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集) 2011/2/8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5-003-0001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學大家新年好,阿彌陀佛。我們請大家合掌來念開經偈,我念一句,大家跟著我念一句。我念完,大家再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請放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諸位同修,今天是大年初六,又是新的一年開始,很多公司行號機關在今天開始上班了,我們道場今天也開講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依照古來祖師大德的慣例,在講解一部經之前先講玄義,玄義就是把這部經的經題(經題就是這部經的題目),裡面玄妙的義理先做一番的發揮介紹。
在我們中國佛教有幾個宗派,介紹玄義方式上有不同,最具代表的就是兩個宗派。這是代表教下的,就是學習經教的,一個是賢首宗,賢首就是以《華嚴經》為主修經典的宗派,賢首宗他們講解任何一部經典,都是以「十門開啟」先來介紹經題。另外就是天台宗,天台宗是以《妙法蓮華經》為主修的經典,天台宗是以「五重玄義」,智者大師他創立了這個宗派,五重玄義來介紹經題。其他的宗派法門也有其他的方法,但是在中國佛教教下講經一個賢首、一個天台,這兩個宗派算是主要的代表,特別是天台宗的五重玄義,可以說後來講經的法師,大部分採取五重玄義比較多。五重玄義,它介紹經題可以說簡單扼要,十門開啟介紹的比較詳細,各有特色。譬如我們大家最熟悉的《佛說阿彌陀經》,這部經典自古以來註解有一百多家,最具代表的就是淨宗八祖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九祖蕅益大師的《彌陀經要解》。蓮池大師註解《彌陀經》他就採用華嚴宗的,就是賢首宗的十門開啟;蕅益大師他註解《彌陀經》,他是採取天台宗的五重玄義,比較簡單扼要。這是古來祖師大德介紹一部經之前,都用這種方式來為大家介紹。
我們今天跟大家一起來學習這部《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第一個是時間的關係,這個時間就是我們現代跟過去農業社會有所不同,過去農業社會大家比較有時間,也就是說假期比較長,因此十門開啟、五重玄義,在過去農業社會裡面是非常適合的,大家有時間慢慢的來分析解剖,講解一部經典。現在我們進入工商的社會,現代人時間都很緊張,所謂分秒必爭,大家能夠到道場來聽一座經,這個時間也都非常難得。現在這個時代,可以說大家比較沒有時間,如果一部經講得很長,恐怕大家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聽講,特別在國外、在海外,那時間就更少了。所以一般接受海外邀請講經的,最長不會超過一個星期,最理想的大概三天,大家還有時間來聽。如果超過三天,那就要看人、看對象,除非他退休,沒有工作,沒有其他的事情,這樣可以。如果還有工作,還要上班,恐怕大家時間就抽不出來。因此針對我們現前這個時代,海內外的同修,過去我們淨公老和尚也常常提到要精簡,這樣適合現代人來學習。要學習詳細的,那必定要長時間,時間要多。如果退休,沒有工作,這個就可以。我們第一個考慮到現代人他時間的關係,所以我們只用講經的因緣來代替玄義。一般玄義介紹一個經題就要相當長的時間,有一些同修沒時間,講了很久還沒有講到經文,恐怕就沒有耐心再來聽,聽到最後人都跑光了,也是要考慮到這個問題。這是我們學習講經常講的要契理契機,契理就是要契合經典裡面講的真理,契機就是要適合現前聽眾他的需要,這樣才能得到利益。
講到我們這次為什麼要講這部經,這個因緣大概跟大家做個報告。我們華藏淨宗學會是早期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大概在民國七十八年成立的,華藏淨宗學會是附設在華藏佛教圖書館的。大概民國七十五年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往生那一年家師上淨下空老和尚,他把李老師生前交給他的《無量壽經》會集本,就是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這本《無量壽經》,李老師他有作眉註,把註解用毛筆寫小字註在經文旁邊,那叫眉註。他把眉註交給我們淨公老和尚,一直放在箱子裡面,到了李老師往生那一年,拿出來印一萬本紀念老師。當時這個事情,家師交代悟道去接洽印這部經。當時韓館長在世請我去圖書館做當家,也要管印經的事務。印出來跟大家結緣,後來同修大家請到這部經,大家就邀請老和尚來為大家講解介紹。
