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第二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四集)  2005/7/28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6-0014

  諸位朋友,大家好!「人有善願,天必從之」,當我們有善的念頭,就能感來善的境界。當初接觸了聖賢的教誨,常常我的腦海裡會浮現一些需要的書籍,往往想要的書籍在幾個禮拜之內都會出現在我的眼前,甚至於有時候你還沒想,你需要的東西就會出現。我走到賣VCD的商店裡面,本來是要買「春秋戰國」,自己歷史讀的不好,想多以歷史為借鏡。歷史談的有家庭的興衰、國家的興衰、天下的興衰,都可以引以為鏡鑑。本來是要買「春秋戰國」,突然隔不遠的地方擺了一套「孔子傳」,我也不知道有這套「孔子傳」,這套「孔子傳」好像磁鐵一樣把我吸住了,我不買都覺得忐忑不安,最後就買了這套「孔子傳」。

  我到海口,到了中國各地,問人家你有沒有看過「孔子傳」?沒有一個人跟我說有。這麼寶貴的東西沒人看,這麼殊勝的聖賢教誨沒人學,我們非常的感慨。我到海口去都找不到這套,是親自叫他去訂,他才訂;我每次都叫他訂十套、二十套給我。他也賣我很便宜。後來在講課當中提到「孔子傳」,現在「孔子傳」的銷路愈來愈好,所以我的兼職不止開中藥,還兼職當銷售員。拿了這套「孔子傳」回家,一看,欲罷不能,很快的時間看了一遍。看完「孔子傳」,我有一個很深刻的體會,莫以成敗論英雄。我們往往所看到的眼界只有當下,只有一生,並不了解什麼叫做功在千秋萬代。孔子一生雖然沒有當大官,但是他一生的行持,一生的教學,成就了不少的賢人、不少的君子。而這個風範以及教學的效果,持續影響了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假如當初夫子沒有以一生去立身行道,假如當初夫子遇到挫折他退了下來,那兩千多年的中國文化將要改寫,將無法如此輝煌。

  諸位朋友,您看「孔子傳」的時候你是誰?您在看戲劇的時候你又是誰?你在看戲劇的時候你是旁觀者嗎?那你契不進去戲劇當中的境界。不管我們在看「商道」,在看「醫道」,看「孔子傳」,以至於現在大陸有拍「弘一大師傳」,你在看戲劇的時候你就是主角,你才能深刻去領受主角的存心、主角的人生態度。我們做人處事要不卑不亢。不卑,因為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有的本善與孔夫子、與佛陀無二無別,不自卑,但也不自傲,因為都是平等,而且要自卑而尊人。我們成長的過程,有賴眾人的相助才得以成就,我們應該以一顆看一切人皆是老師的心來學習,來觀照自己不足之處,所以更不可能自傲,不卑不亢的態度。

  我們也要定位自己,一生所作所為要能「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現在的人心中沒有一把做人的尺,為什麼?因為好榜樣的力量太少了,沒有好的榜樣,人就有更多的藉口可以墮落,喚不醒他那顆本善的心。我們「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我們一言一行要對自我、對家庭、社會負責任。這句經文是在《中庸》裡面出現的,當我們真正把《中庸》這句話做到了,這叫轉經典,怎麼轉?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之中,以及處事待人接物之中,完全把它演出來。當我們是用這樣的態度求學問,那您學一句就是一句。這樣的態度不出三五年您會觸類旁通,左右逢源,你的悟門一定會開,因為悟門不是只讀不做能夠悟出來,一定是在實踐的過程把自己的我執、習性放下,在實踐的過程把自己的仁慈之心喚醒,把自己的責任提起來。我們看「孔子傳」要定位自己如孔子的存心、如孔子的風範,有這樣的態度相信往後的人生將會相當有價值。

