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選講 第三十三品至三十七品—世人共爭不急之務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集) 2017/10/10 中國福州阿彌陀佛大飯店 檔名:WD02-008-0001
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念開經偈,「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請放掌。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諸位同學,及網路前的同學,請翻開經本,「勸諭策進第三十三」。我們這次研習課程以因果教育為一個主題,我們今天上午下午四節課跟大家學習《太上感應篇直講》,晚上這一堂課我們來學習《無量壽經》三十三到三十七品,這個五品經文講的是五戒十善,也是屬於因果教育。請大家看經文:
【世人共爭不急之務。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尊卑。貧富。少長。男女。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有一少一。思欲齊等。適小具有。又憂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心慳意固。無能縱捨。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
到這裡是一個大段。這一品經的品題叫「勸諭策進」,勸是勸導,諭是曉諭,給我們說明,策是警策,進是精進。開頭這一句經文,佛給我們開示,『世人共爭不急之務』,世人就是我們世間人,世間人不管中國人、外國人,大家一天到晚共同在爭求的都是「不急之務」。什麼是不急之務?就是我們世間的名聞利養。這個世間人非常重視,大家一天到晚都在爭求這些名利,爭權奪利,求財富,求富貴,求榮華富貴,求官位,這個世間種種的榮華富貴。世俗所爭的這些東西,佛給我們講,不急,就是不重要的,不是最急迫需要的。『於此劇惡極苦之中』,我們現在是生長在什麼樣的時代?「劇惡」,這個惡還不是一般的惡,到了非常劇烈,造惡業造得非常重的一個時代,造惡業當然就要受苦,這個苦也受得極苦,在這個劇惡極苦之中。在這麼苦的世界,我們都在幹什麼事情?下面就講了,『勤身營務』,勤是勤奮,這個身體很勤奮的去經營世間的事務,『以自給濟』,經營這些事務來供給自己,就是自己要來享受。
『尊卑、貧富、少長、男女』,這個是講社會上各階層的,有地位的是尊,沒有地位是卑,有錢是富,沒有錢是貧,男女老少,我們社會上這些人都包含在裡面。大家在幹什麼事情?『累念積慮』,累是累積,念是念念不忘的,累積憂慮。『為心走使』,心一天到晚在奔走,奔走求什麼?就是下面講的,憂慮什麼、要爭求什麼?下面舉出幾個例子,『無田憂田,無宅憂宅』。這個田宅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土地,不動產,沒有土地、沒有田產就憂慮,生活面臨困難。過去在農業社會,真的,沒有田耕種,生活就很困難。所以沒有田的人想要有田,能得到田地來耕種。有土地,在《大學》講,「有土斯有財」。「無宅憂宅」,沒有房子的整天到晚在憂慮想要買個房子。這個是我們世間人,中國、外國大家都會為生活上所需來憂慮。
『眷屬財物,有無同憂』,眷屬是家親眷屬,沒有兒女的希望有兒女,沒有兒女覺得沒有後代,有了兒女又憂慮教育的問題,如果兒女不乖、不聽話,那更操心。財物,錢財,物是物品,合起來講叫財物,財物有動產、有不動產,凡是有價值的都屬於財物,金銀珠寶這一類的有價值的東西都屬於財物。家親眷屬憂慮,憂慮家屬,大家有家庭的人、有兒女的人為兒女憂慮,沒有也憂慮,有也憂慮。所以下面講「有無同憂」,這是世間人現前的一個情況。