大家聽了這部經非常歡喜,讀誦的人愈來愈多。後來在世界各地也都成立了很多淨宗學會,主修的就是《無量壽經》會集本,夏蓮居老居士他會集的這本經。到民國七十八年,我們淨公老和尚講這部經已經講了三年,我記得大概那個時候才成立華藏淨宗學會。那個時候剛成立是在台北市佛教會申請一個團體會員,請淨公老和尚,韓館長請老和尚當會長,現在這個會長的名義還是他老人家。館長往生之後一週年,我們信義路這邊陳永信居士發心,以及其他一些老同修護法,大家發心提供信義路這個道場,做為華藏淨宗學會的一個聯絡處。以前華藏淨宗學會它是附設在華藏圖書館的,後來我們淨公老和尚也交代會址遷到信義路,同時也申請了社團法人。我們淨宗學會主修的經典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這本經大家都知道,這部經已經弘揚二十幾年了。
我們今天來學習這一本《大悲心陀羅尼經》,這個因緣是悟道在五年前接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觀音佛學會理事長。當時前一任的理事長是費洪桂居士,她也是我們華藏的老同修,我們華藏淨宗學會遷到信義路來,早期她也都來發心護持。後來她任期到了,就去向淨公老和尚報告,邀請悟道擔任觀音佛學會的理事長,老和尚也同意了。一任是三年,後來我又連任。本來我給費居士講,請她自己再去當理事長,她堅決不要,要我再繼續做一任,到今年已經五年了。五年,最近我看觀音佛學會它的組織章程,大概也有提到觀音菩薩,但是它的組織章程裡面,對觀音菩薩經典裡面這些教義內容不明顯,大概只知道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然後組織這個學會,主要我看那個內容,大概也是做一點社會上慈善的事情。所以這個學會也成立二十幾年了,時間也相當長,到最近我們又常常聽到家師淨公老和尚,在講經當中常常強調的,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我們要提倡教育,以教育為本,不是辦一些法會、活動,做一點慈善事業,不是這樣的。這是我們淨公老和尚一生當中可以說,時時刻刻都在提醒我們四眾同修,要重視佛陀教育。
佛陀教育從哪裡學習?就是從經典,經典就像我們學校上課的教科書。現在出家人不學習經典,也就是說不學經教,不學習經典裡面的教義,大家不學了,都是做法會。現在寺廟做法會,有很多香火很旺盛的,人山人海,大家去拜拜,求平安,求保佑,這樣的寺廟在現前非常之多,沒有教學。在寺院,古代它是一個教學的場所,它這個教育用現在話來講是社會教育,屬於社教,在古時候它是擔任社教這種功能的。現在出家人不學習,在家人也不學習,一天到晚搞活動、搞法會,辦得熱熱鬧鬧的,但是大家對經典教育一無所知,都不知道。因此給社會大眾帶來的印象,佛教是迷信,特別是現代的知識分子,接受這些科學的知識,他認為這個沒有科學根據,都是迷信。我們如果常常聽經,聽我們淨公老和尚最近在講《無量壽經大經解》,黃念祖老居士註解《無量壽經》這本註解,大家就知道了,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最高等的科學。過去方東美教授講是最高的哲學,現在不但是最高的哲學還是最高的科學。因此我們對學習經教就非常重要,如果再不提倡學習經教,佛法就沒有了。雖然有經典在,有佛像、有寺院,大家不認識、不知道,就等於沒有了,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大家得不到,這就非常可惜了。
所以我們接了這個觀音佛學會,本來我也不想接的,事情已經夠多,光一個淨宗學會就夠我忙了,現在我又還沒有千手千眼,還不能分身,再接,實在是力不從心,忙不過來。但是因緣就是這樣,也沒有辦法。既然接了,我們也就想盡一點心,大概也是觀音菩薩找我的,因為我常常卜觀音籤。出家的時候跟師父學觀音籤,我是看到師父房間有一本觀音籤,在佛陀教育基金會,他老人家常常在卜。有一天我去打掃他老人家的房間,我看到了桌上放著一本「觀音籤」;在美國達拉斯佛教會,他的房間,他也放一本觀音籤。後來我就去找,找了一本,在基金會我就印了好像幾千本出來流通。那一本薄薄的,很便宜,台幣幾塊錢。後來到了圖書館,我又再卜觀音籤,被師父看到了,他給我糾正一些卜的方法,糾正了一下。這個觀音籤是印光大師提倡的,在《文鈔》裡面有他的序。可能是這樣,常常有一些大事小事都請問觀音菩薩,現在觀音菩薩是我生活當中最佳顧問。有時候要問師父也不方便,要打電話也不方便,有很多事情我們不敢去勞煩他老人家,那要問誰?
