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八集) 2010/11/13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28-0038
我們翻到九十一頁,繼續來看這篇《岳陽樓記》。剛剛是講到范公到西陲帶兵,後來西邊邊防穩定之後,皇帝把這些有功之臣召回來,包含范公、韓琦這些名將都回來。結果就在慶曆三年,推行新政做改革。因為我們可以了解到,從前面幾次范公諫言,都是為整個國家朝廷著想,都被貶謫,代表這些官員都已經結黨營私,腐敗了,很需要改革。剛好仁宗有這個心意,所以這些正直之臣都得到重用,這是慶曆三年。但是這個新政推行不到幾個月,因為這些保守勢力,所謂「既得利益者」還是太強了。而且當時在西夏的時候,帶兵的夏竦,他雖然是主帥,但是事實上他還是沒什麼戰功,在新政的時候,這些正直的人就把他換下來。這個夏竦換下來以後,他等待機會要報復。
那個時候幾個重要之臣,石介、富弼(富弼也是范仲淹的學生)都是當時的名臣。這個夏竦度量實在太小,明明沒戰功,被換下來,有什麼好生氣的?居然讓他底下一個婢女學石介的書法、筆法,學了好一段時間,學得很像,就冒充石介寫信,最後誣告石介跟富弼要造反。人的心偏掉之後,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常常感嘆這些歷史當中的奸臣,全都是讀聖賢書的,這種事怎麼幹得出來?所以人,欲望來了,瞋恨嫉妒來了,啥都看不到,欲令智迷,利令智昏!所以讀書的人不能沾染這些欲望。孔子才勸我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要有度量!結果就在這種情況之下,這些臣子都覺得反對勢力太大了,推不下去,就自己請求不要留在京城,趕快出去走一走,免災禍。范仲淹覺得事情也推不下去了,他也自己請求出去當外面的官,不在朝廷裡面了。
但是,范仲淹那時候推展的這些好的制度,後來為之後王安石的變法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精神跟主張,所以他的精神是一直在宋朝裡整個在承傳下去。王安石的變法好不好?很好。但是大家要注意,請問民主制度好不好?不錯。但問題是成敗不在制度,在什麼?人。王安石好惡太強烈,可能講好聽話給他聽他比較高興,最後在推行新政的時候,用的還是一些心胸不大的人,最後就搞亂了,不是制度不好。所以,「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多有才華,多有能力,都是其次,有沒有德行是關鍵,才能凝聚人,才能感動人。
所以後來范公推行有障礙,自請出來當地方官,而那個時候是他所有這些正直的好友,統統都被流放了。這篇文章是在慶曆四年春寫的,那個時候滕子京也是被流放到岳州來。我們看看范公在被貶的時候,他是什麼樣的胸懷,而且他也是藉這篇文章,鼓勵這些好友們不要喪志,要自立自強。我們看這篇文章:
【岳陽樓記。】
『岳陽樓』是在湖南岳陽縣的西門,西門上有個岳陽樓。岳陽樓往下看,可以看到洞庭湖,而洞庭湖中有個君山,湖裡面有座山叫君山。這座樓是唐朝的張說,他是岳州刺史,那個時候修建的。到宋朝的時候,又把它重新修建。而這個『記』,「岳陽樓記」的「記」是記載事物的一種文體,什麼遊記都屬於這個部分,或者記載哪些緣由、典故。第一段,主要把重修岳陽樓的因緣,把它講出來。我們看到:
【慶曆四年春。】
