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講座(第四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十四集) 2005/8/13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8-0024
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
老師好!
我們昨天提到教孝是德之本,教孝可以開一個人所有的善良,所謂「百善孝為先」,而孝開了百善皆開。昨天我們提到了離婚率一直在攀升,犯罪率愈來愈惡化,源頭在哪?這些稻子愈長愈不好,都不能吃,我們拼命的把這些不好的稻子統統割掉,結果它又繼續長出來,繼續割有沒有用?沒有,因為種子下錯了,要從因上把問題解決。是因為孩子從小沒有形成道義、恩義的人生態度,而只有自私自利,而自私是所有惡的根源所在,而孝是所有善良的根源所在,到底要教孝還是要教自私?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很多人看到的都是結果,看到居然把父母都殺了,這樣的人天誅地滅,趕快把他判死刑。看到很多的年輕人在忤逆他的父母,旁邊的鄰里鄉黨也是義憤填膺,罵這個小孩,十多歲的孩子罵他公不公平?他懂什麼?他為什麼會有這麼嚴重的習氣?諸位朋友,殺父害母是十年、二十年以後的結果,因在十年、二十年前種錯了種子。
莊子說「颶風起於萍末」,一個巨大的風災,像颱風一樣,這麼嚴重的災害、這麼強的風速從哪裡開始?從能把浮萍吹動的小風慢慢怎麼樣?凝聚而成。孩子殺父弒母的忤逆行為都是從小一點一滴的壞習慣所聚成,都從那一句「父母呼,應勿緩」沒做到,「父母命,行勿懶」,從這一些沒做到慢慢的才變成如此。假如「父母呼,應勿緩」這句話做到了,他這一輩子有沒有可能幹這樣的事?不可能。而我們往往忽略了「應勿緩」,沒關係,就一個給父母回個嘴而已,給父母行個禮而已,沒有那麼嚴重。人往往看不到當對父母的恭敬心不見以後,五年會是什麼情景?十年又會發展成如何?幾個人明瞭?幾個人心裡有數?像我們從小最怕的一句話,「你怎麼這麼沒有家教!」當有他人指著我們這一句話講出來,馬上頭就低下來覺得很慚愧,深怕有辱父母,這就是因為我們有孝心放心上。「身有傷,貽親憂」,他從小就有這些《弟子規》的根基所在,他哪有可能會發展成那個樣子。
中國的教育,防微杜漸,這才是真實的智慧,而現在的家長往往都是結果已經形成了才在那裡怨嘆,才開始自怨自艾,這樣就不對了。而人生只要有開始就不會嫌太晚,縱使你的孩子現在已經一二十歲了,只要我們真正,第一個,身教做到;第二個,把家庭的氣氛營造成修學聖賢學問的環境,那你的境教就開始轉,環境的力量。當孩子有錯誤,我們又懂得善巧方便去引導他,去提醒他,那身教、境教加言教,縱使他已經三四十歲也可以慢慢轉化過來。
我到悉尼去講課講了三天,有一個二十出頭的女孩子,她剛大學畢業,三天滿認真的聽,聽完隔天早上她很早就起床了,剛好她父親碰到了她,她父親很驚訝,女兒今天怎麼起這麼早?妳起那麼早幹什麼?她的女兒對他笑一笑沒有回答,接著就走進廚房去了。她的父親突然回過神來,喔,女兒起這麼早給我們做早餐,她父親很高興說很有效,上三天《弟子規》就會感謝父母替父母分憂。這個父親接著又加一句話,他說不知道能夠撐多久?你怎麼連自己的女兒都不相信?你那雙眼睛一直在告訴她「我看妳能撐多久?」她總有一天會告訴你「我不幹了行嗎?」你為什麼不用那種欣賞、鼓勵、讚歎的眼神?所以我們的態度會影響身旁周遭每一個人跟你的互動關係。你相不相信一個很惡劣的年輕人,他面對十個長輩十個都不一樣態度?會其中有一個長輩,他對他特別客氣,原因在哪?在這一個長輩還是禮敬諸佛,沒有戴個有色眼鏡拼命往他身上瞧,他就覺得舒服一點,當他面對這個長輩覺得舒服,這個長輩又有智慧就可以對他循循善誘。我們給孩子要造緣,看哪一個長輩他特別尊重,你要製造機會給他去親近這個長輩,因為目前跟你的緣還不夠。