過去聽我們師父上人常常講,我們學了佛都由佛菩薩來安排。他剛剛學佛親近密宗大德章嘉活佛(章嘉大師),章嘉大師也教導他一些修行的原理原則,就是從看破放下,從布施下手。那要求什麼事情?章嘉活佛告訴他,「你不要求人,你求人人不答應,你就會很失望,你去求佛菩薩」。這個也是非常好的一個開示。所以我們遇到有什麼問題,什麼困難,來請教佛菩薩,請佛菩薩給我們指點,這也是一種修行的方法。這個大家不妨做參考,你有什麼疑難雜症不要來問我,我送你一本「觀音籤」。我們這一本書後面,我就印在後面,你們自己去請問觀音菩薩,不要來找我,因為我現在還沒有千手千眼,人太多了,我也沒辦法幫大家的忙。
這個佛學會,我就想「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觀音佛學會」,這個佛學會,這個「學會」兩個字,你看現在淨宗叫淨宗學會,學就是學習,會就是一個會所,大家聚會的一個場所,大家學習聚會的一個場所。我們觀音佛學會就是學習觀世音菩薩,大家聚會學習的一個場所。那要怎麼學習?我們要找觀音菩薩的經典,不然我們依據什麼來學?如果你不依這個經來學,你沒有一個標準、沒有一個依據,你要從哪裡學起?現在我看全世界觀音菩薩的道場不少,我剛才還打個電話到中國河南,河南省南陽觀音寺,一個女眾法師,妙果法師,去年就叫我打電話,我到今天才打給她。她現在正在蓋觀音寺,她說草圖出來要送一份給我看,請我跟她指點指點。年底我到台南去做一場三時繫念也到觀音亭,那個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請我去講過經。以前我到台南淨宗學會去,淨宗學會的同修介紹的,去講過經。最出名就是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這個是全世界有名的。到日本,我到日本去,日本也有專門拜觀音菩薩的道場。曾經有一個日本的女眾,她拿一張名片給我,那個日本人她們專門拜觀音的。所以觀音菩薩在我們娑婆世界名氣很大,包括外國人都知道,佛門有一位觀音菩薩名氣非常大。
提到觀音菩薩,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可能本師釋迦牟尼佛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提到觀音、彌陀,家喻戶曉,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但是對觀音菩薩經典去學習深入的人就不多了,因此很多人他去拜觀音,拜了之後,因為他沒有學習觀音菩薩的經典,所以他都用猜的,或者是自己編一個故事,什麼妙莊王、妙善公主,那個電影都在演,那編的。他們自己想像然後去編的,編故事,然後加上這些導演、編劇,想像力豐富把它編出來。所以有一些人他常常在拜觀音菩薩,但是他並不認識觀世音菩薩。所以都用猜的,觀音菩薩應該是一個女的吧?我們看到觀音菩薩的像都是女生的像比較多。所以拜觀音、信觀音的,特別在雲南大理,在中國雲南大理,以前那是一個國家叫大理國,我們大理石那個大理,大理國。它也是一個佛國,那邊有一個族叫白族,白色的白,專門就是拜觀音的,那一族是專門拜觀音的。我去大理看到,它沒有觀音寺。
最近我們那些雲南大理的淨宗同修,去那邊勸他們念《無量壽經》,強力推薦,這個也是好事。但是觀音菩薩這個名稱的道場,我們還是回歸到他這個名義上來學習觀音菩薩的經典,這樣才符合這個道場的名義,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名正言順這樣才符合這個道場的名稱。不然我們稱為觀音佛學會,我們觀音經也不弘揚、也不學習,「學會」那兩個字就落空了,就變成沒有實質意義。過去都是辦一些活動、辦一些慈善救濟,這些事情在社會上做慈善事業的多得很,很多人發心在做,我們隨喜讚歎,人家做我們去支持他就好了。我們學會,根據這個名義,我們就是要學習觀音菩薩的經典,學習觀音菩薩的經教,才符合我們這個學會的名義,這樣才名符其實。
我們學習之後,向全世界的觀音道場來推廣。所以我去年也去了一趟普陀山,普陀山法雨寺,以前印光祖師住在這個地方,住了三十年。法雨寺的住持是信光法師,他是新加坡弘法培訓班第一期的同學,我去那邊找他,他一直說:悟道法師,什麼時候有時間來我們寺院講經?我說:你住持邀請就沒有問題,現在我就要安排我的時間。所以我們觀音經要在觀音菩薩的道場來弘揚、來推廣,因為現在所有觀音菩薩的道場都是拜拜而已,沒有人講觀音經。所以去年好像是五、六月,我也是到舟山再到普陀山,然後舟山的居士請我去普陀山。我說我們來普陀山住個幾天,我就請一本普陀山流通的《普門品》,我說我們來學《普門品》,我們來普陀山觀音菩薩的道場,我們來學《普門品》。我就在那邊給招待我的那些舟山的居士,給他們簡單的介紹了《普門品》。