『有一少一,思欲齊等』,有一樣還少一樣,總是不足,有了一間房子,覺得還不夠,總覺得還缺少一間;有一部車子了,也覺得還是不夠用,最好再多一部。什麼東西總是感覺沒有滿足的時候,總是覺得都有缺乏。這個情況就是不知足,世間人都不知足。為什麼不知足?「思欲齊等」,要跟人家看齊,要跟人家比賽,人家有一棟房子,他也要有一棟,沒有超過別人起碼也要跟他差不多,不要輸他太多。我到福清去做三時繫念,那邊同修跟我講,我們到城山寺去,經過那個山下,整路都是蓋的別墅,蓋了房子,蓋得很漂亮,那裡同修跟我講那個都沒人住。我說沒人住蓋了幹什麼?他說福清的人都到外面做生意,賺了錢就拿回來家鄉蓋房子。他蓋房子幹什麼?大家愛面子,你蓋一間我也蓋一間,表示我沒有比你差,蓋了放在那裡,也沒有住,蓋得很漂亮,放著。這個就是思欲齊等,要跟人家看齊,現在的話叫攀比,大陸的話叫攀比,去攀緣、去比較,這個就非常辛苦。人不知足就常常感到缺乏,如果人知足就常樂,所謂知足常樂。
下面講,『適小具有,又憂非常』,適小具有就是原來沒有,現在有了,原來沒有田、沒有房子,現在也有田、也有房子,也有一些積蓄,也賺了一些錢,還是憂慮,不是因為有了就沒憂慮了。憂慮什麼?『水火盜賊,怨家債主』。有了錢怕被偷、怕被搶、怕被騙,投資做生意怕虧本,擔心這個。但是怕也是沒有用,佛在經上給我們講,財為五家共有,第一家是國王、政府,它有一份;第二家就是此地講的水災;第三家,火災;第四家,盜賊;第五家就是怨家債主,敗家子,到家裡來做兒子、孫子,把你的財產花光光。所以財是五家共有,政府有一份,政府要抽稅金,它有一份;水災有一份,一個水災來,淹沒了,財產被漂流了,連人的生命有時候也跟著就被水災沖走了,被溺斃了;火災,一把火可以把億萬錢財燒光光,水火無情;還有盜賊;最嚴重的,怨家債主,敗家子。這個我們在社會上看了很多,敗家子,就是上輩子欠他的,他這一輩是來討債的,父母賺錢就是要還他的債。他就是要錢,要錢做生意,做什麼生意他肯定不會賺錢的,肯定是虧本,那個就是討債鬼,上輩子欠他的。這個我們都看過,的確都是我們認識的人,還不是聽說的,我親眼看見的有一、二個例子,實際的例子。在報章雜誌、新聞看的就更多了。所以,水災,把財物漂流了,火災可以焚燒財物,盜賊、怨家債主劫奪財物。到最後『消散磨滅』,到最後也都沒有了。
所以錢財是五家共有,我們要怎麼保存,實在講也保不住。現在我們說,投保險公司,實在講,一個災難來,保險公司它自己也保不住。所以我們現在去投保,投保險公司像積蓄一樣,我們去投保,比如說投人壽保險、意外險,你人死了,死給他看,那才有錢。那個錢也不是我們用的,是家屬在用的,你死了,他看到你死了,然後給錢,給錢就給家屬用。投這個保實在意義也不大。保險公司,聽說它又去國外投更大的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它做什麼?它去投資,投資做生意賺錢。這樣的一個情況,實在講,沒有絕對的保險,沒有絕對的,就看個人的運氣,沒有絕對的保險。再加上貨幣如果貶值,匯率一天到晚調來調去的,有時候你也會虧本。你縱然沒有投資什麼,放在銀行,如果貶值,那個價值也就減少了。如果一個經濟崩潰,那些鈔票就變得好像衛生紙一樣,沒有用,沒人要。所以那個就不保險。
最保險是什麼?有財富修福,特別在三寶裡面種福,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寄在堅牢庫,堅牢庫這五家搶不走,那最保險。所以要投保險,我們要投阿彌陀佛這一家,這一家保險公司實在是絕對保險,不但不虧本,你得到的利益是不可思議的,這是真話。所以有聰明智慧的人就趕快布施做好事。古人講,「積財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未必能夠給你守成。大家有沒有看到富家子弟他能夠傳承家業的?很少,因為他沒吃過苦。你看,凡是大老闆,都是那個吃過苦的,都是從前很窮的。那個富二代很難的,因為他從生出來就是享福,他也不知道賺錢的辛苦,然後你財富給他,他能給你守得住嗎?如果你修福積德得到好兒孫,來報恩的,他會給你傳下去;如果不修福,兒孫不好,他來討債的,那很快就沒有了,辛辛苦苦賺了一輩子,到最後什麼都沒有。「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只有我們造的業跟我們走,其他什麼都帶不走。