『慶曆』是宋仁宗的年號。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這個『謫』就是當官被流放、被降調,降職調到地方去當官。這個『滕子京』,他本名叫宗諒,宗教的宗,體諒的諒,跟范公是同一年考上進士,情感非常好,感情很深。『謫守』,這個「守」是指郡守,就是被貶官之後來這裡當郡守。其實郡守是唐朝官員的職位,叫郡守;到宋朝的時候,事實上是知州。但為什麼還是用守?其實這也是點出來懷舊,岳陽樓本身就是唐朝建的。所以現在「滕子京」是負責守岳州,『謫守巴陵郡』,「巴陵郡」也就是指湖南岳陽縣這個地方。
【越明年。政通人和。】
這個『越』是過了,『明年』是隔一年之後。過了一年,『政通人和』,政事通達,這些政治的運作、規定很流暢,政事通達;「人和」是人心和順。我們在祝福一些當官的人,都要祈願他「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
這個『百』是指方方面面,就是所有廢弛的事情,廢始(讀音)、廢弛都可以。『具興』,「具」就是全都興辦起來,都把它辦得很好。其實古代這些讀書人,他們都能治理國家,治理一個地方,對他們來講不難,所以很快的就把這裡教化好了。
【乃重修岳陽樓。】
『乃』就是於是,把老百姓治理好了,接著重修岳陽樓。
【增其舊制。】
這個『增』就是擴大,『舊制』就是它原有的規模,擴大它原有的規模。
【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在這個樓上,還刻上了唐代的名家,和今人的詩詞、詩賦在上面。這個『詩』,一般是指有押韻的,五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絕句、七言律詩,這一類的,還有樂府都屬於有押韻的詩。『賦』是詩跟文混合,叫「賦」。我們之後也會學到,像「赤壁賦」,它是屬於詩跟文合在一起。把它刻在上面,所以非常隆重把岳陽樓修好了。
【屬予作文以記之。】
這個字念主,通口字旁這個囑,囑咐的囑,就囑咐范公寫一篇文章來記錄、記述這件事情。這是把緣由講出來。下一段講到,因為「岳陽樓記」,岳陽樓最重要的就是看洞庭湖的風景。有沒有人去過洞庭湖的?你們大家想像一下,我們這個湖再擴大個幾十倍,差不多是那個,那個湖是相當相當大。
【予觀夫巴陵勝狀。】
『予』是我的意思,我觀看。『夫』是那,我觀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象。『勝狀』就是最美好的景象,「勝」就是最好的風景。
【在洞庭一湖。】
洞庭湖為什麼景色非常美?
【銜遠山。】
『銜』就好像口含著一樣。整個洞庭湖中間有一座君山,就好像被它含在嘴裡一樣,所以叫『銜遠山』。
【吞長江。】
整個洞庭湖跟長江是連在一起的,長江那些水好像流到它整個湖裡面去。『吞長江』,把長江的水都吸進來。
【浩浩湯湯。】
『浩浩』是很廣大的樣子,『湯湯』是指水流很急的樣子,大水急流。所以合在一起,『浩浩湯湯』就是水勢很浩大,水流很盛大。那個湖實在是相當大。
【橫無際涯。】
因為太大了,望過去『橫無際涯』,「際涯」都是指邊、邊岸,看不到邊,太大了。所以「橫無際涯」就是寬廣無邊,一望無際,看不到整個洞庭湖的邊在哪裡。
【朝暉夕陰。】
『朝』是早上,『夕』是黃昏,而『暉』是日光,是陽光普照的時候,『陰』是陰天。所以「朝暉夕陰」指的就是一天當中晴陰的變化很快,晴天、陰天的變化速度相當快,可能一天天氣都有好幾次變化,所以叫朝暉夕陰。
【氣象萬千。】
『氣象』,天氣變化無窮,『萬千』是變化無窮。諸位學長,講到這裡你們現在在洞庭湖了沒有?用心聽就已經到洞庭湖了。有沒有聞到水氣?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這個『大觀』就是非常的風光,就是偉大的景觀、景物,看起來非常痛快!
