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東青島企業家交流會(第二屆)—家和萬事興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9/5/1 中國山東青島 檔名:52-375-0001
主持人:在他授課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蔡老師。蔡老師多年致力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其講課已經達到上千場,有幾十萬人聽過他的授課。他倡導五倫關係,家庭、社會和諧,人與自然和諧,引導千萬民眾走向幸福人生。今天在場的許多來賓也都聽過他的課程,或者讀過他的書,他的授課非常親切、生動,讓人受益,回味無窮。好,接下來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有請蔡老師給我們授課,他授課的題目是「家和萬事興」。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領導、諸位企業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教育最重要的目的,能夠長人的善心,能夠產生心靈的悸動,他的人格可以提升上來。我們感受到早上聽李部長,跟我們談到孝道的過程,我自己幾度眼中都泛著淚水,感覺到這位長者的言語在洗刷我們的心靈。而更讓我們感受到溫暖的,這樣好的領導,他卻是負責整個敬老、養老、愛老工作的推展者。所以我們老祖宗的這些教誨,在我們生活當中都能夠體會得到,所謂「國家將興,民族將興,必有禎祥」。今天我們有李部長這麼好的領導,來推展養老、愛老的教育工作,我們相信民族文化的復興指日可待。而我們剛剛提到,教育最重要的啟發心靈,因為智慧從心靈流淌,福分也靠心耕。而福田大分成三種,第一種是恩田,尊重老人、孝養父母這就是恩田。我們為人父母長輩,沒有人不希望我們的下一代更好,下一代更有福氣。但為了孩子好,還得要明白道理,所謂「人不學,不知道」。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道中,當兒子是兒子之道,當父親是父親之道,當領導有君道,當下屬有臣道。而如何當父母,這也要透過幾千年文化承傳,我們會少走很多的彎路。
諸位朋友,您已經當父母的請舉手,我要先放下,你們怎麼放下?因為我還沒當父母。請問您當父母以前,或者當父母以後,曾經花三個小時專門學,「如何教孩子的」,請舉手,不多,請放下。您結婚前有曾經去學過,「如何夫妻白頭偕老的」,請舉手,結婚前幾乎沒有,請放下。我實在太佩服大家的精神,都沒學過就敢結婚,請受小弟一拜。我們以前的祖宗,結婚是大事,是從小開始教如何與人和睦相處,然後結婚前三個月,尤其是前三天那是緊鑼密鼓的培訓。我們聽說在浙江金華有一戶人家姓鄭,叫鄭濂先生,他是明朝時候的人,他們家有一千口人,和睦相處。而且家道到現在都這麼久了,明朝到現在可能五、六百年不止,他的家道現在還很興盛。所以我們從這個對比來體會,文化承傳的價值在哪裡,比方我們來做個比較,孝順,在文化承傳幾千年當中,父母離去了,追思父母服喪三年。大家要對禮有一個正確的了解,傳統文化的禮,它不是說設計出來限制他人,不是的,它是調劑人情。比方為什麼要服父母的喪只限定三年,甚至父母離去了,哭不能哭太傷心,只能哭三天。怕哭出有害身體,這樣讓離去的父母傷心,讓留下來的家人掛念。而服喪三年就是當一個人孝心啟發的時候,他三年還止不住對父母的思念,還在那流眼淚。所以這三年告訴他,人死不能復生,你還是要節哀順變。人能夠這樣時時思念父母,就不敢忘了父母的教誨,這是有受過傳統文化的中國人。但現在我們冷靜看看,報紙上面報導的,父母去世都還沒入土為安,兄弟姊妹在幹什麼?你們怎麼知道?我沒別的意思。你看我們看這都不是新聞,都還沒入土為安,哪還在那裡傷感,懷念父母?就想著幹什麼?爭家產,兄弟就告上法庭。所以我們很冷靜看看,一個文化不承傳的時候,你看孝心墮落的速度非常驚人,人心的厚道墮落速度也很快。
