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如何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1999/10/22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WD19-001-0002

  大家請坐,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修,阿彌陀佛。

  今晚繼續跟諸位報告《了凡四訓•改過之法》,也就是這次講座的題目,「改造命運的理論與方法」。昨晚我們講到改過要發恥心、要發畏心。恥在佛門叫做慚愧,就是慚愧心;畏心就是敬畏之心,知道做不好的事情、做壞事,天地鬼神都看得到,也聽得到。今晚繼續講第三種,請大家掀開課本「三」。頁數,我這一本書可能跟大家的不同,這裡有字幕,大家看字幕,我先將這段文念一遍:

  【第三須發勇心。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與抉剔。大者如毒蛇嚙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此風雷之所以為益也。】

  這是教我們要『發勇心』,「勇」就是勇猛精進之心。勇心要怎麼發?我們為什麼不能發起勇心來改過,來懺悔罪業?這裡給我們說出原因,就是『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因循」就是一天過一天,一日過一日,每天醉生夢死的過日子,這就是因循,不知道發奮,不知道求進步。「退縮」就是我們平常講的退轉、退步,不進則退,我們如果沒有進步,就一定退步。古人有個譬喻,好像逆水行舟,一條船行駛在逆流的水上,這條船如果沒有向前進,一定會退回來,所以就退縮、退轉了。

  我們要發勇心改過,『吾須奮然振作』,「振作」就是提起精神,精神要提起來。『不用遲疑』,「遲疑」就是不要再等待了,不要再懷疑,所以下面跟我們說,『不煩等待』,不用再等,不用再考慮,遲疑也是考慮的意思,考慮我這個過失到底要不要改?不用考慮,不用再等待了,發現過失馬上就改過來,不管這個過失大或小。『小者如芒刺在肉,速與抉剔』,這是說再小的過失,這個過失不是很重,不是很大,但也要趕快改過來。就是沒發現就沒辦法,如果發現要趕快改過來。好像我們的肉被小刺刺到,可能大家有經驗,刺插在肉裡一點點,你就很痛、很難受,會想趕快把這一根刺拔出來。這是譬喻我們小的過失,較小的過失,要像那根刺在我們的肉裡面,趕快把它拔出來一樣。

  『大者如毒蛇嚙指』,「大」就是大的過失、嚴重的錯誤,要像毒蛇咬到手指一樣,我們知道被毒蛇咬到手指,如果不趕快斬斷手指,毒性攻心,人就死了。所以被毒蛇咬到手指就不能再考慮,不能再等待,趕快斬斷手指,毒才不會傳到心,人的性命才能保住。這是比喻我們如果犯了嚴重的過失,就要像毒蛇咬到手指,趕快斬斷它一樣的來改過,這都是形容。『無絲毫凝滯』,沒有一絲毫的考慮、等待,立刻很快速的改過來。

  下面這句也是譬喻,『此風雷之所以為益也』,這是以自然界,「風」就是刮大風,「雷」就是下西北雨,下雨會打雷。風、雷對自然界的萬物有很大的利益,像刮大風、打雷,地面上如果有一些不好的細菌,風吹一吹,下大雨,打雷就下大雨,風吹雨淋,細菌就會被消滅。風雷來的時候很快、很快速,不是慢慢的來,像起風的時候,速度很快。新加坡這裡沒有颱風,台灣每年都有颱風,風來得很快。下雨打雷,這裡是常常聽到,要下雨的時候會打雷,雷來的速度很快、很快速。這是形容、這是譬喻,我們要發勇心來改過,要像這種情形這樣來改。下面這段告訴我們,如果發這三種心來改過,不管什麼過失都能改過來。

  【具是三心。則有過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我們要是具足前面所說的,恥心、畏心、勇心,這三種心來改過,沒有什麼過失改不了,『有過』,有這個過失都能改過來。『如春冰遇日』,這也是譬喻。新加坡的氣候一年四季都是夏天,氣候變化不大。在中國、其他的地區有分四季,春、夏、秋、冬四季。在冬天會結冰,像中國大陸的北方,南方也有,高山的地方、寒冷的地方,冬天會結冰。冬天結冰到了春天,春天的太陽出來,太陽出來晒到冰,冰就溶化,化成水。所以這是譬喻我們改過,發以上這三種心來改過,過失就好像冰一樣,冬天結冰很久,到了春天,太陽出來一晒到這個冰,冰馬上就溶化,很快化成水。我們如果用這三種心來改過,就好像「春冰遇日」,什麼過失都能消除,所以說『何患不消』。下面說:

  【然人之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驗亦異。】

  我們人的過失,「改」有三種方法,這三種方法所得到的效果都不一樣,『效驗』是說效果不同。第一種是『從事上改』,「事上改」就是從外表、外面事相來改;有的『從理上改』,理是明理,明瞭這個道理,為什麼要改過,從理論來下手。還有一種是『有從心上改』,直接從我們的心來改,所以這三種方法用的『工夫不同』,所以效果就不同,『效驗亦異』,就是效果不一樣了。下面就將這三種改過的方法給我們說明。請看下文:

  【如前日殺生。今戒不殺。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強制於外。其難百倍。且病根終在。東滅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第一種就告訴我們從事上來改,舉個例子,因為我們的過失很多種,每個人的過失也不一樣,但是這裡舉出這個例子,就是一般人普遍會犯的過失。這個過失就是殺生,『如前日殺生』,「殺生」這件事情,沒有學佛的人,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犯這個過失,沒有直接殺生也會間接殺生,這是大多數人都會犯殺生的毛病。殺生,一般人總認為是合理的,沒有人會覺得殺生是錯誤的、是不正確的,所以先舉出殺生這條,這條就是普遍都會犯的過失。「前日殺生,今戒不殺」,「前日」就是以前,以前我們常常殺生,每天吃肉,現在學佛了、修行了,知道殺生不好,現在從今天起戒殺,不殺生。

  『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怒詈」也是一般人普遍存在的毛病,「怒」就是發脾氣,壞脾氣、發脾氣。每個人都有脾氣,只要是凡夫都有,除非聖人才沒有脾氣,起碼你要證到阿羅漢果以上,就不會發脾氣了。凡夫脾氣有的大、有的小,只是這個差別而已。有的脾氣差,有的脾氣好一點,好一點不是說他完全沒有脾氣,只是比較沒那麼嚴重,都有。「詈」是罵人,古人罵人罵得很難聽叫做「詈」。「今戒不怒」,現在聽到發脾氣不好,現在開始不生氣了,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發脾氣。前面舉出這兩條,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普遍,大多數的人都有這種毛病,先拿這兩條來說,當然其他的過失有很多種。

  『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強制於外,其難百倍』,這是從事上改。聽說殺生不好,現在不殺生;聽說發脾氣不好,現在不發脾氣。不知道什麼道理,只有從事上來改,這是勉強的、強制的來壓住,當然這個就很困難,「其難百倍」,這是形容如果是這樣來改過,這樣很難。而且他的病根總是還在,『東滅西生』,這個過失,壓住這個過失,別的過失又起來,這不是『究竟廓然之道』,就是從事上改,這不是很圓滿,這個不圓滿、不究竟,而且過失的病根總是存在著,改得不徹底。下面又進一步的說,從理上改。從理上改跟事上改,理是高一層。

