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第四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十六集)  2005/8/11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8-0026

  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老師好!

  剛剛這一位林老師雖然只是短短幾分鐘的言談,我們當後生晚輩,尤其在教育界要特別重視倫理,因為這一些都是相當寶貴的經驗,也是一個老師能否盡職的關鍵所在。在剛剛聽話的過程,我突然想到禮運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扮演好他同事的角色,下屬的角色,老師的角色,以及家庭當中的每個角色,都是盡心盡力去做。「選賢與能」,雖然這一位長者並沒有說出有哪一些同仁是受到他的照顧而有很多的成長,但我們也可以體會到只要他能看到的部分,他一定是盡心盡力提攜後進。因為我在還沒教書以前就是親近了一位教書也是三十多年教齡的老師,他給了我非常重要的一些態度、觀念,因為態度才決定成功,而不是成功以後才來改變態度。「講信修睦」,這個「信」不只是人言之信,還有著對人的信義、道義在,為人師者處處成就學生,這是一份道義。「修睦」,有好的氣氛才有好的工作效率,當整個學校的氣氛跟家人一樣,那對於整個學校老師的情緒,以至於教學的品質都有直接的影響。「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從這裡我們也了解到師長常常在勸勉我們,讀經典要轉經,要把經典當中的教誨變成我們的生活,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的態度、言行,這樣才能自他兩利,好。

  今天有六十道題,待會兒我假如倒下去了。我們來看第一題:

  「如何常保清淨的存心,尤其習氣深重,境界現前之時,就是說境界現前的時候如何保持清淨?」

  俗話說「平時如戰時」,絕對不是等境界來的時候你才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來不及了,在平時行住坐臥就要練清淨心,就要練定功。當我們常常觀照自己,急躁心起來了趕快「阿彌陀佛」調伏下去;貪心起來了,瞋恚心起來了,趕快調伏下去,所以「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我們上臺來講課能夠很平靜,這也是平常念佛的功夫,因為一即一切。

  習氣的對治也是相當重要,我們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學貴自知,對自己的習氣要下功夫去對治。改習氣才能夠煩惱輕,智慧長,而改習氣首先要明理,你才能正念分明,要多聽經。三年、五年學戒,這就是時時保持聽老和尚的教誡,當這五年你能夠一門深入的聽,老和尚耳提面命的教誨你就能時時提起來觀照,現在有沒有自私自利,有沒有名聞利養,有沒有五欲六塵,有沒有貪瞋痴慢,跟著境界不斷提升自己。當然在根本上,我們這幾天也講到,因為有煩惱,所以心不安,那這一位朋友,你把你的習氣拿來,我幫你安。它是不存在的,本覺本有,不覺本無。當你習氣來的時候要想到那一顆摩尼寶珠,外面那一些塵土是剎那生滅,無有實體,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你愈想這些習氣它就愈有力量。其實修大乘佛法沒有別的,慈悲為本。為什麼習氣伏不了?因為想自己多,想眾生少。真理告訴我們,眾生就是自己,你愈為眾生著想就是愈為自己的成就著想,當然這種體會還要你依教奉行才會慢慢契入。第二個:

  「如何察覺自己真正的學會了、做到了?還是只是將負面情緒壓抑到潛意識,或者外相如法,內心未如法,但卻不自知。」

  可能我的智慧還沒開,不是很了解。有沒有察覺自己學會了,你起個念頭說我學會了那也是妄想。還是那一句老話,慈悲為本,自己都在那裡想「我的煩惱,我有沒有成就?」要把佛陀的教誨真正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之中。諸位朋友,什麼樣修學的狀態最好?兩個字:老實。你聽老和尚的話,一句聽懂了就做一句,沒有這一些問題,你自自然然就覺得煩惱輕,智慧長。因為煩惱的根源就是我執,你處處都為人著想,你貪瞋痴的習氣慢慢就淡掉了。就好像本來吃菜,筷子都是拿錯,終於有一天明白了,把它改成鳳點頭,改了兩個禮拜以後,突然回想我以前怎麼吃飯的,怎麼拿筷子的,我已經想不起來,要老老實實依聖教所教去做事。我們這一些問題的根源都在看自己太重了,而且那個自己又看錯了,拼命看我們的習氣,而不是拼命彰顯我們的真如本性。一個人真正有進步了,他會有法喜,而這個法喜出來了,世間這些欲望他沒興趣,他會時時「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好。再來一個問題:

  「是否請蔡老師在一年中有一個月在台灣?」

  這不是問題吧。萬法緣生,因為我還有經紀人,要先通過經紀人的同意才行,我們要君仁臣忠,當下屬的要聽上司的安排。諸位朋友,誰是上司?那你們求我的上司就好了,不要打煩惱。

  「對於落實《弟子規》教化請教老師,以與你同齡六年級生的孩子該如何施於教?」

  我怕我猜錯,這意思是不是六十幾年次的?我有點孤陋寡聞。那您的意思是說三十來歲,三十多歲的人,如何讓他學聖教?他們都是大人,話要少講,因為他雖是大人,智慧又不夠,你給他太嘮叨他又覺得我已經那麼大了,你別那麼囉嗦,這時候最重要要做給他看,然後掌握一些機會教育點。剛好他跌了一跤,回來妳給他擦擦藥,然後話不要多,一句、兩句就好,讓他慢慢覺得「哇,我媽媽、我爸爸智慧很高,我還是要老老實實多請教他們」,對成人唯有智慧、唯有德行能夠帶得了。而這一位長者,萬法緣生,您也別太執著,我們這一生求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你說兒子跟你很有緣,什麼時候有緣?聽你的話叫有緣,不聽你的話哪來的緣?當他還沒聽你的話你又在那裡打煩惱那叫墮落,那叫把你一生成佛的機緣斷送掉,斷在你自己的手上。人要時時觀照,要應無所住,心上不要有執著,老實念佛,老實聽經,老實讀經,常保心的清淨,境界一來,你馬上知道如何對應。你平常就在那裡煩惱,真正孩子要來聽你講了,你又講不好,你又表演得不好。平時如戰時,孩子不肯聽你說什麼的時候,趕快用功提升境界,好。下一個問題:

  「蔡老師您好,如何引導一位有自卑感的孩子來學《弟子規》?例如和人打招呼。小孩內心很想和人問好打招呼,但由於怕與人接觸,不敢和人問好,那該如何引導這個孩子?」

  小孩子的執著都不會太深,只要我們主動去教導,給予適時的肯定、鼓勵。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孩子這種自卑、怕生他已經三年、五年,有一些可能比較不嚴重,那各有狀況,我們秉持一個耐心、愛心,自自然然就會有所轉變。而環境也很重要,當這個學生是你教的,你也可以鼓勵一些比較熱心,比較有愛心的同學,多去比方給他指導一些功課,或者跟他一起讀書,一起做事,慢慢他與人接觸的感受就會愈來愈熟悉,愈來愈不陌生。其實我們注意去觀察,很多朋友比較怕生,但是後來跟你熟了以後對你可是滔滔不絕。第二個問題:

  「由於現前社會狀況,父母兩人外出工作,小孩很小就給阿公、阿媽,或者保姆、外籍傭人帶,而且如果帶的人沒有受過良好道德教育,那會影響到這一位小孩身心人格發展,所以末學曾經有個想法,希望有人發心辦推行德行生活教育的學校,小朋友和老師住在一起,假日再回去父母身旁,那麼這種用道德教育的方式教小朋友,但是又沒有和父母住在一起,是否會影響到小孩對父母的孝敬心?」

  第一個問題是說能不能辦這個學校?第二個問題是說假如跟老師一起住,跟父母會不會不懂得孝敬心?

  「這種教育方式是否可以推行?」

  可以。

  「如果可行的話,把小朋友的年齡下降到二三歲是否可以?」

  你要叫老師幫他洗尿布啊?不要這麼殘酷。第一個,這樣的學校一定可以辦。我們在深圳、在海口都有幼兒園依照中國文化辦,四歲到六歲,二三歲之間,這孩子的能力都很強,吃飽飯都是自己擦桌子、洗碗,睡覺起來都是自己把被子折好,那這樣的學校你們也好好求老闆,求阿彌陀佛來促成,已經有人發心要做了,就在台灣,我們一起發出純淨純善的心來促成這個因緣。在大陸我們也已經著手了,明年會招收學生,在山東慶雲縣,從幼兒園要辦到大學,我們才能真正讓世人了解用中國文化教出來的孩子能真正落實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那孩子跟老師一起住,老師最主要要教他孝道,老師教孝順父母,父母教尊敬老師,他只會更孝敬你,不可能受影響。但是最好在六七歲以上再開始跟老師住,他比較有行為能力了,而二三歲那時候跟父母還有天性上的依戀,最好是父母能陪伴在旁,好。第三:

  「如果遇到家人對佛法半信半疑,要如何引導他們相信正法?」

  諸位朋友,你的家人從哪裡相信正法?他主動去拿經來看嗎?他從哪裡看?從我們的身上,我們是佛法的招牌,所以你的家人對佛法半信半疑,你好好想一下吧,講話要點到為止。你表演得好,他們不信都難。當你有求必應,他們跑得比你還快。引導家人需要耐心,而且家裡的人住得太近,你有什麼習性他是一清二楚,你講得天花亂墜,他在心裡信不信?所以讀誦受持、為人演說,這順序不能錯。讀誦了你就記在心裡,時時拿起來觀照叫受持,觀照完要把它做出來,就演出來,演得好,說的機緣就出現。而人往往太過急躁,還沒演好就一直說,然後你說了以後家人又要拿這個標準來看你,你會陷入非常難受的境地,所以你看古代這些高人都先不動聲色,不要先出招,要「以靜制動,以沉制浮,以寬制褊,以緩制急」。家裡的緣都是很深的,你不要太著急,先好好表演好,然後讓他來請教你,那你不是非常輕鬆自在嗎?現在的人說人生不會遇到問題那是不可能的,只是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會先找誰?這就很重要了。下一個問題:

  「在跟朋友互動時要怎麼做才能轉別人,不要被別人轉?」

  你這個念頭就不大對了,硬是要轉別人,人家就不被你轉。若真修道人,你真正依教奉行,人家跟你相處都是如沐春風,你真正演出來了,他們自己會去調整。就好像我記得那時候我在讀書,中午包便當回來教室吃,幾個同學正在那裡議論哪些老師的過失,那他們正議論在興頭上,我也不好意思打擾,所以就彎下腰來默默的移到一旁在那裡吃飯,突然有一個同學的餘光看到,他對其他同學說「別說了,別說了,禮旭來了,禮旭來了」,人都有什麼?慚愧心。你看他們知道我吃齋念佛,去唱卡拉OK從來沒找過我,那他不是自己就轉了嗎?你幹嘛常常想要轉別人?先把戲演好,為人演說,演在前面,說在後面。真的,我到大陸去一二年的時間,我從沒想過要轉誰,但是因為工作都做不完,所以每天都趕快做,做了一年左右,然後突然就有好幾個老師把工作辭掉跳下來,「老師,我要跟你一樣」,對啊,我們又沒有要轉他,好。第二個問題:

  「求學問不懂的要不恥下問,而且要問對人,在我們求學及學佛的當中,如何找到善知識解開疑惑?」

  你還沒找到善知識嗎?你遇到老和尚了還沒有找到善知識?要老實修行,你真的聽老和尚的話一句你就做一句,你三個月之後,大半的問題都不見了,除非你沒有老實幹。我學佛過程當中,旁邊也沒有人問,但是有一點,我只要有一些事情讓心裡比較難受,有一些執著點出現,我就趕快聽經,聽了差不多十五分鐘、二十分鐘就沒事了,因為境界不在外,境界是內心的分別執著。一聽經以後,老和尚是心性流露出來的言語,我們一聽很恭敬的信受,你的心量就擴寬了,心量一擴寬哪個東西過不了?說實在的,你說疑惑,聖賢的經教《弟子規》就是綱領,你相不相信你們現在提一個疑惑出來,《弟子規》馬上把你解掉?為什麼《弟子規》在前面我們解不掉?因為你沒做。

  來,人生最疑惑、最煩惱的事是什麼事?來,我們來表決一下。哪一個煩惱最重?你們講那麼小聲幹嘛?我又聽不懂。情執,你看情關、錢關、生死關,三大關,人說感情這條路,好。夫妻關係、男女關係最難解,我們現在來破這個疑惑,破這個煩惱,用《弟子規》來破,來,你們來講講,我也是滿累的。你們《弟子規》念了那麼多遍了,「財物輕,怨何生」,等一下。你看,比方說太太娘家那裡有什麼需要,你還要等你太太跟你要求跟你開口,真不會做人,是吧,趕快主動去幫忙,你的太太溫暖在心田,「我的命太好了,嫁給這種老公」,那哪來的衝突?「言語忍,忿自泯」,夫妻吵架常常因為一二句不妥了就吵起來,吵了起來之後翻舊帳,小事都變成大事,吵得不可開交,他都不知道「恩欲報,怨欲忘」,怨早就要不放心上,老和尚常說把一顆純淨純善的心拿來裝垃圾,我們笨不笨?那是傻到底了。要常常放著「恩欲報」,人家給我們一點小恩小惠我們都念念不忘,你看人家幫不幫你,人家跟不跟你和睦相處。妳常常肯定他,感謝他,他做得愈歡喜,比方他給妳切了一盤柳丁過來,妳邊吃就說「怎麼有人可以把柳丁切得這麼甜!」恩欲報,要稱讚如來,不然妳什麼時候用?妳先生馬上說「好,我再去切」,好話一句,做牛做馬都願意。來,還有沒有可以解夫妻關係?你真的一二句真正去落實了,你一定可以感受到良性的循環開始轉,除非你都不做。煩惱多的人就是做太少,煩惱都是想出來的,不是做出來的。

