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沙彌律儀要略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集)  2013/10/2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1-006-0010

  《沙彌律儀要略》。諸位同學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課本第十一頁,《沙彌律儀要略》第十一頁,倒數第二行,我們從「九曰不非時食」,從這裡看起。

  我們上一堂課就學習到這一條戒,這一條戒是不非時食,我們來看註解:「解曰,非時者,過日午,非僧食之時分也。」到這裡這一段是蓮池大師給我們註解這一條戒它的意義。非時就是不是時候。過日午,一天當中的中午。我們一般講過午不食,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給我們說明,持午它是過中不食,不是過午不時,就是過了中午就不是出家人他吃飯的時間。每一天日中的時間都有差個幾分鐘,一般我們講中午是十二點,因為太陽分春夏秋冬,所以每天中午這個時間不一定就是準十二點,有時候十二點多一點,有時候還不到十二點。我在山東海島金山寺有幾個月晚上不吃,我請開懷師幫我查氣象台,每天它都有報日中時間,有時候日中是十一點五十七分幾秒,所以前後會差個幾分鐘。我們要發心持這條齋戒,這條叫齋戒,這條一般叫持齋,在《沙彌律儀》列為戒,在八關齋戒叫齋,在這裡是戒,合起來就是齋戒。

  如果我們要持這條戒,我們要以天文台報的時間為準,而且要以當地時間為標準。因為我們這個地球上每個地區都有時差,這個現在大家都知道,現在交通方便,坐飛機從我們自己這個國家到另外一個國家,幾個小時就到了,再遠的,歐美十幾個小時也到了。像我們台灣、大陸跟美國時差就比較大,跟紐約相差剛好十二個小時,這個是日夜顛倒。有一次我聽我們淨老和尚講經,講到台灣一個很有名的持戒的老法師,已經往生三、四年了。當然持戒這條是必定要持的,有一次人家請他到美國去,這個有時差,到美國晚上的時間就是我們台灣白天的時間。這個時差在飛機上就有時差,飛機上送餐來,那怎麼辦?台灣是還沒有過中午,但是哩程已經飛一半多了,當地時間就不一樣了,這位老法師也很有趣,他說觀想台灣時間。如果標準是以當地時間為標準,就是你走哪個地區就以哪個地區為標準,這樣是比較合乎這條戒的精神。

  所以這個日中,過中不食就是中午過了一分,譬如說今天日中時間是十二點整,十二點整是中(在我們中國算這個時辰是午時,午時是十一點到一點,這個是午時),如果說今天日中時間是十二點,那麼十二點零一分就不能吃了。古時候沒有時鐘,沒有鐘錶,他都看什麼?看太陽,在外面立個竹竿,如果日中竹竿的影子就在正當中,看那個影子。如果你見那個影子向東方有偏一點點,那就過了日中,那就不能吃了。古人是用這個方法。現在有鐘錶,有天文台報,所以現在古代這種方式就用不上。

  我們一般十一點半吃還可以,因為我們一般吃飯大概十五分,最多半個小時,不超過半個小時。如果十一點半吃,不要吃太久,這個還不會過中。根據我在山東每一天查,它差是幾分鐘,不會差很多,大概前後四、五分鐘,十一點半吃是勉強還可以。要最保險就是十一點,像山東海島金山寺,他們吃午餐是十一點。十一點一般吃飯絕對不會超過的,頂多給你吃半個小時,十一點半,十一點半離日中時間還很長。所以你要保險就十一點吃,或者十一點十分,原則上就是你不要超過十一點五十分以後,應該都不會過中。如果要發心持這條戒,這個時間,我們淨老和尚常講,最好要看天文日曆。要持這條戒,你一定要知道今天日中時間,這樣才不會超過時間。如果不知道,超過時間,那就破了齋。超過時間,還在吃,那就破齋了。要持就要講求時間的準確性。這是佛定的,過日午就是中午,就不是僧人吃飯的時間。下面再給我們解釋:

  【諸天早食。佛午食。畜生午後食。鬼夜食。】

  註解再給我們講,天人他吃『早食』,「早食」就是我們現在講早晨,一般我們早晨是七點到九點,在中國十二個時辰是辰時,早上七點到九點是辰時,這個時間是天人他們吃飯時間。佛是『午時』,佛是中午才吃的。它這個地方也是配六道。天,天道的天人,早晨這個時間是他們吃飯時間,天人用餐的時間。天人是指欲界天,就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六層天叫欲界天。欲界天還沒有超過欲界,再上去就是色界天,色界天人他不用吃東西,他以禪悅為食,禪定。所以有定功的人他不需要這些飲食。你看虛雲老和尚是我們民國初年禪宗的大德,禪定功夫很高,往往虛老一入定,一個月、半個月不出定,也沒喝,也沒睡,也沒有吃,他不吃、不喝、不睡就打坐入定,半個月、一個月出定,精神很好,體力充沛。這說明一個事實就是禪悅為食,他有禪定功夫不需要這些東西。色界以下的就需要,欲界天人還有,但是欲界天有六層,愈高層次的天人,他吃的就愈精細,愈少。

  一般講天,諸天就是從四王天到他化自在天,這些天人還有欲,所以他們還有飲食,但是他的飲食我們人間是無法相比,天人的飲食。你看我們中國律宗初祖道宣律師,他自己不用去托缽,也不用燒飯,每天中午天人送供養給他。「佛午時」,佛為什麼訂在中午這個時間吃?因為佛出現在人間,在人道,他不是在天道,他示現成佛是在人間示現的。所以早上諸天吃飯時間,中午是人間吃飯的時間。『畜生午後食』,畜生是中午以後,就是下午這個時間,是畜生道他們吃飯的時間。『鬼夜食』,「夜」就是晚上六點以後就稱夜,照我們中國這個時辰計算就是下午五點到七點,五點以後就是鬼道眾生他們用餐時間。所以一般放大蒙山就是五點以後,五點以後就可以放了,因為一堂蒙山放下來超過六點了,這個時候是鬼道眾生用餐時間。

  【僧宜學佛。不過午食。】

  出家人應該學佛,中午吃,超過中午就不要吃,出家人應該要學佛。持這條齋也好處很多,就是我們淨老和尚常講的,他以前在台中蓮社跟李老師學經教,日中一食,連早餐也沒有,李老師他一餐才兩塊錢,他一餐要吃三塊錢(他食量比較大),一天吃一餐。有一天他跟李老師報告,他也學老師一天吃一餐。李老師就問他,你身體感覺怎麼樣?他說,沒有影響,精神體力都很好。李老師桌子一拍說,永遠這樣保持下去,不麻煩人,自己也不麻煩,很省事。一天多吃兩餐飯,事情很多,也很浪費時間,為了吃飯,這個事情就很多,很多時間就放在這上面。所以能夠日中一食,這個是最好。以前佛陀時代他是托缽,每一天出去托個缽,一天就吃一餐,吃不完的就供養外面的鳥獸,也沒有冰箱,也不用去儲藏食物。實在講,他都沒有什麼生活負擔,也沒有生活壓力,所以他能夠安心辦道。這個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持午,一般也是習慣性的問題,現在我們沒有辦法做到日中一食。以前叢林它是兩餐,就是早餐跟午餐,另外禪堂它是吃五餐,它五餐是每一餐吃的很少,所謂少量多餐,肚子保持不飢不飽,這是中國禪宗道場他們吃飯的一個方式,他這樣好用功。我們現在一般都吃三餐,這個三餐也是看個人身體情況,因為有些人他的消耗量大。持午有胃病的人也不行,血糖偏低的人也不行,身體有病的他就需要吃一點東西,後面也會講到有開緣的地方。所以標準的就是過午不食,如果吃兩餐也就可以了,當然能夠日中一食是最好。下面給我們講:

  【餓鬼聞碗缽聲。則咽中火起。故午食尚宜寂靜。況過午乎。】

  這個是慈悲心,我們現在在人間有東西吃,但是餓鬼道的眾生,他沒有辦法吃到東西,受飢餓之苦。餓鬼他聽到我們人間吃飯碗缽的聲音,就知道人間要吃飯了,他們沒得吃,他咽喉當中火就冒出來了,那個火就是他的需要、他的需求。這個我們從人間沒有糧食吃的人,或者我們自己肚子很餓的時候,看到人家在吃東西,我們的反應跟感覺,我們從這個地方去推想,就可以體會到餓鬼道的眾生,聽到人間碗缽要吃飯的聲音,他的感受,這個我們就可以理解了。我們一般不要說沒得吃,就是晚一點吃、肚子餓了,全身都發抖,看到人家吃東西,很想自己現在能吃一點東西多好。如果是鬼道的眾生,那個欲火就冒出來了,所以『咽中火起』。因為這個緣故,『故午食尚宜寂靜』,「午食」就是我們中午吃飯的時間,尚且碗缽的聲音不要太大聲,靜靜的,不要大聲,因為大聲,鬼道眾生聽到了,他們就更難受,沒聽到還好,聽到更難受。所以古代叢林,現在有些道場也不錯,像我到雲南雞足山,看道興法師那個道場,他們也是過堂吃飯,過堂吃飯都很安靜,的確也做的非常好。現在有很多道場,他們過堂吃飯也都是很安靜的,這個是比較如法,這個也是慈悲心,不要讓餓鬼太難受。所以說故午食尚宜寂靜,『況過午乎』,「過午」就是過了中午。下面是舉出一個公案:

  【昔有高僧。聞鄰房僧。午後舉爨。不覺涕泣。悲佛法之衰殘也。】

  這個是講古代有高僧,這個在《增註》裡面有註解。中午之後,出家人聽到有人在寺院『舉爨』,「爨」就是燒火,以前燒灶用竹子做一個管子,用嘴巴吹那個管子,讓火能夠旺起來。這個以前我吹過,所以我知道。這叫舉爨,舉爨就是生火,生火煮東西、燒東西吃。這個高僧當然他戒持得很精嚴,聽到隔壁房間的出家人午後舉爨煮東西吃,『不覺涕泣』,不自覺的流下眼淚,『悲佛法之衰殘也』,就很悲傷佛法衰微、衰殘到相當的程度了。下面蓮池大師再給我們講:

  【今人體弱多病。欲數數食者。】

  這個字不念數,念「碩」,破音字。『數』就是頻繁的意思,很頻繁。

  【或不能持此戒。故古人稱晚食為藥石。取療病之意也。】

  「今人體弱多病」,蓮池大師那個時代是明朝末年,距離我們現在已經有四、五百年的時間,那個時代的人就體弱多病。那個時代實在講,那個時代的飲食各方面比我們現在不曉得好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那個時候體弱多病的人就比較多了,身體很健康的人就比較少;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人三餐服毒,實在講現在體弱多病就更多、更嚴重。現在人的體質遠遠不如古人,為什麼?吃的東西沒營養,喝的水有毒,空氣有毒,吃的化學品一大堆。前幾天報紙還報導油出問題,賣我們煮菜的油,食用的油摻一些化學品,你說那些東西吃了人不長病才奇怪。所以現在的人比明朝時代的人,體弱多病不曉得多幾倍都不止。所以明朝那個時代,蓮池大師講「今人體弱多病」,那個時代的人就體弱多病,「欲數數食者」,數數就是要常常吃東西,不然他身體,體力他支撐不住,他沒有辦法支撐。

