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學習分享 成德法師主講 (第六集) 2022/2/8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55-233-0006
成德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新年吉祥,阿彌陀佛。
居士:阿彌陀佛,師父好。
成德法師:非常高興每一次都能跟大家一起學習《無量壽經》,就像夏蓮居老居士知道了求生極樂世界的念佛法門高興了三天,笑得合不攏嘴。我們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之一日到了,我們不能再錯過。就像我們董老師在《認識佛教》當中舉了弘一大師的教誨,這樣殊勝的因緣我們假如錯過了,那是沒有辦法挽回的遺憾。老法師常說的無量劫來稀有難逢,再不掌握住,那是不是還要再等無量劫?所以我們這一生最後身,不能再投胎了。佛經裡講要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對我們修淨土,已辦就是世間都放得下了,任何人事物不動我們的心,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見阿彌陀佛。用現在話講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護照辦好了,passport蓋章了,我們得努力達到一心求生,世間不動我們的心。
就像我們上一次提到的,「調眾生,宣妙理,貯功德,示福田」,這些與會的大菩薩都是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極樂世界普賢菩薩的法界,他們都是同體大悲在護念一切眾生。調眾生,調是調理、調御。為什麼要調?因為眾生的妄想、雜念、煩惱很多,枉受輪迴,無有出期,幫他調理,讓他能夠隨順法性,能隨順自性,隨順聖賢佛菩薩教誨,不隨順煩惱習氣,這樣慢慢他的妄想分別執著就愈來愈淡了。這都是靠佛菩薩的加持,靠師父上人、靠我們生命中善知識不斷的來引導我們、護念我們,幫助我們放下憂慮牽掛。
師長老人家每一句都是法藥,我們想一想,跟老人家學習,有沒有每一年煩惱愈來愈輕?二O二一年又過去了,我們有沒有感覺煩惱輕了?有沒有哪一位同修大德分享一下,我感覺我去年哪個煩惱輕了,因為我聽了老法師哪句話,給我們做一個證明,老人家的教法就是在調我們的心,調眾生。我看沒有人舉手,可能大家習慣說應該是法師先講一段,今天怎麼變了?隨時不能產生執著點,沒有執著點才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剛好成德這麼一問你你就能應。我們先請張居士。
張居士:阿彌陀佛,尊敬的師父,各位老師、大德、仁者吉祥,阿彌陀佛。學生還是有點緊張,不好意思。師父問的是老法師的講經,因為學生現在聽老法師可能稍微少一點,聽師父的講經多一些,所以學生分享關於師父對學生的一些影響。
學生記得在第二堂課的時候師父在講課當中有說,我們很多修行人是一半以上都沒有認真修學的。那天晚上學生就做了一個夢,學生作夢就說,在那個鏡頭面前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情況,就感覺像是一個演員,也不知道是不是演員,我聽不到他說話,但是我知道他在說。說完以後他就用手指了一下窗戶,然後我就在窗戶上看到三個字,三個字上面寫的是「一個人」。我當時在想一個人那我就要想阿彌陀佛,但是我剛把阿彌陀佛想完以後,好像就出來結果,這個結果就是閻羅王。我就感覺是聽到三個字,也不知道是誰說的,就是三個字閻羅王。我當時在想怎麼差別這麼大?我說在想阿彌陀佛怎麼是閻羅王?這差別太大了。
當我醒過來以後就在想,因為那個時候學生剛好患新冠,就是確診新冠,是症狀比較明顯的時候,我醒來以後就在想,那是我自己很想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很想去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所以我想的是阿彌陀佛,但是我的實際修行跟閻羅王是相近的。所以我就覺得師父說的一半行人以上都沒有認真的修學,我當時就在想我可能就是那一半人以上裡邊的,所以我晚上就做了一個這樣的夢,心裡想著阿彌陀佛,但實際上是跟閻羅王相近的。我就覺得特別慚愧,我覺得都是自己的一念心。所以這個夢以後,我就覺得不管是積極消極的,還是善惡業,都是我自己的一念心造成的,所以就得好好從自己心念上去下功夫,真的把心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的心相應才可以。就是這樣的一個夢加持我。
還有前一段時間過年的時候,學生跟一個朋友視頻聊天,因為很長時間不見,正好是過年,過年的時候我們就通了一次電話,彼此聊一聊最近的一些近況,我們就聊到譬如說孩子的教育,各方面,有一點因為觸動他了,所以也觸動我了。就是我在跟他聊我之前對我父母的那種感受的時候,我就說到我以前對父母的埋怨,現在是發現我自己的問題了,我是記仇沒有記恩德。我在跟他分享的時候,我就把父母對我的恩德跟他分享出來了,我就說我以前怎麼不好,心念特別的不對,說著說著都還哭了。我又跟他繼續分享,我這個心念是怎麼轉變過來的?就是因為聽師父的講經、開示,包括言傳身教我都有跟他多少分享一些。我跟他分享完以後,那種慚愧心、懺悔心,還有對師父的感恩心,包括對大環境各位老師的這種感恩心生出來以後,就觸動到他了,他說我今天跟妳聊天我覺得很有收穫,他覺得我好像跟他上了一課那種感覺。其實以前都是朋友之間的聊天,也談不到說是誰能夠影響誰,可能彼此那些煩惱習氣的碰撞,但這次我跟他分享完以後他覺得他有收穫。
