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功夫系列短片 (第十一集) 2014/11/13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4-0011
憂愛結縛
無有解時
思想恩好
不離情欲
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 年壽旋盡
無可奈何
惑道者眾
悟道者少
昔日恩愛 今成憂苦
束縛身心 無法出離
情欲是生死輪迴的根本
憂愛是身心煩惱的根源
放下愛欲 苦就沒有了
放下情執 心就解脫了
在日常生活中
學習看淡情執愛欲
用智慧照破夢幻的真相
就能自在解脫
無量壽經 (第二十三集) 1989/4 新加坡 檔名:02-003-0023
『情欲』是生死的根本,所以說『憂愛』這是煩惱的根源。使我們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迴,在這世間生生世世受這些苦難,你要問第一個因素是什麼?這個地方告訴你,你要這樣仔細去觀察,你能夠看到第一個因素。我在初學佛的時候,那時候還上班,沒出家,也就是演培法師在台北善導寺作住持的時候,我那時剛剛學佛,也常到他那裡聽經。我每天看報紙,這報紙看什麼?你們都想不到,我也不是看新聞,也不是看報紙的內容,我看訃文,報紙上刊的訃文,哪些人死了,天天看。今天又死了一批,走了,明天看到又一批走了,我看這個。看這個體會什麼?無常!慢慢輪流就輪到我了,提高自己的警覺心,看到別人一個一個去了,就想到快要到自己了。
說老實話,人在世間沒有意思,真的經上講「共爭不急之務」。人最努力的、最精進的,一分一秒都不肯休息的,幹什麼事?往墳墓裡頭走。你們想想對不對?從生下來就往墳墓裡走,一天比一天接近。所以你們做生日、過壽有什麼意思?過壽的時候,你到墳墓又接近一年了,想起來悲傷,有什麼快樂?你們想想對不對?有什麼好慶祝的?這個要慶祝的話,這是鬧天大的笑話。慶祝什麼?慶祝你與死亡又接近一天,所以世間人迷惑顛倒。什麼事情它都會休息,唯獨這個事情它不休息,一天比一天老,一天比一天衰,想到這個害怕。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三九集) 2012/7/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39
【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年壽旋盡。無可奈何。惑道者眾。悟道者少。】
『道』是事實真相。請看註解,「昔日恩愛,今成憂苦。而此二者,束縛身心,如繩作結,不令出離,故云憂愛結縛,無有解時」。這裡面舉出兩個例子,這兩個例子是生死輪迴的根本,恩愛,就這兩個字。恩愛帶給人的是憂苦,愛得愈深,苦就愈重。這兩者束縛身心,就好像兩條繩索綁住你的身體,動彈不得,如繩作結,你沒有辦法出離。所以講『憂愛結縛,無有解時』,解不開。「又結縛即煩惱」,大乘教裡頭常給我們說的,無明煩惱,無明是迷惑;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多,有多少煩惱?像塵沙那樣的;見思煩惱是我們思想、見解錯誤了,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煩惱無量無邊,不出這三大類,這三大類就叫做結縛。
「《大乘義章》曰:煩惱闇惑」,闇惑就是幽暗、迷惑,「結縛行人」,行人是修行人,它來障礙你,它來擾亂你。我們今天講念佛,念佛是修行,念佛的時候妄念很多、雜念很多,就是這個結縛,我們很容易感受。「故名為結」,像繩子打結一樣。「又能縛心,亦名為結」,它能夠擾亂你的身心,讓你的心定不下來、靜不下來。可是我們知道,智慧、功夫一定要從靜定裡頭才能得到,這是真正學大乘的人必須注意到的。如果我們心定不下來、靜不下來,那就肯定我的煩惱、習氣很重,我修學的功夫不得力。我們讀經讀不下去,讀經不解其義,聽經聽不懂、聽不下去,原因都在此地。所以古人教學,先培什麼?先培養你的恭敬心、孝順心、定靜的心,他先培養這些,然後才好教。沒有恭敬、沒有孝順、沒有寧靜的心,心浮氣躁,再好的老師也無能為力。這就說明,不是老師不教,是你沒有接受的條件,你沒有能力接受。能力就是誠敬、就是孝順、就是寧靜的心。
