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文化與生活漫談(三)  周泳杉老師主講  (第三集)  2018/7/24  台灣台北市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  檔名:60-010-0013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早安,阿彌陀佛!昨天我們跟大家分享到,生命帶動生活,解決生死,這個三生教育。生活教育,完全看一個人生命的品質,我們在生活當中,無處不在展現我們生命的品質。換句話說,我們昨天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點,就是你想要過好生活,並不是在生活的本身去追求。譬如說我想要賺錢,我就去拼命的想盡辦法把錢賺到手,這個是錯誤的概念。改善生活,從改善生命的品質開始。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成為一個有高生命品質的人,你的生活才會跟著你的生命品質的提升而提升,這才是重點。從生命的品質的提升,一方面改善現前的生活,一方面解決未來的生死。其實生死不是未來,當下就有生死,前一念滅,後一念生,就是生死。可是一般人,沒有這種理解,所以他看到人斷氣了才叫死,這個是方便說。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的生命品質不夠的時候,我們昨天,用什麼來看生命的品質?用智慧。

  所以一開始學人跟大家報告,就是說與智慧相應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說,這個生活必須與智慧相應契合,而這樣的一個生活才會提升。這個時候你生命的品質是增長的,藉由生命的品質的增長改善生活,這個才是重點。所以禮做什麼用?禮是提升你生命品質的學習科目。所以昨天,我們講到與智慧相應的生活,是一個好生活,有文化的生活。而智慧從哪裡來?智慧是本有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有隱、有顯。我們現在每一個人都有,可是用不出來那就是隱,隱就是隱藏,顯就是把它開發出來。智慧是本有的,智慧不是誰給我們的,我們拜佛求佛給我智慧,這是糊塗話。因為智慧是你本有的,他怎麼給你?他不能給你智慧。但是他是你開發智慧一個重要的緣,這就對了,增上緣。所以重點在於怎麼開發?大家如果有讀過《大學》,儒家的四書,《大學》的第一句話叫「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大家都知道的。非常清楚的,上面這個「明」是動詞,下面這個「明德」是名詞,也就是說,大學之道是什麼?把明德明出來,這個明就是把它顯出來的意思。換句話說,它要經過某一種過程,這個過程就叫大學之道。大學之道作用在哪裡?就是把明德顯出來。換句話說,現在有沒有顯出來?沒有,一般的凡夫明德是不明的。因為不明,才要把它明;如果已經明了,就不用再明了。這樣理解嗎?就是說只有病人才要吃藥,你是一個健康的人,那藥對你來講就沒有意義了,是這個意思。

  所以把明德明出來,意思就是現在明德不明。但另外還有一個意思,就是你本來就有。如果你本來沒有怎麼明?以前那個銅鏡,氧化之後,你要把它磨、磨,磨完之後它那個亮光才會顯出來對不對?它本來是鏡子,你磨才能顯出來。如果是磚塊你怎麼磨?你怎麼磨都不是鏡子。這樣大家能清楚嗎?所以重點在於你本來就有,有什麼?有明,有德。那明是什麼?明就是智慧。德是什麼?德是能力和福報。這三樣東西,都是我們每一個人渴望得到的。我們昨天一直在談生命的品質,就是與智慧相應的生活。換句話說,一個人的生命有品質,跟一個人的生命沒有品質、沒有素質,從哪裡看?從智慧。我們提八正道,一開始就是正見、正思惟,那個「正」太重要了,就是你的知見要能正,為什麼?智慧。你的思惟為什麼叫正,什麼樣的思惟叫邪,那就是有沒有智慧的差別。有智慧就叫正,正思惟,沒有智慧就是邪思惟;換句話說,智慧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要具備的。能力要不要具備?要,除非你不為眾生辦事。就像剛剛我們和尚所說的那個公案,那個當官的他很清廉,閻羅王告訴他說,擺個木偶在這裡比你更清廉,木偶也不用喝水,也不用領薪俸,他也不會貪污,那不更清廉嗎?可是問題是擺木偶有沒有用?沒用。為什麼?它沒有任何能力。就是國家聘請你是為什麼?是為老百姓解決問題的,這是你的能力。再來,你為什麼能坐那個位置?福報。我們人活在這個世間,我告訴大家,哪怕是一個乞丐身無分文,他能活著,就叫福報。如果他沒有福報,一天都活不了。就像剛剛我們和尚說的公案,有沒有?上船跟人家爭錢的那個,道士在旁邊感嘆說,你看命都在須臾之間,你還在爭那個幾毛錢做什麼?人就是愚痴的眾生,他已經沒有福報,他福報已經消盡了,祿盡人亡。所以人活在這個世間就有一分福報,哪怕他是一個乞丐。他只要還有一分福報,他的命就不會斷,這點大家也要相信。所以,這三樣都是我們需要的,沒有人說我不需要。所以明明德重不重要?把明德明出來重不重要?重要,因為你需要它,就你的生活不能離開智慧,不能離開能力,不能離開福報。而智慧、能力、福報都是你生命的品質,都是從你生命的品質開發出來的。

