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選講 第三十三品至三十七品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集) 2017/10/12 中國福州阿彌陀佛大飯店 檔名:WD02-008-0004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諸位同學,及網路前的同學,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經本一百五十九頁最後一行,「重重誨勉第三十六」,我們再翻過來,第一百六十頁,從第一行經文看起:
【佛告彌勒。吾語汝等。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輾轉相生。敢有犯此。當歷惡趣。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眾見之。或於壽終。入三惡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共其怨家。更相殺傷。從小微起。成大困劇。皆由貪著財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無復曲直。痴欲所迫。厚己爭利。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天道施張。自然糾舉。煢煢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品是「重重誨勉」,這個品題我們看到,這是佛大慈大悲不斷的重複給我們教誨勸勉,苦口婆心,這一品又重複給我們提起前面講的教誡。佛告訴彌勒,『吾語汝等』,這個「等」就是大家、大眾,包括我們後世的佛弟子,都包括在內。『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輾轉相生』,輾轉互相生起。這個輾轉相生就是惡性循環,造了惡業受苦,人受苦的時候又造惡業,不斷的造,不斷的受苦,輾轉相生,這個就很麻煩。所以我們讀到這個地方,也想到《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的,「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所以地藏菩薩也勸眾生,不要以為小惡業,死了以後都有報應的,不能以為惡小就去造,不能以為善小不去修,善惡報應的確是絲毫不爽。五惡五痛五燒這個因果輾轉相生,因產生果,果又變成因,這樣輾轉相生,惡性循環。
『敢有犯此』,就是說如果有人敢犯這個惡業,『當歷惡趣』,就是一定要經歷惡趣。在我們現前還沒有死的時候就會有花報現前。『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眾見之』,在現前這一生這一世,我們先生病,病殃,「死生不得」。在《地藏經》講,人生病,特別這個業障病,像植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有的植物人一躺十幾年、二十幾年,這個我們都看過,就是過去世造惡業,這一生果報現前。或者過去世造惡業,我們已經墮了三惡道又出來,到人間來還有餘報,還沒報完,還有餘報,所以「先被病殃」。這個主要第一個就是殺生業,殺生得多病短命報。這個跟《感應篇》講的都相應,都一樣的。你看造惡業得到的錢財,就有疾病口舌的事情發生,不然就遇到水火盜賊,疾病口舌,以當妄取之直。所以幹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實在講,得不到好處,只有壞處。「示眾見之」,大家都看到了。
人死生不得那是非常痛苦,要死也死不了,要活也活不了,就是在那邊折磨。所以我們人,常常聽人家講,「我不怕死,怕折騰」。以前韓館長在世,生病的時候她說,「我不怕死,怕遭罪」,的確是這樣。我們在台灣有一個早年的在電視新聞的播報員,得了重病,非常痛苦,他就一直要求政府立法通過安樂死,就是給他注射一些毒藥讓他趕快死。可見得他被病苦折磨得受不了。有很多人被病苦折磨得都自殺,這個在古今中外都有,死生不得。但是這是果報,這個果報沒有報盡,你自殺了,還是要報,沒辦法。
