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師資扎根培訓班  成德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21/1/9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55-192-0002

  諸位同修,大家早上、中午、晚上吉祥,阿彌陀佛!我們每一次見面就是過了一個禮拜了,所以這個不是是日已過,這個是是週已過,我們對時光、對命光都要很珍惜,我們要利用這個有限的生命,來恢復圓滿的智慧德能福報,恢復無量光、無量壽,那這個是最有意義的人生。

  就像上一次跟大家有提到,夢參長老他有一次開示的時候說,人把人生的最後一刻看清楚了,再來經營人生就很不一樣了。因為人生的最後一刻,連身體都帶不走,身外之物就更不用說了。所以佛門講,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而人假如沒有看清這一點,都在追求身外的這些財、色、名、利,其實都變成累贅了。到了晚年,老者戒之在得,患得患失。所以「三時繫念」說,「諸苦皆從貪欲起,不知貪欲起於何」。人世間的苦,用三個字來講,就是求不得。有這個貪求了,煩惱就接著來了。那小時候比較單純,沒什麼欲望,所以科學家說平均一天笑一百八十次。成年以後,平均一天笑七次,那等於是貪欲在不知不覺當中增長了。那貪求了,求不得,苦就產生了,所以這樣的人生那是愈活愈笑不出來。我們人生是追求快樂幸福,那可不能走錯路了,不止我們不能走錯路,我們的孩子也不能走錯路,我們的學生也不能走錯路,孔子說「見義不為,無勇也」。所以認識我們的人,我們可以說上話的人,那也不能讓他們走錯路,這是道義。

  我曾經也面對學校的老師,我請問他們,我說請問你有把握你的學生不會得癌症的,請舉手。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請問你有把握你的學生不會得憂鬱癥的,請舉手;請問你的學生以後不會離婚的,請舉手;請問你的學生以後能把他的孩子教好的,請舉手;請問你的學生以後不會犯罪的,請舉手。大家看,現在法令,未成年人犯罪,從十四歲已經調到幾歲了?十二歲。剛剛那幾個問題,只要有一個出現了,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的人生,就比較難幸福了。

  我們的孩子跟下一代學生面對的社會,可能比我們還複雜呢!所以曾經跟一百多個校長,還有幼兒園園長,那一個課程都是一把手,幼兒園跟學校的一把手,他們來做傳統文化的研習。那主辦單位請成德擔任四節課,六個小時的課。我就想了一個題目,叫「做孩子一生的貴人」。因為我一想到,每一個都是校長,請問大家,這個校長背後會管多少學生?他假如當了十幾年、二十年校長,少則幾千,多則上萬,甚至十幾萬都有可能,大的學校四、五千人的,有哇。而一把手,我們在大陸說的「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說一不二,他有那個位置、有那個權力,他拍板。那提到「做」,做孩子一生的貴人,做,什麼時候做?其實我們隨時隨地在影響小孩,不只是一言一行,連我們的念頭跟情緒都在影響。我不知道,諸位老師你們自己回想一下,小的時候你一進門,爸爸媽媽的情緒如何,你知不知道?你都不用問吧,你就知道了。他都沒有一句話,我們都知道了,都受影響。所以這個教育三大塊,言教、身教,還有一個是境教,環境的教育,環境隨時隨地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自己回想我母親,沒有講過一句情緒的話,一句戾氣的話都沒有,她不是沒有情緒,她情緒真的有了,她不講話,她不會「啪」一句罵人的話出去,不會,那這家裡的氛圍就比較安定了。所以我們看這個「安」字,上面一個蓋子,像房子的屋頂,底下有個女子,代表一個家的安定與否,女人佔了很重要的位置。這個是孔子講的,孔子在《孔子家語》裡面講的。所以老法師常常說,說我們這個民族輕視女眾,這對我們這個民族不夠認識。孔子就講過了,「妻也者」,妻子,「親之主也」。這個家族,「主」,最重要的。所以大家都聽過一個詞叫「家庭主婦」,你們有聽過「家庭主夫」嗎,沒有吧?這個是有典故的。這一句話是《孔子家語》孔子講的,「子也者,親之後也」,孩子是我們父母祖先血脈的延續,所以是親之後也。所以這個家族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妻子,怎麼可以不恭敬呢?孩子是祖先血脈的延續,怎麼可以不用心去教呢?所以這整個環境隨時在影響每一個人。那我們知道這一點,真的有情緒了,怎麼辦?到沒有人看到的地方念阿彌陀佛,調一調。

  成德跟家長們都有溝通一點,說有情緒的時候不要教孩子,要教孩子的時候不能有情緒。其實不要說孩子,我們就大人跟大人之間,你仔細去觀察,比方說你今天跟這個朋友同事溝通,你有點激動了,可是你看他講的道理是很正確的,往往這個事情過了之後,他一提到這個事了,哎喲,那時候某某人有情緒、發脾氣了。你講什麼他都沒怎麼記得。其實這也對,人一情緒上來了,傳遞給對方了,對方也有點緊張,頭有點蒙了,所以你講得再對,他也沒往心裡去。所以古人有一句話提醒得好,說「心平氣和則能言」,要心平氣和才能講話;假如沒有心平氣和,不要急著講話,因為沒啥幫助,對自己對別人沒啥幫助,還會造成誤會。用佛法來講,真心講話積功累德,妄心講話造口業。

  我們是在修行,修行最重要的要積功累德,這個是了脫生死的資糧,「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我們一有情緒,或者我們一起貪瞋痴慢疑,就造業了。所以佛經語深,每一句佛經在哪裡呢?每一句佛經都是心法,它遍一切處。我們看,隨緣消舊業,什麼時候做這一句?不再造新殃,這一句在哪?我們想到歷事鍊心,這一句話在哪?每一個當下。聖狂之分,在乎一念;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看每一句都是在當下,每一句就是讓我們捨妄歸真,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然後歸到(回歸到)真心,千經萬論都是教我們捨妄歸真。

  所以我們當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傳什麼道?傳解脫之道,不了脫生死,問題沒解決,傳菩薩道;儒家講的「志於道」,要傳人間的仁愛大道。那我們要先承,我們才能夠傳;我們要先「明明德」,我們才能夠去「親民」;我們要先自覺,才能去覺他。所以當老師,我們要傳道,那我們得先承,我們才能傳;我們要授業,那我們自己的學業、家業、事業都要經營好,我們才能夠教給下一代;解惑,我們人生面對的這些人事物,我們都沒有疑惑了,我們才能夠把解惑傳給孩子了。所以在大陸講,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工作很有意義。我看大家的表情好像不是很認同我講的,我說老師的工作很有意義,你們應該面帶微笑才對,或者點頭表示認可。這個不能怪你們,因為我的攝受力不夠,假如攝受力夠的話,應該大家會聽了之後有產生共鳴。所以這一句韓愈的話,「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所以諸位老師,今天假如有人告訴你,一個月給你三十萬,讓你不要教書了,就來他單位工作,一個月給你三十萬。這個三十萬可能太高了,在加拿大的這個幣值我還不是很了解。比方說十萬,哦,一萬,一萬就很多了,你會不會心動?或者再高一點,十萬,你會不會心動?或者一百萬,動不動?告訴大家,佛陀是整個國家給他,他都不要。這佛陀給我們做了很好的表法,整個國家給他,他不要,因為帶不走,因為解決不了親人、朋友、人民究竟的問題。出不了輪迴,問題還是繼續存在,而且一失人身,可能就要三途一墮五千劫了,所以佛陀才會「棄位出家,苦行學道,作斯示現,順世間故」。

  所以我們現在走教學的路,要很珍惜,所謂教學相長,很感恩這個機會,可以讓我們自己在教學過程更看到自己的不足,更提升自己的使命感,智慧德能都隨著我們在教學增長起來。那尤其剛剛說的,人最後一刻什麼都帶不走,何必苦苦追求呢?而且也要讓人了解,該是我們的跑都跑不掉,不是我們的強求不來,為什麼傳道很重要?把這些宇宙人生的真相講清楚很重要?因為理得心才能安,道理不明白,每天心都很焦慮,都要去追逐,生怕自己損失了什麼、錯過了什麼。我們看有一句話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說這一句話讓多少父母整個神經都緊繃起來了,就很怕輸在起跑點上了。所以我們要努力帶得走的,慧命帶得走,積功累德帶得走。孔子有一句話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朝聞道了,明白宇宙人生真相了,今天死了,不遺憾了。不知道大家對這一句話有沒有體會?哎呀,夠本了,朝聞道夠本了,今天就是最後一天不遺憾了。

  有一個居士,在佛陀那個時代有一個居士,他挺有錢的,他人生也經歷不少了,後來聽到有一個究竟圓滿的佛陀,他就非常仰慕,他就盡了他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去找佛陀。結果終於他歷盡艱辛找到佛陀了,剛好佛陀在托缽,然後他就跪下來請法。然後旁邊的出家人就說,說佛現在在托缽,你讓佛托缽完了,用完午齋了,你再來請法嘛。結果這一位仁者說了,人生無常,可不可以請佛慈悲,現在就幫我開示?那佛很慈悲,恆順眾生,他堅持了,佛就給他說法,他就證阿羅漢了。結果他證阿羅漢以後,一離開,跟佛陀離開,佛要去托缽了,一離開,他就被一頭牛撞死了。哎呀,這個故事讓我們去體會「朝聞道,夕死可矣」,很有道理!假如他沒有請佛陀在那一刻幫他說法,他那一劫逃不過呀,神通也抵不過業力呀,他已經註定了。可是他在這個業力現前以前,佛給他說法,他證阿羅漢了,他就不再輪迴了。所以他是最快證阿羅漢的居士,就是他了,這麼短的時間。