下面講,『心慳意固,無能縱捨』,慳是慳吝,心裡這個意念很堅固,捨不得,放不下。所以佛這個六度第一度就教我們布施。《金剛經》講了兩個重點,一個布施、一個忍辱,《金剛經》講的,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布施不著相,三輪體空,你這個布施就能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要從布施下手。我們淨老和尚他學佛得力,也是得力於章嘉大師教他布施。章嘉大師是密宗的大德,是真正的大善知識,我們老和尚跟方東美教授學哲學,透過一個蒙古的親王,清朝時候的親王介紹,認識章嘉大師,就跟他學佛,一個星期到他那個青田街住的地方去一次,聽他講兩個小時開示。我們師父上人他就請問章嘉大師,佛法這麼好,方教授講「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有什麼方法可以很快的入進去?章嘉大師跟他講,看得破、放得下,他講了六個字。從哪裡下手?從布施下手。章嘉大師就跟他講,這六個字你去修六年,一個字修一年。
布施,他說我也沒錢。章嘉大師說,一毛錢有沒有?一塊錢有沒有?他說這個倒有。你就從一毛一塊去布施。所以我們老和尚他就從一毛一塊布施。剛開始布施也很難割捨,像割肉一樣,人愈窮布施就愈難,貧窮布施難。實在講,現在富貴布施就更難,捨不得,放不下。放不下是看不破。所以他從布施這樣修,修了半年就有感應。原來是很窮的,一個人到台灣去,我們老和尚年輕那個相的確是,不會看相算命也都一看也知道,薄福短命相。所以李老師看到這個學生薄福短命相,就勸他學講經,修福報。修了真的改造命運。布施個三年,他想要什麼東西就會有人送給他,他財物就不缺乏,愈布施就愈多。這個也是做榜樣給我們看,修布施,我們都要從這個地方修。
我也學了一點,學了一些,學得還不夠,總是多少在修。我在圖書館的時候,那個時候出家沒多久,也沒有人供養,供養,有時候做法會分一點單金。有一個老尼師,她在圖書館,她也很好意,早年也跟老和尚要學講經,後來她也沒有學成,就住在圖書館。對我也還不錯,有時候對我還滿照顧的。因為她要學講經,但是她就不是講經的材料,怎麼學都學不成。我說輪到妳煮飯我來幫妳煮,我來幫妳煮飯,妳去寫講稿,妳去上台講經。所以她就很感激我,對我就比較好。所以她煮補湯給我們吃,我就有得吃,我師兄他就沒有。她說悟本師對我很不好,帆布也要叫我去洗,我對她比較好,她要講經,我幫她煮飯。因為我們那個時候輪流煮飯,一個人煮一個禮拜。有一天她就勸我,她說悟道師,我勸你,人家的供養你要存起來,要去跟一個會,自助會,不然以後萬一你被趕出去,你沒地方住,就要去睡火車站,她說我要去睡火車站。
她也很好意,我也很感謝她的好意。但是我想,聽師父的經聽這麼多年,師父都是勸大家布施,我還是聽師父的,有錢就去印經,圖書館有印經,我就隨喜印經,有時候放生,隨喜隨喜,都去印經了,也不存錢。她的錢她就拿去跟會,這個自助會在大陸不知道有沒有,在台灣以前還有,就是我們十個人湊起來,你要集合一個會,看多少錢的,缺錢的人去標,看誰利息標得高,誰那個錢先拿去用,然後再照那個錢的數去還。有一個同修,她就跟我們道場一個同修的會,跟那個會,他是做會首,結果那個同修大概做生意倒閉了,她跟的那個會的錢,好像三、四百萬都沒有了,泡湯了。有一次她要去向那個要錢,我知道她要去要錢,但她都不敢跟我講,我知道她那個錢被倒掉了。後來我想一想,還是聽師父的話對,我去印經還是好的,她去跟會想賺一些利息,結果被倒掉了,連本錢也都沒有了。
所以,佛勸我們布施是對的。寄在堅牢庫,五家搶不走。布施的功德,大家讀《地藏經》就知道,「校量布施功德緣品」講的,布施做好事,在三寶種福,有幾個項目都可以做,印經是一個項目,印有印新的,還有修補舊的經典,另外,雕刻佛像,造佛像,這個我也經常做,現在還有播經機、念佛機,這個做很多。過去印經有印《大藏經》,印了一萬套,人家供養的錢,我省得生煩惱,反正那個錢缺很多,就往那邊丟就對了,這個也輕鬆,這個就是修布施。我修的也有一點小感應,現在在大陸、在台灣很多同修都會供養我紅包,現在紅包收的也還可以。但是收來要替大家修福。因為我也吃不了那麼多,一餐吃下去就太飽了,吃不了;衣服,實在講,穿十輩子都穿不完。所以實在講也真的用不到錢,這個錢只能我們來流通法寶,《地藏經》講的這個項目我們都可以做,造佛像。現在要印什麼經,也很容易這個因緣就具足。