我的母他們是師範畢業,常常聽到父母親參加五十年初中同學會,四十五年師範同學會,非常的念舊。說起來慚愧,像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大學同學會開過幾次?可能一次都沒有開過。包含信用,我們父母那一代只要給人借錢,心裡非常忐忑不安,只要有錢趕快去還人家、感謝人家。到我們這一代來給人家借錢,有錢了怎麼樣?能不還就不還,能拖就拖一下。差別大不大?我們從這些整個社會現象,來感受文化承傳的重要性,就是說假如一個民族不站在文化的智慧之上,很有可能這個民族,一下子會墮落得讓人無法想像。我記得有一個華裔,他在香港寫了一篇文章,他提到中國的社會,因為整個功利主義愈來愈嚴重。所以小孩子現在也都沉迷在很多玩樂當中,甚至於玩物喪志,理智喪失掉,為了幾百塊、幾千塊錢,連父母、爺爺奶奶都傷害了。這樣的人倫悲劇產生了,就因為文化沒承傳,孝道沒有承傳下來。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看著現在的民族變成這樣,我們這顆赤子之心被喚醒,每個人都有一分人生的使命,要承先啟後。對於我們的家庭,這個家道要承先啟後;對於我們的企業文化,也要承先啟後;對於整個民族,我們也有責任要承先啟後。
有個機會,我在馬來西亞做一場分享的時候,當天早上我看到一個報導,是報導我們國內一個真實的故事,就在一個像博覽會的會場,有個孩子跟他母親要玩具。大家有沒有經歷過,孩子跟我們要玩具的經驗?有!他跟他母親要玩具,母親不買,她說家裡還有。結果他接二連三的吵鬧,母親並沒有答應,他就開始扯他母親的頭髮,他扯他母親,他母親也扯他的,兩個人在那裡抓。旁邊有個阿姨過來,跟那個孩子講「小朋友,你別這樣子,你不可以這樣子對你媽媽,來,阿姨出錢讓你去買。」結果這個小朋友對著那個阿姨說,「不要你管,我就是要我媽出錢!」對一個好心的阿姨,他馬上是怒目相向把她回過去。接著這個孩子看拉頭髮沒用,突然間用他的手爪掐住他母親的喉嚨。這整個過程統統被人給拍下來,我們看了是觸目驚心。我是一個小學的老師,我在想假如這孩子是我的學生,他又是第一名、第二名,請問我會覺得驕傲嗎?這是值得深思的!其實我們每天所接觸到的人事物,都在啟發我們的人生。
我自己在師範學院的時候,我的導師尹老師,有一天給我們講了一個他昨天看到的事情,對我從事小學教育,有很重要的一種啟示。他說他昨天出門的時候下雨,老師打著傘走著,師範大學的旁邊基本上都是附屬小學,而這個師範附屬小學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大學裡面教職員工的孩子佔多數,所以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都不差的。我們老師走著、走著,一輛豪華的轎車開過來,剛打開門是一位女士,是一位媽媽,她就撐起傘來正要往校門口走。她的女兒看到母親剛匆匆忙忙從車上出來,馬上遠遠就對著她媽說,「你白痴,現在才來。」我們老師聽了之後嚇了一跳,愣在那裡。更讓我們老師吃驚的,是那個母親接著說「對不起,我來晚了。」所以諸位朋友們,孝道不承傳,孝子、孝子,最後變成什麼?不是孝順父母叫孝子,現在變成什麼?孝順兒子叫孝子。所以不能顛倒!人假如離開常道,「棄常則妖興」,希奇古怪的現象,會在我們的家庭、會在我們的社會當中愈來愈多。老祖宗告訴我們,人有五常:仁、義、禮、智、信,我們要有智慧引導孩子有健康的人格,我們要守禮,教導孩子怎麼做人才有規矩。
所以當我看到,這個孩子掐著他母親的脖子要玩具,我就很慶幸我父母給我的教育。其實我是我們家的獨子,我有兩個姊姊,然後我爺爺也是長子,所以我在家族的身分是長曾孫。而家族的影響很大,因為我是長孫、長曾孫,是很有條件變成敗家子,可是為什麼沒變成敗家子?我事後分析一下,我很感謝我自己從事教育工作,假如沒有從事教育工作,我不會去深入思考,爺爺奶奶、家庭、父母給我人生教育的幫助在哪裡,我不會做深度思考。後來我想到,第一我很小的時候去給曾祖母掃墓,當我跪在曾祖母的墓前,頭一抬起來,突然看到自己的名字刻在第一個位置,感覺好像自己在這家族裡面是很重要的,是要很有使命感。所以我對著墓碑上的名字深深呼了一口氣,怎麼樣?要給所有的堂弟們一個好的榜樣,所有的堂妹要好的榜樣。這個時候就在家族的觀念當中,人的責任心就提起來,自己在做什麼動作,後面一看這麼多堂弟,可不能做不好的示範,責任心喚醒。
再來,就是每次我犯錯,我們家第一個喊打的就是我爺爺,「這麼沒規矩,再不打成什麼話!」所以每次我犯錯的時候,我都覺得我的爺爺很無情。你看長輩教育孩子,真心愛護他,子女感不感謝?還不見得能懂。結果我爺爺不只喊打,他還把我奶奶帶上樓去,他知道我奶奶一定看到,我爸爸要教訓我,奶奶會捨不得,我爺爺連我的糧草都把我給斷了,讓我沒有援軍。然後我母親就在一邊低著頭不看我,因為可能是我媽媽怕看到我可憐的樣子,她會不忍心,又會來插手,所以她就不看我。讓我要看著誰?看著我父親。看著父親這個時候心裡面,就不會在那裡花腦筋在想要找誰來幫忙。因為沒有人會幫你的忙,這個時候全神貫注承認錯誤,聽父親的教誨。事後我母親就說「你爸爸跟你講那些道理,你真的聽得懂嗎?」我說「我真的聽懂!」有時候人與人的溝通並不見得是文字上,是父親那個愛之深、責之切,恨鐵不成鋼的心境傳遞到兒子的心中,那是一種力量,那是不忍心再讓父親難過的力量。我父母言語是比較少,他們兩個有一天就說到,「奇怪,我們兩個都沒什麼口才,怎麼生個兒子這麼會吹牛。」我就跟我爸說「爸,雖然你平常話很少,可是你教訓我的時候,真是辯才無礙,我就是那個時候學的。」所以人真的為對方好的時候,整個能量會散發出來。