  那我們回到我們現在學佛,《無量壽經》有一句話說,「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我們聽到這個念佛法門,知道佛大慈大悲,十念必生,我們真想去,佛沒有不接的,萬修萬人去。往生與否在信願之有無,真信切願,一定可以往生,往生的品位在持名的深淺。而且《無量壽經》說,「假使大火滿三千,乘佛威德悉能超」。縱使三千大千世界統統被大火燒起來了,也不要擔心,佛的四十八願願力會把我們接走。大家念完這一段話有沒有吃了定心丸?你可不能想說,佛到底會不會來接我?你看你的疑心又來了。佛菩薩是同體大悲,你今天就往生了,佛看到你說,傻孩子,你怎麼現在才回來呀!佛不忍心讓我們在輪迴中受苦,所以他發願的時候就是一切皆成佛,希望一切眾生都成佛。

  諸位老師,你們有沒有覺得,你們這一個禮拜的笑容比較增多了?你身邊的人有沒有說,誒,我覺得你最近好像笑容變多了?我為什麼這麼請教你們呢,因為我們上一次約好了嘛,每一天晚上躺上床了,要觀想什麼?佛來接我了。你觀想到這裡會不會面帶微笑?你觀想到這裡不會愁眉苦臉吧?你是帶著笑容睡著的,還保持了好幾個小時。所以這樣,每一天這樣做,做了七天了,應該臉部的肌肉會比較放鬆,這個微笑會增多,然後睜開來了,還活著,盡心盡力再做一天義工,給阿彌陀佛打工。阿彌陀佛是後台老闆,不是往生才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哦,right now,現在就要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其實一切法從心想生,都是自己的心想啊,洪名正彰自性,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壽,聲聲喚醒自己。「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極樂世界這個淨土從哪裡來?我自心變現的。所以我們明白了這一些道理,心就安了,理得心安。

  那我們剛剛講的,從心想生,其實很多事情當下都可以做,每一句經句,當下都可以落實。假如大家有覺得哪一句現在不能做,請大家要通知成德一下,不然我就妄語了,我就造了口業了。每一句都可以落實,您假如覺得哪一句不行,我們再來探討一下。就像我們很多佛弟子,都希望辦一所一條龍的學校,很希望啊。不一定要等到校舍蓋好了才可以做,多少緣分做多少事情。我們看以前私塾老師,一個人有個家族聘請他,給他束脩,他的教室在哪?在祠堂,教這個家族的小孩,有時候這個心量大,這個地區的孩子願意讀書的,都一起來。像范仲淹先生更可貴,把他那個風水寶地拿出來蓋學校。一個老師帶所有的學生,有的六、七歲,有的十七、八歲,都在一個班,也不用投影,也不用多媒體設備,他都沒有啊。帶那麼多的孩子,每個人進度都不一樣,很難帶嗎?也不難帶呀,因為帶孩子的方法不是太複雜,當然還有生活教育,這個要帶。

  小朋友主要是讀經,主要是開他的根本智,你不讓他讀經,他可能去背一大堆廣告,背一大堆有的沒有的,你讓他讀經,經典都是宇宙人生的正理呀,那個磁場非常好。大家應該都有持誦大乘經的經驗,一部經持下來可以感覺到佛菩薩加持的力量非常明顯。那孩子每一天讀經都是在經典的洗禮,他的身心就愈來愈輕安,讀到十三、四歲,心地清淨,你一給他開解,他就能理解了。所以先求根本智,再求後得智。天下有真教術,始有真人才,你教學的方法要對,才出得了人才。我們雖然現在高學歷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各行各業的頂梁柱,在各行各業真正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不容易培養。甚至於大家冷靜去看,這樣的人才往往是由老師手把手帶他的,不是說他拿到個博士學位他就變頂梁柱了。他那種人格跟精神,應該跟他的家教、跟老師的栽培有關係。

  那之前差不多十天前,有傳一個檔案給大家,馬來西亞淨宗聯誼會,他們兩年開一次,這一次特別把一條龍納入議題討論,因為看到淨空老和尚特別重視一條龍的學校建設。那老人家為什麼重視呢?就像《養正遺規》說的,「人才之成」,人才真的要成,「自兒童始」,要從兒童開始教,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老法師在九十歲前後講經的時候,多次都有談到,跟我十幾年、二十幾年的,面對財色名利過不了關,這個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不是從小扎根的。老人家這一段話,我們體會到老人家的恕道,包容、寬恕。會學的人,會隨著老人家這一句法語,不能怪他們,他們不是從小扎根的。順著這一句法語入了我們的心,我們從那一刻開始,哎呀,別怪他們,別怪任何人,包容、寬恕的心就提起來了。

  所以善學的人,你聽善知識的每一句話,就從這一句話體會到他怎麼做人、怎麼做事,你的心境就相應了。就像我們這個禮拜看「二十四孝」,每一個主人翁他孝的心境有沒有跟我們的靈魂合而為一了?比方說我們看子路負米,我們體會到他那個心境,他忘了自己累不累,他揹著那米那麼重,走百里,成德想,他心裡都想什麼?哎呀,待會兒我父母吃到這個飯不知道會有多高興!他就想著這個,他把自己都忘了,孝子心中只有父母。

  包含女眾,「楊香扼虎」,楊香在郊外,跟她父親在一起,突然有一隻老虎把她父親給咬住了,你看她一個女子十幾歲,奮不顧身就衝過去把那個老虎給抓起來,那個老虎就跑掉了。大家想一想,她的念頭裡面假如還有一個自己,她就會怕了,「哎呀,會不會傷到我」,有個我了,她的擔憂就起來了。但她念頭裡面完全沒有我,只有她的父親,所以一下就把那個老虎給抓起來。我相信那個時候她的那個力量是很大的,無我的時候那個潛力發揮得很大。

  我們看這個《德育故事》,它的可貴在哪?可貴在那一念至孝,會觸動我們本有的孝心,有時候會讀著讀著跟著流眼淚。我們讀過了,讀了一個、讀了兩個,有沒有這個禮拜幫父母做點事好高興啊?倒杯茶讓父母暖暖身,很高興,那子路的精神跟我們就是一不是二了。去買水果,想到「陸績懷橘」,就想,給爸爸媽媽帶一點水果回去。所以一般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都忘了,哪還想到父母呢?但是一個六歲的孩子,你看都把父母擺在第一位。那我們讀著會流淚,那證明什麼?孝心也是我們本有的,我們都能夠恢復的。中國的教育兩個目標,第一個,讓父子有親的天性終身保持,保持的人很快樂的,我們看那「老萊斑衣」,老萊子他自己也是老人了,但是他父母都健在,他逗他父母開心。

  就像我們看有一個節目訪問那個翟俊傑翟導演,當時候他六十幾歲了,現在應該八十歲左右了。他那當時候六十幾歲,人家問他人生的幸福,他說當我進家門推開還能喊一聲「娘」,他是喊娘,他說這個就是我人生的幸福了,我還是我母親的孩子,還能承歡膝下。他的分享裡面很感人。他那麼大年紀了,回去給他母親剪腳趾甲,突然有一天,他孩子應該是十幾歲吧,有一天就過來跟他說,爸,這個事以後我來做吧。你看這身教的力量很大!所以我們用真心去學,讀一篇《德育故事》,這個聖賢人的心就跟我們融在一起了;我們善聽、善體會了,老和尚每一句處世的心境就跟我們合而為一了。所以學習是效法的意思。

  我們聽到孔子說「詩書之不講,禮樂之不習,某之過也」。這個世間詩書沒有人宣講,禮樂沒有人弘揚,這是我的過失啊。他老人家已經盡心盡力了,但他自己還覺得自己做得不夠。那種承擔,那種時時都是反省、反求諸己的態度,我們聽了夫子這句話很感動,我以後也要這樣存心,那夫子這個精神就跟我們結合了,那這個是善學了。

  那今天剛好我們這個禮拜安排的內容很多都是孝道的內容,包含給大家看「遲來的愛」,為什麼服刑人員他的德行有所提升?也是從孝開啟的。所以百善孝為先。我們傳道授業解惑,首先傳的一定是孝道,這是中華文化的根,大根大本。我們一定要是有根的教育,我們不能傳授的是沒有根的教育。而且我們剛剛提到,什麼是帶得走的?我們的慧命帶得走。慧命怎麼開發的?就是孝親尊師開發的。這就是地藏菩薩的表法,地藏地藏,心地寶藏,開發心地寶藏就從孝親尊師入手。而且尊師還建立在孝親的基礎。因為「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這不正常了;「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因為父母的恩德對他的人生是最大的,他從這裡都不念恩,他怎麼去念別人的恩?