  《格言別錄》裡面有一句話,「不讓古人是謂有志」。我們有志氣超越古人,當你有這份志氣,所有的古聖先賢都給你鼓掌,給你庇蔭。而且唯有我們有這樣的態度,才真正對得起古人給予我們的愛護。他們把這麼多寶貴的人生經驗都留下來,您可以吸收的是幾千年聖者的精華。我們在吸收之前就先起一個念頭,「我不可能超過范仲淹,我不可能超過曾國藩」,這樣的態度、這個存心叫妄心,這個心是分別。我們是時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勇猛精進的學習。

  孔子功在千秋。而我們每個人的一言一行影響社會,小的絕對影響一個家庭。這樣的連帶關係,我們的敏感度有時候比較不足。因為隨著進入教育界,觀照到自己很多的言語、行為都受父母深深的影響,我們就可以了解到為人父母、為人祖父、祖母、為人祖宗對後代的影響很大。諸位朋友,你有沒有想過你以後是為人祖宗?沒有想過,但是你現在確實在為人祖宗。對!我的爺爺是捕魚的,他一個字也不認識,他一生很遺憾自己不識字,他不願意他孩子的人生如他一般的遺憾,再怎麼辛苦他也要讓他的孩子求學、讀書。

  當我父親讀到初中的年紀,我很多堂叔都開始參與捕魚的工作,也就是我二叔公、三叔公他們的一些孩子就開始幫忙,一幫忙,確實二叔公、三叔公比較輕鬆多了,我的爺爺堅持不讓孩子中斷學業,他再怎麼辛勞也要供孩子讀書。就因為一個抉擇一個堅持,我父親那一輩,五個孩子,一個博士(我三叔博士畢業),三個大學畢業,一個高中畢業,在我們那個鄉鎮,也算是滿特殊的情況。到我們這一代,所有的孫子統統是大學畢業,已經有兩個博士、兩個碩士。在我們這一輩,我的學歷最低,我的身高最矮,我的長相最不帥,我那些堂弟都長得比我還帥。

  我們這一代以至於我父親那一代為什麼能夠發達起來?只在我爺爺一個念頭的堅持,就有這樣的影響。諸位朋友,您現在的一言一行以及所做的決策、人生的態度,將影響你的世代,可以不謹慎嗎?不只對於家庭也好,對於社會也好,我們都有直接的影響力。曾經讀到一句話很受用,這句話說到「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君子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天地的發展,可以不謹慎嗎?當我們看到這句話,您有沒有想到師長哪句教誨?有沒有想到?一言一行動天地,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不夠細膩、不夠細心洞察不了,我們的念頭感受能力太粗了。

  來,有沒有想到師長哪句教誨跟這句滿相應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個講的非常好,來,我們掌聲鼓勵一下。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個行為世範當然就是一言一行,再深入一點,不只一言一行是世範,連起心動念都是世範。師長說到人的一念都是周遍法界,影響著整個宇宙的發展,宇宙是動態的,我們有一個善念,宇宙就接到這個善念,我們起一個惡念,宇宙就產生一個惡念,是升是降,一念之間。而人與人之間的思想,雖然看不到能量,但是它是存在的,那是思想波。兩個人在談話的過程,其實思想波在較量,當你的念頭非常的純正,充滿了浩然正氣,所有的邪氣到了你的身旁,他那個波慢慢都會調正,因為你不動就能夠影響他。人與人只有兩種情況發生,不是被影響就是你影響他。一個家庭裡面,只要父親的念頭非常純正,慢慢的整個家風就會轉動,那是必然,為什麼能轉動?因為這本善的心人人都有,只要他遇到好的緣就能轉動。當然我們要先問問自己,我們的思想是否已經非常的純正,充滿浩然之氣?假如已經達到了,那你時時刻刻都在轉他人,從邪變正、從惡變善。

