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做孩子一生的貴人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13/7/9  南京居美馨文化教育培訓中心  檔名:55-083-0001

  尊敬的葉總賢伉儷、莫祕書長、陳老師,諸位教育界的同道們,諸位長輩、兄弟姐妹們,大家早上好!

  看到諸位校長,諸位教育界的同道,內心非常的喜悅。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而我們講台上這個背景畫是油菜花田,數以千萬計的美麗的花朵,讓我們感受到諸位校長同道們,是為了孩子一生幸福的人生在用心,在著想。諸位校長的這一份用心,一定會在孩子的人生當中開花結果,就像這一片油菜花田一樣。在諸位校長背後,可能影響的是幾萬、幾十萬孩子的人生幸福。所以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這個題目是「做孩子一生的貴人」。而從昨天到了我們南京居美馨教育中心,一直都在感動當中。像昨天晚上大家自我介紹,其實有一句俗話講,「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在聽著校長們的自我分享,我們可以感覺到,在這裡會遇到很多知音,會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而且又會體會到,經典告訴我們的,「德不孤,必有鄰」、「四海之內皆兄弟」。而且今天這個緣分,我們走在弘揚聖教的路上,然后會形成一個教學的團隊。我們一百多個人,大家一起同心協力,以後有好的經驗、好的例子都可以互相分享,那個力量是非常非常大的。

  我們以前一個人孤軍奮戰,現在結識到我們祖國大地所有的志士仁人,對教育非常有使命的校長們,大家共聚一堂,這是非常殊勝的緣分。所謂「知緣、惜緣(珍惜這個因緣)、造緣」,造我們往後所有學校老師、同仁、孩子們幸福人生的緣。「知恩、感恩、報恩」,我們感恩我們南京居美馨教育中心,對於整個聖教的弘揚、整個教育的未來,他們有一份使命感,良苦用心,在暑假期間辦了這樣的課程。我們也感謝主辦單位,我們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國家教師科研基金課題小組,跟我們居美馨中心一起合辦這樣的因緣,這個背後有這些負責人非常多的良苦用心。包含我們整個居美馨工作的團隊,我們每天要吃好、睡好,對生活種種的照顧,多虧我們居美馨團隊給我們的照顧。大家這幾天有沒有吃飽?(眾答:吃飽了。)到居美馨來,第一,一定會胖。我看我們很多同仁,在這裡住一段時間都胖起來了。所以想要增胖的人,都可以到居美馨來上課,保證可以胖起來。當然胖的原因,我們還是依照經典,所謂「心廣體胖」,心胸愈寬廣,這個身體就愈來愈福相。因為到居美馨來上課,學的都是聖賢的教誨,擴寬心量。我是天地人三才之一,要跟天地一樣的胸懷,這心胸一放寬,吃什麼什麼香,那慢慢的就胖了。

  我們知恩,知道背後這麼多人的付出,所以我們遇到工作人員,我們要露出燦爛的微笑,感謝他們的付出。不只在這裡,我們回到學校,感謝所有老師同仁大家同心協力的付出,也感謝所有家長對學校的支持,我們都活在感恩的世界裡。事實上,人只要心存感恩,他決定是一個幸福的人。那知恩、感恩,接著什麼?報恩。透過自己的提升,在學校的落實,能夠真正把倫理道德教育在自己的學校扎根、弘揚開,讓自己的學校成為我們中國落實倫理道德教育的示範學校,這樣叫光照神州大地。我們已經有榜樣了,像吉林松花江中學,他們一個王琦老師在自己的班上用心的做,不為名也不為利,就希望給孩子好的未來。大家想一想,一個人的真心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可能很難想像。就像一顆種子落到土壤裡,它生根、它發芽、它茁壯了,它又結了很多的果實,這些果實裡面又有種子。一顆種子最後結的果實、結的種子可能有上千上萬,再落到地上,又成為一棵大樹。這顆種子就是人的一個善心,就是對教育的一個使命,它會產生非常非常大的作用。

  王琦老師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樣板,他一個人把一個班帶好了。呂杰校長也是非常有心的校長,當他經過這個班級,覺得這個班級的孩子非常的專注,不會受外面的影響,讓他印象深刻。升旗的時候,看著這班的學生精神抖擻,都不會亂動,非常有威儀。留下了這些印象,開始去了解,原來是王琦老師把中華傳統文化這些倫理道德的教育、孝道的教育、德行的教育融入了他的班級。他非常歡喜、感動,就從這一個班,在他全校推展。由於他全校推展,德行提升得很快。剛好那一年高考在他們學校,學校一進門就有一個孔子像。那因為學校是考場,有非常多的學校它們的學生都來了,不只是松花江的學生。可是只要是松花江的學生,都會恭恭敬敬的到孔子像面前鞠躬才進去。結果考試的教育官員,他就覺得怎麼有這些學生這麼恭敬給夫子像行禮?覺得是一道很美麗的風景線。後來一了解,全部都是松花江中學的孩子,所以教育界也開始重視他們學校。以往他們的高考錄取率本來是另一個較好的學校的一半。結果那一年考出來,他們學校是那個學校的兩倍。所以成績也提升得非常快。整個東北的教育界,也受到松花江中學的影響,他們稱為「松花江中學效應」。