你要突破這個慣性,這個杯子,萬物都有慣性,我們現在推這個杯子,我有沒有出力?有啊,可是有沒有動?那不動代不代表我出力白出了?沒有。力要出到什麼?突破這個東西的慣性它就動了,動了以後就好推了。這個慣性是誰的慣性?不是一個慣性而已,第一個,你兒子的慣性幾十年了,不要說兒子,這樣不公平,你孩子的慣性幾十年這第一個慣性。再來,他對父親、母親的看法又是一個慣性,你看家裡人彼此的底細都摸得一清二楚,我很清楚我父親是什麼樣的人,我很清楚我母親是什麼樣的人,你們別來這一套。你回去以後,哇,馬上統統力行《弟子規》,他在那裡冷眼旁觀,我看你能撐幾天,所以他對你的看法也是一個慣性。再來,教兒教女先教自己,最難的還是你的慣性,因為你的慣性沒有破就無法改變孩子對你的慣性看法。
人與人的相處不複雜,不是你轉他就是他轉你,所以當我們連自己的慣性都突破不了,焉可以轉人家的慣性?所以不要急著要他轉,要先按兵不動,好好把自己的德行提升起來,智慧提升起來,讓你的家人另眼相看,讓他打從心裡佩服你,他就會跟過來向你學習。所以人很有意思,你拼命追著他,他不理你,然後你拼命往前走了,他就追上來要跟。人生最重要一件事:你是否開智慧了?你是否真正走出人生的幸福康莊大道?假如你沒有走出這個路線出來,你要叫誰跟你走?好。
這一個女孩子她已經二十幾歲,聽了三天的課馬上就懂得幫父母煮早餐,打理家務,可見得「人之初,性本善」,是有沒有這個緣去促成她的善根增長,要教,人不學不知道。既然孝道是社會安定的大根大本,那為人父母者、為人老師、長者教育好下一代就是應盡的本分。
孝怎麼教?教孝以及教其他的德行都可遵守下面的原則。《弟子規》整本書假如用一個字來代表,可以用哪個字?從頭至尾都在盡孝道。你言而無信那父母擔憂又羞愧,你讀書的時候散漫不專注,不懂得親近仁德之人,你的父母得不到安心,兄友弟恭父母才會安心。《弟子規》從頭至尾講孝道,好。《弟子規》從頭至尾除了講個「孝」字,還有沒有其他的意義在其中?《弟子規》從頭至尾也講一個字,恭敬,毋不敬,對人對事對物常保恭敬之心。又是孝,又是敬,因為這都是在修學我們的存心。《弟子規》從頭至尾也是一個字,有沒有?忍住什麼?「父母呼,應勿緩」忍住什麼?忍住我們的傲慢,忍住我們的不耐煩,有沒有?「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忍什麼?要有耐性,要把脾氣壓下來,要時時忍住習性不發作,要時時提起真誠慈悲心,都在忍。「將加人,先問己」,不要常常只檢討別人不先反省自己,這就是習性,就要把習性忍住、調伏住,所以《弟子規》從頭至尾也教一個「忍」字。還有沒有?隨著你們的體悟會愈來愈多。那一天我突然想到《弟子規》從頭至尾教一個「不殺」,我們十善業不是不殺嗎?不殺更根本的問題在不惱害眾生,有沒有?《弟子規》從頭至尾是不是教我們不惱害眾生?不惱害就是恭敬,你「入則孝」沒做到你惱害父母,「出則悌」沒做到惱害兄弟長輩,「謹」沒有做到,跟你生活的人都會生煩惱,因為你亂七八糟。言語沒有做到,人家跟你相處提心弔膽,好。
凡事從心地下手,這個叫消歸自性,《弟子規》懂得時時消歸自性,《弟子規》也是大乘的修學境界。所以沒有世出世間法,最重要的是覺還是迷,覺悟了,一切法皆是佛法;迷惑了,一乘佛法也是世間法。我們從這個根源下手。