  在日本有個小島,有一群猴子在那裡生活著,牠們每天靠著吃地瓜維生,牠們吃地瓜的時候,拿起來往身上敲一敲,把什麼敲掉?把泥土敲掉,敲掉以後再吃下去。這樣綿延幾百年、幾千年都沒改過來,那也是經驗,敲一敲不錯了。突然有一隻母猴子,牠就拿著地瓜走向小溪流,把這個地瓜洗一洗,把土洗澈底,然後拿起來咬了第一口,本來吃都會咬到小石子,沙沙的,洗完以後,覺得吃起來更有口感,邊吃邊微笑,很好吃。其他的猴子看到了,就趕快跑過來學牠洗一洗,然後也吃,有五隻猴子、十隻猴子都露出微笑來。其他的猴子怎麼樣?蜂擁而上,都來洗地瓜。諸位朋友,我們假如五個人、十個人來學《弟子規》,學完之後都是苦瓜臉,那沒有人敢來學;我們學完都笑得很燦爛,人家都是歡歡喜喜來了解、來參與。

  我在觀音國小教書那一年,剛好有一個同事他擔任行政工作,我是新去的老師,他要來了解一下我的基本資料,他爬到四樓跟我詢問完以後就要離開,我跟他道別,他走了幾步以後頭又轉回來,然後看著我,他看了二三秒,我有點不好意思。諸位朋友,我的個性是很剛毅木訥的,你們看得出來嗎?看不出來?我是很老實的。我說有什麼不對嗎?他說我從來沒有看人那種笑容是從內心笑出來的。我就跟他講,一個人明白了道理以後,理得心安。這個同事因為看了我的笑容,對我有好感,我馬上就把經書送給他。所以一個人笑得燦爛也可以弘揚正法。

  所謂面悅常德,我們面容充滿善意、充滿喜悅,那是一種德行的流露,代表我們的內心沒有對立,與人沒有矛盾,那人人看了都生歡喜心。佛家有一句話說菩薩所在之處讓一切眾生生歡喜。菩薩首先要先從笑開始,要微笑。當然,做任何事情,分寸很重要,您不要現在出去以後就一直笑,看到初次見面的人,你也笑得,這個尺度還是要去拿捏一下,不然等一下人家會說這個人是不是有點問題。因為我們進入佛門第一個接觸到的景物是天王殿,天王殿的正中間坐著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的法相給我們什麼樣的教誨?什麼樣的啟示?一看便知道,大肚能容天下事,沒什麼不能寬恕、不能包容,所有的人因為「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都是因為失教了,哪有人願意自甘墮落?我們先寬恕,後教導,盡心盡力演給他們看,做給他們看,盡心盡力犧牲、付出,這是大肚能容。

  笑口常開,「笑開人間幾多愁」。其實人稍微冷靜一下,當你在責怪別人、怨恨別人,理不理智?一點都不理智。當你怨恨別人,首先受傷害的、損失的不是他,是你自己;一個念頭是周遍法界,一個念頭影響你整個身體的細胞組織,很可能你氣的那個人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跟他生氣,他還沒事,你已經傷害了你自己。不只傷害了自己,也沒做到《弟子規》,因為「身有傷,貽親憂」,那德有沒有傷?有,我們的脾氣那麼大,學問都下降了;學問深時意氣平,心平氣和,那是真學問。

  當然,我們在責怪別人是因為心量不夠寬廣,不能寬恕他人。中國字非常有智慧,我們看看這個發怒的「怒」怎麼寫?這是會意字,一個人的心變什麼?變奴隸、變奴才了,變誰的奴才?變自己習性、壞脾氣的奴才。你要不要做奴才?人要活得有尊嚴,要能自主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習性牽著走,那多沒有人格!如何轉怒氣?要強調方法,來,諸位朋友,你發怒的時候都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念阿彌陀佛,很好,用聖號萬德弘名取代這個怒氣。那你在念的時候可不能「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就沒效。

