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朱子治家格言》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六集)  2013/7/22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104-0016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們《朱子治家格言》,上次談到「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牲禽」。我們看到這些經句,確確實實都是一個家道興衰存亡的關鍵,不可小看每一句。做到了,家就要興旺;做不到、違背了,家就要衰敗,可不能有僥倖的心理。

  我們看一開始經句,「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早上起來做家務,跟家庭的興衰有關嗎?很有關。一個家能富貴,一定是要靠勤勞才能做到。一個家孩子懶惰了,曾國藩先生說,「百種弊病」,孩子很多不好的習性,「皆從懶生」,懶惰生出來的。懶惰跟勤勞剛好是相對的,所以勤勞所產生的優點,反過來就是懶惰所產生的缺點,這是成敗的關鍵。

  比方勤勞,我們複習一下,勤勞會有哪些優點?首先身體好,常勞動。懶惰的人,筋骨都是缺乏鍛鍊,緊繃,所以體質非常的柔弱,所以第一個,對身體不好。對他的心理,勤勞的人就像一開始講,灑掃庭除,他很有責任感,懶惰的人沒有責任感。再來,勤勞的人他付出以後,可以了解到付出人的辛苦,所以習勞知感恩,他感恩心從勤勞當中生起來。懶惰的人沒感恩心,對所有人的付出,不管是父母、親人、朋友,都視為應該的,理所當然。

  大家聽我現在講這段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好像現在的孩子都這樣,原來跟勤勞有關。不把原因找出來,怎麼對症下藥?這些分析,坦白講,我是從我父親那一代看到的,他們確實都有這些勤勞的特質。所以,懶惰就是不感恩,只是在那裡消自己的福報,糟蹋父母、親人的付出。再來,勤勞的人能夠設身處地為人著想,懶惰的人就不會了。然後再延伸開來,勤勞的人,人際關係很好,處處幫助別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懶惰的人,走到哪裡人家都很怕跟他配合,跟他配合就倒大霉了,工作都推給別人做,人際關係不好,「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懶惰沒有人緣。

  再來,勤勞的人鍛鍊比較多,他的能力、他的腦筋的靈活度一定比較高。所以明白事理的父母、長者,都會引導孩子不要計較,要學吃虧。大家教不教孩子學吃虧?「我的孩子怎麼可以吃虧?」吃虧是什麼?福。其實「吃虧是福」這句話要配另外一句話大家比較會想,叫「人算不如天算」,不肯吃虧的人就是很會算,他不知道人算不如天算;肯吃虧、肯承擔的人,人欠你,天會還你,他的能力提升就比較大。再來,懂得承擔的人,領導人一定特別疼愛。領導人怎麼會去疼愛那個很計較的人來做他的左右手,他又不是腦子有問題。所以人際關係好,能力又提升得快,他哪有吃虧?最後,量大福大,勤勞的人不怕承擔,肯付出、心量大,所以他的福報就大;懶惰的人不感恩又計較,又不肯承擔,所以他的福氣小。今天就分析到這裡,再分析下去這節課就要下課了。所以我們老祖先所強調的德目不可忽略,都是家庭成敗興衰的關鍵。這個是勤勞。

  接著「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就是節儉。大富由天,小富由勤儉,只要奢侈了,富不過一代,現在不是三代了,是一代都過不了了。我之前在學校教書,我眼前所呈現的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而已,是一年不如一年。我們當老師,是為整個社會國家培養下一代的人才,當我看到一年不如一年,我怎麼可以不深思?納稅人的錢我怎麼領得下去?所以,老師的責任是要培養好下一代,父母的責任也是要為祖先教育好下一代。我們現在看到下一代的孩子德行也在下降,父母、老師不能不深思。

  《三字經》當中告訴我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個都是非常明確告訴我們,人生是有責任的,父母、老師都有他的天職,就是教育好孩子、教育好學生。我當時候看到,一年不如一年,前幾天有個大學的老師跟我說,不是一年不如一年,是一天不如一天!大家可以了解到他們所看到的情況,大學裡面動不動就打人了,甚至打成重傷這些情況現在都很多,為什麼?小孩失教,眼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他哪管別人死活。所以現在教人,教下一代倫理道德已經到了什麼程度?刻不容緩。你今天不教他,可能他今天就出事了,他今天可能遇到一些事情,他就一失足成千古恨。現在打開報紙,犯下慘絕人寰事情的孩子、年輕人很多,他們真的不能教嗎?是有沒有遇到老祖宗的倫理道德教育。「人之初,性本善」,但「苟不教,性乃遷」,所以得快,得趕緊把倫理道德弘揚開來。

  所以當時候我們身為小學老師,了解到孩子缺倫理道德教育,缺德了,可是又往根本去思考,不是學生缺德,我自己也缺德,我也不懂倫理道德。所以教兒教女先教自己,教育者首先受教育,而我們今天大家一起學習《朱子治家格言》,我們有感覺到每句都是興衰存亡的關鍵嗎?假如我們都沒有這種感覺,我們會把它變成家規嗎,變成家道承傳嗎?很可能學還是學,家裡本來怎樣還是怎樣。所以首先,知難行易,你說「我學過了,我知道了」,知道的一定做到,沒做就是還沒真知道,哪有說知道這是存亡的關鍵還不趕緊去落實?不可能。學雖學了,心裡想,有這麼嚴重嗎?有這麼重要嗎?你可能學了五年、十年還是沒有力行,沒有用在家庭,成為家規,那不得受用。