  所以大家想一想,一個人能產生多大的作用?一個班能產生多大的作用?一個學校能產生多大的作用?願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我們老祖先教給我們的教誨,是人生的真理,每一個人這一生你只要用心去感悟、去力行,每一個人都可以印證這些真理。就像《弟子規》最後一句話告訴我們的,「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這個「致」就是我們這一生只要肯用心去做,就可以契入聖賢的境界,可馴致。我們《大學》開頭就告訴我們,「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這是胸懷天下的一種人生價值觀,「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我們現在有自己的家庭,還有我們學校這個大家庭。「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又是修身的根本。「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所以根本在哪?格物。物格而後知至,而後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而「格物」就是什麼?格除習性,格除物欲。人的煩惱愈輕,智慧就愈增長。

  現在的人物欲太重,「欲令智迷,利令智昏」。做的都是急功近利,甚至是刀頭舐蜜。一把刀前面有一滴蜂蜜,他為了去嘗個甜頭,他也顧不到可能舌頭會被切斷。其實人類現在何嘗不是如此?短短的五十年,幾十年,已經讓一個美麗的地球變成沒有辦法居住。尤其在江浙一帶,我們俗話講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浙一帶多少非常美麗的地方,我們回到小時候,那個水溝清澈,魚都在那裡游。現在污染非常非常的快。科學家已經提出來,很多地區不能住人,甚至很多地區污染到成為癌症的高危險區。本來是青山綠水的地方,那不是讓後代子孫連生活的地方、生存的地方都沒有了嗎?這個何嘗不是刀頭舐蜜?就為了嘗點甜頭,把舌頭給割了。就為了嘗點甜頭,急功近利,把後代子孫都忽略掉了,都毀掉了。現在不是哪一個地區急功近利,現在是全世界都急功近利,被功利主義所污染。所以全世界都發生了同樣的問題,環境污染。再來,青少年犯罪率,這是全世界的問題,這提醒了人類,沒有好的下一代,人類還有未來嗎?可是人卻為了賺更多的錢,把人生最重要的(教育下一代)給忘記了。重利輕義!所以老祖宗告訴我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人類現在不能只考慮眼前。

  我們為人父母、為人老師,這兩個身分,是天地間最尊貴的身分,我們對於孩子的人生影響最大。大家回想一下,一個小孩生出來,會講的第一句話是什麼?女士都說「媽媽」,男士都說「爸爸」。夫妻可不能因為這樣吵架。「先學爸爸」、「先學媽媽」,就吵了,這個不行。夫妻和樂,對孩子一生人格的健康是有決定性的影響。從孩子牙牙學語,他剛會講話,講得很順,整句話可以講,請問十句裡面有幾句是「我爸爸說」、「我媽媽說」,不少句吧?我看超過一半。所以每一個父母都曾經是自己小孩的偶像,你們的孩子都是你們的「粉絲」。(諸位校長,你們都沒有看電視?我看你們沒什麼反應,我用的是現代的詞語,是火星人的話。其實我也不知道的,是後來聽人家講的。)這個叫天性。父母跟子女之間的親愛是天性。教育第一個最可貴的目標,就是讓「父子有親」這個孝道終身保持,這個人是天地之間最幸福的。這種感受,只有自己去做了才知道。當我們雙膝跪下,想著父母一生養育、教育的恩德,給父母磕頭。磕了三個頭,起來了,終於體會到,跪著磕頭比站著舒服太多了。那种跟自己內心性德的相應處,讓自己覺得心裡非常的喜悅,表達了我們對父母這種感恩之心。有幫父母洗過腳的人跟沒有洗過腳的是決定不一樣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做了那種喜悅,自己一定可以感覺得到。

  我聽在「天下父母」當中翟俊傑翟導演他講的一句話讓人很感動。人家問他,他覺得人生最幸福的是什麼?他六十多歲了,他說:「我人生最幸福就是回到我的家,打開門,我能喊一聲娘。」大家聽到一個六十幾歲的老人說這樣的話,你們的腦海裡有沒有浮現什麼影像?六十幾歲的老人跟一、二歲走路還不大穩的孩子有沒有相應處?你有沒有看到一、二歲走路還不穩的,突然看到爸爸媽媽,那個臉笑開花了,然後這樣邊走邊搖,「媽」,跑過去抱在媽媽的腿上、爸爸的腿上,好像他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請問他有沒有錢?他有沒有地位?可是他是最快樂的人,我們現在有錢也有地位,笑得都沒有他燦爛。對,那值得我們思考很多問題。

  依照科學家的實驗結果,一個人一、二歲的時候,平均一天笑一百八十次。這個數字我認同,為什麼?剛好我的同事生了一個孩子,四個月,跟我是鄰居。首先第一個重點,他胎教做得不錯,他母親常常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給他聽,所以不會吵。有時候會稍微鬧,你念經給他聽他就不吵,很有效。再來,我常常都會進去看他,他的小名叫恕兒,「忠恕之道」,讓他終身奉行。您看有文化涵養的父母,他就知道給孩子的名字,包含給他人生的每一個引導,都要跟經典相應,利益他一生正確的思想觀念。那結果,我常去他們家裡看這個孩子,這個孩子平常沒有人跟他講話,他也會自己笑,呵呵呵就笑了。所以確確實實可以笑一百八十次。但是人成年以後,平均一天笑七次。恭喜諸位校長、諸位同道,你們今天已經超過平均值了。我們以前考試,超過平均就很高興。

