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東南亞德行教育促進會進修班  成德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20/5/31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55-223-0003

  成德法師:尊敬的李校長,諸位校長、諸位老師,大家吉祥!阿彌陀佛。

  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應該都不是偶然的。世間人可能會覺得很多事情怎麼這麼巧,而當我們了解宇宙天地之間所有的事情離不開兩個字。我們中華儒釋道的聖哲人,他們很會歸納。比方佛陀把所有的行為歸納成三種,一切行為就沒有離開這三種,身、口、意,就這三種。所以十善業它是把身、口、意再延伸開來,身,不殺、不盜、不邪淫。其實這一些德目,任何宗教都是英雄所見略同,基督教的十誡跟佛門的十善都是呼應的,包含其他的宗教。口,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意,我們的念頭。就像顏回請教孔老夫子怎麼行仁,孔子說:「克己復禮」。克己復禮怎麼做?「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那個動,不能動念頭。就像儒家講慎獨的功夫,旁邊都沒有人了,可是我們念頭正不正?這個時候只有自己知道了。所以這個意,不貪、不瞋、不痴。這是十善業,佛法很會歸納。包含印光祖師說到,從理上講不離心性二字,從事上講不出因果二字,這個是把佛陀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就歸納成兩句話了。我們不得不佩服祖師大德他們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他們是通達的人,通了,頭頭是道,左右逢源,辯才無礙。

  我相信在座不少同修都親近過老人家,都有現場親近過。我們有現場聽老法師講課、開示的請舉手,超過一半。你看隨問隨答,從沒有見過人家問問題,老法師說我想一下,沒有遇過,老人家是隨問隨答。所以孟子講的是真的,我們真用功,真的可以如孟子說的,左右逢源,頭頭是道。

  印祖講從理上,理其實就是理體,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從理上離不開心性兩個字。其實六道輪迴怎麼來的?就是妄心變的。尤其是什麼?執著。再講得細一點,見思煩惱,見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品。當然這個都是佛教名詞,可是我們用心去體會看看,見思煩惱,見惑第一個身見,很愛這個身體,都要吃很貴的東西,甚至什麼穿山甲這些野生動物都宰來吃了,都是因為太偏愛這個身體才會這麼做,這是身見。人一覺得這個身是我,別人不是我,容易自私,都先考慮自己,沒有先考慮別人,這個身見影響很大。

  邊見,有對立了,有高下了,有人我了,我相、人相這個對立產生了。我是哪一國的,你是哪一國的,這無形當中會產生分別執著。所以老法師,人家問他老人家:「你是哪裡人?」老法師說:「我是地球人,我們兩個同鄉。」聽起來很親切,同時也提醒我們。現在說同鄉不誇張吧?你看成德一大早就可以見到你們了,同鄉還得要走一段路才見到,現在不用,這個ZOOM一打開來就見到了,所以這不像一個村嗎?地球村。不能有邊見。

  所以佛教這些名詞它都彰顯宇宙人生這些道理,不過因為它是專有名詞,有時候聽多了頭會暈。大家不要有這個心理作用,一看到名詞術語就有點頭痛。就像我以前一看到文言文也頭痛,這個都是心理作用。其實佛法這些詞在哪?就在當下的心念、當下的生活。比方說剛剛說的見思煩惱,戒取見、見取見,戒取見就是從果推因推錯了,見取見是什麼?從因推那個結果推錯了。我們每天發生那麼多事情,請問我們把因推對了嗎?把果推對了嗎?假如沒有推對,又認為自己的看法很對,它就會形成障礙了。所以俗話說,某人成見很深,其實就離不開戒取見、見取見。俗話又說,戴著有色的眼鏡看人,其實這個就是成見。這個對我們當老師很大的忌諱,比方說這個學生剛到你的面前、剛到你的班,你就聽到有其他的人跟你說,這個孩子很怎樣怎樣怎樣,然後你又落了印象,第一次跟他見面,愈看愈像,那這個就受自己成見的影響。

  其實孩子也很敏感,他自己表現不好,他自己心裡也心虛,也是戰戰兢兢,這個老師會不會對我有看法?我們也遇過,曾經接這個班,以前的老師說這個孩子很調皮怎麼樣怎麼樣。但是我們還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然後就有什麼服務大眾的事,「某某同學,來,你去做,你做得挺好」。你看那個孩子見到你,眼睛都會亮,他覺得老師欣賞我,老師很看重我。你看他在我們面前,跟在其他不認同他的老師面前,真的有點判若兩人。孩子他還沒有定性,他很容易受外在影響,而老師、父母對他的影響是很大的。

  所以這是見惑。思惑,貪瞋痴慢疑,思惑。就是這個見思煩惱的妄心變現六道輪迴,所以六道哪裡來的?心變的。所以從理上講不離開心性,心性就是真心還是妄心,見思煩惱是妄心。我們再講得直白一點,什麼叫思惑?自我感受很強,很容易情緒化,這就是思惑。心情不好了,脾氣忍不住了,看人不順眼了,這裡面都有貪瞋痴慢疑,自我感受。自我感受強的人,一顆心每天七上八下,挺累的。每一個人一天百分之九十的能量都耗在念頭上,七上八下,吃再多,消耗掉了。就像我這樣,吃不胖,所以妄念還很多,還要再下功夫。思惑。見惑是什麼?我覺得怎樣怎樣,主觀很強,都覺得自己的看法是最對的,自我看法很強,這個是見惑。

  所以從理上不離心性二字,我們知道都是心在作用。那為什麼儒家教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因為都跟心離不開。「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但恐誠心未至」,我真誠還不夠,不然他會被我感動。儒家講內聖外王,內聖就是我們的心,外王就是我們的身心、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都離不開我們這一顆心的關係。所以為什麼說人心善風調雨順?大自然跟心分不開。人心惡,災難頻傳。這個在佛門的《楞嚴經》講得很清楚,貪心招感水災;瞋恨心招感火災,氣溫愈來愈高,有時候高到森林都燒起來了;愚痴招感風災;傲慢招感地震;懷疑招感山崩地陷。所以這一段教誨其實就告訴我們,整個大自然離不開人心。所以《尚書》講:「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以前的人很相信,所以古代只要發生嚴重的旱災,皇帝會做什麼?到天壇祈雨。我們現在人說迷信,那不對了。

  科學家現在證明了,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水是物質。我們罵水,水的結晶很醜陋;我們祝福水,水的結晶很漂亮。那水是物質,從這裡延伸開來,我們的心念好,這整個環境就好,所以中國人講風水。林則徐先生說:「存心不善,風水無益。」這個人很貪婪,拿到一個好風水,他住了三年,變老鼠洞,龍穴都變老鼠洞;這個地方風水不好,范仲淹去住,住了三年,風水全轉了。福地福人居,福人居就變福地了。你看老祖宗講的道理,包含他們證明給我們看的事,你看舜去了雷澤這個地方,本來這個地方人互相爭奪,舜王去了,以身作則,相讓,不到一年,這個地方的人互相相讓。那大家想想,這個地方的風水變了沒有?當然變了。