  所以,你看儒家的方法論,非常清楚的就告訴我們,注意!學人一開始告訴大家,明德本有對不對?是不是本有?而且有多少?無量。注意!上面都要冠無量,就無量的智慧、無量的能力、無量的福報。注意!都是無量的。現在我沒有,我發現我沒有智慧,我能力也很差,我福報也不夠,所以我的生活很糟糕。我的生活非常糟糕,所以我想要怎麼樣?我想要改善我的生活,我想要提升我的命運,怎麼做?對,明明德。這樣理解了嗎?我再換另外一個說法,智慧、能力、福報都是無量的,但是現在隱而不顯,那叫什麼?那叫潛能。大家同不同意?潛在的能量,就你還沒有開發出來,它潛在你的自性裡面對不對?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我們叫什麼?我們叫做理即佛。對,每個人都是佛,什麼佛?糊塗佛。理即佛,道理上大家都是佛。你今天聽到了這個道理,你就叫名字即佛,因為你聽到了。但是是在名字位,你沒有任何的功德,你名字位,你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但是我聽到我有佛性,我有無量的寶藏,我有無量的潛能,我想要開發,你就要修行,叫觀行即佛。開始就要修行,修行就是什麼意思?開發潛能,答對了。

  這個明的意思,就是開發的意思,這樣大家能明白,就是學人用非常白話跟大家講,人家問你,你到劍潭來五天做什麼?開發潛能,答對了,這是真的,這個一點都不騙大家。所以我們現在掛一個牌子,你說傳統文化沒有人來報名,我們以後寫潛能開發訓練班,那一定爆滿,還免費。對,潛能開發訓練班,我們是不是在開發潛能?有沒有騙大家?沒有,完全沒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那你要問,怎麼開發?不是講大學之道嗎?什麼叫大學?是不是你讀四年那個叫大學?不是。古人註解叫大人之學,大人。那什麼人叫大人?十八歲嗎?很多人說,我已經是大人,告訴爸爸說:爸爸,我已經長大了,我是大人,你不要再管我了,憲法保障我,我已經是成年人了。是嗎?那叫大人嗎?好,我請問大家,大的概念是什麼?大,這個房間大不大?不大,你口氣好大,可見他的家比這個房間大。這個房間比我們家已經大了,可是比整個台北市大不大?小。為什麼?因為它有邊,就是過了這道牆以外就不是這個房間,所以它的小是來自於什麼?邊。注意!就是它有邊就小。所以什麼叫大?無邊。答對了,你們都很聰明。

  我要請問大家,什麼無邊?心量無邊,還有沒有?還有什麼無邊?你們經常聽的,佛法是不是無邊?對!佛法也無邊,心量也無邊。還有什麼無邊?智慧無邊,對;福報無邊,能力無邊,對不對?對。所以你看你把所有無邊的東西都列出來,你都可以畫等號。所以你就知道學佛到底學什麼?你就知道了,因為佛法無邊。那問題來了,我們有沒有邊?有。如果我們有邊那我就錯了,也就是說我有邊我的潛能就開發不出來,對不對?對。所以當我有邊的時候,應該怎麼樣?應該把那個邊怎麼樣?去掉,對不對?答對了,這叫修行,這個就是修行。就是你有能力去掉的人,那叫功夫。去不掉,就我明明知道有邊,可是我去不掉,那叫什麼?那叫沒有功夫。所以有功夫跟沒有功夫是從這裡看的。譬如說什麼叫有邊?我隨便舉例子,我們昨天不是有講到一個三界統苦的概念嗎?以苦為師,我講到以苦為師,就是知道三界是苦。譬如說你現在沒有錢,你現在沒有地位被人家看不起,你覺得很苦;你現在滿身都是病,你覺得很苦。其實那沒有什麼,因為你本來就很苦。假設你現在很有錢、很有地位又很健康,旁邊有很多的隨從都聽你的,你還覺得苦嗎?對,你要什麼有什麼你還覺得苦嗎?那你就上當了。對,以苦為師,就是在那個時候你還知道這是不究竟的,我有一天還是會面臨生死,你就覺悟了,那叫以苦為師,是這個。

  所以學佛不是把自己弄得很苦,你苦不苦?是你的業,當然還有願,代眾生苦那是願,那是另外一個課題。我的意思就是說不是那個,無謂的苦行,不是那個。而是你知道三界裡面沒有任何出路,你不管在哪裡,三界如火宅,你沒有任何出路,你只有一條路就是離開。怎麼離開?方法在哪裡?就在這裡,大人之學。為什麼我們在三界裡面?因為你有邊。三界我們最重要抓一個東西,就是欲望對不對?愈往上欲是不是愈少?愈往下欲是不是愈重?所以欲愈重苦是愈深,你不要苦,必須要甩掉什麼?欲望。因為不要苦,那個苦是結果對不對?結果能不能處理問題?不能。所以是不是要回到原因?原因是什麼?是欲望,所以必須要去調伏欲望,從那個地方下手,才能夠開發潛能。所以當你有邊的時候,你要觀察自己。什麼叫邊?對立。你能不能拆除對立?能不能?拆除對立這就是功夫,這就叫功夫。