我為什麼有這個感受?因為後來我自己當小學老師,我們用父母的心來教育學生。我就曾經開導學生講到我自己流眼淚,被自己的話給感動了。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講話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你自己都不感動,那不就是說教了嗎?所以愈了解父母對我們的影響,父母恩重如山的感覺就愈強烈。當我看到要玩具的孩子跟母親的過程,我就想到我小的時候,有一次我也跟我媽媽要東西,我要了老半天,我媽媽還是看著她的書不理我,好像關公看《春秋》一樣,就定在那裡不動。我一看,這樣子哭可能沒什麼效,最後使出渾身解數,在地上打滾,而且那時候還是冬天,就在那邊滾邊哭。哭了差不多十五分鐘,我開悟了,所以人都要在生活當中開悟。開悟什麼?第一個冬天的地很冷,第二其實打滾也滿累的,還是休息一下!結果我站起來看著我媽,我媽也一動不動不看我,我自己就走了。其實當孩子在無理取鬧,母親一動不動,那真的威攝力非常強,孩子不敢造次,他就學到經驗,打滾沒效,哭也沒效。孩子知道打滾沒效,他就不打滾,他又不是吃飽撐著。孩子為什麼要打滾?因為他把媽媽爸爸的底細摸得很清楚,哭到第十聲的時候就是他的底限。所以孩子在那裡算,一聲、兩聲,你看第十聲買了!你看他在那哭,你說買了,馬上孩子跑過來,「全世界最好的媽媽,親一個。」他的哭是真的還是假的?開悟沒有?所以父母愈有原則,孩子就愈有規矩,以後他就不會亂來。
剛剛講到的,我們要教育孩子好的人格,他才懂得念恩,懂得恭敬他人。所以為人父母也是要透過學習,透過承傳這些寶貴的文化,我們才能把父母之道做好。剛剛我們提到的,今天孩子假如懂得念父母的恩了,那這個孩子福田心耕,他這一輩子絕對有福氣。所以中國文化見微知著,看一個人的心地,就知道他以後的人生。假如我們看到這個孩子家裡很有錢,可是他很奢侈,縱使他現在很有錢,有判斷能力的人,也會了解到他以後會很淒慘,為什麼?因為他的心已經奢侈,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就很困難,他花錢花習慣了,想要再節儉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像我們這個年紀,聽說出了很多新的貴族,有一個貴族叫做白領一族,就是每天白白領父母的薪水過日子的,白領一族。還有月光女神,每個月都花光光,然後她學會計學用到哪裡?用到最後十天算一算,吃泡麵還熬得過來。有時候一算,人的欲望一開有時候算不準,多花了,二十來天沒錢,回去找她爸,「爸,沒錢了!」她爸很生氣,「我都跟你講過多少次,叫你省一點,你是要氣死我是吧?來,要多少錢?」還是給她。我們要冷靜,給她了!她以後要當人家的太太,以後要當人家的媽媽,她假如奢侈,這個家能不能扶持得好?
我記得我有一個叔叔他告訴我,他說他還沒結婚以前,覺得女人很好養,吃那麼一點點,所以應該沒問題,他算一算沒問題;結婚以後開悟了,飯很便宜,衣服很貴。所以假如太太很會花錢,先生再會賺那也絕對賺不過來。現在很多女孩子脾氣很大,又很奢侈,父母一看趕快把她嫁掉,趕快把她嫁掉!可不能這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當人家父母養女兒、養兒子要有道德,不能把不好的移給別人。所以人有時候,感同身受重要,這個人心要這樣才厚道。兩個老太太坐在那裡,其中一個老太太在那嘆氣「我真命苦!」「老朋友,怎麼了?」「我那媳婦都不為我著想,有什麼好東西盡往她娘家拿,你看我老年都沒得吃,沒得穿好。」她在那「真是可憐!」突然這老太太問對方,「那你最近怎麼樣?」「我最近還不錯。」「你最近是有什麼好事,怎麼過得這麼不錯?」她說「我的女兒嫁出去以後,從她婆家常常給我拿東西回來。」所以我們要求別人容易,要求自己不容易。要求別人都是博士、博士後,看別人缺點都是博士後;要求自己,可能幼兒園都沒畢業。所以將心比心人就厚,人心就寬,這確實要有觀照能力。