我們生病為什麼很痛,痛得受不了?我們讀到《地藏經》你就明白了,痛是果報,有痛的因,痛的因第一個是什麼?殺生。我們殺生吃肉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到眾生牠會痛?沒有,吃得很高興。以前我就是這個業造得很重,所以我身體不好,我自己也知道,學佛之後知道,自己這個業太重,我殺生吃肉的習氣是滿重的。從小跟我父親,我父親也沒學佛,沒有學佛的人,你說有哪幾個人不殺生?你不殺生,人家都覺得你怪怪的,你怎麼跟人家不一樣,大家都在殺,你怎麼不殺?過年過節殺豬宰羊、殺雞殺鴨,你怎麼不殺?人家都在殺你不殺,大家都覺得你很奇怪,你怎麼跟人家不一樣?肯定就是殺了。我父親也沒有學佛,跟一般人一樣殺生,不過殺生也是殺得比較厲害一點。自己養的豬養大了就賣給人,賣給人去殺;自己養的雞鴨,過年過節我都看到我父親在殺,抓來,脖子的毛拔一拔,然後一刀就下去。牠痛不痛?很痛。所以我父親死的時候很痛苦,真是苦不堪言。還有,我們小時候附近都是田,到田裡抓泥鰍,我父親說,這個泥鰍要活的下油鍋,那個肉才好吃。真的下油鍋,活活的泥鰍這樣倒下去,牠痛不痛?造這個殺生業。
所以從小我也殺生吃肉,跟著父親殺生吃肉,也是造了不少的殺業。過去生應該都造了很重,所以吃肉的習氣我是相當之重。以前我父親說我像貓一樣,沒有腥味吃不下,那個腥味愈腥愈好。現在出家了,吃了三十幾年的素食,現在聞到腥味吞不下去。但是以前一直吃,沒感覺,好像沒有腥味就沒味道。不知道這些都有果報,不是吃了就沒事。所以我從小體弱多病,我也知道自己這個業非常重。我們看到經典講這個果報,再對照那個因,我們就明白了,我們生病為什麼那麼痛苦?我們在殺生的時候眾生痛不痛?我們這樣去想就可以得到答案。過去我聽悟忍師講,馬來西亞有一個居士好像去釣魚,有一天他被魚刺刺到手指頭,痛得不得了,他就想到,那個魚鉤去鉤到魚的嘴巴,那個魚有多痛!所以,那個也是佛力加持,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不敢再釣魚,戒殺了,戒殺吃素。
《安士全書》第二篇,它有四卷,第一卷是「文昌帝君陰騭文」註解,第二卷就是「萬善先資」,「萬善先資」有因果勸,勸因果,講殺生、放生這些果報。有一個人他吃素,吃齋,齋素,吃了三年,脖子長一顆瘤很大。他就心裡很不平,怨天尤人,我發心吃素三年,竟然脖子長瘤長這麼大,他覺得吃素也沒什麼好處,心裡很不平,我吃素吃了三年,還得這個果報。他就不想再吃素了,乾脆再去吃肉算了。他正在發牢騷,講他不想再吃素了,被旁邊有一個人聽到,他說你吃了三年的素你不想繼續吃,你吃這三年的素能不能賣給我,賣齋?賣齋就是你吃一天算多少錢給你,然後寫一個買賣的契約,就是某某人,哪一年到哪一年,一共三年,吃多少天的素,一天多少錢,然後全部加起來多少錢,就跟他買,買他吃三年齋的功德,你吃齋功德就賣給我,我錢給你,你就不想再吃了!他想一想也好,吃素能賣一些錢也好,反正吃素也沒有什麼好處,長了一個瘤。後來這個契約寫一寫,就賣了,錢也給他了,一天多少錢,錢給了。
那天晚上,吃齋這個人就夢到小鬼來跟他講,他說你壽命到了,現在要跟我到閻羅王那邊去了。這個人就很驚訝,怎麼這麼快壽命到了?這個小鬼就跟他講,實在講,八個月前你就該死了,因為你吃了三年齋,所以延壽延到現在,你長了一個瘤,給你重業輕報。現在你那個齋賣掉,你已經倒貼了,現在趕快把你抓走。這個吃齋的就說,拜託拜託,你再給我寬限一天,我不知道,我趕快把那個錢還給他,我繼續吃。那個小鬼也很通融,好好,那就給你一天的時間。第二天他趕快去找昨天跟他買齋的那個人,就找到了那個人。那個人說對不起,昨天回來我就在佛前迴向,那個燒掉了。賣齋那個人回到家裡,悔恨,當場就死了。《安士全書》寫這個公案,說買齋的這個人很奇特,賣齋的也很奇特,竟然有這樣的事情。我們吃素,身體這裡痛那裡痛,不要怨天尤人,我們過去吃肉吃多少,你現在吃素才吃幾天,生生世世都在吃肉,現在才吃幾天。所以有些病痛你要逆來順受,這個當中已經有減輕你的業了。所以做好事總是有好報。
上海傅容居士她很愛吃大閘蟹,有一次到日本,我就講因果勸。因果勸,《安士全書》裡面講,蟹山受報,清朝時候有一個人喜歡吃蟹,死了之後墮到蟹山地獄,那座山統統是大閘蟹,你還敢吃嗎?大閘蟹我在家的時候吃了不少,吃大閘蟹,烤一烤,真的很香。有一次到澳洲去,我看到澳洲人在烤大閘蟹,在海邊,我看得,還是有那個習氣,覺得以前吃的那個滿香的。但是吃素這麼多年,那個就叫習氣,實際上現在叫我入口,聞到那個腥味我就吃不下,自然排斥,吃不下了。