  譬如說基督教在辦養老院,已經辦得很好了,我們佛教要不要再辦?我們佛教如果不辦的話,會不會輸給基督教?這樣很不好看,我們要弘揚佛法,怎麼可以輸給基督教?我們應該要辦一個養老院,比基督教好,把它打敗才對,是不是?為什麼不是?你們不是在弘揚佛法嗎?基督教怎麼可以超過我們?你看,我在說什麼?我說的概念都是什麼?對立。答對了,對立。所以他辦得好怎麼樣?我們就不要辦了,我們就幫助他辦得更好。所有的掌聲都給他了!因為他辦得更好,掌聲是不是給他了?是不是?我沒有掌聲,怎麼辦?佛法怎麼出頭?你看這就是有邊的思惟有沒有?有邊的思惟就是開始競爭對不對?鬥爭,再來就是戰爭,宗教戰爭對不對?這就是錯誤的思惟。所以應該怎麼樣?它好,我不要再辦了,因為它已經辦得很好,我為什麼還要再辦?因為我再辦,我再重頭再辦,我非常的辛苦,而且我不一定辦得比它好。它已經辦得很好了,怎麼樣?支持它,讓它辦得更好。掌聲給它沒有關係,因為我是它的股東,給它的掌聲裡面不是也有我一份嗎?我辦什麼?我辦它不辦的。對,答對了,它不辦教育我來辦。這樣有沒有競爭?沒有。這樣大家能理解嗎?也就是說,當你在看這件事情的時候,好像看起來,這是一種道德的行為,你很有道德。其實,對,沒有錯,可是你也在開發你的潛能。對,你的福報在這當中就增長了,你的能力在這當中就提升了,你的智慧在這當中就開發了。對,答對了,完全是一件事。所以看起來是生活,其實你的生命是在生活當中歷練的,而最後能解決生死問題。就這個就能解決你的生死問題,因為你只要大到無邊的時候,你就見性。見性就沒有生死,因為自性沒有生死,佛法就叫無生。這就是原理原則,開發潛能的原理原則就在這裡。

  再來,欲望。我們不要對立,還有呢?不要控制,不要佔有,先從這裡下手,也就是說,我們要破妄想分別執著。破執著就是從這三個地方入手的,因為執著有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是見思煩惱的見煩惱,還有思煩惱,所以見思煩惱就是執著。從哪裡鬆手?老和尚告訴我們,身見很難破,從邊見,邊見就是對立,拆掉對立。凡事我有對立的念頭起來了,會不會起來?會,為什麼?習氣,因為是凡夫。怎麼辦?「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答對了,這就叫修行。所以念會起正常,因為你不起這個念你是聖人,你的教育已經是在聖賢那個地方在做教育。我們昨天講到倫理、道德、因果,最後還有一個聖賢教育,聖賢教育我們都還夠不上,但是它必須以倫理道德因果來做為基礎。我昨天只講到第一個斷惡修善,還沒有講到轉迷為悟,還沒有講到轉凡成聖,那個等一下再講。現在我是要告訴大家的是,儒家跟佛法說的如出一輒,講的東西都是一樣的。大,大就是本體,大就是體。我們怎麼把那個本體明出來?就是每一個人都有的、無量的,智慧無量、能力無量、福報無量。可是為什麼我們現在這麼小?因為被我們給限制住,我們並沒有去開發它。我們還有一大片,那麼大片的能量、潛能,我們沒有去開發它。所以先從這個原理原則來講就是大,心量放大。

  所以學傳統文化,你一定要注意一件事情,就是你的心量一定要大。所以,如果我有對立出現了,譬如說什麼叫對立?很簡單的告訴大家,我看你不順眼,這就是對立。這樣明白嗎?我們有沒有看不順眼的人?對,你為什麼看他不順眼?來問問題。你想想看,你最看不順眼那個人,你腦筋裡面浮現的時候,那個人很討厭,他討厭在哪裡?你為什麼覺得他討厭?因為你看到的統統是他的缺點。你為什麼看到他的缺點?那就叫執著。注意!老和尚講經幾乎每一集都提到妄想分別執著,老人家很囉嗦嗎?老和尚這我聽過了,你怎麼每天都講?每集還講。為什麼?因為那是最重要的,天天講就是那是核心,修行修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其他的都是補充說明而已。好了,大家要放下執著,從哪裡放下?首先放下對立,從對立開始鬆動,執著才會鬆動。你如果不從對立鬆動,執著是不可能鬆動的。也就是說,對立,我們剛剛講,最簡單的就是我看你不順眼,就是對立。你怎麼讓他看順眼?我明明看你很不順眼,我怎麼能看你順眼?這就叫修行。好,怎麼做?我們剛剛不是找到原因了嗎?為什麼我會看你不順眼?好,我們反過來,你看最順眼的人為什麼?因為你看到他的優點,你看到都是他的功德、都是他的付出,有沒有?所以怎麼調整對人的不順眼?找優點,沒錯。然後把他的缺點怎麼樣?不計較。對,先淡化,然後不計較,不計較就是放下。所以放下是不是放棄?差別在哪裡?放棄是放不下,放下了他就不會放棄,這樣明白了嗎?放下就不會放棄四十八大願,為什麼放棄四十八大願?因為他放不下,他對世間放不下,他對仇恨放不下,他要計較。他對對立放不下,他不肯原諒,這就叫執著。

  所以你要非常清楚病在哪裡,你才能下藥,這叫修行。我們對自己的煩惱習氣都不清楚,請問你怎麼修行?所以修行的功夫好不好看什麼?不是我在講台上講得好不好?不是,看放下,放下是功夫。換句話說,我們修行有沒有進步從哪裡看?你看的人,你看不順眼的人愈來愈少,你進步了。要是我們學了《常禮舉要》,沒學之前還糊裡糊塗,這人還不錯,他們都還是好人。學了之後,那個人也違犯《常禮舉要》,那個人也違反《弟子規》,那個人也違反《太上感應篇》,你們都要下地獄。這個人要墮餓鬼,那個人要墮畜生,好像只有我是什麼?我還不錯,我往生極樂世界。你們統統下地獄,為什麼?你們都不學《弟子規》,你們還違反《弟子規》、《常禮舉要》,你看看棉被都不摺。這個人怎麼樣?充滿對立。也就是說他持戒,可是他不會得定。確實他是守規矩,他都遵守《常禮舉要》,他也遵守《弟子規》,他也都遵守《感應篇》,可是他絕對不會得定,為什麼?他計較。因為他裡面充滿邪見,就他的對立放不下,這樣大家能理解嗎?也就是說,學人不能一下子就講《常禮舉要》的原因,就是這個。

