跟人起衝突,往往帶來殺身之禍。實際上,我們人有時候遭殺身之禍,也不是說跟別人有什麼深仇大恨,不是冤仇多深,只是言語上大家聽了不舒服,聽了惡口的言語受不了,懷恨在心,他來報復,而遭到殺身之禍。這在現代社會上也時有所聞,時常會聽到,這是惡口。所以惡口的習慣我們如果有也要改過來,這是一種習氣。所以我們永離惡口,惡的語言要避免。所以我們說話的口氣、聲調,這都要謹慎。如果你能夠離惡口,你說的話人家就很歡喜接受。如果你說的口氣態度不好,人家聽了就不會接受,聽了不會起歡喜心。所以要永離惡口。

  永離『綺語』,「綺」就是綺麗,就是說他言語說得很好聽、很美麗,他編一套編得很美麗,一般說花言巧語,就是屬於綺語。實際上不是事實,也是欺騙人,花言巧語,不是真的事實,但是他編得很好聽,編得很美麗。我們一般說的,這個人很會說話,說得很好聽,實際上說的話都不是實話,這就屬於綺語。另外像現代的小說,愛情小說,歌詞、歌舞,乃至電影、連續劇編的愛情故事,這一類都是屬於綺語。編得很美麗、很好聽,使人聽了之後、看了之後,喪失心智,以為那是真的。實際上都不是真的,不是真有那個事情,但是他接觸聽了之後、看了之後,認為真的有那麼好的事情,迷在裡面,做出很多不好的事情出來。像我們一般在社會上看到的,看愛情小說、看電影、聽歌曲,現在連小學生、中學生都會相偕去自殺,那是受到什麼?受到這些綺語的影響,他認為這樣做他們能夠達到很幸福、很美滿,實際上沒有那個事情,反而是造成悲劇。所以現在演電影、電視,要是演綺語這些,我們聽眾、我們學佛的人要趕快改過來,不可以去唱那種歌,你要唱一遍你就是造一次的綺語,電影看一遍你就接受污染一遍,小說看一遍接受污染一遍。所以綺語也是很嚴重的一種惡業。我們要從本身做起,永離綺語,我們自己要先做起,做給別人看,我們不要看愛情小說,也不要唱情愛的歌曲,也不要看類似的這種電影,這樣才能夠永離綺語。以上說的這四種是口的四種善業,你能夠永離妄語、永離兩舌、永離惡口、永離綺語,你的言語就善。如果你沒有這樣做就容易犯口的惡業。

  下面就是要跟我們說意三業,意就是我們的心理,我們心裡的念頭。永離『貪欲』,貪心,貪瞋痴三毒煩惱。「貪」就是貪得無厭,我們凡夫這個貪心不會滿足,不知足,貪欲。這個貪,我們一般世間人貪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這是五欲,貪欲基本有這五欲,包括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起了貪念。第一貪財,這是世間人很普遍的現象,貪就不擇手段,只要貪得到就好,傷害別人、傷害這個世界他都不去考慮。所以現在世界動亂這個根源還是從貪欲來的,人不知足,貪欲。所以我們不可以有貪欲這個念頭,要斷貪欲我們就要少欲知足,我們生活過得去就好,也不必一定要求大富大貴,我們生活所需要的沒有缺乏就要知足,不要不斷去貪,有一間房子可以住,有衣服可以穿,這樣就可以了。你要能知足,這就是快樂,知足常樂。這是意三業,第一是要永離貪欲,能夠永離貪欲,可以說我們這個十善業也大概可以做到圓滿,因為這是最主要的一條惡業。

  這一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下面,下一集再繼續跟大家報告。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