更大的是學生的收穫,我就感覺我自己的慚愧心、懺悔心生出來,然後對師父的感恩心生出來,生出來以後就有點情緒很難控制得住,就哭了。由師父又想到每一位老師對學生的提攜,其實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只要學生真的是在每一位老師身上去反思自己的行為的時候,是對我的鼓勵也好,是對我的批評也好,都是對我的德行上的一個提醒,我這樣想的話,真的是每一位老師都是學生的善知識。再加上之前那個夢,我就覺得一下子就讓我感覺,我從以前的那種負能量的情緒裡面走出來,變成現在的正能量,有心力去面對自己,有心力去讓自己要突破自己,我要去提升了。因為以前想的時候是想得很好,都是從果上去想的,譬如說我要善學,但是現在我想的話,我要善學,首先我得從負能量轉成正能量以後我才能去善學。所以我就覺得善學還有一個基礎,就是心態必須要對、必須要正。
這是學生這一段的一個反省,或者是一個心念上的轉變。我覺得心念轉變過來以後自己就很有收穫了,聽經,特別是以前聽一遍就過了,現在可以去聽幾遍,這樣正能量就不斷的去注入,學生現在感覺就是正能量挺足的。也是非常感恩師父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提點,還有各位老師、各個團體對學生的提攜,在這裡學生非常感恩,感恩師父,感恩各位善知識。
學生就分享到這裡,感恩師父無息無聲的慈悲。學生後面就是好好修學,在這個大團隊裡面,依師父的教導,一直相約此生往生西方,學生就分享到這裡。
成德法師:張居士,同生極樂國,一個都不能少。
張居士:同生極樂國,感恩師父。
成德法師:我們這一會,現在線上六十八個人,大家真的都是過去生很有緣,這一生我們又共同跟著師父上人修學念佛法門,所以我們共同善友為依,同生極樂國。剛剛張居士提到她在聽成德講到,我在想我是不是講說百分之五十以上修學不得力,我可能不是說百分之五十以上修學不認真。這也對,就是說百分之五十以上修學不得力,就是我們不能忽略明理這一塊,你要把道理搞清楚,不然很用力的在修行,抓不到根本,抓不到實質。你重形式沒有重實質,都學到相上去了,很精進、很用功,但是受用有限。受用最明顯的,我們的身心有沒有更安定?家庭有沒有更和樂?就像《無量壽經》裡面說到的,「尊卑,男女,眷屬,朋友,轉相教語,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家裡應該是一團歡樂、和諧。所以老人家講經有說了,你學了佛家裡不和諧,是因為你學佛,是因為你的言行,那就學錯了,跑到一個誤區去了。
當然,我們剛剛聽張居士的分享,沒有離開《無量壽經》,「解諸纏縛」,八纏,我們都被它困住了,首先頭兩個無慚、無愧,這個人的良心、正能量打不開了;慚愧心一起來,正能量快速提升,她自己都感覺到了。我們剛剛才講調眾生、宣妙理,佛法就是生活。我們怎麼調眾生?用自己的真誠心,真心就可以換真心。所以她的慚愧心起來了,發露,自己不應該怨父母,他們那一代人多不容易。哪怕他教我們、對待我們的方式有不妥,《無量壽經》也提醒我們,「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整個大環境傳統文化忽略了幾代人,他們很用心、很盡力,但這些理他們沒有機緣遇到。所以老人家講經常常提這一段,這一段要入我們的心,這是恕道。
子貢很會請教問題,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孔子馬上教導:「其恕乎」,恕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今天有一件事你很盡力,但是有做得不妥的地方,結果對方都一直怪你,你難不難過?我很盡力,我也不願意這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且佛法最重要的改心,轉念。念恩了,忘怨了,跟父母的關係改善了。很妙,跟父母關係一改善,心地的寶藏就開始流出來了,地藏地藏,開發心地寶藏,跟其他人的關係也跟著變化了。所以我們看解諸纏縛在哪?調眾生、宣妙理在哪?佛法就是生活。
今天也要跟大家討論一下,因為我們之前預定每一次一集,成德已經有點進度落後了一集多,想跟大家商量一下,想說我們這一次一起研討,我們是不是強調在學一句有一句受用,學一句都能夠把它用出來,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每一句老法師開解的重點就要花點時間來深入,不能走馬看花,不能囫圇吞棗。所以這麼講下來,可能二十九會變成五十八,我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這要先尊重大家,看大家有沒有其他的考慮,有的話可以說出來,我們這是可以充分溝通交流,都可以商量的。
董老師:報告法師,我們求之不得,您別說五十八,您講七十八都可以。
成德法師:謝謝董老師。
董老師:真的真的真的,我們願意繼續聽,一直聽。
成德法師:那成德就求佛菩薩加持,我也心中不要有一個五十八,也不要有一個七十八,都把它放下。因為學這一部經,老法師已經講了,昇灌頂階,這是佛法的頂法在加持我們。讀誦的時候是諸佛菩薩在加持,在一起深入研討的時候也是佛菩薩隨時在給我們灌頂。既然有諸佛菩薩灌頂,我們就放開了,我們就恆順因緣。
剛剛我們張老師也提到,很感謝團體裡面所有的老師,因為末法時期蕅益大師的「淨社銘」這個教誨重要。首先,「淨土為歸」。人懂得淨土為歸他就知止了,知止而後有定。我這一生唯一求的歸宿就是極樂世界,我對這個世上一無所求,他的心才能止住對世間的貪求。所以淨土為歸很重要。