比方說現在很多太太,她就覺得先生回到家都不幫忙做家務。自己也工作,家務又那麼重,就很累、很辛苦,常常就抱怨她先生「你看也不幫幫忙。」但是很奇怪,我們當媽媽的人在抱怨先生不幫忙,可是我們又在創造另一個懶惰的先生,因為我們都教兒子,你什麼都別幹,把書讀好就好。所以你看我們在把自己的痛苦加在誰的身上?加在未來的媳婦身上有沒有?你們還轉不過彎來是吧?那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的表達能力不夠。所以大家看,人能夠時時這樣將心比心,就能設身處地。比方說我們今天當過媳婦,媳婦熬成婆,當我們自己當婆婆的時候,回到我們自己當媳婦那個時候的心境,嫁到一個新的家庭裡面忐忑不安。假如這個時候婆婆跟小姑、小叔,就像愛護自己家的兄弟姊妹、家人一般,她很快就融入這個家!甚至於恐懼突然釋懷以後真有福氣,嫁到這麼和樂的家庭,那種利益家的情感自然流露出來。我們曾經辦過「好婆婆表揚」,這個婆婆她就講媳婦嫁過來,她會有一段適應期,也會緊張。所以嫂子還沒過門,婆婆就交代她的兒子女兒,你們要好好善待大嫂,要讓她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樣,讓她很快的就融進來。婆婆這分心,新的媳婦進門感不感覺得到?那是絕對感覺得到。
當我們著眼的就是孩子的心地,這才是他智慧跟福分的根源所在,朱熹有一首詩提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孩子他一生的源頭活水在哪?就在他的心地。就像早上劉教授提到《論語》的一句話,「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好,諸位朋友,你們希不希望你的孩子走到哪,四海之內皆兄弟?希望,出外是靠朋友。但是希望那個花果,那個花果得要我們現在在孩子的心地,種下這顆恭敬他人的種子,自然而然五年、十年之後,他的恭敬心完全形成,他能夠在社會當中,跟同事、跟同學都能和睦相處。所以今天我們的智慧,能看孩子的一生,我們就能教出棟粱之材。諸位朋友,我們今天這堂課程跟大家分享的題目,是「家和萬事興」。諸位長輩、朋友們,您有想過您的家道要承傳多久的,請舉手,好,請放下。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們假如看的是千年的家道,我們的格局不一樣;假如我們現在為人父母,是過一天算一天,我們能帶出有遠見的孩子嗎?我們想想,當我們牽著自己的孩子走在路上,突然孩子在背後拉拉父親說「爸,你要去哪裡?」結果我們回頭看看孩子,「你問我,我問誰?」那孩子的人生會走出什麼樣的結果?其實教育最重要的身教,我們給孩子什麼樣的榜樣?在我們歷史的長河當中,很多家族的家道綿延都超過千年。人這一生有沒有成就,有一個心態非常重要,要有志氣,所謂「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而我們今天看到這些歷史上留名的聖哲,他的家道能傳那麼久,他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
諸位朋友,今天有沒有念過《弟子規》?今天還沒念?你們要配合一下,不然我都演不下去。大家今天有沒有讀《弟子規》?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利人絕對利己,害人絕對害己。今天劉教授講到江本勝的水實驗,一個人壞的念頭、壞的言語出來,連水都受到破壞。大家想想,我們身體有多少比例是水?嬰兒超過百分之八十,我們最起碼有百分之六、七十。對!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我們身體是水組成的,所以我們有一個壞的念頭,還沒傷害到別人先傷害到誰?自己全身八十兆細胞都被壞的念頭給污染,所以害人還沒害到人就害己。大家注意去看歷史上的奸臣,都長什麼樣子?您絕對看不到奸臣長得耳垂很大、臉很圓的,沒有。看到的都是尖嘴猴腮,你們沒看過奸臣是吧?你們往前面看就知道。有時候人生不聞祖先的智慧,人生會繞一大圈,傷害很多愛我們的人,我們還搞不清楚狀況;自己的福都折完了,自己也不知道。因為我在念初中、高中的時候,看到同學考得比我好,馬上嫉妒心就上來,有什麼了不起!運氣好而已。雖然心裡這麼想,臉上還要裝個樣子,走過去「恭喜你!」言不由衷,這都是折福之處。看到同學考得比我差,很高興,這叫落井下石,然後帶著自己的考卷走到他前面晃了兩下,「我昨天沒怎麼念,怎麼不小心就考得比你還高。」所以福分都是在這些錯誤對人的心態當中,把它給折掉了。
我記得我出社會工作前兩年,換了差不多十個工作,人沒有福氣,做什麼都做不好;人有福氣,做什麼都做得成。大家冷靜去看看,整個周遭這些人事物,它都有這些軌跡在。我爸爸還笑我,「你的名片都可以去展覽!」就換的工作換太多了。所以你看一個壞的念頭還沒傷到別人,先傷到自己;同樣的,利益人絕對什麼?利己。比方說台上的人,你看他已經緊張得腳在發抖,這個時候你給他一個掌聲,大家要了解,我們是練功夫,練到發抖不被看出來,你們看到我發抖沒有?其實是在發抖。你看給人家一個鼓勵,他有信心了,他定下心來,這是利人。當我們在鼓掌的時候,兩隻手手心都有通往全身的穴道,一拍你五臟六腑都運動到了,所以利人絕對什麼?利己。人假如明白這些道理幹嘛去存壞心?幹嘛去害人?幹嘛不樂善好施,助人為樂?