  所以聖教最重要的,要力行,要實踐才得受用。馬上父母開始帶頭勤勞了,上行下效,你們家的整個命運就開始轉。所以只要肯改變自己的習慣,尤其去掉壞的習性,比方從明天開始您就早睡早起,不熬夜,然後不睡懶覺,馬上你們家的氣象就不一樣了。好,我也別再逼大家了,聖教領進門,修行還靠我們個人。

  比方我們當下這句,「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我們真正了解到我們有權、我們有地位,反而違背天道去欺負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你不能逆天行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是藉由我們這個地位、權力,來代天行化,代天照顧人。我們福建有句話叫「陳林半天下」,奇怪了,福建怎麼姓林的人、姓陳的人特別多?因為莆田,福建北方莆田有個老太太,她是林家的人,這個記錄在《了凡四訓》當中,「有老母好善」,她家裡有錢,她沒有欺負人,她每天做粉團幫助人,做很多粉團給誰吃?貧苦,都快餓死的人,這些孤寡的人、弱勢的人,她盡力去照顧。有個人每天跟她拿六、七顆,吃了多久?你們沒有忘記《了凡四訓》,吃了三年粉團。這個仁愛之心是達到極處。後來有個人就跟她講,有個修道人告訴她,妳這個善心是發自至誠的心,妳以後的子孫很有福報,妳以後子孫當官的有一升麻子之多。大家看過芝麻沒有?這麼小,那一升的芝麻有幾顆?所以我師長有講,當時候民國年間他在福建住過,當地這些公務員考試,林家上榜的人很多,那時候還有「無林不開榜」。從明朝做善事,庇蔭幾百年,還是這麼興旺,真的有一升麻子之多,這是仁愛心。

  假如欺負人,欺負得非常嚴重,大家去翻歷史,欺負得嚴重的人都是斷子絕孫。比方秦朝李斯宰相,他也是用他的勢力殺了不少人,他設計了嚴苛的法律,最後他自己被判死刑,也是被自己所定的法律判死刑。

  曾子有句話講,「出乎爾者,反乎爾者」,大家聽過這句話沒有?出爾反爾,好像現在的意思被用偏掉了,變成一個人講話不算數,出爾反爾。本來的意思,是你講出什麼話,最後這個話還會回到自己的身上。比方你罵人,最後回來的是什麼?被人家罵。這件事我在麻坡的體會最深,當時候我們在麻坡開課,麻坡在海邊,當時候我們注重力行,上課當中有半天出去海邊撿垃圾,學貴力行。結果我們到海邊去,我遠遠看到,海邊有種一些樹,發現這個樹上怎麼有很多紅色的、黃色的、綠色的色彩,難道是耶誕節快到了,海邊裝扮耶誕樹?我本來遠遠這麼一看還在那裡想,後來一走近,原來這個樹上掛著垃圾袋,這些紅色的、黃色的全掛上去了。因為很多人把垃圾丟到那個海裡,最後它又飄回來。我就想到了曾子這句話,叫「出乎爾者,反乎爾者」,天道好還,你做善事,善報都到你們家來了;你做惡事,這些惡報就要回來了。

  所以「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假如有這樣的正確觀念,再來讀這些句子,就有警覺性了,你恃勢力去逼這些孤寡,會有什麼結果?不只不能逼迫可憐的人,更不能去傷害這些生命。比方我們發明農藥,殺了多少昆蟲?出乎爾者,你們要配合一下,反乎爾者,你說人類有多聰明?我不覺得人類聰明,人類要學了經典才聰明,不然都放縱欲望。本來是要殺昆蟲,反乎爾者,所有的動物誰吃的農藥最多?那你說人聰明嗎?我看不怎麼聰明。好多年前台灣的報導,每人一年吃的農藥是二點七公斤,用農藥殺牠,結果愈殺愈殺不掉,本來用一種農藥,現在要二、三種加在一起,因為愈要殺牠,牠求生的意志愈高,牠那個抗藥性都出來了,所以農藥愈加愈多。現在很多農夫噴農藥噴到昏倒,它太毒了,就昏倒了。然後農夫自己種的菜不敢吃,另外這區沒噴農藥的自己吃,他說因為城裡有錢的人他們吃得起,他們有錢生病,我們沒錢生病,所以我們吃這裡,有蟲吃沒有關係。有蟲吃又怎麼樣?咬一個洞、兩個洞,慷慨一點,布施給昆蟲吃。