【前人之述備矣。】
前人講到這些洞庭湖的風景,已經講得非常完整、完備,我就不用再多講太多,『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這個『然則』,就是有一個轉語,但是洞庭湖『北通巫峽』,它連接巫峽是湖南進入四川的一個地方、一個要塞;然後洞庭湖南邊接的又是瀟水跟湘水,這兩條河匯集之後流入洞庭湖。所以等於是看過去之後延伸北通到巫峽,南延伸到瀟湘兩條河的一個盡頭。這個『瀟湘』,它們是匯集之後經過長沙,然後流入洞庭湖。所以這裡來往的人非常多,它這裡水路非常發達。來往的人當中: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這個『遷』就是遷徙,就是被流放、被貶謫的官員,這是『遷客』。『騷人』,這個「騷」字它是有典故,因為在春秋戰國時代,屈原他寫了一本《離騷》,《離騷》表達那種憂患,擔憂國君,擔憂國家。因為《離騷》的典故,所以這個騷字最後就稱詩人叫「騷人」,而且比較是多愁善感的文人。『遷客騷人,多會於此』,這個「會」就是聚會在這裡,所謂「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假如遇到有同樣人生經歷的朋友,那愈談就愈來勁,「多會於此」。
【覽物之情。】
『覽』是觀覽、觀賞這些景物的心情。
【得無異乎。】
『異』就是不同,『得無異乎』就是能夠沒有不同嗎?應該是有不一樣,每個人看這些風景,所產生的心情都有差異。這是講到洞庭湖的氣象。然後這一段後面,又強調到遷客騷人聚在這裡,他們的心情會一樣嗎?緊接著下一段:
【若夫霪雨霏霏。】
這個『若夫』,就是說到像那樣的一種風景,因為接下來要敘述洞庭湖下雨天的情景,「若夫」就是說到或者是像那,這是轉語,說到下雨那個時候的這些情境。『霪雨霏霏』,「霪雨」是雨下很久了,久雨叫霪雨;「霏霏」是雨絲綿密,就是一直下一直下,下不停,霪雨霏霏。
【連月不開。】
一下下一整月,『不開』,太陽不出來,沒有放晴。大家想像一下,這麼大的湖泊,下雨又下整個月,人會不會受這個情境的影響?
【陰風怒號。】
不只下雨,『陰風』是冷風,風又吹得特別大;『怒號』,吹的聲音也很響,呼呼的怒吼,「陰風怒號」。
【濁浪排空。】
這個『濁』就是渾濁的浪。『排空』,這個「排」有推、擠,就是浪拍得很高,衝向空中翻騰,「排空」。另外一個說法,就是浪太高了,都快頂上天了,也可以這麼說。所以可見得這個湖的浪濤非常的凶猛,「濁浪排空」。
【日星隱耀。】
太陽、星星,『隱』就是消失了,『耀』是光輝,都被烏雲給蓋住了,消失了光輝。
【山岳潛形。】
這些崇山峻嶺也看不清楚,水氣這麼大。『潛』就是隱沒,『形』就是行跡,看不到它們的蹤影、行跡。
【商旅不行。】
商人跟旅客沒法行走,會危險,則停下來了。
【檣傾楫摧。】
這個『檣』是指船帆的柱子,都被吹得折斷了,『檣傾』。『楫』是划水的槳,這個槳也折掉、折壞了。『檣傾楫摧』,可見得那個時候風雨之大。
【薄暮冥冥。】
『薄暮』就是傍晚,就是日將落下來了。『冥冥』就是很昏暗,沒有什麼光線。諸位學長,你現在假如坐著一條船,是在這個情境當中,感受一下那個滋味,或者你現在就站在岳陽樓上,然後整個天氣就是這樣。而且還有:
【虎嘯猿啼。】
還聽到老虎的吼叫聲,還有猿猴的啼叫聲。
【登斯樓也。】
這個時候登上岳陽樓。
【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可能這個時候登上岳陽樓,這個『則』就是就,『則有去國懷鄉』,就有「去」是離去、離開,「國」是指什麼?在這裡是指京城。這些被貶的官員,都是從京城被貶出去的,所以是離開了京城,懷念、思念故鄉,去國懷鄉的一種情緒。而且『憂讒』,擔憂朝廷裡還有一些不好的官在那裡進讒言;『畏譏』,這個「畏」是害怕,「譏」是一些刻薄、諷刺的話。「憂讒畏譏」,已經被流放了,又要擔心是不是有人毀謗、有人譏諷。『滿目蕭然』,望眼過去這些景象,感覺到蕭條淒涼,空虛寂寞。『感極而悲者矣』,感慨至極而悲傷起來。
好,大家看這種心情可能十年之內會得癌症,所以大家看被流放的人一般都活不了太久,假如他不能夠轉心境,每天這樣感傷很傷身。所以范公後面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實,人一生能保持念念為蒼生著想,這是非常有胸懷的人才做得到。很可能還沒當官以前胸懷壯志,真的當了官,反而慢慢的心胸都變小了。一被流放了,每天在那裡,皇帝怎麼誤會我?我其實挺好的。其實你說想那個有什麼用?所以人要理智,時時要記得,不忘初心。當官幹什麼的?當官又不是要皇帝肯定的。當官要幹什麼?造福人民!哪裡不能造福人民?