到九華山,我也建議,我到九華山去,我都給果卓法師講,果卓法師他是上禪堂的住持,他也是新加坡弘法培訓班的同學,第三屆的同學。我到他的道場,我說我們到地藏菩薩的道場就要誦《地藏經》,所以我到他的道場,我就要求我們來誦一部《地藏經》。所以果卓法師就給我講,「悟道法師來,這例行性的,來一定要誦一部《地藏經》」,他要派他們寺院的法師來敲法器。所以中國四大名山,它每一座山都有一尊菩薩代表,一尊菩薩就有他的經典,他的法門,但是現在只是提供觀光、參拜,不學習經教。出家人也不學了,所以我們居士要到寺院去找出家人學習經典,找不到。但是參加法會有,參加法會去誦經、去做法會,這個有,但是學習經教就沒有。現在佛學院教學也不按照正規傳統的講經教學這個方法,他用現在社會上學校的教學方法,那也沒辦法學得到。所以我們做個拋磚引玉的工作,希望這些道場大家重視學習經典,把觀音菩薩在經典裡面講的教義普遍來弘揚。
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學習這部經,屬於密教部的,在《大正藏》裡面它列入密教部的。我們知道佛的教學有顯宗有密教、有大乘有小乘、有性有相(性宗、相宗),這部經是屬於密教部的。在顯教部的觀音菩薩經典,算是前年,淨公老和尚也交代我們去印觀音三經,那是有註解的。觀音三經第一部是《華嚴經.觀自在章》,這個有註解,這是在五十三參裡面。五十三參「觀自在菩薩」這一章,它是五十三參第二十七參,就是當中的這一參,也就是說,可以說是五十三參它的中心,就是「觀自在」。在「普門品」,就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一品是在《妙法蓮華經》,我們一般簡稱《法華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為《華嚴經》,這兩部經是中國佛教公認的一乘經典。這兩部都有介紹觀音菩薩修學的理論方法,「普門品」是最普遍的,「觀自在章」可能聽到的人就比較少。一般寺院大部分都有「普門品」,很多人在讀誦「普門品」,列為早課。
另外一部就是《大佛頂首楞嚴經》,簡稱為《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這個耳根圓通是講觀音菩薩修行明心見性,修學的理論方法。在《楞嚴經》佛請文殊菩薩來揀選圓通,二十五位菩薩代表二十五個法門,每一個法門都可以達到圓通,請文殊菩薩為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來選擇,哪一個圓通最適合我們這個世界眾生來修學?文殊菩薩他就揀選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因為我們娑婆世界眾生六根裡面耳根最利,我們眼根的功能不及耳根,這個眼根你隔一張紙就看不到了,但是我們耳根你隔幾道牆,外面的聲音你都還聽得到,所以六根當中耳根最利。這是一般顯教經典裡面講的觀音三經,這也都有註解,我們淨宗學會也印出來了。同時去年我們淨宗學會又印了這本《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裡面又有注音的,我看到很歡喜。
為什麼不先講觀音三經,先選擇這部經來講?這也是我個人臨時的一個靈感。為什麼?我們現在佛門裡面幾乎每個道場都念過大悲咒,有很多人持大悲咒。提到大悲咒大概沒有人不知道的,現在印小張的、單張的大悲咒咒語到處結緣的非常多,你到寺院裡面幾乎都很容易看到大悲咒。持誦的人也很多,歷朝歷代在中國、外國感應也很多,念大悲咒的人很多。包括我們打佛七,佛七前一天晚上要灑淨,灑淨也都用大悲咒,所以現在念大悲咒的人可以說非常多。你提到「大悲咒」,大概大家都知道,但是你跟他講《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可能大家就很少聽到了。為什麼要介紹這部經?因為大悲咒就從這部經出來的,很多人他還不知道,知道有大悲咒,也念過大悲咒,不一定知道它是從這部經摘錄出來的。