再來,「持戒為本」。戒為無上菩提本,而且持戒才能得清淨心,心淨佛土才能淨。印光祖師教導我們修淨土的人首先要發菩提心,我們這一集「以諸法藥救療三苦」,老人家把諸法藥濃縮成五個行門讓我們受持,太慈悲了,不然佛法浩如煙海,我們去哪裡挑?這五個就代表一切行門,沒有漏掉的。尤其修學的基礎是三福,三福裡面第三福「發菩提心」。《無量壽經》第二十四品「三輩往生」都有同樣的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所以修學首重發菩提心。剛剛張老師提到的,念父母的恩,這就是菩提心,因為這個因緣發起來了。我們讀誦著《無量壽經》,讀到「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我們念到這一段眼淚流下來了。念著釋迦牟尼佛的恩,這個心念就是菩提心,念本師恩。這麼好的《無量壽經》,我得盡心盡力為人演說,把它介紹出去,這也是菩提心,念正法久住。這一部經是當來一切含靈皆因此法才能度脫,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菩提心必有因緣方得發起,萬法是因緣生,菩提心是我們本有的,遇到緣我們真心、菩提心現前了。《勸發菩提心文》大家隔一段要讀,那真的是省庵大師慈悲到極處嘔心瀝血的開示。真的,我們以前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到《勸發菩提心文》,讀《勸發菩提心文》不哭者沒良心。祖師慈悲到極點,真的每次讀都忍不住被祖師的真心所感動,真的都覺得不發菩提心、不往生淨土太對不起祖師。
蕅益大師講到的淨土為歸也是印祖強調的三點,就是要具足信願,真信切願要求生。印祖講的持戒,跟蕅益大師完全相應,祖師都是一鼻孔出氣,佛佛道同。「觀心為要」,蕅益大師這句話就是章嘉大師教給老和尚了,從根本修,從起心動念處修,觀心為要。
第四,「善友為依」。這代表什麼?這個時代依眾靠眾很重要。其實每一句法語背後也是要我們自己善思惟、善體會。我們修學的過程,我們觀察觀察問問自己,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問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假如同參道友裡面有心比較淨的,實在講,聽我們講話人家就知道我們的問題在哪,甚至於看我們的臉就知道了,為什麼?相由心生。面上無瞋供養具,我們的臉上有沒有一種喜氣?現在大過年的,人家一看到你就歡喜,迎喜神。就像大年初一彌勒菩薩聖誕,在我們中國示現布袋和尚,給我們上了一堂課,生平等心,成喜悅相,笑口常開。
體會到我們都是成年以後才學,真的就像俞淨意公,還沒有遇到灶神爺以前真的是習氣使然,渾然不知,到了四十七歲怨天尤人,還寫疏文向上天抗議,而且寫了好多年,你看察不到自己的問題。甚至於灶神爺已經提醒他了他還不承認,他說那不是天地之間纖悉必記,一點點善都會記,我那麼多年哪可能一點都沒有?他還不承認,最後講到讓他跪下來,你一定是尊神,才求他救拔。所以要看到自己問題不簡單,俞淨意公飽讀詩書,十八歲就高中秀才,可是讀書明理的。像成德聖賢書都沒怎麼讀,遇到老和尚才知道寶,俞淨意公那是從小讀的,基礎比我好多了,要打破自欺都不簡單。當局者迷,古人講的這個話有道理,旁觀者清,真的有一心向道的同參道友,那是我們人生的大福報,要珍惜。我們很感謝董老師給我們分享老和尚的《認識佛教》兩次,而且她每一次分享裡面不只是把老和尚兩次《認識佛教》的這些教誨,還把《大經科註》這些融進去。在聽課當中我們都可以感覺到董老師很正直,直心是道場,直心是道友,無虛假故。我們同修們很可貴,我看了一下好多都是我們《認識佛教》一直跟過來的,這真的是善友為依。
真正有善友,還得要有一個先決條件才幫得上我們,就是《弟子規》教導我們「聞譽恐,聞過欣」,人家提我們的問題歡喜。這個年頭人家又不願意得罪人,還肯提醒我們,那多難,甚至於要給我們提醒的時候還得深呼吸,還得看我們什麼時候高興一點再來講,都得琢磨半天。有時候你的親戚朋友真的提醒你的時候,你要馬上體會一下,我看他可能醞釀滿久了,要珍惜。唐太宗為什麼成就盛世?他就是珍惜魏徵這樣的忠臣對他的提醒。人能接受同參道友的勸諫、善知識勸諫,這一生道業一定會成就的。況且我們都是非營利機構,彼此也沒什麼利害關係,所以更要能接納在團體裡面因為工作、因為一些相處人家給我們提的意見,這樣直諒士漸相親了。
我看張居士一舉手很有帶動力,我們現在請張居士。
張居士:阿彌陀佛,感恩成德法師,感恩各位師長。
成德法師:因為太踴躍了,我們這個分享三到五分鐘。
張居士:弟子會抓緊要點,有時候也是比較囉嗦,這是我的一個缺點。其實剛才張學長說的這些發言都已經大部分說到弟子的問題,都幾乎也是相關的,所以我就簡單再說一點點,關於學佛以後心念的改變讓我收穫很大。
成德法師:您可以具體講一下嗎?就是比方說師長哪一句教誨真的是調到我們的心。
張居士:就是心念,心淨國土淨。還有這個臉,心靈是臉笑。家裡兒子們都說過看著我這個臉都不想吃飯了。真的,我那段時間就是因為教育小孩的問題,還有對小孩跟丈夫之間的不一致,我自己就執著,執著在那裡怎麼樣保養他們的身體,教好他們。太執著了,我自己就在那裡悲傷、痛苦,覺得好像不聽我的話,我的臉就變得很難看,他們就覺得在那裡看著我的臉就不能吃飯了。後來我就聽了老法師的,還有您,還有中國傳統文化善知識們的教導,我就突然有一個感悟,心念要轉過來。然後我就檢討我自己,我為什麼會被人家感覺看到我的臉就不想吃飯了?我也覺得好像我都笑不起來了。
後來我就用這個方法,老法師說要用在生活中,要改心念,每件事情我就會內看,不要怨對方,自己哪裡做得不好,然後慢慢就覺得自己喜悅起來,各個方面都覺得衷心的感覺舒服了。對家庭衷心的關愛、小孩衷心的照顧,丈夫衷心的感恩,都是感恩的心,所做的一切家務,一切都是很感恩,非常的感恩,衷心的感恩所有的朋友、親戚、家人。所以我自己覺得現在能笑了、能唱歌了,先生也會跟著我哼下歌,小孩子也在旁邊哼一下、唱一下歌。自己覺得心念一轉真的是改變很大,煩惱各方面都減輕了很多。肯定也沒有全部消掉,但是大部分來說收穫挺大,就是說心念改變,心態,臉色也沒那麼難看了。感恩法師,謝謝老師。
成德法師:謝謝張居士。一天能改一個,這也是師父給我們教誨的,臉色變好看一點,一天能改一個,我相信我們改往修來,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我們雖然現在是在第二品,但是《無量壽經》後面的其實跟前面都是呼應的。所以學佛就是改心,轉心念,能夠念恩忘怨。哪怕是別人對我們有埋怨,我們能夠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從我們的內心,因為您剛剛也提到,老法師說的心淨佛土淨。佛土在哪?自己的家就是,依報隨著正報轉。於諸眾生視若自己,這個依報隨著正報轉了。