剛剛跟大家提到,今天有沒有念《弟子規》,其實我們在念《弟子規》的時候,都會覺得念到哪一句的時候特別有精神?念到最後一句「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為什麼特別大聲?是因為這句話特別鼓舞自己。別人的鼓舞,它不可能伴隨著我們分分秒秒,最重要的要鼓勵自己、要相信自己。我們人生往往敗下陣來,都是對自己沒有信心跌下來。諸位朋友,大家看得出來,我以前很沒有信心嗎?你們這麼會配合,都裝著看不出來的樣子,給我很大的信心。我是從小成長的過程沒參加過什麼比賽,而我的二姊都是全校第一名,每次頒獎我二姊上台去,我的頭就低下來,都生怕別人說那是你姊。都沒參加過什麼比賽,讀了大學參加了兩次,第一次大學一年級,辯論比賽。為什麼找到我?因為大二的學長已經找不到人,只好找我,就是找不到人就變成我,因為我不會拒絕,就答應了。結果要講十五分鐘,時間沒到不能下台,我的口才又不好,七、八分鐘就沒詞,然後又不能下台怎麼辦?就站在台上傻笑七、八分鐘。所以人生每一段路程都有意義,對我們的人生都有幫助,傻笑是從那時候練的。你樂觀的面對人生,都能得到這些啟發。第二次是我念師範學院,八百公尺接力,得第三名還拿了個銅牌,看得出來嗎?為什麼?我拿著那個銅牌不知道是要高興還是難過,因為只有三隊參加。所以你看在這種成長過程,你說要有信心不容易,可是我有一點心態是聖人不會騙人,君子不會騙人,祖宗不會騙人,這一點我是提得起來。
我又看到顏回夫子、又看到孟子都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舜是何人?我是何人?只要有志氣肯努力的話,每個人都能夠成為像堯舜一樣的聖人。所以我們整個文化的承傳,讀書是志在聖賢,這個目標是很明確的。而聖賢君子它不是很空洞,聖賢君子就是做什麼像什麼,盡本分、盡忠職守這就是君子、就是聖賢。今天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不覺得羞恥,就恥於不如聖人這樣的德行,人有這種心態,他就不斷提升。「德比於上則知恥」,人有知恥心,他的勇氣就上來,知恥近乎勇,誰也不能阻止他向上的動力。「欲比於下」,人的欲望跟一般老百姓比,「則知足」,欲望就不會愈打愈開。我是接觸老祖宗的教誨開始認識自己。我還沒讀經典以前,同學寄心理測驗給我,做了三十題、四十道題心理測驗,做完以後你得五十分,它的結論,是你的性格、個性很像老虎型的。比方說你得六十分,它說你的性格很像孔雀型的,我記得還有寫無尾熊型的。那個時候拿到這個心理測驗結果,然後跑去跟同學講,我跟你講我像老虎,我像無尾熊!所以這年頭沒有聖賢經典,人活得跟畜生一樣,他還高興半天,你看差多不多?以前是恥不如聖賢,為什麼沒有一個心理測驗,測驗出來的結果,說你有大舜的孝心,你有唐太宗的恢宏大度,你有堯帝的仁慈?為什麼這個心理測驗,不是期許我們成聖成賢?
《孝經》裡面有一句話,「孝悌之至」,人的孝悌之心達到極點,「通於神明,光於四海」,光於四海,光就是智慧,人的孝悌達到頂點,他的智慧、他的德能會整個開顯出來。大家有沒有信心孝悌之至可以無所不通?信心是一切最重要的基礎,沒有信心什麼事都做不起來。大舜就是最好的榜樣,大舜他還沒有聞到這些聖人教誨以前,他也是個農民,他住的地方跟一般山野裡面的野人沒有差別,很可能他走路的時候,旁邊還有一隻野豬跟著他。這不是我說的,這是《孟子》裡面講到的一個情境。可是舜有一個特點,他只要聞到一個善的言語,見到一個好的榜樣、行為,他效法他的態度,就像黃河潰堤的衝勁,誰也阻擋不了他斷惡修善的態度,這是我們向大舜的學處。而且我們一提到孝,大舜是排在第一位,因為他的父母對他不好,甚至都要傷害他,他完全不見父母的過失,還是一心要孝順他的父母。諸位朋友,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俗話,叫「天下無不是之父母」?應該都聽過,大家覺得這句話有沒有道理?我們去感受一下這句話,我們都體會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以不可能父母這一生都沒有過失。這句話的意義是在一個孝子的心中,不會把父母的過失放在心上。
就好像早上李部長提到的要養親、要敬親,再來還要進諫父母,要勸父母。所以只要父母有過,那顆心就是趕快幫助父母改過,幫助父母不要做錯的事情。但是絕對不會把父母的過失放在心上,都是成全父母的存心。所以這句話,是這樣的義理含攝在裡面。當我們今天聽到天下無不是之父母,聽到這句話馬上心裡不好受,哪有?我父母一大堆不是。從這個心態我們就要冷靜,我們已經把父母的過放在心上,這個時候看父母就不真誠。甚至還有訓父母的態度,都有可能會出來,那這孝敬之心就不存在了,孝敬心不存在,人的智慧、福分就出不來。所以在《中庸》裡面,孔老夫子稱讚大舜,「舜其大孝也與」,舜的孝達到頂點,而他的孝達到頂點之後;「德為聖人」,他德行達到聖人的境界,「尊為天子」,他是整個國家最富有的人;而且孔子還說「宗廟饗之」,他這樣的德行,他的福可以讓他後代子孫綿延不斷。舜離現在四千多年,他的福還庇蔭著後代子孫。所以《易經》當中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你看那個德厚到可以庇蔭四千多年之後的後代。所以古月胡、耳東陳、田地的田、人字旁的傅、虞美人的虞,這些姓氏都是大舜的後代。剛剛有念到您的尊姓的請舉手,我們掌聲歡迎大舜的後代,今天認祖歸宗。所以今天走路都有模特兒的架勢,不是,走路有風,我是大舜的後代,走路都要不能給祖宗丟臉。人真的當時時都想著要光宗耀祖,他人生就很有使命感。