  所以這些祖師大德他們講話,一二句就涵蓋一切傳統文化。從理上講不離心性二字,那我們真明白了,我們就不用分別執著來存心了,我們要用真心來存心,從此刻開始,我們不忘師長給我們的教誨。而且師長很慈悲,把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綱領抓出來了,我們學習抓住綱領就綱舉目張了。不然一千五百本《四庫全書》擺在我們面前,諸位同道,你想要從哪一本開始看起?我都覺得我頭有點暈,每一本都這麼厚,從哪裡看起?一個人從出生就會看字,活了一百歲還沒看完,分量太大了。所以老人家說從心上,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真心。真心做出來的一切言行,一定符合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心有綱領,行也有綱領了,一起心動念、一言一行都以這個為標準,我們做個幾年,自己就入了聖賢的境界。為什麼?守規矩就入了方圓,不知不覺就習慣了。比方說我們從今天開始,念念為他人著想,這個念頭隨時提醒,隨時提起來。這個人假如做了三年,大家想一想他會怎麼樣?他自然就提起來了。所以《俞淨意公遇灶神記》,發願要改過,三年之後,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相隨,他一起念頭就是為人想、就是行善。也不長,三年,每個人都做得到。

  印祖第二句話說,從事上講不離因果兩個字,所以其實沒有偶然的事情,都是因果相續。早上,我們每到禮拜一,我們英國漢學院的同學輪流談他的學習分享,大家假如不嫌棄,我再發鏈接給大家做參考。結果這些同學差不多三個月輪一次,這樣輪回來。今天有一位楊同學她就說,她愛憎的心很強,就特別看不順眼一些,比方說人家心量小,或者是好名,她看不慣,頗有俠氣。我就跟她說,妳過去生可能是俠女。我們這一生的這些性格是結果,原因是什麼?前世帶來的。

  我給大家for example(舉例),在二十四孝裡面有一位黃庭堅先生,他書法也寫得很好,跟蘇東坡先生聯稱蘇黃,叫蘇軾、黃庭堅先生。結果這個黃庭堅先生他剛好作夢,好像還連續夢了幾次,夢境非常清楚,都是夢到他在吃芹菜麵。結果因為夢境太清楚了,他索性就順著夢境去找那個吃芹菜麵的地方。被他找到了,他去敲門,出來一個老太太。他就跟這個老太太聊啊聊,老太太就說了,「我女兒十八歲就去世了,生前最喜歡吃芹菜麵,所以到她的祭日的時候,我都會煮給她吃。她很喜歡讀書,你看,那個櫃子裡都是她寫的文章,結果鎖起來了,鑰匙在哪我也不知道。」因為黃庭堅先生讀書人,儒釋道都有接觸,聽到這裡他心裡知道了,他面前這個老太太是誰?他前世的媽媽。結果,這個老太太講到這裡,他就有靈感,他把鑰匙找到了。打開來一看他前世的文章,非常驚訝,跟他這一世寫的文章差不多。

  結果這個公案就流傳下來了,後世的讀書人對這個公案評了一句話,「書到今生讀已遲」。一個人很會讀書,造詣很高,什麼時候開始讀的?不是小時候而已,那個小時候是什麼?緣分接上了,都有過去生的天分。有一些人一拿起毛筆,很快就寫得很好;有一些人寫了老半天,挺氣餒的;有一些人摸著古琴,就覺得很親切;有一些人彈古琴彈了三年,不怎麼相應,都有前世帶來的天分。

  像成德小學二三年級回到外婆家做什麼?做生意。你們沒遇過這樣的小孩吧?二三年級回外婆家玩耍都來不及了,我居然回去做生意。後來有一個偶然的機緣,剛好遇到一個人,說你前世是做生意的。然後,我小時候我媽媽說,我的這個八字讓人家算命說,會到世界各地做生意,小時候就是給算這個命。所以很奇怪,我是從小看到那個好萊塢電影,這個事業做得很大,我就會很受鼓舞,你看都是習氣。說到這裡,我就要特別感謝師長,假如沒有師長,那我這個習氣轉不過來了。後來遇到師長,覺得教育重要、聖教重要,所以這個top sales(銷售精英)就轉到教書來了。不過我現在也在做生意,只是我找的老闆不同,我找的後台老闆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是阿彌陀佛做老闆。這個也是受老法師啟發的,師長說,後台老闆是阿彌陀佛!

  我相信我假如跟諸位同道說,後台老闆是阿彌陀佛,你們可能會點頭。但是成德接著要問一句話,你們要回答,那阿彌陀佛是誰?後台老闆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誰?有沒有哪一個老師,你分享一下你的體會,阿彌陀佛是誰?這個沒有標準答案,你們不要緊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標準答案,Don't worry(別擔心),Relax(放鬆)。有沒有哪一位同道分享一下,阿彌陀佛是誰?這個是我給大家問的。

  女學長:老師,馮學長舉手了。

  成德法師:好,有請。

  馮老師:阿彌陀佛,尊敬的成德法師、各位學長下午好。學生想到的就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謝謝老師。

  成德法師:好,那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的阿彌陀佛。還有沒有哪一位老師?

  女學長:張老師舉手了。

  成德法師:有請張老師。

  張老師:成德法師吉祥,大家吉祥。我體會的阿彌陀佛就是自己。

  成德法師:為什麼妳體會是自己?

  張老師: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成德法師:那妳自己是老闆,後台老闆。

  張老師:也是老闆,也是怎麼講?就是校工也是校長。

  成德法師:好。她這個是屬於過去生可能是修禪宗的,莫向外求。

  張老師: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就是這個要靠自己。「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從外面來的都不是珍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能生萬法,這個是她的體會。

  成德說一下我的體會,我這個體會不是想出來的。我第一次在海口,二OO四年七月份,很快,十七年前,我們辦了五天「幸福人生講座」,那個是第一次辦五天幸福人生講座。結果上了五天,我們借人家餐廳滿高級的,新建的,而且不只空調很強,休息時間還有他們服務小姐穿著旗袍進來倒茶,那個level(級別)滿高的。然後五天下來,我得去付款,那個教室他們免費提供,但是吃了人家這麼多頓飯,要去付錢,幾十個人參加的。結果我去付錢,那個櫃台小姐說已經付完了。我嚇了一大跳,大家要知道,我剛到海口去的時候,校長兼摃鐘。這句閩南話大家聽過沒有?就是我是校長兼敲下課鈴的,噹噹噹,下課了、下課了,校長兼摃鐘,我是一人學校。我自己要去付款,連財務也是我。結果我說誰付了?她說我們老闆娘付了。原來那個老闆娘每一節課都進來聽,有時候還看她流眼淚,所以她去付完了。我聽了之後我說,誰是阿彌陀佛?她是阿彌陀佛。你看她感動流淚的時候,她的真心現了,她說這麼好的課,希望更多學校老師來上,她很高興,她護持了,所以後台老闆阿彌陀佛。我們很多團體都是大眾來護持,那都是他們的善心、真心。

  所以剛剛跟大家提到,從事上都沒有離開因果,都是因果在相續。諸位同道,你們這一輩子當老師是不是偶然的?你們的善根比我厚多了,我是沒起這個心,還是佛菩薩慈悲,創造一些因緣點化我的,不是我自己生起說要當老師的心,我的善根不如你們。是我到台東,台灣的台東,當時候當地有一個學校老師生產,兩個月的產假,沒有老師代課,因為那一年的法律規定,要大學畢業才能代課。結果大學畢業都跑到西部去賺錢了,我這個西部的人跑東部來修身養性,然後法令又改了,他們找不到人,找我好幾次,我實在推不掉了才去的。結果一去看到孩子可以教,我很歡喜,終於找到一個很有意義的工作,後來就走上這個教書的路。