這麼多人持誦,不管它學習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包括我們修淨土的也都在持誦。特別我們印光祖師,大家都知道是我們中國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我看《印光大師文鈔》,《印光大師文鈔》他就勸居士念大悲咒。印祖他老人家親自念大悲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天災人禍,有一些疾病,或者臨命終有業障現前,印祖都用大悲咒、大悲米、大悲灰加持很多遍,然後寄給居士去用、去結緣,也都效果很好。大悲水就是住得比較近的,住得比較遠的居士,以前交通不便都要用郵寄的,水寄就不方便,所以印祖就加持大悲米。用米去加持,然後一次泡一粒,泡開水,沖開水去喝,也可以治病,臨命終業障現前,冤親債主來,那個也有效,讓他的神智恢復正常。另外就是香灰(大悲灰),他也是說一次弄一小勺,放在開水裡面攪一攪,然後讓灰沉澱,再喝,灰再倒到屋頂上。這個以前我從小喝到大的,這我也很有經驗,我母親都帶我們去廟裡,什麼行天宮、媽祖,有病都是吃香灰的。所以香灰就是攪一攪,然後灰沉澱了,那個水喝下去,灰倒掉。但是不能亂倒,以前房子矮矮的,都是瓦房,潑上去,潑到屋頂上,不能放到水溝。印祖有加持大悲灰寄給遠地的居士。印光祖師他還教人家種水果不要灑農藥,勸他念大悲咒,加持大悲水然後去灑,也很有效果。現在也有很多道場採用這種方法,就是念大悲咒,像六龜妙通寺聽說他們就用大悲咒水,廣欽老和尚在世的時候就念大悲咒,然後灑在菜園,就沒有灑農藥。所以大悲咒水功能很多,很多人在持誦,感應也特別的明顯、特別的殊勝。
因此我們也有必要把這部經做個介紹,起碼一個簡單的介紹也是有必要的,讓大家了解大悲咒的由來,不至於沒有經典的依據。知道大悲咒它的出處,從哪裡出來的,這是鼓勵學習經教。我們觀音佛學會可以說成立以來,我看好像有二十幾年的時間,過去好像記錄上沒有看過講這個經、介紹這個經的,包括觀音三經也沒有提到過,所以我們就發心來介紹這部經典。另外我也請沈祕書長,這次我們把印光祖師提倡的《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這本書印出來了,有精裝、有平裝的。這一本是民國初年許止淨居士蒐集的,顯宗密教的經典把它蒐集在一本,請印光祖師來鑑定。這本內容也蒐集得非常完整,可以做為我們學習觀音經一個很好的資料。這個《感應頌》印光祖師特別推薦,祖師還教導我們怎麼來讀誦這本書,這裡面都有。我們同修大家有需要,歡迎大家請一本回去。印光祖師是我們淨宗十三祖,他給我們介紹觀音這些經典,我們學習淨土有很大的幫助。特別觀音菩薩也是西方三聖之一,也是接引我們往生淨土的,對於我們學習淨土都有相關的。
我們講經因緣就大概跟大家報告到此地,下面我們就簡單來介紹經題。在還沒有講一部經之前必須要介紹經題,古來祖師大德不是用「五重玄義」就是用「十門開啟」這種方式來解釋經題,我們現在為了節省時間,就用簡單的方式來介紹經題。這個經題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這個經題相當之長,我們排版都排兩行。這部經在佛經的七立選題來講,它是屬於人法立題的。佛經這個經題、題目,它建立的方式就是單人、單法、單喻,這個三單;三複就是說人法立題、人喻立題、法喻立題,這個叫三複;具足就是人法喻三個都有。像《大方廣佛華嚴經》,它人法喻都有,大方廣是法,佛是人,華嚴是比喻,這個人法喻具足。我們這部經,「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這是人,觀世音菩薩是一個人的代表;「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這是法,所以這個經題它有人、有法,這屬於三複式人法立題,來建立這個經題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到這個地方叫別題。經題又分通、別,別就是各別的,經這個字叫通題,通就是通用的。佛講的每一部都叫經,像《佛說阿彌陀經》,「佛說阿彌陀」是別題,「經」是通題。《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本願」是別題,「經」是通題。經它是通用的,所以叫通題;別題它是各別的,它內容上有不同的,各別的,所以叫別題。所以經有通有別,它是人法立題的。
我們現在分五段來介紹別題,首先我們先介紹「千手千眼」。大家應該都看過雕刻的,或者是彩畫的,或者泥塑,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這個像。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這個像,我在香港大嶼山看過一尊雕得相當的莊嚴,我也請人去照像回來,我也很想依照那個像來複印、來塑造千手千眼。但是有的是塑造十八隻手的,也有四十隻手的,這個也很多,千手千眼那就很多,密密麻麻的。一般我們看到十八隻手的,還有四十隻手的,這個比較普遍。觀音菩薩這個千手千眼,我們想一個人身上長這麼多隻手,每隻手又有一隻眼睛,用我們凡情去想像,很難想像。但是透過雕刻彩畫這個藝術,我們也不難體會,你看雕刻、畫它都可以畫出來,還有包括表演。我記得在前年,好像大陸有一個表演團,好像聽不到聲音的,就是有一些小姐都是聽不到聲音的,她們組一個團表演千手千眼,到全世界國際去表演,表演得非常好,很多人重疊起來,就像一個人手很多。好像有光碟,大家可以看看,很多人合起來,合成一身表演這個,很多隻手,很多人頭。透過這些藝術的表達,從我們凡夫的心也可以體會到,它裡面代表的一個含義,以及它實質的意義。