所以殺生、放生,就要講這些因果。講因果,人都聽不進去,他會排斥,他拒絕、排斥,他不相信。所以佛你看在這個經苦口婆心的勸。要教化眾生,實在講還是要有善巧方便,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慢慢給他引導。所以過去李老師在台中蓮社教學,他有三不勸,第一不勸人吃素,第二不勸人受戒,第三不勸人出家,三不勸。勸你來聽經,道理你聽明白了,你自己要吃素、要受戒、要出家,你自己看著辦。所以我們勸人家來聽經,先不要叫他吃素,「你吃牠半斤,還他八兩,將來會下地獄」,可能他原來只有吃半斤,聽你這麼一說,他就吃一斤給你看,你不是害他造更重的業嗎?所以先勸他來聽經。
殺生的確有果報,以前勸我父親也不是那麼好勸的,我們學了佛,也慢慢要勸他,勸他就是吃肉我們不要像以前一樣都吃活的,要現宰的,這個他也勉為其難接受了,吃三淨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後來有一次我姑丈的大兒子,我大表哥結婚,請我父親去吃飯,以前住在內壢,現在還是屬於桃園市,住在內壢。那個時候我才二十幾歲,二十幾歲的時候,汐止到內壢以前交通還是沒有那麼發達,四十幾年前還是普通車比較多。所以去我姑丈家請客都是要過夜,去他家睡覺,請我父親去,去過一夜。我大表哥小時候毛病很多,很麻煩,毛病很多,跟我小時候一樣,我小時候病也很多。我姑丈就到神廟到去許個願,說我這個大兒子如果能夠把他撫養成人,將來能結婚成家,我就殺一隻豬公來答謝神明。許了這個惡願,那不是善願,不懂。結果我大表哥三十歲那一年,經過媒人介紹,結婚了,我姑丈就想到,大兒子小時候,曾經在神前發了這個願,現在要還願。真的,他就是買一隻豬公,回到家裡自己殺,然後燒香拜拜。
結婚前一天先殺豬答謝神明,第一天就請我父親去了,請親友喝酒吃飯,第二天我大表哥結婚,晚上對外請了幾十桌的酒席,宴請親友,我姑丈就一桌一桌去敬酒。敬到一半,突然暈倒在地,口吐白沫,送到台北馬偕醫院,第二天下午就死了,就往生了。第一天辦喜事,第二天辨喪事。我父親看到這個情況,回家就跟我們講,以後我做生日千萬不要殺豬公,不能殺生,看到你姑丈他殺了那隻豬,第一天殺,第二天他就死了,他親自看到了。不然以前我們怎麼勸,他還是不太相信。後來我們趕快利用這個機會再進一步,那你趕快吃素。但是他還是要吃肉,他答應吃早上的早齋,早上吃素,初一、十五吃素,他答應這樣。這樣比以前進步了,以前都要吃三淨肉,現在初一、十五是吃全素的,一整天吃全素的,包括早上,這個也有進步。所以度化眾生也是需要時間,一些善巧方便,時節因緣成熟,他才會慢慢覺悟。他正在迷的時候,真的也一點辦法都沒有,你跟他講,他就不相信。這個我們還是要常常講,所以因果勸也是要常常講。放生也有功德,也要懂得怎麼放。
所以,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眾見之,現在這個花報。花報不好,果報就不好。『或於壽終,入三惡道』,死了之後就到三惡道去。『愁痛酷毒,自相燋然。共其怨家,更相殺傷。從小微起,成大困劇』。從小演變成大的,這個冤家對頭,「更相殺傷」,殺來殺去,從小演變成大的。基本的原因,『皆由貪著財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無復曲直,痴欲所迫』,就是因為貪,貪著。貪瞋痴,貪是第一個,為首的,貪不到就瞋,貪瞋增長,愚痴,沒智慧,「痴欲所迫」,造得愈重愈沒有智慧。『厚己爭利,富貴榮華』,只是顧自己,爭取這個利益,富貴榮華得到了,『當時快意』,很得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得到富貴榮華怎麼樣?很得意,但也不能修忍辱,什麼事情都要跟人計較,要跟人鬥爭,不務修善,不修善。這樣,『威勢無幾,隨以磨滅』,你那個威德勢力也沒幾天,很快就沒有了,福報享盡就沒有了,《感應篇》講「算盡則死」,人就死了。『天道施張,自然糾舉,煢煢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天道施張,自然糾舉,煢煢忪忪,當入其中」,這個自然的,造了這個業自自然然他就是這個報應,就是《感應篇》講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古今有是」,古今中外都有這個事情,造惡業受惡報,修善業得善報,造惡業那就很慘痛,「痛哉可傷」。再看下面經文:
【汝等得佛經語。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終身不怠。尊聖敬善。仁慈博愛。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途。憂怖苦痛之道。】