  從這個科學的結果,我們思考一個問題,人活著的目標是什麼?活著的目的是什麼?為了自己的幸福快樂,也為了家人的幸福快樂。認同嗎?認同,好。其實這句話大家都認同,我們的老祖先在經典的第一句就是這麼教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個就是我們的人生價值。「明明德」,「明德」是自己本有的本善,「明」是智慧,「德」是德能、福分。我們可以恢復到如孔子、孟子一般無量的智慧、德能、福報。

  像舜王,「舜其大孝也與!」他的孝做到極點了,他的智慧也彰顯,因為孝能開一個人的明德。在《中庸》裡面講,「大孝也與!德為聖人」,他力行孝道,最後契入聖賢境界,「德為聖人,尊為天子」,那他能當天子,他的福報是天下第一。而且德能也高。在《論語》當中又講,舜其大智也與,舜王是非常有智慧的,他能「恭己正南面」,他自己做好自己,以身作則,然後正南面就是治理天下。他用了五個人就把天下安定了,當然這五個人都是聖人,管了各個最重要的事情。舜王能治理天下,他有沒有德能、有沒有能力?有。所以他恢復了,堯舜他們恢復了,歷代聖賢恢復了。所以「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聖賢人不會騙人的。他說只要肯真正依教奉行的人,都能契入聖賢境界,這句話一定是真理。不能懷疑經典,更不能懷疑自己。人只要懷疑自己,兵敗如山倒。「天救自救者,天助自助者,天棄自棄者」,自己放棄自己,旁邊縱使孔子再來了,也幫不上我們的忙。所有聖賢、所有生命當中的有緣人,對我們的人生都是助緣,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肯自立自強、自求多福才行,這些助緣才能產生好的影響。

  而《大學》裡面講「在明明德」,一個人恢復到無量的智慧德能,他當然幸福。所以我們剛剛講,我們就是為了自己一生的幸福而努力。再來,為生命當中有緣的人,我們的家人、我們的同事(學校的老師),還有所有的學生,這叫「親民」。「民」,治國的人,就是所有的人民,甚至天下的人民。所以這個是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緣分,都去成就他的人生。那「明明德」跟「親民」做到了極點,就是「止於至善」。

  而科學家這個實驗結果,人成年以後平均一天只笑七次。成年以後笑七次,那我請問大家,七十歲的時候笑幾次?那不好說了。但是你們有沒有遇過活八、九十歲笑得很燦爛,返璞歸真?有,我的師長,他的人生就是這樣的,笑得很燦爛,像孩子一樣,皮膚也像孩子一樣。新加坡的國寶許哲女士活到一百一十四歲,我們當時在馬來西亞的時候,她那時候一百一十二,我們邀請她來,那笑得跟小孩子一樣,非常天真。所以人應該是這樣的追求才對,不然愈活愈笑不出來,苦了自己,走出來還嚇了別人。所以一個人要多行善積德,首先臉上不要有殺氣。人家一跟我們談話就發抖了,這就傷害到他人。所以叫「面上無瞋」,沒有殺氣,沒有瞋恨,「供養具」,你就恭恭敬敬給人一個非常好的啟示,跟這個人相處非常舒服,如沐春風,原來他是學傳統文化的。你給老祖宗臉上貼金,你都笑容滿面,走到哪裡讓人如沐春風,人家一調查,原來暑假去過居美馨教育中心培訓。所以「人能弘道」,經典裡的教誨都在你的身上體現出來,你走到哪,道就傳到哪裡。假如今天我們只會背,行為都跟經典不相應,人家反而反感,「這都是說一套、都是要求別人,自己都不做」。反而給聖教抹黑,這個就不好。

  那我們冷靜的想一想,因為這個時代整個思想觀念,由於科技發達,思想觀念非常的蓬勃,每一天的資訊量太多太多。您去問一個人生的問題,你問十個人可能會有幾個答案?十個,說不定還有十一、十二個。為什麼?因為有的人跟你講完,早上跟你講完,下午他又打電話給你,又改答案了。所以人心不安。到底人生什麼樣的思想觀念才是正確的?這個時候需要什麼?先冷靜下來、沉澱下來,人的心愈定、愈不浮躁、愈清淨,愈有智慧。大家看那個湖面,沒有起漣漪波濤的時候,照旁邊的東西照得清清楚楚;它只要起波浪了,照旁邊的東西就照不清楚了。