就表法來講,這個千,它也不是一個數字,它代表是圓滿的。這個代表圓滿的千,我們根據天台宗智者大師講的「百界千如」,就是把我們整個宇宙人生,他用百界千如來說明。什麼叫百界千如?我們常常聽經,這些佛學名詞都聽過,十法界大家都知道,最高是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天道的法界、人道的法界、阿修羅法界、畜生道法界、餓鬼道法界、地獄道法界,這叫十法界。每一個法界當中又有十法界,十乘以十就變成一百,叫做百界,這一百界當中每一個法界又有十如是。這個十如是,我跟大家念一念,十如是就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這個是天台宗的教義,他把十法界每一個法界又有十如,那麼一百再乘以十就一千,所以叫百界千如。
「如是相」就是它的形相,大家看到我們這個宇宙萬事萬物它有一個相,有相沒有相都是相。虛空有個虛空相,那個就是真如。「如是性」,性就是它的道理、它的理性。「如是體」就是它的體質。「如是作」就是它的造作。根據這個造作就成為因,「如是因」。這個因當中加上它的緣,那就結成果,就是「如是緣、如是果」。這個因當中有緣,緣就是各種條件的結合,就產生它的結果,有這個結果就要去報,報應。報就是你要去享受、你要去感受、你要去承受,那個叫報,「如是報」。以上從如是相到如是報,從本到一個末,「本末究竟」。這個是天台宗十如是它的教義。十法界當中每一個法界情與無情,色心萬法都具足這個十如是。色就是物質,心就是精神,物質跟精神都有十如。這個十如就是一切法它的真如、實相,實相用現在話講就是事實真相。這些怎麼來?就是我們自性裡面變現出來的,如果你在這當中開悟了,那你就見性了,你就見到性。我們現在迷了就只有看到相,沒有看到那個性,那個性是不生不滅的。法性它本不生,它本來就存在,它本來就沒有生,所以「生自緣生,而法性不以緣俱生,滅自緣滅,而法性不以緣俱滅」。生滅是緣在生滅,法性它沒有生滅,這個好像我們看電視,那個銀幕沒有生滅,它本不生,但是裡面現的那些影像,一下這個一下那個,生滅變化很多,變化無窮,那個是緣生緣滅。但是那個銀幕它沒有生滅,因為它沒有生滅,它能夠現出那個相,生滅相。
我們每一念的心都具足百界千如,每一如都具足三種世間:眾生世間,國土世間,五蘊世間。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精神跟物質還有我們看到這些世界,還有我們看到很多眾生,有情、無情的現出來,這些都是我們真如本性裡面現出來的。所以千手千眼就是我們的自性,我們不要想到外面有一個觀音菩薩千手千眼,其實每一個眾生都是千手千眼。他是告訴你,每一個眾生,你本來就是千手千眼,這個佛在《華嚴經》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跟佛的智慧德相都平等的,都一樣,沒有高下,大家都有。《三時繫念》中峰國師講,「人人本具,各個不無」,每一個眾生都有。但是我們現在好像沒有了,這個沒有不是真的沒有,是暫時的迷失了。什麼原因迷失的?佛在《華嚴經》也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因為我們在真如實際裡面產生了妄想執著,虛妄的幻相,產生了這些執著,我們本來面目變成不認識、不知道了,就迷失了,是不是真的沒有?沒有,還是在。我們只有看到假的,沒看到真的。真的在哪裡?《三時繫念》中峰國師也給我們講,「分明祇在目前」,就在你眼前,但我們明明看到都是生滅相,都是無常的,都是虛妄的。
我們學佛不管學哪個法門,學到最後就是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了。見性就是你見到你自己本來面目,禪宗裡面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見到了。佛陀的教學就是教這個,教大家去作佛的,不管哪一宗、哪一派,到最終就是教成佛的。那怎麼叫成佛?你要見性才成佛,你沒見到性就做眾生。做眾生是不是佛?還是佛,就是迷惑顛倒的佛,還沒有覺悟的佛。本來就是佛!所以成佛的理論是根據這個道理的,就是你的性。這個性在《楞嚴經》裡面給我們分析得最清楚,《楞嚴經》古大德講,「開慧楞嚴」。我聽淨公老和尚講經第一部就聽《楞嚴經》,所以印象特別深刻,第一部就聽《楞嚴經》。《楞嚴經》分析這個分析得最清楚,大家要開智慧,你不讀《楞嚴經》不知道。