所以范公第三次被貶的時候,講到「豈辭雲水三千里,猶濟瘡痍十萬民」。這個「辭」,因為他被貶,貶了多遠?三千里左右。他坐著船,被貶官,雖然離開京城三千里,「猶」是仍然能夠救濟、幫助老百姓,「瘡痍」是特別困難的人民,還是有成千上萬的人民等著這些好官去照顧。所以他們的胸懷,「不以寵辱更其守,不以毀譽累其心」,不因為皇帝信任,上位者寵信了就高興,也不會因為被貶官、被羞辱了就難過,不會受寵辱的影響而更改他應該有的操守跟他的職責,他不會改變,猶濟瘡痍十萬民。「不以毀譽」,也不會因為被毀謗,或者被稱讚,被稱讚心裡就高興得不得了,或者被毀謗就好幾天吃不下飯,這些毀譽、這些外在的虛名不會影響他。所以孔子《論語》開始就講,「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般的人還是比較看眼前利,看得深遠的人少。所以一般有遠大志向的人,他不一定被理解,而他也不會去要求別人理解。所以讀書人遇到這種情境的時候,還是要對人生真相要看清楚,就是人生的際遇、緣分各有不同,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好事常多磨,要看破這一點。盡力去做,假如做不成,也不要難過,也不要放不下,這是人生必修的一課。
諸位學長,你今天要去幫助一個人,幫了半年、一年,結果有一天,他叫你「以後別給我打電話了」。大家有沒有遇過這個情況?難不難過?回去有沒有吃不下飯?現在當好人不容易,好人難做,你對他很好,人家還覺得你有什麼企圖。所以你盡心盡力幫他,他不接受之外,甚至還不理解你,甚至還罵你,還嫌你囉嗦。這個時候不能難過,人不知而不慍,而且一般缺乏了倫理道德之後,人也不懂得去珍惜這些道義。現在人喜歡享樂,反而覺得陪我玩的人好,每天在那裡嘮叨的真煩。所以首先要能夠付出,然後對方不能理解,自己還不會很難過。
誰要先修這一課?當爸、當媽的人。你一心一意為孩子,他還不領情,這時候還急不來,欲速不達。尤其孩子假如是剛好十五、六歲,十七、八歲的時候,你愈要他這樣,他偏就要那樣,給你逆反,給你對著幹。這個時候你反而不要強求,能勸就勸,不能勸就自己先做好。現在這個時代,人有時候頭上不撞二、三個包,有些話沒興趣;撞了,有點流血,他才終於知道血是紅色的。他學到教訓了,可能一些經驗的話,他就比較聽得進去。所以人要放得下,在這些時候要有灑脫,要超然,這樣才顯得出你的境界。這個孩子都是這樣氣你,你還如如不動,還笑,孩子會覺得,「我媽的功夫不一般,肯定是武林高手」。反而他回你兩句,你脾氣就上來了,那可能常常就要情緒在那裡互相折磨了。勸不動,不動氣。
所以面對人生這些不如意的境界,還得有耐性去等待。比方說這些官,好官被貶,但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運勢一轉,可能他為國的機會又出現了。但是假如他在失意的時候就沒有志氣,那可能他以後的機會就出現不了;或者失意的時候,都幹出一些比較不好的事,那反而皇帝或者高位的人就更不信任我們了。所以我們處在家庭、團體當中,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自己不論遇到什麼樣的挑戰都不能鬧情緒,都要自己先做對,做好本分。假如自己伏不住情緒,又沒盡本分,還去批評人,誰都不能接受。而且說實在的,我們現在自己本分其實都做得不是很圓滿,急著要去說別人有時候也是操之過急,人家對我們的佩服、信任不夠,勸可能不一定緣分成熟。
剛剛跟大家探討,「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說是這麼說,我心裡想,假如回到九百多年前,我也被貶,我能不能在那個時候一點都不受影響?因為講別人都很容易,自己真正遇上了,放得下得失心嗎?得失心放得下,很多事情就困擾不了自己。而尤其國家的事情,它牽扯的面很大,也不是一、二個人,馬上就能扭轉的,這個時候只能好好做好自己,為天下祈福,等待時機,好好做些貢獻社會的事情。國如此,團體亦如此。所以這裡也是延伸到我們人生有一課必修,叫「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這個時候被貶,假如不能忍辱負重,這個嘴巴還繼續罵,可能又招來一些禍患就不好了。接著下一段:
【至若春和景明。】
這個『至若』就是至於、到了,春天溫和的時候,『春和』,天氣很溫和。『景明』,這個「景」是指陽光、日光明亮;另一個說法是景物鮮明,兩個都可以。不過這個「景」有指日光的意思,日光明亮。
【波瀾不驚。】
波浪很平靜,『不驚』就是整個湖面很平靜。
【上下天光。】
『上』是指藍天,『下』是指湖面,藍天、湖水連在一起,天連水,水連天。
【一碧萬頃。】
『碧』是碧綠,整個天跟湖連在一起,一望無際,都是碧綠的。
【沙鷗翔集。】
『沙』是指沙灘,沙灘上的鷗鳥,一般我們海邊的叫海鷗,河邊也有鷗鳥。『翔集』,「翔」是飛翔,「集」是棲息、棲止。牠們停在沙灘上,有時飛翔,有時棲息。諸位學長,大家有沒有從剛剛的天氣轉到現在的天氣?現在是「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你們現在的表情,不大像看到一碧萬頃。『沙鷗翔集』:
【錦鱗游泳。】
這個『錦』本來是指花紋很鮮明的絲織品,稱為「錦」。很高級的衣服,我們說錦衣,很好的食物叫玉食。所以這個「錦」本來是形容好的絲織品,在這裡就是指紋路鮮明、美麗的魚。『錦鱗』,這個「鱗」就是魚總稱的意思。『錦鱗游泳』,在湖裡面很多各式各樣的魚,很漂亮的魚在那裡遨遊。接著提到:
【岸芷汀蘭。】
『芷』是指白芷,是一種花,白芷它的葉子可以做香料。開著白芷花,岸邊的白芷花。『汀蘭』,「汀」是指小洲,在湖邊的河岸、小洲,就是沙洲,「汀蘭」就是沙洲上的蘭花。
【郁郁青青。】
『郁郁』是指香氣非常的濃烈;『青青』是這些植物長得非常茂盛。所以香氣濃烈,花葉茂盛,叫「郁郁青青」。指這些「岸芷汀蘭」,這些植物都長得非常好。大家聞到香味沒有?
【而或長煙一空。】
『而或』就是有時出現的景象。有時天氣很晴朗,這些煙霧都散盡了,所以『一空』。
【皓月千里。】
『皓』是指光明、潔白的樣子。『皓月千里』是指月亮很明亮,明月照遍了天下,「皓月千里」,這是月光照在了水面上。
【浮光躍金。】
月光照在浮動的水面,閃閃發出金光。
【靜影沉璧。】
湖面很平靜,月映照在湖上,就好像一塊玉快沉下去那個樣子,看得特別清楚。
【漁歌互答。】
在那樣的風景之下,還有漁船在湖上,可能載一些旅客在欣賞這些夜景。『漁歌互答』,就是漁人的歌聲相互的應和。
【此樂何極。】
這樣的快樂哪裡有窮盡!當然,我們常說人要常常接近大自然,心胸會比較寬廣,就在這些情景之下,人比較開闊,甚至比較豁達。大家有沒有經驗,心情很不好,去看看大海,或者到山上一望無際的田園,深呼吸,調整一下心情,好像就好多了。當然調好以後,不要回來又馬上變了,要保持,要效法,這天地也是在表法,天地心胸都很寬廣。其實接近大自然,最重要要學的一個就是心量大,化育萬物,哪有什麼不能容的!其實人,只要沒有人不能容,沒有人看不順眼,好日子就來了。
什麼是幸福?諸位學長,幸福在哪裡?長得漂亮幸福嗎?有錢幸福嗎?學歷高幸福嗎?當官幸福嗎?不一定。所以幸不幸福,跟他外在的這些身分、條件不是最直接的關係,幸不幸福是他的心決定的。他心開闊了,沒有人不能容,他哪有不幸福的道理!他「恩欲報,怨欲忘」,每天只記人家的恩,報人家的恩,每天都幸福!心裡從不放恩恩怨怨,事情過了人家跟他道歉,「什麼事,有嗎?」隔天他就忘了。這樣的人特別好睡覺,躺下去五分鐘就睡著了,絕對不用吃安眠藥。而且,這個幸福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修養,就是能夠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