  其實真理在哪?就在我們的眼前,就在我們的每一天。大家相不相信?比方昨天祭孔,前天本來要練習,雨下得太大沒辦法練習,但是昨天就沒下雨。結果整個祭孔儀式結束,雨又下下來了。大家悟到什麼?老天爺是可以商量的。這些事例我們聽太多了,我們也親身體驗太多了。「天下父母」欄目組在曾子的故鄉嘉祥縣,剛好他們成立孝道村,領導都約好了,但是那幾天下雨不斷。你要改日子,現在領導都很辛苦,哪有可能給你改日期?沒辦法,只好進行。結果一開始,時間到了,雨停了,開始致辭,這個流程半個小時過程都沒有下雨,半個小時快到了,最後大家集體合照,很高興,「喀嚓」照完,雨「唰」下來了。剛好,配合得剛剛好,哪有這麼巧的事情?二OO七年,我們到瀋陽,整個遼寧省三百多個老師做培訓。他們的幹部先到了廬江中心參加課程,他們想熟悉整個課程怎麼辦,他們回去可以參考。結果剛好我們那一次的講座一千多人參加,分三個地方吃飯。結果那天下雨,我們心裡想中心又沒有一千把雨傘,哪個單位有一千把雨傘?沒有買那麼多。可是下課的時候,這雨就停了。然後大家到了三個地方吃飯,一到餐廳開始吃,雨又下了。差不多二、三十分鐘,大家吃飽了,要回去休息了,雨又停了。就配合得很好。這個例子是我到遼寧省跟教育廳長吃飯,他們的幹部講給廳長聽的,「太奇妙了,我們去上課,一千多個人,老天爺可以商量、配合」。這個話,教育官員自己講好,假如我講,人家還會對我有意見。

  所以這個是什麼道理?老祖先的教誨,這個學問在哪裡?天人合一。這個天是什麼?所有自然的現象。都跟人心是相應的,它不是分開的。在《尚書》當中點出來告訴我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這些在經典當中的經句就是人生的真理。而我們明白這句話,就知道解決問題的根本在哪裡,在轉變人心。而我們現在中華民族最大的危難在哪裡?喪失民族自信心,對自己的經典不學,學外國的比較多。我是先接觸了老祖宗的經典,之後有接觸一些新的理論。新的理論假如是對的,我跟大家做保證,你所學到所有對的理論,全部在幾千年的經典當中就有。大家假如不相信,我們可以試試看。您可以寫上哪一個理論,一定在我們的經典當中。因為世間的好話,聖賢祖先都講盡了,因為他非常的慈愛後代子孫。

  而且我們要冷靜,請問幾千年前的聖賢祖宗心比較清淨無欲,還是現在的人?祖先聖賢比較清淨,清淨心生智慧。我們現在的人心比較浮躁,很多見解都不見得正確。孔子是聖人,智慧這麼高,但孔子留了一個治學的態度給我們,太珍貴了,叫「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相信古聖先賢的教誨,沒有懷疑,而且他所講的都是古聖先賢經典裡面的教誨,他沒有自己的創造發明,「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所以諸位校長同道們,只要有人跟你講,「我這個想法、理論,以前的人都沒有說過」,那他的理論你最好不要相信,鐵定是錯的。契入境界的人都是像孔子這樣「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們現在都講創新,其實創新當中首先要掌握什麼?不變的原理原則。只要離開了仁義禮智信,所有的創新會給這個世界帶來非常非常大的危難。那既然他都沒有超出仁義禮智信五常,那還有什麼東西是創造發明?不都是從這些性德當中延伸出來的東西嗎?而這些性德延伸出來的東西,不也是因為先跟聖賢祖宗學到了倫常嗎?那他怎麼還會自己拍著胸脯說,我這個東西是創新出來的?所以現在人都講,都是他自己新的東西,本身就已經是狂妄了。傳統文化最重要的兩個精神,孝道跟師道。師道一定是一代傳承一代,孔子也是傳承整個道統下來的。而我們都是因為接受了老師的教誨,我們才能明理,一生都感恩,怎麼還會說都是自己創造發明出來的?

  而且我們這一代,整個師承出現比較大的一個危機點,因為有承傳的人非常少。我的師長他今年八十七歲了,他小時候還上過幾個月的私塾,我們傳統文化的教育,他的弟弟小他六歲,就沒有接觸到,就是比較重視知識技能,西方的那個教育系統。西方的教育系統有它可取之處。但是我們必須冷靜觀察一個現象,全世界現在的教育系統都差不多,但是,全世界有教出人才嗎?現在全世界的下一代犯罪率愈來愈高,下一代的素質愈來愈差,家庭教育跟學校教育必須要好好的思考了。我自己在教育第一線教學,我所看到的是什麼?不是一代不如一代。是什麼?一屆不如一屆。我前幾天接待一個大學的老師,他感嘆的跟我講,不是一年不如一年,是一天不如一天。社會的污染很嚴重,孩子有可能就因為晚一天聞聖教,剛好他那天就做出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所以現在把我們老祖宗的倫理道德送到每一個人的生命當中,那個急迫不亞於救火,你可能不告訴他,他就墮下去了。

  中央黨校劉余莉教授,她有一次講課,面對官員講課,她講到了東漢時期宋弘,當時光武帝想把他的姐姐湖陽公主,因為湖陽公主守寡了,希望把姐姐許配給宋弘。那一下就是皇親國戚,變成皇帝的姐夫了。光武帝就用一些一般民間有傳的話,他說,「人有錢,換朋友;富貴了,換妻子,這是人情嗎?」就在暗示宋弘。那古人很厲害,古人都學《詩經》,都知道意在言外。宋弘馬上講:「貧賤之交不可忘」,曾經在我困苦、曾經在我貧賤的時候幫助過我的朋友,哪怕是滴水之恩,我都不能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陪著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原配,這一生都要記住她的情義、她的恩德,不可以拋棄她,「糟糠之妻不下堂」。光武帝聽到這樣的話,自己也是覺得慚愧了。所以這句話就變成千古的名言,在我們《群書治要》當中都有這句話,還有《德育課本》也有這個故事。劉余莉教授講了這個故事,下來之後有一個官員過來感謝她,「我這幾天就要去辦離婚手續,聽了你的故事,覺得自己太錯誤了,太不是人了,要趕緊去給太太道歉」。那大家想一想,劉教授這堂課對這個官員的人生、他的家庭、他的下一代,就有非常大的影響。