  因為我們學了會看別人,其實這是不對的,應該是看自己。因為修行是誰的事?自己的事。別人要不要修,我們沒有辦法干涉,連父母對兒女都干涉不了,你了解嗎?你是他的爸爸、媽媽,你是他的媽媽只是藉著你的子宮生出來而已,你能控制他嗎?你只能引導他。注意!你只是他一個增上緣而已。所以很難,在什麼?自己入心,你要不入心,別人怎麼講都沒有用。所以開發潛能是你自己的事,你要不要?我們在這裡只是,我借基督教的話,傳福音而已。我只是把福報的聲音告訴你,對,福報的聲音。只是把這個福報的聲音告訴你,你要不要接受,我沒辦法。所以佛門叫隨緣,我們講經的人隨緣到什麼程度?我告訴大家,來者不拒,去者不留。有時候不是你身來去,有時候坐在這裡趴下來睡覺,那就是去了,不留。要不要叫他?不要。為什麼?會跟他結怨。因為那個人正打瞌睡,你怎麼可以叫他?應該讓他繼續睡,去者不留,他的魂已經去了。所以他什麼時候回來,我們很慶幸,趕快再講幾句讓他聽進去,就這樣而已。所以你說我會不會在意?我不會,我還有這麼一點的功夫。

  所以主要是告訴大家,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就你自己要不要智慧?你要不要能力?你要不要福報?所以先講總原則,都沒離開提升生命品質。注意!你都要扣上三生教育。總原則,拓開心量,放下對立,放下控制,放下佔有。控制就是你想要怎樣,我剛剛講過,來者不拒,去者不留,隨緣,沒有控制,沒有控制的念頭。但是,注意!我在講台上講課有沒有懈怠?沒有。雖然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並不代表我懈怠。也就是說,我沒有控制的念頭,可是我該做的,扮演的角色要不要扮演?要。我要扮演到什麼程度?我有十分我就要拿出十分,我不能拿九分,就這樣。這叫什麼?這叫盡性,盡我的本分,盡性。然後我講的時候,睡成一片,這叫什麼?這叫聽命。命,命是什麼?儒家講天命,就是佛家講的因果。為什麼睡成一片?因為我跟你們沒有法緣。怪誰?怪我,因為過去我沒有為你們服務,沒有為你們掃菸蒂。昨天講的故事,昨天沒來的就吃虧了,因為故事不能連貫。所以這個聽命叫什麼?聽命就叫交給佛菩薩安排。

  注意,這句話能不能亂講?能不能每天都講我交給佛菩薩安排?你要交給佛菩薩安排的前提是什麼?答對了,你要做得很認真,你要演什麼像什麼。做一個爸爸,你要做個一百分的爸爸;做個兒女,你要做個一百分的兒女。做一百分的兒女,叫什麼?叫孝子,做一百分的爸爸叫慈父。你要父不慈、子不孝,你說我交給佛菩薩安排,那你是誣賴佛菩薩,佛菩薩怎麼會給你這樣安排?你是一個不肖的子孫,然後你遇到了災難,你說我交給佛菩薩安排。你在誣賴佛菩薩,那個災難是你自己感召的,你怎麼可以誣賴佛菩薩。這樣明白嗎?所以什麼人才有資格,說我這一生交給佛菩薩安排?盡性的人。所以這句話以後不能亂講,講了會有過失,你做到一百分了嗎?你百分之百盡性了嗎?你在任何一個角色扮演都完全做到,你的心力的努力了嗎?如果沒有,你不可以隨便亂講這句話,有過失,大過失。你要不好好的扮演角色,遇到災難,你說那是佛菩薩安排,你是誣賴佛菩薩,加一條罪。所以這些話都不能隨便亂講,程度不到不能講,這是禮節。我都沒有離開禮,這就是禮。

  所以往下看,不控制不代表隨便,這樣了解嗎?不代表隨便。隨緣不是隨便,放下不是放棄,因為大多數學佛的人把放下當成放棄,把隨緣當成隨便。什麼叫隨緣?隨緣是在結緣的過程當中,不產生貪瞋痴,這是淺的講法,老和尚有兩種講法,這種講法淺。老和尚第二種講法,在結緣的過程當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佛才能做得到,那是佛的境界。有沒有結緣?有,結緣當中不產生貪瞋痴,所以有結緣。有結緣的意思是什麼?就有生活。所以我們修行能不能離開生活?不能。所以在結緣的過程當中,就在生活當中你有什麼緣?你有父母,有沒有人石頭蹦的?沒有,都有父母。那父母是不是你的緣?是!你不能說我登報紙,我跟你斷絕父子關係,能不能?不能。你怎麼斷絕?你身上流的血液都是他的,你不能斷絕的。所以這個時候有結緣,怎麼辦?不產生貪瞋痴。所以你在孝順父母的時候,你會不會貪?有人會,貪孝子的美名;有人會不會瞋?會,不爽,覺得不愉快,我為什麼要侍奉你侍奉成這樣?我為什麼要聽你的?你已經是老套,這叫瞋;有沒有痴?有,愚孝就是痴。所以要把這東西拿掉,在侍奉父母的時候把貪瞋痴拿掉,就叫禮。所以《弟子規.入則孝》就是禮行於父子之間。