教孝首先要懂得知恩報恩,要知恩才會報恩,要知錯才能改錯。在知恩方面我們會引導孩子去體會父母的辛勞,因為當一個人成長過程孝心不增長,一定增長他的自私,而自私的人,他的思惟裡面大半都是我的感覺,我要吃什麼,我要穿什麼,我要用什麼,常常都只考慮他自己,當一個人都是考慮自己,所有人對他的恩德他大半會視若無睹。所以人都需要被提醒,他那一顆善心才能引發出來。
我們跟孩子說道,母親對一個孩子有相當多的恩德,一開始懷胎十月,懷胎十月當中這些營養都是,小孩的身體所需都從母體來提供,都是由母親血中的營養來讓孩子吸收。當懷孕期間,母親營養透支太多,往往會影響到她往後的身體狀況,尤其假如母親鈣質耗損太多,都提供給孩子,她自己不足。鈣是人體一個相當重要的物質,它是一個酸鹼平衡的重要角色,當鈣質被耗損了,身體就會偏酸,你的五臟六腑就受損,那身體會有一個自然反應,趕快提升鹼的高度讓酸鹼平衡,人體是一個大的化學廠。而鹼最重要的來源是鈣質,就必須從母體的骨頭抽出來,就滲出來,長期這樣虧損下來,難怪女性死了以後跟男性的骨頭顏色不一樣,鈣的密度也不同。從懷胎開始,我們就一直是吸母親血裡的營養。
很多女性她懷孕的過程當中常常會害喜,會嘔吐,諸位朋友,害喜的滋味怎麼樣?當然男眾一定回答不出來,而且現在這裡很多小姐都沒懷過孕也不知道,我來告訴你們,這實在不好賺。這點點滴滴的恩不能忘。人生如何過得踏實,如何過得痛快,只要抓住一個原則,受人點滴,湧泉相報,我敢保證你這一輩子會覺得「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心裡坦坦蕩蕩,而當我們對很多恩德都視若無睹,你隨著你年齡增長就會覺得人生好像愈來愈匱乏,也不知道原因在哪,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的心境?因為人都有良心,只是你不明白你這個良心一直在提醒你該報恩不能不報。
害喜的感覺就好像你坐車暈車了,很不舒服,很想吐。當你坐車暈車了,然後馬上菜擺在你的面前來吃,吃不吃得下?很難下嚥,但是我們的母親有沒有吃?有,吃下去了。我們問小朋友,媽媽為什麼這麼難受了還吃?為了胎兒的健康。你看媽媽為了你的健康,這麼大的痛苦都能夠欣然去接受,你們的身體就是媽媽這點點滴滴成就的,那你們拿什麼回饋母親這一份愛心?當然是要把你的身體保養好,把它照顧得很健康,這才是回父母的恩,可是你看你們現在吃飯這麼偏食,「對飲食」怎麼樣?要「勿揀擇」,你看你母親這麼痛苦都肯吃了,你現在怎麼可以不吃飯,糟蹋身體讓父母來擔心?你又沒有像你媽媽那麼痛苦,應該把它吃掉,要飲食均衡。我們透過設身處地讓他去感受父母的付出,進而讓他懂得「身有傷,貽親憂」,懂得也要有一份體恤父母的存心。這是害喜的狀況。
那懷胎十月,因為我姐姐她後面三四個月都是在我家待產,看她八九個月的時候那肚子真大,每天還爬樓梯,我們家在十二樓,母親為什麼背了這麼大肚子還在爬樓梯?為了生產順利,把胎位調正要多運動。而六七個月以上這孩子慢慢四肢都長健全了,有時候睡到半夜突然孩子踢一下腳,踢在母親的身上都會痛得醒過來,諸位朋友,我們踢了幾腳你知不知道?你看你都忘了。你媽媽有沒有說某年某月某一日你給我踢一下?都沒有,你看誰給你打過一巴掌你這輩子都還沒忘記。母親念念只想著你健不健康,說不定被你踢一下還很高興,代表你的體力不錯。這是懷胎十月,行住坐臥處處都要很謹慎,念念想著不要傷害到你。我們人生,你有哪一個經驗是照顧一個人十個月,時時心都放在他的身上?很難有這樣的耐性。這是懷胎的過程。