  所以我們能體會到我們的同仁、我們的孩子,他們現在所面對的誘惑這麼多,我們要趕緊把這些正確的思想觀念引導他們、幫助他們,他們就能夠在這些誘惑這麼多的社會當中不被染著,就像這一盆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而我們假如真的有這種迫切感,我們自己學習傳統文化,那決定是勇猛精進,不用人家提醒,不用人家推。為什麼?我們有這顆仁慈博愛的心。我們自己要提升得好,才能幫得上別人,自覺才能覺他;不然自己沒有學好,幫不上人,俗話講的,泥菩薩過江,自身都難保。這個心境就是一份道義。

  剛剛跟大家有談到科學家的這個實驗,他讓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類要靜下來考慮了,小時候笑一百八十次,長大了反而笑七次而已。那你們有沒有遇過哪個人說,我每天這麼辛勤的工作,這麼努力,就是為了讓自己愈來愈笑不出來?你們有沒有遇過這樣的親朋好友,有沒有?沒有。有的話,可能要送精神病院了。沒有這樣的人。可是全世界絕大部分的人走的都是這樣的情況,都是愈來愈笑不出來。那不是跟人生的目標背道而馳了嗎?假如我們繼續愈來愈笑不出來,那我們能做人家的貴人嗎?我們去教人家愈來愈笑不出來,不是讓人家的人生愈來愈苦嗎?

  有一個研究所的學生,剛好他自己讀書讀得覺得很苦。說奇怪了,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怎麼愈學愈苦?然後他在圖書館準備論文,實在有點喘不過氣來,就走出來外面,看到旁邊的居民,進到他們師範大學散步,牽著家裡的狗,在那裡散步。結果這個研究生看著那條狗,說牠怎麼這麼自在安詳?怎麼我的日子比不上這條狗?他就很感嘆。最後他鼓起勇氣問他的班主任,說:「老師,我怎麼覺得這學習,還有這人生,怎麼愈來愈苦?人生應該追求快樂。」他的班主任跟他說:「我跟你一樣。」他還是不死心,他找到他們系上最受歡迎的老師,他又去請教這個問題,「怎麼愈來愈苦?」那個最受歡迎的老師非常義正辭嚴的看著他,跟他講:「人生本來就是這樣!」這個不要鼓掌。人生本來就苦,那我們活著就是讓它愈來愈苦,這樣的人生,難怪自殺率愈來愈高。那愈來愈苦活著幹嘛?所以都活錯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才對。

  其實《論語》第一句話,我們這一、二天都可以感覺得到。「時習之」,「時」是什麼?時時保持;「習」,練習、實踐。你真正去做了,你的喜悅就來了。你給人禮敬,露出燦爛的微笑,跟人家問早上好!對方很歡喜,你也很歡喜。所以一個人對人的恭敬,首先先滋潤了自己的身心。你今天對人獻出愛心,首先滋潤的也是自己的身心。所以「仁者壽」,仁慈的人為什麼長壽?他念念都是仁慈的思想、磁場,他的身心都是最好的,太和之氣。就像我們早上念感恩詞。感恩詞大家念兩天了,第二天了,念的時候感覺身心怎麼樣?非常歡喜平和,整個身心都在感恩的磁場裡面,「不亦說乎」。所以孔子沒騙我們。我們以前覺得學的時候不亦苦乎,怎麼會喜悅?因為我們把可以利益我們一生的智慧把它學成知識,只把它拿來在考試當中用而已。那它本來有大用,結果我們現在把它當一個很平常的物品,甚至還把它扔在一邊不用它,很可惜。「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一百多個同道中人聚在一起,孔子這句話當下不就印證了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沒有人來了一、二天,很興奮,打電話回去跟你家裡的人分享在這裡的情況。你分享得太激動了,你太太或是你先生說,你有沒有發燒?一下子人家不知道你的這種感悟,他會覺得你有點不正常了。這個時候「人不知」,人家不能理解,「而不慍」,「不慍」就是心裡沒有不舒服,沒有情緒。人家不理解我們,我們泰然處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諸位校長、諸位同道,你們在這裡培訓二十一天,回去的時候你會遇到很多人不理解你,會不會?會。你們從天堂下到了凡間,自己要調適好。所以這個時候,「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先送給大家一句話共勉,「別人錯了,也是對的;我對了,也是錯的」。有一點搞糊塗了,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別人錯了為什麼是對的?那個對是正常現象,普遍現象,因為他還沒有學。「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義」。那人們不學,責任在誰?在父母、在老師,我們不怪其他人。《三字經》告訴我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每一個身分,尊貴背後,都是要盡責任的。天地之間三個角色最尊貴,君、親、師。幾千年來,一般家庭裡面的祠堂供的一個牌位,「天地君親師」。可以了解我們的祖先,對於天地萬物都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所以「環保」這兩個字也是外來語。因為我們五千年來,都是敬天敬地、敬萬物,甚至於豐收的時候都要敬這些河川,都是它們讓我們有今天的豐收,所以古人那種感恩心太可貴了。包含漢朝建的第一所寺廟叫白馬寺。因為當時,這匹白馬把很多佛教的經典,牠把它載回來,最後因為太累了就累死了。我們的古人感念一匹馬的恩德不能忘,所以就把第一所寺廟叫白馬寺。我們可以從這些歷史當中,了解到我們古人處事很可貴的態度,就是「飲水思源,知恩報恩」。