我們往下面看,結,「亦能結集一切生死故」,一切生死是六道輪迴,結集就是煩惱,一切煩惱。「故知縛於情愛,即是結縛於生死,無有解時也。」這個話就是無量劫來生死流轉,道理就在此地。「思想恩好,世人所珍,究其根源,實由情欲,而不知欲為苦本」,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只有佛說破了,佛說清楚了。「純情即墮」,這句話是《楞嚴經》上的。墮在哪裡?墮在無間地獄。佛在這個經上講的,一個是想,一個是情,想是往上升,情是往下墜落。純是想他就生天,純是情就到地獄去了;情多於想決定在三途,想多於情在三善道。「若不能於此深思熟計」,這句話重要,要深深去思惟、去觀察。「一心修道,以求解脫」,這八個字非常重要,能夠了解這八個字、重視這八個字,慢慢覺悟了。解脫是脫離六道輪迴,是把六道的情結解開,知道六道事實狀況,它是假的,不是真的。一心求智慧,用智慧照破夢幻的真相,這樣才能解脫。
「轉瞬無常到來,壽命終了,至此則徒喚奈何」,你來不及了。這些事情,對於中年人就要開始覺悟了。古人稱中年,五十歲以上,就認真要覺悟了,為什麼?怕來不及。五、六十歲走的人有多少?你要知道這個比例,你就會肯定佛經說的沒錯。「人命在呼吸間」,這是佛在大小乘教裡頭都提出這樣的警告,這都是事實真相,一口氣不來,這一世就結束了。「故云年壽旋盡」,旋盡是很快,「謂轉瞬即盡」。「世人醒悟者少,迷惑正道」,迷惑的人多,醒悟的人少,對正道都迷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一一集) 2011/7/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511
生的時候愈親愛,這個親愛是情執,死的時候愈傷心、愈痛苦。世尊在大乘經上教導我們,你要把這樁事情看破。看破是什麼意思?這樁事情的真相看清楚,就叫看破。真相真正明白了,可不可以親愛?可以,沒有貪戀。為什麼?智慧了解事實真相。沒有貪戀,你就沒有痛苦,這叫真樂,極樂世界的樂是這個樂,沒有情執,沒有分別,不但分別執著沒有,它不起心不動念,那表現的親愛,親愛是性德,是自性裡本有的,那是真的親愛。迷了之後,這個親愛裡又加上情執,就是加上四大煩惱。這親愛裡頭有我見,有我愛,有我痴,有我慢,再加了這個東西在裡頭,變質了。
「生死之際,存者傷親人之永別,亡者悲自身之長逝,互戀難捨,如刃刺心」,故云『一死一生,迭相顧戀』。世間文學家、詩人,他們的情執非常重,寫出這些文學作品,不但自己那種深重的情執,他把別人的情執都勾引起來,這是好事嗎?不是好事。情執是深重的煩惱,你把別人的煩惱都引起來,你要背因果責任!文學作品往往有這種過失。如果是非常嚴重的話,他墮地獄,什麼時候能出來?他的影響力在世間沒有了,他才能出來。影響力還在這個世間,他出不來,你說多苦,多冤枉。世間人愚痴,讚歎他,還替他做宣傳,給他做廣告,他自己在幽冥界苦不堪言,這是事實真相。
下面說,「昔日恩愛,今成憂苦,而此二者束縛身心,如繩作結,不令出離」,故云『憂愛結縛,無有解時』。「又結縛即煩惱」。這種情執什麼時候能化解?真有,不是假的,幾千年當中這個執著放不下。為什麼?他沒有智慧,雖然偶爾也能接觸到聖賢教育,因為煩惱習氣太重,回不了頭來,聽經聞法知道這樁事情,回不了頭,那就苦不堪言。《大乘義章》說,「煩惱闇惑,結縛行人,故名為結」,所謂心有千千結,「又能縛心,亦名為結」,你這個心裡的結打不開。這個心結是什麼?迷情。最難解的就是情執,情執是我們世間人講的恩愛,它不是好事,可是世間人都以為這是好事,這是美事。佛告訴我們這樁事究竟是什麼事?是輪迴的根。你真能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真放下了,那恭喜你,你永遠脫離輪迴了。