  【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善改過』就是改過這個方法比較好,比較會使用改過的方法,這種人他怎麼改的?『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就是這個事情還沒有禁止它,譬如我們前面講的殺生、發脾氣,還沒有禁止之前,先去了解、先去明瞭那個道理,為什麼我們不能殺生?為什麼不要發脾氣?下面就跟我們說出這個道理:

  【如過在殺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戀命。殺彼養己。豈能自安。】

  這是譬喻我們過去是在殺生,殺業造很重,我們就要去想,『思曰』,「思」是我們心裡想。『上帝好生』,這個「上帝」,佛經上說忉利天主,一般的外教就是說上帝,中國道教說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是這裡講的上帝,佛經上叫做忉利天主。「上帝好生」,佛經上告訴我們,能夠生天道,不要說當了上帝,就是生天道當天人,最起碼要修中品的五戒十善。如果要當上帝,五戒十善要修到上上品,才能往生到天國去當上帝。五戒十善第一條就是不殺生,所以沒有那種很愛殺生、都沒慈悲心的人往生到天國當上帝的,沒有這個道理,這個跟業因不符合。所以上帝都是有仁慈之心,有好生之德,「好生」是說看到生物,看到萬物,都希望所有的生物好好的生長,讓它自然生長,不忍心去殺害,這是上帝的存心。

  一般外教的講法跟經上講的就不同,一般說上帝創造萬物,萬物就是要給人吃的,雞鴨、飛禽走獸、水族的魚蝦,這都是上帝創造給人吃的,我們人吃牠是應該的,一般外教都是這種講法。這個講法跟佛經上講的就不一樣了。實際上,上帝的意思不是這樣,是我們人誤會,錯解了上帝的意思。人愛吃,這筆帳就算在上帝的頭上,實在是人自己愛吃,愛吃改不掉,就說上帝要給人吃的,如此說是比較有理由將這筆帳推到上帝那裡去。但是到時候上帝也不認帳,最後上帝說:「誰吃的誰去還債」。所以這是不合理的,這個講不通。所以我們還沒有戒殺生,要先了解這個道理,為什麼不能殺生。另外一方面,『物皆戀命』,「物」就是這些動物都會貪戀自己的生命,一隻螞蟻也會怕死,不相信,你看在地上爬的螞蟻,你要抓牠,牠也會一直跑,牠也怕死。這麼小的動物也愛護自己的生命,其他的動物當然都是一樣,「物皆戀命」。像鳥也是一樣,鳥,我在國外,外國人保護動物比東方人做得更好,在歐美還有澳洲,他們保護動物做得很好。雖然他們有吃肉,有殺生,但是他們有個範圍。

  在中國,包括台灣這個地方,吃肉殺生,可以說什麼都吃,反正能吃的都拿來吃,所以在台灣流行一句話,這是佛門裡面說的,天上飛的不吃飛機,飛機在天上飛,那個不能吃就不吃;地上跑的,車子不吃,火車、汽車不吃,但是在爬的動物,都有吃、都能吃;在水裡游的,船不吃,剩下的也都能吃。所以台灣有一段時間鳥被抓得快絕跡,一些伯勞鳥,伯勞鳥是從別的地方飛來的,一段時間就會飛到台灣南部。台灣南部一些抓鳥的人,就拿網子去網牠們,他們說:「鳥就是飛來要給我們吃的」,其實不是要給我們吃,牠是要來這裡過冬的。在台灣的鳥,人一靠近,牠就飛走了,遠遠的看到人,還沒靠近,牠就飛走了。鳥也知道這些人會抓鳥去吃,所以不敢靠近。在美國還有澳洲,我看那裡的鳥不怕人,都是野生的,不怕人。我有一次在澳洲,還餵鳥,那些鳥很漂亮,你拿餵鳥的食物給牠吃,鳥就會飛到你的頭上、肩膀、手上,一次來四、五隻,牠們知道那些人不會抓鳥吃鳥肉。如果那些鳥要飛到台灣去,差不多都變成烤小鳥,都到人的肚子裡去了;不然就被抓去燉補,鴿子被抓去燉補,鴿子、斑鳩被抓去燉補,所以殺業較重,亂吃。所以現在發生大地震,這也是有原因。昨天又在地震,殺生、殺業較重。

  前陣子我要來的時候,南投那裡房子倒了很多,很多人跑到外面住,沒東西吃。慈濟,台灣慈濟,專門做救濟的佛教單位,就去煮給那些人吃。慈濟是佛教的,煮素食的;那些災民是吃葷的、吃肉的。他們說:「你們煮得這麼難吃,沒有營養,都弄素食給我們吃」!他不感謝,反而埋怨,埋怨煮的這些都沒肉也沒魚,煮素食給他們吃,都沒有營養。這就是說明殺生、吃肉的習氣很重,就是這裡說的過失很重。我們如果想要戒吃肉,就先要想到「物皆戀命」。那隻雞、那隻鴨我們要抓來殺,牠也會跑給我們追,牠不是心甘情願給我們吃的。不相信,你如果要殺雞,你抓牠來殺,看牠會不會跑?

  大概三、四十年前,台灣還沒有現在這麼發展,大部分郊區的家庭都有養雞鴨,養豬、養雞、養鴨。我家也不例外,豬也養、雞也養、鴨也養。逢年過節就看到我爸爸在殺雞,殺雞、殺鴨。有時候要抓雞鴨來殺,牠們會跑,就一直追。這個現象就跟我們說明,牠也是怕死,牠不是不怕死,牠不是心甘情願要給人吃。從這個現象來看,上帝說那是給人吃的,這講不通。所以要想到這條,『殺彼養己,豈能自安』,想到這裡,我們殺牠,吃牠的肉,我們自己才有營養,這樣的心能過得去嗎?心能安嗎?要常常這樣想。但是要想到這一點,也要有相當的功夫,這個境界要很高,不然看是看了,吃的時候就忘記了,肉還是很好吃,聞到肉味都忘光光了,不管安不安,先吃再說。所以這也要觀想,觀想一段時間,你真的感受到、體會到,這樣才有效果。所以不殺生、吃素,我們看起來不是很困難,但是還沒有開始戒殺吃素的人,可能有相當的困難,這要去修,要常常做如是想。

  【且彼之殺也。既受屠割。復入鼎鑊。種種痛苦。徹入骨髓。】

  這也是確實的。我們殺畜生,殺牠、割牠,殺、割之後,放到鍋子裡,放到鍋裡去滾或油炸,那就是『種種痛苦』。以前我十幾歲的時候,我爸爸很喜歡去抓泥鰍,泥鰍在這裡有沒有看過,我不知道;台灣田裡都有泥鰍,差不多這麼大,去抓泥鰍。活的泥鰍放在水桶裡,洗一洗,活生生的;鍋子燒一鍋油,油滾了,活生生的泥鰍就倒下去。我想到當時的情形就是這裡說的『徹入骨髓』,活生生的下油鍋,那個痛苦可以說入骨髓裡了,所以「種種痛苦」。