  那現在因為傳統文化有幾代忽略掉了,大家都沒有學,對於沒有學習的人我們指責,這樣就太苛刻。所謂不知者不要降罪給他,「不教而殺謂之虐」,這個在《論語》當中講的。你還沒有教他,你就處罰他,這樣叫虐待人民,虐待學生。所以「先人不善」,這幾代人沒有重視到,沒有傳承下來,所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沒有人告訴他,「殊無怪也」,不要去指責他們。古人就教我們處事要厚道,不要苛刻。我們有這樣的態度,任何人不理解我們,任何人做錯事情,我們都不責怪他們,不跟他們對立,反而生起憐憫的心。別人錯的可以包容、可以接受,甚至我怎麼趕快幫助他。

  而大家冷靜想一想,天底下沒有惡人,只有可憐的人。我們為什麼覺得這個人可惡?因為我們執著在他罵我們的那句話,我們執著在他做的那件可惡的事情。一執著了,這個瞋恨心、對立就起來了。其實對自己沒有幫助,對對方也沒有幫助,然後更看不清原因出在哪。請問一個人行為非常惡劣是結果,原因在哪裡?失教了!失愛了!請問一個人沒有父母老師好好的愛護他,你還跟他生氣嗎?他很可憐。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間都是很天真無邪的,孩子一生出來,個個都很可愛。你們有沒有去過嬰兒房?有吧?諸位校長你們怎麼沒反應?你們當爸爸不合格,孩子生出來你們連嬰兒房都沒去過嗎?人家我當舅舅都有去過。我當時到嬰兒房去,印象非常深,當時開放時間都有限制的。然後看到小孩,當然一般都是先看自己的孩子的,自己的晚輩。看著看著也會不自主的被旁邊天真的臉龐所吸引。性本善,在剛出生孩子的臉龐上看得到。誰抱他都歡喜,他不分別,他不執著。

  有沒有哪一個人到嬰兒房去看這些孩子,然後開始說到,我跟你講,那個人是殺人犯,那個人以後是重刑犯,那個人以後會把父母氣得要死。有沒有可能?沒有。都是這麼天真。可是,後來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所以當我們在對一個人生氣了,對一個學生實在是受不了,你馬上想像一下他剛出生的樣子,或者你自己準備一張小孩剛出生的照片。然後你每一次在氣哪一個學生,「這個照片,他本來也是這麼可愛的」,然後你就會突然憐憫心起來。一個這麼天真的孩子,現在為什麼變成這樣?父母離婚,父母沒有責任感,根本就不教他,他還跟很多社會當中黑社會的鬼混,多可憐。所以從他的原因看是可憐的,這是我在從教的那二、三年親身遇到的事情。

  有一個學生,都已經被三個學校退學了,到我們學校是第四個學校。他在學校裡面也是橫行霸道、惡名昭彰。剛好有次犯了一個大錯,被嚴重處罰。他就很落寞,坐在那個階梯上,剛好我看到他的背影,可以感覺到他的心情,就陪他坐了一下。當然他在那個時候是最需要關愛的。我陪他坐了一會,他就把心裡話跟我講,「老師,我很想死。」我說,「那你為什麼很想死?」他說,「都沒有人喜歡我。」接著我引導他,「那人家為什麼不喜歡你?」「因為我都打人,都罵人。」他自己也知道,他控制不住,失教太久。我接著就跟他講,「那你就不要打人、不要罵人,那人家就不會不喜歡你了,你改過來,就會變成受歡迎的人。」

  我這麼跟他引導了,然後送他書看,這些聖賢人的風範。結果過沒幾天,他把聖人的像,看到書上聖人的像,畫在自己的手背上,然後手這樣捂著,走到辦公室那邊繞啊繞,不好意思。然後我用餘光看到他,看他的表情,就是來找我約會的。但是我要裝著不知道,「要找誰?什麼事?」他就說要找我,然後慢慢的就把他的手移開。畫得真好,我的畫畫天分都不如他。所以諸位校長同道,行行出狀元,哪是只是會考試的人以後有出息?每個孩子都有很深的天分、特長,只要發掘了,可能都是那個行業的佼佼者。而我們想像一下,這個孩子要畫這尊聖像,他要畫多久?那他假如畫一個小時,請問他那個小時腦海裡是什麼?全神貫注想著這個聖像。他只是遇到的緣不同,他假如遇到好的父母老師教導他,都是給他這樣好的聖教薰習,那他這一生會有大成就。可是父母不教他,電視又染污他,他當然愈來愈墮落。所以從原因上他是可憐人。而他現在錯誤的行為是種下了因,以後是什麼結果?他的人生會很悲慘,甚至會萬劫不復。所以從他以前的原因看他是可憐的人,從他以後的結果看他是可憐的人。所以仁者無敵,世間決定沒有惡人,只有可憐的人而已。尤其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能清楚,正確的思想要透過教育,只要有好的教育,人人都可以教得好。但是只要沒有好的教育,人人也有可能在這一生當中快速墮落下來。所以「別人錯了,也是對的」,憐憫心、包容的心起來了。