到生產,我有去陪我姐姐生孩子,那陣痛也都要持續好幾個小時,甚至於一二十個小時,有的還超過一天的都有。那陣痛是什麼感覺?我們跟孩子講道,陣痛好比你的手臂,我們拿一隻刀把它劃一條線割開來,再過十五分鐘再劃一刀,每十五分鐘劃一刀,因為母親在生產陣痛的過程,她的肌肉都是一點一滴要撕裂開來才能把孩子生出來。當我們講這個比喻的時候,每一個小朋友邊聽,他的眉頭都皺起來了,哎喲,誰肯將刀割自身!那是很痛的。我記得有一次我在切柳丁,一不小心,刀滑掉,切到了自己的食指,那個刀傷才一公分左右我已經痛得受不了,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再也沒有吃過肉了,同理心。相同的,我們連一公分的刀傷,那又不是很深,都難以忍受,而母親所要忍受的是把她的肌肉要撕開來的那種疼痛,生產的痛比癌症還要痛。
在產房裡面產床上有的有兩條鋼柱,那個鋼柱都這麼粗,結果產房的鋼柱已經彎掉了,我們問小朋友,什麼樣的力量把鋼柱拉彎了?什麼力量?痛的力量。我們連點小傷都痛得忍受不了,而母親這種疼痛是比癌症還痛。而當母親生完產以後,第一個念頭是什麼?是喊她很痛嗎?不是。諸位朋友,有哪一個朋友你母親告訴你說,兒子,我生你的時候好痛;女兒,我生妳的時候好痛,你母親有這樣跟你問過嗎?沒有。是生完產以後,當下提起的是我的孩子健不健康,母親為了你可以把這樣的痛苦完全拋在腦後,這樣的恩德就足以讓我們感恩一輩子。這是生產的痛苦。而現在很多的母親都還要剖腹生產,剖腹生產我本來以為只要開一刀而已,最近我才搞清楚不只要開一刀,外面一刀,裡面子宮還要再開一刀,誰肯將刀割自身!有一位老師她就提到,她在生產前醫生跟她講,說妳現在的狀況假如再打麻藥會讓妳的孩子受到傷害,這個母親聽完以後馬上就說不用打了,馬上剖腹生產,她是在沒有麻藥的狀況之下生了孩子,那種母愛的偉大光輝就體現出來。
孩子生出來了,接著要用心的照顧栽培,要養育,要教育。有一個母親就提到,這個孩子還沒生以前,很想早一點生出來,孩子生出來以後,忙得累了半死,很想把他放回去,生產完更累。我們看到很多剛做爸爸媽媽的年輕夫婦,折騰個一段時間以後都變成希有動物,什麼希有動物?「熊貓。」你們都很有經驗。哇,那個孩子假如日夜搞不清楚,像我的話,一天熬夜要三天才補得回來,所以要有自知之明。那時候我的外甥在我們家半夜不睡覺,要輪番上陣照顧他,當然我也有排到班,不過我的班是十五分鐘,最高極限,因為我的手都快斷掉了,但是我的姐姐她們一抱,只要孩子需要都是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我都沒看過她們喊累,你看母親那份愛的力量。常常看到一些同學還沒生孩子以前,颱風來都很有可能被吹走,當了母親以後,為母則強,看她抬東西那個臂力都瞬間增加二三倍都有,真是如此。從小照顧,尤其三歲以前,孩子沒有行為能力,不知道要餵他吃多少餐,不知道要為他洗換多少尿布。在孩子生病的時候又有多少的夜裡輾轉反側,帶著孩子去看醫生,當那一根針刺在孩子的身上,那是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在我們的記憶當中,當我們生病的時候,都會在夜裡恍恍惚惚看到母親的身影,看到父親的身影,來幫我們蓋被子,來撫摸我們的額頭,燒退了嗎?有沒有出點汗?這一些記憶我們還歷歷在目。