  今天講禮,禮就是盡性,就是把角色扮演好,就是隨緣的一個最基本的條件。不是不做,不是隨便,那何必講?就是在結緣的過程當中,結緣就是有角色扮演。我們昨天講儒教明倫,什麼叫明倫?倫是什麼意思?倫是類別。大家一定要查字典,我非常佩服我們大和尚,他真的是很謙卑,和尚在這裡講課都要查字典,我聽了很感動。我們沒有學問,我們都不查字典,那怎麼行?所以不懂,查字典,字典就在那裡,一定要查。「倫」就是類別,把類別搞清楚;「明」就是明白。做個明白人,搞清楚,我要扮演什麼角色。我對我的爸爸,我是兒子;我對我的兒女,我叫爸爸。我對我的太太,我叫先生;我到外面工作,我有老闆,我有下屬。好,請問,這些類別你搞清楚了嗎?你會做爸爸嗎?你會做兒女嗎?就是說你對於這些類別你明白了嗎?明白就叫盡性,你必須要盡本分。你知道你應該盡什麼責任的時候,你能夠盡到那個責任,那叫學問,你是一個有學問的人。這個時候你才能說,你開始學著怎麼隨緣。

  因為你盡到一百分的時候,你還要把貪瞋痴拿掉。因為盡到一百分的時候,有的人會驕傲,有的人會有怨恨,為什麼怨恨?因為我都盡到了,為什麼你沒有?有的人自己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為什麼對方沒有給我相對的回饋跟肯定?對,我們都會有這些習氣,這些都是阻礙我們放下控制、佔有的念頭的障礙。也就是說,除非你不要開發智慧,你不要開發能力,你不要開發福報,意思就是說你要一輩子愚痴,你要一輩子做一個毫無能力的人,你要一輩子做一個沒有福報的人。除非你願意這樣,否則你就得改,你沒有路了。人沒有路了,你就得改。除非你「賴其前世,福德營護,今世為惡,福德盡滅」,就你過去生的福報太大了,賴其前世,福德營護,你現在可以墮落、可以懈怠,但是注意,「壽命終盡,諸惡繞歸」,這是肯定的。和尚在這裡講那些公案,都不是紀曉嵐杜撰出來的,都是真實的故事,所以我們聽了我寒毛直豎。為什麼?因為我會怕。講台語,我會怕,我好怕!《了凡四訓》講,畏心。再來,恥心,慚愧。勇心,就是說你做。你很怕,你很慚愧,怎麼辦?改,沒有第二條路。改,就是放下,就是我下定決心。

  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我告訴大家,明理。因為明理你才能放得下,你要是看不破,你絕對放不下。當然放下會幫助看破,看破幫助放下,這老和尚告訴我們的。老和尚說從哪裡開始做起?當然不一定,知識分子,因為他有學習的習氣,從看破;一般的人,從放下。所以學佛第一步教我們什麼?布施,教我們捨。六度,第一度就是教布施。布施請問是捨什麼?布施把我的錢捨出去是嗎?錢只是一個媒介,透過錢捨出去把什麼東西順便捨掉?慳貪,答對了。當然深的講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個太深了,我們不要這樣子講。先從沒有貪瞋痴開始做起,無貪、無瞋、無痴,凡夫的三善根,從這個地方開始做起。所以這叫善惡的抉擇,這就是心的品質。

  所以各位同學,我們在這裡學習,第一個,我們要做一個有品質的人。就像我們昨天說的,我們在這裡,我住進來,當我離開的時候,我的房間一定比我住進來的時候還要乾淨,你就是一個有品質的人。為什麼?因為那就是你的生命的質量,品質就在裡面看到。我們所在之處,你的正報所在之處依報就轉。為什麼和尚進來,我們大家都要起立?他的依報,他老人家的德,這樣理解了嗎?所以不要只羨慕說,人家怎麼這麼的受到尊崇。你也可以做到,你應該好好的去累積自己的福報,累積自己的德能。好,剛剛先從總原則開始說起,就是把心量擴大,心量擴大。心量擴大,看不順眼的人就愈來愈少,計較的人就愈來愈少,能肯定的人就愈來愈多。心量大的人就是這樣,看什麼都順眼。

  好,那你說,那他做壞事,我還要看他順眼嗎?有一種人叫嫉惡如仇,請問惡跟你有仇嗎?就是說他惡他的,你跟他有仇嗎?沒有,你為什麼要嫉他如仇?為什麼?這些都是糊塗話,大家了解嗎?也就是說,這個人做錯了,我同不同意他這樣做?不同意對不對?我不同意他這樣做對不對?可是我應該要怎麼樣?同理。就我不同意,但是我同理。同理的意思是什麼?同理是不是同意?不是。同理是我知道你為什麼會這樣,我知道你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他會這樣?「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你不要怪他,不要怪他的意思就是同理他,有沒有同意他?我可沒有同意他。同意他是愚痴,沒有同意。你要不要嫉他如仇?不要。注意!佛法叫發菩提心。注意!發菩提心的人有沒有對立?有沒有?因為菩提心是沒有邊,發了菩提心怎麼能有對立?所以發菩提心的人會不會看人家不順眼?不會。當然我們現在還會看人家不順眼,那叫什麼?那叫不怕念起,要趕快念阿彌陀佛,責備自己。