思想,思是思念,『思想恩好』,「世人所珍」,世間人所珍惜的,「究其根源,實由情欲。而不知欲為苦本,純情即墮」。純情是什麼?一絲毫理智都沒有了。純情墮在哪裡?純情墮阿鼻地獄,所以這不是好事情。「若不能於此深思熟計,一心修道,以求解脫。」假若不能,對於這樁事情你要深思,你要熟計,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於世間法,小乘是出離,所以一般人講小乘是出世法,大乘是入世法。大乘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為什麼?大乘要幫助一切迷惑的眾生令他覺悟、令他回頭,不捨眾生。小乘不然,自己擺脫了,不想再回來。諸佛尊重大乘,喝斥小乘,道理就在此地。所以大乘比小乘難,小乘把這個境界完全捨掉,清淨心容易獲得。大乘沒有把這些境界捨掉,還在這裡面幫助這些情執很深的人,幫助他回頭。這個裡頭最重要的,不被他的情執所感染,那是什麼?大乘菩薩有很深的定功,有智慧,你的情執很深,我可以跟你在一起,你的情執不會感染我。如果在一起還會受感染,你趕快離開,為什麼?你不離開,又被拉下去繼續搞六道。一般人不知道利害,學佛的人知道,這一搞六道,哪一年才會有機會再遇到佛法?這個機緣,古人說得好,「百千萬劫難遭遇」。中國諺語有一句話說,「一失足成千古恨」,百千萬劫是多少個千古?算不過來了。
這些開示,這些事實真相,都在我們面前,我們學佛一定要保持最高的警覺,怕染污。我們阿賴耶識裡有非常濃厚的這種情執,一接觸就被染污。所以淨土修行跟密不一樣,淨土宗跟密宗宗旨、原理原則完全相同,都是修清淨心,但是淨宗修清淨心是遠離染污,密教修清淨心不離染污,所以密的成就比淨土高,但是淨土的成就比密教多。為什麼?淨土遠離染污得清淨心,雖不是真正清淨心,能生凡聖同居土。天天跟這些財色名食睡都在一起,真正做到不染污,這個功夫比淨土高,他要往生生哪裡?他要往生生實報莊嚴土,他不在凡聖同居土。問題是那麼高的境界有幾個人能成就?太少了。黃念老告訴我,建國以來,我第一次跟他見面是六十多年,這六十年當中有多少修密成就的?他告訴我:六個人。中國十幾億人口,只有六個修密成就的。那念佛往生的有多少?六十萬人可不可能?有可能,念佛往生的人太多了。這兩個一比較,你就曉得淨土法門殊勝,帶業往生。密要真正清淨,在污泥而不染,這個厲害,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所以念老告訴我,禪跟密的根機現在已經沒有了。這話是真話,不是假話。要透過深思熟計,深思是明瞭事實真相,熟計要想想自己是什麼樣的根性,自己想想用什麼方法來保護自己?最重要的,沒有別的,保護自己不受染污;像現在的傳染病,不受傳染。淨宗的方法好,穩紮三個根,穩穩當當的決定不違背,決定要求自己嚴格的依教奉行,一門深入。這一門就是一句佛號,六字洪名,念念不捨。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無論是什麼樣的環境,心裡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念不捨,沒有雜念滲透進來,你就成功了,這叫「一心修道,以求解脫」。記住不能有二心,有二心、三心你這個道就破壞,解脫就變成有名無實,還是要搞六道輪迴。
底下這句話要記住,「轉瞬無常到來,壽命終了,至此則徒喚奈何」,來不及了,什麼時候無常到來自己要有警覺,隨時都可以到來,這無常就是死了。今天人在這個世間,災難這麼多,誰曉得什麼時候會碰到?我們常常看到鳥獸離開牠的窩,牠出去覓食去了,牠能不能夠安全回來?靠不住。很可能出去之後,被別的動物吃掉,被人誤殺,這就是無常到來,壽命終了。我們在這個世間,又何嘗不是?所以我們要想明天,要想明年,太長遠了,那叫打妄想。真正成功的人作佛作祖,他不想明天,他不想明年,也不想過去,他就抓住現在。什麼人能夠掌握到現前,這個人肯定成就。現前念念不捨彌陀,這個念念,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的念念,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個人決定成佛。要多久的時間?《彌陀經》上講「若一日」。我們細心去觀察、去思惟,一日可不可能?可能。一秒鐘裡頭一千六百兆個念頭,一天二十四小時還得了嗎?不但他能往生,真正制心一處,他大成就,他生實報莊嚴土。為什麼?