  所以有一個很大的基金會,救濟很多貧苦的人,結果有一天很苦惱的去請教老和尚問題,說為什麼我們救濟最多的地區,反而不感恩?老人家說,他連他父母都不感恩,他怎麼會感恩你呀?因為他感恩心沒有起來的時候,你愈給他,他愈增長貪心,他覺得應該的。所以我們現在為什麼富二代問題很大?你沒教他孝道,沒教他感恩,每一天又給他侍候得這麼好,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他都覺得是應該的了,哪一天你不滿足他,他發脾氣了,甚至他要跟你拼命哦。因為這樣子教下去,就像孟子說的,「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故聖人有憂之」嘛,我們的祖先是開智慧的,通達人情事理,他一看這樣往後會發展成怎樣,他看得很遠、看得很深。所以我們現在吃的苦頭,都是不聽老人言,覺得我們比古人還厲害。

  其實老法師說的,古人的心比我們清淨,清淨生智慧,所以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孝是道德的根本啊,「教之所由生也」,教育要從這裡開始啊。我當初讀到這一句話高興得不得了,為什麼高興呢?哎呀,我以後從事教育是有根的教育,我不能教了老半天我還不知道根在哪兒。當然假如今天大家去到孤兒院,你就不能說「夫孝德之本也」,不契他們的機喲,因為他們就是被父母拋棄的,你這個時候講,他理解不了。所以孝,它彰顯的精神是什麼?知恩報恩。所以這個時候你要觀察,誰對他們恩德最大?從這裡他也可以開發他的性德。而且他的院長(孤兒院院長)、他的老師,跟他非親非故,對他視如己出,那這個恩德超過親生父母太多太多了。從這裡,所以為什麼佛法說,法無定法,你得掌握那個原理原則,不能死板,你面對這個對象,你得觀察他們的情況,不能死背這些經句來用。

  那我們學到開發心地寶藏,從孝親尊師,那這一生老和尚說的,能把第一福做到,求生淨土決定往生,「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其實能念念想著父母老師的人,一定會守十善業的,因為不守十善業,「德有傷,貽親羞」。他們會把父母老師排在第一位,習氣就排後面了,就起不了作用了。所以老法師講的,他這一生能有成就,最重要的,念念不離孝親尊師。

  所以我們這一生,「今生不將此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這是帶得走的。要留留得下來的,這個家教、家道留得下來,我們真心所做的一切留得下來。就像我們弟子規協會開創的人很辛苦,他們都很用心,有一些因緣際會,現在沒有住在加拿大,但是這協會都記得他們當初的恩德,叫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是歷史。我們的家有我們的精神在傳承;我們所在的單位,有我們的精神在延續下去;包含我們是佛弟子,我們也應該在佛門的歷史當中寫下一筆,我們要立這個志向。

  聽老和尚講說,有一個修行人問同參道友說,你有沒有看過坐著走的?對方說,有。你有沒有看過站著走的?他說有啊。你有沒有看過翻個跟斗走的?他說沒有。這個人就翻個跟斗就走了。哦,那他的表演很殊勝,很自在,知道真正依教奉行能那麼自在。所以為什麼老和尚特別推崇海賢老法師,老和尚說應該立海賢老法師為淨宗十四祖。當時候成德聽到老和尚這麼講,覺得老人家這個胸懷廣大,而且很慈悲,因為這個動作一做,會讓很多人很有信心。老人家雖然弘揚淨宗幾十年,他不居功,他特別都看人家的優點、可貴處,都覺得這海賢老和尚這個表法,讓人家覺得每個人都做得到,他也不是很識字,也不是懂很多經論,他二十歲老師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就老實、聽話、真幹。老人家還算給我們看:我相信他老實念個四、五年,功夫成片了;再念個幾年,事一心不亂了;差不多四十歲左右,理一心不亂,生死自在了,多留在這個世間七十多年,一百一十二歲。所以這個表法殊勝,最後一天要走,還做農事做了一天,然後徒弟去找他,說老和尚別幹了。他回答,快好了,幹完我就不幹了。一語雙關,那一天就自在走了。工作不妨礙念佛,這是一個事事無礙的修學方法,任何場合你都可以修,行住坐臥,人家說你不要給我念,你可以默念,也沒有障礙。所以這個老人家提出來,那種心境也是我們的學處。所以都要留取丹心照汗青。而且我們現在的抉擇會影響孩子,你看孟母三遷的時候也很辛苦,但是她有沒有遷,差很多哦!

  那剛剛跟大家提到,其實很多事情我們當下就可以做了。成德到學校去教書教了兩年半,很歡喜教書,尤其面對三十幾個學生,我講什麼道理,講完之後我得幹,因為他們三十幾雙眼睛盯著我,假如我做的跟我講的不一樣,他們會用很迷茫的眼睛看著我,「老師,你不是說……」,所以他們是來成就我的,監督我的。所以老法師說,「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真的,我們當下就可以過這樣的日子了,五十三參,只有自己是學生,其他的都是老師,都是監學,都是來提醒自己的。這個我請教那個老教師,他教了幾十年,常常回來找他的,都是前幾年教的,因為他用心嘛。誒,這些教學的內容、技巧熟了,反而沒那麼用心了,那孩子的心是很敏銳的。所以,雖然我們現在可能教學的經驗不是很多,但是那個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的真心,所以其實很多問題都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大學》裡面明明說,「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亦「不遠矣」,雖然沒有達到最好的效果,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誠心去做,你誠心做,你做兩年了,人家做二十年都沒有你這種喜悅,沒有你跟孩子之間的那種感動、親愛。所以時間、空間是抽象概念,是假的,不要被它障礙了。

  所以那個聯誼會裡面分享的,馬來西亞的老師,輔導一個美國加州的男孩,十一歲吧,都沒有見過面,就是用網路啊,現在也學得很好,讀經、背經、習字(寫字),效果很多。所以一條龍什麼時候開始?Right now,是吧?當下就可以開始了。尤其很多當父母很認真的,孩子現在也獨立了,十幾歲了,老法師講經的時候說,中國人沒講退休的,其實這個休閒休閒,這是外來語。因為工作五天很苦啊,得要放假兩天,假如工作五天都很快樂,那幹嘛要放假兩天呢?所以我們現在很多模式,不是傳統的模式哦,我們現在都是工業革命以後形成的一些系統,這個都是我們要冷靜去思考的。所以佛陀沒有哪一天放過假,孔老夫子也沒有哪一天,記載說「孔夫子今天放假,不講學了」,都沒有。所以老法師學釋迦牟尼佛,除夕、大年初一,講經不中斷。但是我們要冷靜觀察一下,一中斷,效果就會有一點影響。所以我們以前在學校教書,教了一個學期,放假一個禮拜、兩個禮拜再回來,哎呀要調老半天。而且這個學習像鑽木取火一樣,鑽木取火,你什麼時候可以休息?火出來了可以休息。火是代表什麼?智慧呀,火是光明、是智慧,你得開智慧了,那沒問題了。可是它火還沒有起來,哎呀手痠了,歇一下吧,那溫度又退回去了,那不知道要鑽到啥時候才出火。所以學習要恆心、毅力,不能懈怠。那我們當父母、當老師,首先要把不懈怠表演出來,不止要不懈怠,還要學得很歡喜。你不能不懈怠,但是臉苦哈哈的,那不行啊,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所以很多事,重要的事,現在就可以開始,沒有障礙,真的覺得現在開始不了的,可以提出來,我們當場探討一下。

  那上一次有一位仁者提到,用那個芯片放到大腦裡面去,可以幫助憂鬱症患者,可以減緩、改善他的情況。那我們現在用科技來協助解決人的問題,有希望利益人,這個心都是可貴的。那這個方法是從根本解決問題,還是從症狀解決問題?那這個我們自己就要去分辨清楚了。而且我們又有一個習慣,都是要把那個症狀去掉。我們舉一個例子吧,癌症,那醫學有走根本解的,有走症狀解的,那他的見地不同,但是他的出發點還是為了患者。那假如是症狀的手法,很難不產生副作用,我們看任何手段都有副作用,所以最好我們用的方法是根本解。事實上我們面對癌症,應該是把原因找出來,我們的生活習慣、我們的情緒、我們的脾氣,種種因素,才會造成這個結果。把這些不好的因素全部去掉了,這個身體慢慢慢慢一定會恢復的,這必然的嘛。可是難,難在哪?難在人肯不肯承認自己沒有善待身體?肯不肯按照健康的方法去生活?他有時候沒有這個耐性,他認知沒那麼深,他就想走捷徑,趕快一次給我弄好。所以環保也好,健康也好,回到根本上,根本解決都要靠教育,都是人心的問題,才能轉。所以,假如我們真的投入這個症狀的方法,那最好標本兼治,雙管齊下,這樣比較好。

  那我們再看一下,老和尚常說到,知識、科技解決問題,怕會有副作用,智慧解決問題沒有副作用,因為有時候這個知識學術他想到的沒有考慮到未來,他考慮到現在,那後面的問題產生了,誰解決?後面的人解決。其實不要說這個,制度也是一樣,我們現在很多民主國家都負債吧,請問這些債誰來還?子孫來還呢。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了,請問大家哪一代的祖宗還把債務留給下一代?我好像沒聽說過呢。就好像我們現在,我在台灣,現在台灣負債也很厲害,那都是後代要背呢!那你說這個制度對還是不對呀?沒道理嘛,怎麼可以債務留給後面的人呢?應該是什麼?你有多少錢你就做多少事嘛,這個才是符合道理的。所以好多設計出來的方法、制度,都是新的,甚至於好多的人都要跑來學這個歐美的東西,最新的,現在我們冷靜看看,問題都出來了。所以大家要選擇用新科技,也不要忘了根本要怎麼解決,而且這個癥狀解會不會有副作用,最好是能肯定、確定,不然到時候情何以堪!就像我跟大眾交流的,那個心理學家四十歲寫了一本書,那有父母拿來用了。結果他六十歲的時候又寫一本,說我前面說錯了。然後那個父母說,我兒子二十歲了呢!你可以再生一個吧。那你還敢用他的嗎?哦,說到這裡,請問一下,我們美國的同修你們還好吧?最近這個國會大廈情況,也是讓我們看了都挺憂心的。其實一九二四年(一九二四年,將近一百年前),孫中山先生在日本發表了《大亞洲主義》。孫中山先生早就看清楚了,他在「三民主義」裡面就講了,我們要跟西方學的就是機器;政治、哲學,這些都是西方要跟我們東方學。這孫中山先生講的,他東西文化他都很了解。他說歐洲的文明走的是霸道,物質文明,功利主義。所以他鼓吹有漢文化承傳的,走的是王道,「己欲利而利人,己欲達而達人」。而已經過去一百年,這個路走偏掉了,孫中山先生的跟隨者也沒有照他的話去做了,時節因緣已經拖了一百年了,拖愈久,要花更多的時間扭轉。所以我們得要停下腳步,我們得走對,不能再走錯了,所以要走正確的道路,王道、菩薩道、孝道。