  【己之養也。珍膏羅列。食過即空。疏食菜羹。儘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損己之福哉。】

  這是說我們吃再好的東西,山珍海味,吃得再好,吃了,過喉嚨之後,下去就不知道什麼滋味了,『食過即空』了。我們要吃的東西很多,『疏食菜羹』就是蔬菜、菜類,很多,都可以吃,可以『充腹』,能吃得飽,何必要去殺害動物的生命,來損我們自己的福報?殺生也會損我們的福報,損失我們的福報。這個公案故事,《安士全書》就說了很多條,說很多。現在素食在東南亞這個地區,吃素非常方便,像新加坡這裡,素食餐廳也不少,很多。諸位來居士林念佛,或來這裡共修、做法會,居士林都煮素食。諸位要是吃過就知道,這伙食也不錯,不輸吃肉的。

  現在台灣素食店的花樣很多,中餐、西餐、自助餐、辦桌,也有日本料理,還有像四川的麻辣火鍋,這些都有。有些剛吃素食的,還會想念肉的滋味,台灣有很多做素食的人就動腦筋,譬如我們吃的魚丸,魚丸這裡有沒有,我不知道。台灣的魚丸是用魚漿去打的,一顆一顆。素食有做素丸,但是吃起來跟葷的魚丸味道很像。做素肉,也有羊肉,也有牛肉,也有豬肉,吃起來味道很像,口感、味覺也跟肉做的很像。有一次我就懷疑,是不是生意人壞心眼,真的拿肉來做,跟我們說是素食的,讓我們吃素的人都在吃肉還不知道。之後有一次我就去調查、去問,問做素食的老闆,問他:這是怎麼做的,怎麼會有那個味道?魚丸做起來真的像魚的味道,有魚腥味,那個味道很重。他才告訴我說:這個有辦法,能做到很接近。他們拿海裡的海藻,像海菜類、海帶類,海藻熬湯,熬那個汁,把那個汁摻入菜裡來做,做起來一顆很像台灣的新竹貢丸,魚丸的樣子,吃起來脆脆的,還有魚腥味。我知道他們做素食的人,腦筋動得很快,這也是接引一些剛吃素的人,還不能完全放下吃肉的念頭,也是個方便法。

  所以在東南亞這個地區,還包括美國,美國的素食餐廳也愈來愈多。我之前去聖荷西、舊金山都有素食餐廳,那些同修帶我們去吃,都很方便。如果到國外不巧到葷食餐廳,請他們煮素食,這也是可以的。在東南亞這一帶,吃素食確實很方便,現在新加坡素食餐廳也很多,煮得都不錯。諸位如果有機會到台灣,我請你們去吃,我請您們,我打齋。請你們吃那些花樣,生意人的頭腦很會想,花樣很多,看你要吃日本料理,還是要吃四川麻辣火鍋,那都有素食的。還是要吃臭豆腐,臭豆腐還有分幾級臭的,這都有素食的。現在這裡說的這一句,確實對我們現前來說,我們吃這些都吃不完了,我們不需要吃肉,跟眾生結冤仇,所以「疏食菜羹,儘可充腹」,我們不必去殺生,來損我們的福報。

  殺生確實是損福,吃素有它一定的好處跟功德。經上告訴我們這個因果,殺生重的人果報就是短命,就是壽命短。殺業重的,壽命短,比較會遭遇意外災難,天災人禍。殺生如果嚴重會引起刀兵劫,刀兵劫就是戰爭。所以古大德根據佛經告訴我們,這個世間如果希望沒有刀兵劫,不戰爭,除非眾生不食肉。除非眾生不要吃肉,大家都不吃肉、不殺生,這個世間就不會戰爭了,就沒有這個刀兵劫。由此可知,這個刀兵劫主要是從殺生來的,冤冤相報,殺業累積,一直累積,累積到很大業力的時候,就引起刀兵劫,引起這個戰爭,一次的總報復。所以殺生會引起刀兵劫,對個人來說,壽命短,還有多病,身體不健康,病很多。所以不是肉吃得愈多,身體愈健康,這跟佛經講的剛好相反,殺生愈重,肉吃愈多,身體是愈不健康,壽命想要延長,卻愈來愈短,這變成反效果了。

  我們如果能夠放生,愛護動物,可以素食,壽命會延長,身體健康。這個情形,我自己能為諸位做個見證。我還沒有出家之前也是吃肉,實際上,我自己很愛吃,肉吃得很多。我是出家那天,剃度那一天開始吃素。剃度前一晚還有吃肉,這個要坦白,不能欺騙大家。以前我最愛吃海產,海產類的像生魚片、沙西米,那個我吃得最多。很愛吃肉類,吃到最後身體很不好,出家前十年的身體都不好。出家吃素,出家到今年剛好十五年。十五年,我的身體明顯改變是在第十三年,就是九六年,九六年來這裡講《無量壽經》,那時候體質開始很明顯的改變。之前有改變,改變不是很明顯。從九六年到這裡跟大家報告《無量壽經》,那時候開始到現在,這二、三年身體改變感覺很明顯。以前我的體重保持五十五公斤,怎麼吃都吃不胖,很能吃,吃不胖,不吸收,以前就是這樣。這一、二年體重增加十公斤了,現在差不多六十五、六十七,增加十公斤。這說明素食並不是沒有營養,而且身體有明顯的改變,這個我自己很清楚的感覺到,這是吃素的好處。吃十幾年,有這個好處,有這個效果。所以大家如果能夠發心戒殺、素食,對我們身體會改善,對這個世界的災難會消除,這是印光大師在「護國息災法會」特別強調這點,如果要想消災免難,就是要提倡吃素念佛。吃素就是吃素食,再來念佛,這就一定能夠消除一切災難。下面說:

  【又思血氣之屬。皆含靈知。既有靈知。皆我一體。縱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親我。豈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於無窮也。一思及此。將有對食傷心。不能下咽者矣。】

  『又思血氣之屬,皆含靈知』,這是說動物,動物雖然不會講話,但是牠有靈性,牠也有知覺,也會感覺。就是剛才講的,像螞蟻這麼小隻,牠也愛牠的生命,牠也是有感覺。『既有靈知,皆我一體』,牠既然有感覺,有「靈知」,跟我們一樣,都是同一體。不要說人家用刀割我們,打我們一下就會痛,就有感覺。動物也是一樣,既然同樣有感覺,就是同一體。同一體的道理很深,我們如果深入大乘經典才能夠了解。我們導師淨空老和尚最近講《華嚴經》,對這方面的理論特別深入的介紹,我們大家來聽《華嚴》,就能夠知道,知道萬物、整個法界跟我們是一體,都是同一體。