還有造佛像。斯里蘭卡龍喜佛教大學,強帝瑪國師跟我化緣一尊佛像,那不是小尊的佛像,是大佛像,我就想到大陸來化緣,要跟你們化緣,準備來跟你們化緣,我就答應他了,我一毛錢也沒有。他那尊佛像他說要放在屋頂上,很高的,大概有好幾層樓高,那是大佛像,銅的,銅的是比較貴的。那時候給人家估價,大概是三千多萬台幣,包括運費、裝修費,大概四千多萬。後來他去找一家比較便宜的,他說悟道法師,這一家比較便宜,給佛光山做的,日本的一尊大佛也請這一家做的,在中壢,中壢有兩家造佛像的。我說你自己去找。他去找那一家,給他估價,他說差不多二千萬。那個時候二百塊也沒有,實在講,這個佛像的錢都沒有,我想準備到大陸來做三時繫念,再拿一個本子跟大家化緣,替強帝瑪國師化緣。
我還沒有來化緣,那天也是在三重做三時繫念,莊順師就帶一位同修,一個學傳統文化的老師往生了,她的女兒跟女婿來找我,包一個紅包給我。紅包接過來,薄薄的,我以為是台幣一千塊,薄薄的一張。還好我有打開出來看,我打開,是不是一千塊,還是五百塊?打開來一看,原來是一張支票,一千五百萬台幣。我就趕快找她來了,我說妳媽媽這個錢說要布施,我說現在我答應強帝瑪國師要造一尊大佛,沒錢,我說妳這個錢能不能替妳媽造佛像,造佛像的功德迴向給妳母親?她的女兒跟女婿也很孝順,一口就答應了,她說後面還有尾款五百多萬,她會再送過來,我算一算剛好差不多。所以,發心造佛像,好像有護法神會牽引她來。所以現在有人找我造佛像,我就比較有信心。去年那個佛像從台灣運過去,去拼裝,落成了,強帝瑪國師就請我去開光,去給那個佛像開光。我從來沒有去開光過,也不會開光,拿了幾個硃砂筆我就比劃比劃,我就不懂開光。
所以,這些項目都可以做的。大家現在供養我的錢,我就要看經典,《地藏經》有講到這方面,造像。造像有造新的,還有修補舊的,破損的,修補的,功德很大,經書修補舊的,也是功德很大,還有印新的,還有修舊廟。在一九九七年第一次跟老和尚回他家鄉,還沒有回廬江先到九華山,九華山那個時候還破破爛爛的,師父在車上就跟我講,你不要看我們九華山破破爛爛,那是菩薩的道場,將來還會興旺的。所以回到台灣,就叫我去跟同修講,勸台灣的同修出錢去修舊廟。所以那個時間,我的化緣的名目叫九華修廟,有些同修聽到我說九華修廟,也捐給我一點錢。現在九華山都修得很好了。現在如果有些小廟比較破舊的,我們可以去幫它修一修。因為過去這些都有修行人住過,我們幫它修復也有功德,這些都可以做。
錢不要放在這個五家,國王、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給你消散掉。留給兒孫,你就準備你的兒孫變仇人。這個在台灣發生很多,你看長榮航空公司張榮發先生往生了,他的兒子就為了分財產;台塑王永慶,他們也是這個問題,差一點遺體都不能埋葬,聽說他的三太太有學佛,退一步,退讓,這個事情才平息下來。所以他三太太的女兒找我去六輕做三時繫念。我們同修當中我看到的,真的,這是真人真事。還有個居士,大概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要講誰,他們家在台灣開遠東航空公司,她們姐妹幾個,只有一個兒子。他爸爸就跟這個兒子講,以後這些飛機都是你的。後來他爸爸死了,沒有寫遺囑,結果照法律規定,他母親也有、他姐姐也有、他也有一份。她弟弟就不服了,爸爸明明說這些飛機都是歸我的,妳們怎麼可以跟我分?就去打官司,打了十年。怎麼打都打不贏,怎麼會這樣?後來才知道,她們請的律師被她弟弟收買,後來換了律師就打贏了。打贏了,財產凍結十年,就處分了。但是她弟弟就恨他姐姐、恨他母親,他母親死了都不看一眼。如果他爸爸知道這種情況,還會留錢給他們嗎?趕快做好事。還有去年我看台灣一個報紙,一個開吊車公司的老闆,他有上百億的資產,死了六年,放在家裡不能埋葬,後來才被人家發現。為什麼不埋葬?兄弟爭財產,沒有講清楚,他爸爸就不能入土為安,放六年,放在社區裡面放六年,你說慘不慘?他留那些財產到底是福還是禍?人如果想通了,智慧就開了,要知道修來生福,留那些給子孫造罪業。