  我們到大陸一二年,有多少的前輩在大陸推廣,他們都是一堆問號,一堆困難,我們從去做的時候也沒想很多,就一直這樣一路做下來也很順利,做當中不忘如何成就別人,你就知道怎麼做了。「士有百折不撓之真心」,你這一顆真誠心是任何挑戰來我都不會放棄,那你的方法就出來了,「方有萬變不窮之妙用」。用心就是專業,誠心就會有方法。這顆百折不撓之心你確定不退了嗎?「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好。

  當然假如你身旁有真的修持很好的同參道友,你也可以去請教他,但是你假如不落實,不去力行,你問出來的問題深度一定都不夠。親近善知識還是必要的,但是自己要解行相應,而善知識給你每一條叮嚀、提醒、教誨,你一定要認真去做,不然到時候他不會再跟你講,不是他不慈悲,因為你的態度已經不對,他再跟你講,對你對他沒什麼大幫助。

  「有一個疑問想麻煩老師,就是我們有一群國小階段的小孩,一到六年級皆有,整天一起讀誦四書五經及做其他學習,多數孩子都是守本分肯學習的,但有一至二位偏偏在日常行為中無法與大家配合,對老師的教導也不容易接受,甚至上課中就是不聽講,或不翻課本,坐姿也常不端,此點可能與身體有關。而這個孩子就是頭腦好,背書快,聽媽媽說孩子從三歲起就有接觸佛法,也從小就有讀經,然而父母卻仍處在不安之中,隨時擔心孩子出狀況,甚而在家時嚴格管制不接觸電視、電腦、報紙等,但似乎仍不免於不安,在學校中老師也花了很多時間、精神在他身上,有時甚而動怒處罰。」

  不可動怒,人生如戲,處罰學生是演戲,所謂怒目金剛依然不失慈悲、不失真誠。

  「也想放棄他。」

  不要放棄他。

  「改而把全部精神放在多數願意學習者的身上,但畢竟這個孩子也是可造之才,也是其中一分子,也會影響其他孩子的學習,所以請問老師有無具體可行的方法或建議來幫忙他,也幫幫老師。」

  這個孩子的問題已經困擾你了,你常常都在煩這個,當你心裡煩的時候,你面對這個孩子能夠清清淨淨、明明白白嗎?而剛剛很多的敘述我們都要細細去思惟。他的父母接觸佛法,這孩子從小也在讀經,可是為什麼不守規矩?這個佛法是形式,沒有真正落實在家庭當中。很多的孩子管教的情況比較不良,往往是老師跟家長的配合度不高,這個配合度不是口頭跟你說好好好,是你要確實了解他的家長都把《弟子規》每一條在家庭裡面要求。孩子就兩個空間而已,一個是學校,一個是家庭,兩邊真正合作,說三個月、六個月之後沒有成效,難道這個孩子是齊天大聖來的嗎?對啊,要密切配合。在家裡嚴格管制不接觸電腦、電視、報紙這個做法很好,因為這都是很大的污染源。

  而孩子犯錯往往都是我們教他的時候,你也不要常常心很急著怕他今天不知道又會出什麼紕漏,你假如常常這樣你的心就會很惶恐,也會很擔心。真正他出狀況了,你的念頭是「他怎麼又來了!」孩子犯錯不只是你教他的時候,同時也可能是教所有同學的時候,所以不要害怕狀況出來,要冷靜對應,把《弟子規》的教誨跟這個事件做對照,同時教育全班。再來,孩子需要肯定鼓勵,假如你常常把他當會出狀況的人,他也會常出狀況,他有好的表現一定要適時的給他精神的鼓舞,把他往好的行為方面鼓勵、推動,「稱讚如來」對整個教學現況以至於人與人的關係都是相當的重要,好。下面一個問題:

  「教《弟子規》時可以融入一些現代少年的對話用語嗎?這些話和經典的內容有無衝突?」

  你這個問題對我來講太難,我已經這麼大年紀了,我也不知道現代少年是怎麼對話的。「奸巧語,穢污詞」,萬法由心,難道這些話聽起來你不了解他的存心嗎?是真誠還是輕慢,是活潑還是隨便,也感覺得出來,好。那當然一定要跟真誠,要跟恭敬,要跟《弟子規》的內涵相應的言語,我們才能去接受,不然學壞一日有餘,學好終年不足,要謹慎。太多的老師現在受西方的影響,說要跟孩子打成一片,連講話都粗俗,那不是度眾生,那是被眾生度跑掉了,好。

  「請問老師您在教學《弟子規》時最常見的問題。」

  諸位朋友,您是一定要我把問題擠出來是不是?「士有百折不撓之真心,方有萬變不窮之妙用」,第一個,我不把它當問題看,來了之後我們就趕快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您看剛剛那一位老師,他一遇到境界馬上很謹慎,馬上很及時趕快處理。不過在這個問題當中我也聽出一些感受,「您在教學《弟子規》最常見的問題」,假如我說都沒有問題,這樣對你來講是太大的打擊。有問題,但是我們面對它想辦法去解決,而且不等問題來,觀察孩子現在的言語行為有哪些偏頗之處,去引導,去教導。