  前幾年,老和尚在倫敦辦祭祖,我當時候很感動,我突然想到,一百五十多年前,英國、法國用船堅炮利打我們;一百五十多年之後,老和尚用祭祖跟祭孔供養他們。在法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祭世界萬姓祖先,在倫敦也是啊,把中華文明最寶貴的兩個法寶送到英國、送到法國。我們藍彼得還跳六佾(音異)舞祭孔,祭孔是尊師,祭祖是孝親。成德相信,這個應該會記在以後的世界史,中華民族的兒女是愛好和平的,是很願意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供養出來的,不計前嫌。這個送過來了,還得有人表演,那我們在歐美的華人就是知天命哦,要由我們表演給其他的民族同胞們看,讓他們對傳統文化有信心。他們對傳統文化的信心、中華文明的信心,建立在我的身上。所以和諧社會從我心做起、從我家做起,從我的這個社區、從我的這個村做起。這幾句話是我們當時在廬江的時候,老和尚賜給我們的,賜的墨寶,寫下來的,後來我們的馬甲上面就寫的這幾行字。

  好,那個接下來看有沒有哪位老師,你要分享你針對這幾個單元學習的心得,還是有問題要探討,都可以提出來。像那個「遲來的愛」,這些服刑人員,最核心的就是教他們孝道,他們就知道自己錯在哪了,慚愧、懺悔,轉變也是很大。所以人之初,性本善,人真的是可以教得好的。好,那接下來就交給我們李老師,還是?

  李老師:不好意思,剛才那個,不好意思。聽得見我說話的聲音嗎?

  法師:可以,可以的。

  李老師:好,我的聲音比較輕一點,好。那麼大家現在還有什麼問題嗎?

  法師:可以分享。那個李老師妳一講問題,他們就在想問題了。

  李老師:呵呵呵呵呵,對對對對對!

  法師:問題不用想啊。

  李老師:好,問題不用想。我們分享一下,就是這一個星期。

  法師:哦,林老師舉手了,林老師舉手。

  李老師:哦,好好好。

  林老師:師父好,弟子是有問題。

  法師:沒關係,請。

  林老師:因為弟子這邊也是一個就是結合傳統文化的體制內學校嘛,那我們這邊的小孩子,其實有不少是有家庭問題的,比如說您剛才說的這個孝道。那我們有一個小孩,他從小,可能幾個月,父母就離婚了,媽媽出國到加拿大,那小孩子就放在中國,就是東一家、西一家的這種寄養的。然後一直到五年級過來就來讀我們的學校了。後來這小孩一直都不好管。後來媽媽乾脆就放到我家裡來。但是那個小孩,其實他在我們家,我也沒太管他的學習,因為我覺得他其實不想學習,那就基本上就跟著我們家定課,他會跟著我們一起讀經。那之前有我兒子在讀《金剛經》,百遍《金剛經》的時候,他是跟著。然後「三十五佛懺」,就是每天大禮拜,這個是他跟著我們家的定課。他雖然心裡不願意,但是我說你到我們家就守我們家規矩。所以其實,他其實有一段時間非常好,就是說他雖然讀書不怎麼的,但是他可以靜下來。比如說他實在沒事幹,因為他的遊戲癮非常大,原來在中國就天天打遊戲,到我們這邊就沒有網路了以後,那他實在沒事幹,他有的時候會在我們學校的圖書館裡面看中文書,因為他英文也不太行,所以他就得看一些中文的圖書,他實在沒事幹,所以他會去看。然後我跟他媽媽說,其實他是可以那個。但是後來因為疫情,他就得在家,不得不回家,但是回家,他媽媽也沒空管,然後就又開始反覆了。

  那您剛才說的這個,其實他就覺得他媽媽欠他的,所以您說用孝道這一塊去教育他,好像就是您剛才說的,比如說孤兒院的孩子,好像我們就……。他這一塊的應該要從哪裡去啟發?心靈層面的其實我還是沒有什麼,弟子沒有什麼太大的方法,因為他現在已經是八年級的小孩了,很快,就很難,那個十幾歲了以後。自己這一塊,就是自己好像沒有太大的能力。因為常常也跟他講去感恩,因為他媽媽非常的不容易,從早上六點多出門,要工作到晚上的九、十點回家。所以他媽媽早上會把一天三餐做好放在那邊,然後到晚上。但是他因為家裡沒人管,他也過了十二歲,可以在家裡,他其實一天都是很亂的,有的時候都沒有吃,然後小孩胃也不好,身體其實也整體狀態也不好。但是這個契入點,不知道說,我一直這樣想,他其實心靈深處是有一個地方可以契入,但是這一塊心靈層面的這種幫助,自己還是沒有一個很有力的一個方向,所以請益一下成德法師。

  法師:好,謝謝,我們首先隨喜林老師的用心,面對這樣的孩子,她這麼盡心的在護持這個孩子。佛門有一句詞叫功不唐捐,這個孩子《金剛經》也讀了那麼多部,都落在他的阿賴耶識裡面了。那首先我們要有信心,我們的用心孩子是感覺得到的。但是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偏也不是一個月、兩個月了,他偏是那麼多年了,所以要把他導回來,那也急不來,那得很有耐性。而且我們長輩都要給他好的示範,甚至於是要護好他,因為孩子在那個年齡沒有定性,他很容易受環境影響,你就不能再讓他處在那種污染的環境裡面了。那剛剛林老師也特別強調,就是要觸動他的心靈深處。您在跟他談,他的母親多麼不容易,這個也都對他會有影響的。但是因為這個孩子他內心的障礙,有時候可能從懷孕那時候就開始了。其實我們成人有時候自己的性格會這樣,自己也搞不清楚。我面對一個學生,我說,我怎麼感覺你好像什麼時候都怕怕的,你小時候是不是被嚇過?然後他就想了很久,他說我沒有印象有被嚇過。我說那你就是還沒長記性的時候就被嚇了。佛法講因果嘛,他有那個因,才會有這個果相嘛。

  我們有一位同學,很優秀哦,一個女孩子,她有一段時間就覺得她媽媽不要她了,她自己都莫明其妙。後來忍不住,給她母親講,打電話說,我怎麼這一段時間覺得妳不要我了?她媽媽聽了說,妳這傻孩子,我怎麼可能不要妳呢?結果媽媽把電話一掛,啊,想到了一個問題了,當初一確定懷孕了,打算把它拿掉。就在那掙扎了好一會,最後幸好沒拿。哎呀,這樣我漢學院就少一個優秀的學生了!一個人才能產生很大的作用的,我們看,就是她在胎裡面,母親懷孕,起了這個念頭,都沒有行為,就種下種子了。什麼時候發作了?二十多年以後發作了。所以我們為什麼說,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有時候我們看到他的動作、行為,我們覺得很生氣,但是你只要去找他的原因,你就會覺得他挺可憐的。因為都是因緣生嘛,他今天會變成這樣,一定會有他的因緣在裡面。

  所以我們首先,母親也好,或者是關心他的長輩也好,都要很有耐性,我們就只問耕耘,莫問收穫。那能夠多跟這個孩子談心、交心,他把內心的話告訴你,他可能內心也很苦悶。你不要看那一些好像來討債的人,他媽媽怎麼對他好,他都覺得應該的,我們看了有時候很生氣,可是人為什麼會這樣?他一定是生了怨了、恨了,你看媽媽都沒有陪他,父母都沒有陪他成長,他在那一些歲月裡面他的內心的掙扎都會產生負面影響。所以孩子生出來那麼單純,現在會搞成這個樣子,那我們父母還是很有責任。所以多跟他聊,把他內心那個苦悶抒發出來,然後也告訴他,父母也很不願意看你這樣的,父母也很內疚的。甚至於是,假如這些話是他母親自己親口講的,那個對他內心的一種洗禮會更深。那當然,有機會都多增長他的善根,多肯定、多鼓勵他。那尤其十幾歲了,看他有沒有偶像,建立好的偶像,然後告訴他,你看這個偶像很重情義哦,很懂得念人家的恩囉。就順勢而為,順著他的情況,多去啟發他的善根。所以教育就是長善救失,善愈長,那個失也慢慢慢慢會減少了。

  看其他的老師還有沒有考慮到什麼,我們一起集思廣益,主伴圓融,這個林老師修這個主要的功德,我們配合配合,一起隨喜功德。

  李老師:感恩師父!大家看看還有其他的分享嗎?

  法師:諸位老師,現在不是修禪定的時候哦,呵呵。

  李老師:我看到王居士(溫哥華)在舉手。

  法師:哦,那請王居士,王居士請。

  王居士:阿彌陀佛,法師好,各位同修好!剛才那位老師分享的這個情況呢,我在溫哥華,有好多朋友有類似的情況。這種情況是挺普遍的,並不一定是這個孩子,他的孩子,他的這個家庭是這種破裂的,甚至我見到過其實很多家庭從形式上還是比較好的這種家庭,他的孩子也是這種心態。其實做為我個人來講,因為我和這些人交往有的比較深刻,我個人的感觸呢,就是能感到這些孩子其實,有的家庭很富裕,這些孩子並不是缺錢,而是缺真正的關懷、關愛。他由於缺乏關愛、關懷,他就對社會、對他的家人生起了厭惡,甚至是仇恨。我也有一個朋友,家裡相當富裕,孩子又在海外留學,又是海外的很有名的學校,但是由於他很小就離開了父母,缺乏父母對他的關愛和交流,他在成長當中有些困惑沒有人去給他排解,那麼他學成歸來了,和家裡的衝突相當的大。這就說我們呢,其實我想在教育當中,並不是說給孩子多少物質或者是金錢的東西,最重要的可能是我們能給他做一頓熱的飯,能看看他的衣服是不是髒了,能關心他的生活一點一滴的事情,當他有苦悶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幫他開解一下。而這個很富裕的家庭,他們由於父母可能都是忙於賺錢,忽視了這些,或者是把這些工作交給他們家裡的用人或者什麼,這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情感,用我個人看就是情感的一種虐待,這樣慢慢的孩子就會積怨而成恨,對於家裡就有……。所以說我覺得,像剛才老師說的經歷,這個小孩子十三四歲、十四五歲,還是缺乏關愛,缺乏真正的關愛。那麼如果我們周圍的人能夠真心的去關心他,甚至給他梳梳頭,甚至給他剪剪指甲,讓他真正體會到我們是關心他的,那麼他心裡那塊冰慢慢就可以化開了,這是學生的一點看法。阿彌陀佛。

  法師:啊,謝謝我們王居士。可以感受到他很有愛心,應該對他自己的孩子都是很體貼入微的呵護,可能也呵護了不少朋友的小孩。所以我們世間有一帖阿伽陀藥,就是愛,不管他前面人生的際遇如何,只要有不斷的愛去護念他、去安慰他,他會慢慢慢慢身心健康起來。謝謝王居士!