有一個母親跟我說道,在春秋季節當中因為一天的溫差比較大,往往到半夜特別冷,而孩子八九點、十點上床,天氣溫度還比較高,蓋得太熱他一定會把被子怎麼樣?踢掉,這樣很可能在凌晨會著涼。她自己蓋著很薄的被子,當到半夜凌晨她自己先凍醒,趕快去幫孩子蓋被,蓋完以後她才安安心心再回來睡覺。我們的父母是連在睡覺當中都不忘愛護他的孩子。有一位老師她就說道,她的母親養育她三個兄弟姐妹,而母親現在半夜睡覺,每過一二個小時就爬起來,為什麼?因為孩子三四歲以前會尿床,都要半夜醒過來帶他們去上廁所,那帶了三個小孩一帶下來,十個寒暑左右過去了,這個習慣也就改不掉了。而她自己當媽媽的時候,半夜她都昏睡過去起不來,後來她的母親告訴她,媽媽教妳一個方法,妳只要睡覺以前多喝些水,妳半夜忍不住就起來上廁所,就順便帶孩子去上廁所。你看我們的成長過程,母親費了多少的心思在上面,這是成長的過程。
還要再教育,當我們犯了錯,父母責罰我們。我的母親這一輩子只打過我一次,那一次是因為我跑得很遠,找不到人,找了半天才找到,經過了好幾個小時,相信在那幾個小時當中對母親來講是很長的歲月。後來找到了,一回到家,我媽媽拿起棍子叫我把手伸出來,打了我兩下,那個景象我記得很清楚,打完以後我沒有哭,我媽媽眼淚掉下來了,之後她就走了,沒有繼續打,從那一刻開始我就明白打在兒身,痛在娘心,不可以再做讓父母傷心的事情。
而在我們讀書的歲月當中感覺上好像很順利,其實在每一個要付學費的日子當中,那一份壓力壓在誰的身上?壓在父母的身上,壓在父親的身上,而父親曾幾何時有對我們說過,兒子,我賺錢很辛苦,我有多少壓力!父親不會對我們這麼說,他都默默去付出,默默在承受。當我自己接到第一份薪水,做了那麼辛苦才賺那麼一點錢,這一個月的薪水付我大學的學費都付不到一半,更何況我們在念大學期間還要吃飯,還要住,還要許多的開銷,父母都是咬緊牙關成就我們的人生。
人不可健忘,我們要回頭看看這幾十年父母對我們付出了多少,而我們又回饋了父母什麼?一歲的時候,母親餵我們吃奶,我們的回饋很可能是咬她一口。兩歲的時候,母親好不容易抱了一個多小時讓我們睡著了,小心翼翼要放到床上,結果一放,我們又嚎啕大哭起來,諸位朋友,這種情境一天、兩天不算什麼,假如是三年五載那要有多大的愛心、多大的耐心。三歲的時候,母親看到一個食譜,相當的營養,耗了二三個小時把這個佳餚做出來,端到我們的面前來,我們非常的粗魯,一不小心就把它打翻在地上,而母親那一刻,趕快把它收拾乾淨又去重弄一次,她想的是如何讓孩子吃到營養,她不會去想到孩子有沒有領她這一份情,她只是無怨無悔的在做。上了小學,我們看到隔壁鄰居有個手風琴可以玩,或者鋼琴可以彈,我們跟父母要求也要買一臺,父母為了滿我們的願可能花了幾個月的薪水去買了,而我們玩了一二個禮拜又把它閒置在一旁。這就是我們給父母點點滴滴的回饋,而這些回饋父母毫不計較,還是依然念念為我們著想。
上了國中,剛好在電影院遇到了同班同學,本來是跟父母一起去看,一看到同學,對著父母講,我要跟我同學看,你們到後面去坐就好了,一把就把父母推開了。讀高中的時候,母親可能有一通很重要的電話要接,而我們卻跟同學閒聊了二三個小時,讓母親在那裡乾著急。高中畢業那一天,父母在家裡等我們吃飯,我們連通電話也沒有打回來,跟同學一起去玩耍,去唱歌,唱到半夜才回來。上了大學,父母竭盡能力幫我們張羅應該需要的東西,又把我們送到學校門口,我們對父母說道,你們不要進去了,被同學看到我會覺得很丟臉,又把父母推開了。大學畢業之後,父母竭盡全力幫忙我們找一份好的工作,我們卻懶洋洋的有點不甘願去做。當我們要結婚了,父母去買了一套沙發給我們,我們看到這套沙發連個謝謝都還沒講就批評父母一頓,沒眼光,買這麼跟不上流行的沙發,而父母卻沒有一句怨言。走在婚姻的路上,夫妻之間有一些衝突,當我們在那裡掉著眼淚向母親哭訴,其實我們忘了,除了你痛苦之外,還有人比你更擔心。