剛剛沒有念到大家的名字,會不會有點失落感?那是聖人的後代,我不是。我幫大家查過族譜,大家假如不是堯舜禹湯的後代,一定是文武周公的後代。因為不是聖人的後代,不可能民族承傳四、五千年不斷,有這樣的厚德才有這樣的家道承傳!我們明白了這個真相,我們感恩我們的祖宗。因為全世界四大古文明文化都斷層,現在只剩我們這個民族沒有斷。感恩祖宗之外,承先要怎麼樣?啟後!希望透過我們立身行道,再給後世的子孫最好的榜樣。大家都同發這個心,這民族文化的復興就指日可待了;我們可不能成為歷史的罪人,文化斷在我們這裡。那一天遇到一位校長他就說,「我們這一代,可能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可能是被孩子遺棄的第一代。」聽起來挺慘的,但是亡羊補牢,猶未晚矣,趕快我們轉過來,因為「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們有這分德行,一定可以把我們,不管孩子現在已經十五歲、二十歲,還是能夠把他們的善心,透過我們的身教給喚醒起來。
剛剛跟大家提到的自信很重要,我們相信聖人不會說謊,我們照著去做,從孝悌入手提升自己的德行、智慧,來幫助教育好我們的下一代。大家有沒有感覺到一提到學習來不來勁?聽大家的回答好像不怎麼來勁。因為孔子說「視思明,聽思聰」,你聽人家講話要聽得到人家的心聲。比方說我們去吃個飯吧?好吧!你聽到他說好吧,你就別逼他!他的聲音已經告訴我,他挺累的,這叫聽思聰。而說坦白話,我自己讀經典,高中《論語》有念了一些,尤其念到第一句我就不是很相應,因為第一句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結果我怎麼念起來都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苦乎?這個經典怎麼說是樂?而且我們又看到大學聯考的時候,高中三年級的孩子一考完試,從三樓、四樓把什麼東西丟下來?(書),你們有沒有丟過?那一丟下來,我們當老師的人很難受。為什麼?因為它那個掉下來不是幾本書的問題,而是當一個孩子高中三年畢業了,他踏入大學正是他黃金四年的開始,而他對學習卻這麼厭惡,他這四年會怎麼過?而等到他踏出社會,要經營他的事業,經營他的家業,更是他最需要學習的時候,可是他的學習心卻已經被成長過程當中,種種的壓力給逼下來,他不想學習。
我記得我高中的時候,還曾經考試考過第二名,語文倒數第二名,四十四分。你們曾經考過倒數第二名的請舉手,好,所以大家以後學習,一定都會比我更好,因為大家的基礎都比我還要好。對,我語文曾經連大學聯考考試都不及格,我姑姑還怕我緊張,拿兩顆鎮定劑給我吃,真是符合《中庸》講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準備一顆還不夠,還給我準備兩顆。結果我第一顆吃完,輾轉反側睡不著,半夜差不多翻到一點多又吃第二顆,還是一夜未眠。我事後想想,因為太刻薄,等到重要關卡的時候,就會出現這些狀況。所以人還是要多存一些善的存款,遇到關鍵時候才會有好的助力出來,結果沒積德考試前都睡不著覺。當我進考場,第一科考語文,等要做答的時候突然體會,又開悟了,鎮定劑真有效,所以連大學聯考也不及格。這個時候就是我們對於這些經典,它是來啟發我們的智慧,擴寬我們的心量,它不只是拿來考試用!所以當我們的學習,都跟我們整個人生息息相關,人的興趣就被激發起來。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到一家銀行去做分享,一進去,因為掛著「幸福人生講座」,台下就有一位先生他就對著講課的老師說到,「老師,你現在就下課,我們就幸福!」大家笑什麼?大家的意思,是說現在下課就幸福了,我們一聽他說幸福兩個字,這年頭要找個燦爛微笑的人都不容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所以一看到他說幸福兩個字,馬上把麥克風交給他,「這位仁兄,你一定有幸福的人生經驗,上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這位男士坐在那深思了一會,他搖搖頭,還沒想到幸福的情景。我們就問在場的朋友們三個問題,你有把握不得癌症的,請舉手,有這麼悲慘嗎?請放下。這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重要,我們的身體不好,父母妻兒沒有保障,自己的人生也不可能幸福。這點大家不要擔心,明天周泳杉老師上的「新世紀健康飲食」,就是針對整個健康的問題,「禍從口出,病從口入」,怎麼樣吃得健康,身心靈的調整。所以這堂課大家專注聽,把這些道理、智慧用在自己的人生,應該多活十年不是問題。而這個十後面還要乘以N,為什麼?我們民族的精神,「獨樂樂,不若與眾樂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只自己要好,也希望別人都好。你能跟幾個親朋好友講,比方說你跟一百個親朋好友講,一百乘以十是多少?一千歲,所以我們就成長了一千歲。確實我們多學一些,可以利益親朋好友的這些智慧、學問,我們也會覺得不枉此生,也會覺得對得起這麼難得的,親朋好友的人生緣分。