所以,『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有錢也憂,無錢也憂。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或時心諍。有所恚怒。後世轉劇。至成大怨。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臨時。應急想破。】
這一段也是承接上面一段來的。佛勸導我們,『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不要互相去嫉妒。『有無相通』,要互相幫助,『無得貪惜』,不要貪財,不要吝惜財物,自己的家屬有需要就要去幫助。這個典型的就是宋朝的范仲淹,他所得的奉祿都是周濟他們家族,照顧好幾百口人,這是我們的榜樣。所以自己的父子兄弟姐妹要互相幫助。『言色常和,莫相違戾』,這個言色就是講話態度,要和諧,不要起衝突,莫相違戾。『或時心諍』,有時候有爭執,『有所恚怒』,就懷恨在心,『後世轉劇』,如果這個怨仇沒有放下,來生來世就愈來愈嚴重,這個小怨變成大怨。所以,『世間之事,更相患害』。
一家人就是四種緣結合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香港壽冶老和尚光明講堂有一幅對聯,上聯是寫著「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寫著「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我們老和尚講經常常引用香港光明講堂這一首對聯。我到美國紐約,我香港光明講堂沒去過,紐約他的光明寺我去過,那時候壽冶老和尚還在,我去過,他那邊也有一幅對聯,那一幅對聯上聯寫著「有人說法龍天喜」,下聯寫著「無人說法鬼神愁」。就是有人講經說法,龍天都歡喜;沒有人講經說法,鬼神都憂愁,鬼神也都想聽經聞法。所以人就不能不如鬼神,要聽經聞法才會開智慧。所以我講經大家多多來聽,勸大家多來聽,多聽經,聽明白了,你心就開明了,開朗、開明,你的煩惱憂慮就沒有了。所以這一幅對聯我覺得也滿好的,我在英國那個流通處就寫這一幅對聯,貼在那個地方。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雖不臨時,應急想破』,雖然不是說這個事情馬上就發生在我們身上,但是總有一天會發生,要趕快想破,想通了就看破了,看破就放下了。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這一段我是深有感受,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感受。『人在愛欲之中』,你再恩愛的人,怎麼樣?愛別離苦。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我們想一想,我們在這個人生是不是這樣?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生自己來,死也自己走,『獨去獨來』,也沒有人陪伴我們,來也是自己來,走也是自己走。所以『苦樂自當』,受苦受樂都自己去承當,『無有代者』,沒有人能代替。這個我體會很深刻,我生病躺在醫院,誰代替得了?就是自己承當。這個我們要常常去想。在這個世間,實在講,六道輪迴就是這樣,就是「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六道輪迴就是這樣。哪裡是我們的家?六道輪迴都是在流浪生死,那不是家,不到西方不是家。再看下面:
【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