這一段佛勸我們,得到佛的經教,『經語』就是佛的經教,我們要『熟思惟之』,要深思熟慮,去思惟,去想一想,佛經上佛勸我們的這些話,常常想佛的教導。各人『各自端守』,端心正意,守佛的教誡,『終身不怠』,一生都不懈怠。『尊聖敬善,仁慈博愛』,這是我們應當要修的。『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我們佛弟子,三寶弟子,應當求了生死、出輪迴,這個才究竟。如果不出輪迴,在六道裡面,修善業,生到人天善道,但是不究竟,人一享福又忘記了,享福的時候又糊塗了,又造惡業了,福報享盡,惡業造多了,又墮三惡道。所以在六道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一定要出離六道,這個問題才徹底解決。所以『當離三途,憂怖苦痛之道』,在六道裡面,還沒有出六道,起碼也不能墮三惡道,三惡道一進去容易,出來很難,應當遠離三途,不造惡因,這個三途是「憂怖苦痛之道」。
【若曹作善。云何第一。當自端心。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身心淨潔。與善相應。勿隨嗜欲。不犯諸惡。言色當和。身行當專。動作瞻視。安定徐為。作事倉卒。敗悔在後。為之不諦。亡其功夫。】
這一段就是佛再度勸我們要端心、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身心清淨潔白,就是不要受污染,我們身心都要與善相應。不要隨著我們的嗜欲,嗜好、欲望,不要隨我們嗜好、欲望,不去犯諸惡,這個五惡不要去犯。『言色當和,身行當專』,言色就是講我們的言語、態度,應當和藹,跟人要和睦相處。一家人,一個團體,家和萬事興,家不和注定這個家要敗,這個團體要敗,所以當和。和,怎麼和?要在言語態度來表現,講話溫和,態度溫和,這樣人相處才能融洽。「身行當專」,要專修,一門深入。『動作瞻視,安定徐為。作事倉卒,敗悔在後。為之不諦,亡其功夫』。這個身的行為,「動作瞻視」,要安定、要穩健,不倉促、不匆忙。如果太倉促、太匆忙,做什麼事都做不好。做不好就「敗悔在後,為之不諦,亡其功夫」,浪費我們的功夫了。這個是《常禮舉要》講的,都是教這個,這一段具體的做法都在《常禮舉要》。
好,這一品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我們再看「如貧得寶第三十七」:
【汝等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品題是「如貧得寶」。一個貧窮的人長期受貧窮之苦,現在忽然得到寶物,他一定非常的珍惜。這是形容比喻我們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好像長期受貧窮之苦,現在遇到佛法了,就好像得到寶物,好像受這個貧窮之苦受了很長很長時間,現在忽然得到寶物,要像得到寶物那樣來珍惜、來重視。所以佛法叫法寶,佛寶、法寶、僧寶,皈依三寶,如貧得寶。如果我們遇到佛法,能夠把這個佛法就像得到寶物一樣,佛的教誡像寶物一樣,這樣珍惜,來依教奉行,我們這一生就得解脫了。
我們看經文,『汝等廣植德本,勿犯道禁』,道禁就是佛前面講的五戒十善,五戒十善不能違犯,這是道禁。『忍辱精進』,道禁是持戒,這個是忍辱,要精進,也就是菩薩修的六度萬行。這個忍辱也是很重要,我們在生活當中沒有修忍辱,做什麼事也不能成就。所以《金剛經》佛講,「一切法得成於忍」;在《論語》裡面講,「小不忍則亂大謀」,世出世間法要成就都必須修忍,忍辱。布施、持戒、忍辱,才能夠提升到精進,有精進才能得禪定,才能開智慧。『慈心專一』,慈心就是慈悲心,我們要有慈悲心,修學要專一。這個也很重要,特別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還有年紀大的人更是要專一,如果學得太多、太雜,實在講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也沒有那麼多的精神精力。所以現在遇到淨土法門,應該專一來修行,時間不多了,不長了。『齋戒清淨』,齋是過中不食,『一日一夜』,一般就是八關齋戒。八關齋戒在家、出家都可以受,出家人也可以受,弘一大師在《演講錄》也有講,不是只有在家人才能受八關齋戒,出家人也可以受。雖然一日一夜,在五濁惡世能夠持一日一夜的齋戒,非常難得,『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比在極樂世界修一百年,超過了。什麼原因?