  所以,我為什麼看他不順眼?不是怪他,是怪我,我怎麼會看他不順眼?我已經發菩提心了,怎麼還能看他不順眼?責備自己,是這個意思。不然你念佛,對不起,不相應。因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種子。你只有一向專念,你沒有發菩提心,不行。所以念佛的功夫在轉這個對立,轉。老和尚告訴我們,念佛有沒有功夫?在你轉不轉得了。轉不了就是沒有功夫,怎麼辦?繼續練。所以要聽經,一定要聽經,把道理聽明白,這就是老和尚在開幕式的時候講一體。《大學》的「大」就是一體,沒有邊,叫「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對,那叫什麼?叫遍一切處,就是毗盧遮那,就是法身,就是無量光,就是無量壽,就是大,這是總原則。好,別,別的原則,個別,開發潛能。怎麼開發?個別的原則是什麼?剛剛講總原則,拓開心量。個別原則,怎麼開發智慧?清淨。清淨心是開發智慧唯一的辦法,清淨心。也就是說,我們的智慧本有對不對?我怎麼從我自性裡面把智慧拿出來用,你必須要練一個功夫,清淨心。

  清淨心怎麼來的?因戒得定。你首先要因戒,然後再得定,所以要學禮。這都是鋪墊,我還沒有講禮之前,一定要先講這些。因為沒有講這些,那我為什麼要學這個?就你要把所以然的道理知道了,其實《常禮舉要》你可以回家自己看,這是講真的。每一條都解得很簡單,我們都會帶讀,哪一條你看不懂的,你可以問。裡面比較艱深的可以問,一般都很簡單,但原理原則你只要抓住就可以。第一個要修清淨心,清淨心靠什麼?靠念佛,念佛就是大持戒,念佛是大布施,靠念佛。所以為什麼要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為什麼?難道那些人都是吃飽太閒嗎?對,很多年輕人都說,那些人是吃飽太閒,坐在那裡,枯坐念阿彌陀佛。是嗎?不是的,他在修清淨心。

  再來呢?讀經。書讀千遍,其義自見,為什麼?因為清淨心念出來了。換句話說,你讀經要是清淨心讀不出來,你的智慧還是開不了。所以讀經的作用在哪裡?在開發清淨心。所以怎麼讀?「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在《弟子規》裡面有沒有?有,「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注意,儒釋道傳統文化都叫心性之學,跟西方的文化最大的不同在於心性,也就是說傳統的文化統統講心性。心是性起的作用,所以叫明心,叫見性。性主要偏重在它不動的本體去講,心偏重在它起的作用,所以它既然起作用,就有覺,就有迷。性沒有覺迷,性體不染。我們現在處染,處在染,六道是染,它沒有受到任何一絲毫的染污;在淨,它也不會更乾淨一分。處染它不會再污穢一分,在乾淨的地方它也不會再清淨一分,那就是性體,沒得說了。我們現在說的都是心,心就有善惡、就有染淨,還有真妄,在談這些東西。當然這些比較深,我們有時候要講得比較深一點,有時候講得比較淺一點。

  心性的學問,一定要觸碰到心的這個層次,就是你要改心。修行就是改心,首先把惡心改成善心,再把染心(因為善惡都是染)改成淨心,轉迷為悟。這個過程當中透過什麼?讀經,透過讀經。所以心性之學,《弟子規》也是心性之學,因為儒釋道都是心性之學,它講「心眼口,信皆要」,信皆要,這個信就是實在。也就是說,心到了,眼到了,口到了,那就是都攝六根,那就實在。所以要不要再加一個腳到?因為有個人自作聰明說心到、眼到、口到,還有個腳到,要去查資料,那是胡說。注意,那就是畫蛇添足,還要腳到,那不是大笑話嗎?所以千萬不能自作聰明,就是不懂就說不懂,然後請教善知識,這就對了。印祖教我們念佛,怎麼念?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心想得清清楚楚,是不是三個清楚?如果還會起妄念,再加上記數,有沒有?他的目的在哪裡?都攝六根,是不是把六根都攝了?是不是跟「心眼口,信皆要」一模一樣?答對了,就是專。就是《三字經》裡面講的,「教之道,貴以專」,這就是專。

  所以書讀千遍,為什麼會其義自見?為什麼?因為捨識用根,把識捨掉,把妄識捨掉用根性,答對了。所以我們古人絕對沒有錯,錯在哪裡?錯在我們不能理解。所以智慧怎麼開發?念佛、讀經。還有呢?還有在結緣的過程當中,練不要起貪瞋痴。練!不能離群索居。人家來折磨你,你能消歸自性嗎?消歸自性,自性是什麼?自性清淨。他來折磨你,你能不對他產生瞋恚嗎?能,你練出來了,你的智慧就會開出來,開智慧。大家要了解到,就是這個原理原則,就是在處逆緣不能起瞋恚,處順緣、善緣不能起貪心,這叫消歸自性。所以都是硬功夫,修行沒有叫做躐等的,也沒有所謂的(用台語講我比較會講)偷吃步。偷吃步國語怎麼講?不能直接翻,要翻文雅一點,投機取巧,答對了,這個非常文雅。就是沒有投機取巧的,一定是怎麼樣?一定是要腳踏實地。就是你一定要練硬功夫,真的要在人事上面磨,所以要辦事,一定要辦事。辦事磨什麼?磨自己的脾氣,磨情緒,磨這個東西,把這個東西磨掉。你說為什麼我要這麼倒霉?不是的,你要懂心性的學問的時候,你就知道我在開智慧,我在開發潛能,不是你倒霉,你幸運。

  就是你就懂得什麼叫歷事練心,心性之學,改心。所以,智慧是用這個方式來開發,我們現在講開發的方法。剛剛是不是講總原則?現在是講別相,剛剛講總相,現在講別相。修清淨心就是開發智慧的方法。好,開發能力跟福報的方法是什麼?是為眾生服務,為眾生付出。如果我們只修清淨心,不為眾生付出,你將來成為什麼?羅漢托空缽。就是說你的生命品質也會提升,可是你不會顯莊嚴相,就是你的自性的莊嚴相不會顯出來。莊嚴相,大家知道佛經裡面講什麼?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那是他的正報莊嚴。依報的莊嚴呢?你看阿彌陀佛的佛土莊嚴,黃金布地,七寶池,八功德水,寶樹遍國,菩提道場,統統都是他的莊嚴相,大家了解嗎?那個從哪裡來的?黃金布地是不是福報?是。菩提道場,菩提樹說法是不是能力?對!