我們看《無量壽經》講到的「速生我剎受安樂」,我們把這一句現在落實,我們不能說這一句我到極樂世界再落實。我們前面有提到,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間所講的都是我們做得到的,哪有說這句例外?我們成立一個道場,希望每一個有緣來的大眾怎麼樣?進了我們的這個道場,我們都能夠護佛種性常使不絕,把他的善根藉由到我們這個道場不斷的喚醒。速生我剎,我的道場就是我剎,我的家庭就是我剎,我們就要把《無量壽經》落實在我當前的這個境緣當中,這叫轉經。不轉經就被經轉了,為什麼?覺得做不到,經典是經典,生活處世待人是處世待人。法達禪師不就是這樣開不了悟的嗎?他去見六祖大師,頂禮但頭不頂地,因為他念《法華經》念了三千遍,他沒有把《法華經》變成生活,他念著念著慢心起來了。這很重要,佛法是不二,佛法就是生活,我們才入得了不二法門。所以心淨佛土淨,我們心境能轉,我們家庭也會跟著轉變。謝謝張居士,我們接著請董老師。
董老師:尊敬的成德法師、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阿彌陀佛。學生特別慚愧,在這裡應該是遵照成德法師講的要聯繫一下實際,本來是想匯報,但是那個故事就覺得有點長了,學生先匯報一件事情,因為這件事情愧對成德法師,在這裡一定要匯報一下,要不然就今天睡不著覺了可能。
因為自己這兩年來才發現自己的愚鈍,這件事向諸位大德也是匯報一下。兩年前成德法師給我們德國幹部們上課,談到學習經教,當時學生就向法師匯報,說《大經解》一部從頭細細的看到了尾、學到了尾,六百集一千二百個小時一集都沒有落,老老實實學下去的。然後成德法師當時笑咪咪的問了一個問題,這部《大經解》學下來妳的收穫是什麼?學生當時就愣住了,千言萬語不知道從哪說起。因為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佛法,在認識師父上人之前,一輩子也沒聽聞過佛法,對佛法是一無所知,從零開始。然後學習《大經解》才知道佛法是怎麼回事,老人家在這部《經解》裡頭講得涵蓋太廣太大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給學生打開那麼那麼大的眼界。從世尊應化,下世來成佛一直到他涅槃,這中間所有所有的故事,以及佛法整個三千年來的歷史,以及很多重要的經典,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其大無外我才知道,這個維次空間是無量無邊的,然後又發生那麼多的事情。其小無內,每一個毛塵裡面有一個宇宙,而這個宇宙裡面又有毛塵,就毛尖上這麼大個地方,然後這裡面又有毛塵,毛塵裡面又有無量無邊的宇宙,這讓學生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所以每天學經教的時候就是一天最快活的時候,真的是一種享受,聽老法師說的一點沒錯,這是一天心情最愉悅,心開意解最快活的時候。
聽成德法師這麼一問,就覺得千言萬語不知道從哪說起了。法師也特別的慈悲,就笑咪咪的又接著講課,學生也沒上心,就是這麼愚鈍,就是這麼愚鈍。從那開始到現在有幾次聽師父講傳統文化、講佛法的時候就把這件事帶出來,可是學生從來沒想到,就覺得那是講別人的故事,跟我沒關係,每次就這麼聽了,一部《大經解》不知道說什麼,就從來沒有反躬自問,也沒有自省,每次聽了就無動於衷,就跟聽別人的故事一樣。
就是上次前一節課《論語》課的時候,法師又把這件事提出來,忽然自己才一個激靈,這不是在說我嗎?這個問題法師兩年前就提過,為什麼我到現在自己就沒有想過,就沒有反思一下,也沒有總結一下,就這麼悠悠忽忽就過去了?就這麼一想,在課堂上思想開小差了,向法師懺悔。腦子這麼一想,忽然就冒出了師父老人家的兩句話。第一句師父老人家就講,他有一次跟一位法師談佛法,師父老人家就問他,說整個一部《大藏經》世尊四十九年所講的佛法,可不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我當時一看也是一激靈,說四個字怎麼能概括這麼大的佛法?
成德法師:一句話。
董老師:剛開始是說四個字。
成德法師:四個字。
董老師:這是跟這位法師。然後這個法師說不出來,老法師說「諸法實相」,那個法師馬上就贊同了。這是一次,還有一次就是師父老人家在講到《大般若經》六百卷,老法師說一部《般若經》六百卷,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當時也是瞪大了眼睛,師父老人家就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才知道這一部六百卷的《大般若經》就是講的這一句話。
所以成德法師在《論語》提到這件事的時候,這兩句話一下冒出來。學生就想,是呀,為什麼自己都兩年了就沒有想想過?就沒有用下心?而且法師提了這麼多次,我就跟聽別人家的故事一樣,就不往心裡,這個愚鈍。所以才明白師父上人重要的事都不是說三遍,也不是說十遍,要說一百遍我們都不動心。成德法師這兩年裡斷斷續續提到這件事,學生不動心,真的不動心,這次才動心了。這剛一想,我特別慚愧,為什麼就沒有總結一下,不想想師父老人家講了什麼在這六百集的《大經解》裡?就這麼一想,兩句話就出來了。所以我們太愚鈍了,這兩句話現在向法師報告,向諸位同修報告,學生通過這一部《大經解》實際上就學到兩句話,第一句,認識了佛教,認識了淨土法門;第二句,下定了決心,此生一定要往生極樂,親事彌陀。現在就向法師和同修們匯報,不然法師以後再提學生就太對不起法師了,就一直不動心,一直不想,就是不想,就是這樣覺得跟我沒關係一樣,就是太愚鈍太愚鈍了。以後再向法師匯報這個落實的情況,就不佔用大家太多時間了。非常感恩法師,學生這兩句話現在就真正的記在心裡了,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董老師。確實我們薰習一部《大經解》,也是要反觀哪一些教誨是深深落在我們的心上,入心才不會忘,才能夠受持,它就隨時在指導我們。這一句隨時指導自己,自己不會留戀世間,我要珍惜念佛法門,我這一生一定要成就。我們剛剛講的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不受後有就是不再投胎了,我是往生,我是活著去的。