  「我對了,也是錯的」,這些經教的詞語,我們不能執著在那個文字上,要體悟它背後的義理。為什麼?「我對的」,是什麼?自己的心覺得自己對。有對就有錯,對、錯對立起來了,高下起來了,我高,人家低了。接著高下起來,傲慢就接著起來了。所以人修身的功夫在哪?護念好自己這顆心,不能變成貪瞋痴慢疑,這傲慢很厲害。

  孟老夫子提醒我們,「人皆好為人師」,就告訴我們人的傲慢的態度很容易起來。那怎麼來對治這個傲慢?其實我們在交流的過程當中,我們從事教育工作,「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我們自己的學業也好,我們從事教育的這個事業、志業也好,要能成就,要務本。就像一棵樹,它一定要根深蒂固,它才能枝繁葉茂。而一個教育者的根本是什麼?我們張發廳長有一句名言,「教育者應先受教育」,我想這句名言會記入中國的歷史。因為他們海南省的成果,是目前傳統文化最成功的一個典範。而且這個典範不只在監獄適用,在任何一個因緣全部適用這個做的原理原則。

  首先第一個原則,領導者帶頭。他是一把手,他帶著八個幹部,九個人上了五天的課,坐在第一排,真是風景線。他們都是警官,精神抖擻,然後非常全神貫注的聽課。九個人回去之後帶頭學,用十五天的時間,把海口市所有的幹警輪訓一遍。幹警要教育服刑人員,教育者首先自我教育。假如我們不能把自己教好,又怎麼去教別人?我們要自愛才能愛人。「欲愛人者先自愛,欲助人者先自助,欲知人者先自知」,這個都是務本。

  而且他們是從點、線、面循序漸進,這個都是做事的原理原則。現在的人就喜歡快、就喜歡多,一下子自己根基不穩,精力又顧不上,結果最後好事都搞砸了,非常可惜。老祖宗留給我們,「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你只顧眼前,看起來很風光,做表面文章,鐵定毀了大事,鐵定讓人對傳統文化誤解。所以要循序漸進,穩紮穩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這才是做事的正確態度方法。所以海南省從一個監區推展,這個監區的服刑人員,精神面貌、氣質跟其他地方差別太大了,出現效果,大家有信心了,接著整個監獄推展;整個監獄推展穩固了,整個海口市推展;海口市穩固了,整個海南省推展。就這樣整個省統統接受了倫理道德的教育,服刑人員改變命運的非常多,所以張發廳長功德無量。他現在六十五歲了,我看他現在是空中飛人,一個月都講二十幾場,飛來飛去的。而且愈講愈有精神,因為他非常仁慈,希望利益更多的人,不疲不厭,忘了自己了,反而愈來愈健康。

  那我們體會到根本在自我教育,首先從格物下手。物格而後知至,而後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我們的人生決定可以像經典一樣,產生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價值。我們有邀請呂杰校長跟王琦老師到馬來西亞,面對一千多個校長、老師,統統是華小的。那他們的影響、利益的人群,到了全球的華人。而且他們那次分享,底下坐了好幾個馬來的校長,馬來人的校長,他們也在他們的學校推展《弟子規》。那他利益到不同國度、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宗教的人類。那不是治國平天下的效果嗎?只要我們有這份願心,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能像《大學》講的,產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

  所以我們「學貴立志」,首先要立下跟孔老夫子同樣的志向,因為孔老夫子是我們教育界最好的榜樣。我們跟別人介紹我在學校教書,「我跟孔老夫子同行」,與有榮焉。但是同行也要像孔老夫子,要效法他。孔老夫子那個時候禮崩樂壞,也出現文化承傳的危機。夫子能夠刪詩書、定禮樂、闡明易道、作春秋,等於道統是由夫子傳下來。那請問諸位校長同道,我們現在文化的承傳的危險,跟夫子那個時候相比,哪個時候危險?對,現在更危險。那我們應不應該站出來?應該站出來。我遇到一個女校長,她在初中當校長,她上台給我們勉勵,第一句話就讓我震得頭皮發麻,她真是女中豪傑。她說,「社會愈亂,我們愈應該要站出來;沒有難不難做的事,只有該不該做的事。」這是道義人生。該做的,九死一生都要做;不該做的,金山、銀山在面前都如如不動。

  林則徐先生當時也出現了民族存亡之際,我們多少華人在抽鴉片,已經到了亡國敗種的時候。他當時受到皇帝的指示要到廣州禁鴉片。當時因為鴉片賺錢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既得利益者數以千萬計。知道他要去禁鴉片,多少人要他的命。也在這樣的因緣當中,林公講出了一句千古的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連死都不怕,只要能利益國家民族。那諸位校長同道,我們現在恢復倫理道德、恢復中華文化,又沒有生命危險,比起他們算得了什麼?都沒有生命危險,我們還不幹,那我們真的無顏見這些古聖先賢。而且很可能在座就有林公的後代,我聽說林公的後代不抽煙,因為他們的祖先是世界禁毒第一人,他們的後人抽煙會把老祖宗的面子給搞砸了。

