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集)  2005/12/28  台灣花蓮淨宗學會  檔名:WD19-011-0005

  《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第五集的播出。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集跟大家報告口業,戒妄語、戒兩舌兩種的善業。戒妄語,講話不欺騙人,能夠得到一切人天的尊重,在社會上能夠得到大眾的信任,他所說的話大家都能相信,可以為社會大眾做證明。不兩舌,不會破壞別人的感情,不會煽動族群與族群之間的對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衝突,可以得到不壞身,自己的眷屬、自己的國家也不會受別人破壞,這是口業的兩種善業。這一集繼續跟大家報告,口的善業第三種:

  【戒惡口。得成就八種淨業。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八。言盡愛樂。】

  這是口善第三種,『戒惡口』,「惡口」就是言語、講話口氣不好,說難聽的話,說的話很凶惡會傷人的心。俗話說「利刀割水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就是說你拿一把很鋒利的刀,在水當中把它劃一道痕,水很快就合起來;可是你如果是惡口,說凶惡的言語傷害人的心,可能對方會恨你一輩子,甚至生生世世結冤仇,所以我們言語不可不謹慎。往往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要特別注意我們說的話,說話的口氣,說話的態度很要緊的。如果說話犯了惡口,說的話口氣不好,人家聽了心裡就很難過,聽了很痛苦。尤其現在接電話,過去我們道場也曾經發生過這個事情,同修也是發心做義工接電話,但是口氣很不好,所以就有很多人哭哭啼啼跟我告狀,過去有一、二個口氣比較不好,接起電話,有人可能是第一次打電話來,聽到這種口氣當然心裡很難過,所以戒惡口非常重要。現在在我們的社會上,尤其電視新聞廣播開放,有很多人在大眾的媒體隨便罵人,都是惡口,這自然就與人結怨。結怨,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而且造成社會不好的風氣。我們想想看,電視一播出,小孩兒童都看電視他也在學起來,好的沒學到,不好的都照單全收,影響社會的治安非常深大,很深很大。

  確確實實說話、言語是一大學問,我們一定要學習。因此,孔老夫子他的教學分成四科,第一科是德行,品德排在第一科,第二就是言語,第三政事,第四文學、文藝,我們現在說的科學技術。後面第三科、第四科建立在第一科、第二科的基礎上。一個人如果沒有品德,沒有德行,不會說話,前途就很有限。所以說話很要緊,是一大學問。因此孔老夫子將言語放在第二科,可見得非常重要,德行再來就是言語。佛經裡面身口意三業,口業是排在第二位。但是我們讀《無量壽經》第八品的經文,把口業擺在第一位,「善護口業,不譏他過」。《無量壽經》為什麼把口業排在第一位?因為口業比身業更容易犯。身造殺盜淫還是有特殊因緣,才會去造這個業。但是口業,一天到晚我們都在講話,不小心講錯話造了口業,所以《無量壽經》將口業排在第一位。一般是把身業擺在第一,再來才是口業。但是《無量壽經》將口業排在第一,身業排在第二,意業排在第三,這是表示重視口業的修學。

  我們能夠將惡口改掉,就是說我們不再講不好的話,講話的態度、口氣都可以柔順。過去李老師在世的時候,我曾經打電話到台中蓮社,台中蓮社的蓮友他們接電話時都很有禮貌,講話都很斯文,讓人聽了心裡覺得很歡喜,這是值得我們來學習。另外我們這幾年也常常到國外,西洋人的文化與我們不同,但是我們仔細觀察,他們講話也很有禮貌,不會隨便口惡口,這也是我們要去注意,要去學習的。尤其現在在我們台灣地區,惡口變成社會一種很不好的風氣,所以我們在電視裡看到,常常出惡口的人,後面的果報都不好。修養比較好的人由人罵,現在看他比較吃虧,但是最後他果報比較好,他得福報。罵人的人得惡報,這個因果報應,我們在現實的社會當中,看得很清楚。

  另外過去說有婦人惡口,惡口會罵人,損人,罵得很厲害,罵非常惡毒的話。我記得看《淨土集》,導師淨空上人摘錄的《閱微草堂筆記》,紀曉嵐先生他寫的,把他一生經歷,他聽到、看到的事情記錄下來。其中我看一條摘錄,有位婦人惡口,很會罵人、損人,有一天忽然喉嚨爛掉,不久之後就死了。紀曉嵐先生記錄這個故事,就是說這個人她的喉嚨會爛掉,就是平常惡口的口業造得太重,這是看到現世報。所以我們看每種業都有它的因果。