董老師成德也是覺得她善根深厚,她可以感受到《華嚴經》《無量壽經》的殊勝、大乘佛法的殊勝,她覺得聽經真的是享受,那種重重無盡華嚴境界。我們相信聖言量,佛陀徹底覺悟的聖哲,他講的都是真語、實語。我們知道真相是事事無礙、重重無盡,我們那種覺得自己微小的心就提起來了,不容易傲慢。當然我們也相信,因為《華嚴經》開頭就是「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我們只要能夠放得下,我們也能夠入這無礙的法界。我們知道宇宙確確實實是重重無盡,我們的敬畏心就起來,不會輕慢,哪怕是一個昆蟲你都不會輕慢,哪怕是一個植物你也不會輕慢它,因為你了解這個真相了。
老人家有一個專題叫「人生最高的享受—聽經聞法」,董老師有嘗到那個味道。當然聽的態度,入了心是解行相應,不是指光聽而已。就像老人家在「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說的,體會得就要落實。聽經產生共鳴了、感悟了,不是一時激動,就要去落實它。怎麼落實?我們學到這裡,怎麼落實?普賢十願。這是綱領,連四十八願都是普賢十願展開來的。所以禮敬諸佛,我們已經知道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相信了,我們也體會到了,從跟人相處當中看到眾生是有善根的。
就像有一個公案,王陽明先生,剛好當時候兵荒馬亂被他遇上了,被一群盜賊給抓住。這群盜賊還挺有意思的,知道王陽明先生被他抓了,就到他面前來,然後就說,「你看我們都是幹壞事的,來來你證明給我們看看我們有良知」。王陽明先生說,「好,我說什麼你得配合我,我才能證明」。「沒問題。」接著就跟他說了,「你現在把你的衣服一件一件脫掉」。一開始沒問題,脫。脫脫脫脫到最後一條褲子了,不好意思脫下來了。「你看你們有良知。」不簡單,王陽明先生他能夠體察眾生確實是有良知的,他那個羞愧心就是他的良知。
其實我們修普賢行的人,都要在生活裡面的這些細節去體會到人的本善。你說他有習氣,習氣不覺本無,你不要把它當真;但他那個本覺本有,他一定會在這些生活處有流露出來,我們能夠禮敬,我們就能稱讚、就能看到。不要小看稱讚的力量,你一稱讚,給點陽光就燦爛了。我們做小學老師體會最深,那小朋友都考不及格的,你一直照顧他,很關心他,他上你的課可專心了,最後一考九十幾分,把同學都嚇壞了,從那一次之後每一次都是九十幾,沒有掉下來。你看那孩子多有潛力,可是他可能周遭沒有禮敬他的人,沒有稱讚他,所以他本有的善流不出來了,總在遇緣不同。
聽經聞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隨著每一句老和尚的法語又流入我們的心,薰啊薰,不知不覺就隨著老人家的法我們的心境也在轉變。
還有董老師善根已經很厚了,都比成德還厚。成德在現場,我曾經聽老人家現場講的,二O一六年,老人家談跟李炳南老師學習十年的因緣。首先我在現場聽,然後從那一年開始所做的培訓每一次都有這一堂課,還給人家講分享,結果居然有一句最重要的話我都沒注意到。到了去年注意到的時候我自己心裡都一驚,怎麼最重要的話我到五年之後才重視到?所以自己的善根太薄了。哪一句?老人家講得多明顯,善知識對我們最大的幫助,這一句夠明顯吧?最大的幫助,幫助我們什麼?幫助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憂慮牽掛。可能我沒有重視到這一句,人家一問我,善知識對你最大幫助是什麼?讓我了解一些宇宙人生的真相,可能是這麼回答而已。其實那更真實的受用是幫我們放下。重視到這一句以後就問自己,我們剛剛說得要善思惟,師長幫到我什麼了?我的憂慮牽掛有沒有減少?我的分別執著有沒有減少?師父領進門,修行還得靠個人。老人家每一句都是法藥,就像醫師開的藥我們吃下去,鐵定藥到病除。每一句法藥我是不是真正受持了,不然我一定句句有受用。再去思惟,每一句法的受用是什麼?「念念為他人著想」,當下自私自利就要放下,就煩惱輕了,執著就淡了不少;一聽到老人家講隨喜功德,嫉妒心就要放下,都是法藥。
現在太踴躍了,愈來愈多人舉手,我們先來幾句,有點分享有點進度,不然今天可能變成成德法師老毛病又犯了,上課一點進度都沒有。我們待會,待會我們再來分享交流。不只沒有進度,還倒退,複習前面最後四句,都還沒有新進度。
這些大菩薩,包含我們的善知識、我們的師長,都是幫我們調伏我們的妄想、雜念、煩惱。「調眾生,宣妙理」,老人家講經六十多年都是在宣妙理。成德印象很深,師長講真正的樂不是從外面來的,從外面來叫刺激、叫打麻醉藥,開解得太精彩了!比方說我吃一碗素肉飯好高興,快樂,你吃兩碗看看;吃兩碗還樂,吃三碗,叫吃四碗你就喊爹喊娘。你真正的樂應該什麼?它一直增加你更樂,怎麼會到最後……它是讓你餓的病暫時停止,它沒有解決掉。而且那個刺激一定會帶來某些副作用,所以現在人常常找樂子把身體都搞壞了,身心俱疲,真的找樂子怎麼搞成這樣?都是從內而外這才是真樂。這個宣妙理,我們把這段話聽進去了,人生的追求不一樣,不會再搞輪迴業,自討苦吃、自甘墮落、自作自受、自掘墳墓,不幹那些事了。
宣妙理我們上一次提到了,明白佛講的這些義理,哪些該放下自然放下,該取的我們會取。還記不記得我們比喻,一邊是黃金,一邊是米田共,黃金是極樂世界,你念一句蓮花就開得更大了;右邊是娑婆界,米田共,你再去抓臭了一身,你何苦來?這個比喻比較具體,不好意思,有點太粗魯了。宣妙理,我們一個方向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見阿彌陀佛。
「貯功德,示福田。」其實有時候都感覺到,《法華經》講的,「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沒有善知識講解,很多重點我們深入不了。師父講什麼叫功德,這不能滑過去,好多話都很關鍵。六祖大師講生死大事福不能救,只有功德能救。不要搞了一輩子都是福德,那不是很冤?但前提是要把功德搞清楚。