  請問他那個能力跟福報怎麼來的?無量劫積植德行,無量劫度化眾生有沒有?他是不是無量劫「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為剎利國王,轉輪聖帝;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於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如是功德,說不能盡。」有沒有?對,人家是這樣修出來的。請問我們這一生,你活到現在,你想為多少人付出過?人家是「如是功德,說不能盡。身口常出無量妙香,猶如旃檀,優缽羅華。」人家是這樣在幹的!就是他見到每一個人都想要利益他,任何一個走到他身邊來的人,他都想要怎麼利益他。我們有沒有動過這個念頭?如果沒有,對不起,那你的福報、你的能力不太可能顯出來。所以我們被什麼東西障礙住了?私心,就是被自私障礙住了。就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想要為別人付出點什麼,你的能力跟福報是不會顯現的。

  你要知道,我們要開發這些東西,目的在哪裡?為什麼我能力要顯出來?為什麼我福報要顯出來?我只要清淨心就好了,那就是小乘。小乘的行者,他說我只要顧好我自己就好了,沒有度化眾生的念頭,為什麼?因為世間太苦了。因為小乘人修四諦,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他知苦,他對這個六道的苦知道得太怎麼樣?透徹了。所以他急於斷集就是煩惱,他入了涅槃,他不要度眾生,那叫什麼?涅槃坑,那叫偏真涅槃。那是佛所呵止的,因為它會障礙見性,這樣大家理解嗎?所以一方面教我們修清淨心,一方面還要為眾生怎麼樣?服務,要為眾生做牛做馬,對,答對了。因為你為眾生做牛做馬,你才能顯示出自性的莊嚴相,你除了清淨相之外還要顯示出莊嚴相。為什麼要顯出莊嚴相?攝受眾生。這樣大家理解嗎?佛為什麼要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為什麼?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佛是一個美男子,佛很高大,然後很莊嚴,我們現在講很帥,用現在的話來講,他是一個很帥的美男。為什麼?要度化眾生就度化眾生,為什麼要長那麼帥?為什麼?攝受眾生。也就是說,他那麼帥是不是天天要拿鏡子照:我很帥。請問他那個帥是自受用,還是他受用?他受用,答對了。現在大家慢慢開智慧了。所以你所有一切的福報,所有一切的能力,注意!這些莊嚴相,最後都要給誰受用?都要給眾生受用。你自己受不受用?注意!不受用。你只受用什麼?你只受用清淨心,答對了。就是說我們從頭到尾只受用清淨心,因為你才不會失去智慧,你才能保持般若智慧。

  而你所有的一切都給眾生受用,注意!好,從這裡我們再引發另外一個課題,老和尚告訴我們兩句話,「愈施愈多」;後面還有一句,「愈多愈施」。兩句話一不一樣意思?這兩句話意思不是一樣嗎?愈施愈多,愈多愈施。錯了,兩句話的意思不一樣。第一句的意思,愈施愈多叫因果,因果就是愈施一定愈多,顯莊嚴相。因果它一定是愈施愈多,注意!所以你要深信因果,愈施愈多。愈多為什麼還要愈施?為什麼?愈多為什麼還要愈施?愈多愈施是清淨心,對!是定慧力。我再講一遍,我現在愈施,現在愈多了對不對?愈多,我如果不施了表示什麼?表示我貪了。我貪了就是我的定慧已經破壞掉了,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已經沒有清淨心了。雖然我愈施愈多,我那個多是一種莊嚴相,沒有錯,可是我貪著那個莊嚴,我產生了慳貪。那個功德就變成什麼?福德,它就破掉了,就毫無功德。就是梁武帝說朕造那麼多的寺,度那麼多的僧,功德大不大?並無功德。有什麼德?福德很大。對,福德。所以福德跟功德差在哪裡?差在定慧。功德有定慧,福德沒有定慧。所以福德是有漏的,功德是無漏的。漏從哪裡講?煩惱,煩惱就是漏。

  所以大家現在就要練一件事情,我就簡單講,剛剛講了一大堆,簡單講就是大家要練一件事情,完全為眾生服務心裡面毫不掛心,無住,這是生心。就是你天天要做這件事情,你的生命品質,一定會改善你的生活品質,最後會解決你生死的問題。都沒有離開生活,為眾生服務有沒有離開生活?沒有。你看這麼多的義工在這裡幫我們服務,他們欠我們的嗎?沒有。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們傻嗎?如果你不了解這些,你會覺得他們很傻,事實上不是的,他們有高度的智慧,有高度的發心。所以這些道理我們一定要清楚,這就叫佛理。如果我們學佛連這個道理都不知道,我們學什麼?我去拜佛,佛就保佑我嗎?那不拜不就不保佑了。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這些基本的,這都是基本的道理。