  比方「父母呼,應勿緩」,這個狀況我們知不知道了?當然知道,那就要適時的去引導孩子錯誤的態度,把他引導到正確來。我們就會問學生,「爸爸、媽媽叫你,你都怎麼應?」他們說,有很多答案,不過答案最多的是「幹嘛」。我們問學生,「你敢不敢對老師說幹嘛?」他們說「喔,不敢」。你看學生對你很恭敬,回家對父母大小聲,這樣的孩子叫好學生嗎?這樣的孩子叫虛偽,叫言行不一致,我們都教出這種學生出來,教出這種下一代。我們就要引導他,父母對你的恩德這麼大,你報恩都來不及了,你還有多少時間報恩?你給他算一算,其實他跟父母相聚的時間並不多,當然那一份感恩的心要出來了,你再跟他順勢引導。而孝心、恭敬心要教多久?要不厭其煩,不斷的重複,不斷的提醒,好。這是我們找孩子生活當中出現的一些狀況,比方「父母教,須敬聽」,現在的孩子被爸爸、媽媽罵完以後是什麼心態?什麼心態?有沒有偏頗?有,偏頗你趕快導正。他們的心裡都是真衰,被爸爸罵,被媽媽罵,這樣好嗎?不好,這些都是機會點,我們要主動去思考,主動去引導。當你跟家長有多一點聯繫,學生在家的狀況你就蒐集得多,你機會點就會抓得更好。下一個問題:

  「佛家如何看待愛情?如何才能愛不生煩惱?」

  你真是問對人了。佛家如何看待愛情,四個字:虛情假意,我這麼講話實在太不通人情,讓他們毫無想像的空間。什麼叫愛?那字不是給你寫得很清楚嗎?一個心,一個受,愛是能用心感受別人的需要。你連自己的貪瞋痴都放不下,你去了解別人的感受,不大可能吧。再來,一個人假如不會愛自己又如何愛別人?那我們現在的年輕男女會愛自己嗎?什麼叫愛自己?能時時長養自己本善的心,這個叫真正會愛自己,能時時懂得「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個叫會愛自己。你真正把《弟子規》做到了,你就會自愛了,會自愛的人一定會愛人,因為他已經知道如何讓自己的人生充滿價值,充滿法喜。

  要談感情首先要先自愛,先有智慧才行,這個要談實在談不完,我們直接用一個數學題來解答就好,請問一加一等於多少?二喔?我們來觀察一下現在的夫妻跟男女朋友,一加一等於多少?小於零喔?他們頗有共鳴,真的,俗話不是講嗎,戀愛中的男女智商最低,這個不只是理論而已,我自己親身驗證過,沒錯。如何愛才能不生煩惱?很簡單,你無所求的愛,你不會有煩惱,就是有所求才會患得患失,好。第二個問題:

  「人情世故如何拿捏得宜,又不失禮,又不得罪人?」

  人情世故,人情練達皆文章,我們做人不要先學靈活,要先學老實,你就先把《弟子規》的教誨依教奉行去做,你不會得罪人,人家會覺得你很老實,但是當你的境界還不到變通的時候,人家只會搖搖頭而已,不會跟你過不去,好。當你真正很老實的學個一段時間以後,慢慢你又常常能為別人著想,你會察言觀色,就會去調整這句話可以再怎麼委婉一點,這個動作怎麼調整一些,可能對方會更舒服,這些都要你自己原理原則抓住了再去變通,好。

  「一切法得成於忍,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請敘述你的經驗?」

  諸位朋友,你假如在做事的時候還有個忍,你的功夫已經不到家了,是吧。你就硬要我講,這一次的題目特別難回答。其實我已經回答這個題目了。大乘佛法的根本,慈悲為本,當你時時想著我現在怎麼做才能讓他生歡喜,才能真正利益他,你做了以後不只沒有忍的感覺,你會很歡喜。而因為你知道這個時候你要屈下來才能對他好,才能對事情有幫助,那你屈下來的時候會很難受嗎?也不會啊。看自己的習氣看得太重才會有忍的感受。好像感覺我好像沒有解答他的問題。

  「請教老師,末學知道禮貌很重要,但別人太禮貌或九十度鞠躬對我時,我覺得壓力很大,很不舒服,我這樣的想法是錯的嗎?要如何處理?」

  別人跟你九十度躬,你就跟他九十度躬不就好了嗎?還要想那麼複雜幹什麼?然後你跟他鞠躬,他覺得壓力很大,那你就幅度不要那麼大,是不是?那你就不執著了。這個朋友你跟他點個頭他比較自在,你就跟他點個頭;這個朋友九十度躬,那人家那麼盡心盡力我們也給他回個禮,就這樣處理,恆順眾生。那你也不要不舒服,他修禮敬諸佛,你就隨喜功德,兩個都做普賢菩薩不是很好嗎?你在那裡很難受,他看了很彆扭,兩個人都墮落有什麼好?

  「我知道聖賢教育好,但末學生性懶散,怕回到現實生活只是三分鐘熱度,怎麼辦?」

  「信為道元功德母」,對自己要有信心。這一位朋友,你講這樣的話太傷我的心,你要想起這一顆摩尼寶珠,它已經鞠躬盡瘁,待會兒就要功成身退。當你五分鐘熱度要退的時候要想到它,本覺本有,不覺本無。真的,一個人跟你自己相處最多的還是你自己,那對治三分鐘熱度的方法還是要長期薰習,你一懶散的時候,趕快把老和尚的經教打開,假如不嫌棄的話也把我的VCD拿出來看,慢慢慢慢,「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不過說實在的,從您的問題當中,保證第一個你沒有立大志,你沒有遠大的志向哪來的願力,哪來的動力?還沒開始去實踐立志就已經打退堂鼓了。要想到父母恩重,老師恩重,眾生恩重,不能讓這幾十年他們的血汗白流,我們好好認認真真成就自己的道德學問利益這個社會,是所有愛護你的人最歡喜見到的事。

  這一位朋友說「回去像老師說的『悟、霧、誤』」。

  你怎麼還沒回去就這麼怕?好,你一定要遵守早晚吃一次中藥,真正吃了三個月之後再來複診。下一個問題:

  「對於已成年及惡習已定型的學生要如何循序漸進的引導?」

  剛剛那個朋友你三個月之後假如藥效不怎麼好,請你寫一封E-Mail到大方廣文化公益網,我再替您複診。

  已成年及惡習已定型的學生如何循序漸進的引導?不外乎身教、言教、境教。身教,我們長者當榜樣給他看。雖然所謂惡習已定型,但是他的善根依然存在,是你好的身教榜樣能否點燃他的純善之心,這是身教。再來,已經成年的,你的言教就要抓好時機,觀察好了再說話,而且話不可太多,不然他會嫌你囉嗦,一嫌你囉嗦,你的言語力道就不準。不要怕孩子碰釘子,撞一撞那時機點就出來了,你就可以適時給予他引導、提醒。然後也可以多幫孩子造緣,你身旁一些朋友以至於你朋友的下一代,跟你的孩子關係比較好都是他好的緣,你都可以透過他們給予孩子一些影響,一些引導。尤其父母的苦心很難自己講,而這一些親朋好友來講他也講得非常的自在,非常的真心。