【所以者何。】
就是為什麼在這個世界修一日一夜就超過在極樂世界修一百年?
【彼佛國土。皆積德眾善。無毫髮之惡。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
佛給我們講出來了,為什麼在這個世界修一日一夜勝過在無量壽佛的國土修一百歲?因為極樂世界大家都是『積德眾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那個世界『無毫髮之惡』,那個世界你看不到惡事,你也聽不到,你想都想不到。當然極樂世界沒有人會去想惡業,你也看不到惡業,你也聽不到惡事,都沒有,那個環境好。環境好,修善當然容易。在我們娑婆世界都是在造惡業,大家都在造惡業,我們能夠修個一天的齋戒,修善,這個是難能可貴,很難得。因此在這裡修個一日一夜,他的功德就勝過在極樂世界一百年,是這個道理。因為在這裡要修一天要突破很多困難,所以這個很難能,難行能行,這個功德就殊勝。
這樣說起來,在這個世界也不錯,何必要到極樂世界?這個我們也要明白,這裡佛是鼓勵,我們現在還在這個世間,應當努力來修善,我們把這個善業迴向往生極樂世界。因為在這個世界你修你會退轉,到極樂世界修,雖然比這個世界這樣修慢,但是他是有進無退,他得三不退,他不會退轉,在這個世間,你這一生沒有修成功,來生又忘記了,會退步,進一步退九步。所以我們也不能認為說就不要去極樂世界了,這樣想也就不對,就錯了,還是要求生淨土。在還沒有往生淨土之前,在這個世間多修功德,迴向往生西方,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就高了。這是佛鼓勵我們修善、修戒。『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他方諸佛國中,我們這邊十日十夜,也勝過其他諸佛國為善千歲,這個跟極樂世界一樣。
【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
現在我們娑婆世界是最差的,現在其他十方諸佛國的世界他們都很好,只有我們娑婆世界是最不好。其他十方諸佛國,他們那個地方也是『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這個福德自然,它衣食都很充足,資生用具很豐富、很豐饒,金銀珠寶非常多,到處都是,大家生活非常富裕,非常自在,他就不會去造惡了。所以「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為什麼福德自然?那個地方的人善人多、惡人少,所以他就有福報、福德,感應這個大環境好。所以在我們這邊修十天十夜勝過其他諸佛世界修一千歲。這是勉勵我們在這個五濁惡世要努力來修善。
【唯此世間。善少惡多。飲苦食毒。未嘗寧息。】
『唯此』就是唯有我們這個世間,娑婆世界,『善少惡多』,修善的人很少,造惡業的很多。我們不要講五戒十善,就講第一條不殺生,這一條,你看這個地球上不殺生吃素的有多少?殺生吃肉的有多少?不成比例,其他就不用談了,拿一條你就可以以此類推。所以佛講的「善少惡多」,沒錯,我們這個世界現在就這樣。而且『飲苦食毒』,飲就是喝的,食就是吃的,我們飲是苦的,吃是毒,我們現在吃的不都是毒?「飲苦食毒」,喝的水有污染,吃的食物也污染,化學的東西很多。這指我們現在的環境非常惡劣,非常不好。所以,現在人飲苦食毒,吃得一身病。『未嘗寧息』,就是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的狀況是這樣。
【吾哀汝等。苦心誨喻。】
佛很哀憐我們,苦口婆心教誨曉喻,給我們說明。
【授與經法。】
傳授經教給我們。勸我們要:
【悉持思之。】
就是大家都要來受持思惟。
【悉奉行之。】
要受持、要奉行,受持是接受、保持,要好好去思惟,好好去想一想,佛教我們這個是不是應當要這麼做?想通了,明白了,就要去奉行。
【尊卑。男女。眷屬。朋友。轉相教語。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