  我們這一生當老師,很可能是過去生就發過願的,不是偶然的。而且我們一發願會有感應,我們希望傳道、授業、解惑,會感應聖賢佛菩薩來護持我們。我想我們一路走來,有時候會覺得山窮水復疑無路,突然有個助力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尤其我們還遇到師長來指導我們教學,他一生效法釋迦牟尼佛,教了六十幾年。其實我都覺得我very lucky(非常幸運),為什麼?老人家把儒釋道講得很圓滿,而且他還做得很圓滿給我看。

  我常常想,比方說我在讀大乘經典,在讀四書五經,那個是教理,我只要看著這個道理想一想,師長老人家怎麼做的,好像那個經句就活起來了,就一個影像出來了。「興大悲,愍有情。演慈辯,授法眼」,老人家在攝影棚講經的影像就浮現在我面前;老人家曾經在北京天安門人民大會堂蒙古廳,面對很多行業的精英來參加記者會,老人家吃飯的時候跟他們講傳統文化,那個影像出來了。那個餐廳好大,講話很耗氣,可是老人家抓住這個機緣,把聖教介紹給他們,「杜惡趣,開善門。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這個大乘經典活起來了。

  包含《論語》,在「學而第一」裡面,有一個學生問子貢,孔子的學生問子貢,「孔子到了哪一個國家,為什麼這個國家內政的事情孔子都知道?是孔子主動去了解的,還是人家來告訴他的?」子貢說:「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聽到這裡,好像還是道理。可是我有感覺,有一次,應該是二O一七年,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會。我一下飛機,到了老人家的住處,他們也很慈悲,說:「老人家要出門了,一起去吧!」我這個鐵定要跟班的,抓住一切機會要當跟班才行。結果去是馬達加斯加的總統要見老人家,我去見了,總統還要請教問題,我突然想到了這一段《論語》的話,「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這些經典都活起來了。

  還有一次,坐在老人家住處的客廳,也是在巴黎,突然工作人員說了,有大使要來,要問內政問題,清場。除了翻譯人員,其他的人都清場,我們被趕出門了。所以就覺得能跟著老人家學習太幸運了,講得圓滿透徹,表演得也很圓滿。只要我們肯學,肯跟著他的腳步,要登堂入室,入聖賢君子的境界並不是太難,因為有很好的增上緣,很好的助緣,「有為者亦若是」,真有心,一定做得到。

  而剛剛這一首「師讚」,是我們一個同仁,他依他觀察老人家的一生,觀察老人家的心境、做人做事,寫的這個曲子。而對我們這一生從事教育工作,成德覺得這個曲子很有指導的意義。你看一開始,「胸懷像虛空一樣無邊」,當老師心量要大,愛心要夠,要像天地一樣的無限,普天之下沒有我不能愛的人,沒有我恨的人,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就像基督教裡面「愛的真諦」,後來譜成曲子,恆久忍耐,都沒有變心,不會因為他不接受我們就生氣了,「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慈悲。這個歌曲都提到,要用真心、要用智慧,當老師的人要悲智雙運。然後像春風一樣,讓人如沐春風,不能凶巴巴的,要像孔子一樣,「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即之也溫」,靠近他覺得很溫暖;然後教學為先,誨人不倦,你看都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最重要的要效法的精神;而且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不然都覺得我的看法很厲害,一有自己的看法,慢慢就偏掉了。其實聖賢佛菩薩沒有看法,沒有我的看法,有我就有我執了,他們是放下了我執,自性流露。所以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他們都是自性流露傳承下來,孔子契入了,所以他說「述而不作」,他「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所以我們學聖教的人明白了,原來不是孔子、不是釋迦如來拉著我們的鼻子走,他是引導我們順著自己的本善走,順著自己的自性走,不是他硬拉著、牽著我們走。其實真正依教奉行,一段時間之後就體會到了,真的助人為樂,真的行孝很快樂,跟性德相應,自己真做了,終身難忘。

  最後一句,「桃李天下,愛滿人間」,是我們在座所有同道,我們共同期勉自己的人生「桃李天下,愛滿人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首「師讚」也呼應了我們這一個多禮拜,剛好是八天,我們一個禮拜過一天,今天禮拜一了,我們整個上課的核心,孝親尊師的課。也看了兩部電影了,電影可不能白看,世間的人覺得看電影是消遣,教學的人看電影是啟發悟性的。我們看了「醫道」精華,看了「達摩祖師傳」。「達摩祖師傳」今天早上看的是吧?黃老師。

  黃老師:老師,還沒看。

  成德法師:還沒看,對不起,對不起。那是禮拜四要看,抱歉抱歉,我的時間跑得有點快了。我們可以就這八天的課程,大家可以談談自己的收穫體會,大家可以互相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當然,有問題我們也可以提出來一起探討。接下來,看哪一位同道要先來分享?假如讓我來點名,就有點太刺激了,這樣大家會緊張、會傷害細胞。我們請張老師。

  張老師:成德法師吉祥。看了那個「醫道」,自己也很快的就跟黃老師,就問這是實實在在的事情,還是只是一個電影?還有就是感觸到說,那個許浚大夫他之所以受到懲罰,是不是他已經跟師父約法三章了,為什麼他還是進宮去當御醫?這個是自己的體會,如果我們講話做到了,可能也不用經過那個逆境。是不是這樣子的看法,對嗎?

  成德法師:張老師,您說逆境是指說他……

  張老師:受懲罰。

  成德法師:來回一千次嗎?

  張老師:對。

  成德法師:首先,佛門講要隨緣,而我們聽這些教理,不能著在文字言說相。所以佛陀有說「依義不依語」,依那個義理,不能只是依表面文字上的言說。比方說,佛門說「燃燈」,那假如我們只執著這個言說,燃燈就點燈,忽略了什麼?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那個義理,那我們學著就變成著相了。比方說,有人聽了老和尚說世出世間統統都要放下,結果他就跑去找師長,「我工作也辭了,家庭、孩子我也不管了」。老法師說:「我叫你心上放下,沒有叫你事上放下,事上沒有障礙,事事是無礙的。」所以他聽要聽到那個義理,他不能著在事上。

  所以妳說,那他怎麼之後又去宮廷裡做御醫了?不是他老師叫他做心醫嗎?但是大家要知道,在那個時代,三積大師已經說了,整個醫書的完整,宮廷裡面是最完整的,能夠把這些國家裡面都有的醫書都能夠看、都能夠積累,那他不就再升一級了嗎?而他答應師父的那個是要做一個全心全意為患者的心醫。所以後來他另外一個師父,他另外一個師父是很喜歡解剖,是吧?後來不是去給了他一段話,後來他好幾天都睡不著覺,你們沒有看到嗎?他在那裡思考。後來他就去跟皇上說了,他要走遍整個國家每一片土地,要研究在這片土地上的中藥、草藥。