  『戒惡口,得成就八種淨業,一,言不乖度』,「言不乖度」就是說言語、說話他有分寸,絕對不會過分。戒惡口的人,言不乖度,講話有分寸。『二,言皆利益』,說的話、說的言語,對社會大眾、對一切眾生都是有利益,不會傷害。『三,言必契理』,就是說他所說的話,言語合情合理,不會亂說。『四,言詞美妙』,「言詞美妙」就是他不會惡口,說的話言語當然很美妙。剛才跟大家報告,以前我打電話到台中蓮社,接電話確確實實讓我們聽了心裡覺得很歡喜。言詞美妙,你聽他說的話,沒有一點火藥味,沒有這種感覺。當然這是李老師在世,在那裡教學的成績,他的學生說話都非常斯文有禮。

  『五,言可承領』,承領我們用現在的話說是接受,同樣一句話,有惡口的人說出來,人家聽了不舒服,聽了心裡很難過;沒有惡口的人說出來,人家聽了很歡喜來接受,這就叫「言可承領」,可以被社會大眾接受。『六,言則信用』,沒有惡口的人,他的言語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信任,大家對他有信心。『七,言無可譏』,「譏」就是讓人批評,被人恥笑。如果惡口,後面人家就批評那個人怎麼亂說話,說的話怎麼那麼難聽?人家就會譏笑他。不惡口,說出來的話,沒有人會恥笑他。『八,言盡愛樂』,所說的言語大家聽了生歡喜心。這是八種淨業,戒惡口能夠得到這八種淨業。下面是說:

  【犯惡口。不成就八種淨業。】

  這剛好反面,有惡口就沒有辦法得到八種淨業。

  【一。言常乖度。二。言不利益。三。言不契理。四。言詞粗獷。五。言難承領。六。言不信用。七。言多可譏。八。言盡不樂。】

  這是反面的,就是有惡口的人說話都沒有分寸,我們現在說,沒大沒小,一般所說沒大沒小。『二,言不利益』,說話對社會大眾有損害沒有利益。『三,言不契理』,說的言語不合理,因為惡口、惡言語當然就不合情理。『四,言詞粗獷』,「粗獷」就是說很粗魯,我們一般說這個人講話很粗魯。『五,言難承領』,大家聽了之後不能接受,一句好話到他嘴裡出來變成壞話,大家不能接受。口氣不好,態度不好,所以大家就不能接受。『六,言不信用』,說的話沒有人相信。『七,言多可譏』,所說的話都會被人批評、恥笑。『八,言盡不樂』,大家聽了不高興,聽了心裡很難過。這是犯惡口就無法得到這八種淨業,反過來是八種的不淨業。所以我們要戒惡口,惡口是一種習慣。下面我們看:

  【戒綺語。得成就三種決定。一。定為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

  這三種是『戒綺語』,能夠成就得到這三種決定,「決定」就是不懷疑。什麼叫「綺語」?這個綺是綺麗的綺,就是非常美麗。他的言語不是屬於惡口,惡口是說出的話很難聽、很粗魯,很凶惡的言語,大家聽了很難過。綺語是這個話講得很好聽,綺就好像說編織的布,編得很美麗,就是說出口的話講得很好聽,編一套很好聽的言語,我們一般說花言巧語,話是講得很好聽,但是事實不是真的,是欺騙人的。使人聽了之後胡思亂想,這些美麗不實際的言語聽了之後胡思亂想。像現在寫的愛情小說、電影、電視歌舞、唱歌歌曲的歌詞,都寫得很美麗,寫得很好聽,實際上不是真實的,一些無知的人看了之後、聽了之後,那個心思都被迷了。尤其歌星、影星這一類的,迷惑這個社會大眾,像這一類的統統包括在綺語這條裡面。綺語的果報也非常不好,後面就是這三條的反面,我們能夠看得到的。