六祖大師好多話very important(非常重要),還有一句,「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你看這話分量夠重吧。學法無益代表什麼?學了一輩子也沒用,首先要認識本心,因為所有的教法都是讓我們恢復本心。老和尚夠慈悲,怕我們體會不到本心,他把它拆成五個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讓我們好去領會、去感悟。我現在有沒有偏離了這五個心?我們學法,佛法多殊勝的緣,可是我們不識本心,愈學愈見人家過、愈傲慢。為什麼?懂多了,又不識本心,還讓妄心增長,傲慢是妄心。拿著佛法的道理要求別人、要求家人,要求控制的心因為學佛增長,你說冤不冤!百千萬劫難遭遇,是要幫我們解脫的,假如我們不識本心,那就糟蹋了這麼大的因緣。我們修學跟五心要愈來愈相應,跟真心要愈來愈相應。怎麼相應?修功德,貯功德。修布施是功,放下慳貪是德,放下才是功夫;修忍辱是功,放下瞋恚是德,能放下了這是功德。尤其是放下自私自利,一心為眾生。
貯功德,阿彌陀佛給我們做榜樣,「積功累德第八」。我今天是有進度的,現在又到了第八品。「惠利群生,志願無倦」,都是為眾生沒有想自己。「於諸有情,常懷慈忍」,這都是積功累德。「恭敬三寶,奉事師長。」我們這幾品也有講到了,「通諸法性,達眾生相」,然後還用身教,師長有講到的,佛菩薩他都是表法在先,供養諸佛。恭敬三寶,這是第八品,供養諸佛,開導群生,身教在前面,供養諸佛,孝親尊師。這些都是積功累德。
尤其我們今年是虎年,我們看到大家都很勇猛,開春都流下慚愧懺悔的淚,大人虎變。而且我們這個虎變怎麼變?以《無量壽經》為標準,以阿彌陀佛為榜樣。這個大人就是我們的真心,這一年要把我們本有的彌陀恢復回來,這是最重要的變化。我們真的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我們彌陀本心能夠恢復過來,我們的家就變道場、就變淨土了,我們所在的單位就亦如是了。
貯功德,示福田,佛門講福慧雙修,福很重要,你沒有福眾生不大願意接近你。之前上一節課應該有跟大家提到,遇到一些長輩,他們的孩子可能跟我差不多或者比我小一點而已,都問我說怎麼這麼瘦。因為我出家之後都在漢學院,接眾比較少,以前有機會接觸到大眾,「蔡老師,怎麼你們的人都這麼瘦?」他們都有擔憂,我的孩子假如像這麼瘦我多心疼。所以我交代我們的同學雙下巴要出來,要有福相一點。所以示福田,讓人家首先看起來很有福報。這也裝不得,相由心生,心廣體胖,心量大相貌就跟著變了。
這裡我們就舉到了,我們看老人家很會就地取材,能近取譬,馬上在座我們馮公夏老居士,他就是很好的表法。接著又自己現身說法,自己也是改造了命運。而且後面也提到了,你真的要積累廣大的福田,最好的方法就是法布施,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比不上四句偈的功德。
銀同學有一件重要的任務,安排我們攝影棚,老人家在那講了好多遍的經,我前幾天進去磁場還很強,確實沒有散,法會沒有散。大家輪流,每個禮拜最起碼有一個人去講,中文、英文都好。講英文首先,我們現在很多華人的第二代中文不是聽得很懂,用英文講聽得懂,大家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這應該不是我開口的,你們會英文的人就要主動,就要轉《無量壽經》。感受到了,什麼時候是發菩提心?隨事菩提心,你今天遇到這個人、這個事有沒有給你一些人生的感悟。
比方說我接觸不少全球華人,看到六七十歲的人,「我的孩子都不懂傳統文化、中華文化」,他也是我們的一個發心的緣。「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他現在那麼不安,我們能做什麼?現在這麼不安的華人長者有多少?你發心出來講,能安多少一生為家、為社會奉獻的華人長者。現在六七十歲以上的華人多少都很有傳統文化的勤儉,他們是做出貢獻的,讓他們的晚年還那麼操心,我們不忍心。我們解他燃眉之急,用英文首先把五倫八德講清楚,人之初性本善,有機會聽到了他能接受的。
我有一次從法國巴黎要去坐飛機,我們一位任居士載著我,他就提到了,他說我的孩子去中文學校學中文,學了一段時間覺得中文太難了,不願意學。我印象就很深,我說全世界最有系統的文字就是中文,六書造字,你了解這個系統學起來輕鬆。我問問大家你們就感覺到了,比英文容易太多了,請問大家金木水火土,跟它相關的字有多少?一個金多少字?一個木,所有跟樹有關的你可以一起記。而且形聲字好記,木是形,松,旁邊一個公,松公,聲就是公;柏。你看多好記,可能一節課他都可以記三十個字、五十個字。有方法的,但是你看多少父母愁得不行,所以大家要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結果我記住了,我還是有盡一點心力,去年放假我就修普賢行,請轉法輪,請我們一個專門負責,她是深入文字學的,讓她給小朋友上課。還把它拍下來,好,願意學的都可以學,鏈接可以發到群裡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我們剛剛講到菩提心,菩提心密宗講順理菩提心,還有一個是隨事菩提心,你有沒有隨著你遇到的事更加覺得你有責任、你有使命,更讓你體會這個時代人的需要是什麼。我為人人,孟子說的,「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這樣的人生多好。當然我們去愛人的時候也沒有一個心要求別人愛,我們也是三輪體空。
我看到我們上來的同學不少,見者有分,一個禮拜,我不苛刻吧?常懷慈忍我也得落實,不能一下子,不行,一個禮拜三個人,一下你們今天就睡不著覺了。慢慢來,循循善誘,最後讓你們欲罷不能,然後每天都想去。供養大眾經教真的,不只聽經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分享也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分享的時候首先沒有妄念,你在跟人家分享還開小差,你接下來就很尷尬,我剛才講哪?你得全神貫注。人沒有妄念的時候很舒服,念的都是《無量壽經》的句子,講的都是老和尚的經教,滿滿的正能量就在分享當中一直充電。我試過很多遍,比方說鼻塞了,結果一分享完通了,真的是加持力很大、很明顯。