一天,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事實真相。念念提高警覺,也是此地說的,這是佛門裡的老話,「人命在呼吸間」,釋迦牟尼佛在《阿含經》裡說的,故云『年壽旋盡』,呼吸一停止,這個人就宣布死亡了。「旋盡,謂轉瞬即盡」,它太快了。所以,『惑道者眾,悟道者少』,「道」是了生死出三界,迷惑的人太多,覺悟的人太少了。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四八集) 2013/12/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548
【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年壽旋盡。無可奈何。惑道者眾。悟道者少。】
這是佛很感嘆的為我們說出事實真相。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昔日恩愛」。古時候有,現在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不是真的?你看結婚沒有幾天就離婚了,假的。假的什麼?這裡頭沒有恩,也沒有愛。為什麼要結婚?為利害,這個人對我有利,我想搞名聞利養他能幫助我。到發現他沒有能力的時候就解散了,散夥了,它不是真的。我在新加坡就遇到,一個女同修很坦白的告訴我:我嫁給我的先生沒有愛情。那妳為什麼嫁給他?我看到他家裡有錢,房子很漂亮,住的環境很好,她是這樣嫁過去的。新加坡的土地,那真是寸土寸金,他們家裡還有個很大的院子,那就曉得這就不是普通人家,普通人家住公寓,她單獨的庭院還有很大的院子。所以都是為名去嫁的,為利去嫁的,沒有恩愛,這個夫妻怎麼能到頭?哪一天見到那個名利比這更高的,她就變心了,她又去嫁給那個人了,這現在社會。
還有現在的兒女,小孩,尤其大陸只有一個兒女,一胎化,把孩子寵壞了。吃飯的時候,他父親身體不舒服,吃飯的時候桌上有雞腿,媽媽把雞腿拿給他父親,他在旁邊瞪著眼睛指著他父親:這是我的,你怎麼可以拿去?平常,父母都給他吃。你就在這裡看出來了,問題出來了,以後長大他能孝順父母嗎?父母對他那個好,他認為是應該的。這個麻煩可大了!這才幾歲,態度就這麼凶,心地就這樣的不善,這怎麼得了!養兒女真的是冤家,不是養的兒女,養的是冤親債主。所以真正學佛之後,我們一定要想到,這一生決定不能跟人結冤仇,樣樣忍、樣樣讓。我不能忍,我不能讓,來生糾纏非常麻煩;我這一生能忍能讓,不結這個冤仇,就沒這些事情。你喜歡的就送給你、讓給你,世間一切法是無常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有值得可留戀的。
遇到了阿彌陀佛,遇到了極樂世界,這是大幸!無量劫來遇不到的,怎麼這一次被我們碰上了?遇到之後我們要真幹。這部經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說明書,西方世界的好處統統都說到了,說盡了。我們現在讀的這段,是回顧我們娑婆世界,我們現在住的這個地方,實況是什麼樣子。兩方面搞清楚,我們就有選擇,我們選擇極樂世界,我們選擇阿彌陀佛。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淨宗是把它分成兩截,第一個階段先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幫助我們明心見性,而且決定幫助我們成佛,保證我們成佛。這地方能不去嗎?往生到極樂世界,每個人我們一般講脫胎換骨,真的。無量劫來在這個六道搞輪迴,我們的身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起心動念這個心是阿賴耶的見分。阿賴耶是妄心,不是真心。自性裡頭沒有阿賴耶,阿賴耶是一念不覺,迷了自性才發生的。在十法界裡面離不開阿賴耶,往生到極樂世界把阿賴耶擺脫了,轉八識成四智,得到的身體、居住的環境跟諸佛如來完全相同,這個境界才是真正隨心所欲,這個心是真心,沒有妄心。