當我們四五十歲了,母親打通電話來說道,明天是我生日,你有沒有空回來陪陪我?我們敷衍了一下,好啦好啦,電話掛了,剛好明天有朋友找你去打麻將,你一打把這件事都忘了,讓母親在家乾等。當我們五十多歲了,母親打電話來,兒子,明天我要看醫生,你要不要陪我去一趟?我們沒有去,很可能在家裡看著根本跟生命毫無關係的連續劇,耗掉了好多個小時。突然有一天我們接到了一個信息,就是母親離開了,離去了,這個時候我們的內心會突然有一種隱隱的作痛,好像覺得人生缺了什麼一樣,好像覺得有好多重要的事都沒有去做,而這個時候想做沒有機會了。幾千年的聖哲人都給我們相當深切的提醒,「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諸位朋友,有父母可以孝敬那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
那一天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他每一次回去都親手幫他父親洗頭,我聽了就很羨慕他,多想也幫自己的父親洗個頭,因為父親常常都是告訴我們,這事我自己來就好,你們忙你們的,我們多麼希望有機會能替他做些事情。我每一次出來再回到自己家都差不多要經過好幾個月,重新再見到自己的父母都會有一種感覺,歲月不饒人,絲絲白髮兒女債,道道深紋歲月痕。父母的白髮、父母的皺紋都是為了成就兒女的人生,辛勞所產生的。
在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孝子叫韓伯俞,小時候母親教訓他,他從來沒有哭過,後來他長大成人犯了點過失,他母親處罰他,那一次他突然放聲大哭,他的母親相當驚訝,問他:從小打你,你從沒哭過,為什麼現在大了反而掉淚?韓伯俞說道:母親,從小妳打我,我都覺得非常的痛,代表母親的身體非常的健壯,而今天母親打我,我已經感覺不到痛了,代表母親的身體愈來愈虛弱,我想到這裡很害怕,不知道還有多少歲月可以孝敬母親您,所以悲從中來才掉眼淚。李密,他的「陳情表」其中有一句話,「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假如沒有他祖母的照顧,他怎麼可能有今天的人生?「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我的奶奶九十六歲了,假如沒有我的奉養,她的後半輩子就沒依靠,希望皇上能成全我報恩盡孝的機會。當我們讀到這一句「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諸位朋友,我們每一個人,「我無父母,何以至今日」,我們用這一顆念恩之心,相信你的人生會愈來愈踏實。
記得我的姐姐出嫁那一天,我的姐夫來迎娶,迎娶的禮儀最後是拜別父母,我在一旁觀禮,當我的姐夫跟姐姐雙膝跪下的瞬間,我的父親的眼淚掉了出來,我的眼淚跟我的父親同時掉出來。父親內心的感受猶如一道光芒照進了我的心田,我深刻體會一個父親的不容易。一個女兒照顧了二十多年,今天有了好的學歷、好的工作,又找了一個可以依靠的對象,他的內心有了這麼一點點的欣慰。而女兒嫁出去了,對她的關懷照顧不會因此而減少,只會增加為對她的家庭、對她的下一代繼續的關懷。
我們跟孩子提到這些生育、養育、教育的過程,孩子都會掉眼淚,我們對小孩說道,父母的恩這麼大,我們只有掉眼淚有用嗎?沒有用,更重要的一定要孝順父母,要提升自己的德行,讓父母放心,讓父母歡喜,所以盡孝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弟子規》的每一條做到;那如何做到也要透過我們老師來教導,第一個是知恩報恩,再來就要運用一些方法來教孝,教德行。這一節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