  「回家後遇到不好的境界時該如何提起對此善法的初發心?」

  你們怎麼還沒回去就這麼害怕了?什麼叫不好的境界?看一切人皆是菩薩,老和尚有一句歷事鍊心的精闢開示,「處逆境隨惡緣不起瞋恚,業障全消」,哇,那業障全消就是智慧增長,是不是壞境界?不是。因為這一些親友告訴了我們,我們還有貪,我們還有瞋,我們還有痴,我們還有慢,他提醒你該從哪裡下手,你感謝他都來不及了,沒有這些人提醒,等你要臨終的時候,境界來了,你被轉了,那不是把大好的時機怎麼樣?當面錯過。這些朋友擔了可能墮地獄的危險來成就你,所以你要感念他們的恩,要斷自己這些貪瞋痴慢的念頭去對治,往往你有這樣的修行態度,這些冤業慢慢就化解,一化解完他對你會更佩服,你會變成引導他學佛法的因緣,這個叫不打不相識,好。什麼叫不好的境界?順境是不是不好的境界?你貪著了就不好。「隨順境處善緣不起貪痴,福慧全現」,其實說坦白話,順境比逆境還難修,因為順境會起貪愛,而且起貪愛你自己不會有覺照。

  我們想想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恨?沒有愛哪來的恨?舉一個例子,今天妳上班的途中遇到了一個陌生人,他一走過來看著妳一巴掌啪,妳痛得要命,他已經走了,妳在那裡摸半天,今天怎麼這麼倒楣!然後就去上班。晚上回家,妳先生剛好喝了點小酒,不大清醒,給妳啪,哇,妳馬上惱羞成怒,我跟你拼了。為什麼同樣一巴掌效果差那麼多?原因在哪?貪愛,有貪愛就有要求,要求不到了就痛苦,痛苦久了就生恨,好。

  有一些事還是不能講得太透,讓你們感覺好像在吃司迪麥口香糖,幻滅是成長的開始,我們是不是有代溝?你們都忘記司迪麥口香糖了嗎?都忘了。我記得我在念初中的時候,司迪麥第一個廣告,有一個小姐很高興的跑過去,然後穿了一身結婚禮服,突然有一個男人站在那裡,後來就變雕像,後來那個雕像就斷了,然後就打一個幻滅是成長的開始,我都看不懂。真的我也算單純,都看不懂。第二個廣告我也看不懂,第二個廣告在那裡傳一句話,傳到最後變什麼,什麼貓什麼死掉了,我也看不懂,突然覺得自己智慧很差,好。

  「還沒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教些什麼書?」

  教《弟子規》,教《三字經》,教《孝經》,教德育故事,還有時間的話教四書。但是諸位朋友,教兒教女先教自己,教些什麼書不是教書,教學問,學問要做出來,你自己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讓他以你為榜樣,你就輕鬆多了。

  「請問蔡老師,如女兒嫁了住在附近,是否要出必告,反必面?」

  怎麼這麼天才?我們為什麼都先要求別人?你女兒有沒有給你打電話?有就好了嘛。你就把《弟子規》借給她看,借給她學,她學了之後肯回來給你打招呼就回來,不肯回來有打電話就好了嘛。不過這個附近到底是多遠我也不知道,假如只有兩百公尺。你要抓更重要的點,你的孩子德行怎麼樣?她德行都好了,能照顧自己了,剛好今天半夜比較晚回來還要去把你叫醒不成?最重要是長她的德行。她都已經嫁出去了,你要讓她在那一個家裡面當好的榜樣,給那個家裡的人看,你是要鼓勵她對公公婆婆要「出必告,反必面」。而且「出必告,反必面」你要提醒她,不是妳要出門的時候才去跟妳婆婆說「媽,我要出去了」。「啊,等一下還要叫妳幹什麼,妳要出去啊?」你看一次、兩次,矛盾會不會起來?會。要出去前幾個小時甚至前一天打個招呼,明天我有什麼事要出去,到時候要走的時候打個招呼,妳的長輩公公婆婆覺得妳很尊重他,相敬如賓。不是夫妻相敬如賓,家裡的人都一樣,因為家人的相處特別的親密,親密當中你沒有一個恭敬心,遲早會因為芝麻蒜皮的事吵架,要自己去觀照這一點。第二個問題:

  「請問蔡老師,我們讀聖賢書知道做人要知恩報恩,可是當身邊的長者用過度的關愛,或用他所聽到、所學的佛法來要求我們與他共鳴,可是末學有時沒有共鳴,反而起煩惱時,該如何與長者溝通,方不失禮貌,煩請開示,感恩。」

  假如這個是在道場裡面發生,道場都有它固定的作息,我們打佛七,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你就老老實實依照作息,跟長者鞠個躬「老菩薩,我要去念佛了,阿彌陀佛」,你不就沒事了嗎!幹嘛一定要坐在那裡沒有共鳴硬要擠出共鳴來,做人做得這麼痛苦幹嘛,要會變通一點,好。當你把生活過得很充實就沒有很多人來找你閒聊,這幾年了我還沒想過什麼叫閒聊的滋味。這個長者用過度關愛的態度,既然是關愛你就恆順眾生,不需要生煩惱,他愈關愛你,你就對他愈恭敬,有什麼好吃的,好喝的,你就給他一份,那不是很好?再來,長者有長者的執著,你可以順著這個緣給他幾句提醒,結個法緣也沒什麼不好。有時候你在聽他講話的時候也是在跟他建立信任,你在聽,「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講他的,你念你的佛,你看他在提供你不被境轉的能力。有時候他講到我的女兒怎麼樣,我的兒子怎麼樣,你就可以勸他放下,好,其中時間的掌握還是靠你自己的狀況去決定。

  「末學有兩個小朋友,一個八歲,一個三歲,每天都會背《弟子規》,三歲最近時常說我不背,該如何帶領末學三歲的小朋友來繼續背誦《弟子規》並且落實?」

  好,《弟子規》是拿來做的,而不只是背而已,當你講解《弟子規》完全在生活當中,完全在家庭的氛圍之內,他會覺得很有趣,然後再把德育故事融入《弟子規》教學,他會津津有味,因為你沒有跟他講解,沒有抓一些生活教育、機會教育,背久了當然枯燥。我們在大陸上課,這些孩子上課都上一個多小時沒下課,結果跟他們說「好,今天上到這裡,吃飯了」,這些小朋友說「啊!怎麼這麼快?」你要引人入勝,這些故事要講的時候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請問講學內容要依止什麼?是隨手拈來還是依照師父經教,或是其他?一開始要怎麼做?」