  那他為什麼還是要接受那一千次的懲罰?其實我們說「慕賢當慕其心」。我們去看,可不能看到他一千次之後,走到幾百次開始流鼻血了,然後最後是爬上去的,然後我們產生了一種感受,太可憐了、太苦了,這個別幹了、別幹了。其實我們要看到他的毅力、他的決心、他的慈悲。因為他沒有堅持,他的領導就不會重視,忽略了老百姓就醫的機會,忽略了老百姓的生命,所以他忘我,他堅持住了,他要透過這個機會,扭轉這整個惠民署惡劣的風氣。所以當他倒下去了,做完一千次倒下去了,你看那個御醫馬上說:「我要再增派兩個御醫去。」是吧?然後又有一個人說:「我也願意前往。」他說:「照准。」那就轉過來,而且他說:「只要不收受費用,我開放,可以幫老百姓看病。」因為他是御醫,他可以決定這些政策。你說沒有那一千次能扭轉嗎?所以這個許浚大夫他其實是很清楚,要扭轉這個風氣可不容易,所以他是用他的堅強意志,震撼了他的領導御醫。

  張老師:感恩。

  成德法師:所以我們沈慕羽老先生也震撼了不少人,是吧?包含當時候的官員也被他震撼了。所以我們華教能延續下來,也不是偶然的事情。我們接下來請廖校長。

  廖校長:我的恩師成德法師,還有我的同道也是我的恩師,李校長,還有黃班長、各位學長,大家下午好。蔡老師,對不起,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沒關係,習慣就好。

  廖校長:剛才聽到成德法師的分享,說做老師可能和前生這一種緣有關係。相信應該是,我本來有兩條路走,一條是做警察,一條是做老師,結果很順其自然的選擇當老師,無怨無悔的為後代做這個教育的工作。我非常感恩,因為當做校長做到一半了,整個做校長的時間大概是二十三年,在一半中途的時候,當李校長他們帶領的全國校長職工會,推廣《弟子規》傳統文化教育,從中讓我受益良多,就把傳統文化帶進來兩所學校去推行,也影響了身邊的一批家長。本來以為退休之後可能會輕鬆,不用再負起這種責任了。我們巴生成立了巴生《弟子規》教育中心,本來我是當顧問的,後來退休之後又改選,怎知道他們把我擺上會長的這個職位,又把我綁住在會所。目前雖然不能夠進行教學活動,網上我們是有一些互動,這個相信成德法師,也是一種因緣來的,跑不掉的。

  成德法師:對,該幹的跑不掉。

  廖校長:這幾年看到淨空老法師和他的老師那種緣分,我非常崇拜李炳南老師,他也是走這個教育的路線。這麼多年他到台灣,三十多年,住的地方是小小的地方,然後一天只是簡單的用一餐,非常節儉,他的薪水大部分都是拿去捐做公益,這種精神是很難得、很難找。我看到李炳南老師他送淨空法師去出家的那一幕,真的是他心中很不捨。所以我們在生活上,如果遇到一個很真誠老實要學習的學生,應該都要想辦法去成就他們。現在因為一個老師他教了另外一位學生,那位學生真的了不起,能夠到世界各地把所學的讓更多人受益,甚至對宗教和平做出很大的貢獻。我們希望我們的所有同道,大家都發心,繼續走傳承傳統文化的這個工作,因為這個社會太過需要這種傳承。假如我們還是每天沉迷在政治,或者社交媒體,也是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把這種時間拿來提升自己,多提升自己的德行、修為,那麼希望我們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夠幫助到我們的後代子孫。謝謝。

  成德法師:謝謝廖校長。他幸好當了校長、當了老師,不然很可能上千人、上萬人聞到《弟子規》的因緣就不一樣了,幸好我們廖校長選擇了這個教師的路。他也感觸到,當老師能教出一個好學生,這個對社會的貢獻很大很大。就像我們華教的歌曲「一顆種子」,教好了一個學生,他就是一顆種子,這顆種子繼續發展,可能變成一片森林,可能會庇蔭到全世界。所以李老師教了很多學生,其中一個學生——師長,你看他利益了多少人?甚至於其他的學生,像果清律師,在律宗、在佛教界,那都是泰斗;在藝術界,江逸子老師,真的可以是無人能出其右,現在在整個藝術界。

  所以當老師,李炳南老師是我們的好榜樣,他老人家是「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都是這種犧牲奉獻,薪水都是布施出去的,生活非常的儉樸。他的學生後來處理他的衣物都流眼淚,那衣服都是補了再補的,襪子補了再補的。我們也傳承李老,傳承我們所遇到這些好的老師、好的因緣的精神,我們珍惜跟他們的緣,把這個精神傳下去。

  就像我們廖校長剛剛有提到,我們李校長也是他的恩師,因為李校長他們帶領校長職工會,這個是太重要了,帶領那麼多校長都來弘揚傳統文化,弘揚《弟子規》。成德相信,這個會影響幾代華人在馬來西亞的人生。所以佛門有五十三參,我們人生會有很多善知識,看到他們的優點,我們就期許自己,把他們的優點傳承下去,這個叫「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我們再請丁老師,謝謝。

  丁老師:尊敬的成德法師,阿彌陀佛。尊敬的李校長,還有王班長和各位組長、各位同道,謝謝。有點緊張,誠惶誠恐的。本來準備要講的,成德法師說「給十分鐘」,那緊張延續又十分鐘,很緊張。

  成德法師:對不起,對不起,罪過,罪過。

  丁老師:沒事沒事,我覺得這個是對自己的身心很好的一個鍛鍊。首先我非常感謝這些年來,成德法師一直都在背後。坦白說,不是發牢騷,就是講出我一些比較心裡的話。記得當初,很激動,會哭,但是,就是成德法師要我們很有勇氣面對自己,誠實。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

  丁老師:我記得在馬來西亞,成德法師最後一次送給我很多書,我那個時候很開心,好像有一種肯定,原來這也是責任的承擔。過了好多年,我終於想通了。抱歉。因為之前跟隨恩師老和尚,很難得我們接觸到佛法,可是發現真的是如師父上人所說的,我們用功不得力,我是被老和尚這樣子的講過。我也是有點心不甘情不願的,念佛就好了,為什麼跑回去學傳統文化?可是發現原來自己真的是很缺這一塊。可是真的當我們慢慢的在新加坡,那個時候,蔡老師(成德法師)很多次的在新加坡主辦的那些講座,卻讓新加坡很多善根深厚的老師、家長、校長、教育界的同仁,掀起了很大的震撼,所以我們才會成立了這個促進會。成德法師當時也很慈悲,答應做我們的顧問,那個時候覺得是信心滿滿的,做了做了也滿順暢的。可是到了一些年,突然間法師出家了,突然間一出家,鍾茂森博士也出家了,一下子我們會發現好像被遺棄的孤兒,真的。我現在其實了解,就是覺得我在新加坡好不容易打開了一扇門,讓人家進來學習傳統文化,但是我們都不可以講佛教,所以就很開心有這麼樣的一個鍾博士是我們的顧問,蔡老師也是我們的顧問,當時大家都很信。人家不是因為相信我,也不是因為相信我們傳統文化促進會,是因為有蔡禮旭老師、有鍾博士,還有就有請到陳老師來到新加坡,所以其實所有的這些都是你們給著我們的力量。