  好,除了這個方法,其他朋友還有沒有什麼方法?趕快翻書來看。這樣會不會來不及?翻哪一句?翻聖賢書。好,要翻《弟子規》,翻哪一句?「言語忍,忿自泯」、「凡是人,皆須愛」、「恩欲報,怨欲忘」。不要翻了,先把這幾句背起來。一個人惹你生氣,你說等一下,然後去把《弟子規》拿來。在聖賢的教誨當中,其中有一個是專門拿來觀照自己的一言一行、生活點滴的一句寶貴教誨,叫「君子九思」,思是觀照的意思,裡面就提到「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你們這麼好學,我都不忍心不寫。時時以這九個向度來觀照自己,保證你「德日進,過日少」。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這個忿就是發怒。我們怒氣一發,要思考到很難收拾殘局,你在朝廷裡面發怒,一朝之忿,發完怒以後皇帝降罪下來,你可能要滅三族、滅九族,開什麼玩笑,自己的脾氣把家裡的人都拖下水了,這不行。假如是人與人當中你的怒氣無法消融,會處處障礙,所謂和氣生財。最後一個是「見得思義」。這是君子九思。

  視思明,聽思聰,人要活得明白,不可愚痴,看什麼事情,人家夫妻為什麼相處得好?不用羨慕,把因看出來,人家的孩子為什麼教得好,因在哪?你時時都能洞察整個因果的關係,你的智慧在增長。我們在看、在聽當中能看到別人的需要在哪,聽出別人的需要在哪裡,你就能處處給人幫助,因為很多親人都很客氣。就像母親很希望你回來家裡看看,但是又不好意思直說,你聽到母親在說你最近忙不忙?都忙些什麼?我們就要聽出來這是母親在想念我們,我們趕快主動:媽,我明天有空,帶孩子回去看看妳。叫聽思聰。在人群當中聽得出這個人比較狡猾,你就要敬而遠之。聽說這個團體已經是是非非了,你應該怎麼樣?保持距離,以策安全。這都要會聽思聰、視思明。

  色思溫,我們的容貌,尤其是臉部,要溫和。我們常說第一印象很重要,你給人第一印象不好,要再扭轉,都很困難。剛剛我們也提到面悅常德,「面上無瞋供養具」,我們的面容沒有瞋恨,都是喜悅之氣,面上無瞋供養具,你已經在供養他人了,供養什麼?你法供養,告訴他如何做人,法供養,你的臉部表情很好,沒有讓他嚇得半死,無畏布施,無畏供養,你看,這不是供養都具足了嗎?色思溫。在學生對夫子的一種肯定當中,有一句說到,「望之儼然,即之也溫」,遠遠看夫子,覺得他很威嚴,接近、親近他,又覺得很親切;「聽其言也厲」,雖然感覺很親切,但夫子的言語非常正直、非常懇切,每個人聽了之後都覺得很有受益。夫子的表情比較適中,「望之儼然,即之也溫」。

  再來貌思恭,這個貌就是指整個你的行為、動作不會很粗魯、不會很唐突,讓人感覺起來很舒服,如沐春風,這是貌思恭。所以我們時時要觀照自己的臉部表情,還有我們的動作、舉止,都應該符合這種君子的風範。言思忠,每句言語出去的時候,這個忠字,上面一個中,下面一個心,代表心不能偏頗。人心只要自私自利,言語就不中了,言語就流露出偏頗、偏私了,要時時觀照自己的言語是否真誠、平等,而沒有偏私,這是言思忠。其實當人的言語當中夾雜著自私自利,一開始的時候你都會覺得不好意思,當我們得寸進尺的時候,一開始自己也覺得好像不大對,但是做多了就肆無忌憚,反而就貪、自私,就視為理所當然。人真有觀照能力就很容易察覺自己的心,一有偏頗,馬上把它拉回來。