  我們還是依照《內典講座》的做法來修學,依照覆小座的方法。因為我的狀況是趕鴨子上架,那時候沒人講《弟子規》我就上了,由於楊老師只給我一個指令,就是你什麼都別多想,先講三百場,我就這樣一路講下來。而在講課當中時時也是依照聖學的綱領在講,其實只是我穿插了很多故事在其中而已,因為在講課當中理事搭配得好,他聽起來容易集中,容易吸收。假如我們只講理,他聽久了就昏沉,假如只講事而沒把道理點明白,他聽一聽就過去了,所以理事要交錯,要圓融,這個方法跟誰學的?就是跟老和尚學的。我們真正老老實實依照老和尚的教誨去覆小座,這其中講課的訣竅你慢慢就掌握了。

  我每一次聽老和尚講經,他一個小時裡面可能會開三個道理、五個道理,每一次聽完以後我們期許自己這三個道理、這五個道理,下一次遇到人我要能把它講出來,就是用這種態度、狀態在吸收,在跟老和尚學習。所以雖然我沒有拿稿,但是一講到布施怎麼講,腦子裡就怎麼樣?財施、法施、無畏施就出來了,財又是內財、外財,然後內財可以舉哪些例子,外財可以舉哪些例子,都已經在腦子裡面了。

  因為我這個學習的狀態在師資班的時候養成,我們心裡想一定要趕快考上,不然不能利益學生,而時間又這麼的短暫,只剩四個多月,所以每一個老師講的內容我當下一定要學會,假如沒學會我一定趕快跑去問他,而他假如趕場已經消失無蹤,我一定去找一個這一科學得最好的同學來請教,就是這樣的狀態一直延伸到聽經也好,做事也好,與人學習也好。我常常跟大陸這些老師說,當他們在臺上講課的時候,我可能是在臺下最專心的學生,為什麼?因為我的經驗有限,我的人面不廣,透過每一個人親身的體會、例子可以廣修供養給大眾,讓每一個家長醒悟,讓每一個老師能夠提起使命,這些例子我每天要睜大了眼,張大了耳朵蒐集,所以我爸爸說我的耳朵變大了,因為順風耳常常要放出去注意聽。一個人的境界要提升,根源還在慈悲為本,你有那一份幫助眾生的急迫性,你的狀態提升得就會快,好。

  「請教老師是如何擁有一張燦爛的笑容?」

  我真的被你們打敗。

  「如同太陽般發光發熱。」

  我怎麼突然會朗誦起來?

  「照亮我們,卻又像清晨朝露般晶瑩剔透,望眼欲醉,是天性使然,亦或佛法長時薰修自性顯露?」

  相由心生,心裡假如沒有一件煩的事情,自然笑得就燦爛了,所以根源還在要放下煩惱、習氣。然後要想想「眾生皆是宿善友」,每一個人都是我們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每一個人來了我們身邊,我們都有機會讓他聽聞念佛法門,聽聞聖教,能夠當生成就佛法,想到這件事就很高興,所以每一個人來你要笑得燦爛,因為那一個燦爛可能會成就一尊佛,那你就會笑得很燦爛了。

  因為我那時候到觀音國小任教,剛好有一位同事他是負責我們員工一些人事資料,他上了四樓給我詢問了一下,我就都告訴他,講完以後他要離去,走了三五步突然回頭看我,因為我個性比較內向,所以他這麼一看我就很不好意思,我是會臉紅的人你們知不知道?結果我說:有什麼不對嗎?這一位同事說:我從來沒有看人笑得這麼燦爛的。接著我就跟他說:理得心安,你把宇宙人生的道理都搞明白了,你的心就非常的清淨自在,所以我介紹兩本書給你看,看完之後你的笑容會愈來愈燦爛。那你看,《認識佛教》不就出去了嗎?那你送愈多的經教出去,你就會愈來愈覺得活得很有價值,就會愈來愈燦爛。

  「請教老師,如何將普賢十願確切落實,而且又能靈活運用於日常生活當中?聽經聞法很想去落實,有時又會滯塞不通,就像有手有腳偏偏手腳不夠靈活。」

  好,普賢十願如何確切的落實?我們來看第一願「禮敬諸佛」,從哪裡開始禮敬?「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當然從誰開始禮敬?自己的父母。父母禮敬完還要禮敬誰?兄弟姐妹,所有的長輩,所以「入則孝」,再來要「出則悌」,接著一切人皆要禮敬,所以「泛愛眾,而親仁」,那《弟子規》不就教你「禮敬諸佛」?《弟子規》不只教你對人要禮敬,對一切事物都禮敬,這叫《華嚴經》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們看「謹」,「朝起早,夜眠遲」,對什麼禮敬?對光陰、對生命禮敬。當你對無情眾生禮敬,也同樣是對有情眾生的禮敬,當我們浪費自己的生命,其實已經在糟蹋父母的付出,糟蹋社會、師長的栽培。我們「置冠服,有定位」,我們「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那是對食物、對物品的禮敬。而這些食物、物品又來自於哪裡?來自於眾人的付出,來自於父母辛苦的工作,都應該禮敬。

  而心即是道,那我們心要時時在覺悟之中才是真正要修好道,當我們面對一個無情的眾生都能一樣恭敬,把它擦乾,把它擺好,你當下的心還是恭敬自在。情與無情都是在歷練我們的存心,人人時時觀照自己有沒有真誠,有沒有清淨,有沒有平等、正覺、慈悲。當我們看到這些食物,沒有吃覺得很浪費,趕快把它吃掉,這就是你的心在惜福,在恭敬一切。可是也不能因為要把菜吃完,然後把胃都撐壞了,這樣的例子多不多?太多了,要適中。最好是煮飯的人能夠依據,因為家裡的人熟了,每天在一起相處,飯的量、菜的量可以掌握住,像我在家裡吃飯,每一次都是亮晶晶,清潔溜溜都吃完,因為我母親她會掌控菜的量。我在楊老師家吃飯也是這樣,楊老師也都是會抓那個量,每一次都是吃得很乾淨,然後老師煮,我去洗碗,分工合作,好。這叫「禮敬諸佛」。