  我這次開了眼界,我這次剛好七月三號到雲南曲靖,有兩場課程。曲靖就是當初諸葛孔明「七擒孟獲」,又把他放了,最後誠心感動孟獲這個異族的領袖,最後歸順蜀漢,歸順劉備,到那個地方去,這些歷史故事都很令人懷念。所以還是用誠心去感動人,你用武力強壓人,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結果去了,在講課期間我遇到一個官員,他姓施,布施的施,他是曲靖師範學院的書記,最大的官,他底下有幾萬學生,所以,他決定要在整個師範學院推展中華傳統文化,我說這個太難得了。我趕緊告訴他,在中國山西大同大學,從二OO九年就把傳統文化引進大學,每年大一的學生都集體培訓差不多一個禮拜傳統文化,孝道、禮樂這些都有上,馬上這些經驗就可以提供給他們做參考。剛好我們海口有所大學要全校推展,我們邀請了山西大同的李處長,是他負責整個傳統文化教育,他要去演講,我們趕緊推薦,讓這個學校派人去參與這個課程,把經驗傳承,他少走很多摸索的路。結果這位施書記他給他兒子取名字,單一個仁字,仁愛的仁,所以他兒子叫施仁。我說布施仁德,這個名字取得非常好。

  回來的途中,雲南昆明有位朱總,他種了一千畝的水梨,一千畝不小,放遠望去整個山都種水梨,他說他種水梨一門深入。其實這個觀念非常正確,很多人事業失敗是什麼?這個也想做,那個也想做,分心了,甚至跨行做事業,最後就敗了。德國人,你假如有機會到德國去,他們好多企業都二、三百年,而且都是做同一行,比方說做手錶,他做得非常有經驗,然後孩子接著做,都把那個技術傳下去,做到頂尖。德國非常多這樣的企業,就像我們中國的同仁堂,它做三百多年,它也是一門深入,而且經驗傳承不用摸索,那誰能輕易超過他們?

  結果他種了一千畝,其中二十畝給蟲吃,他很慷慨。我現場看到,這二十畝黑黑的,因為都被蟲吃,然後其他的地方都沒有被蟲吃。百聞不如一見,所以人的誠心,至誠可以感通。所以《格言聯璧》裡面講,「萬類相感」,所有的物種、生命互相的交感,用忠心、誠心,忠是什麼?忠是盡力去愛護他們,真誠的去對待他們,感通。他跟蟲、跟小鳥溝通,請他們好好在這二十畝吃就好,隨牠們怎麼吃,真的只在那裡吃。

  然後我又走進這二十畝地仔細看,看到什麼?蟲跟鳥很有修養。比方說這一棵樹,牠吃了其中一顆,牠就愈吃愈深,然後這顆旁邊的不動。雖然這是二十畝地,還可以收成很多,因為牠們一咬這一顆水果,大家一直往這一顆咬,不去咬旁邊的,還幫他們留下來,很有教養,它不會喀喀隨便咬。這你沒有親眼看到你不相信,我真的親眼看到了,所以說這萬物都是有靈性的。人真正明白這個真相,天地人三才,要代天行化,去愛護萬物。你愈愛護萬物,萬物也愛你。我想,他們其他的九百多畝為什麼長這麼好?那些鳥肥水不落外人田,一定糞便都要大在這些其他的田地上,要報恩。

  剛剛跟大家講到,出乎爾者,反乎爾者,歷史當中秦朝的李斯,最後死在自己設的法律。而且,因為他殺害太多生命,最後他也短命,被腰斬,而且他的孩子跟著他一起腰斬,所以斷子絕孫。這些歷史是一面鏡子。以銅為鏡,正衣冠,每個人要出門前照照鏡子,要莊嚴的去對待別人。以史為鏡,你以歷史為人生的借鏡,知興替。

  剛剛跟大家舉斷子絕孫的例子,就是衰敗了。范仲淹先生施仁愛於眾生,那他就興旺了,他不只沒有恃自己勢力高去壓迫別人,他是因為他的權、他的地位,更好的去照顧好天下的百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所以他的子孫八、九百年不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那從這個歷史我們就深刻體會這句,以至於所有的經句都是家道興衰的關鍵,我們由這樣的信心、認知,再來學每一句,就不會把它輕忽過去了。我們看下一句,也是關鍵:

  【勿貪口腹而恣殺牲禽。】

  這個勿,就是不要,不要因為貪一時口腹之欲,而恣,就是放縱,任意的殺害牲禽。牲,我們說牲口,牲口就是牛羊,禽是家禽,是指雞鴨,這是家禽。其實我們看到『勿貪口腹而恣殺牲禽』,有沒有想到《了凡四訓》哪一段?「上帝好生,物皆戀命」,所有的萬物都是貪生,很怕死亡,尤其死亡前的那個痛苦,所有的生命都會非常的恐懼。其實我自己之後就是吃素食,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有一次在切柳橙,這個柳橙表面滑,我這刀一時間沒有掌握那個力度,就滑掉了。本來是要切柳橙,最後切到自己的食指,當時候整個頭皮都麻了,痛得滿屋子跑,不到一公分的傷口,痛得受不了,現在想起來還痛,這個叫痛入骨髓。當我在那裡跑跑跑,我突然想到一幕。所以有時候人學什麼東西,因為我的悟性比較差,當時看的時候還沒悟到,切了一刀才悟到。我想起什麼?我曾經看過一個影片,就是看人家殺豬,然後那個刀就直接切在豬的這個部位,然後血就噴出來。我就突然想到那一幕,我說那把刀下去起碼五、六公分那麼厚的傷口,我這才不到一公分就痛得死去活來,所以,從那天開始我就不忍心再吃肉了,因為自己親身已經深刻感覺那個痛。