  事思敬,答應他人的事情,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其實對事情會恭敬,根源還在對人恭敬,事離不開人。一個孩子非常尊重他的老師,求學問這件事他會盡心盡力,一個孩子對父母非常有孝心,所有父母交代的事,以及他所做的每件事,都會恭敬去對待。教導做事的方法是其次,先要對人產生恭謙、恭敬。當他這份心念起來了,如何把事辦好,讓父母師長、讓他人安心,他自己就會去學到,要從這個存心去下手。記得小時候最怕聽到的一句話,「你怎麼這麼沒有家教!」這句話一出來,不管幹什麼,都馬上立正站好,有沒有?會稍微冷靜一下,可不能丟了父母的臉。事思敬。

  疑思問,有懷疑的時候要問。但是諸位朋友,什麼時候開始問?是你已經掌握了聖賢教誨,你已經靜下來學習了,還有不了解的地方,再開始問。不是你一開始學習,就一大堆問題在問,因為你還沒有去深入,又還沒有去力行,所想的問題都是什麼?都是自己想出來的,這時候你的腦筋會很混亂,反而是要老老實實,老師怎麼說,我聽明白了,先做,你就會有悟處。慢慢的,因為長期薰習下來,半年、一年你就掌握整個為人處事的綱領所在,面臨事情,該有的態度你一提起來,問題就化解掉。

  我在學習的前三四年,身旁沒有老師,老和尚只在螢光幕上出現,我常常有些瓶頸的時候我就把電視打開,坐下來,差不多十五分鐘之內問題就怎麼樣?解了。後來我體會到一個重點,都是心量問題,人的心量本來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沒有一個東西包容不了,是因為太執著了,心量怎麼樣?變小,變小了,東西過來剛好卡住。然後一聽師長講課,我們的心量馬上打開,一打開問題就解決掉了。三四年以後,所有聖賢教誨的綱領、存心我們慢慢內化了,現在問題一來當下就怎麼樣?依道理把它消融掉,絕對不打包回家,絕對不在夢中出現。

  古代教學生,「幼者聽而弗問」,這個幼者,在古代是私塾,一些剛來上學的孩子不能舉手發問,因為他啥都不了解,會亂問。用在現在這個時代,就是初學者也不要急著問一大堆問題,先靜下心來老實的學、老實的做,做到某種基礎之上了,問出來的問題才有深度,才切合實際的狀況。疑思問,諸位朋友,不要我講完以後大家都不敢問,不要矯枉過正。再來忿思難,剛剛講過了。最後一個是見得思義。我們要獲得一樣東西,一定要了解到這個東西合不合乎道義,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拿了不義之財,將有可能惹來禍患。這是君子九思。

  我們看到怒,你就可以想到「言語忍,忿自泯」,你就可以想到忿思難,或者阿彌陀佛,這個方法都非常好。我還有聽一個上海的朋友說,他說發怒的時候趕快去買東西來吃,這樣怒氣就沒有了。這叫什麼?這是現代人思惟當中最常發生的事情,叫以問題來解決問題,本來的問題已經沒解決,又重新製造新的問題。因為這個朋友講我就去買零食來吃,我一看他的臉就知道問題產生了,他的臉上有很多的青春痘,毒素都已經往外冒了,新的問題產生,不只身體搞壞了,買那些零食要花錢,他又得辛苦的去賺錢,這個方法不大好。

  另外一個朋友就說,心情不好趕快打電話給朋友好好哭訴哭訴,講完以後舒服多了。這個方法好不好?他舒服多了,他的朋友接完電話:唉,人生苦短!他還沒結婚,聽完以後:我不敢結婚了。你很多人生的苦處,統統倒到他的心上去了。這種事我們有沒有幹過?當然,假如你打電話過去,這位朋友他的狀態已經是焚化爐的狀態,那就沒關係,倒過來就燒掉了。燒掉以後還可以當肥料,他又可以以你這個人生的經歷拿來給別人當借鏡,那這個就比較沒有關係。但是人生要有志氣,每個人都要當什麼?當焚化爐,有這種狀態。