  這裡「戒綺語」能得到這三種決定,第一,『定為智人所愛』,決定為有智慧的人所喜愛,有智慧、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他會喜歡。當然一般沒有智慧、沒有道德學問的人,他就不知道。第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這個決定能以智慧如實答問,就是人家有問題來問,他能夠如實來給人家回答。如實就是如實在、實際上的情形來回答,絕對沒有虛妄,他不會編一套很好聽的話,花言巧語來迷惑人,他一定是如實來答問。『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戒綺語的人,不管你在人道還是天道,你的威德最殊勝。「威」是威勢,「德」是德行,大家對你尊敬,決定沒有虛妄,能夠得到這樣殊勝的果報。犯綺語就是反面的,我們看第二十八頁:

  【犯綺語。不成就三種決定。一。定為智人所訶。二。定難以智如實答問。三。定於人天威德難最勝。定有虛妄。】

  這就是『犯綺語』,就沒有辦法得到這三種的決定。第一種,一定被有智慧的人責備,有智慧、有學問、有道德的人,看到常常說綺語的人,他一定會好意來勸導,當然不會去讚歎他,是會來勸導,勸他不可以綺語。『二,定難以智如實答問』,因為平常跟人家說的,都是一些沒有根據的事情,編一個很美麗的故事來迷惑人,人以事實的事情來問他,他就沒有辦法如實來回答,這是一定的道理。『三,定於人天威德難最勝』,就是沒有威德,在人間、在天上沒有威德。因為他一定有虛妄,不是真實的,久而久之大家就知道了,沒有威德。所以我們看到在中國、在外國,愈有名的小說作家、歌星、影星,很多下場都不好,大家如果留意新聞報導,果報都在我們眼前。我們看電視這些節目,演綺語的節目,唱綺語的歌,寫綺語的小說,到最後下場都不好,將要死的時候都沒有好的下場。有的甚至年紀很輕就死了,還有很多遭遇到意外、自殺,或者其他種種意外,都是是犯綺語的果報。

  但是我們在人間看到是花報,果報在三惡道。因為他這個東西出去,迷惑很多人,看他影響的層面有多大,影響的時間有多長,影響的力量有多大,結罪不同。結罪輕重大小也不同,完全看造這個業他的影響面、影響的時間、影響的大小、影響的輕重,與他的結罪正好成一個比例。如果影響愈大,影響的面愈廣,影響的時間愈長,他的罪就愈重,在三惡道的時間就愈長。所以造業的時候無知,不知道造這個業,果報現前確實非常可怕。但是世人不了解這些因果的事理,他不相信這就很可憐。以上口四種善業,若是詳細說明,當然可以說得很多,此地只是簡單的向大家報告。希望能夠深入,看家師淨空上人所寫的《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現在各淨宗學會已經印出來流通結緣。四種口的善業,我們就報告到此地。

  下面,蕅益大師他在十善業當中,他加了一個酒,酒這是屬於五戒的酒戒。這是《十善業道經》裡面沒有列酒戒這條,這是蕅益大師把五戒裡面酒戒,把它放在進去。我們也把它念一念:

  【附四分律酒戒一條。】

  『酒戒』,這條的因果是在《四分律》裡面。

  【戒酒。得成就十種無過失法。一。顏色不惡。二。不少力。三。眼視明。四。現無瞋恚相。五。不壞田業資生法。六。不致疾病。七。不益鬥訟。八。無名稱惡名流布。九。智慧不減少。十。身壞命終。不墮三惡道。】

  這是『戒酒』,有十種沒有過失法,如果戒酒就沒有這十種過失。第一種是『一顏色不惡』,「顏色」就是說我們的皮膚,臉上顏色不會難看,酒醉的人一看就知道,這個顏色不好。『二,不少力』,就是說力量不會缺少。『三,眼視明』,眼睛看得很清楚,喝醉酒的人眼睛都霧霧的,尤其開車很危險,在中國、外國交通警察很嚴格取締喝酒開車,容易發生車禍,這就是眼睛看不清楚,一條路看作兩條路。『四,現無瞋恚相』,有人喝酒很容易生氣,不喝酒的時候,看起來很厚道老實人,酒喝下去之後變一個人,要跟人打架、吵架,喝了酒人就不一樣,那個瞋恚相都現出來。