我們看到示福田,眾生要有福他才能安定,我們要有福才能護持好眾生。所以我們也要修廣大的福報,不是給自己享,給眾生享,要愈施愈多,愈來愈施,捨得捨得,得了也要再捨。接著:
【以諸法藥救療三苦。】
我們有進度了,這一句是今天的進度,剛好八點半了。我們歐洲已經九點半了,美洲還早。我們看這一段,『三苦』,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說三界統苦。三界裡面有什麼苦?有苦苦、壞苦、行苦。苦苦我們就很能體會,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尤其現在天災人禍很多,人心都不安。怎麼讓眾生的心能安?就要『以諸法藥』,理得心才能安。人的心不安都是因為有所擔憂,你明理了還有什麼好擔憂的?比方說有一法能夠調伏我們的擔憂,叫深信因果。我們為什麼未來煩惱那麼多?不深信因果;我們為什麼過去的懊惱那麼多?沒有深信因果。深信因果的人不只不會懊惱,還會歡喜,為什麼?債還完了,債還了,就是有點不甘願。我們看老人家在這裡就提到了,「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在「示福田」裡面有講到。所以真的佛法是真能幫我們療苦,真能幫我們從苦當中解脫出來。什麼時候?當下。就是迷才有苦,覺了就不苦,覺了煩惱就變菩提,危機就變轉機,冤親就變法侶了,當下就可以解脫出來了,重點是我們願不願意依教奉行。所以剛剛說我們可別自討苦吃,為什麼?明明手上就拿著法藥,不吃,那沒有辦法,佛菩薩也只能在旁邊等待機會護我們,他該講的都講了。
我們看師長說的諸法,「以諸法藥」,我們一定要找出它的綱領,簡單、明瞭、容易,這才好修。師長他在教導我們,這麼替我們設想,首先我們要珍惜。再來,老人家這個心境我們學到沒有?替人設想,考慮周到。我們學不只是學師長講的道理,我們學還要立體的去感覺到老人家講話背後是怎麼做人的、怎麼做事的,慕賢當慕其心。你能這樣學,老師的存心、老師的整個思想體系、老師教學的方法心境你都掌握了,你就活學活用了,不是去死背一堆教理。一個人講法,心生種種法生,他的心境到哪個高度他自然能開出那樣的法。弘法的人不是在背很多東西而已(當然那個背的時候是什麼狀態也要清楚,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更重要的是不斷提升自己的心境。但心境怎麼提升?解行相應。更重要的是什麼?放下習氣,這叫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物格叫煩惱輕,知至叫智慧長。我們要弘法,煩惱輕智慧長了當然能弘法。你看智慧常常長,都在觀照心念,我的意有沒有誠、心有沒有正。正念分明,很能起觀照,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稍微有一點貪瞋痴的苗頭一出來,阿彌陀佛,就把它伏下去了;念念為人想,就把它伏下去了。
學東西不能學一個點,不能學一個線,也不能學一個面,佛家講八面,是立體的,因、緣、果、理、事、體、相、用。心行,心就是體,行為跟自己的真心是一不是二。老人家講出來的一句話,他的心就已經起作用,是我們能不能看懂。我們除了珍惜以外,我們真的要效法老人家的心,珍惜他給我們掌握出來的綱領,也要學到他護念弟子這麼樣的細緻。這叫師承,這師承裡面就是老師的心境,念念成就學生,師徒如父子。
在「十年因緣」我們去聽老人家的心,好多話聽了真的眼眶馬上淚水就出來了。「老師真負責任」,老人家講這個話,他真的體會到他的老師的心。他不只體會到,他把它傳承下來,不然他老人家為什麼講經不中斷?講話很耗氣的,他也是承傳了他的老師「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六十多年耗的元氣還是多,但我們相信老人家他有弘誓願。他長久住世是因為他是過來人,他知道弘法不易。他在九十歲之後講經多次提起,年輕人肯發心,我給你們做護法。老人家住世,他的福報、他的這些教誨就一直護著我們。
老人家接著又針對這五個行門給我們做開解。剛剛還跟大家交流到一個心境,就是自己的善根不夠,師長在「十年因緣」講得這麼明顯,說善知識給我們最大的幫助,我還把它漏掉了。所以不行,不能走馬看花。有這個心境以後,哪怕以前聽過的經,都覺得太多重點我滑過去了,就像接下來這一段,「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福也等於是四十九年的濃縮、綱領,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因為修淨業三福才能成佛,所以忽略了淨業三福是修不成的。還沒介紹極樂世界先講淨業三福,可見它的重要性。
而師長慈悲,提到第一福,我們有沒有認真去做?我們每一句要隨文入觀,我有沒有認真去做?修行不是說外在的十年、二十年,有沒有曾經認真去落實第一福?甚至於我們再縮小範圍,有沒有真正認真的去做孝養父母?我們修學五年八年甚至一二十年的同修們都要審慎的來問問自己,我有沒有真正認真的去做、認真的去孝順父母?其實每一個要弘法的人,你這一點沒有做到弘不了法的,你講得天花亂墜攝受不了人心。為什麼?你對父母的那種真心都沒有出來,你能用真心去攝受眾生嗎?哪怕你講的時候底下的人一直抄,可能就是你名詞術語用多而已。你真正在講課的時候,你提到你怎麼孝順父母,你怎麼懺悔自己的不孝,底下的人跟著你流淚,那叫攝受眾生。你沒有認真去做過,你講出來能感人至深嗎?你自己沒有去感受過父子有親的那種快樂,你怎麼去告訴別人父子有親的快樂?父子有親是天性,大孝終身慕父母。你怎麼去講大舜?他有了天下他也不樂,他有了最賢慧漂亮的兩個妻子他也不樂,最後父親接受他了、後母接受他了,他很歡喜、很安慰。