  既然是同一體,『縱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親我』,既然知道牠跟我們是同一體,牠有感覺,我們也有感覺;牠有靈知,我們也有靈知,縱然我們修持修得不好,不能使這些低級動物尊敬我們、親近我們。修持德行比較好的、比較高的,能感動這些低級動物。這個事實,我們看印光大師的傳記,傳記裡面有記載。印光大師在浙江普陀山藏經樓住三十年,他要去住普陀山的時候,那裡的常住當然就幫他安排寮房,安排一間寮房。那間寮房不管什麼人去住,蝨子、跳蚤很多,跳蚤很多。那些人聽到老法師要來住,大家想要趕快把這些蝨子、跳蚤趕走,清理乾淨。像現在說的蚊蟲、跳蚤、蚊子、蟑螂,現在我們是買殺蟲劑噴一噴,把牠們噴死。古時候沒有這種東西,就是打掃清理乾淨,把牠們趕出去就是了。印光大師就告訴他們:不用了,蚊蟲、蝨子、跳蚤都不要趕牠們。他說:我如果住在這裡,牠們都沒有搬走,這證明我修得不好,牠們不尊敬我,所以才會在這裡擾亂我,我要提醒自己還要精進來改過、來修行。他說:我自己如果修得好,我們不用趕牠,牠們自動就搬走了。所以印光大師就說:不用趕走這些蚊蟲。結果老法師一搬進去住,很奇怪,蚊蟲、蝨子、跳蚤都自動遷單,搬得乾乾淨淨,連一隻都沒有,都沒有去叮老法師。有這個公案,這個公案,我們可以相信。

  另外一個是我親身的經驗,我們看公案好像在看故事,我們又沒有見到,真的是這樣嗎?有時候我們自己可能就不太相信。差不多應該是十年前了,我在台北景美華藏圖書館,有一位姓葉的居士,她專門發心插花,花插得很好,一星期插一次。星期日共修,她星期六下午就去插花,放在佛前,放在菩薩的聖像前面,供佛。十年前華藏圖書館那裡老鼠特別多,新加坡這裡不知道有沒有老鼠?老鼠很多,晚上老鼠都在天花板上開運動會,晚上躺下睡覺時,上面就轟隆作響,跑來跑去,被吵到睡不著覺。有一次跟我師兄,兩個人被吵到受不了,去抓老鼠。師兄拿水桶,我拿臉盆,要去蓋老鼠,看到老鼠跑出來,去蓋牠。兩個人一直抓、一直蓋,老鼠一直跑、一直跳,後來跳到馬桶裡去,跳到馬桶就跳不出來,被我們抓到了。當然我們是出家人,不能殺生,就把牠抓到山上去放生,抓出去,驅逐出境。

  老鼠是愈來愈嚴重,在天花板開運動會不打緊,接著跑到佛桌上吃那些花,牠吃花都是趁我們在睡覺的時候,牠才上去吃。那時候圖書館沒有人,只有我跟師兄兩個人而已。後來師兄去美國,剩下我一個。我一早起來就要當香燈,要擦佛桌、換水、整理花。每天早上起來,老鼠吃花,吃到整個佛桌的花亂七八糟。吃花沒關係,老鼠還尿尿,很臭!那時候我就起煩惱了,被老鼠搞得起煩惱。起煩惱也沒辦法,也不能放老鼠藥毒死牠們,不行!不能用老鼠籠抓牠們,也不行。只能用抓的,抓到就去放生。以後仍是沒辦法,自己想想那時候可能我們修得很差,所以老鼠才會這樣。

  又過了一段時間,老鼠還是每天吃花,有一天葉居士去插花,她去整理剛好看到,看到花都被老鼠吃成這樣子。之前我就有告訴過她,那天葉居士就發脾氣了,她就在佛前罵那些老鼠,她說:我辛辛苦苦插這個花是要供佛菩薩的,你們怎麼可以亂吃?吃的亂七八糟,這對佛很不恭敬!一直罵牠們,不准牠們以後再來吃。葉居士在佛前發脾氣,一直罵,說也奇怪,經過那次她罵過之後,老鼠就沒有再來了,晚上也沒有在天花板上開運動會了,更不敢上來吃花,老鼠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就都不見了。以後游居士,就是悟忍,在淨宗學會幫師父煮飯的悟忍法師,那時候還沒出家,那時候她就說,不然她發心在佛前替這些老鼠皈依,請師父幫牠皈依。

  那次的經驗使我覺得古大德說的低級動物,我們人如果有修持,可以感化低級動物。我想由這次的經驗,確實有這個事情,因為我親身也遇過這種事情。葉居士可能罵的時候是用至誠心去罵,因為她一星期固定去插一次,從來不休息,插花也是要花錢買,苦心、長時間來插花,確實這個發心不簡單。所以當時以她發這個心的身分來罵老鼠,老鼠可能受到感動。另外一方面,我想可能護法神有聽到,將這些老鼠趕走。所以人如果修持修得很好,不但可以感動人,連低級動物都會被感動,可以感化牠。所以為什麼佛菩薩可以在三惡道教化眾生,就是他有修到那裡,他的德行有到那麼高,這都是事實。我們現在還無法修到如此,讓低級動物尊敬我們、親近我們,但我們總不能殺害牠的生命。反過來又殺害牠的生命,反使這些動物來報復我們,『仇我憾我』,「仇」是跟牠結冤仇,「憾」是怨恨。不能跟牠結這個冤業,因為殺生是結很大的冤業。所以想到這裡,『一思及此,將有對食傷心,不能下咽者矣』,我們能夠想到這一點,對肉食,我們看到就吃不下了,就傷心了,就吞不下去了,「不能下咽」就是想吞吞不下去。這是講殺生。下面講到性情,發脾氣: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於我何與。本無可怒者。】

  我們以前如果很喜歡發怒,很愛發脾氣,我們要怎麼想?要想人非聖人,每個人都有他的缺點,也有他的優點。『人有不及』是說他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每個人都有。我們想到這一點,『情所宜矜』,就是我們要憐憫他,反過來要憐憫他,憐憫他這個過失,原諒他這個過失。這個人縱然很無理,『悖理』就是很無理,他這個人很不講道理,但不講道理是他的事情,於我不相干,就是跟我不相干。無理是他無理,那是他的事情,跟我本來就不相干。所以想到這裡,『本無可怒者』,想到這裡就沒什麼好生氣的,沒什麼好發脾氣的,這是他個人的事情,我們要原諒他,憐憫他的過失。