  不過一下子你一出家,我心裡面就……我們當時每個人都不敢再談這個問題,而且我下面還有很多的義工,他們都說:「我們的孩子如果都學傳統文化,會不會到最後全部出家了?」真的有這樣問我這個問題,我都不會回答,我就說,其實我們心裡面不是對佛教的動搖,而是說原來儒釋道是三個根,到最後我們就得到了,其實蔡老師選這樣的一條路,真的佛菩薩安排。我自己也會觀自己發現,也不是我,就好像李校長所說,這丁雁也不是老師,也不是科班出身,怎麼當我一說哪裡有傳統文化的課程,新加坡的都是教育部的同仁、校長,他們都會非常的信任?最難得就是,其他很多團體都很想進入新加坡的學校,可是為什麼我們這個團體他們會這麼的信任?而且都不是普通的鄰里學校,都是那些在新加坡比較有聲望的、有名的學校,他們原來老師們對傳統文化是這麼樣的渴望。

  然後我的問題就是,這些年走下來我發現,其實我記得蔡老師當時說:「丁雁妳也不錯,妳也可以應該出來講。」那個時候我不懂,成德法師還記得嗎?我說:「我做幕後就好,我做事,我護持。」這個是很堂皇的理由,可是走了走了到最後,當我們不停的請很多老師來講課,或者提議,發現他們講的是有道理,可是跟我們蔡老師(成德法師)、老和尚那些講的有相矛盾的地方,可是他們又是德高望重的教育界的前輩。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我好像搬他來砸自己的腳。所以在這樣的話,我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勉為其難,那個時候也很難得,雖然蔡老師出家了,但是我還是不斷的去找漢學院,去跟周泳杉老師學,也跟很多,都沒有離開過,但是就是給自己的力量繼續往前走。我看李校長就最知道了,幾乎你馬來西亞每一次開辦的課程我都要支持,因為其實我需要力量。

  但是我也發現,我很相信成德法師今天所講的「阿彌陀佛是老闆」,是什麼,我覺得真的是這樣。不是我特別有能力,我發現我需要做的時候,我轉過頭來,我發現很多人,所以這一次我有六位同道,我們在一起很用心的義工,他們卻很認同,而且當我倒下來的時候,他們卻願意去承擔。而且我覺得這樣的走法、這樣的做法,就是佛菩薩在安排,就是文武周公在默默的加持著我。

  我記得我第一次上去講,其實本來講之前我都很相信自己,可是當我一上去講的時候我就發現,我的成長跟需要差距太大。我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我的成長這麼慢,而需要又這麼多?那麼,我也很同意成德法師所說的「圓人說法,無法不圓」,不是因為這個人講得有多好,是因為那個當機者他用真誠心,卻體悟到比我這個講的人更好。確實是這樣。所以回過頭來這三四年,我從第一次開始嘗試著,還好很難得,周泳杉老師很慈悲,把《弟子規》的科會,他把他作的科會給我。我第一次講了之後,我自己就發現,我這個深跟淺,就是深入淺出的能力很缺乏,這是第二個問題。

  因為在新加坡,這個國家是很特別的一個國家,在東方人來看,它是一個很西化的國家;在西方國家來看我們新加坡,是一個很東方的國家。而我們的下一代是在這樣的一個國度裡面成長,是很不容易去感覺到文化的那種對他們的身心有多重要。我也不敢說,為了要迎合他們的口味而,好像成德法師昨天的課程有講到,你得要先以欲勾牽,但是我們一勾牽得過度,哪裡難免有點不妥,所以也怕自己會墮五百年野狐身。我覺得責任很重大,所以就這兩個問題請教成德法師。有什麼讓大家,不好意思,對不起,就是這樣子。謝謝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謝謝,謝謝丁老師。成德當時候學佛二三年了,到了新加坡去拜見師長,當時候師長剛好是住在新加坡,但是那幾天剛好出去了。我是去十天,結果老人家第九天才回來。我都去辦公室每天看看有沒有奇蹟出現,我們丁老師當時候就是在辦公室服務的,所以我們是老朋友了,她還是我的前輩,當時候她們也很照顧我。

  我在聽她分享的過程,也是滿有感觸的。她首先提到,學大乘佛法、學念佛法門,老人家說要學傳統文化、要扎根紮根,當時候我們還會想,不就念佛就好了嗎?其實我們想一想,聽老師的話容不容易?不容易。聽自己的話比較容易,有時候聽自己話還給自己找很多理由,而且找的還是佛經的理由、經典的理由。那你說老師還有時間跟我們抬槓嗎?那老師只能說:「好好好,好好好。」

  所以我們在師長旁邊也在觀察,有同修觀察說,比方說有一個人要去請教師父問題,他還跟人家說:「不用問了,老和尚都說好好好的。」他的觀察錯了,他害死人了。去請教師長,老人家會說「好好好」,是老人家清楚他都已經自己決定了,只是讓我背個書而已,老人家看我們的心看得很透,所以就恆順你了,「好好好」。假如是真正要請教,老人家絕對會針對我們的事情給我們指導。我自己的體會非常深刻,只要我們是真正真心請教,老人家沒有不指導的。不是我這樣,任何人,老人家真的是普賢行表演給我們看,「禮敬諸佛」。

  年輕人,二十來歲,我舉個也是真實的例子,一個孩子二十出頭,在澳洲念書,結果父親病重,臨時傳來消息,他馬上要飛回去了。飛回去以前,來跟老人家辭行,把這個情況一講,老人家指導,「趕快最快的速度回去,好好念佛」。有這兩句教導。當時候我聽到這個個案很感動。第一句,「趕快回去」,教導年輕人什麼?人生第一重要的行孝,其他的都排在後面,你現在有學業先放下,趕快回去照顧父親。第二,「好好念佛」,指導什麼?人生這些禍福都跟業力有關,念佛是最好消業的方法,「萬德洪名,能滅眾罪,果能一向專念,自然垢障消除」。我們至誠念,迴向給父親,那個效果很感應。結果病得很重,他回到身邊,至誠念佛,後來他的父親病情就緩和下來了,這個也是很感應。所以修道路上得老實聽話,因為善知識會洞察我們修學所產生的問題點。每個時代的問題點不一樣,因為社會在變。

  我們去觀察,印光祖師是佛教的高僧,可是他印最多的書不是純佛教的經典,他印最多的是《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都不是純佛教的書。這不是給我們表演?不要著相,不要著一個佛經的相,要應眾生的機。而且佛也沒有說他說的才是佛經,他有法印,你只要符合了這個法印的都是佛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講得很清楚。所以印祖表演給我們看。接著老人家開出了《弟子規》。印祖那時候為什麼不開《弟子規》?為什麼是老和尚這個時候開《弟子規》?這個我們要看得明白,才學得到東西。印祖那時候的人還懂得孝親尊師,到我們這一代不懂了。我記得,我當時候剛在深圳,給幾個小朋友上課,小朋友分享:「我今天才知道做人要孝順。」小孩的言語是最直白的,你沒教他不懂,人不學不知道、不知義。所以印祖那個時候為什麼都強調敦倫盡分?你不能學高了,你沒有做人的基礎,每天造業,怎麼去作佛?不可能的,人道做好了,佛道才能成。所以祖師們、老人家的教誨,我們都要去體會他們的慈悲在哪、智慧在哪。