  『或不能持此戒』,或許沒有辦法持這條戒。『故古人稱晚食為藥石』,這在唐朝時代建叢林,禪門稱晚餐吃東西叫「藥石」,藥石是這麼來的。藥石的意思就是『取療病之意也』,治療病,因為我們這個身體體弱多病。身體就好像一部機器一樣,好像一部車子一樣,車子有比較好的,它很省油,又跑的快,故障率少;車子比較差的,故障率多,用的油又很大,你加不足夠它就跑不動。我們身體跟車子、機器一樣的道理。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到,他在台中蓮社跟李老師日中一食五年,五年不是短時間。李老師吃的比他少,但是他的工作量是誰都比不上他的,那麼大。所以我們淨老得到一個結論,就是我們的體力消耗並不是因為勞心勞力,主要不是這個因素,主要是消耗在妄念上,在貪瞋痴慢這些煩惱妄想,消耗在這上面。如果不貪,不瞋,不痴,這個妄念少,的確我們所需要的,補充的熱量也相對的就減少。你身體需要的營養夠了,太多了,你也不會想吃,你不想吃。我們有需要的時候,你就非吃不可,不吃這個身體就出毛病。所以妄念還很多,還放不下,這也就不能勉強,你勉強要學日中一食,可能身體會出狀況,會生病。如果妄念少了,的確他飲食相對的減少,這個是要有修行功夫。這個也不能勉強,也不能為了面子,要斟酌自己的身體狀況,自己修行的功夫,這樣才如理如法。所以,古人在這條戒也是一個開緣,「取療病之意」,因為你身體有病,體弱多病,你不吃身體就出問題,所以晚上必須還是要吃一點。

  【必也知違佛制。生大慚愧。】

  『必也知』,就是必須也要知道,這個是違背佛的制度,『生大慚愧』。

  【念餓鬼苦。常行悲濟。不多食。不美食。不安意食。庶幾可耳。如或不然。得罪彌重。噫。可不戒歟。】

  我們出家人也要知道這個是違背佛的制度,應該生大慚愧心。所以要『念餓鬼苦』,念念想到餓鬼道的眾生,他們沒有東西吃。在我們人間,人間的餓鬼道也不少,像非洲衣索匹亞有些地區的人,他得不到糧食,那就是人間的餓鬼道,我們有得吃就要想到沒有得吃的人,這個才是有慈悲心。『常行悲濟』,就是常常想幫助這些人慈悲救濟,想幫助這些人,自己多節省一點可以多幫助一些人,要常常存這個心,「常行悲濟」。

  『不多食,不美食』,「不多食」就是不要吃太多。因為晚上吃多了,根據我的經驗,實在講也難受,不是享受,是難受;睡也睡不好,吃太多了,肚子就像一個磚頭壓在上面,你睡覺也睡不好,晚上又不是活動的時間,消化也很慢。所以我們中國古人養生也有一句話講,早上吃的好,早上什麼叫好?好的標準就是清淡;中午吃的飽,中午因為是一天當中的時間,要吃飽一點,因為要工作、要處理事務,中午吃飽;晚上吃的少,晚上你不要吃太多。這個是古人在飲食上的養生之道。所以不多食就是不要吃太多。「不美食」就是不講求口味,色香味,不講求這個,因為晚餐當藥的。

  『不安意食』,就是吃一吃,很快的就結束,「不安意食」。所以我們現在台北信義路道場,晚上都是吃中午剩下的,就很簡單,中午就會比較多一點,晚上我們就吃中午剩下的。以前我們在圖書館也是這樣,晚餐煮大鍋菜,中午剩下的,老和尚教我們煮大鍋菜,就符合蓮池大師這裡提的,「不多食,不美食,不安意食」,就簡單吃一點。『庶幾可耳』,這樣還可以。『如或不然,得罪彌重』,如果又多食、又要美食、又安意食,每天晚上好像在辦宴會這樣,這樣罪過就很重。所以我們出家人不能不知道。『噫,可不戒歟』。