這一段佛勸我們,『尊卑、男女、眷屬、朋友』,就是跟我們有關係的人,我們的上司,我們上面的領導,卑是我們下面的部屬,男女、家親眷屬、親朋好友,要互相輾轉互相教導勸化,要跟他們講。現在得力於科技的方便,現在這個手機,實在講,如果用來弘法也是很好的工具。以前沒有這些科技,我們要勸導這些親朋好友也不是很方便,有機會遇到才能跟他講。現在這個手機有朋友圈,一發大家都知道。如果把《無量壽經》、傳統文化、《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佛的經教都可以,善言善語,節錄出簡要,針對現前社會的情況來勸大眾,利用這個手機也很方便,每一個人現在都能弘法,都可以做,你只要有心,利用這個工具來弘法,也很方便。這是佛勸我們要『轉相教語』,你要轉發,把這個信息轉發給你認識的人,跟你有緣的人,希望他們也能來學佛,學聖賢的教誨,大家都得到功德利益。『自相約檢』,這一句就是依眾靠眾,大家互相約束檢點,這個就是我們講共修,大家互相勉勵、互相提醒,依眾靠眾。像我們這個講座就是「自相約檢」,大家一起來學習,就是自相約檢。
『和順義理,歡樂慈孝』。這裡又看到和,可見得佛很強調這個和,我們現在這個世間大多數是不和,因為大多數的人都不和,佛才一直勸和,如果大家都和了,那佛就不必要再講和,就是我們都是很不和,才要一直勸要和、要順。和順,順什麼?順義理,大家要順義理,大家都順這個義理,道德仁義這個道理,自然就和了,大家就有共識。如果不順這個義理,那怎麼和也和不來,大家違背這個義理,那就不和了。所以和,必定是順這個義理才能和。如果大家彼此不順義理就不能和。一方面順義理,一方面不順義理,那也不能和,和要雙方面的。所以佛勸勉大家都要順義理,那就和了。「歡樂慈孝」,大家在一起要歡喜,特別大家是同事,大家要歡喜、快樂,要有慈悲,要孝順,不要同事在一起好像仇人一樣。別人怎麼對待,總是從我們自己做起。所以老和尚勸我們,別人跟我們不和,我們要跟他和,我們不要一直要求,「你怎麼都不跟我和?」先不要要求別人,先要求自己你跟他和。現在他不跟我們和,我常常跟他和,久了,他也慢慢被我們影響了。所以先從自己做起,什麼都要從自己做起。
【所作如犯。則自悔過。】
我們所做的,過去做錯了,犯錯了,犯了錯誤,我們今天知道了,『則自悔過』,我們自己趕快懺悔改過。
【去惡就善。朝聞夕改。奉持經戒。如貧得寶。改往修來。洗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
我們能夠所作如犯,就懺悔改過,『去惡就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朝聞夕改』,早上聽到,晚上就趕快改,不要等到明天或者等到明年,等來等去就死了,就來不及了,不能等待。『奉持經戒,如貧得寶。改往修來』,改過去的,「往」就是過去,過去犯錯都過去了,最重要我們要修將來,修來生福,我們人也要知道來生,我們要修來生福。『洗心易行』,這個心洗刷乾淨,「易」就是改變,改變我們過去一些錯誤的行為。如果能夠去惡就善,改往修來,奉持經戒,洗心易行,果報它就是自然的,『自然感降』,感應降臨吉祥,『所願輒得』,你求什麼願望你都能得到,求作佛都能得到,何況人天福報!這一段跟《感應篇》講的意思也是一樣的,「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感應篇》講三年,天天修修個三年,你就有感應。這一段意思跟《感應篇》講的是一樣的。