  所以再看《了凡四訓》這段文,「殺彼養己」,殺牠來吃,來養自己的身體,心裡不安,「豈能自安」。因為當牠被殺的時候,「既受屠割」,被割,痛啊。我記得其中有一幕都是印象深刻,有一隻牛被宰,沒有斷氣,那隻胳臂被切得還沒斷,那隻胳臂在那裡晃啊晃,然後牠自己被鐵鉤吊著,覺得很可憐。結果被宰割以後,「復入鼎鑊」,又放進去煮,而且那放進去煮的時候有時候都還沒死。

  我這次去聽到一個人跟我講,他的朋友到非洲去做事業,非洲有一種動物很多,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叫穿山甲。非洲當地的人要表示熱情,覺得這個中國人來了,就抓穿山甲要給他吃。結果拿了一隻穿山甲,這個穿山甲捲曲著身體,他就把牠放在火裡烤,想牠死了就繼續烤。結果烤了好久,整個牠的皮、殼全部都燒焦了,牠還是捲曲著不放,當下旁邊的人就一直扯牠,還是扯不開,最後放棄了。因為這樣子煮不全面,就放棄了,就把那隻放在旁邊,抓另外一隻來烤。結果這麼一放下之後,突然牠就打開,打開以後有隻小穿山甲就快速的跑,逃走了。原來是一隻母穿山甲緊緊把自己的孩子完全包起來,他們都看不到,抱在懷裡,被烤到整個身體都已經燒焦了,牠還是撐著那口氣保護自己的孩子,所以那個中國人看了之後也吃不下去了。

  我們要了解,生命、動物,坦白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仔細去觀察,比方說狗、貓,你們看過牠的眼睛沒有?牠們的眼睛跟人的眼睛差多少?你們有沒有看過牛的眼睛?有。跟我們人的眼睛差多少?沒多少吧?眼睛是靈魂之窗。你再看一隻母狗生產,當那些小狗依偎在牠身邊在吃奶,牠的眼神,那種母愛跟人類差多少?不一樣嗎?只是牠的身體跟我們不一樣,靈魂,靈知是一樣的。孔子告訴我們,「精氣為物,遊魂為變」,人有靈魂,孔子強調這點。所以身體不是我,身體是靈魂暫時待的地方,我們就說住在這個身體裡面。就好像我們今天穿的這些衣服,請問大家,衣服穿壞了怎麼辦?有人說補,對,你們學了《朱子治家格言》,比較節儉。補補補,補到最後真的沒法穿了呢?當然換一件。所以衣服不是我,衣服是什麼?我的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用壞了當然要換一件。

  我的身體,那身體也是工具,用壞了,人最多用個一百年,那已經算很長壽了,壞了當然不能用了,那要換一個身體。那請問大家,你們要換什麼身體?有沒有人喜歡去做豬?那就墮落、沉淪了,靈性墮落了。但是諸位冷靜看看,人不學倫理道德,都是以人的身體去做畜生的事情,那他這一生哪有不墮落的道理?所以人要冷靜,靈魂不會死。所以,人這一生要努力什麼?努力帶得走的。身體都帶不走,身外之物怎麼帶得走?所以人這些問題想通了,就不會花一生的時間,去汲汲營求那些帶不走的,然後搞得自己得失心很重,什麼都留戀、什麼都貪愛、什麼都攀比,把自己的靈魂搞得累得半死,搞到一天都笑不出來,是吧?

  小孩子一天笑一百八十次,人成年以後一天笑七次,就愈活愈笑不出來。人是要真正追求幸福快樂的,怎麼愈活愈笑不出來?因為他走錯路了。人生不是以享樂、貪欲為目的,愈貪愈求不得苦。人生應該以服務為目的,為善最樂,助人為樂。我講這句話你們應該相信吧?我看在座有一半的人曾經見過許哲女士,大家回憶起來沒有?你們要配合一下,人該想起來的要想起來,該放下的要放下,不該放下的放下叫老年痴呆症,這些美好的要謹記在心,起而效法。人家活到一百多歲,那個笑容多燦爛,一天我看也是笑一百八十次,是吧?還有我們朋友問她,妳怎麼這麼快樂?她的回答多有意思,她說,「哈哈哈」,就是叫我們笑對人生你就快樂了。她連話都沒講,就笑三聲就回答你的問題。人家不只慈悲,還有智慧,為什麼?智慧從哪裡來?煩惱輕,智慧就長。煩惱為什麼重?都是自私自利,當然煩惱重了,我要貪、我要生氣、我要傲慢,怎麼會有智慧?全部被這些貪、瞋、痴的習氣牽著鼻子走。沒有我了,念念為人想,福慧就愈來愈增長。每一次音樂響起,都是最重要的重點。要福慧增長,沒有別的,念念為人著想。

  所以看到不殺害生命,就想起這次聽到這個穿山甲的故事,省思到所有的動物都愛牠的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給我們的教誨,親愛自己的父母、親人,能夠推己及人去愛別人的父母、愛別人的親人。其實很自然的,你非常尊重你的父母,你是發自內心的,當你到你的朋友家,人家說,「你好,給你介紹一下,這是我家父、我家母。」你聽到父跟母,什麼感覺?馬上你對父母那種恭敬的心就起來了,這是很自然的。