  現在出家人有一些大寺廟,年紀大的大法師常常要應酬,所以晚餐都是辦大餐。實在講,那個是人情世故的應酬,實在是沒辦法,有時候這些應酬,你也不能不應付。所以吃那個大餐不是享受,實在講是難受。我常常在外面,同修如果特別晚餐要請大餐,我們就很難受了,大家是一番好意,你不吃,他心裡難過,我好心好意要招待你,你不賞個臉,心裡難過。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是我們老和尚講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就是犧牲自己。像以前李老師在台中,他們日中一食,有同修請客,李老師都約我們師父去吃。他說不是持午嗎?他說你不知道,這些人剛學佛,好心好意要請我們,要讓他歡喜,以後他才樂意接觸佛教,來學佛;如果你不給他面子,以後他就不來,斷了他學佛的因緣。師父他老人家就明白這個意思,這個是為了接引眾生,不是自己愛吃、愛享受,這個在戒律上講叫開緣。如果不是這個情況,他們就不吃。這些我們也要知道。

  所以在外面應酬,人家請吃飯,特別是初機學佛的,你不給他請,他心裡很難過。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就要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而且跟他們吃,也不能像裡說不多食、不美食、不安意食,你坐在那邊也不太愛吃,他還是難過,大概我這個東西煮得不好,不合你的口味,他心裡就又很內疚,你還得要吃,讓他高興。像李老師往生,實在講,他也不該那麼早走,根據他的養生之道,活超過一百歲是絕對沒問題,因為居士煮了一碗麵,那個麵過期了,第一次吃了之後,他懂中醫,知道這個麵有問題,回去吃解藥,解掉了。第二次又有居士送來,也是過期的,為了讓那個居士高興,煮來還要當面吃給他看,吃了之後第二次就來不及。所以這個都是菩薩犧牲的一個表現,為了度眾生犧牲的一個表現。是不是他愛吃那碗麵?其實他怎麼會愛吃那碗麵,是為了讓眾生生歡喜心,樂意來學佛,為了普度眾生,這是菩薩的精神,這一點我們也必須要知道。

  所以我到大陸去,每到一個地方同修都說難得來一次,晚上都要辦一桌很豐盛的。實在講,我吃都吃怕了,但是不去吃,他們心裡難過,還是要去吃,吃給他們高興。那個莊讓師,他常常說,師父晚上我不吃了。我說,好,你可以不吃,你不去人家心裡不會難過,我不去人家心裡就難過,你可以不去吃,我不能不去,人家衝著我來的。所以戒律上的一個開遮持犯,我們都必須了解,在什麼樣的情況應該開,在什麼情況我們要持戒。其實這條齋戒,有時候你身體不好,你晚上不吃,也是一個很好的調理身體。譬如你可以根據自己身體情況來調節,你停一個星期,或者二天、三天。譬如你有感冒,感冒根據我的經驗,有些人他說感冒要多吃一點,營養不夠,其實古代叢林如果僧人生病感冒,生病以減食為良藥,就是說你生病了,你平常吃的量要減少,不要吃太多,吃太多你的身體負擔不了。

  所以有時候八關齋戒就非常方便,你看八關齋戒只有一天,如果說你偶爾一天晚餐不吃,那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如果天天,可能沒辦法。你可以挑一個月一天、二天,初一、十五,或者要多一點,六齋或者十齋。像我弟弟他發心持十齋,他受菩薩戒;菩薩戒應該一個月是持六齋,他依《地藏經》持十齋,齋日那天他就不吃,如果特別有應酬他就吃,沒有特別應酬他就不吃。這個也很理想,因為他現在已經退休,也沒有工作,所以他來持十齋,對他來講,沒有什麼障礙。我們一天的,這個很方便,一個月你要一天或者二天,都可以自己斟酌,你的時間、你的工作各方面的,自己來調節。或者有生病的時候,我也有經驗,以前在圖書館感冒,如果風寒感冒發燒,我那天就什麼都不吃,就喝開水;就是斷食一天,喝開水,感冒就好了,也不用打針,也不用吃藥,連中藥也不用吃,風寒的。如果細菌感染的就不行,細菌感染的就比較困難。一般感冒發燒的,用斷食療法,很快,也不用太長的時間,一天,根據我的經驗一天。