  李老師:謝謝師兄分享!還有其他師兄有什麼要分享的嗎?

  法師:成德補充一點。我感覺,有時候我們現在要表達愛,我們也有點不習慣了。哦你看剛剛這個王居士說的,幫他梳梳頭,幫他剪剪指甲,有時候這個,這種我們還有點彆扭,不習慣。你那個心整個靜下來,整個就是一心為他,那個能量是可以傳遞過去的。啊,抱歉,我看好像陳老師。

  李老師:頂禮師父!是有一位張老師,他舉手想要跟您提問,他似乎看不到。

  法師:好的,好,張老師請。

  張老師:師父好,各位老師好。跟大家分享一下,然後就說,這個緣分非常的殊勝,那個可以說經歷了很長時間,在那個圖文巴澳洲的學習,然後從加拿大過來。那邊的緣分非常好,但是到了這邊以後,我確實跟其他老師有的地方還是很相像,就是說想成就自己了,把所有的東西都放下,把真正的一些因緣也放下以後,確實感到自己反而是在退步。那麼我人生當中的菩薩就是我女兒,當時我發心教《弟子規》也是我女兒,然後現在我女兒又來幫我,那麼她大學四年級,有些地方關鍵的確實跟我不一樣。原來我們家裡處得都很好,太太也關照,女兒也關照得很好。那麼到四年級的時候出現一些交友上的一些其他的問題,她已經確實跟西方的思想愈來愈吻合,然後跟東方的思想愈來愈離得愈遠了,這個時候我們之間就發生一些爭執了。這個時候因為我們平時稍微也學習一些,那麼也知道一些反觀,我太太在旁邊是很好的善緣在提醒我,就說那個一切緣分都是要看自己,那想到第一句話就是說,諸事不順,皆因不孝。然後就想到我們自己女兒不孝的話,我們自己對父母怎麼樣?所以當時就兩個人就想了想,覺得我們自己做得還不夠,對父母方面的關心。因為我們在澳洲,父母在中國,很多方面做得很差,所以我覺得這方面應該做些想法,做些計畫。那麼父母那邊的計畫我們做好以後,心裡踏實很多了,然後就是我們自己也發願讀那些經,然後什麼的,然後緣分就來了。

  那麼體會到一點就是,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不要說沒有緣分,其實是自己沒有去很如理如法的求。然後真的用功以後,確實緣分又來。就像這一次,非常感恩那個弟子規李老師,我已經離開那邊那麼長時間,還想到我,還邀請我來一起參加,我非常感恩,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我也是求了很長時間,終於求到了,非常有意思,所以我說再忙也要參加這個課程。特別是,法師一直是把我這個從啟蒙開始帶起來的,一直聽您的經。然後確實也聽淨空老法師的經,但是好像聽法師您的經會特別有悟處,可能就是說,緣分關係或者怎麼樣,就是非常有意思,就是我聽了您以後再去聽老法師的以後,就感覺到,誒,老法師原來都講過,但是我自己聽的時候就沒聽出來,就非常有意思這個事情。是這樣,就是說主要就想分享一點,就是說那個諸事不順皆因不孝,不要怪孩子,孩子是來幫我們的,就是說看看自己有什麼地方不對,肯定自己做得不對。這是一點。然後就是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如果你真有求,一定會有應,這是我這次的感覺。然後我太太有句話我非常非常贊同她,就像師父上星期您說的這樣,就是說,我們是孩子的助緣,不要貪求太多,那麼孩子有自己的命,我們只盡我們自己的心就好,就是這樣。好,謝謝法師,阿彌陀佛。

  法師:好,謝謝張老師。這個天下父母心,都是一心為孩子好。那我們為孩子好,我們也得理智,也得順著佛菩薩的這些教導來做。因為畢竟是親子的緣,有時候感情會作用,還得要對照經典來做。理得心安,我們用這個經教來思惟,就能安住在這些教理,我們不隨順我們的一些想法看法,一隨順,煩惱就產生了。尤其剛剛張老師還特別可貴的,他都反求諸己,那這個心態一提起來,就能從根本上去扭轉,因為孩子也是我們的依報嘛,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的心境提起孝心了,提起正確的心念了,外在慢慢就會轉動了。所以這個一切都是考驗,我們得不要被境界給轉了。而且要信佛,因為我們一緊張起來,一有煩惱了,佛菩薩加持不上的。佛菩薩是同體大悲,是於諸眾生視若自己,佛菩薩是法界身,遍一切處,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我們要相信這個真相。老法師他提過很多次,他三十五歲受具足戒,三十三歲出家就開始講經了,三十五歲受具足戒。我們看老人家應對進退都是表法,受了具足戒回去謝恩、去謝老師,以前老和尚到美洲來弘法,要來以前去跟李老師報告,飛回去了又去給李老師報告,這「出必告,反必面」。那李老師的教育智慧我們要學,李老真不簡單,所以有一本書推薦給大家,《雪公師訓》,是李老的學生回憶老師對他的教導、影響,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老師對每個學生產生的這種力量有多大!李老特別柔軟,沒有控制、沒有佔有,當時候老和尚去跟著他學習,他就跟老和尚說,「來,你來學講經」。老和尚說,「不行啊,下錯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然後李老師很善巧,說「沒有關係,你就照著註解講,錯了祖師負責,你不用負責」。老法師說,「那也不行」。李老說,「那沒關係沒關係,那去看看總可以吧?」你看都沒有控制、沒有要求,很柔軟,看看總可以吧?老和尚說,「看看可以,看看可以」,然後就去了。那老和尚一看,大部分都是小學畢業,他自己初中畢業,高中還念了半年,比他們都多多了,人家都可以學,他有信心了,就報名了。循循善誘哇!

  李炳南老師教了幾個學生,現在都是泰斗,佛教界,淨空老和尚;佛門的戒律,果清律師;藝術界,那找不到了,江逸子老師,你看他一生都是用藝術行道,「孔子聖跡圖」、「地獄變相圖」,「華夏源流圖」,把我們的祖宗一尊一尊這樣畫下來了,幾千年對我們民族最有影響的人都畫下來了。他是以畫行道哇,這藝術界的菩薩。十幾歲在台灣都得頂尖的獎,才華洋溢呀。結果去見李炳南老師,十幾歲的孩子跟李老師怎麼講?我只跟你學詩,我不跟你學佛。哇,你看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跟可以當他爺爺的人講話說,我只跟你學詩,不跟你學佛。李炳南老師說,沒問題沒問題,只學詩沒問題。順著,恆順眾生啦,就給他講詩。

  那李老師很幽默的,李老師講課真的是引經據典、頭頭是道,然後就跟他講詩,講了一段時間說,下次換你講給我聽了,就讓江逸子老師準備。結果江老師就準備一首李白的詩,可能也花了不少勁,然後就講給李老師聽。李老師聽啊聽啊,突然說,「你有沒有聽到什麼聲音啊?」江老師說,「沒有啊,沒有其他聲音」。又講了一會,李老師說,「真的有聲音呢,你沒有聽到嗎?」當時候江老師想,起雞皮疙瘩,有什麼東西呀?接著李老師說,「你沒有聽到李白在哭嗎?你把他的詩講成這樣!」就很幽默。

  然後有一天台中要辦佛學講座,大專佛學講座,你看人家李老,當他爺爺都超過年齡了,他對著這個年輕人說,「哎呀,對不起,我得跟你請個假」。江老師說,他那時候心裡想,都是學生給老師請假,哪還有老師給學生請假?李老說,「我得跟你請個假,因為我們要辦佛學講座,我有兩個禮拜不能給你上課了,所以得跟你請假,得停兩個禮拜」。但李老師很厲害哦,李老師知道這個江老師喜歡聽他講詩喜歡得不得了,沒見他會難受。

  所以大專講座開始了,這個江老師就在慈光圖書館那個教室外面在那探頭,不敢進去。結果一探頭,李老師就看到了,「哎呀,某某人,來,進來進來」,然後一把他叫進來,就讓他坐在第一排的正中間,他一進來就出不去了,然後就對著幾百個大學生說,「哎呀,你們今天真有福氣,這某某人來了,因為他來了,我給你們講一首唐詩,以後他每天來,我每天都給你們講」,然後底下就響起熱烈的掌聲。大家想一想,這個江老師能不來嗎,是吧?然後就這樣每天都來、每天都來,後來從頭參加到尾了。參加完,結束了,又到了學詩,一進去第一句話就給老師講,「老師,我要學佛了」。你看,都沒有勉強他,就順勢而為。更可貴的在哪裡?更可貴的,你看當老師的人,就跟醫生治病一樣,要找到病根,他就問江老師,說你為什麼不想學佛?一定對佛法產生誤解。