  【又思天下無自是之豪傑。亦無尤人之學問。】

  這是再進一步想,『天下無自是之豪傑』,「豪傑」是古人說的英雄豪傑,豪傑是說一個人,他的才能超越一般人叫做豪傑。「無自是之豪傑」是說沒有自以為是的豪傑,自以為是就是自己想的、自己所做的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都不對,沒有這種豪傑,沒有自是的豪傑。真正的豪傑都很謙虛,沒有自以為是的這種豪傑。『亦無尤人之學問』,「尤人」就是怨天尤人,說這個人很有學問,一句古話說:「學問深時意氣平」,就是學問愈高愈深,我們的心愈平和,心平氣和。一個人要是心平氣和,他的學問就愈深,不會怨天尤人,不會怪別人。所以還會怨天尤人,還會一直怪別人,說他很有學問,沒有這種道理,沒有這種尤人的學問。凡是有學問的人總是心平氣和,不會怨天尤人,不會見怪別人。不會怪別人,反過來反省自己,所以下面就又告訴我們:

  【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

  別人對不起我們的地方,對我們無理的地方,他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不得』是做得不妥當、不好的地方,我們反過來反省自己,這都是自己的德,德是道德,道德學問修得不夠,『未修』是還沒有修,修得不夠。我們修得不夠,所以『感未至也』,我們自己修得不夠,所以無法感動對方,無法感化對方。

  【吾悉以自反。】

  我們反過來反省自己,檢討自己。

  【則謗毀之來。皆磨煉玉成之地。】

  別人毀謗我們,毀謗就是沒有的事,別人說成有,你不是小偷,別人說你是小偷,這是毀謗。你不是這樣子,別人說你是,就是毀謗。遇到別人毀謗我們,無理的侮辱我們,『謗毀之來,皆磨煉玉成之地』,這都是在磨錬我們的心地,這裡的「地」是譬喻,就是指我們的心地,磨錬我們的心性,磨錬我們的性情。「玉」是玉石,玉如果沒有經過磨鍊,玉在石頭裡面是不漂亮的。像我們到銀樓、金飾店看的玉,看起來很美,那是經過磨鍊,將雜質都磨掉,所以這個玉就很美麗、很美觀。這是形容我們凡夫的心好像石頭裡的玉,不經過磨鍊就無法形成一塊好玉,所以別人對我們的毀謗,對我們無理的侮辱,都是磨鍊。

  【我將歡然受賜。何怒之有。】

  我很高興,『然』是很自然,很高興、很自然的接受,接受他賜給我們磨鍊的機會。『何怒之有』,是說何必要生氣,何必要發怒?毀謗不怒,我們導師淨空老和尚,確實這方面修得我們看了都沒話講,可以說如如不動。最近,我上次來新加坡,台灣有一個出家人,也是出家人,登報紙,登在自立晚報罵我們導師,罵得很難聽。我不知道,就是桃園一位同修看到,他把報紙剪下來影印給我。那個同修說:我也寫了一篇要反駁他。他看了罵人的那篇,也寫一篇要去登報,拿到台北來給我,他說:這個要登報,不知道好不好?我說:這是罵老法師的,不然我帶到新加坡請教老法師看看要不要登?內容我是沒看,因為我的功夫還沒有師父那麼好,怕看了之後會發怒,所以我不敢看,我就拿去給師父看。他寫的反駁我也沒看,我把它摺一摺,大概看了一下,相罵沒好話,不用看了,一定很難聽。

  我就帶來新加坡,拿去淨宗學會給導師看,我說:師父,這是人家罵你的,你看一看。還有一位同修要替你出氣,寫了一篇文章要反駁他,要去登報。師父說:不用看了,就讓他去罵,罵累了,他就不罵了。我就把報紙捲一捲,拿到碎紙機去碎掉。回去我告訴那位同修說:師父說沒有關係,讓他去罵,繼續讓他罵,看他能罵多久。最近好像沒有登了,可能登也要錢,登久了、罵久了,都不理他,罵久他就累了。確實這是一個方法,所以這都是我們學習的地方。下面又告訴我們:

  【又聞謗而不怒。雖讒燄薰天。如舉火焚空。終將自息。】

  這條就講到了,我們聽到別人毀謗我們、罵我們,如果不生氣,他罵得很厲害,就好像點火把,火點火把,那個火把如果沒有東西燒,燒久了,火自然就熄了,燒久了就不見了,『終將自息』,到最後就熄了。火把點久了,油乾了,燒久了就沒有了。如果別人毀謗我們,我們生氣跟他相罵,愈罵愈烈,拿柴添火燒(火上加油),好像那把火,拿柴、扛柴放進去,當然火愈燒愈旺了。如果你都不理他,好像你不去扛柴放在上面,火把燒到最後就不見了,所以說「終將自息」,自然就熄了。

  【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

  『蠶』就是台灣話說的「娘子」,那種蟲會吐絲,吐絲自己捆自己,自己綁自己。這是形容別人毀謗我們,我們也不要辯解,不要解釋,讓他去罵,像老法師這樣被人登報罵,罵到無法入耳,讓他去罵。你不要生氣,不要理他,你如果還要理他,像那個同修還要寫一篇跟他辯論,愈辯愈烈,他就有對象了,可能到現在還在登。如果你跟他辯論,就像這個蟲吐絲,自己綁自己,『自取纏綿』,自己綁自己,自己捆自己,這不需要。

  【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

  我們生氣,不但對事實沒有幫助,對自己沒有利益,而且有損害。第一個損害的就是我們的身體,中醫說怒傷肝,愛發脾氣會傷到肝氣,肝臟就比較不好,當然對身體其他方面都有損害。發怒如果失去理智,做出傷害對方的事情,這事情就更嚴重了,所以不但沒有利益,反而有損害。就是這樣去想。

  【其餘種種過惡。皆當據理思之。此理既明。過將自止。】

  這是說其他的過惡,『種種』是很多的過失、惡業,我們應當要根據這個原理原則,好好去想,為什麼我們不能這麼做。這個道理如果明瞭,過失自然就停止了。像前面講的,知道別人毀謗我們、侮辱我們,我們生氣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有害,這些道理想通了,自然過失就停止了,這是說從理上改。所以我們聽經,讀聖賢書,主要是明理,明瞭這個事實,明瞭這個道理,道理明瞭,我們自然很歡喜這樣做、這樣修。如果我們對這個道理不明瞭,「為什麼我不能生氣?他罵我,我就罵回去了」。

  去年我去西班牙,西班牙請我去講《了凡四訓》,會長有個兒子受歐美教育的,西洋教育,去美國念過書,最近送到法國去讀書。也有教他中文,看得懂也聽得懂。會長夫婦倆很希望兒子能學佛,我去講,趕快叫他來聽,也有看《了凡四訓》。聽到這一段,「聞謗而不怒」,他說:哪有這種事?我們在法國念書留學,都是說我們要據理力爭,哪有聞謗不怒的?他說:這點我就想不通。所以西洋教育跟東方教育不同,接受西洋教育,他沒有這種觀念,你要叫他改變,很不簡單,很困難。所以佛法無法在西洋弘揚,這個問題就在此地。就是基礎、基本的教育,東方跟西方基本的道德觀念、道德思想,基本不同。