  這個經驗我也是得自於沈醫生,沈國禎居士,他以前在陸軍八一七醫院當副院長,以前我們有病,館長都叫我們去給他看病。有一天我聽沈醫生給我講,其實感冒不是藥給你治好的,是你自己身體抗體出現了,這樣好的,吃藥只是把你現在的症狀壓一壓。我聽到他這麼講,我從那個時候開始,感冒就不吃西藥,頂多吃個中藥,有時候連中藥也不吃,就用這種自然療法。效果非常明顯,而且沒有副作用,你吃藥還有副作用,不管中藥、西藥,見藥三分毒,都有它的負面作用。這個自然療法是沒有負面作用。

  這條戒,我們自己可以斟酌情況,如果我們現在做不到天天持齋,建議大家可以採取八關齋戒這個的方式,你要持幾天都可以,有伸縮性,很靈活的。如果說一天,我們就一天的晚餐不吃,這個我們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有時候真的中午吃得太飽了,我那天晚上不吃,我那天晚上就很好睡。好,這條戒我們就學到這裡。我們再看第十條戒,就是沙彌十戒最後一條:

  【十曰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

  八關齋戒就沒有這一條,這一條特別是指出家沙彌,出家人,出家的沙彌要持這條戒。我們看註解:

  【解曰。生即金也。像似也。似金者銀也。謂金色生本自黃。銀可染黃似金也。】

  這一段是給我們解釋,「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給我們解釋什麼叫「生像」。這一段給我們解釋生像金銀,生及金銀。『金』就是我們現在講黃金、金子。現在大部分是黃金,聽說也有黑金,黑金我是沒有看過,有聽說過,但是我們看到的都是黃金比較多。『生』就是金。『像似也』,「似」就是很相似,很相似就是很像,但是它不是真正的金。『似金者銀也』,跟金很接近,這個就是銀。銀,銀子,在中國古代它是做為交易買賣的錢幣,用銀子來計算,貨幣用銀子來計算。所以我們看古書、看故事書,銀子幾兩、幾百兩,用這個來計算。這個貨幣它有實質的一個價值在,金銀它有實值的價值,現在人都用紙鈔。

  所以,前幾天我聽老和尚講《大經科註》,他有講到現在人錢都用鈔票,古時候的人錢幣他用金、銀,或者是銅(銅做的銅錢),鬼才用紙鈔。我們一般民間燒紙錢,就是人死了,家屬燒一點紙錢給他。以前我們小時候拜拜,有買這些金箔、銀箔,這些錫箔的紙錢,燒紙錢。所以老和尚講,現在的人都變成鬼了,紙鈔以前是鬼道用的,現在人都在用紙鈔,人都變成鬼了。講這個話的用意也很深長,說明現在人的貪心比過去的古人不曉得增長數十倍,甚至上百倍,因為鬼道是貪心感應的。所以我們聽到他老人家這麼講,我們想想也不無道理,的確現在人的貪心增長,是遠遠超過古人太多太多了。所以現在人還在人間,其實那個心都變成鬼了,因為貪心太重,都沒有節制,不斷的增長。這個也是給我們警惕的一個話。所以這些紙鈔,實在講,現在講泡沫經濟,這個經濟如果一垮,那些鈔票都沒有用,都變一堆廢紙,你也買不到東西。不像古時候,古時候它這個金銀它有實質的,它有一個實物的價值在,像紙就沒有實物的價值。這是給我們解釋,「生即金也,像似也」,很相似,「似金者銀也」,很像金子,就是銀子。

  好,這節課時間到了,我們先學習到這裡。我們下一節課,再繼續來學習這一條戒。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