第二個問題,你有把握不離婚的請舉手,夫妻一起來的趕快舉手,請放下。有一次在山東問了這個問題,在場沒有一個人舉手,把我給嚇壞了。我們當老師的特別敏感,為什麼?因為當我們面對一個行為比較偏頗的孩子,一去了解他的家庭狀況,往往都是隔代教養,單親家庭佔很大的比例。所以孩子不好,不能怪孩子,他成長過程缺乏父母、缺乏好的家教來教育他,所以我們對離婚率是很敏感。而當下有個孩子跟他媽媽一起來聽,他就看看他媽媽沒舉手,嚇得不行,趕快把他媽的手舉起來。我們從這一幕去體會,夫妻的和樂對於整個家庭的氣氛,甚至於是孩子人格的成長,佔著舉足輕重的位置。父母很和樂的,孩子會覺得人與人、男女之間就應該這樣子相處。我母親有時候家庭聚會,脫口而出一句話,「你們姓蔡的男人不打女人。」我有三個叔叔,我父親有四個兄弟姊妹,夫妻都是比較和樂的。所以當我念高中的時候,聽到同學說他父母離婚,真的把我嚇一跳。家庭的整個氛圍,對孩子的價值觀影響很大,我那個時候感覺到「這個世間還有離婚的事情!」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那都是潛移默化,而夫妻是家庭的核心,有夫婦而後有父子,而後有兄弟,然後從這三個家庭關係,再延伸到更大的社會範疇,那就是君臣關係跟朋友關係。所以整個社會安不安定,夫婦佔了很大的重要性,這是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有把握把孩子教好的請舉手,好,請放下。為什麼問這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假如我們都沒把握,這一生要幸福、要無牽掛確實不容易。而智慧,都需要透過學習這些幾千年的智慧,我們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能看得更遠。剛剛跟大家提到,事實上我們祖宗有高度的智慧,跟對子孫的慈愛,最重要的話,都在經典一打開就講,你看我們翻開《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我們看企業家的「企」怎麼寫?人止於哪裡?止於善業,一個企業家時時取之社會,用之社會,我給這個社會最好的榜樣,這樣的人生就是定位在親民,止於至善。利益員工,給社會做一個好的表率,這樣的企業家就是能啟發無數人善心的企業。今天我們一千多個長輩朋友們聚會在一堂,這是一個結果,開的花果,它一開始的種子在哪裡?這個種子就是在很多年前,我們劉克成總裁她看到她的員工一千來人,很多都是二十來歲的女孩,這些女孩以後要當人家的太太,當人家的媽媽。假如她不懂得這些做人的道理,那她以後怎麼扮演好這些角色?
所以劉總是以父母的心,來對待她這些年輕的員工們,是為她的一生著想。有這樣的善心感來了《弟子規》,感來了我們祖宗的這些經典,所謂「人有善願,天必從之,天必佑之」。從她個人去力行、去修身,從她這個一千人的大家庭,這個企業來齊家,做出了好的表率,再跟我們各地的企業家做交流,達到齊家緊接著治國,治國就是帶動整個社會良善的風氣。這次還有海外的朋友們一起來交流,把這個好的智慧傳播到天下去。所以一個善的念頭,就為了利益員工,這顆種子種下去,開花結果又能長出多少顆種子?那就數不清!這些種子再種到大地上去,所以不要小看,我們一個人的一個善念,可能五年、十年之後,都能讓我們的家庭、社會有很好的貢獻。老祖宗一開頭講的明明德,我們認識自己,明是智慧,德是德能福分,《三字經》一開頭也告訴我們「人之初」,我們就是從這個經典當中,了解自己我有本善,我有明德,我不再自暴自棄。老祖宗常常提到的「道德」二字,都是用最短的言語,把人生最核心的精髓把它開出來,所以道就是倫常大道,德就是八德。
我們看到當人走在倫常之中,我們剛剛提到的夫婦是核心,有夫婦而後有父子,而後有兄弟,而後有進入社會團體的,君臣跟朋友關係,這是道,倫常大道,五倫關係,而人與人的關係離不開這五倫。人與人的關係處好了,人有這顆仁慈之心、恭敬之心,很自然的他這個心態,就會再去對待其他的生命,對待整個大自然的關係,所以人與人的關係,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在。而夫婦關係,夫義婦德,當丈夫的有恩義、情義,女子有德行,這五倫是道,順著這個道很自然心性的流露就是德。所以我們看到父慈子孝,這不是誰規定的,這是很自然流露的心境。你看很多當父親的人,在產房外等著孩子的降臨,在那裡急得不得了,急到說不如我進去幫她生算了。結果一出來,孩子從產房嬰兒車推出來,看到孩子那一幕,這個孩子可能聽到他爸爸的聲音,有點熟悉,突然握住了父親的衣角,這個父親有一種觸電的感覺。你們沒有觸過電嗎?又不是只有夫妻會觸電,你看這真愛也會觸電。當下這個父親油然而生,我這一生再辛苦,也要把這個孩子養育好、照顧好,這是天性!