  而且像孔子、范公的後代都非常優秀,我接觸了不少,家教都很好。那夫子在文化承傳關鍵,他直下承擔,見義勇為,而他所積累的功德,「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他的後代兩千多年不衰,到現在已經八十幾代。我記得我們居美馨有一年辦課程,四個孔子的後代聚在一起,七十四代、七十五代、七十六代、七十七代,結果七十四代,輩分最高,年紀最輕,很有意思,他們四個在我們進門的那個地方拍照。四個都非常優秀,有企業家、有官員、也有教師,孔子的後代發展得都很好。一來是孔子的德蔭,二來是孔子的風範讓他們從小扎下很好的家教。所以兩千多年不衰。

  孔子那個時候的難度還比不上我們現在,我們現在更難,那你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功德更大!所以諸位校長同道,你們假如遇到很困難的時候,你們不只不要難過,你要說,上天瞧得起你。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們才能不斷提升、突破,所以這是有志氣的人,這是知天命的人,知道這些都是鍛鍊自己,提升自己的智慧跟德能。好,那愈難功德愈大。諸位校長同道,你們在這個時代盡心盡力承傳文化,那你們後代得到你們的福蔭,決定少不了兩千五百年,因為孔子的後代已經興了兩千五百年。

  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能五十年、一百年之後,你們的孩子有一天就會站上來,「我是某某學校校長的孩子,我非常佩服我的父親,當時在學校貫徹倫理道德,把傳統文化由學校弘揚開來。我很佩服父親,然後我要承傳他的家道,我也要這麼做。」結果他上來一報,「我是某某人的後代」,馬上底下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那您的人生就沒有白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的師長常常勉勵我們,人生短短數十寒暑,總不能白白來到世間一遭。總要對得起自己,總要對得起家族、祖先,總要對得起國家、社會、民族,也要對得起天下的蒼生。所以要做就要做這個世間最重要的事情、最根本的事情,就是教育。只有改善人心,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就要做世間最不能少的人,就要做世人不願意做的事。世人不願意做什麼?放下自私自利,從此犧牲奉獻。這一般的人不願意做,但是我們願意做這樣的人,去利益更多的學生。那有這樣的胸懷,這一生就不會空過。

  那立定了利益國家民族天下的遠大志向,下手處在哪?在格物,在格除習性。其中一個嚴重的習性,我們剛剛講到的傲慢、我慢。那請問大家,人什麼時候會起傲慢?比方長得漂亮會不會傲慢?身材比較好會不會傲慢?學歷比較高會不會傲慢?賺的錢比較多會不會傲慢?穿名牌的衣服會不會傲慢?大家有沒有看到,人只要一不警覺,可能傲慢就起來了。有一個犯人,他在監獄裡已經被關了五年。突然有一天,有一個新的犯人要跟他關在一起,他那天精神特別好,有人要進來了。結果後來那個新的人進來了,他就跟他講,「我告訴你,我可是關了五年的人。」關了五年應該羞恥,關五年變傲慢。所以連做錯的事都能夠傲慢,你看看。這個是外在的物質,會讓人傲慢。包含人的經驗也會讓人家傲慢。比方我們在跟人家交流,「你學傳統文化多久?」「我學兩年。」「兩年而已,我學五年了。」傲慢就來了。你比方說,今天你遇到一個校長,他的學校的學生三百人,結果你的學校三千人,兩個校長一碰面,「你們學校多少人?」「三百。」「才三百,我學校可是三千人。」三千人也傲慢。所以大家有沒有看到,人隨著年齡、隨著經歷,心裡一不清淨,一覺得自己有什麼,那個有什麼就產生傲慢。滿招損,謙就受益。一個人一自己覺得自己有什麼,別人的智慧、經驗就進不來了。而且傲慢走到哪會給人家很大的壓力,沒有人緣。曾國藩先生說,家敗,敗在一個奢字,奢侈;人敗,敗在一個逸字,放逸,放棄自己,遊手好閒,縱欲;討人厭,敗在一個驕字,驕傲,走到哪不受歡迎。所以光是對治一個傲慢的態度,都要有高度的警覺,不然我們隨時會傲慢。

  有一個人他聽說某某禪師德行很好,他心裡就想我去問問題把他考倒。其實這一念心就已經是不恭敬,傲慢了。結果他見到這個禪師,禪師很厲害,看他的態度就知道他心裡想什麼。先不跟他講話,然後給他倒水,滿了,繼續倒,這個水都溢到桌子上來了。他趕緊,「滿了滿了,別倒了。」「因為滿了,根本就再倒不進去了。」「我慢高山,法水不入」,一個人傲慢就像一座山一樣,把自己的心靈都給封死,聖賢這些法乳沒有辦法進去。我們雖然在教育界這麼多年,但因為我們這幾代人傳統文化承傳得比較不足,我們現在珍惜了老祖宗的教誨,我們也要從一個恭敬誠敬的學生開始歸零、開始學起,這樣老祖先每一句話都很快的進入我們的心靈,我們的人生當場就受益了,進而就能夠去受益老師跟學生了。

  這個我慢怎麼來調伏,我們下一節課開始再跟大家交流。好,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