  我記得我自己到朋友家,朋友一介紹,「這是我姐姐」,我馬上對姐姐的恭敬就起來了。所以老祖先講這個話,他都是過來人,他通達人性。「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每個人都怕死,生命都怕死。每個生命都有它的倫理,牠也有牠的父母、牠也有牠的孩子,假如我們輕易殺害牠的生命,甚至於讓牠母離子散,當我們常常讓生命母離子散,請問我們會得什麼結果?如是因,如是果。所以,我們現在的人不明這些事理,都會覺得我的人生怎麼這麼慘,上天太不公平了。其實這樣的念頭還是不明理,而且罪加一等,加什麼罪?怨天尤人。老天爺這麼慈悲,我們還常常抱怨他,這有罪過。

  一個人什麼罪過很重?埋怨父母,罪很重;埋怨天地,天地滋養我們,我們還怨它,罪很重;埋怨師長;埋怨領導,領導照顧我們;埋怨國君,一個國家的君王。這個都是比較重的罪過,所以現在人造的業,不知道比以前的人多多少倍,光是這個念頭,造的業就不少。

  大家想一想,以前的人哪有怨父母的,哪有怨師長的,哪有怨自己國君的?《論語》裡面講,「事父母」,侍奉父母,「幾諫」,諫是勸諫,看父母哪些不妥,有那個徵狀,趕快勸父母。「見志不從」,看父母不是很能接受這個勸諫,「又敬不違」,還是保持恭敬的態度,不要忤逆父母。「勞而無怨」,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勸是很辛苦,但是沒有絲毫的怨言,因為我們的生命來自父母,沒有父母哪有我?勞而無怨,這是對父母的態度。

  大家再想一想,《了凡四訓》講的,「愛敬尊長」,尊長,父母、長輩都是。「家之父兄,國之君長,舉凡年高」,年齡長,「位高」,位置高,「德高」,德行比我們高,「識高」,見識比我們多,「皆當加以奉侍」,你面對這樣的長者,你都要恭敬對待。「在家而孝順父母,使深愛婉容」,你看心地多柔軟,柔聲下氣。現在一言九頂,現在的孩子都不懂,父親是天,一言九頂,每次頂天頂幾次?那你說現在的孩子怎麼會有福報?你不教他做人,一天不知道要折多少福。老師假如不教孩子孝道,那不叫辦教育,因為大根大本都沒有抓住。沒有父親頂著這片天,我們怎麼可以生活無憂?父親每天在外承受多少考驗跟壓力,回到家又不可能給孩子吐苦水,是不是?父親面前都要裝得很有威嚴。

  父親有時候確實承擔的壓力太大,有時候情緒會起伏、會發點脾氣,我們當子女的人不能體恤父親的辛勞、他所承當的壓力,反而還頂撞、發牢騷,這個都不妥。當然,這時候當母親的人也很重要,要讓孩子理解父親所承受的這一切,不然現在的孩子只會挑剔、只會抱怨,根本無法了解一個父親的辛酸,承受的重責大任。

  這事實上是我自己出來賺錢以後,對父親那種感恩的心愈來愈強。但是,不要等自己會賺錢了才這麼想,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我看來都有點晚了。養兒都二三十歲、三十幾歲了,「手抱孩兒才知父母時」,這個我們閩南話講的,手抱孩兒的時候,才知道父母當初也是這樣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們養大的。

  所以人現在很可憐在哪?現在最明顯的現象,拜金、追名逐利變成他人生的目標,縱欲,放縱欲望。現在青少年墮胎的情況太嚴重了,所以現在不是殺害動物而已,殺害自己的親生骨肉,有多慘,不明理。所以教育孩子要戒貪,還要戒殺。戒貪,不然他以後不能廉潔有守,所以,「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戒貪,貪念不可增長。大家注意看,老祖宗創字給我們啟發,貪字跟什麼字最像?貧。貪者近貧,跟貧窮就愈來愈接近了,他會一點一滴把他的福報給折掉。再來,戒殺。一個孩子從小不懂得愛護生命,昆蟲、鳥類、螞蟻,一看就殺了牠們,這個孩子怎麼可能會長壽?「仁者壽」,不仁當然是夭折,這個道理不難推斷。我待會跟大家舉很多實際的例子讓大家了解,古今中外都是這樣。

  剛剛跟大家講拜金、享樂,我給大家念這段,更重要的是什麼?父母要反思,我們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不是也往這裡走?那你往這裡走,孩子一定是跟著你,不可能偶然。東北有句話講,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你上一輩的價值觀就傳給下一代,所以一定要先自我教育,才有可能教育得好下一代。

  第三個嚴重的現象,叫極端個人主義。我們的下一代現在誰擺第一位?我。誰擺第二位?我。誰擺第三位?我。有沒有這個現象?自私自利,不為父母,不為家人想。所以傳統的東西,老的東西要保存下去。請問大家,你現在家裡是三代、四代同堂的請舉手?這個問題這麼難嗎?這麼少?同胞們起來、同胞們起來。