【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這一段就是給我們講,佛陀教育所推行的處所,奉行佛陀教育所推行這個地方,那個地方必定大家都斷惡修善,都聽佛的教誨。那個地方必定是,『國邑丘聚』,國是一個國家,邑是大都市,丘聚就是一個鄉村,就是從國家到大都市、到鄉村,整個大環境,『靡不蒙化』,都受到佛的教化,去惡就善,改往修來。遵守佛的教誡,大家這樣去修學,必然這個大環境是『天下和順』。「天下和順」,就是現在的話講世界和平。世界和平是現在聯合國和平會議,年年開和平會議,就是希望世界和平,但是愈開就愈不和平。人沒有依照佛菩薩、聖賢去修學,那怎麼會和平?那就不能達到和平。人事上和順了,人和諧,能夠順利,就感應大環境『日月清明』,我們看這個天空就不會烏煙瘴氣,看著灰蒙蒙的,好像在餓鬼道一樣。『風雨以時』,該起風的時候起風,該下雨的時候下雨,下得剛剛好,也不會下得太多,也不會下得太少,這就是我們一般講的風調雨順。『災厲不起』,災難不會生起,沒有災難,沒有天然災禍,地震、颱風、海嘯、火山爆發、水災、旱災,這個災厲統統沒有,傳染病,這個統統沒有。
『國豐民安,兵戈無用』,這就是國泰民安,國家豐饒,人民安樂,「兵戈無用」,那個武器都沒有用,不用買武器,也不用製造武器,這個世界多美好。現在看到新聞報導,各國拼命在製造武器,那是不好,老子也講過,「佳兵,不祥之器」,佳兵,佳就是很好,很好的軍隊,很好的武器,那是不吉祥的東西。為什麼?戰爭殺人,災難就來了,家破人亡。所以老子講,「佳兵,不祥之器」。兵戈無用,武器沒有用,不需要製造武器。這是得力於佛陀教育的效果。『崇德興仁』,推崇道德,興起仁慈、仁愛,這個都興旺起來了。我們淨老和尚現在提倡仁愛,那個愛,這次在聯合國做水結晶的實驗,愛那個字用各國不同的文字貼上去,水的結晶反應出來都非常好,雖然圖案不一樣,但是都非常好。可見仁愛是眾生共同的核心價值,不管哪一個眾生,哪一個族群,這個大家都需要。
『務修禮讓』,務就是務必,一定要修禮。禮我們現在沒學過,我們不懂禮,這裡漢學院李越老師在教《常禮舉要》,我建議大家看李炳南老居士講的《常禮舉要講記》,徐醒民老居士他也有《常禮舉要講記》,大家多看看。禮就是講人情世故,世故人情。我們現在都不懂禮,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說禮教是吃人的猛獸,冤枉!禮是什麼?人跟人往來,國與國交流,溝通的一個管道。我們生活離不開禮,雖然我們現在都不要禮了,不要禮,我們在生活當中還是離不開。你說我們都沒有學過禮,我們也不要禮,誰知道?真的不需要嗎?對自己國人無禮,不禮貌。過去雪廬老人講,自己中國人對中國人自己都很不禮貌,看到外國人,他沒有學過禮,他竟然就很懂得禮貌,他遇到外國人也會去拉拉手。
有一次,十幾年前,台灣花蓮淨宗學會潘會長,他是一個警官,那時候他在當警官,現在應該退休了。這個人他也很幽默,喜歡講笑話。我到花蓮去講經,去到他那邊就是招待我喝茶,講一些笑話給我笑。他說我們國內飛機,有一次他坐飛機,他一上去,那個空服員對他就很不客氣,口氣就很不好,凶巴巴的。然後他就跟她講了二、三句日本話,他說那個空服員態度馬上改變,對他就很有禮貌。後來他就用台語講,我是台灣人。的確是這樣,現在中國人自己瞧不起自己,外國人當然瞧不起你,你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再看看外國就不會這樣。所以對自己沒有禮貌,人家就瞧不起你。
這個是什麼?就是禮,「務修禮讓」,佛就叫我們要修禮讓,要學。讓也是根據這個禮。在《論語》裡面講,「博學於文,約之以禮」,文就是文章,學問很多、很廣博,但是具體上怎麼做?約就是你把它濃縮起來,就是根據禮去做就對了。如果你不懂得什麼文章學問,照這個禮去做就對了,博文約禮。所以雪廬老人跟我們講,他編的這個《常禮舉要》,他說只要照《常禮舉要》去做個十分之一,對我們念佛功夫都很有幫助。這個禮也要學,要修學,要學,自己有空要多看,現在光碟很方便,李越老師講的光碟我們要看看,來學習學習。最重要還是在人情世故,你不懂禮,但是你總是離不開禮。這個禮道理很深,這個禮不是鞠躬作揖,不是見到人就鞠躬,那是禮的外表,這個禮的學問很深。這個禮,孔老夫子說他都不懂。