  在這裡也要跟我們丁老師懺悔,讓她流了不少眼淚。我應該出完家先跟她打個電話,叫她don't worry,be happy(別擔心,高興點)。因為我自己,剛剛也跟大家說到了,我不是遇到老人家、不是遇到佛教,那我現在就做生意去了,甚至有沒有活在這個世間都很難講了,那是佛法救了我,不只救了我的慧命,我的身命也是它救的。那現在佛門弘揚佛法講經的人少。其實老人家在很多年前就有點了幾個學生的名,說這些人以後要出家。很有意思,我都是聽別人講的,他們說,「師長什麼時候說的,你們都要出家的」。我聽了好幾次。但是我雖然不在場,我知道老人家的用意,不是說要很多人出家,但是要表這個法,「棄位出家,苦行學道,作斯示現,順世間故」,總要有幾個人表演一下可以出家。那你們就表演在家,我們分工合作,都沒有人表演出家也不行。因為老人家對眾有講過幾次了,後來我也有跟老人家提,老人家說:「好好,看機緣、看機緣。」那是剛好到了二O一八年初,那時候提,老人家有同意了。我現在想一想,出家還是很重要的。為什麼?因為我現在主要的任務是英國漢學院,結果學生都是女眾多,我假如不出家,也挺難帶她們的;現在出了家,好帶,她們都是佛弟子,要恭敬三寶,人難免要著一個相,是吧?我覺得這個還是佛菩薩安排。

  自己畢竟,從緣起,從因緣來看,跟傳統文化緣分還是比較深,我也不能出了家拍拍屁股走人了,這個不是很負責任。但是自己也有考驗,出了家之後,身體一直不是很平穩,所以也是有挑戰,慢慢調過來了。當然一切事不離因果,身體為什麼不好?熬夜太多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自己沒有好好做。孝親尊師是大根大本,從哪裡做起?不熬夜。所以諸位同道,我們從今天開始不熬夜,大家一起共勉。所以調整過來了。

  這一次也是感謝李校長,感謝我們文化中心給成德這個可以向大家學習的機會。我們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其實看到大家非常歡喜。我們都是有,這個在大陸講叫革命感情,我們曾經為了這個傳統文化復興,走了十多年的路。現在回想起來,李校長到我們廬江去那個影像我都還浮現在眼前,很清晰的,我們廖校長也去了,還有王校長,印象都很深。我記得我們彭校長當時候參加完回來,二OO七年我們就辦了第一次教師培訓,當時候彭校長上台去就說了:「有一個地方,你們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他還幫我們宣傳了,說那裡的饅頭很好吃。所以大家一同走過那麼多路,感情很深。而且我們是主伴圓融,分工不分家,現在英國漢學院是我主要的工作,但是你們也不能說英國漢學院跟你們沒關係,你們好好教,把學生送到英國漢學院來,我們是同樣都在配合。我有一點點心得,大家不嫌棄,我也有機會就供養給大家,大家互相護念,依眾靠眾,善友為依。丁老師剛剛流眼淚了,這個就代表成德有點失職,對她們的關心不夠。

  她又提到,其實經驗是很可貴的,她也邀請過一些滿有名氣的老師,也很有能力的老師,但是發現見解不一定相同。可是我們不能是依循哪個人的見解,所以佛要滅度以前,在《涅槃經》裡面提到「四依法」,第一個就是依法不能依人。我也曾經遇過,同仁、同修、社會大眾,一見到我,第一次見面就說:「蔡老師,你講什麼我都相信。」他很激動。我說:「你別害我,我講的跟師長老人家不一樣、跟經典不一樣,你要提醒我。」我們都是成年才學的,雖然在因緣當中有一點名氣,說實在的,人怕出名豬怕肥,名也是福報,我們享了很盛的名,可是自己的德行不到位,福報一直在折損。

  所以大家冷靜,我自己也是看過來,自己跟別人險象環生。老法師,大家注意,九十歲前後多次提到,「跟我十幾年、二十幾年的,在財色名利面前過不了關,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不是從小學的」。大家看看歷史,那些考上功名,最後變成奸臣的讀書人,也是從小學的,他們在那麼高的名利面前,他也立不住。而我們這一批人不是從小學的,現在的財色名利不輸給古代,所以挑戰是不小。為什麼老人家一直說要辦一條龍?不是從小學的,要抵過現在的財色名利太難了!所以佛菩薩慈悲,知道我頂不了,把我放到了蘇武牧羊的緯度了,每天可以看到羊,然後人家找不到我了。我現在假如在台灣,還是在大陸,每天一堆人來找我,我就淹掉了。所以佛菩薩有智慧,把我調遠一點,人家找不到我,我才能靜下來學習,不然我們根基不夠。

  所以我們丁老師的善根就是她相信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真的佛菩薩慈悲,祖宗都在調兵遣將,我們把心用對就好,不要有壓力、不要擔心。師長也說:「佛菩薩、祖先承擔,不是我承擔。」這一段法語非常精彩,這是前年二月十五號老人家談到。我再請黃老師發給大家,這是內部資料,大家參考,會後我再發給黃老師。那時候老人家已經九十三歲了,結果談一條龍重要談了快一個小時。我聽完又很激動了,一結束,大家還在那裡把椅子歸位,因為老人家九十三歲,氣力沒有那麼夠了,我們都是圍在身邊聽的,其他的人去放椅子了,我一站起來,我就激動的跟老人家說:「弟子願意承擔。」一條龍很重要。結果老人家眼睛炯炯有神看著我說:「不是你承擔,是佛菩薩、祖先承擔,你只要把心用對就好了。」這句話對我恢復健康非常有幫助,因為我壓力沒那麼大了,不是我承擔,佛菩薩、祖先承擔的。然後我變得很簡單了,簡單在哪?簡單在我只管一件事,用對心。我觀照我的心念,我的心念有沒有跟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我就管這個事就好了。你也要管人,你也要管事,我只要把我的心管對了,我去處理事,事就會對;我去跟人溝通,就會往好的方向發展。我一下變得簡單了、輕鬆了,不搞複雜了。

  所以老法師有智慧,一句法語就讓我們得清涼,是我們肯不肯受持這個教誨。老人家很慈悲,知道這條路不好走,他老人家說:「我最佩服孔老夫子的八個字。」我跟大家保證,任何祖師沒講過這個法語。「我最佩服孔老夫子」,老人家慈悲,就怕我們忽略了孔老夫子這一句最關鍵的教誨,「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而只要沒有重視這八個字,路鐵定走偏,他會相信自己的看法。我們還沒入聖賢境界,還沒有證阿羅漢,不能相信自己看法,一相信了,我發明的,我的理論,我的看法,很可能就把人給引偏了。而我這十八年走下來,我所看到的,不是我們這一輩,我的上一輩,只要他覺得他能指導人家修行、修身,他是老師了,這個心念一起來,沒有一個不偏的。

  所以孟子講的真對,人皆好為人師,我們的傲慢心很容易起來。四大煩惱常相隨,佛門講了,我見、我愛、我慢、我痴,這個煩惱瞬間就上來了,遇緣起現行,一不覺察,慢慢慢慢我們的心態就被它拉偏了。我們都不是從小扎根紮根的,自己還有很多習氣,都覺得自己可以指導人家走上解脫,那不是已經沒有自知之明了嗎?我們能夠依止明師、依止過來人很重要,我們還不是過來人,就說自己能夠帶人家走上解脫,那不妥當。《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說:「從明師受戒」,明師是已經成就,修行過來了。所以菩提道上岔路很多。

  丁老師後來自己也上場了,這個叫請佛住世,請別人,求人難,不如求自己,自己先帶動。我相信丁老師自己站上去了,可能她身邊有不少人也被她帶動了。這個時代求人不容易,求自己,自己先以身作則。而且她一跟大眾分享,她剛剛說了,她說到需要跟什麼?