這個幸福的祕訣吞下去沒有?有沒有感覺好像吞不下去?吞不吞得下去是自己決定。尤其人假如好惡太強烈,恩怨愛憎太分明,不只人家跟他相處壓力很大,他自己也不好過。常常因為這些人事問題,自己內心裡面在那裡情緒起起伏伏很大。看到人家作惡有什麼好氣的?他又沒學過《弟子規》。你說他學好幾年了。他學好幾年,他沒有真學,他沒有學進去,你要幫他!所以很多事情能夠放下對立、放下指責,能念念為對方好,怎麼樣有好的方法能提醒他,時時都是這樣的心境對每一個人。絕沒有看他不順眼,絕沒有要對任何一個人有什麼情緒發洩,純是一顆利人的心,就對了。
他說:我對他好,他不領情。會講這種話,就是對人好還有帶目的,才會對這些耿耿於懷。所以所有的煩惱都不干別人的事,都有這個我看得太重,才有那些煩惱。我都對他這麼好了,他怎麼可以這麼對我?所以大家今天要把煩惱從根砍掉,這個煩惱的根是什麼?我。你看老祖宗創這個,這個我字怎麼寫?大家把它拆開來看像什麼?像不像兩把刀?跟人家爭,我的!所以大家看人生最大的忌諱是什麼?這個心上常常只有自己,這就是大忌。所以真的幸福的人,時時都為人想,這是最幸福的。為什麼?為人想是因,感來的是什麼?人人都為我想。「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人生本來是這麼單純的事,被我們攪得這麼複雜。
可能我講到這裡,底下有學長心裡又在那裡,「哪有你講那麼簡單!」好,你不服氣,待會下課我們來探討探討。沒什麼好氣的,人不學不知道義,你還跟他一般見識。什麼叫一般見識?就是水平差不多,才會不高興,才會鬧得起來。假如你度量夠大,像虛空一樣,你放幾把火在虛空,不是全部都熄掉了嗎?它哪會去計較!我們的修養假如是乾草,人家一把火放了,全燒起來了。所以師長常講一句話,確確實實也變成我們人生的態度,叫「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沒人教他,他祖上也沒教他,得了人身,又當中華民族的兒女,居然沒讀過這些聖賢的道理,他這麼可憐,你還跟他生氣。所以看到人造惡憐憫他,「憫人之凶」。自己好好學,讓他感覺這個時代還有這麼好的人,這麼有修養的人,我要打聽打聽他是什麼來歷?原來就是學《弟子規》的,原來就是一個禮拜背一篇古文,這麼認真深入中華文化才這麼有修養。我們要以德行來給聖賢臉上貼金,所以胸襟氣度要不斷擴寬。
【登斯樓也。】
在這樣的風景之下,登上岳陽樓。
【則有心曠神怡。】
心胸開闊,『神怡』是精神非常的愉悅。
【寵辱皆忘。】
寵幸,受到皇帝寵幸,或者受到人家的侮辱,『寵辱』都放下,都不去想它。這個『寵辱皆忘』也是提醒我們,隨時隨地心上都要是清清淨淨,不要有一大堆的罣礙,甚至於是一些怨氣放在裡面,都統統把它放下,好日子就到了。大家自己回去練習練習,對著鏡子,然後觀所有東西都放了,等你感覺都放下了,然後smile一個,看著鏡子,看看氣色是不是都不一樣了。所以其實人,說實實在在話,叫自討苦吃!沒事拿那麼多情緒來折磨自己幹什麼?說實在的,人常常情緒起起伏伏,那都是不孝!情緒大不就傷身嗎?傷身不就不孝嗎?我們自己常常情緒很不好,父母都很擔心,「我最不放心的就是我那孩子,脾氣特別大,很多事都看不開」。所以一個人執著了,身邊的人都累,何苦來哉!趕緊把得失放下,把執著放下,自己有好日子,別人也都有好日子,尤其是最近的人。
大家知不知道我為什麼講得這麼順?我很有體會。我那時候考大學的時候,緊張得全家人都不安,得失太重了。得失一放下,整個家庭氣氛都不一樣。當然這要感謝我的父母,他們的人生得失心非常淡。所以我考大學沒考好,在房間裡流眼淚,愚痴!考不好就是實力不好,有什麼好哭的?所以你看人不明理,每天都虛擲光陰,統統在這個沒有意義的情緒裡面。結果我爸上來一看,「我還以為什麼事,考不好,明年再考就好了,別哭了,別哭了」。我爸愈覺得沒什麼,我就哭不出來,好像我繼續哭大驚小怪了。所以我人生好多情境,父母的態度讓我的得失都愈來愈淡。
【把酒臨風。】