這一段講,人這一生相聚做家屬,死了之後各走各的。『善惡變化』,修善造惡,隨各人的業力,被這個業力牽引去往生,往生在三善道、三惡道。造的業不同,將來往生的地方不一樣,就『道路不同』,要再見面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見無期』,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非常孤獨、孤單。我們最親的父母過世了,去哪裡不知道,也見不到,會見無期,我們所有的家屬都是這樣。我們再看下面:
【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為什麼,何就是為什麼,不趁強健的時候努力修善,還要等待什麼?這個就不能再等待了,要趕快修,趁一口氣在趕快修,努力修善。我們學《太上感應篇》也就是努力修善,這個佛也是勸我們努力修善,不能再等待了。
【世人善惡自不能見。吉凶禍福。競各作之。身愚神闇。轉受餘教。顛倒相續。無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迷於顛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
『世人善惡自不能見,吉凶禍福,競各作之』,世間人不明瞭、不明白這個吉凶禍福,所造作的不是吉就是凶,不是禍就是福,《太上感應篇》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自己去做的。『身愚神闇,轉受餘教』,愚就是愚痴,闇是闇昧,沒智慧,佛講的不聽,他去聽其他的不正確的,聽那些,顛倒了,『顛倒相續,無常根本』,這是無常的根本。『蒙冥抵突』,抵觸、唐突,蒙昧無知。『不信經法』,講經說法他聽不進去,他不相信。在二OO八年廬江做百七繫念,那個時候我們住金剛寺,每天吃過中飯休息一下,就要坐車到實際禪寺去做法會。我們坐那個小車,麵包車,那個開得不是很快的。有一天,我們都會帶一些佛卡,我們出家眾有人帶佛卡、結緣品,看到路邊一個拉車的人,他就拿一個佛卡跟他結緣。那個拉車的看到出家人他就跑了,一面跑一面喊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那你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他看到你,你還沒有走到他的面前他就跑了,而且一面跑一面喊我不信、我不信。所以這個就「不信經法」,他不相信。
『心無遠慮』,在《論語》裡面講,「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人考慮要長遠,眼光不能短淺。『各欲快意』,「各欲快意」就是任意放縱自己,自己喜歡怎麼做就怎麼做。『迷於瞋恚,貪於財色』,貪財貪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世間人都是在幹這個事情,從來都不停止的,造業將來受報,這個真是可哀傷的。
【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
『先人』就是以前的人,前輩,他們不懂得做善事,都是造惡業,『不善』。譬如說殺生,他不懂,像我父親,他也沒學佛,他就殺生吃肉,「不善」,不認識道德。為什麼這樣?沒有人跟他講。後來我學佛了,不斷的勸,有進步了,吃三淨肉,有進步了,初一、十五還有早上,提升很多了,不像以前要吃活的。所以這個沒有人跟他講,他不認識,他不懂。所以這個也不能怪他,『殊無怪也』。
【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
跟他講輪迴、死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六道輪迴,有三善道、有三惡道,他說那個是迷信,哪有什麼六道?『都不之信』。他為什麼不相信?沒看到,「誰看到了?」他不信。現在我們肉眼能看到的就是兩道,人道跟畜生道,這個我們看到,還有四道沒看到。所以一般人他沒看到,不相信。佛當時那個時代就很多人不相信,佛就勸大家:
【更相瞻視。】
他說你沒看到的你不相信,現在給你講你看到的,你該相信了吧!『瞻』就是瞻視,你看到的。