  丁老師:成長。

  成德法師:成長跟需要,感覺好像跟不上,大眾的需要跟自己成長好像有點跟不上。

  丁老師:差距很大,成長太慢了。

  成德法師:她這個體會特別可貴。妳不要擔心,佛菩薩都知道著,妳把身體借給佛菩薩、祖先用就對了。我們不是真的能講課,靠的是至誠感通,身體借出去。其實我跟大家這樣分享過來,大家假如覺得還有一點點受用,那個不是我能講的,其實結束之後我也不知道我剛剛講什麼,都是很相信佛菩薩會加持,當場就有那個靈感,那都是靠加持的,不是我自己的能力。所以李炳南老師就是傳給老人家最重要的四個字,「至誠感通」。

  而且丁老師的心得也跟《禮記.學記》講的非常相應,「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還不夠,「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所以我相信現在我們丁老師沒有時間打妄想,一有時間她就開始學習了。所以這個也要感謝大眾對我們的增上緣,我們沒有這些任務,也很容易打打妄想,做做白日夢,現在任務逼著我們,沒時間。

  而且我們真的,最重要的不是說你背過多少經、你聽經聽了多少年,是我們的心境有沒有提升。我們看穆罕默德,他也沒有讀很多書,可是他可以講一部《古蘭經》;六祖大師不識字,可是他契入那個心境,他可以講一部《六祖壇經》。我們真正能夠時時念念為人著想,這個叫世間第一等的學問。我們能這樣存心,你去看經典,很能體會聖賢人的心境,他講這個話的意境你很容易體會到。我們只是知識很豐富,可是心境沒有提升,有時候也不相應,你哪怕念著這個經句,沒什麼攝受力,因為跟我們的心不相應。所以老法師有講,有的人講課,人家走出那個教室,味道就沒了;有的人講課,人家走出那個教室,一個禮拜還在想著他講的話。老人家說最關鍵的是他就是在力行,他娓娓道來,都是他的心境,那個攝受力強。

  所以大家有沒有聽過許哲女士分享?她一句經句都沒有吧?她有沒有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沒有,可是她的話印象深刻,「我不用照顧我自己,老天爺會照顧我。我都照顧這些老人,二十幾個人,他們缺點米我給他米,他們缺點油我就給他油」,講話很樸實。結果她照顧的老人都比她小一二十歲、二三十歲。她那種笑容、那種天真讓我們印象深刻,是吧?你看一百歲的人笑起來像個小孩一樣,臉上都沒有社會那種人與人之間的機心,勾心鬥角都沒有,一點痕跡都沒有。所以事實上我們能感動大眾,主要還是我們放下了多少習氣,放下了多少名聞利養。所以丁老師不要擔心,至誠感通,Don't worry(別擔心),妳worry反而感通不了,加持不上。

  然後先以欲勾牽,這個欲我們要理解是眾生現在最急迫的,不是說他的欲望。當然有時候可以順一順,但其實最核心的是他最需要的。你不能現在一開始讓他接觸傳統文化,然後你要為往聖繼絕學,他鐵定接受不了。他現在心中有千千結,你給他講這個,他怎麼聽得下去?所以先以欲勾牽,首先去了解每一個人現在最苦的是什麼,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現在自己個人,甚至於他的家人,身心有問題的不少,身體的疾病,心理憂鬱症;再來,家庭裡面夫妻相處、父子相處、兄弟相處;包含整個社會工作裡面,人際相處的困擾都不少,這些他假如沒有學經典,很難解決。「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他得有智慧才能解決,可是我們要透過經典學習,深入經藏才有智慧。所以我們也要做眾生聞到傳統文化、聞到祖先教誨的增上緣,雖然現在疫情,我們也可以線上跟大眾結緣。

  也請丁老師再代成德向我們那些老朋友問好。謝謝。不知道有沒有回答妳的問題?

  丁老師:有,非常有,謝謝,謝謝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所以妳給大眾其實就把五倫八德講清楚,但是妳先以現在最急的、最普遍的這些問題先去談,他就覺得是他需要的。

  丁老師:對,好。

  成德法師:好。

  丁老師:謝謝,謝謝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謝謝。我們再請最後一位馮老師。

  馮老師:阿彌陀佛,成德法師吉祥,校長還有各位學長吉祥。是繼續分享那個「醫道」嗎?

  成德法師:都可以,都可以。

  馮老師:都可以,好。其實「醫道」這一部戲,學生也有自己上網找過,不是精華的,然後看一集已經差不多要一個小時。之後有機會看了精華,自己做了一個比較,原來就是有老師的指導真的是很重要,時間上面就是節省了很多,然後也馬上看到重點。

  這部戲其實學生看的時候也流了不少淚,都很感動,有很多部分。最令學生震撼的就是,當許浚大夫他在解剖他師父的身體的時候,其實這一段是在,學生已經看到了他們兩個的關係,不只是師徒的關係,他們親密的關係已經提升到像父子的關係了,因為師父很注重徒弟他的生命安危,學生也是同樣的。還有當許浚大夫他要解剖他師父身體的時候,他第一個反應是不願意做的,因為這麼跟他親的人要去割他,不只是一刀,是要把他的內臟全部剖開來看,就是有一個不恭敬,第一個念頭應該是不恭敬,就是對他的師父。但是,他可能是過了許久,他也看過了師父給他的遺書,他就明白了為什麼師父要把自己的身體交給他。他師父其實不是馬上一刀就死,是血慢慢流、慢慢流的,那個痛真的是不可以想像的。師父的這分用心,其實就是要造福後世的人,因為那個時候他們在醫學方面根本就是靠著猜測,還是推測去醫治病人的,他們是完全不知道肺是什麼形狀,或者是胃在哪裡,正確的地方都不知道,所以他的師父就有一個這樣奉獻的心,就是把自己的身體交出來了。

  到許浚師父他可以下刀了,去解剖他師父的身體,當時候他頭腦裡面只想著一句話就是說,這是讓師父永生的方法。這句話好像變成了一個力量,他就敢去做,沒有其他的念頭了。這句話學生的體會就是說,他的師父已經在他的心裡面了。

  然後就是解剖過後,有一幕就是許浚大夫他就脫下衣服,把衣服蓋在已經解剖過的師父的身上,然後他定下來,定下神之後,他的手才開始在抖,在發抖。這一幕學生還沒有體會到很深,可能那時候許浚大夫他很冷,或者是他還有其他原因,學生還沒看懂這一點。