  聞謗,這是比較深,但是講第一條殺生,西洋人容易聽懂,這條看得懂。再來的道理就比較深了,他們不容易了解。所以釋迦牟尼佛的佛法,為什麼在中國能發揚光大?釋迦牟尼佛不是偏心,對中國人特別喜愛,不是的。主要是中國人有儒家跟道家的教育基礎,道德教育。佛陀滅度之後,也是交代他的弟子四面八方去傳教,去弘揚佛法,當然歐美、中東那邊都有。佛絕對不會偏心,不會不理那些人,不會偏心。但是去弘揚,為什麼都不能生根?主要是他們沒有這個基礎。弘揚到中國,中國有這個基礎,可以接受大乘佛法,主要是這個原理,所以不是佛偏心。

  我們現在接觸歐美人士,了解他們的教育,知道他們的思想,他們心裡想的跟我們這裡所想的,完全不一樣。不一樣,佛法還是要普度眾生,那些人也是要度,所以現在新加坡淨宗學會做一些英文的翻譯,將來如果有因緣,其他國家的語言也能翻譯,翻譯都是很淺顯的。很淺的佛法,他們體會得到,他們能了解,能夠接受,這先告訴他們,以後慢慢再深入。現在先跟他們種個善根,種子先撒下去。像我們現在去歐美,現在是播種子,像現在請佛像過去,讓他們看一下,念一下,種個善根種子。

  去年我去西班牙,再回來新加坡,我在飛機上,隔壁坐了兩個西班牙的年青人。坐很久,差不多剩下四、五個小時就到新加坡了,那兩個年青人可能飛機坐久了,從西班牙坐了十七個鐘頭,可能無聊,那兩個人一直想跟我說話。說西班牙語我聽不懂,講到最後,我跟他們用比的,他們也用比的。他們問了老半天,我講他聽不懂,他講我也聽不懂,他拿護照出來給我看,我才知道原來他是問我從哪裡來的?從哪個國家來的?我就拿護照給他看,他說:「你是台灣來的」,說這一句我就聽懂了。後來他告訴我,他比「我」,巴塞隆納,他住巴塞隆納。我知道巴塞隆納,我有去過,可能是要來新加坡比賽,要打球或是什麼的。講到最後,我想這是機會,也是因緣,剛好坐在他們隔壁。我心想最好是都不要跟我講話,讓我安靜一下,但是他們一直要跟我講話,很熱情的一直要跟我說話。後來我趕緊把僧袋拿出來,我有帶阿彌陀佛的佛像,還有念珠。講到最後,我想一句「阿彌陀佛」就全解決了,一句「阿彌陀佛」走全世界,講不通,「阿彌陀佛」,念珠拿起來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教他們念,最後是用這個方式告訴他們。念阿彌陀佛,很快就會了,外國人念這一句比較簡單,這就是給他種個善根,種個種子,經過無量劫以後,這個善根種子如果成熟,他就能夠得度。所以我們現在去歐美,是在播種子,要說他現在這一生能夠有什麼成就,這很困難,他們的思想跟我們不同。下面告訴我們從心改起,這個功夫最高的。

  【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

  什麼叫做『從心而改』?下面給我們說明,我們的過失有『千端』,「千端」不是只有一千而已,是譬喻很多。這麼多的過失從哪裡來的?從心,從我們的心造出來的,過失再多,總是沒有離開我們的心,『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我們的心如果如如不動,不起心不動念,過失要從哪裡生起?過失自然就沒有了。這就是我們過失的根本是從哪裡產生,給我們說出來,就是從心產生的,我們的心如果能夠不動,過失就沒有了。下面又跟我們說:

  【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

  『學者』就是學佛的人、修學的人,一般說修行人。『於好色、好名』,「色」是指一切物質,「名」是愛出名、名聲。『貨』是貨物,就是有些比較寶貴的東西,一般說寶物、古董這方面的,都是屬於貨。『好怒』就是愛發脾氣。這是舉出幾個例子來說,『種種諸過』,過失很多很多。這麼多的過失,我們不用一條一條去找,不用找一條改一條,這就很麻煩,『不必逐類尋求』,不用一樣一樣的找。

  【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從心上怎麼改?『一心』,你的心都向善的那方面,『正念』,念頭一起來就是善念。什麼叫做善念?我們導師講經常講,起心動念都為大眾設想,這個念就是善念。起心動念如果都是為自己,自私自利,這個念頭就是邪念,就不是正念,不是善念。這是善念跟惡念基本的一個標準,就在此地。我們起心動念都為別人設想,不要為自己想,為自己想就變自私自利。常常保持正念,有一個邪念起來,趕緊改過來,這個不對,這個念頭不對,我又在想自己的利益,不管別人。我們現在反過來要想怎樣去利益眾生?怎麼做對社會大眾才有利益?不要想自己。你常常保持正念,邪念自然就無法染污你了,久了,邪念自然就止了。下面是譬喻:

  【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也。】

  這也是譬喻,『魍魎』就是在陰暗處的鬼。「魍魎」在佛經上就是一種鬼,這種鬼都躲在陰暗的地方,如果太陽一出來照他,魍魎就消失了。『此精一之真傳』,「精」就是精華、精要,就是這個要領,這是「真傳」。我們如果能抓到這個要領,改過要改得徹底就很簡單。古人治心有很多種方法,像了凡居士他用功過格記錄,譬如起一個善念,起一個惡念;做一件好事情,做一件壞事情,每天都記錄功過格。譬如今天做十件好事,做九件壞事,都有記錄。好的記,壞的也記,到最後再扣除,譬如你今天做十件好事,做九件壞事,十減九,剩下一件,剩下一件好事。不能只算好事,壞事不算。它是這樣扣除的,這是功過格記錄的方法。

  還有古人要治心,像前面「立命之學」趙閱道「治心編」。趙閱道是宋朝一個很好的官,他臨終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自在往生。這不是學佛的人,世間人,修持修得好,臨終都能夠自在往生。他每天在朝廷,政府機關上班,一天到晚,今天一天做好事、壞事,存好心還是壞心,他每晚都報告上帝。每晚都在他的家裡,古時候房子都有中庭,中間有個空地,像天井一樣的空地,放了一張桌子,上面放一本簿子,「治心編」,今天做什麼事情都寫在上面。今天一天所做的都寫在這本子上,晚上報告上帝我今天做了什麼;不敢報告上帝的,他就不敢做,像壞事、不如法的事情,他就不敢做,所以他是這樣修治心。

  還有古人治心用豆子,豆子,一種是黑豆,一種白豆,放兩支罐子,譬如一盤黑豆,一盤白豆,放兩支罐子。現在心裡動了一個善念,一個利益眾生的念頭,好的念頭,他就拿一顆白豆放在罐子裡。如果動了一個惡念,「我想去害那個人,要欺負他或是佔他便宜」,存了這個惡念,他就拿一顆黑豆放在另一個罐子裡。剛開始修,一天,黑豆整罐的,白豆才二、三顆,這才發現每天惡念這麼多,善念才二、三個而已。他就繼續努力修行,「這樣不行,明天要進步」。現在如果惡念起來了,趕快轉成善念,天天轉,白豆一天就增加一些。經過差不多半年、一年的時間,白豆愈來愈多。經過三年,每天起心動念都是利益大眾的,不想自己,沒有壞心了,黑豆都沒有了,整罐都是白豆,一天到晚起心動念都是善念。後來他罐子丟掉了,豆子也不用了,用這個方法修三年。這也是一個方法。