  我是因為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我知道三代同堂的好處。我可以斬釘截鐵告訴大家,我沒有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我就不可能有現在處世待人的態度,我就不可能這麼念念為老人想。因為不跟老人住,一個月、兩個月才回去看一次,這個怎麼可以內化?很不容易。除非你良苦用心,常常帶孩子回去看望老人、照顧老人,常常讓他去孤兒院、去老人院,去照顧、去長養他的仁愛心,不然很困難。孩子不是你講一堆大道理他能體會,他理解力還沒那麼高,他要怎麼樣?親身感受、體驗。

  我們從小看父母就是這樣子照顧自己的爺爺奶奶,所以回到家,我記得我念大學,一、二個月才回家一次,東西一放,第一個動作就是上樓去跟爺爺奶奶問好,而且我可以感覺到爸爸媽媽最高興。我現在出門在外了,更長的時間才回家一次,但回去也是一樣,都是看爺爺,我爺爺今年九十五歲了。所以這就是我親身感覺到三代同堂好。

  什麼更好?大家庭更好。以前大家族少則七、八十人,多則二、三百人一個家,還有明朝鄭濂「天下第一家」,他們家超過一千人。我們現在三個人住一起就吵架,兩個人還嘔氣打冷戰,一個人還自己打牆壁,自己跟自己生氣。你說這種做人的態度,跟一百年前的人就已經不知道差得多遠了。舊的東西不要輕易改,一改就麻煩來了,因為古人的智慧比我們高。它留了幾千年我們偏改它,「棄常則妖興」,幾千年不改叫常道,你一改它問題就出來了。我們以前都是教倫理道德,五倫八德,你現在不教了,下一代亂七八糟。以前取人才,孝廉兩個字是核心,現在你以學歷來取人才,貪污腐敗一大堆。你還是不能改,要舉孝廉,孝才有德的本,廉潔他就不貪污,做人做事的根本都抓到了。所以《朱子治家格言》這些句子,全部都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不能亂改變。

  我這次,怎麼今天都講這次的見聞給大家聽?也是告訴大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更要閱人無數,在接觸到這些人事物的時候,增長自己的見聞,尤其「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我遇到了大家應該比較熟悉的一位孝子,大連的王希海老師,我當時候看到他的事例非常感動,他照顧他中風的父親二十多年,照顧到八十歲他父親才走。我還沒見過他本人的時候,我們南京居美馨馬老師就跟我說,因為他們常邀請王希海老師去講課,他說他站在王希海老師身邊,沒跟他講一句話,就覺得想流眼淚。我說,孝子的磁場這麼強?也對,《孝經》說,「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你可以感覺到他那顆心就會很感動。

  我這次是百聞不如一見,不只親近王老師,還聽了他講一堂課。他在講課的過程,一句經句都沒有,可是他講的每句話都跟經句相應。為什麼相應?因為經典是聖賢人的心化成言語講出來,所以只要他的心境跟聖賢人相應,他講出來的話一定跟經典相應。雖然他沒有「子曰、子曰」,沒有《朱子治家格言》,但是真的,古聖先賢的經典不是他的創造發明,那是他真正契入的心境然後講出來的話,一定跟這個心相應。

  他講到,他照顧他的父親,他從來沒有一個念頭說,我要再堅持,我要再堅持一下;我好辛苦,我堅持好久了。他說,他連一個這個「堅持」的念頭都沒有。有堅持,就已經有想到自己了,「好累,我得堅持,我得堅持」,想自己了。所以他照顧他的父親,他的身體愈來愈壯,為什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都很可能聽到王希海老師的事情,說,「那他多辛苦,鐵定活得很累。」那是我們的想法,因為我們不是至孝的孝子,我們是付出一點,就已經有點捨不得了。他是什麼?傾其所有,奮不顧身,沒有一個念頭想自己,是用這樣的心境去照顧他的父親。所以這樣的人是非常歡喜的,為什麼?跟他的性德完全相應。他說,他看到他的父親睡得非常安穩,他非常高興,因為他的生命來自於他的父親。他說連堅持的念頭都沒有,只要一個為人子女的人開始想,我付出那麼多了,我還要堅持多久?這時候緊接著他的抱怨就跟著來了,人心就開始變化了。

  所以我的感覺,他契入的是什麼?孝子心中只有父母,沒有其他,他根本沒有其他的念頭,他就是念念想著怎麼樣讓父母歡喜、怎麼樣讓父母舒服。大家從這裡再回想二十四孝,全是這樣。大家看「子路負米」,我們光想子路負米走一百里,那個米那麼重,扛在身上不知道要走得多喘!那是我想的,子路他哪有辛苦?他扛得歡歡喜喜,邊扛,「好不容易可以讓我父母吃上白米了」。他沒有自己就不累。「我好累,我好辛苦」,辛苦跟累從哪裡來的?自私自利來的,我來的,沒有的時候就沒有那些東西。