  『五,不壞田業資生法』,這就是一般說,我們不會耽誤到正當的事業。常常喝醉酒的人,第二天沒有精神,沒有辦法去上班,縱然去上班也沒有精神認真的工作,如果這樣他的事業很快就沒有辦法繼續做。當員工的,老闆可能不會再聘用他,常常喝醉,沒有辦法工作,這樣的員工沒有人要聘用,以後就失業。『六,不致疾病』,毛病就比較少了。愛喝酒的人毛病當然就很多,尤其喝醉酒是非常傷害身體,內傷、外傷,喝醉酒如果跌倒受傷,這外傷,喝過量傷害五臟是內傷,當然就比較有疾病。『七,不益鬥訟』,不會跟人爭鬥沒有利益的,頭腦清醒不做沒有利益的事情。『八,無名稱惡名流布』,不會有不好的名聲。『九,智慧不減少。十,身壞命終,不墮三惡道』,這是戒酒的十種利益。下面犯酒戒我們念一念,這一看就知道。

  【犯酒。得成就十種過失法。一。顏色惡。二。少力。三。眼視不明。四。現瞋恚相。五。能壞田業資生法。六。增致疾病。七。能益鬥訟。八。名稱惡名流布。九。智慧減少。十。身壞命終。墮三惡道。】

  這犯酒戒的十種的過失。我們接著再看第三十,這屬於意地,意業的三種善業。

  【戒貪欲。得成就五種自在。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奪。三。福德自在。隨欲物備。四。王位自在。珍奇皆奉。五。所獲勝物。過本所求。】

  這是『戒貪欲』,能夠得到五種自在。我們活在這個世間可以說很不自在,為什麼不自在?貪,欲望無窮無盡,貪欲使我們得不到自在。所以三時繫念中峰國師為我們開示,「諸苦皆從貪欲起」,所有一切的痛苦那個根源就是從貪欲生起。《八大人覺經》佛也為我們說,「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可見貪欲是六道生死輪迴的根本,貪瞋痴,貪是根本,我們的意業貪瞋痴,貪是根本。所以煩惱無量無邊,佛經歸納八萬四千煩惱,八萬四千還是太多,比較難講,佛再歸納成一百零八種煩惱,大串念珠有一百零八顆,意思就是我們念佛要對治一八零八煩惱。一百零八還是很多再歸納,歸納六大煩惱,貪瞋痴慢疑、邪見,六大煩惱常常相隨。這個六條還可以再歸納,歸納到最後,就是貪瞋痴,所有的煩惱都是從貪瞋痴。所以我們念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所以貪瞋痴所有的煩惱從這產生,我們一般稱作三毒煩惱。這三毒煩惱還能夠再歸納,歸納一條就是貪,貪排在第一。

  所以經上給我們說「生死疲勞,從貪欲起」。貪就是最根本的煩惱,貪不到就起瞋恨心,有貪、有瞋愚痴就來了,貪瞋痴。所以這個貪是最根本的煩惱,有貪就有瞋恚,菩薩六度第一度布施度,就是對治貪欲,戒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貪欲的對象無量無邊,性質就是慳貪,自己有的不肯布施給別人,自己沒有的想要得到貪求。求得之後想要得更多,貪得無厭,不知足,這就不自在。譬如說我們現在有一百萬,看到別人有一千萬,我們要跟他比賽,我們想要跟他一樣,甚至要比他多,貪心就一直起來。所以貪欲重,把我們放在天堂也不會快樂,錢再多的人也不會快樂,為什麼?他永遠都不知足。什麼人最快樂?知足的人,所謂知足常樂,能夠知足的人他最快樂,他能夠得到自在。所以戒貪欲能夠得到五種自在,『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諸根」就是六根具足。「三業自在」,身語意自在,簡單講就是身心自在,因為你不會去貪求就自在了。你若起貪心永遠都不會滿足,永遠都在追求物欲的享受,永遠都不夠,當然你就不自在。讓你再有錢,再有地位,再有聲望也不自在。所以離貪欲可以三業自在,諸根具足。

  『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奪』,你自己所有財物,一切冤親債主、盜賊不會把它搶走的,這就自在了。錢存在銀行,投資什麼生意不一定自在,做生意有賺有賠。有些錢,想要保持不讓它貶值,更希望這個錢能夠增加,總是想盡方法要如何做生意、投資,或是置產,買什麼?買土地或者買股票種種的,就是要保持我們財物不斷的增加。是不是自在?不自在,患得患失,投資怕賠錢,心一天到晚為錢財煩惱,這就不自在了。這個原因就是貪欲。如果永離貪欲,你的財物就自在,不管做什麼生意,冤親債主、盜賊都沒有辦法奪取你的,這是最自在。

  這一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下面下一集再繼續跟大家報告。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