所以我們在這裡看到「昔日恩愛」感觸很深,過去一百年前有,二百年前那就更多,真的不是假的。可是這個要不捨,那就變成憂苦。「而此二者,束縛身心,如繩作結」,繩打結了,「不令出離」。恩愛是在六道,這個東西纏結,出不了六道輪迴,一定要看破。「故云憂愛結縛,無有解時」,結縛就是煩惱。《大乘義章》裡面說,「煩惱闇惑」。這個闇也是黑暗的意思,幽暗,讓我們對於一切法的真相完全不明瞭。本來是明瞭,現在不明瞭了,這叫闇,這叫迷惑。「結縛行人」,行人就是眾生,像繩子、繩索把我們捆綁起來,不能自由行動。「故名為結。又能縛心」,讓心裡煩心、操心,這也叫結,「亦能結集一切生死」。這個是什麼?六道輪迴的根本。換句話說,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就從這來的,沒有這個東西,六道輪迴就不見了。六道輪迴不是真的,自性裡頭沒有,這是一個幻相,是一個夢境,我們從夢中醒過來沒有了,六道是夢境。真正覺悟了之後,六道不見了,十法界也不見了。覺悟之後能不能再回到六道來?能,那個來是自由的,來去自由,不是生死。眾生有感,我們還有很多冤親債主、有緣的人,他們求解脫,他們求離苦得樂,那個念頭才動,我們就知道,知道之後就能現身。現什麼樣的身是隨眾生,眾生喜歡什麼身你就現什麼身,喜歡佛身,他求佛,你就能現佛,喜歡菩薩你就能現菩薩,現身是隨眾生意,為什麼?自己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真自在!
所以底下說,「思想恩好,世人所珍」,世間人喜歡的,特別是恩愛的夫妻,到生死關頭難分難捨。「究其根源,實由情欲。而不知欲為苦本」,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欲放下,苦就沒有了;這個東西放不下,那就很痛苦。「純情即墮」,這句話出在《楞嚴經》上,我們參考資料第三頁,《楞嚴經》上所說的,文在第四面一開端。「情想均等」,這是修行人必須要情想均等,這個人是人道,「生於人間」。情是情執、執著,想是智慧、是聰明。這個文裡面說,「不飛不墜」,因為想多情少他就往上升,情多想少他就往下墮落;人在中間,生到人道來,他的情想是均等的。「想明斯聰。情幽斯鈍」。想是聰明,情呢?情是很鈍,遲鈍。「七情三想」,七分情就是執著,七分情執,有三分想,「沉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己,無食無飲,經百千劫」。這個七情三想說的是什麼?餓鬼道,鬼道。要是「九情一想」,情執太深了,聰明只有一點點,他「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這是九情一想,輕的是有間地獄,就是受苦,他有休息的時候,有空閒、空隙;重的無間,無間受苦沒有間斷,從墮地獄一直受滿之後他出來,在地獄裡頭沒有空隙,所以就是有間地獄跟無間地獄。佛在楞嚴會上用情跟想來形容。那要「純情」,一想都沒有,這個麻煩大了,「入阿鼻獄」,這是地獄裡最下的,阿鼻就是無間地獄。「若沉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十方什麼意思?世界有成住壞空,到壞空的時候,阿鼻地獄也壞了、也空了,那這些受罪的人怎麼辦?受罪的人會到另外有阿鼻地獄的地方,到那邊去,那個世界壞了還有阿鼻地獄之處,他又去了;換句話說,他受苦的時間長。
純情即墮,太可怕了!「若不能於此深思熟計」,這個事情要多想想,「一心修道,以求解脫」。釋迦牟尼佛當年就是做這個示範,他生在國王家裡,父親是國王,而且他是長子,他繼承王位的。他想通了、想明白了,真正看到什麼?生老病死。他沒有想榮華富貴,想生老病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這個現象能不能把它化解?他天天想這個,所以最後出家修道,以求解脫。「轉瞬無常到來」,壽命終了,「至此則徒喚奈何」,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時候後悔莫及。「人命在呼吸間,故云年壽旋盡」,旋盡,轉眼就盡了。世間人真正明白的少,「迷惑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