  後來子路當了大官,「鐘鳴鼎食」,所有豐富的食物擺在他的面前,他流眼淚吃不下,我的父母已經死了,這樣的飯菜不如我當初百里負米那個米香,那個飯好吃。他看著父母吃得這麼高興,他就樂。古今的孝子皆如此,包含我們看「黔婁嘗糞」,他當官,好不容易,功名利祿世間人多難捨。大家看現在的社會,誰是老大?家裡面誰錢賺最多,誰就老大,連父母、長輩都要給他面子,好久沒有回來看爸爸媽媽,「他做生意忙」,這都變成好像很合理的藉口了。拿回家的錢比其他兄弟姐妹多了,回來講話特別大聲,對父母都傲慢了。可是古人呢?黔婁夢到父親生病,夢到而已還沒確定,但是父子連心,馬上就把官位辭掉不幹,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來,果然他的父親生病。醫生說,治不治得活只要嘗他的糞便,苦的就還有救,甜的可能就救不了。才講完,馬上就去嘗糞便,他哪有想自己?還嫌髒?沒那個念頭。所以孝子,真的沒有那些念頭,才叫孝子。結果一嘗,甜的,馬上當天晚上對天祈禱,折自己的壽命給自己的父親。

  王希海老師,他正值二、三十歲,正是發展他事業的時候,他完全沒有那些念頭,全心全意照顧他的父親。而他照顧他的父親,照顧到父親的一個表情他就清楚他的需要。甚至於父親有次發高燒,醫生怎麼檢查都發覺不到原因,他自己作夢就夢到自己爬階梯摔下來。連作夢摔下來都要聯想跟父親生病有關,他說摔下來一定是腳受傷,他馬上仔仔細細檢查他父親的腳,果然長了一個小的膿包,就是因為那裡,在發燒。還找不到,可能父親命就沒了。

  所以孝悌之至真的會感通。他幫他的父親吸痰,我光想那個動作都覺得難度很高,是不是?你說一個吸管進去也很怕插到他的氣管,你說一個孝子心的柔軟,都拿捏到恰到好處,然後抓住那個時間點就把父親的痰吸出來,因為怕那個痰一下子哽住氣管就斷氣了。他的母親感嘆說,連我對我的丈夫都做不到這樣。

  王希海老師他的父親二十幾年來皮膚光滑。有次醫生給他父親診斷,問他,你父親中風多久了?他說十多年了。那個醫生很生氣,因為他覺得他很專業,「十多年的中風病人皮膚不可能這樣,你騙我!」結果後來這個醫生去把他的病歷調出來,看了之後,把那個病歷拿到王希海老師面前,流著眼淚說,你照顧你父親的能力可以給我們醫院的護士上課,你照顧得太好了,怎麼可能照顧到皮膚這麼光滑?因為他每半個小時幫他父親翻身一次。你說方法在哪?有孝心就有方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他就想到把自己的手伸到父親的腰間,因為剛好凹進去。他的父親八十公斤,他的手穿過去以後,父親的身體壓在他的手上,半個小時他的手就整個麻掉,他就會醒過來。一醒過來趕緊翻身,就不會長褥瘡。只要躺在床上的病人一長褥瘡,他會煎熬痛苦,要站也不是,要躺也不是,因為就一個破洞在這裡,每天睡都睡不好。他覺得讓自己的父母長褥瘡是子女的恥辱、不孝,沒有能體恤父母。他這個方法還是自己體會出來的,為什麼?念念為父親著想。

  他在醫院裡就很感嘆,他說看到有些老人已經三天不排便、四天不排便,居然兒女沒有任何的動作,只是等著醫院看怎麼樣。好像很孝順,把父母帶到醫院去,好像很孝順,就好像我們拿錢回來好像很孝順。孝順表現在哪?有沒有感同身受父母的心,那才叫孝順。假如能體會父母的辛苦,都三天、四天不排便了,有多辛苦,我們馬上就有感覺了。他馬上採取行動,雖然醫生護士不管,他就開始揉他父親的肚子幫助蠕動,然後用熱的毛巾熱敷,然後又在肛門處熱敷,最後他的父親就排便了。那個大便排在他的手上,他非常歡喜,父親終於解決這個痛苦。所以一個人能夠手上握到自己父母的大小便,那是你人生的福報,因為你還了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你養育成人的恩德,你是最有福報的人。

  這我也感謝我的母親。當時候我的外公生病,母親、我這些大姨、阿姨們輪流照顧,有時候老人家大小便失禁,這時候母親他們就會講,你能夠握到父親的大便,那都是你的造化,代表你有還這些恩德。父母幫我們一把屎一把尿,哪有嫌棄過我們?看到我們排便正常,都是一分喜悅,那我們也要以同樣的心來回報我們的父母。

  那天,我覺得老天對我們很愛護,好像很多好事都被我看到。那天我們有個當時候二OO五年底我們一起學習的一位鄭老師,他剛好就住在南京去看我,又遇到王希海老師,當面感謝王希海老師,「我就是聽了你講的如何照顧父親,我父親生病的時候,我也是這樣幫他排便。」後來他的父親本來不學傳統文化,他這麼樣盡心盡力照顧他父親,最後他父親臨終之前就跟他講,「你希望我做什麼,我就做。」這是他照顧他父親照顧到他父親非常感動,「所以現在你要我吃什麼,要我做什麼,我都聽你的話,照你的話做。」

  經典裡面講,「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我所遇到的這些事情,都證明這些經典講的是真實不虛的。一個至孝的孝子,他的孝行不會中斷,反而他的孝行會一直傳下去,會影響世世代代的人。而且,這個錫跟賜相通,反而賜給人類、賜給後代福報。為什麼?他的孝心感動了當時候的人,當時候的人都有福報,開始懂得孝順父母,他就有福了。我們讀「二十四孝」,坦白講,我常常看「二十四孝」,都感動得流眼淚。所以一個人有煩惱的時候,把「二十四孝」拿出來翻一翻,煩惱就沒有了,慚愧心起來,差他們差太多。