端著酒,迎著風,迎著涼風,迎著春風,乾一杯,這是跟一些好朋友。古人飲酒助興,但是酒都是喝得很有修養的,不是那種咕嚕咕嚕,這樣喝的。現在的人那哪叫飲酒?那叫灌酒。以前的酒杯,杯子上面有兩條槓,為什麼這麼設計?就是你喝太大口,就會快要戳到你的眼睛;你喝太多了,眼睛都瞎掉,提醒我們要適度。有時候好朋友幾年不見了,端個酒杯,好像特別能表達那種心情,那種敬意,但是都是有節度的。所以我們文化裡面,其實很有意境、很美的,都讓人那種情緒、情懷可以得到很好的紓解。
【其喜洋洋者矣。】
這種感受有無限的喜悅,無限的舒適。剛剛這一段,是整個洞庭湖天氣很好時候的景色。接著范公講到:
【嗟夫。】
『嗟夫』就是感嘆,哎!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我曾經去探求古代仁慈的人的胸懷,他的心境。
【或異二者之為。】
或許與這兩種人的心境不同。
【何哉。】
那是什麼心情?什麼心境?他們會是什麼樣的反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就是不會因為外在的環境跟個人的遭遇而患得患失。一般人得了高興,失了就痛苦。所以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們:
【居廟堂之高。】
『居』是當處在這個位置。『廟堂』是宗廟、朝堂,其實就是指朝廷,朝廷是中央政府,這是高位。他們有那樣的機遇,則憂國憂民,立好一些有利於全國人民的政策,愛護人民的措施:
【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
這個『處』就是被貶官,黜退了。『江湖』就是指不在朝廷當官,當地方官,在野,離皇帝、離京城比較遠,『處江湖之遠』。
【則憂其君。】
會擔心國君,擔心朝政的這些得失,做得是否妥當。
【是進亦憂。退亦憂。】
有這個機會在朝廷當官,盡心盡力為人民付出;被貶官,黜退在他鄉,也是在擔憂著國家、國君。
【然則何時而樂耶。】
那什麼時候他們會感到快樂、歡喜?這個『耶』就是語末的一個助詞,什麼時候能快樂呢?有點反問的味道。
【其必曰。】
這樣的古仁人應該會說: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這樣的仁人,他胸懷天下,他會先為人民去著想、去謀劃、去擔心,所以他都是憂民之憂,都想在前頭。我們看周公制禮作樂,所以周禮是全世界最完整的憲法。大家想想,周公投注了多少的心血,才完成了制禮作樂?這『先天下之憂而憂』!歷史當中說到,周公吃飯「一飯三吐哺」,就是吃一頓飯,把飯吐出來,吐三次。為什麼?有賢德的人來訪了,他趕緊去接見。「一沐三握髮」,洗一次澡,剛好又有賢能的人來了,他為國之心很悲切,頭還沒洗好就趕緊出來接見。因為古人的頭髮是不剪的,所以它很長。這都是憂國憂民。
而事實上,這些仁人的智慧能不能讓老百姓受益,還得看老百姓的福報。所以有時候人世間很多事情還強求不得,他福報不夠,他還沒辦法享這個福。范仲淹假如繼續當宰相下去,那人民就真的享福了,結果緣不具足。那些計畫下去,整個宋朝就改頭換面,甚至於范仲淹再做十年的宰相,宋朝的國運可能就要延長更久了。宋朝福報還是不夠大。你看南宋的時候有岳飛,金兵怕岳飛不敢跟他打仗,眼看著整個國土就要收復了,十二道金牌把精忠報國的岳飛賜死了。遺不遺憾?人世間還是有太多不圓滿,所以得懂得放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而大家要了解,只要我們都對得起良心,一切時一切處都是善心對人,這一生福報很快就現前,來世的福報更大,你的子孫也會有厚福。