古代聖人,古聖先王,治國他用什麼治?制禮作樂,以禮樂治天下。天子有德,有道德、有地位,他才能夠制禮作樂,有德無位不能制禮作樂,有位無德也不能制禮作樂,天子有德有位,像周公、文王、武王,他們有德又有位,他們可以制禮作樂。禮樂推行,天下就和順。用禮治是把人當人看,用法治是不把人當人看。所以這個禮道理很深。《論語》裡面講,林放問禮,孔子說大哉問,你問這個太大了。總之,禮就是講世故人情,你不要,你也不可能沒有。如果你說不用,如果一個人沒有經過你同意跑到你房間去,你會不會很高興?如果你會不高興,那個就是禮。如果沒有經過你同意,把你的信拿來亂翻亂看,那你會不會很高興?你不高興。不是沒有學過禮嗎?怎麼會不高興?那個就是禮,必須經過你同意。如果你說不要禮,那為什麼人家這樣做,你會不高興?可見得你說不要的人,他自己也行不通。
不懂禮,不知禮,無以立,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所以我們中國古聖先王以禮樂治天下,他不是用法律,那個禮樂行不通才制定刑法,用禮來約束身口,用樂來調劑心情。所以我們這個祭祖是屬於禮樂,那個道理很深、很大。讓,所以依禮來行就對了,依禮來做。《論語》也講,孔子的弟子問,怎麼樣做是孝順父母?孔子每一個弟子問的他回答不一樣。有一個弟子問怎麼樣做?孔子回答,「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就是講祭祀,葬也要依禮,依它的規定,禮有節制、節度,禮有節,禮有節制,樂有節拍,禮樂。所以依禮而行,禮就是定吉凶的,如果我們不依禮去做,那就是凶。人跟人第一次見面就定吉凶,你不懂禮那就不好。所以,禮讓,要修禮讓,佛勸我們修禮讓。所以一個字,我們就要去思惟,熟思惟之,禮怎麼做?我們就要找《常禮舉要》來看。這個經文每一個字意義都非常深廣。
『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國家沒有盜賊,沒有人受冤枉的,強的也不會欺負弱的,「各得其所」。這是佛陀教育推行的效果。
【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為之安。吾般泥洹。經道漸滅。人民諂偽。復為眾惡。五燒五痛。久後轉劇。汝等轉相教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
這一段佛又重複的勸導我們,「我」是佛自稱,『我哀汝等』,佛哀憐、哀憫我們這些六道眾生,『甚於父母念子』,超過世間的父母去念子女,可見佛恩廣大,無以為報。『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惡』,釋迦牟尼佛說,我在這個娑婆世界示現作佛,教大家以善來攻惡。主要要拔除我們生死之苦,這一句是重點。佛法在世間主要教我們怎麼解脫六道輪迴生死之苦,生死是大苦,幫助我們解決生死之苦,你說這個恩德多大,世間的父母無法相比。所以佛恩浩大。『令獲五德,升無為之安』,修五善就獲得五德,「升無為之安」,無為就是涅槃。『吾般泥洹,經道漸滅』,般泥洹就是佛入涅槃,佛不住世了,這個經道漸漸就消滅,就沒有了,漸漸變質了。那個時候,『人民諂偽,復為眾惡』,到我們現在末法,大家又不聽佛的教導,又造作諸惡,眾惡就是諸惡。『五燒五痛,久後轉劇』,這個五惡十惡愈造愈嚴重,久後,經過時間長久,輾轉加劇、加倍。『汝等轉相教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佛勸導我們,我們自己明白了,也要輾轉的互相對有緣的人要教誡。最後一段:
【彌勒菩薩。合掌白言。】
『合掌白言』,向佛報告。
【世人惡苦。如是如是。】
的確是這樣,的確如佛講的這樣。
【佛皆慈哀。】
佛慈悲哀憫。
【悉度脫之。】
希望把這些眾生都度脫,不要在六道受苦。
【受佛重誨。不敢違失。】
佛重複的教誨,不敢違背喪失。這是彌勒菩薩也是教我們要聽佛的教誨。我們這個經,早晚誦經主要是提醒,不能記得全經,經裡面的經句,就是精華的重點,也要記。記得了,我們生活上才能提起觀照修行的功夫。
好,這一次我們這個研習營講《太上感應篇直講》跟《無量壽經》三十三到三十七品到此就全部圓滿了。祝大家福慧增長,六時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