  王希海老師所講的事例,馬上就讓很多人去行孝,不是「永錫爾類」嗎?而且他那堂課講完,本來是說讓在座的,剛好我這堂課參與的是一百多個校長跟幼兒園老師,我當時候去很歡喜,為什麼?我看到的不是一百多個校長跟幼兒園老師,我看到多少人你們知道嗎?我看到的是一、二十萬的學生,因為他們背後的學生有一、二十萬人。少的幾百人,多的上千人,他們都認同了中華傳統文化,那回去,一、二十萬學生不就受益了?而且他當校長不是當一年、當兩年,我看很多四十幾歲的,很可能當十幾年,是吧?那我們跟他們結緣,不就賺翻了?

  所以我跟我們同仁講,能夠來推展傳統文化,真的是福氣,這是人生的福氣,不然你做其他的事業,要跟這麼廣大的人群結緣也不容易。而且人要多發願,你一發願,你的願是真的,以後一定會感來好的因緣。我當時候到監獄,我當時候是到台灣的桃園女子監獄講了一堂課,震撼我的內心。這些服刑人員,在台灣稱同學,都是女的,我在講課的時候還有一個小孩在那裡,因為那個同學入獄的時候是懷孕著,所以那個孩子是在監獄裡面生出來的,就在監獄裡成長,看了也很心痛。結果兩個小時講下來目不轉睛,我為什麼震撼?假如她的父母,跟幼兒園、小學,她成長過程的老師,教她倫理道德,她今天會不會在這裡?不會。

  所以她們犯錯了,家庭、學校、社會要反省,我們沒有教她做人。兩個小時目不轉睛,我有時候還打瞌睡,我還比不上她。我後來跟她們講,我說諸位同學,你們學習的態度能保持今天的樣子,妳們這一生不成聖賢都難。我看她們聽了笑得很開心,跟她們一句話期勉,「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所以我當時候的震撼就讓我感覺,她們好可憐,假如能讓這些監獄的服刑人員,都能遇到傳統文化,不知道有多好,起了這個念頭。

  後來幾年以後,我就一起參與海南省監獄系統,傳統文化進入監獄的這些因緣,後來海南省監獄系統的經驗,它編的書籍又成為全中國的教材。我們這個心願,我們也出到力氣了。有願必成,「人有善願,天必從之」。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所以大家要勇於發願。我有發這個善願,我就跟這些監獄的同學結了緣。

  我到大學去演講,他們也是目不轉睛。我就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到監獄去講課,到大學去講課。結果這次我從南京飛廣州,我就看到,中山大學大一的新生要入學以前,要先做三十個小時的義工,然後要進大學以前要先學《弟子規》,在家自己要先學。剛好去年十月我到山西大同,他們二OO九年就進大學,大一新生全部都學傳統文化,剛好二O一二年十月大學生又進來,我們受邀去講課,結果拍成錄像,拍成錄像以後,現在這些錄像帶在大學裡都在流通,又滿了我的心願。我人不能去,但是光碟去了,也滿了我的心願。所以人有善願都可以滿,你們要勇於去發願。

  我出生在一個教師的家庭裡面,我父母都是師範學院畢業、我的二叔初中老師、二嬸小學老師、我的三嬸師範學院畢業、我的姑姑小學老師、我的姑丈大學老師、我的大堂弟夫妻小學老師、我的二姐大學老師、我的…所以我就覺得我對教育界也有責任,我從小長大,我母親領的都是公務員的薪資,就是做老師領來的,所以我要對得起台灣,是吧?還要對得起教育界。但是我這幾年已經離開小學了,就有點遺憾,但這次他們也是全程錄像,而且他們是一個教育部底下的課題,錄像下來以後,就在這些課題底下的學校都會以這套光碟去學習。我們的一個心願又可以滿,所以大家要勇於去發願。

  剛剛跟大家講到我們尊重生命、尊重動物的倫理,不要讓牠母離子散。首先,我們假如能體會《了凡四訓》這段話,就不願意去傷害生命。「殺彼養己,豈能自安?且彼之殺也,既受屠割」,宰了它,有的還沒斷氣,「復入鼎鑊」,在那裡煮,「種種痛苦,徹入骨髓」。所以「己之養也」,我們今天吃東西,你所有的山珍海味一過了舌頭,這個三寸舌,就沒味道了。其實現在整個營養界研究出來,吃素食的營養遠遠超過吃肉的營養,而且現在肉食都有很多毒素在裡面。為了健康,其實不應該常常吃眾生肉,吃下去就沒味道了。「蔬食菜羹盡可充腹」,何必要殺害牠的生命,損了自己的福?而且這些生命都有靈知,都有靈魂,你殺了牠以後,牠那個怨氣還在,牠可能會想要報復、會討命,這樣就不好。

  我們下一次講一個幾十年前發生在台灣的真實例子,殺害了八條狗的命,最後自己家連死了五個人,這個都是在台灣的記載當中有的。好,那今天先跟大家講到這裡。因為這個故事很精彩,你們下次就會來,不會缺課。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