《楞嚴經》以前古印度當作國寶,都不流傳到外國的,是般剌密帝偷渡走私,走私到中國來的,還被抓了三次,第三次才偷渡成功。他是用絹,把《楞嚴經》的經文寫在絹,皮膚割開,等於動了手術,再把它縫起來;古代外科手術都很發達,縫起來。我們想一部《楞嚴經》翻譯中文經典都那麼大,那梵文經典就更多了,那他的皮膚有那麼多嗎?那個塞得進去嗎?早期我也想不通,後來我發現真的是這樣,我發現什麼?我記得有一次在一個地方,哪個地方我忘記了,有人拿一顆米,是弘一大師刻的《心經》,二百六十個字,《心經》刻在一顆米,我們吃飯那個米,大家看過,那很小。那一顆米刻了兩百六十個字,根據這個,我說那般剌密帝當然有可能了,那個絹還那麼大。所以我根據這個,真的是這樣,因為它那顆米那麼一點點大就能放二百多個字。我們不相信,我們用放大鏡,他就是用放大鏡給你看,你沒有用放大鏡它就是一顆米,你放大鏡一看,它一個字一個字很清楚。這個技術功夫也是相當不簡單,我曾經看過這個,我相信也有同修看過,那是真的,不假。
所以千手千眼我們現在也不要去打妄想,等到我們哪一天明心見性,我們都明白了。現在我們看到用藝術彩畫的、雕刻的、泥塑的,這些像我們都看到過,包括表演的也看到過。最重要我們要了解它的意思,從這個理來講就是講我們的真如自性。我們的真如自性,千手千眼就是我們的手眼無所不在,我們的法身它是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到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的法身不是說我現在站在這裡,這個有我的法身,那邊就沒有,不是這樣的,不是只有這一塊有,那邊沒有,不是,是到處都有。如果你站在這個地方就有,那邊沒有,那你等一下走到那邊,你聲音不見了,人也不見了,什麼都不見了,都聽不到了,那不就變成這樣了嗎?其實不是,你看我們走到哪裡,包括你現在坐火箭到太空去,還是有。所以這說明什麼?我們在六根這個根性裡面是盡虛空遍法界的,是無處不在的,無時不在的。好,這是性,我們的性。
性在哪裡?在《楞嚴經》裡面波斯匿王請問釋迦牟尼佛,常常聽佛講不生不滅。他說他聽到外道,有一種外道講斷滅論的,說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人死如燈滅,好像那個燈燒光了,沒有了。沒有就沒有了,哪有什麼六道輪迴,什麼靈性的存在?他說沒有了。聽佛說我們這個自性又是不生不滅,波斯匿王就請教佛了,常常聽佛講不生不滅的自性在哪裡?你能不能指給我看?佛就跟他講,就在你的身體裡面,你現在六根裡面。六根在哪裡?他又搞不懂。佛就給他講,他說你三歲看那條恆河,你能夠見的,跟你現在六十二歲能夠見到那個恆河,那個能見的一樣不一樣?他想想,一樣,三歲能見,現在還是能見。能夠見的那個一樣不一樣?他說一樣,三歲我見到了,現在六十二歲還是見到了。佛就跟他講,那你三歲的身體跟你現在六十二歲的身體一樣不一樣?他說不一樣,三歲那麼小,現在老了,頭髮也白了,鬍鬚也長了,身體有變化,不一樣。這個身體的相有變,但是你那個根性的性它沒變,那個就是你的真如本性。
我根據這樣講,不曉得大家懂了沒有?可能大家還不懂。但是波斯匿王他聽懂了,他就很開心,真的不生不滅。人不是死了就沒有,死了是這個身體的一個轉換,換一個身體,換一個生活環境,那個性還是一樣的,那個不生不滅的。「生自緣生,而法性不以緣俱生,滅自緣滅,而法性不以緣俱滅」,生滅是那個緣在生滅,我們那個性它從來就沒有生滅,本來就有!就不生,本來就有叫不生。生是緣在生,滅是緣在滅,那個性它本來就存在的,本來就不生,它怎麼會滅?當然它不會滅。不生不滅這個理論就從這裡建立的。我們諸位同學要從這裡深深去體會,你們才知道佛經講的,那都是事實真相,不是講神話,它有理論基礎,不是胡說八道亂講。我們不學習就不知道,學了之後才知道,這個很重要。