我們看到師長,我們世間話說的已經提高八度在提醒我們了,我們總不能又把它滑過去。「假如沒有認真去做,你所學的佛法完全落空」,這個詞能滑過去嗎?可是我發現我自己用到這個詞我還是會滑過去。所以不行不行,現在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善知識都用到「會完全落空」,我都把它滑過去,那我太不恭敬了。就好像我也曾經提醒我們同學們,孔子在嘆息的那些話都要高度重視,聖人他不會亂嘆氣的,那個嘆氣的背後是慈悲。
孔子有講,「法語之言,能無從乎?」就像我們剛剛一開始說的,善友為依,現在還有人為了護念你能把你的問題跟你講,這是法語之言,現在人都不願意得罪人。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你不能面對這麼好的直諒益友好好好、對對對、謝謝謝謝,沒改,人家不願意再說了。好像有一句話叫什麼?認真懺悔什麼不改?堅決不改,那就不是真正打從心裡的懺悔了,懺悔的時候是真心的話,慚愧心自然就流出來了,自然就奮發,慚愧、奮發、改過。所以孔子的心我們要體會到,師長的心我們要體會到。孔子這些提醒,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巽與之言就是對我們的肯定、對我們的讚美。能無悅乎?被人家肯定心裡很安慰、歡喜,但不能太歡喜,「繹之為貴」,你得靜下來想一想,我有這麼好嗎?人家是給我信心,我要再接再厲,我不能知少為足,更不能自滿。你看這個心態多重要。
孔子說「說而不繹」,人家肯定我們我們很高興,但是沒有靜下來好好再觀照觀照、反思反思;「從而不改」,跟人家說謝謝你的提醒,但是不改,孔子說「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就是說我拿這個人也沒辦法了。為什麼?都是表面功夫,那個是是是也只是應付人家的,不是發自內心的。直心是道場,沒有一句回應人家是應付的,這才是在修道。
接人家的電話,既然接了,就要恭敬的聽,不能很怠慢這個人。你怠慢一個人,你的心就在那個過程墮落了。假如怠慢的有好幾個人,不知不覺可能對其他的人、其他境界也會怠慢。所以禮敬諸佛很重要。我也觀察過,都是講課很多年的人,聽到別人分享那個表情都是傲慢,沒有恭敬聽人家講,沒有禮敬,那就是沒有落實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到最後會被自己給賣了,不知道自己真實的功夫,都被外在的相騙了,我念佛很勤,我講課也好多年。放下才是功夫,在一切境界放下應付,提起誠敬心。
全修在性,我們所有的修行就是為了恢復真心。所有的修行就是包含一切時一切處,「常習相應無邊諸行」,我又有進度了,「成熟菩薩無邊善根」,「為教菩薩,作阿闍黎」。這四句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各行各業都在給我們表演,都在護念我們,他們的這些菩薩在各行各業表演,他們是常習相應無邊諸行。你看師長,他哪怕是一張衛生紙都非常節儉。我們跟老人家一起吃飯,他碗筷這些都是擺得很正的。任何同修來,當時候在澳洲淨宗學院,有同修跑那麼遠來,老人家都滿眾生願。哪怕是個十幾歲的孩子請教問題,老人家都非常慈悲針對他的問題給他解答。甚至於是什麼?騙他的老人家都禮敬,我們都現場見過的。所以老人家都把普賢行演給我們看。
師長用到不然會「佛法完全落空」,用到這個詞我們不能滑過去,這都是善知識高八度的提醒,我們要珍惜他的苦心。假如不落實孝養父母、落實第一福,縱使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這是諸位一定要記住的,為什麼?三世諸佛都是以這個修行的基礎,沒有基礎,那怎麼可以?沒有一尊佛不孝順父母,沒有一尊菩薩不孝順父母。你忽略了,那就是師長老人家常講的,花沒有根,過幾天就枯了,甚至發臭了。有時候我們修行三五年念佛、拜佛,從相上看都很用功,可是沒有從內心裡放下習氣。因為我們這麼展現,好多佛友都會覺得我們,那個人好精進,那個人是學佛的榜樣。那個好看只能撐一時,等到習氣現前了,家庭的問題會出現,可能跟大眾相處問題都會出現,這個時候不只沒有對佛法、對眾生有貢獻,可能會影響人家對佛門的信心,可能就破壞佛門形象。所以不能沒有根,不能做沒有根的花瓶裡的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許多念佛人疏忽了這樁事情,所以念佛念一輩子不能往生。
老人家是怕我們誤了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機會,馬上舉例子給我們看,台中蓮社為什麼一萬個人三五個人往生?(這一萬個是念佛人,不是指大眾。)為什麼?沒基礎。其實沒基礎對父母都有可能造業,那就不要說跟別人相處了。要求生淨土的人是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我們沒有基礎,那我們每天身口意會怎麼樣?有可能不造業嗎?只要還有造業,造惡業,業有力量,那個業力會愈滾愈大,可能我們就會愈受障礙,所以這是存在的。我們假如身口意不造惡業,修淨業了,慢慢人就感覺輕鬆了,業消智朗。
這都可以勘驗的,《了凡四訓》那個勘驗很重要,他有吉祥的狀況,有不好的狀況。或夜夢顛倒,或妄言失志,或施惠而人反怨,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或聞正論而不樂,這都是業障慢慢在現前的狀態,要趕快改善。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這個我們都要勘驗,你看不好的還有或無事而常煩惱,沒事的時候就心裡還有點苦悶。沒事就趕快念佛,還苦什麼悶?要把念佛當第一,第一。
所以師長講沒基礎,沒有認真去修這個基礎,所以不能往生;凡是能往生的,你去打聽打聽,這個基礎一定做到了。所以不能僥倖,一定要扎基礎。
今天時間也超過了,我們最後開放一位,三到五分鐘。我們最後都要開放一位不分享會睡不著的,不然我就惱害眾生。因為現在要持戒念佛,持戒首先五戒就是第一個不殺生,不惱害眾生,有人不分享會睡不著覺,那我就惱害他了。看有沒有?他們都太慈悲了,他們怕時間太晚。
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