  他說,因為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次我生病了,特別想吃白米飯,我母親去給人家借米,給我煮了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那個時候算是頂級的食物了,白米飯。我坐在那裡正要吃,聞著那個香味正要吃,剛好聽到有引磬的聲音,有出家人經過了。我媽媽二話不說,把那個飯就端出去供養了那個法師。哎呀,我在那裡痛苦得不得了。把這個病因找到了,你看接著李老師怎麼說?他說,「你母親太偉大了!你母親這個恭敬三寶,對出家人這麼恭敬,他的子孫要不出龍象,要不就出佛門的大護法」。你看這個江老師十幾歲,這麼一聽,深呼吸一口氣,他以後要不是龍象,就是要是佛門的大護法,你看把他的這煩惱一轉,變菩提了、變願力了。

  所以李老在講什麼、在做什麼,老和尚在講什麼、在表演什麼,我們跟隨的善知識他在講什麼、他在表演什麼,我們都要善聽、善觀察,「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看熱鬧就太可惜了。所以李老他那個機會點抓得太好了。我們看到老和尚受具足戒,這個在佛門是大事。結果老和尚要去謝老師,李老遠遠看著他,舉起手來指著,「你要信佛,你要信佛!」老和尚聽了都愣了,我都出家了,都講經兩年了,我還受具足戒了,怎麼老師還叫我要信佛?你說那老師那個動作,一輩子會忘嗎?很認真很嚴肅的「你要信佛!」然後牽著他,講給他聽,「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可能一生都還不信佛啊」,這個就是掌握這麼關鍵受具足戒的點,然後把這麼重要的提醒、教誨講給老和尚聽,終身都不會忘。

  而且只要我們有煩惱,一定是信有動搖。只要信沒有動搖,沒有煩惱,《金剛經》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老和尚講,懷疑是愚痴的核心,傲慢是瞋恚的核心,情執是貪心的核心。我們一聽到核心,就要從核心下手,這叫「如斬毒樹,直斷其根」,而不是這個毒樹的葉子一片一片這樣摘下來,摘了右邊,左邊又生了,從根上把它截斷。所以一懷疑,煩惱就起來了,因為懷疑是愚痴的核心。那信心一動搖,疑心就跟著來了。所以蕅益大師說六信:信己、信他,他是信阿彌陀佛、信釋迦牟尼佛;信因、信果,印光祖師說,事上不出因果二字,所以我們能反思原因出在哪,從因上去轉變,事情一定會愈來愈改善的,必然的;還有信理、信事,這個是六信,我們都不懷疑。好,那謝謝我們張老師的分享。

  好,我們休息一下。因為大陸那邊很晚了,十一點多了,他們好先去休息了。看大家還有沒有問題?假如沒有問題,那有沒有要分享的?那不然今天是不是到這裡?剛好時間也到了。

  主持人:師父吉祥!各位老師,不好意思,因為李老師現在不方便講話,我代替他再請問各位老師們,有沒有需要提問跟分享的?

  某老師:學生沒有什麼要分享的,因為再過一會歐洲班的《弟子規》課要開了,所以請李老師和陳老師主持一下,好吧?我已經跟師父告過假,一會要離開一下,師父辛苦。

  成德法師:不會不會。妳們辛苦,妳們起得那麼早,現在又要……

  某老師:背景都換完了。

  某老師:謝謝老師,隨喜各位老師!

  成德法師:隨喜大家好學的態度,時間排得這麼滿,都是見縫插針。好。

  某老師:剛剛看到佟老師打開麥了,是不是要分享,是嗎?

  某老師:不好意思,法師好!大家好!

  成德法師:您好!

  某老師:確實手剛才一快就給打開了,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那就簡單說兩句。一個是非常開心剛才聽到法師講到江逸子老師和李老的一些故事,因為正好前兩年江老師來巴黎的時候是我負責接待了一天,帶著,跟江老一起和他的團隊,我們一起在巴黎轉了轉,所以有一些近距離的接觸。今天聽到法師講的這個故事,也讓我增加了很多的感觸,而且當時我一邊記筆記,一邊就想到祖師們的這個潤物細無聲,就是每一個的點都掐得特別準。

  又想到剛剛前面林老師說的那個孩子的情況,因為我家裡這小孩,我有三個小孩,老大十二歲,男孩子。十幾歲的男孩子,可能需要給他一些從體育方面的鍛鍊,以及和他男生方面的一些榜樣,看有沒有他喜歡的人,然後同時就是媽媽還是要抽出時間多陪他。其實我們家,時不時全家就是要昵一下。什麼叫昵一下呢?就是互相要抱一抱,就把這孩子們都得抱過來,就我跟我媳婦有時候把這孩子們都摟到,今天好不好哇?怎麼樣啊?每天他們回到家也是。

  我們家孩子的特點,就是想跟大家分享,就是說有的時候孩子們他跟父母遠一點,是為什麼?他不知道你每天在干嘛?我們有的時候就帶著孩子去工作,因為我跟我愛人全是自由職業,都比較方便,但是有的時候一些公司、單位也不排除。讓孩子知道母親一天其實是很不容易的,她一天早上那麼早起,你帶著孩子一塊咱為了給她找個地兒歇會。我們小時候有時候也是在父母工廠或者單位裡待過的。增加在一起的時間,然後可能會對他……然後多交心,自己的情況就是兩個人要多談心。我們經常就是全家要開會,在一起就是要開會,叫互相交流,學習怎麼樣呀,感受怎麼樣,然後最近怎麼樣呀,等等等等。

  所以我覺得男孩子可能他一方面他會老卡在那個父母欠著我的那個點上,他沒有轉變,就很難突破,這個時候要轉移他的注意力,就是可能會對男孩子有好處。另外就是跟孩子們一起動,那麼尤其在青春期,他不會光聽你說,還要看你跟他一起玩、一起動、一起做手工、一起做什麼什麼東西,你跟他在一起,他才會,人先要在一起,心慢慢才能在一起。這個是在孩子方面我們的一點小小的感悟吧,跟大家分享一下。

  那就不啰嗦,不耽誤大家時間。每次聽法師的課,都記好多篇,都非常有感悟。剛才您說到有三個核心和六信,希望之後能夠文字的這個版本分享給我們一下,好吧?就是您講的那個,我沒記住,沒記下來那麼快,就是這個懷疑是愚痴的核心,這個有三個核心;後面蕅益大師的六信,弟子可以去網絡上查一查,感恩感恩!因為待會跟劉老師我們要歐洲那個弟子班,可能也要先走一下,那個就跟您請個假。

  成德法師:我們之後會比較快就把我們交流的這個文字檔都會放到群裡面去,大家都可以查到,不過這個佟老師的好學,這個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抓住每一個學習機會,就要當下把它吸收。而且他剛剛提的特別重要,就要陪伴,你要身體先在一起,慢慢自然而然心就在一起了。而且父母跟孩子的緣很深,他還需要的時候你把他扯開來,他又不能理解,都會造成他心理的障礙。所以我們有時候大人只考慮到他的思惟,沒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內心狀態。縱使你真的有為難之處,你也要適時的給他講清楚,讓他理解,不然他也不知道。

  那我自己,我粘我母親粘到十來歲呢,但是四年級以後就不粘了,但特別重要的是什麼呢?會感覺父母對我們的愛是充滿的,沒有任何缺乏的,你就會覺得好像天塌下來你都不怕,有父母在,有兄弟姐妹在,給人一種非常大的安定作用。然後因為不匱乏了,因為我不缺什麼,我也不想要什麼,所以人有時候一交朋友,就要控制對方,就對方一定要順著我。但好像我們在家庭裡面得到滿滿的愛,也不會想去求什麼,然後就會覺得有機會就付出一點、付出一點,對自己的身心影響特別大。所以這個是那個陪伴夠了,這個孩子的身心會很安穩。那當然這個父母的配合還是很重要,父親的不容易,媽媽要講得讓孩子知道;媽媽的不容易,父親要講得讓孩子了解。那諸位老師,你們辛苦,有其他任務的,你們不要太趕,趕了會有一點緊張。

  主持人:師父,林老師有舉手。林老師。

  成德法師:林老師請!

  某老師:師父,又佔用大家的時間。

  成德師父:不會不會。

  某老師:弟子的這個問題可能講得有點長,因為一直在考慮說是不是要在這樣的場合來詢問,但是想想看還是覺得說,可能這個敘述的過程有一點點時間。就是弟子有一個問題,就是您剛才,特別是聽剛才您說了李炳南老師跟淨空老和尚的,還有剛才說的那個居士互動的一個過程,那又激發了弟子可能在這個問題上還是很想說,請益一下成師父。

  事情是這樣子的,就是弟子有兩個小孩,那老大這個女兒,她其實在我自己看來是生命當中的一個同行、同修,就是道友,就是從小她其實在不管是讀經還是後來九歲、十歲要發願去出家呀什麼,在這方面其實弟子是有做很多引導,但是就比較順暢。那小的這個小朋友現在十歲了,是兒子,那他就是您說的那種就是跟媽媽特別的親、特別粘的這一種的。弟子在看來,就是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就是覺得他更是我的善知識,因為他所有的一些的其實都是在規導我自己的方向的一個錯誤。其實這個小朋友滿特殊,我是跟地藏王菩薩求來的。