我們記得在青島辦了一場課程,有一個中學的教師,他的孩子二十多歲,他的孩子去聽了四天的課,回去以後孝順他。他非常驚訝,他就打電話給這個企業的老闆,他們義務辦這個課程。他說「奇怪,我是中學教師,我教了二十多年,我的孩子還不懂得孝,為什麼你四天可以把他教孝?」我們要很冷靜,學校的教育,知識比較佔大部分,善心、心性的提升比較弱,而這四天,完全都是用祖宗的教誨教他,祖宗的教誨它就是順著人性,自然發展去引導他的。所以父慈子孝是天性,慈是父之德,孝是子之德;兄友弟恭,友是兄之德,恭是弟之德。而當一個人對父母感恩、對長輩感恩,他這顆感恩心內化,當他踏出家門,遇到愛護他、幫助他的長者、朋友,他那顆飲水思源的心,很自然就起來。面對提拔他的領導人,君廣義的就是領導者,感恩心起來了,他自然就忠,所以忠是臣之德。而君能仁慈得就像父母一樣照顧他的下屬,就感來臣忠,君仁臣忠。而朋友,長惠幼順,朋友有義,有這些道義,這都是我們在五倫關係當中,很自然流露的德行。
所以老祖宗透過經典,把我們本有的道德把它引發出來。曾經有四天我們上大學生的課,父母是用盡方法讓他們來聽課,四天聽完,真的孝心啟發了。還有孩子就把母親請到前面來,當場就給母親磕了三個頭,我坐在第一排,陪著他們母子流眼淚,真誠性德流露,也觸動了我們本善的心。我們看到夫婦是核心,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懂得孝,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懂得仁愛,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家和人樂,就得要夫婦來做榜樣。我們看教育的教字,古字是這麼寫的,左邊兩個叉,第一個叉是父母、老師畫的,第二個叉是孩子畫的,你看孩子在底下,潛移默化的效法、模仿。這個字就告訴我們,身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以身作則。右邊是一隻手拿著一支樹枝,耳提面命提醒孩子,人都是要透過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教育,他慢慢的能形成一個好的習慣,所以這是不斷的提醒孩子。這個告訴我們,教育的兩個最重要的精神,身教跟耐心。我們只要在教育孩子、學生,教育我們的下屬的過程當中,覺得效果不是很好,可以從這兩個心境來反思,來觀察一下。只要我們這兩點做得很徹底,一定能把孩子的善心給啟發起來,因為人之初,性本善。
什麼時候是教育?潛移默化它是時時刻刻的。有一個七歲的孩子他在看電視,他母親也坐在一旁,正在演古裝戲,一個朝廷的官員回到家裡來,太太趕快幫他換上比較輕便的衣服,然後倒上一杯熱茶,「老爺,今天你辛苦了,來,喝杯茶。」然後很有耐心的坐在一旁陪伴她的先生。這個七歲的孩子馬上說一句話,「媽媽,他們不是夫妻。」當下這媽媽很驚訝,「現在就是演夫妻,他們就是夫妻!」這個七歲的孩子講了一句話「不像。」諸位長輩朋友們,請問在孩子的心中什麼樣子像夫妻?可能在孩子的心靈當中,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叫夫妻。大家知不知道大吵為什麼要三六九?因為早上劉教授講的「怒傷肝」,所以大吵以後要調養兩天才能恢復元氣,這個話還含有養生的道理在裡面。從這一點當中這個母親覺悟到,什麼時候在教育她的孩子?隨時!
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敢結婚,媽媽說「你趕快結婚,年齡那麼大了。」女兒說「媽,你又不幸福,幹嘛叫我嫁?」這個媽媽心裡想,對,我又不幸福,幹嘛叫她嫁?結果冷靜三十秒鐘,「反正你就是給我嫁就對!」現在在我們面前一個天平,一邊是女兒的幸福,一邊是你趕快給我嫁,我都快沒面子死!放上去秤,諸位朋友,女兒一生的幸福重,還是面子重?你們考慮好,這是終身大事,哪邊重?居然講面子。我實在太佩服大家,你們真是太老實都講真話,請受小弟一拜。傳統文化學得好,最重要就是真實、真誠,不講假話。但是我們冷靜,面子對我們的人生是一種負擔,而女兒嫁不對那是一生的不幸。所以現在不是女兒嫁不嫁比較重要,現在是女兒有沒有智慧分辨什麼樣是好的對象,擇偶她有沒有能力?你們有沒有教過女兒擇偶?這要教!所以告訴大家現在不是叫她趕快嫁,要教她學《弟子規》,她就會分辨,好的男人要「入則孝,出則弟」,孝是德的本,她就會判斷。所以你女兒學了《弟子規》,她就會判斷。而且她有一個對象要追求她,她可以送他一本《弟子規》,假如那個人說這個東西沒什麼用,那你女兒就逃過一劫。這是照妖鏡也是顯聖鏡,這個人跟道德相不相應?那本書就可以看出來。
當下這個母親感覺到,原來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影響孩子的價值觀,他對夫妻、婚姻的態度,所以她有警覺性。又有一天她跟他先生打電話,打完電話就把電話掛掉。掛了電話,兒子在旁邊說「媽,剛剛是爸爸打來的。」這個媽媽一聽,怎麼兒子一聽我講電話,就知道爸爸打來的?突然這麼一想,可能是語氣不一樣,客戶打來就是今天跟你聊天真舒服,改天我們一起喝咖啡,拜拜。先生打來的你有完沒完,煩死了,就把它掛了,所以兒子一聽聲音就知道是爸爸打來。當下這個媽媽覺得連言語都是在影響,當天她先生又打電話來,她一看先生的手機,馬上先調整心情,深呼吸三次接起來,「喂,您好,請問您找哪位?」她先生說「對不起,我打錯了。」過了二、三十秒電話又來了,她先生當確定是她的時候,突然在電話那頭傳來一句話,「真的是你嗎?」諸位朋友,我們學到孔子的智慧,「視思明,聽思聰」,要聽出先生這個話後面的心聲,真的是你嗎?我把它做了個註解,我的太平日子真的到了嗎?太平日子要怎麼到?我們下節課再跟大家做交流。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