【且自見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顧戀。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年壽旋盡。無可奈何。】
這個看到了沒有?這個應該就看到了,這個如果再說沒看到,那是睜著眼睛說瞎話。『或父哭子』,有沒有?白頭髮送黑頭髮的,父母哭兒女,兒女比父母早死。這個不但我們世間一般凡人有這個事情,連孔子也是一樣,孔子他的兒子都比他早死。孔子嫡傳的七十七代孫奉祠官,在明清叫衍聖公,後來到台灣去了,孔德成先生,他是七十七代,他的兒子也比他早死。所以他那個奉祠官傳給他孫子孔垂長先生。孔德成先生逝世五週年,江老師就約我去參加,因為江老師幫孔府畫孔子聖蹟圖,孔德成先生把他們孔家歷代的家譜做個整理畫出來,畫出來沒有人幫他印,我幫他印。所以江老師跟孔子的七十九代孫講,說悟道法師給你印孔子聖蹟圖,要感激他,要請我去參加。所以聖人都不免。現在我們看到白頭髮送黑頭髮的很多。
「或父哭子」,我在幾年前,我們道場同修好幾個,都是他的兒女很年輕就死了。一對老夫妻聽我在佛教衛星電視台講閩南語的經典,有一天晚上來找我,兩個老夫妻七十幾歲了,哭得眼睛快瞎掉了。哭什麼?他一個兒子四十歲,沒有結婚,當醫生,在美國,每個星期都打電話回家,很孝順,非常孝順,有一天坐電車突然死在電車上,他們夫妻兩個不能接受,幾乎快崩潰了,哭得眼睛就快瞎掉了。哭完之後,法師,我們要去眼科醫院,不然眼睛快看不到了。或父哭子。還有一個居士也是,加拿大的,他的女兒十八歲,去打網球突然猝死,一下死了,他不能接受,他差一點就去自殺。也是到道場來,一個大男人,看到我就哭哭啼啼的,哭他的女兒,他說我就這麼一個女兒,我賺的錢都是要給她的,將來要她環遊世界,要怎麼樣怎麼樣,沒辦法。還有一個同修,比較早年的,她的兒子車禍死了,也哭哭啼啼,來道場跟我訴苦,她說觀音菩薩怎麼都沒有救她的兒子?這個我就不曉得從何說起。所以或父哭子。
『或子哭父』,兒女哭父母,『兄弟夫婦,更相哭泣』,我們生生世世都這樣哭來哭去,佛在經上講,哭的那個淚水如果累積起來,大概四大海水那麼多。『一死一生,迭相顧戀』,一個死一個生,互相顧戀、思念。『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愛別離苦,還有怨憎會苦。所以,兒女很好,一下死掉了,那個也是來討債。如果他那個兒女很不孝,他死了,不會那麼傷心,對不對?平常忤逆不孝,頂撞父母,早一點死好,他就不會那麼傷心。他就很孝順,突然死了,他肝腸寸裂。所以討債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當面跟你頂撞,一種就用這種方式,讓你痛不欲生。冤親債主,什麼叫冤親債主?我們現在三時繫念寫牌位,冤親債主,這個都是叫冤親債主,你要看破。這個在《安士全書》裡面講得很多,歷史公案講的,你就明白了。我現在都要做法會,不然我講這個故事講一篇下來,你對這個現實人生,原來都是有因果的。文昌帝君就是這樣。而且這個都記錄在我們二十五史正史裡面,那不是野史,正史是官方的,我們現在叫官方的,這些都是事實真相,因果報應。所以二十五史就是一部因果錄。
『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年壽旋盡,無可奈何』,不能夠深思熟計,我們最重要的,要「專精行道」,這個重要。因為人命無常,「年壽旋盡,無可奈何」,如果壽命到了,我們要修也沒時間。所以要趁現在趕快專精行道。
【惑道者眾。悟道者少。各懷殺毒。惡氣冥冥。為妄興事。違逆天地。恣意罪極。頓奪其壽。下入惡道。無有出期。】
這一段是給我們講,『惑道者眾,悟道者少』,真的,覺悟的人比較少,迷惑的人比較多。『各懷殺毒,惡氣冥冥』,都是在造惡業,『為妄興事,違逆天地』。惡業造多了,『頓奪其壽』,這個「頓奪其壽」就是我們讀《太上感應篇》講的,「奪其紀算,算盡則死」,就是此地講的「頓奪其壽」。造惡業造多了,壽命都被扣掉了,壽命沒有了,就死了。死了去哪裡?『下入惡道』,到三惡道去,到三惡道什麼時候出來不知道,『無有出期』。