  弟子真正學佛應該是在我女兒五、六歲的時候;但是這個小的就基本上他從在我肚子裡面,我就已經當時就聽聞了「和諧拯救危機」、「山西小院」,所以他其實,我是按照《地藏經》的,就是誦讀《地藏經》然後去,就是說他其實在肚子裡面,我懷孕的整個過程,其實他已經是自己開始說要去修行、去學佛的這個過程。因為之前信佛,可能他不一定就像您說的信佛,不是說我說我信就是信佛的這個概念。那這個小朋友其實,我自己覺得他是地藏王菩薩派來,來教導我修行的。但他的示現就是非常多的狀況出現,那我們就是在,可以說他出生了以後,二、三歲我就已經基本上就都帶著在寺院護持了,所以他的童年其實沒有什麼我們所想像的小朋友的所謂的那種,就是他一直都是跟著我在寺院護持。然後每個週末,其實我在誦經或者在學佛、上佛學課,他其實就是在旁邊玩的這種,他的生命當中其實就是這些。

  可能因為那段時間,其實我女兒小時候我陪伴比較多,所以現在感覺上她天天在旁邊,但是我覺得心靈層面的陪伴不多。所以其實後來一直到她六歲的時候,之前說過我一個因緣,就是創辦了這個學校,那一年第一年她是一年級,所以她也自然而然成為我們學校的一個小朋友。那因為這樣的緣故,其實創辦的初期,頭二、三年是非常艱辛的,我們的工作排得非常滿,那我自己是認為,反正她放在我們班級裡面老師在帶,所以我其實根本是把母親的這個教育的一個職責其實已經就是往更低的層次去放。那看起來她每天都跟著我的,其實二十四小時我都能夠看得到她的,但是實際上心靈層面沒有關心到,所以她在一年級的時候其實出現很多狀況,可以說是不好帶的小朋友。

  她讀經的時候,其實她讀得非常好,她其實有那個能力讀,然後班上同學都是就是一考背書,那她就是一般來說她就是達到百分之九十八,但是全班同學都是百分百。所以我們帶她的那個老師就覺得說,她這麼聰明,然後應該是比別人應該更那個,她為什麼,然後就總是揪著她要把這個遍數再多一點,就想讓她百分百,但她很煩。(她雖然很煩,而且她回家了以後,因為我自己太忙,然後我就讓姐姐帶著弟弟讀經。就是說我覺得說,姐姐反正能帶,因為姐姐大他五歲嘛,姐姐從小也讀經的。)

  那後來就是,我覺得她很多反應都是在呼喚我,就是她其實就是在呼喚我,但是我實在是因為學校這一塊一年的負擔非常的大,就是隨時下一個月都不知道錢在哪兒的情況下,的確我自己也有焦慮的。就是雖然不說,但是其實這個焦慮的情緒其實在孩子她能感受得到。所以她在那一年第一年讀完了以後,就第二年我們就沒有放在學校,因為的確出現太多狀況了。而且我自己在處理老師,還有處理其他同學還有這個關係上比較微妙,因為她會覺得說,她的錯誤,媽媽就肯定是說她,她跟同學互動,媽媽肯定就。她覺得媽媽不愛她,就覺得說媽媽不愛她,沒有看到她就是……

  其實很多過程當中,就是我自己也覺得說對她傷害的比較多。所以從她二年級開始,我們就回到外面的學校,但是我跟她說,我們讀經的這個習慣我們不能停。然後她說,她當時其實《大學》、《孝經》、《弟子規》都背了,然後就《論語》只背了一半,才剛開始還不多久,她離開的我們的學校。所以我還是希望,我可以利用家裡的時間,就是再幫她把這個四書再繼續下去。但是她說,我不要孔子的東西。那我說,那妳不要,那我們讀經的,我還是很希望把這個讀經的這個上妙的習氣,就是我們在一起的,就是堅持下去。後來她說,那我讀佛的東西。所以從那以後,我就帶著她讀,就是背書我們還是百遍的,每天就是開始讀佛經,像那個從比較短的開始。那現在她十歲,就是她從七歲,大概也就三年吧,我們就《普賢行願品》、《淨行品》、《金剛經》。

  現在開始讀的是《楞嚴經》,因為《楞嚴經》是她從小,她六歲的時候我帶她去寺院,她請的一本,她要的。我本來想說請一本《因果故事》,這樣適合小朋友看的,但是她就一定要請這一本。然後請回來,後來我說這麼小也讀不了,我說那我們就頂禮,就時不時的她會請出來頂禮一下。但是現在因為我們之前就在二O二O年完成了這個《金剛經》跟《行願品》、《淨行品》,然後我說,那我們新的一年開始什麼經?她就一直指著架子的這一本《楞嚴經》,後來我就給她,我說那我們就開始吧。因為也挺考驗我自己的信心,因為每天的陪伴時間,她的進度也不多,因為多她就會喊。

  所以後來她第一天,讀完第一天的進度,她就問這一本經我們要讀多久?我說,我算了算可能要五年,因為用百遍法,我們這種的進度可能要五年。然後她就說,哦,那五年之後讀完了,我該出家了吧?然後我說也行,我說到時候看妳的因緣。就是那她其實還是一直還是保留著對佛的這個至少歡喜心還在,但是她其實,我自己的緣故,就是傷了她的這個對這個儒學的,因為昨天Helen老師還在跟我說,妳家孩子一條龍嗎什麼的。我說,哎呀。我還跟她講了這個過程,我就說,是我把她的這個,就是說好像儒釋道的儒道的這個給斷了的感覺,那我自己也很覺得很不捨。其實我覺得當中應該是有個結,因為在這個結,然後有的時候我們就是在看一些動畫片之類,然後只要有一點點這種《弟子規》的這種的形式或者畫面,她就說我不想看這個。就是我也一直會給她讀一些這個什麼因果故事呀,然後還有一些,她都好像都……然後就是,我覺得這個還是終究要解決的,不知道,請益一下。

  其實這兩年、三年,其實陪伴過來,孩子的狀態愈來愈少了,主要還是,因為我也跟她道歉,而且她後來這幾年她一直就是說在看,她其實有解開她心中的一些疑問。因為她之前就是說,妳為什麼要在學校工作?她說妳為什麼不去麥當勞?做一個賣也一樣賺錢,就一樣的就是可以養活妳,為什麼要去做這個事情?然後意思就是很忙,我覺得太多。我也跟她講,我說不是什麼錢都能賺的。

  因為我自己的前面,在學校前面其實我是做生意做貿易公司的,我們做的是健康品的,那健康品當時就是說有一些海豹油、魚油的這個產品,我們是做比較大量的批發,那其實也因為學習了佛法以後,我們就是徹底就斷了,就是當時就斷了。然後我也會跟她說,我說為什麼不做,我說不是什麼錢都能賺的,我說我們所做的每一分的努力,都要為我們自己未來生去考量的,哪個能夠讓我們有福德資糧,成為成佛資糧的,我們去做,不管它現在賺的錢多少,一定這是主要的,所以她能夠理解。她其實現在是滿支持我的工作的,但是就是說,這個結要怎麼打開?我也就特別,我覺得也應該要去打開它,我不想說讓它作為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它長大了。感恩法師!

  成德法師:謝謝林老師!她們兩個孩子跟佛門緣都很深。那當然有果必有因,所以它那個因,因為她那個年齡也沒有辦法理解,儒家教的這些東西有多大的意義,那可能就覺得,因為在學校教的就是這些經典。所以從這個敘述過程,我們也感覺父子有親這是個天性,她來投胎就是跟父母的緣很深,這一點等於是我們得要體會到。然後也是要時時去體恤她的心,不然我們可能只看到有人陪他了,但是沒有關照到她內心的狀態。其實這個不是對小孩子,我們現在尤其面對自己最近的人,都不能只是覺得我有陪他了,你心在不在?就好像那小朋友不是有說,爸爸,你可不可以陪我的時候不要玩手機呀?那看起來是在陪,心不在,或者是沒有跟他交心。那沒有交心,他那個父子有親它就沒有辦法彰顯,他的身心就不會穩定。

  所以再忙,也要讓孩子感覺你很重視他、你很愛他。因為有時候那個不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你比方說父親他工作確實忙,他每一天雷打不動,爸爸一定給你講兩個故事,他就感覺爸爸隨時,每一天心上都有我,你看那不就是十分鐘的事情嗎?對孩子是這樣,對你的另一半也是這樣哦,甚至於是對你的父母,你回去看望他了,我們也有一個同仁有分享,他說他回去了他就幹這個幹那個,多幹一些家活。後來有一天他媽媽說你別幹了,坐下來陪我聊兩句吧。你看他也是拼命幹活,但是他沒有去體會到他母親的心情跟他母親的希望是什麼,所以我們都悶著頭幹,也很認真。

  所以反正這個不管之前的心結是怎麼樣,佛菩薩加持,我們在每一個當下的心都用對了,自然就會有機緣,要不妳們母子會有個深談,要不哪一些她身邊的人就跟她深談了。我自己是很相信這一點的,說不定剛好我去了加拿大,妳兒子跟我深談也說不定,是吧?這個佛菩薩安排,這個不要太罣礙,因為我遇到很多學了傳統文化以後,「你不要跟我講傳統文化」,哎呀,他落入那個不好的印象了,我們也是要慢慢慢慢跟他交心、跟他溝通。

  某老師:感恩師父。昨天Helen老師有說讓妳的小孩子來一條龍,我說我就看看成德法師能不能攝受她。

  成德法師:那要求佛菩薩加持。那我現在要,妳要把妳兒子的名字給我,我得多給他迴向一下,還沒見面就要先打好基礎,

  某老師:好好,感恩師父。

  成德法師:先培養無形的緣分。這個跟黃念祖老居士學的,黃念老,我們聽東西要舉一反三,黃念祖老居士說,他當時候介紹朋友要去親近上師,都講好了,到那一天朋友就有事了。後來有經驗了,每一次要介紹朋友親近上師,他就先給他念一百次「金剛百字明」,然後後來障礙就少了。所以黃老做了一個結論,要聽法還要有出世的福報,出世因緣的福報也得積累。所以我們也舉一反三,人與人,尤其是法緣,也都要多積累一些功德、福德,會比較順勢。