  所以你的自性的莊嚴相顯出來,是為了給誰受用?給眾生受用。所以你要修財布施,你愈修你會愈有錢,請問你有錢做什麼?你那麼多錢做什麼?你要自己享用,你要自己享受,你就有得受了。那叫酬業,對!你就有得受了。所以你賺那麼多錢做什麼?給他受用,答對了,就是讓所有的眾生受用你這分福報,那是給他受用,不是給我自己受用的。所以我有財富,不是你拿來驕傲,拿來炫耀的本錢。所以從這個地方看,所有的福報統統都是給眾生受用的。所有的能力,所有的福報,注意!學人在這裡要告訴大家就是說,你要怎麼開發,這個心態很重要。就是說為什麼有人能力那麼強,有人福報那麼大,就是他的概念對了,所以他的福報跟能力就會一直顯出來,他的周圍就愈來愈莊嚴。就是一定要懂這個道理,你才能改變命運。注意!你所有的福報,從今天開始都是他受用。

  除了財富是福報之外,還有什麼是福報?長壽、地位對不對?好,我們一個一個來講。譬如說你的金錢是他受用對不對?所以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再來你的地位是不是他受用?對!就說今天當官,當官那個官是不是地位?那個地位是給你自己受用的嗎?如果給你自己受用會怎麼樣?你如果自己要受用那個官位會怎麼樣?會驕傲,會我高你低;然後會有上台,注意!上台還會有什麼?下台。所以他上台會高興,下台就會怎麼樣?就會悲傷。所以他上台的高興是苦因,是他下台悲傷的原因。所以他下台就叫壞苦,他就一定要走這一條苦的輪迴。如果他上台是他受用,我這個位置是完全為老百姓服務的,我不受用,我自己不受用,什麼意思?就他沒有驕傲,不要說貪污,就說連財富他都不覺得這是他的,就是財富到我手上是什麼意思?譬如說我賺了很多錢,這個錢對你什麼意義?我告訴大家,給你看看而已。

  你說這是我的錢,不是,是暫時借你看看。你不相信,你到殯儀館去看,有沒有哪一個死人帶走一分錢的?沒有。叫做不可得,那不可得我要這麼多錢做什麼?你不可得,你不能佔有它,但是你可以分配它,答對了,你有分配它的權利。請問你怎麼分配?靠智慧。所以賺錢是福報,花錢是智慧。所以要靠智慧來分配財富。怎麼樣的分配叫做有智慧?用在正法的流傳,用在提升眾生法身慧命上面,這個財就叫做有智慧的財富。這是財富。地位是不是這樣?對!你看,了凡先生他還沒有當官之前,你看他修福多麼的困難,他修三千善,第一次要修十幾年。第二次當然快一點,也要修個三、五年。第三次一萬善多久修完?一萬善多久修完?一念。注意!一念。一念萬善憑藉什麼?憑藉他的地位,因為他是做寶坻縣縣長,下命減糧,萬民受福。所以他那個地位是他受用的,不是自受用的。所以你要懂這個道理,你就會當官;你要不懂這個道理,你絕對不能當官,你當官沒有不造業的。就像我們大和尚在這裡告訴大家的公案,墮胎法令,那個法令一過,舉手的統統造冊,地獄全部造冊,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因為沒有智慧。所以,注意!福報統統是他受用,不是自受用,自己不能受用一點點福報。你要受用,你的功德就破壞掉了,全部變福德,就叫火燒功德林。這講實在話,不是講假話。

  再來壽命也是他受用,所以一般人,我們一般的凡人會講說,我要多活幾年,我想多活幾年,國語。多活幾年不知道多好,你多活幾年要做什麼?你多活幾年做什麼?昨天我們說過,多吃、多拉,多為這個地球造糞便,是嗎?不是,多活幾年做什麼?他受用。什麼人我們希望他多活幾年?我們希望他長久住世?我們的上人。因為他的壽命誰的?我們眾生的,我們大家都受用他的智慧,所以我們就要效法這樣的聖賢人。年輕人我們在這裡,大家去追求,你說我要追求成功,你追求成功做什麼?我告訴大家,你用佛法的概念,你就知道成功為了是什麼。為什麼阿彌陀佛要創造極樂世界?為什麼?因為他看到眾生修行太困難了,他有這麼一個莊嚴的道場,來這裡叫享福就能夠成就,那叫慈悲。他為什麼要建立那麼樣的一個道場?所以各位同學你現在還小,你要立什麼樣的志向?你要學佛,你就懂得你要立什麼樣的志向,你就有一個高尚的品格,知道人生的道路應該怎麼走。我們人的成功,不是我要享受這個成功的果實,那你是酬業而已,你該怎麼生死就怎麼生死。

  而是我這一切成功的果實,是要給眾生分享的。我自己分享什麼?我自己只要清淨心,我什麼都不要。你要能做到這樣子,你的生命的品質就到最高了。這樣的生命品質,能夠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而你的生活會不會好?那現在你生活會不會好?當然會好,你的生活就會很莊嚴。對,因為你無量的智慧、無量的能力、無量的福報,都被開發出來,你怎麼會不好!你怎麼可能會不好!所以自私的人是最愚痴的人,為利益眾生的人才是最高明,才是一個生命品質最好的人。這樣子我們來學《常禮舉要》,你才能夠得到利益。否則我們只是講一些教條有什麼用?然後講到最後你說我威權,說我專制、復辟,那個都是誤會,我們不要陷入到那樣的一個循環。所以學人希望大家能夠先把這些理路都弄得很清楚。我們還有沒講完的,我們下午再繼續。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