根據這個千手千眼,我們讀顯教的經典,大家都知道,觀音菩薩他三十二應身,三十二應他是分三十二類不同的族類,族群種類,他可以隨類化身。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本能,本來這個能力大家都有,現在被妄想執著障礙了,妄想執著我們放下了,這個本能就恢復了,大家都有。他沒有障礙了,沒有障礙他可以隨類化身,眾生有感菩薩他就有應,千處祈求千處應。千處祈求千處應,那個千處不是一千個地方求一千個地方應,不是,那就太少了,才一千個。它是表法的,表圓滿的,表到處,不管你任何地方、任何處所,求都會有感應,是這個意思!所以叫「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所以這個千是表無所不在,無時不在,任何的處所求觀音菩薩都會有感應,觀音菩薩都會去幫助。所以觀音菩薩不是只有在普陀山才有觀音菩薩,其他地方沒有,那這樣就不能叫普了,就不普遍了。既然叫普,就是到處都有。
菩薩示現一個點,就像我們現在老和尚講,辦《弟子規》要有個示範點,大家有個目標去學習。觀音菩薩道場就是要你學習觀音經典,像我們現在的觀音佛學會,我們是一個點,現在我們這個點人數很少,就是我理事長一個,然後祕書長一個,然後我們有一個工作總務(庶務),他全包了,我們三個,其他是理監事,平常有開會才有,人數最少的。這是一個小點,我們這個小點,我們來弘揚這個經,我們透過網站,透過現代的科技來傳播。我們這個點一散發出去,不就千手千眼了嗎?是不是?大家同意了,這個就沒錯,就符合千手千眼。特別現在網路一出去,任何的時間,任何的處所,它都沒有距離,我們網路前的同學他也如同幕前,大家在交流一樣。這是我們看到千手千眼,就是他遍一切處。
觀世音菩薩,我們在《心經》講觀自在菩薩,在這講觀世音。觀世音是純粹利益眾生的,觀察世間眾生的音聲,觀察世間眾生他的需要,然後去幫助他,這是菩薩在果位上利益眾生的示現。觀自在是對自己修行的,自己內心修行的,每個人都是觀自在,每個人都是觀世音,你就是觀世音,你不要看隔壁,不要看別人,你自己就是觀世音。這個觀世音不是一個人,你呆呆把他看成一個人,什麼看小說、演電影的妙善公主,那你就全搞錯了。觀世音菩薩它是一個法門,就像我們在學校,你學任何一個科系,它是科系的名稱。像你學國文,國文系的,外文有外文系的,物理有物理系的,它是一個科系的名稱,一個法門的代表。學這個科系的人很多,你學中文的,這個學成就了,中文國學的博士(漢學家);你學英文的,是英文的博士;學物理的,物理的博士。學這一科的很多人,不是只有一個人。
觀世音菩薩這個法門,我們看經典就知道,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觀世音菩薩從座位上站起來,向釋迦牟尼佛以及大家報告,他以前怎麼修學,這個經過。他就跟大家講,過去無量劫有一位叫觀世音如來教我這個法門(觀世音菩薩說,過去無量劫他遇到一尊佛叫觀世音,教他這個法門),大家從這個地方想一想就知道,觀世音是一個人嗎?太多了。凡是你修耳根圓通,修觀音法門,明心見性成就的,統統叫觀音菩薩。實在講,每一個人都是觀音菩薩。所以佛他這個菩薩的名稱,佛菩薩的名號,它是教學的一個方針、法門、教義的一個代表,不是代表一個人。所以你現在修學觀音法門,你修明心見性了,修「觀音耳根圓通章」,修到明心見性,你就是觀音菩薩了。你現在正在學習,你也是觀音菩薩,還沒有見性的觀音菩薩,還迷惑顛倒的觀音菩薩;有已經覺悟的觀音菩薩,就這個差別而己。所以人人都是觀世音。我們來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經典,我們就是觀世音,你就是觀世音,這個意思我們要明白。
「觀世音」它這個名稱,它很重要一個關鍵的字就在「觀」那個字,我們修行就要懂得觀照。江味農老居士在《金剛經講義》,他就給我們講,學佛的人學得枯燥無味,就是不會作觀,所以學得枯燥無味,他學不下去,沒味道。我們今天時間也快到了,大家學習,希望大家回去懂得去觀照,在生活當中提起觀照,你就有味道,就會得到法喜。你提起觀照,你學習會愈來愈歡喜,不會枯燥無味,法味無窮,法喜充滿,明天大家就會來了。如果你不會起觀照,可能明天就不來了,沒味道!坐在這裡坐一個半小時太累了,在家裡看電視多好,到外面去玩多好,坐在這裡沒意思。所以大家要懂得觀,回去好好的觀,觀了之後,你有法喜,你明天才會來。如果大家觀不起來,你就沒味道,沒味道你就不會來,不會來大概最後就我一個對攝影機,我們兩個對談,就看看網路上有沒有人看。
好,今天時間也到了,在新春我們第一部經跟大家學習《大悲心陀羅尼經》,這個因緣非常殊勝,這是我們觀音佛學會第一部先介紹這個經。這個經題還沒有講完,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來學習,如果大家沒有事情,歡迎大家再來一起學習。不管在現場,或者網路上的同學,大家有時間,明天晚上,我們這個時候再見。祝大家,新春吉祥,法喜充滿,福慧增長,六時吉祥,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