  像黃老他也曾經講過一句話,他說大修行人的時間是很有限的。他講誰呢?他講他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那夏老他有一本書還沒有編圓滿他就走了。那他為什麼在最後的命光要編這本書?它一定很重要,叫《寶王三昧懺》,以念佛為主的懺儀,編得非常好。人為什麼要懺悔?他都是引佛經的經文。這夏老很厲害,我們看那個《淨修捷要》,他把五經一論,禪宗、密宗,這些精華全部都匯在一起,都匯得念得很順。黃老說,夏老最厲害的就是,每個字都是佛經,但匯起來特別順。就像會集本,你去念其他五種原譯本都沒有那麼順,但是他都是依據五種原譯本,但是念起來特別順,我們說巧斧神工,他那個真有功夫了。

  那我們未來的眾生造業不輕啊,可以說是有人類以來造業最嚴重的了,那怎麼辦?業重,要靠懺悔,所以編了這個懺儀,黃老說,雖然不是十五的月亮,也是十三、十四的月亮。那夏老晚年又編了《淨修捷要》,那是已經看到現在的人工作很忙,每一天要拿出大把的時間修行對現在人來講不容易了,他就把所有的精華都匯到這個《淨修捷要》,快捷,可是精華、重要的都沒有漏掉,那加持力非常大。

  二O一六年年初我在香港,當時候老人家邀請了台灣的文字學專家去講課,第一天第一節課還沒開始,那個攝像的工作人員就被附體了,所以這推展佛法還是會有挑戰的。結果護法就說了,一起拜《淨修捷要》,當時候成德剛好在,我帶著大家拜到第二拜,這個工作人員就恢復正常了,我說這個《淨修捷要》的加持力很強。

  那夏老的時間是寶貴的,那李炳老的時間也是寶貴的,弘一大師的時間也是寶貴的,那他們都做了什麼?他們都是入境界的人,入境界的人,他的智慧是究暢無極的,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所以李炳南老師九十歲親自講《論語》,九十幾歲親自講《常禮舉要》,這個意義在哪?弘一大師晚年還得把《格言聯璧》還得挑精華出來,那都是為我們後世的人挑的,挑出《格言別錄》,他看到了什麼?假如我們從這一句話「大修行人的時間是很有限的」,我們真的體會到了,你再面對這些祖師,你對他的東西會如貧得寶,很珍惜呀!所以有時候一句話體會到了,可以用到一切處。所以顏回是聞一知十,他那個十不是數字,他體會到這個心境,他用在一切處了。

  我給大家舉上個禮拜,我給德國的同修交流的時候,剛好有一位副會長,他頭髮剪得很短。我一看他理頭了,我就跟他說,哇,你頭髮理那麼短,你不要太短了,讓你太太擔心了。大家聽懂我的話了哈?結果他說,這個是我太太幫我理的。那我進一步就藉由我們這個對話,我跟大家交流到,其實我是藉由這個頭髮要強調一個重點,佛門說要防止眾生起心動念。就是我們的心要很敏銳,能夠去感覺到,我這一句話講出去,對方受不受得了?我這個行為一做出去,對方會不會擔憂,會不會理解不了?我們常常能夠去防止眾生起心動念,我們的心就會自自然然愈來愈柔軟了。所以是藉由剪頭髮這個事,彰顯出這個理,什麼時候要防止眾生起心動念?隨時隨地呀,我們都要能感覺到別人的心,出言要順人心,做什麼事也要順人心。孝順孝順,為什麼有一個順字?都能以父母能接受的方式去做,去跟他溝通。所以從事回到這個理,從這個理又可以延伸到很多不同的事相。

  所以全修在性,性就是我們的真心,又從這個全性又起修。所以老法師一講「禮敬諸佛」,它是一個理,落實在哪?桌椅板凳也要禮敬,把它擦乾淨;面對食物,不要糟蹋,要把它吃完,就像印光祖師的惜福水,一點油都不浪費。你就從這個理又延伸到一切事了。所以攝用歸體,又依體起用。所以儒釋道的東西,它特別強調悟性,它不是學知識而已,不是讓你死記一個東西,學一會一,學二會二,這個學的東西不靈活了。

  那再說回來,我自己是覺得特別感應,比方說我今天想給哪一個同仁談話,我又怕他太敏感,「今天這個領導找我是啥事?」我又怕他,我又要覺得很自然,還在那裡講說我就突然,誒,你在呀?就好像說我剛好經過這樣,要做得不要讓他多想。我正在那琢磨,有人敲門了,一打開,就是他,他自己找上門來,坐坐坐,泡杯茶給他喝,很自然了。這不是一次,很多次,證明什麼?我們有心要利益這個人,佛菩薩同體大悲,都在那裡加持,他會安排的。所以我們是身體借給佛菩薩用,佛菩薩於諸眾生視若自己,他們比我們還著急了。當然他不著急,比我們還要積極。這個是剛好想到的。好,也謝謝我們林老師,把她這個寶貴的這些經歷都分享給我們。好,那今天就先到這裡吧?

  主持人:因為兩位老師,李老師跟劉老師都不在,還有其他老師要抓緊機會跟師父請法嗎?沒有的話我們就讓師父休息了,因為也是挺晚的了,有沒有其他老師還需要請法的?

  成德法師:有沒有沒有分享還是沒發問,會睡不著覺的?

  主持人:看來大家聽了法師的開示,都很安心,沒有不安心。

  成德法師:沒有沒有,都是三寶加持!

  主持人:下去就是依教奉行了。

  成德法師:成德從小也是得失心很重,很容易煩惱的人,考試都是擔心到睡不著覺,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得失,一點一滴這樣薰,讓我這個薰習,慢慢慢慢這個才放下來,所以這個父母老師的恩德很大。那我當時候遇到老和尚,就會覺得老人家怎麼把道理都講得這麼清楚?特別高興。

  我記得初學佛的時候,聽著聽著都拍案叫絕,時而拍案叫絕,時而站起來給他頂禮三拜,有時候感動得哭,有時候又高興得在那裡歡喜雀躍。然後就覺得,我以前就是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因為老人家在《認識佛教》一開頭就說了,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就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知覺名佛菩薩,不覺名凡夫;修行就是將我們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我覺得這句話很精闢。那我以前想法看法不對呀,因為說法、做法,就是因為想法、看法錯了,它跟著出來的嘛。所以有這個體會了,那我從今天開始就是佛經、善知識的教導裝入我的心了,「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前那些想錯了、看錯了,放下了,打包,讓垃圾車把它帶走了。所以這個心態這麼去做了,一思考問題,老和尚怎麼教的?經典怎麼教的?

  前年九月我在香港,我們有一個,我算二OO四年三月十五號認識他的一位老師,他現在開企管顧問公司,因為他把傳統文化融入企業,他自己開了顧問公司。他有一些問題他就問我,他怎麼問都是企業的問題,我都可以給他答,答的他還很滿意。因為他一問我,我就想到老和尚說了什麼,老和尚說了什麼。舉個例子,他說這個企業主他們的企業,員工都學他講的話。我說這個錯了,為什麼?老和尚說,康熙、雍正、乾隆年間,人家是治理整個中國,人家道德學問那麼高,皇上把儒釋道的專家請來,他的貴族還有大臣們,統統跟儒釋道的聖人學,跟孔子學、跟佛陀學,哪有說跟他自己學呀,是吧?就是雖然是企業的,但是大家看,老和尚他所講的東西應機說法,方方面面都講到了。所以我們能夠專注的聽善知識的教導,不知不覺我們會建立起正知正見,馬上人家問什麼,那個老人家的相關的教誨自然就會出來了。

  但是我所講的也都是老和尚教的,因為我自己從小中文最差了,現在也很差,還在努力,也是跟著漢學院的同學們一起學習的,但是就得力於專注聽一個善知識教誨的受用。所以老法師說,一個老師一條路,兩個老師兩條路,三個老師三岔路,四個老師十字街頭。而且師生的緣,那個不能勉強的,我們要對這個老師百分之百的信任。那剛剛我們張老師說,聽成德講的,其實老和尚都講了,他後來再回去說,確實老和尚都講了,因為我們確實都是跟著老和尚學的。而可能是因為,我是一開始講的是在家人,你不可能讓老和尚每天都講說太太怎麼樣了,先生怎麼樣了,是吧?他畢竟是一個高僧,他不可能講家庭的事情講得那麼細嘛。那剛好我們自己也是在家人,那時候也觀察自己的父母、觀察身邊這些長輩他們的家庭狀況,那因為也是跟廣大的大眾交流得到一些啟發、學習,再以這些供養給大家。

  那從漢地來看,老法師是有傳統文化的最後一代。萬法因緣生,縱使是再來人,他也是從這些因緣形成的,他也不可能突然冒出來的。所以老人家他還有私塾教育,老人家假如生在上海就沒了。他剛好生在清朝最鼎盛的桐城派的地方,還沾到傳統私塾的邊,又遇到三位頂尖的老師,他的緣殊勝。他的下一代、下兩代,到我們已經是孫子輩了,那個緣分那是大不如前了。但是我們希望三到五代之後,要更達到一個巔峰,一定會起來的,這個末法還有九千年,就要靠我們中華兒女把這個法興起來,造福全人類了。好,又多說了幾句,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眾人:阿彌陀佛,感恩成德法師!感恩法師!

  成德法師:謝謝!那大家再見,再見!阿彌陀佛!感恩大家的參與,見見大家的廬山真面目。謝謝、謝謝!你們的孩子生在你們家都是有因緣的,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感應哦,他們的緣都比我們殊勝很多,所以大家要好好護好,功德無量。印光大師說的,成家的人最大的功德就是把下一代教好,而且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會嫌晚,有佛法就有辦法,我們有信心。好,阿彌陀佛!

  眾:感恩法師!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再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