  再來「稱讚如來」,要稱讚如來我們要首先了解性德的標準在哪,而《弟子規》都是符合德行的要求,只要他做到了《弟子規》,我們都可以「稱讚如來」。再來「廣修供養」,供養是心境不同而已,我們只要擴寬心量,用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的態度去落實《弟子規》,那你每一句都在「廣修供養」,因為你在表演給眾生看。當我們在落實《弟子規》,一發覺自己的錯誤,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懂得馬上修正改過,這叫「懺悔業障」,這叫後不再造。所以真正要落實普賢十願首先先從《弟子規》做起,因為佛陀在「淨業三福」已經告訴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而這淨業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的正因,好。

  我們不要怕念起,就怕覺悟太遲而已,要愈挫愈勇。有了錯沒關係,趕快再改,你能堅持不懈的改過,慢慢境界就會轉過來了,好,當然也要對自己有信心。那有一些同參道友我們也可以要求他多多給我們一些提醒,給我們一些叮嚀,當你有一份「聞譽恐,聞過欣」的態度,你的身旁也會增加很多的助力,好。第一個問題:

  「請問老師對於剛接觸《弟子規》的教師要如何在班級教育或學校教育中活用,並落實在學生的學習之中?」

  這處事做人跟生活是息息相關,那我們如何在生活當中那麼敏銳的抓住這個機會點,一定要老師自己做到《弟子規》。你很恭敬的人一看到人家有言語行為不敬,你馬上就有感覺,就好像說你那一把尺已經很準了,一有偏失你馬上知道偏在哪,那個機會點你就抓住了。所以首先要老師自己先身教,也是遵循讀誦受持、為人演說,也讓學生要讀誦,他熟悉了,這《弟子規》就變成大家的共通語言,一起遵守,那個環境的力量也會形成,好,那你自然而然跟他們溝通就很方便。而這個讀誦你可以化整為零,也可以固定二十分鐘來念,依你自己的教學現況來判斷,假如沒有那麼長的時間,每一節課只要你上課,或者科任課,科任老師可以接受,在打鐘以後老師還沒到以前,先一起讀《弟子規》,那學生的精神就很專注,等老師來了他浮躁的情緒也緩和下來,那上課就很好上。讓每一節課一開始都先念《弟子規》,念經典,融入你的班級經營當中。第二:

  「兒子已經三十四歲了,與媳婦住在娘家,很少回來與父母相處,去年起接觸《弟子規》小有受用,但不知如何與兒媳分享,因為兒子早已養成一言九頂的習慣。言教不是好方法,身教也看不到,請問蔡老師,除身教外,還有好方法讓兒媳性本善的種子早點發芽?」

  好,我們不要先想自己需要什麼,先想對方需要什麼。請問兒媳最需要的是什麼?當然我不知道,你要了解。而我們可以推斷,只要她有小孩了,她最需要的是什麼?是如何把孩子教好,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把VCD送給她,當她看完以後她會反省,她會去想,我現在假如不孝順公公婆婆,以後我的兒子也不會孝順我,慢慢她的思想觀念有轉變,緣分就會轉動,先從她需要的去幫助她,去促成她,好。

  「為何淨空老法師要我們不看電視報導、不看報紙?」

  你怎麼問我這種問題?為什麼?防止污染,定功還沒到的時候要有自知之明,而說實在話,那些電視報導的事只會讓你的心愈來愈煩躁、惶恐。你看我也兩年沒有看電視了,不是活得好好的?只要有什麼天大的事還是會到我的什麼?耳朵裡來,又不受污染,該知道的還是知道,那有什麼不好。

  「輔導他人的小孩《弟子規》,但家長都不配合,而且一星期才教他們一次,是否有輔導方法,譬如出些功課使他們在家裡天天做?」

  教《弟子規》是家長的事情,還有老師配合,不能只是老師的事情,你要督促家長,這一次回去念,比方說要念一百遍還是多少遍,每一天都要念,家長審核,家長監督,讓他也要陪孩子成長。家長的配合度不高,你要教很困難,他那個態度就是都交給你,那很難教,所以不只要教小孩還要教家長,輔導他們為人父母應盡的義務,應有的態度,可以安排作業讓他們去叮嚀。然後你要順著推展家長課,因為家長的觀念不提升起來,孩子還是不好教,因為他言教、身教做不出來,既然我們有心要做這個事了,就要去想如何把這件事愈做愈圓滿。

  「如何讓敗家子、不肖子回頭?」

  今天是不是大羅神仙下凡?假如濟公來了,瞎子馬上復明,我告訴你那也不是偶然的,那是什麼?那也是當事人無畏布施的因緣成熟了才有用,真正的功夫還得靠自己。

  「又如果他已是為人父母的中年人?」

  成年的人都很好面子,他假如有小孩了,你也可以從對小孩的教育開始下手。諸位朋友,孩子是緣,你不要每天在那裡夢啊夢啊等啊等啊,你把你念佛修持的機緣都怎麼樣?都耗掉了。好好修,開智慧,開了智慧你還怕你的兒子不回頭嗎?還怕幫不了他嗎?先提升自己重要。

  「如何在家庭中落實過能改,放下愛面子的習性?」

  很簡單,妳錯了就「對不起,媽媽做錯了,下一次你們再嚴格督促媽媽」,「對不起老公,我做錯了,下一次我一定改進」。對不起好不好講?不好講也要變好講。妳那個對不起講下去,孩子不只不會看不起妳,他會更尊重妳,因為妳跟經典講得一樣。我曾經跟我的學生道過一次歉,我那個對不起講完,抬起頭來,他們都很嚴肅,肅然起敬,害我都不知道要怎麼做,有一點被他們的態度所感動,所震撼。有一個太太學了《弟子規》以後,剛好有一天出了點事,她跟她先生說:對不起,我錯了。她先生眼睛瞪很大,他說:妳剛剛說什麼?這三個字是從我老婆的嘴裡出來的嗎?第二個問題:

  「如何教好《弟子規》?」

  諸位朋友,你問這個問題我實在很難過,我這幾天上的課,「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當然我們這幾天上的課最重要是信心,最重要是存心、態度,至於《弟子規》每一條要怎麼講,請收看每天晚上七點到八點佛教衛視慈悲臺,題目叫什麼我不知道,「細講《弟子規》」是吧?「幸福人生講座」。因為我沒看過,所以不知道封面怎麼寫,那個每一條怎麼講那四十片講得很詳細。那這四千五百年的細講就在香港那四十片中,而那四十片我們第六天下午都會發給大家拿回去。

  「可否請老師指導列出十件《弟子規》成就的先後順序?」

  我沒有聽懂,列出十件《弟子規》成就的先後順序,還是不懂。他的意思是不是說把《弟子規》做到了,然後是依據什麼先後順序做到的?不過我也沒把握。學貴立志,學貴力行,學貴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樣做就對了。下面還有一個問題:

  「老師什麼時候回來授課?」

  問我老闆。我們在各地講學的VCD都會掛到大方廣文化公益網,您到大方廣就知道我現在人在何處,有新講的這些內容也歡迎諸位朋友能夠一起來切磋。

  這個問題比較隱私敏感,這個我們有機會私底下再講,不過這個不是跟我有關係,平生所為之事,無有不可語人者,我們既然已經遇到聖教了,當下、以後的人生就要坦坦蕩蕩。這個是因為牽扯到那個的問題,所以假如我沒有回答你的問題,我們私底下再來討論,好。

  「請問蔡老師對於體罰的看法,謝謝。」

  這是非常嚴肅的問題,也是非常敏感的問題,假如這一個問題講不好,我下次就沒有辦法回來講課了。我們學聖教的人不可以犯法,假如教育部規定不能體罰那就不要體罰,而且說實在話,現在的小學生體罰有沒有用?幾乎沒用,因為現在小學生比較傲慢不恭敬,當一個孩子對你不恭敬,你打他有沒有用?你跟他結冤仇而已。一般教育孩子的行為往往在六七歲以前是比較重要的關鍵,當孩子犯了錯,你罵他兩句他眼淚就掉下來了,這樣的孩子你絕對不用打了。可是假如這個孩子怎麼講,沒啥反應,但是只認得一個東西,叫什麼?叫棍子,那你就看著辦吧。我已經回答完了。

  我的外甥在他四歲以前我打過他三次,其中有兩次尿了褲子,往後的三年,三四年的時間,我就再也沒有再打過他,因為已經有威勢,已經有威嚴,只要我在的地方他都很乖,而且吃飽飯都會「舅舅,我吃完了」,還會拿給我檢查。但是現在確實他那個習性已經轉過來,他那脾氣已經壓下來,因為時節因緣你有掌握到就很重要,好。假如一個父親很有威嚴,基本上你體罰幾乎用不到,我的父親從小到大沒有打過我,可是我很怕他,因為他言行一致,他的德行讓我很敬畏,那每一次很生氣那個棍子都拿來了,今天我假如不打你實在不可能了,但是因為我知道有一條叫好漢不吃眼前虧,所以我馬上就很乖,頭低下來,我爸爸就打不下去了。

  「對於除掉習氣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謝謝。」

  除掉習氣最有效的方法你難道都沒有經驗嗎?我們學佛學了多少年了,連個習氣都沒有對治掉啊?一個最高原則,隨順佛菩薩教誨而不隨順自己的習氣,你能時時守住這個態度,習氣慢慢就退掉。人能夠時時念恩,不容易退掉,我們每天都念上報四重恩,哪四個恩?父母、師長、眾生、國家。這個國家我們要更體會中國的古聖先賢都在國家恩之中。我們只要想想父母這麼辛苦栽培我們,我們這一生應該要有所成就,當我們成就了才能幫助我們的父母,你就是沒時時把這四重恩放在心上,習氣才在那裡作用,時時把四重恩提起來,又時時想著要敦倫盡分,諸位朋友,要盡父子有親的本分容不容易?不容易,你要趕快學習,趕快提升,當你時時都想著如何把這些本分做好,你就沒有時間打那麼多妄想,好。

  「岡山淨宗學會欲成立《弟子規》研習課程,應如何籌辦?」

  上次不是講了嗎?

  「人才的培訓做法?」

  長時薰修。有新的老師,組成教師課程,三個、五個沒關係,把每一個人的教學經驗互相分享,那一開始假如大家還不大敢這樣子講,可以先看講課的VCD,那上完以後大家可以分享一下,看這一片我們有什麼收穫,這一些觀念、這一些方法用在教育孩子上可以怎麼運用?大家互相相觀而善,然後持續學習,每一個禮拜一次,你們人才很快就出來。

  「另外要注意哪一些事情?」

  其實做事愈簡單愈好,不要搞得太複雜。先把小孩的課辦起來,然後鼓勵要求小孩來上課家長也要到,你才知道回去怎麼配合教,家長來聽多了,你跟家長接觸得也比較頻繁,慢慢家長課再把它開起來。只要這三種課程可以持續辦下去,學生得利益,老師不斷提升,家長也懂得如何把他的家風經營好。下一個問題:

  「蔡老師何時有機緣用閩南語將《弟子規》講述一遍?」

  這樣子的話我要先去讀漢學,來,「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用台語怎麼講?「人必先自侮,而後人侮之」,來,我們念一遍。辦得到,但是要有點時間,要我把這些經句都熟練熟練。不過我們現在有一位菩薩出現,這一位菩薩現在正把老和尚的《十善業道經》用台語講出來,哇,那講得真好,我看了二十分鐘,講得非常親切,非常清晰明白,那這個帶子應該最近就會出來,你們密切跟華藏淨宗學會聯繫,可以聽。假如這一位菩薩他有空的話,可以把《弟子規》用台語講一遍也可以。

  「應多講些經典教學方法、方式。」

  方法跟方式,其實當一個老師有教育的愛心,他會隨著他班級的狀況去應用,反而是這個為人師的存心、心態有沒有擺正確。假如我們一開始教了非常多的方法,而這個心態沒有擺正,等挑戰來了,他就退回來了,根源還在信心,還在願心。我再怎麼講得教學方法再仔細,也絕對不會比台南講的那四十集還仔細,那是一句一句講,有時候一句講了二三十分鐘的都有。

  「兒童心理諮商方法與輔導方法?」

  這種諮商跟輔導都是病已經發生了然後才來治療,假如一個孩子從小他就知道《弟子規》是做人的根本,他就不需要諮商、不需要輔導,對啊。要釜底抽薪,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理智的建立什麼時候都不嫌晚。

  「親職教育協談方法與方式?」

  當一個老師他有智慧,當一個老師處處為學生、為家長著想,有了那一份信任的根基在,他又有善巧的方便,自然他就知道要用什麼方法,什麼方式。我在中國大陸跟這麼多的家長接觸過,也談過,但是我沒有看過一本親職教育協談的書。我們要相信當你把這些理智的綱領都掌握好了,你也可以了解到人的思想觀念偏頗在哪,你就會把他導回來。人與人相處的道理還會跳脫《弟子規》嗎?還會跳離立身、處世、接物三個大綱領嗎?接物當中我們的手冊教了什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好,人的心理問題這兩個正念可以提起來,他就會去做他該做的,也不會在那裡情緒打轉,好。這裡有講到實際操演教學法,我們往後兩天課程,我會舉幾個例子把實際教學告訴大家。看到大家也很疲憊了,我們講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