  這個方法念佛人也可以用,念佛人很簡單,你如果起一個念頭,不管什麼念頭,凡是起一個念頭,你也可以丟一顆黑豆。這個念頭要趕快轉過來,轉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念是善中之善,這就能放一顆白豆了,也可以這樣修。一天到晚,你看妄念多少,阿彌陀佛的念頭多少,看罐子就知道了,不用問別人。這個靈感,我是在台灣,有一天要從台北去宜蘭,經過坪林的山區,去一間店,路邊有一間店,那間店有一位老菩薩在賣茶葉。老菩薩年紀很大,很有禮,看我們出家人去,泡茶給我們喝。看到老菩薩有一個竹簍放豆子,另外旁邊又放一個,那邊的豆子比較少。她說:師父,我現在在念阿彌陀佛,我念一句就放一顆豆子,念一句就放一顆。她沒有用念珠,她說:我算豆子,我念一句就拿一顆過來。我說:這樣也可以,這樣就知道你一天念幾句佛號,算豆子就知道了。所以我看到這個,想到古人修功過格,修治心用豆子,這也是一個方法。

  念阿彌陀佛的人,有一個方便就是不管什麼念頭,我們的正念就是念阿彌陀佛,沒有夾雜其他的雜念。這一念就是善中之善的善念,這一念是超凡入聖之念,念佛就作佛。所以治心用念佛法門,可以說是最殊勝、最方便。因為古人只能算豆子,他存心的善念可以得到人天福報,但是你念阿彌陀佛,念到像他的功夫,保證你往生西方,往生就作佛了,現在還沒有往生就作佛了,這個效果完全不一樣。所以這把它用在念佛法門,這個成就不可思議,究竟圓滿。有興趣的同修可以試試看,但是要找豆子,找一種白豆、一種黑豆,用兩支罐子。

  念佛也是治心最直接的方法,善念、惡念都不要管它,反正念頭一起來就馬上轉成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這一念代替所有的妄念,你念到都是佛號,沒有其他的雜念,你就成功了。有很多同修說,還是一樣,邊念邊打妄想,這是正常的,如果你都不會打妄想,你就成就了,所以這個沒關係。但是我們要用功,自己要懂得精進,就像古人,他們只想修人天福報就這麼精進,會用黑豆、白豆來要求自己。

  大概七、八年前,一樣在台北景美,我們導師宣揚《無量壽經》會集本以來,大概有十三年了。這十幾年來,讀誦的人很多,尤其導師要求念三千遍的《無量壽經》,還要會背,還要默寫。台北有一位同修,不止一個,很多個會背了,有的甚至不止念三千遍,五千遍、七千遍、上萬遍的都有。有一個同修,我聽他說,他早就會背了,老法師說背《無量壽經》就會開悟,就不會有妄想。他說:我現在《無量壽經》可以倒背如流,一字不差,但是無法對治妄想。我能夠背到一字不差,一方面照樣打妄想,不會背錯。因為老法師講經說,讀經你要專心,專心就是修定,你如果不專心,經就會讀錯,會讀漏了或讀顛倒。這位同修功夫很好,他說:我不會念顛倒,也不會念漏掉,也不會念錯,都念得很正確、很清楚,但是我可以一方面打妄想,就是邊打妄想不怕會讀錯。他說有這個功夫。

  他問我說:還是一樣打妄想,這要怎麼辦?老法師說的這個沒有效,念到會背就沒有妄想,我的妄想照樣很多。我被他問到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後來我想到一個方法,這個方法是以前聽一位同修告訴我,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教人念佛,早晚課每一堂功課念一百零八句的阿彌陀佛,一百零八聲的阿彌陀佛。念珠一百零八顆,一串念珠念完剛好一百零八。他要求念佛的功課,一百零八。我們聽到一百零八聲,這很快,一百零八句阿彌陀佛,不用多久,幾分鐘就念完了,這個功課就交代過去了。但是念是有條件的,他要求念這一百零八句阿彌陀佛,這個過程中不能夾雜一個妄念,這個功課才算完成。譬如你念到第一百零七句的阿彌陀佛,起了一個妄念,前面一百零七句不算,從頭念起,從頭開始念。一定要念到第一百零八句,這當中都沒有一個妄念,這樣功課才算完成。我想如果是這樣,這一百零八句雖然沒有多少,不太好念,要求一百零八句都沒有起一個妄念,這就要很專心、很專注的念,所以他要求學生這麼念。

  後來我就根據這個原理,我就告訴那位同修說:你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來訓練,你把《無量壽經》念得這麼熟了,你說可以邊念邊打妄想,不會讀錯,你現在要訓練,這部經從頭念到尾都沒有起一個妄念,這樣才算讀完一部經。如果你念到一半,有妄念起來,不算,再從頭開始。或是從頭才念兩句,就開始有妄念,不算,再從頭來。我說:你這樣訓練,你的功夫這麼好,可能要這樣訓練,看能不能對治你的妄想?

  所以是有很多方法,能夠對治我們的心。念佛要治心,這是一個方式。另外就是一心專念,一心專念就是妄想起來了,你不要管它,不要注意那個妄想,你注意佛號,專心念一句佛號。念久了,佛號這方面得力,妄念自然就減少,到最後就沒有了。我們為什麼愈念妄想愈多?就是怕妄想,一直想「我剛才為什麼又想那個妄想?怎麼會起那個妄念?我真不應該,我真懺悔」,像這樣,你的妄想會愈念愈多。所以我們念佛,不要去管妄想,好的念頭也好,壞的念頭也好,都不要管它。只要將注意力轉移到阿彌陀佛這一念,這樣佛號才能得力,妄念漸漸就會減少。

  所以我們念佛人,如果要從心治心,要懺悔,有一個很重要的原理要知道,不要常常去想我們過去的過失,「我昨天做錯什麼事,我剛才不知道做錯什麼事」,常常放在心上,這件事情要趕快到佛菩薩面前懺悔。如果這樣懺悔,愈懺罪業愈多,懺不完。就像前面講的,事上改,東滅西生,不究竟。所以懺悔,不是叫你去回憶,去回想過去的錯誤、過失。你再回想一遍,就多造一次的業;回想兩遍,造兩次的業,你這個業要懺到什麼時候才懺得清淨?所以這個方法就錯了。我們念佛就是一心念這句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這一念以外,其他的念頭都不要管它,念頭起來就讓它起來,不要管它。也不要再去回想我們過去做了什麼事情,做錯什麼,都不要去想,這樣就是直接從心對治,念佛念到得力,這個罪業自然就消失,就消除了。