所以面對古人,這些盡忠於國家,最後不一定能得志,我們也要懂得豁達,所謂「莫以成敗論英雄」。這個學長可能武俠片看了不少,對這一句非常的熟悉。確實是這樣,不是說他做成了叫偉大,是他這麼難都能堅持,那精神常存。范公,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范文正公文集》,裡面有一篇文章是「十事疏」,對國家整個政治怎麼樣去改革,寫得非常的好。所以這些讀書人,都已經為國家不知道謀劃了多好的前景,一有機會,趕緊都把這些東西呈現出來,「先天下之憂而憂」,確實是這樣。大家看諸葛孔明,那智慧相當相當高,他也等機會,有人用他,他才能把這些好的措施能夠去利益人民。所以古人都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一有機會了,盡心盡力。
接著講『後天下之樂而樂』,而當天下的人都得福了,都過上好日子了,這些仁人志士到田野鄉間去巡視的時候,看到老百姓都豐衣足食,他就高興了,「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們都有「見人之得,如己之得」的心,也有「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胸懷。這樣的胸懷是中國讀書人的胸懷,沒有這種胸懷談不上讀書人,談不上知識分子。三代禹湯、文武、周公,我們在《孟子》裡面、在一些經書裡面,他們都流露這樣的胸懷。「大禹治水」,只要他聽到有人遭水患了,他馬上感覺是我害他的,我要趕緊去幫忙他、解救他。周朝的始祖后稷,他是農師,協助教導人民農耕,他只要聽到有人挨餓了,他就覺得是自己害的,趕緊、趕快去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人飢己飢,人溺己溺」,這個都是在敘述堯帝、后稷這些聖人的胸懷。所以接著:
【噫。】
感嘆,『噫』!
【微斯人。】
這個『微』是當無的意思。『斯人』是此種人。哪一種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胸懷的人。假如沒有這樣的人:
【吾誰與歸。】
這是倒裝,就是吾與誰歸?我應該,這個『歸』就是歸附,就是向他學習,假如沒有這種仁人、這種聖賢人,我向誰學習?其實意思就是范公他非常仰慕這樣修養的人,他要向這樣的人效法、學習。而我們看范公是仰慕這些古仁人之心,其實他也已經契入這個修養,而我們看他被貶官,自己不只沒有受影響,還寫了這篇文章,鼓勵所有的這些好朋友。而范公他被貶官,他隨時都是安住在當下的緣分,盡他的力量。尤其是被貶官之後,他還是念念利益人民,所以「來守是邦,憂國憂民,此其職也」,他跟這個地方有緣;「敦倫盡分,憂國憂民,此其職也」,這就是他的本職工作。從這些胸懷我們可以看出,范公沒有情緒化的狀態,不會浪費時間在這些沒用的事情上。而且他說到,怎麼樣幫助人民?「彼患」,他憂患困窮,「我則濟之以富庶;彼憂苛虐,我則撫之以仁慈」,整個考慮的都是怎麼解決老百姓眼前的困難。
所以我們時時不再受情緒影響,就是要保持一個覺照,就是人所想所做,都能跟為正法的久住,為他人的利益著想。只要跟正法、文化承傳無關的,跟利益他人無關的,就不要去做,就不要去想,那些都是妄想,那些都是浪費生命。因為師長常常講到六個字,叫「為正法,為眾生」,我把它想像成一把尚方寶劍,那尚方寶劍就寫這六個字。只要胡思亂想,馬上想到寶劍出鞘,現在想這個都跟為正法、為眾生一點關係都沒有,又在那裡浪費時光,一出鞘,煩惱絲就被唰,砍斷了。提供大家參考,你們買不到這個尚方寶劍,我可以賣給你們。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今天跟大家交流這篇「岳陽樓記」,希望大家多讀,這篇也是寫得相當好的文章,千古文章。我們下個禮拜是背「出師表」。Any question!沒問題。大家不要到時候有禮拜五症候群,每次到禮拜五就很難睡覺,明天又要背書。大家放鬆,反而背的能力會增強,緊張也是煩惱、也是情緒,都要懂得把它放下。當然不要臨時抱佛腳,每天讀幾遍,慢慢就很熟悉了。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