  其實在中國字當中已經告訴我們如何化怒氣,你看,把我們的分別執著、稜稜角角把它怎麼樣?削掉,轉怒為恕,脾氣就不見了。這個恕字怎麼寫?上面一個如,下面一個心,如其心。如誰的心?如他的心,叫推己及人,設身處地。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你有一個女同事脾氣特別大,保證她的婚姻不幸福,你要可憐她,還要幫助她。她對你發脾氣,最起碼對你比較放心,因為發完脾氣她不會工作沒有了,假如她都不敢對你發脾氣,她就是有所顧慮,反正發脾氣也是一種緣分。當她這麼惡劣對待你,你完全包容,你將成為她生命的一塊浮木,她會很難相信居然有人修養這麼好,然後她會說你可不可以教教我怎麼走出人生這個困局?

  我有一個長輩,他有一個同事處處看他不順眼,找他麻煩,因為他很有才華。然後他都會告訴自己,他說你看,他都嫉妒我、都障礙我,這是我的光榮,因為人假如沒能力,人家還不來嫉妒你。你看,這個念頭轉了,哪有事情會生氣?後來這個朋友遇到一個困難,沒有同事幫他,他常常毀謗他,他不計較,還主動去幫他忙,最後什麼結果?最後這個朋友跟他成為很好的朋友,因為他心裡話都沒人講。好,轉怒為恕,這是化解怒氣的一個好方法。

  我們剛剛說到洗地瓜,諸位回來了沒有?洗地瓜要洗得很歡喜,吃得很歡喜,大家都來學習。結果一個很微妙的事情發生了,大部分的猴子都來洗地瓜,只有少部分一群猴子死都不肯來洗,牠依然嚼著含著沙子的地瓜,然後心裡想有什麼了不起,我這樣吃也很好吃!這群猴子是十二歲以上的男猴,男的。猴子的社會現象跟人類有點相近,你看,最好的東西很多男人不能接受,尤其是什麼男人?地位很高很有財富的人,他那個腰長期都沒有彎下來,很難去接受別人的建議。

  我有一份研究,女人退休以後,可以年輕五歲,假如這個男人是當董事長、當總經理,退休以後會快速衰老。你看很多退休的女人,走到公園去,沒多久就跟人家融成一片,開始跳舞,然後輪流做早餐來吃,不亦悅乎。另外一半也退休了,在家裡不動,然後常常在那裡念:當初我當總經理的時候,那個部屬都常常給我送禮,怎麼現在都不送了!在那裡不舒服,在那裡難受。人生輕輕鬆鬆、清清白白來到這個世間,幹什麼沾染這麼多財色名食睡的習氣?太辛苦了。

  後來這條小溪流乾掉了,這隻母猴也很聰明,牠就跑到大海邊洗地瓜,洗完拿起來吃更好吃,還加了點調味料,海水是鹹的,更好吃。這個島上開始洗地瓜,沒有多久的時間其他的小島都洗地瓜,本來都不洗的,都是敲一敲而已,都開始洗地瓜了。諸位朋友,這些小島之間有沒有大哥大聯絡?有沒有無線電通訊?沒有。為什麼其他的小島接二連三都開始洗地瓜了?什麼原因?思想波傳出去了。後來科學家開始觀察這個現象,發現比方法國的實驗室發現了某個物質,發現以後,他說不要告訴別人,我們趕快可以說版權所有,但是很奇怪,他一發現以後,念頭出去了,沒多久世界各地的實驗室都會發現同樣一個物質。確實,善念出去了,影響整個宇宙天下。諸位朋友,你要是善的念頭還是惡的念頭?這個現象叫做百匹猿猴效應。

  諸位朋友,我們現在這裡算一算超過一百個人,我們現在要做台灣第一批什麼?不是猿猴,第一批《弟子規》種子教師。讓所有的人收到一個訊息,《弟子規》是聖學的基礎,《弟子規》可以救家庭、救社會、國家,我們把這個信念透過我們的善念、透過我們的善言、善行,把它推廣開來。好,這節課我們就上先到這邊,謝謝大家。

#