  過去在台北有很多同修,他們懺悔,每天都要懺悔一次,每天懺悔一次就是到佛前說:「我今天做了什麼事情做得不對,什麼時候做得不好」。天天講,後來去請教老法師,老法師說:你們這樣懺悔要懺悔到什麼時候,業障才會清淨?愈懺罪業愈多,在佛前想一遍又講一遍,雖然心沒有造,口業造了,心的意業又造了一遍,這就不是好的懺悔法。真正好的懺悔法就是從心,一心念佛或是念經,或是持咒來代替所有的妄念。因為我們要知道,所有的過失都是從妄念產生的,我們只要降伏妄念,一心念佛,罪業自然就消除了,這裡說的「此精一之真傳也」。

  【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這也是譬喻,譬喻我們的過失,從我們的心造的,從心所造,一樣要由心改。好像斬毒樹,譬如這棵樹有毒,要把這棵樹砍掉,要砍這棵樹,由心改就好像從樹根挖起,從樹根挖起來,那棵樹就倒了、死了。我們的心就像樹根一樣,我們現在改過,從心改起,就好像要挖那棵毒樹,從毒樹的樹根,直接從樹根把它挖掉,那棵樹就死了。『奚必枝枝而伐』,我們就是從根本修,不用說要挖那棵毒樹,不懂方法的人就從樹枝、樹杈,一枝一枝慢慢的砍。砍到最後才砍到樹幹,一節一節鋸掉,鋸到最後才挖到根,這樣就太麻煩了。花很長、很久的時間,而且要用很多力氣,效果又差,沒有必要如此。不用一葉一葉去摘下來,一枝一枝的砍下來,直接從樹根斷掉就好。這是形容我們從心上改,好像直接斷樹根一樣。從枝枝葉葉去改,好像從事上改,今天犯了這個過失,改這個;明天犯那個,改那個,這個方法就很差。下面說:

  【大抵最上治心。當下清淨。纔動即覺。覺之即無。】

  『最上』是指最好的治心方法,就是起心動念,當下就讓它清淨,這個念頭才動,馬上就發覺到。發覺之後,它自然就沒有了。所以古大德也教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不怕妄念起來,只怕我們覺悟、發覺得太晚,太晚,妄念就一直起來。如果我們發覺得早,妄念才剛開始動,還沒有起來,我們就發覺了,這個妄念自然就消除,所以說『覺之即無』。像剛才說的古大德治心,用豆子,一個白豆、一個黑豆,他就是從心治,這個念頭,惡念起來,他就趕快用善念換過來、轉過來。這是從心上治。

  【苟未能然。須明理以遣之。】

  就是治心最好的方法,我們還不會,還做不到,不能這樣做,我們必須要明理。『遣』是排遣,好像疏通一樣,要從理論下手。『明理』就是明瞭這個道理,像我們聽經聞法,主要就是要明理,這個理論我們如果通達明瞭,過失自然就停止了。所以直接從心治,我們還做不到,我們要多聽經,多明理,多看聖賢書,明瞭這個道理,來排遣這些過失。

  【又未能然。須隨事以禁之。】

  是說沒辦法明理,當然就從事上禁止。從事上禁止就像現在國家制訂法律,制訂法律什麼不能做,什麼做了是犯法的。你如果做了犯法的事,就會被政府抓去判刑。像一般國民,政府制訂很多法律,不一定大家對法律的理論、道理很了解。一般讀法律的人,讀法律系的,或是對這方面特別有研究的,他才會了解。大多數的人不是很了解,不是很了解也是要遵守。譬如交通規則,紅燈不能走,你就不能走,你不能衝過去;綠燈才能走,這要遵守。這就是從事上改,從事上禁止。

  【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為失策。】

  『上事』就是從最高的治心下手、下功夫,再『兼行』,從事上來禁止、來改,這是最好、最完整的。

  【執下而昧上。則拙矣。】

  『拙』就是很笨,『執下』是說只能從事上來禁止、來改。不懂得明理去改,不懂得從心直接改,對這個都不明瞭。用這個改過的方式,可以說很笨,效果很差,花很多時間,用很大的力量,效果很差。所以這裡的三種方法,從事上改過、從理上改過、從心上改過,這三項都要知道。直接由心改,再「兼行下功」,這是最圓滿的。如果只知道從事上改,不知道從理上改,不知道從心上改,這個方法就比較笨,效果比較差。但是能改一定比不改好,這也是值得我們讚歎、鼓勵。我們主要是使大家明瞭,可以從理上、心上來改,這是改得最徹底、最圓滿、最究竟。下面這就告訴我們,改過之後種種的效果,「效驗」就是效果。我們的過失有沒有消除?佛門說罪業有沒有消除?一般說拜懺,拜懺之後有沒有消災?有沒有消業障?一般人不了解、不知道。拜《梁皇懺》,拜《水懺》,拜《大悲懺》,懺拜完,業有沒有消?過失有沒有消除?也不知道。不知道當然就得不到效果,所以這裡跟我們說明了。

  我要來這裡之前,在台灣南部高雄淨宗學會,請我去講三天,台灣有很多寺院流行拜懺。在高雄,最近我到南部兩次,有一間護安宮,拜神的,拜玄天上帝,新加坡不知道有沒有玄天上帝?拜玄天上帝,護安宮的宮主聽到老法師的錄音帶,發心這間神廟要做念佛堂,我去講了兩次。這間廟旁有一個潭,那個潭叫做蓮池潭。蓮池,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都在蓮池裡。我去那裡講,我就告訴他們,在蓮池潭旁邊如果有一個念佛的道場,這就很適合。所以護安宮的負責人,請我去講兩次。我聽說明年他們要請法師作《梁皇寶懺》,一般拜懺拜到最後,也不知道在拜什麼,人家念就跟著念,人家拜就跟著拜,不明理,這個理論不明。如果拜懺要真正得到效果,最好還沒拜之前,先請法師講解這部《梁皇寶懺》,這部懺是怎麼來的,裡面的理論、方法、境界,要跟大家說明,我們要用什麼心態來拜。拜了之後,業障消除之後,有什麼現象?我們的感覺是如何?這個要跟大家講解,跟大家說明,這樣拜懺才有功德。這次我去就跟他建議,他會不會請法師去講,我就不知道了。

  所以現在寺院有很多在拜懺,為什麼沒有多大效果?因為沒有人說明,沒有人講解,對那個懺的內容一無所知,都不知道。因此拜懺,我曾說過只是結個緣,種個善根,這是一定有的。但是在此時要達到什麼效果,要像了凡居士改造命運,這個就做不到了,所以講解、講經說法很重要。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他所示現的就是四十九年每天講經說法,講理論、方法、境界讓大家明瞭,讓大家了解。明瞭之後,要怎麼修,我們就會了,修就是自己的事情了。老師,本師釋迦牟尼佛只是將理論、方法、境界,給我們說明,教我們修行的方法,我們明瞭了,修行是各人的事情了。

  好,今天時間到了,下面懺悔之後的效果,就留到明晚再繼續向諸位報告,我們來念佛迴向,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