【若曹當熟思計。遠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當勤精進。生安樂國。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
我們應當深思熟計,『遠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善惡都在《感應篇》,這個善努力來修行,斷惡修善。『愛欲榮華,不可常保』。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我們人會在六道輪迴,就是因為有愛欲。愛欲,《四十二章經》講得最詳細,以後有機會我也可以來講講《四十二章經》,你才知道什麼叫做愛欲。為什麼要出家修行?出家就是要斷這個愛欲,不然剃這個頭幹什麼,主要是斷愛欲,才能出輪迴。如果你愛欲不斷,輪迴出不去。我們修淨土,不用斷這個煩惱,但是也要伏煩惱,才能帶業往生。愛欲榮華我們不可能常保,不能永遠保持的,有一天都要別離,要離別的。『無可樂者』,就是沒有快樂,這個沒有什麼快樂,只有苦,沒有樂。應當怎麼樣?『當勤精進,生安樂國,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所以我們應當要努力精進,求生安樂國,我們智慧才能明達,功德才殊勝,在這個世界不要「隨心所欲,虧負經戒」,落在人的後面。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品,「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佛為法王。尊超群聖。光明徹照。洞達無極。普為一切天人之師。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是「心得開明」這一品一個開頭。彌勒菩薩白佛言,『佛語教戒』,彌勒菩薩向佛稟白,我們現在講叫匯報,說佛這個教戒『甚深甚善』,眾生『皆蒙慈恩,解脫憂苦』,脫離六道這個憂慮苦惱,就得解脫了,就沒有了。『佛為法王,尊超群聖』,佛是法王,超過群聖,就是佛以下的菩薩、羅漢,包括世間聖賢,佛都超越了。『光明徹照,洞達無極』,佛光是徹照,「洞達無極」,洞徹本源,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徹法源底。『普為一切天人之師』,所以佛是天人師,做人天的導師。『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遇到佛就很殊勝,我們只要遇到佛我們就得解脫了。我們沒有遇到,遇到佛要善根福德因緣成熟,我們才會遇到佛在世的時候。現在遇到佛就很殊勝,又聽到佛講《無量壽經》,「無量壽聲」就是《無量壽經》,「靡不歡喜,心得開明」,那就更殊勝了。
【佛告彌勒。敬於佛者。是為大善。實當念佛,截斷狐疑。拔諸愛欲。杜眾惡源。遊步三界。無所罣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
這一段佛告訴彌勒菩薩,『敬於佛者,是為大善』,對佛能夠尊敬是大善,懂得敬佛他就會學佛,這是最大的善事。『實當念佛』,念佛是善中之善,念佛成佛,念佛是至善。我們凡夫心用這句佛號來薰習我們的業識心,慢慢受到佛的氣分,慢慢就變成佛心,所以是至善。『截斷狐疑』,這一句也很重要,用狐狸來形容我們常常有懷疑,像狐狸一樣疑心很重,要截斷,斷掉這個疑惑。所以念佛的要訣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三個要訣掌握住,念佛就成功了。『拔諸愛欲,杜眾惡源』,愛欲是一切眾惡的根源,都把它杜絕,這個起碼要證阿羅漢果以上。起碼要證阿羅漢,才能『遊步三界,無所罣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證了果才能來度眾生,再提升就是菩薩,來幫助還沒有得度的眾生。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一段,下面經文明天晚上再來繼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