  許浚大夫他解剖了師父的身體之後,其實他會將要面對的問題是有很多的,其中一個就是他怎樣去跟他師父的家人交代?因為這個是師父跟他之間的約定,或者是一個信任,但是其他人可能不明白。許浚大夫他看得出,明白師父要交代他的東西,他就以大局為重,他做了。讓學生想到這一幕其實就是要提醒我們,不管我們在學習聖賢教誨,要做老師的,可能有時候會被人誤解,我們就要以大局為重,不要因為人家的一個小批評,或者是家人的一個不認同的眼神,我們就放慢腳步或者不去做。

  學生今天也抄了很多筆記,真的是獲益良多。也謝謝成德法師,還有校長,還有大家的分享,也給了學生很大的支持。因為學生也是學佛、學儒不久,面對的問題跟困境也是很多的,每當想要放棄的時候,就聽聽老法師的經、成德法師的經,這樣子就熬過去了,今天不可以就明天再來。分享的時候,學生也是會緊張,但是緊張又怎麼樣,但是還是要做、還是要講,如果不講,就是這三個星期就白過了,時間就過去,然後也沒學到東西。

  好,學生的報告就到此,如果有講得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原諒,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好,謝謝馮老師。她體會很深,這三個禮拜的收穫就看突破多少、放下多少。我們傳統文化的學習重實質不重形式,不單是說筆記都抄了多少本,更重要的是本來放不下的放下了沒有,本來會緊張,現在能把正念提起來。剛剛跟大家說,從理上講不離心性兩個字,我們現在在這個境緣,是隨順緊張妄心,還是定住,提起正念,然後真誠去分享?聖狂之分就在這一念,就在念頭上下功夫。

  她也提到在當前的生活、處世、工作也會有一些挑戰,但是我們相信有佛法就有辦法。剛剛一開始也跟大家說,世間好話聖賢、佛菩薩都說盡了,說得很圓滿,一定有解決的方法。我們真的想不通了,我們有善友為依,大家在一起討論,不擔心。

  而且甚至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經驗?比方說我們念念佛,比方說讀讀經,心靜下來了,本來在糾結的事想通了。所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所以有問題不要先急著問別人,自己先整個靜下來,或者用經典、用師長的教誨來思惟,有可能自己就想通了。如果還是想不通,可以把問題的關鍵字打上淨空老法師,搜尋一下,可能老人家之前有解答過了。假如這整個幾個步驟都還不行,那我們就可以團體,都是依止老人家教誨的,用老人家教誨一起來討論。最後還討論不出來,那可以email給成德,成德出一點力。再不行,我會幫你們再往上請教。

  這個「醫道」是真人真事改編的,不是想出來的。而且這一個導演非常有心,韓國有幾個片子拍得特別好的,「商道」、「醫道」,還有「大長今」,都是他拍的,好幾個系列,雖然這個社會現在財色名利很厲害,還是有這種一心為社會的人。他這個片子好像有五十幾集,所以也怕大家工作比較忙,我們有這個精華。但是精華畢竟有點太精華,所以我們有同仁把它剪成十二集,十二集還可以,大家吃飯時候有空看一下,化整為零,可以看一下,我們再把這個鏈接發給大家。

  我感受我們馮老師,包含剛剛我們張老師,她們分享到「醫道」特別可貴,感覺她們的心很細,看這些劇情看得很深入。其實每一個劇情都跟我們有關,比方說,許浚大夫走了一千次,那跟我們有沒有關係?有。現在教育界有沒有不妥當的風氣?怎麼辦?顯正破邪,我自己要把對的做出來。那他這一段不就教到我了嗎?不止在教育界是這樣,我在家庭裡面,我在任何的緣分當中,我們不指責,我們見義勇為,被我遇到了就是我的責任,我自己正己化人。這是剛剛張老師的分享其中一段。

  另外一段,他要做心醫,他發了願,過程也會有挑戰,同樣的,我們發願為往聖繼絕學,我們這個初心不能變,初發心成佛有餘。

  事中都有人生的道理,馮老師她看到了這個解剖,甚至於這整個劇情裡面,柳大夫去處理瘟疫,就交代許浚不可以過來。你看,像父子一樣,希望他不要有生命危險,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寄望於他。但這個學生也有他的執著,性情。結果最後他自己也說了,我就是喜愛他這個性情,擇善固執,認為對的事,再難他都不會退縮,這樣的人格特質能成事。可是我們想想,師徒如父子,讓自己在自己父親身上動刀,這個實在很難,那種情義,覺得做這個動作做不下去。而且古人對於父母或者對於他人的遺體,都是非常非常尊重的,這個叫大體,要尊重。

  其實這也算許浚大夫人生過程的一個考驗,不能執著,連身體都不能執著,要看得更深、看得更遠,一有執著,事情做不成。所以他最後用什麼念頭把這個執著轉過來?這是讓師父永生的方法,以一個更高的意義,把自己這個很難割捨的一種痛苦放下。雖然在那個過程他的理智讓他完成了這個任務,但是畢竟是父子的感情,師徒如父子。

  這個師徒如父子典故在《論語》,孔子說:「回也視予猶父也。」所以中國人的說法都有典故的,一個成語、一個說法都不是偶然的。師徒如父子是從《論語》裡面,孔子就感受到了,顏回把他當自己的父親一樣尊重、愛護。

  所以真正能放得下,才是真正的恭敬他的老師。真正的恭敬在哪?聽話,依教奉行,才能配合老師對於這個世人的慈悲,把那個醫術更提升,藉由他這個犧牲更提升,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這跟後面他把那個貴妃弟弟醫好病有沒有關係?有關係,假如沒有他師父的犧牲,他後面沒有辦法把那個貴妃弟弟的病治好,因為這麼重要的人物也是胃癌,但是提早發現了。這個在精華錄裡面沒有,在十二集裡面有,我先打個廣告。

  這個片子裡面做人做事拍得很細膩,五倫關係都拍進去了,大家可以用心去看。我是挺佩服我們馮老師看得特別深入,你看她看到每一個情景,許浚把那個衣服蓋在自己老師的身上,你看那種心境,蓋完之後,畢竟那種感情太深了,一下子那種情感一上來,壓制不了,你看他手都發抖了。雖然完成任務了,但畢竟他還是覺得自己在自己的師父身上動刀,他也是很難受。然後那種難受、那種悲痛,他在那整個過程是全神貫注,他要讓師父永生,可是執行完之後,他這些感受都上來了,所以他才會發抖,那個是很複雜的感受。

  也確實後面柳大夫的兒子、太太針對這件事非常不理解他,責怪他。所以人在這個時代想要為傳統文化奉獻,也會有受到很多人的不認可、誤解、批評。我相信我們李校長、廖校長走到現在,那也是吃了不少這種侮辱,但是每個人只要繼續走,都會遇到的。所以孔子已經給我們做心理建設了,所以孔子很有智慧,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理解你,你不難受,家裡人有可能不理解你,很可能教育界的人不理解你,甚至於跟著你幾年的人突然不理解你,你也要能接受、包容,不然就卡住了,不然就在那裡很傷心、很難過,沒有辦法往前。

  謝謝幾位老師的分享,我們今天就先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